现代市政学考试重点王佃利张莉萍高原

现代市政学考试重点王佃利张莉萍高原
现代市政学考试重点王佃利张莉萍高原

现代市政学1.市政的含义: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

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市政的内涵: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市政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 市政的核心主题是公共权力机关。(以公共权力机关来表示市政主体的广泛性和权威性,体现了我国市政的特点。除涵盖了国家政权机关作为市政主体外,它还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 市政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

(3) 市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公共利益。

(4) 市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2)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3)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4))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它更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

(5)双重性,市政要力求将国家整体利益和本市局部利益协调一致,其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

3.现代市政发展的趋势:

1、市政问题复杂化

城市中广泛存在的贫穷、不平等和两级分化、地方腐败蔓延和暴力上升问题,是城市问题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使得市政问题越来越复杂。

2、市政职能的变化

全球化和信息化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形态。今后市政职能的发展趋势是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各种快件、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3、政府的角色改变

以前政府是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配置的猪蹄,现在政府往往承担城市发展推进者的角色。

4、市政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市政管理手段也日益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市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4.城市的发展阶段:(1)原始城市阶段(2)封建城市阶段

(3)近代城市阶段(4)现代城市阶段

市政学

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市政学也就是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城市市政学、城市政府学和城市管理学是市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市政学是城市政治学、城市政府学和城市管理学三者有机结合的科学。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 市政学要研究市政主体,市政主体是城市公共管理的责任承担者。(现代市政更多体现了治理的理念,城市治理强调市政管理中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发展的广泛参与,注重政府与企业、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

(2)市政学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

(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对策和规律。

由此可见,市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包含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在内的各种市政现象。作为一门学科,市政学不能停留在对某种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描述上,而要探究这种现象和过程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即客观规律。市政学就是研究市政现象、市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

5.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济、地理概念。

2.城市的特征

(1)城市要素的高度聚集性。

(2)城市运行的复杂性。

(3)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4)城市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5)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城市的发展历程:原始城市阶段、封建城市阶段、近代城市阶段、现代城市阶段。

3、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环境

1)全球化与本土化:现代城市新的政治环境

2)新技术和“新经济”:现代城市新的发展形态

3)资源更新与创新: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4)新管理与新治理: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思潮

6.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

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三条途径:原有城市的扩大、非城市去向城市区的转化和新建城市三条途径)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7.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什么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4.)市场化是城市化的作用机制(5).制度性安排是城市化的现实支撑

5、城市化的表现形态:

1、集中型城市化和扩散性城市化

2、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3、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8.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在发展动力上,采取以政策型调控为主,工业化带动为辅的机制

(2).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乡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模式

(3.)在发展形态上,出现了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的半城市化现象

(4.)在发展布局上,出现城市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

9.城乡一体化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城乡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内容。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1 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期

2 区域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群成为城市化发展重点。

3 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4 城市国际化程度逐渐加强

5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10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的原则:

(1)坚持与产业升级同步提高、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原则

(2)坚持市场调节为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的原则

(3).注重城市化内涵发展、坚持提高竞争力的原则

(4).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人居的绿色城市化原则

(5).坚持城市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原则

11.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类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12.我国基本六大城市群:京津唐、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

1、市政组织体系

是指参与市政活动的各种组织主体,包括城市政权组织、政党组织、政治社团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等。大体分为两类: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机关;二是非国家政权机关,主要包括城市中的政党、政治社团等组织。

2、国家政权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非国家政权机关的市政组织: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政治社团、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市政过程:是指市政组织体系中的国家政权机关与政党组织、政治社团等多元主体围绕城市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城市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的活动过程,也是管理城市公共事务,解决城市问题和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的过程。

市政决策过程

1)(最主要的)主体:市委、市人大、市政府

2)市委是重大决策的核心主体;市政府一般被认为是市政决策的最主要主体;而人大的决策更多的是一种确认性的决策。

3)我国市政决策过程的改进:

市政决策应当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加以改进。

首先,市政决策主体以执政党为核心,但并非由执政党包办。

其次,市政决策中应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

最后,应当把市政决策的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化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避免市政决策的任意武断、个人专断,充分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完整版:

市政决策应当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加以改进。首先,市政决策主体以执政党为核心,但并非由执政党包办。(在市政决策的实际操作中,应当合理划分党政在职能上的分工,执政党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在重大决策中发挥领导和引导作用,其他食物应当充分授权城市政府,以发挥城市政府专业化管理的特长,灵活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其次,市政决策中应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如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等吸纳相关专家参与城市规划制定与管理,提高市政决策的科学性);最后,应当把市政决策的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化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避免市政决策的任意武断、个人专断,充分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市政监督过程

含义:是指市政监督主体对城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履行行为与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的监察与督导过程。

监督方式:

1)外部监督:政党监督、权力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

2)内部监督:上下级、平级之间的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预防腐败。

6、市政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民参与的作用:

(一)公民参与对于城市公民个人的意义:

1)有助于表达公民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有助于提供公民自我发展与选择的基础

3)有助于增进和发展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动的力量,解放个人的潜能,建构有效能的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纠正现代公民对于政治的偏见

(二)公民参与对于城市社会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调整社会与国家的结构关系,改变国家处于强势支配地位的现象,增强社会的自我治理能力,平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二者合理边界的确定

2)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3).有助于塑造规则意识和诚信观念,建立合作关系网络,促进社会资本积累,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公民参与对于城市政府治理的意义:

1.)有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强化公众监督,遏制腐败,保障公共利益

2.)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质量的提高和政策的高效执行,提高管理效率

3.)有助于促城市是管理的民主化,提升政府的民主化水平,推进其民主化进程

4).有助于增进公众对于政府的认同,提高政府的合法性。

我国市政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1 公民参与缺少制度基础,也少有法律保障。使得公民参与缺少系统性而呈碎片化状态。

2 城市政府推行公民参与往往是在外力推动和媒体传动下的被动行为,公民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形式化、表演化色彩,有被操纵的风险。

3 公民参与的形式和方法比较简单,相关技术少,公民参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4 公民参与的角色定位还比较单一,更多的是把公民限定为决策信息的提供者抑或公共服务的消费者,对于公民作为依法行政的监督者、市政管理绩效的评价者、市政管理的合作者和公共物品的共同生产者的角色重视不够。

市政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完善与提升方法

1)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的基本条件

2)充分保障公民参与的代表性

3)综合考虑公民参与的正负效应:

(a)管理成本增加

(b)特定群体参与追逐特殊利益,会导致更广泛的公共利益的缺失

(c)公民参与中的保守力量和既得利益者有时会阻滞对城市发展有利的改革

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区市的政党组强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它的本质是围绕政治权力的配置,处理城市中的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内容:

1、城市政府与其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2、城市政府于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3、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4、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5、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

(1)多数城市不辖区县,市县分离,建制性质单一。

(2)城市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普遍拥有自治权力。

(3)市政体质类型多样、形式灵活。

(4)市长、市议员、市法官一般由市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相互制衡。

(5)各党派以竞选方式取得执政权或参政权。

(6)大量利益集团和非营利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参与作用。

我国的市政体制特点

28我国市政体制的特点:

1 城乡合治,建制性质双重

2 不同建制,行政地位不一

3 组织设置,结构形式同一

4 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5 中共市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29. 我国市政体制改革发展方向:我国市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扩大城市管理自主权

( 2.)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 3.)调整层级结构

( 4.)创新管理体制

( 5.)建立规范、高效、民主的市政体制

26.市领导县体制的含义、弊端存在的问题

市领导县体制

我国地级以及地级以上城市都有领导县的权力,其领导的县也是该市的组成部分,市与其领导的县、县级市之间构成纵向的上下级关系,市对县、县级市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这种体制被称为“市领导县体制”

弊端:(1.)“地级市管县”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

( 2.)管理成本增加,行政效率低下

( 3.)市县矛盾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

原因:市领导县的体制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是社会经济不发达、市领导县的目的在于发挥城市在经济上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通过城乡经济互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二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职能无所不包,当时的交通和管理技术等条件相对落后,决定了管理幅度有限,一个省难以对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县实施有效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市领导县体制,增加管理层次是必要的,这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基本上是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以城带乡的作用,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职能的调整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的改善,市领导县体制在很多地区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市领导县体制都存在诸多问题。

城市社区管理

是指以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的素质为宗旨,在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单位和成员为依托,对社区范围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活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1 处理好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处理好社区居委会的角色和功能

3 协调好社区管理与辖区单位的关系

4 协调好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指在城市管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或得到授权的组织,依法综合行使多个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的相应职权的行政执法制度,现实中往往被称为“城管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意义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意义

首先,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精简了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较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产生的内耗,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

其次,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消除了多头执法带来的重复扣押财务、重复罚款等行为,同时方便了公众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有助于减少执法混乱的情况,维护公共合法权益。再次,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够快捷处理各种关联性的违法违章行为,有利于明确职责,营造整洁的市容环境。

最后,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保证了执法队伍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执法队伍的统一管理,通过优化组合、择优录用,强化执法能力、政治素质、风纪仪表、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建设,有助于打造一支规范、文明、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维护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1 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地位、执法权限等内容

2 理清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中的关系:一是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同原有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不同层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3 把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4 转变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能力

31城市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

城市规划

就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特点:(1.)战略性和政策性(2)科学性和预见性(3.)系统性和综合性(4)区域性和特色性(5.)动态性和阶段性

城市规划的作用:

1 指导城市各项基本建设

2 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

3 促进城市用地和建筑的效益

4 保障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5 提供政府依法行使职能的依据

雅典大章雅典宪章

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规划理论成果。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的理论思潮

1 理想主义思潮提倡城市与乡村结合的思想

2 现代主义思潮重功能重技术形势趋同

3 人文主义思潮人性、温暖、人情味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进行规范、控制、引导、协调和监督,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

1、城市规划编制内容的科学性、协调性不足

(1)城市总体规划滞后、城市建设调控能力不足

(2)区域化规划或协调机制不健全,城市聚集功能不强。

2、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导、控制不力

(1)城市建设存在时序错误,建设严重不足和重复建设并存

(2)城市建设特色不明显,历史文化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3、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效率低、公众参与不足

(1)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混乱,行政执法效率不高

(2)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公民参与程度较低。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趋势对策改进

1、实施科学的城市管理办法,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战术

2、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设置,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和行政效率

3、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机制,发挥公民的参与权利

4、建立依法管理体制,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城市土地的特性:

城市土地的差异性和区位性;城市土地供应的稀缺性和可垄断性;城市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和聚集效应;城市土地投入的无限性和可替代性。

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市城市政府在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统称。

其任务是对城市土地的占有、分配流转及使用进行规划、组织和监控,借以调整城市土地的关系,保护和开发城市土地资源,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权属管理

简称地权管理,即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进行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依法享有的占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进行保护;其二是指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这些权利进行限制和调节,主要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

土地权属管理的作用意义

从土地占有权管理的层面来看,可以防止土地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形成难以驾驭的力量

从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上来看,可以使土地的使用符合社会经济运行规则

从对土地收益权的管理上来看,可以避免因地价暴涨而引起公众利益的损害

从对土地处分权的管理上来看,能使土地流转向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进行

我国现行城市土地供应方式:划拨和有偿出让。

划拨和出让的区别:

1、取得方式不同划拨土地使用权是通过行政划拨取得的,属于行政方式,出让是通过合同方式。

2、是否支付对价(划拨土地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出让要一次性付清出让金)

3、存续期限不同(划拨期限是长期或无期,出让土地则存在一定期限)

4、使用权的法律性质不同划拨土地不可进入市场,是一种不可交易的财产出让土地使用权可以进入市场,属于民法上可交易的财产范畴。

土地储备制度

是指有政府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直接储备或进行前期开发后储备,并以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按需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其运行方式分为收购、储备、出让三个阶段。

完善我国城市土地管理

当前城市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2、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

3、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

解决办法完善我国城市土地管理的措施

1、细分土地产权,扩大土地权利种类

2、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建立土地查阅制度

3、完善土地评估,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价格及其他产权交易价格。

4、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5、切实发挥租税费对国有土地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

城市房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城市房产管理:就是城市人民政府对城市房产规划、建造、使用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基本内容

1、城市住房规划管理

2、房地产开发管理

3、房地产交易管理

4、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

5、房产物业管理

城市住房保障:

是指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为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和改善居住条件,尤其是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通过经济、法律、政策的支持,所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原则:

1)充分考虑住房保障需求状况和财政支付能力,要让低收入阶层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政府财力充足时,应不断扩大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2)注重保障水平的层次性和保障手段的多元化,要根据保障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和支付能力确定保障水平,多渠道、多方式地满足不同的需求。

3)处理好住房保障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

住房保障的实现手段:

1)财政政策:拨款补贴和减免税收

2)金融政策:政府通过对货币信用的调控,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刺激住房建造和消费。

3)土地政策:政府在土地供应量、土地使用费用、土地价格等方面的优惠和调控,刺激公共住房建造和消费。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1、限价商品住房出售

2、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开发商利润3%以下)

3、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4、廉租房配租

5、住房公积金制度

6、财政住房补贴

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方法: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保障性住房的法制化

2、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3、组建职能管理机构,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

4、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财政投入体系。

5、扩大保障对象的范围,完善规范保障性住房和保障对象的管理。

6、加强监督和程序规范,建立保障性住房监督管理机制。

城市交通系统

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也是一个立体化、综合化的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出行主题三要素构成。

城市交通管理

是指城市政府为保障交通基础设施为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中人与物运输的管理活动。

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2.交通资源供给和交通需求管理相结合原则

3.交通分离和交通连续原则

4.交通管理主体的多元参与原则

城市交通问题与管理策略

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困境和突出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加快,私人汽车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

2.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3.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管理要求

改善城市交通管理的思路

1.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引导和调控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2.由注重交通供给向重视交通需求转变,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3.实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4.深化城市交通的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5.制定协调的交通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6.借助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城市环境管理

是指城市政府顺应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行政、法制和教育及大众传媒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城市中的各类组织和个人的社会活动进行监控调节,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管理体制特点

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

(1)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环境管理和监督。

(2)机构设置与职责配置法制化。

(3)注重咨询与协调机构的建设。

(4)实现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一体化管理。

(5)坚持统管与分管相结合。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体制: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4)环境保护责任制原则。

(5)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防治新污染源产生、实现有效预防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是在吸收西方国家开展环境评价工作的经验方法,并总结国内许多城市广为开展的环境质量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自1986年起正式实施这一制度。

“三同时”制度

是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防治污染的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制度。是我国实施预防为主、防止新污染源产生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可交易许可证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也称可交易许可证制度,是指政府通过无偿授予、公开出售等方式对排污权进行初始分配,拥有排污权的主体可将其排污指标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其他现在和将来的排污者,其他排污者支付相应费用的法律制度。

进一步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

1.城市发展理念的真正转变。

原有的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切实转变城市发展理念,重视环保、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和建设至关重要。

2.城市经济结构的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旧有的资源密集型工业扩张带来的高污染型经济结构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立足于工艺技术革新以及污染整治技术的发展,立足于污染工业的区位集中和集中整治。

3.城市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如垂直管理等方式,使城市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不再经常受到干扰,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4.环境保护制度的问题与改进

(1)环境管理制度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性质。

(2)调整和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3)引进城市环境资源分配制度。

(4)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5)尽快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并重视对电子垃圾的管理

5.管理对象的及时调整

(1)应特别注重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2)及时把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纳入管理范围。

6.改进管理手段和方式

(1)切实加强环境管理法制建设。

(2)加强对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环境教育。

(3)加强跨城市环境管理合作。

(4)培育环保市场。

(5)创新和发展环境保护技术。

补充:

14.城市功能的优化途径:

(1.)参照环境因素,因势利导,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

(2.)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15.城市结构的含义:城市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形式。

16.我国地方人大行使的四项基本权利: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监督权、地方立

法权

17.市政过程的含义:

市政过程是指市政组织体系中的国家政权机关与政党组织、政治社团等多元主体围绕城市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城市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的活动过程,也是管理城市公共事务,解决城市问题和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的过程。

18.我国市政决策过程的改进:市政决策应当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加以改进。首先,市政决策主体以执政党为核心,但并非由执政党包办;其次,市政决策中应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最后,应当把市政决策的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化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避免市政决策的任意武断、个人专断,充分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9.公民参与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民参与对于城市公民个人的意义:

(1)有助于表达公民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有助于提供公民自我发展与选择的基础

(3)有助于增进和发展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动的力量,解放个人的潜能,

建构有效能的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纠正现代公民对于政治的偏见

(二)公民参与对于城市社会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调整社会与国家的结构关系,改变国家处于强势支配地位的现象,

增强社会的自我治理能力,平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二者合理边界的确

(2)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3).有助于塑造规则意识和诚信观念,建立合作关系网络,促进社会资本

积累,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公民参与对于城市政府治理的意义:

(1.)有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强化公众监督,遏制腐败,保障公共利益

(2.)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质量的提高和政策的高效执行,提高管理效率

(3.)有助于促城市是管理的民主化,提升政府的民主化水平,推进其民主化进程

(4).有助于增进公众对于政府的认同,提高政府的合法性。

(四)公民参与的负面效应:

(1.)管理成本增加

(2.)特定群体参与追逐特殊利益,会导致更广泛的公共利益的缺失

(3.)公民参与中的保守力量和既得利益者有时会阻滞对城市发展有利的改革和创新20.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

(1)从历史的变迁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

(2).从职能内容和现实方式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3).从城市的地位表现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

(4.)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

21.市政职能的主要作用:

(1.)市政职能是城市行政体制建立和改革的依据

(2.)市政职能是确定市政活动方式的依据

(3.)市政职能是衡量城市管理效率的标准和依据

22.领土整治的概念:对合理布局人口和经济活动以确保地区平衡和协调发展的

各项政策措施的总称。

23.我国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改革方向、以及其转变应采取的手段:

(一).主要内容,宏观职能: 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

具体职能:城市规划职能环境保护职能

公共事业服务职能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社会福利与保障职能

(二)改革方向:

(1.)从市政职能的范围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过大

(2.)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城市政府缺少自主权

( 3.)从市政职能的重心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界定不尽合理

(三)转变应采取的手段:

(1.)调节市政职能的范围

(2.)理顺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 3.)转变市政职能的重心

( 4.)创新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24.什么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含义:指从公众的需求出发,以服务为核心价值,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

功能,以公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对公众负责为最终使命的政府管理模式。

25.宏观层面市政体制的概念:宏观层次把市政体制等同于市的建制,也称城市

行政区划体制,通常称为市制,它规定了城市在整个国家整体结构中的地位界

定,包括行政区划、城乡关系和各种城市的行政级别与行政隶属关系。

27.市经理制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扩大了选择范围,有利于招聘到更多优

秀人才;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改善管理效果;市经理

专门处理专业性和技术性行政问题,市议会负责处理整治矛盾,协调

各种关系,有利于把政治矛盾与城市管理分开

缺点:政治问题与管理问题往往是难以彻底分开的,市经理与市议会

的分离反而会加大处理这些问题的难度,对于某些问题,市议会从政治角度出发

,市经理从管理角度出发,往往会产生分歧与矛盾。

市政执行过程

含义:主要指人民政府的职务行为,是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的过程。这是城市行政权力系统中最广泛、最常见的职能活动。

准备阶段: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和人力的准备、思想动员、物质经费的筹备

具体实施:执行的宣传发动、执行手段的选择(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教育手段)

沟通、协调与控制:现实的执行总会受到一定的人为阻力,总会与预期目标和预定方案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执行过程中要进行沟通、协调与控制。方式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政策调整:补充、修改、更新、终止

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执行的评估,即政府机关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的工作评价或工作总结,一般包括检查、考核、总结几个步骤

a\“执行难”的原因:既有执行体制的不顺,部门协调不畅的因素,也有执行组织和人员自身利益因素的干扰;既有执行目标群体不配合的原因,也有外在环境发生变化,原有政策不适应的因素。

b\“执行难”解决方法:充分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发动,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

1.我国市称呼(四级制),在法律上说分别为直辖市、副省级市、设区的市(地级市)、不设区的市(县级市)。

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管理规律。

3.市政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

4.影响城市进程的主要因素有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条件。

5.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划分,城市化形态分为集中型城市化和扩散型城市化。

6.离心型城市化可分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7.我国城市化方针是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合理发展小城市,促

进农村城市化。

8.西方城市化发展经历的阶段:古代城市阶段、中世纪城市阶段、近代城市阶段、现代城市阶段。

9.城市化的两个过程(趋势):转移和同化。

10.我国划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标准是特大城市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为

非农业人口50万~100万,中等城市为20万~50万,小城市为20万以下。

11.市政体系是城市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与制度的体现。

12.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3.市政过程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

14.市政府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专题性会议、区县长会议。

15.我国市政执行过程大体包括的5个环节:市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市政执行的具体实施、市政执行的沟通、

协调与控制、政策调整、政策评估。

16.市政职能是市政主体(主要是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

17.我国城市最高权利机关和议决机关是市人大。

18.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有市长—议会制、议会—市长制、市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

19.在我国,管理城市交通的主管部门是公安局。

20.城市交通系统由运输工具、道路和服务设施等三部分组成。

21.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陕西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按章节)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 教育技术是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和过程。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教育技术发源于美国。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简答】 教育技术的内涵?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们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不同观点之间的共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工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完整版)市政学2017年10月市政学真题重新排版打印版

2017年10月市政学真题 一、单选 1.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约产生于()。【答案】 C A.公元前2500年B.公元前3000年C.公元前3500年D.公元前4000年【解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穿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富庶的平原地带。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答案】 B A.行政机关B.权力机关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 【解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检查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故选B。 3.各学科对城市定义的表述中,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的是()。【答案】 D A.地理学B.统计学C.城市社会学D.城市经济学 【解析】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 4.近代市政发展开端于()。 A.1688年英国革命B.1835年英国通过《市团法案》 C.1789年法国大革命D.1888年英国修订《地方政府组织法》 【答案】 A 【解析】1688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此题为常识题,需熟记。5.下列属于城市人民团体的是()。 A.市总工会B.市基金会C.市志愿者组织D.市慈善总会 【答案】 A 【解析】B C D都属于国家公益性组织,故选A。 【考点】城市社会组织 6.市政体制主要为议会市长制的国家是()。【答案】 D A.加拿大B.英国C.法国D.日本 【解析】英国和加拿大多数城市为市议会制;法国和美国多数城市为市长议会制。【考点】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7.下列属于直辖市的城市是()。 A.深圳B.重庆C.广州D.南京 【解析】我国直辖市有4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故选B。 8.市政职能过程包括()。 A.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和市政反馈B.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和市政控制C.市政协调、市政执行和市政控制D.市政预测、市政沟通和市政控制 【解析】市政职能过程包括: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和市政控制。故选B。 9.城市化概念的提出者是()。【答案】 B A.美国规划师佩里B.西班牙工程师塞德 C.英国记者霍华德D.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 【解析】西班牙工程师塞德于1867年在他的《城市化基本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城市化”的概念。 10.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层面包括国家层面、省级行政区域层面和()。A.市级行政区域层面B.县级行政区域层面 C.市县层面D.乡镇层面 【解析】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层面包括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行政区域层面和市县层面。故选C。 11.城市化早期和初级阶段出现的城市化类型是()。 A.积极型城市化B.消极型城市化C.集中性城市化D.分散性城市化 【解析】以产业和人口的流向为标准,分为集中性城市化和分散性城市化。集中城市化指产业和人口一方面主要向城市中心区域聚集,另一方面过度地向大城市集中,它发生在城市化的早期和初级阶段。故选C。 12.英国人昂温提出的城市规划理论是()。 A.邻里单位理论B.花园城市理论C.中心地理论D.卫星城理论 【答案】 D 【解析】 A.美国规划师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规划理论。B.“花园城市”(也称园林城市)的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 C.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故选D。13.我国的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在()。【答案】 B A.1968年B.1989年C.1992年D.2008年 【解析】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从而将我国的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 14.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区规划法》 【答案】 A 【解析】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考点】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市政学试题

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市政理解为道路交通、卫生教育、供水供电、园林绿化等市政工程和城市公用事业及其 管理,这属于(C ) A.城市政权说 B.城市行政说 C.城市事务说 D.城市政策说 2.以下属于狭义的市政主体的是( B ) A.中共市委 B.市政府 C.市人大 D.市政协 3.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 A ) A.农业发展 B.工业化 C.市场化 D.全球化 4.能够表明城市个性、区分城市界限的城市功能是( D ) 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综合功能 D.特殊功能 5.全国性中心城市市区人口一般在( D ) A.20万以上 B.50万以上 C.100万以上 D.500万以上 6.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指( A ) A.城市性质 B.城市规模 C.城市类型 D.城市环境 7.城市的部分企业和人口迁出城市所带来的损失和成本,称为( B ) A.“门槛”成本 B.疏解成本 C.信息成本 D.外部成本 8.在我国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是( D ) A.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B.市政府 C.市政协 D.中共市委 9.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的市政体制是(C ) A.议会市长制 B.市长议会制 C.市议会制 D.市经理制

10.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作用中居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 C ) A.政治领导 B.经济领导 C.思想领导 D.组织领导 11.我国城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 C )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负责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2.市民参政和城市政治与行政发展的现实基础是( D ) A.市民的文化构成 B.市民的人格构成 C.市民的价值构成 D.良好的市民素质 13.市民利益表达最为传统的方式是( A )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4.城市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中心环节是( D ) A.社会职能 B.服务职能 C.建设职能 D.行政指导职能 15.世界城市规划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进行城市功能分区的实践者是( B ) A.昂温 B.嘎纳尔 C.霍华德 D.格迪斯 16.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核心是( C ) A.开发计划 B.设施配套 C.综合开发 D.规划布局 17.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综合机构是( D ) A.市政管理委员会 B.公用事业管理局 C.市政工程管理局 D.城市建设委员会 18.我国环保部门建立了环境监测制度,制定了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环境监测网络, 其中又称为监视性监测的是( B ) A.经常性监测 B.污染源监测 C.事故性监测 D.研究性监测 19.我国的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类型,其法律依据是 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C.《城市绿化条例》 D.《大气污染防治法》

自考28061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及试卷培训课件

自考28061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简述视听教育产生的历程? a、19世纪末,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卤化银感光性被发现,诞生了照相技术; b、20世纪初,美国一些学校通过照片、幻灯片、胶卷、图片等制成相关教材,存放在学校博物馆,供教师和学生选购使用; c、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线电技术和声光技术的日趋成熟,无线电广播和有声电影迅速在教育领域运用和推广。 2、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的内容及学术意义? a、将人类学习经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其中三大类自下至上依次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b、从下至上,经验愈来愈抽象。这是戴尔经验之塔的基本规律。 c、如果没有具体经验的支撑,一味的死记硬背理论法则,则是失败的教育; d、但是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具体的经验,经验不上升为普遍化、概念化、理论化的法则,就将成为孤立的、静止的、意义不大的东西。 第二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概念和含义 电化教育: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 AECT教育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 a、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b、研究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系统方法与整体化观念; c、教育技术工作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d、优化学资源是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2、简述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a、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 b、就加强教育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c、广播电视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研究; d、多媒体组合教学带的研究; e、多媒体技术的研究; f、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 g、网络化教学的研究。 3、简述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 a、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同时它又反过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及时必须以信息技术数为主要依托,也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优势; c、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为目标的。 d、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的基础的。 第三章常规教育媒体技术 1、简述冲洗地基本步骤?

2019年4月市政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市政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1/25)单项选择题 第1题 认为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的理解属于 A.广义的市政 B.中义的市政 C.狭义的市政 D.微观的市政 下一题 (2/25)单项选择题 第2题 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 A.共同利益 B.集团利益 C.集体利 D.公共利益 上一题下一题 (3/25)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下列属于市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的是 A.市审计局 B.市公安局 C.市民政局 D.市发改委 上一题下一题 (4/25)单项选择题 第4题 我国设立在城市地区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是 A.市总工会 B.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市共青团 上一题下一题 (5/25)单项选择题 第5题 中国城市体系中属于基础城市的是 A.直辖市 B.副省级市 C.地级市 D.县级市 上一题下一题 (6/25)单项选择题 第6题 法国的城市和美国多数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等实行的市政体制是

A.议会市长制 B.市长议会制 C.市经理制 D.市委员会制 上一题下一题 (7/25)单项选择题 第7题 下列城市中属于副省级市的是 A.上海 B.珠海 C.天津 D.深圳 上一题下一题 (8/25)单项选择题 第8题 下列属于市政职能中的专门职能的是 A.教育职能 B.科技发展职能 C.规划职能 D.经济职能 上一题下一题 (9/25)单项选择题 第9题 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标准,城市化类型可以分为 A.主导型城市化和辅助型城市化 B.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C.集中性城市化与分散性城市化 D.平衡型城市化与偏差型城市化 上一题下一题 (10/25)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规划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依据是城市的人口规模和 A.用地规模 B.产业规模 C.环境容量 D.财政实力 上一题下一题 (11/25)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记者 A.霍华德 B.欧姆斯特 C.柯布西耶 D.帕鲁

《市政学》考核试卷

2018年秋《市政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现代环境污染的核心是( B ) A. 自然环境污染 B. 城市环境污染 C. 人工环境污染 D. 城市大气污染 2.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 B ) A. 政党组织 B. 行政机关 C. 社区组织 D. 立法机关 3.法国的城市普遍实行的市政体制是( C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 B. 市议会制 C. 议会市长制 D. 市长议会制 4.在我国,市政府中承担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部门是( C ) A. 城市规划司 B. 城市土地管理局 C. 城市规划管理局 D. 国家建设部 5.我国城市主要的社会救济制度是( D ) A. 养老保险制度 B. 失业保险制度 C. 医疗保险制度 D.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 A )年 A. 70 B. 60 C. 50 D. 40 7.下列各项,不属于市政的特点的是( C )这题是蒙的 A、政治性 B、动态性 C、独立性 D、历史性 8. 城市最主要的特征是( A ) A. 聚集性 B. 社会性 C. 经济性 D. 系统性 9.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 A ) A. 工业化 B. 农业发展 C. 第三产业发展 D. 市场化 10.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是( D ) A、工业化 B、市场化 C、农业的发展 D、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我国城市人口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BCD )这题是蒙的 A.城市人口总量增加B.城市人口老龄化C.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D.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断增加E.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2. 我国城市教育基本制度主要有(ABCDE ) A.学校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C.职业和成人教育制度 D.教育管理制度E.学业证书和学位制度 3、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有(ABCDE ) A.政企职责不分B.条块分割,城乡分割C.忽视市场作用 D.分配平均主义E.排斥非公有制经济 4、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可以把城市划分为( ABCE ) A.直辖市B.副省级市C.地级市D.副地级市E.县级市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最新市政学试题及答案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 案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狭义的市政客体是城市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对象和内 容 1.经济管理 2.社会管理 3.行政管理 4.司法管理 2: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取决于() 1.人口规模 2.产业规模 3.城市经济建设的规模 4.教育规模 3:我国国家环境管理的基本法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水污染防治法》 3.《城市绿化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城市规模扩大引起交通拥挤、地价上涨,从而影响企业的营运效率,提高企业单位产品的成本,这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的() 1.内部成本 2.外部成本

3.门槛成本 4.疏解成本 5:根据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广州市应划分为() 1.全国性中心城市 2.国际性中心城市 3.地区性中心城市 4.省区中心城市 6:西方发达国家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是() 1.经济职能 2.规划职能 3.公共服务职能 4.管理职能 7: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 1.郊区城市化 2.逆城市化 3.向心型城市化 4.过度城市化 8:我国实施的退休养老制度属于() 1.社会救助 2.社会优抚 3.社会保险 4.社会互助

9:我国的小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 1.10万以下 2.5万以下 3.25万以下 4.20万以下 10:由于人们从事某些专门的活动而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聚集区称为() 1.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3.功能社区 4.公共社区 11: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是() 1.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 2.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 3.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 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 12:我国的大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 1.100万以上 2.50-100万 3.20?50万 4.20万以下

现代市政复习知识点

现代市政学 一、填空题或选择题 1、1688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 2、1909年晚晴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3、1911年,江苏省临时参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 4、1954我国又颁布《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5、1982年,我国决定在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地区制度,实行地市合并,采取市领 导县体制。 6、市政的内涵: (1)市政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 (2)市政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 (3)市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公共利益; (4)市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7、1918年广州设立“市政公所”,1912年设“市政厅”,1925年设“市”,拉开 了中国设市城市(建设市)设置和发展的序幕。 8、(1)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50万之间的城市。 小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20万以下的城市。 (2)2010年新的划分标准: 50万以下小城市 50---100万中等城市 100---300万大城市 300—1000万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巨型城市 9、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1)市长——议会制 (2)议会——市长制 (3)市议会制 (4)市委员会制 (5)市经理制 10、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经历了以单位制为主到以街居制为主再向社区制转变 的历史过程。 11、在规划实践中,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经历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转变。 12、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S.Y.马塔提出了“带形城市”理论。 13、1902年,英国记者霍华德修订并再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提出了 “田园城市”的理论。 14、1922年,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总顾问昂温受“田园城市”理论的启示,提 出了“卫星城市”理论。 15、芬兰建筑师沙里宁于1942年出版了《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一书, 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 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 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 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 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 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 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 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 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 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 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 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该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全国2015年10月自学考试00292《市政学》历年真题含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政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确定和划分城市的主要标准是( A ) A.城市人口规模 B.城市商业规模 C.城市面积大小 D.城市工业规模 2.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在于其 ( C ) A.高度聚集性 B.经济性 C.开放性 D.系统性 3.在我国,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是 ( A ) A.建制镇 B.建制县 C.村落 D. 社区 4.目前我国市民参与水、电等公用事业价格调整决策的主要方式是 ( C ) A.信访 B.参加社会团体 C.参加听证会 D.游行集会 5.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任期为每届 ( C )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6. 日本各城市实行的市政体制是( B ) A. 市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长议会制 D.市委员会制 7.市政体制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取决于( A ) A.国家政体 B.生产力水平 C.民族习俗 D.历史传统 8.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对公用事业采取( C ) A.垂直管理原则 B.直接管理原则 C.分类管理原则 D.间接管理原则 9. 城市复杂的社会生活结构决定了西方国家市政职能( B ) A.形式的法制性 B.内容的广泛性 C.导向的服务性 D. 实现方式的多样性 10.人口城市化的基础是( A ) A.非农产业城市化 B. 地域城市化 C.经济城市化 D. 居民意识城市化 11.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属于城市化中的( D ) A. 集中性城市化 B.分散性城市化 C.低度城市化 D.过度城市化

2017年10月自考00292市政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政学试卷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约产生于C A.公元前2500年 B.公元前3000年 C.公元前3500年 D.公元前4000年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B A.行政机关 B.权力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3.各学科对城市定义的表述中,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的是D A.地理学 B.统计学 C.城市社会学 D.城市经济学 4.近代市政发展开端于A A.1688年英国革命 B.1789年法国大革命 C·1835年英国通过《市团法案》D.1888年英国修订《地方政府组织法》 5.下列属于城市人民团体的是 A.市总工会 B.市基金会 C.市志愿者组织 D.市慈善总会 6.市政体制主要为议会市长制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英国 C.法国D.日本 7.下列属于直辖市的城市是B A.深圳 B.重庆 C.广州 D.南京 8.市政职能过程包括 A.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和市政反馈 B.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和市政控制 C.市政协调、市政执行和市政控制 D.市政预测、市政沟通和市政控制 9.城市化概念的提出者是 A.美国规划师佩里 B.西班牙工程师塞德 C.英国记者霍华德 D.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 10.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层面包括国家层面、省级行政区域层面和.

现代市政学复习资料

现代市政学 1.市政的含义: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2)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3)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4))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它更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 (5)双重性,市政要力求将国家整体利益和本市局部利益协调一致,其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 3.现代市政发展的趋势: (1.)市政问题复杂化(2)市政职能的变化 (3)政府的角色改变(4)市政管理手段现代化 4.城市的发展阶段:(1)原始城市阶段(2)封建城市阶段 (3)近代城市阶(4)现代城市阶段 5.城市的含义:城市是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人口为主,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 济、地理概念。 6.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 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 形态上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 意识上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7.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 化的根本动力(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4.) 市场化是城市化的作用机制(5).制度性安排是城市化的 现实支撑 8.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在发展动力上,采取以政策型调控为主,工业化带动为主的机制 (2).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乡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模式(3.)在发展形态上,出现了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的半城市化现象 (4.)在发展布局上,出现城市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 9.城乡一体化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城乡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内容。 10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则: (1 )坚持与产业升级同步提高、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原则 (2 )坚持市场调节为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的原则 (3).注重城市化内涵发展、坚持提高竞争力的原则 (4).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人居的绿色城市化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定义:①1977年A E C T对教育技术的涵义做出了新的阐述,增加了系统方法的内涵,认为教育技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方法。 ②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③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一)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二)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使教育信息处理简单、统一、可靠。 第二,教育信息载体多媒体化,并实现信息载体具有集成性,信息应用具有互动性。 第三,信息传输网络化,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是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便于促进远程异地协商合作。 第四,教学过程智能化,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智能指导、智能代理,更可以使界面智能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 三种学习理论观点及代表人物:(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类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主要的观测元素,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的作用,强调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强化”的必要性。 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中,对教育技术具有影响的主要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V.N e i s s e r)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认知学派认为,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人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

市政学自考真题2018年4月及答案解析

市政学自考真题2018年4月及答案解析 (1/25)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是在城市发展的 A.早期城市阶段 B.中世纪城市阶段 C.近代城市阶段 D.现代城市阶段 下一题 (2/25)单项选择题 第2题 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是 A.政治性 B.聚集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上一题下一题 (3/25)单项选择题 第3题 各学科对城市定义的表述中,认为城市是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特殊社会的是 A.城市地理学 B.城市经济学 C.城市政治学 D.城市社会学 上一题下一题 (4/25)单项选择题 第4题 被视作中国市制的开端是 A.1905年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B.191 1年的《江苏暂行市乡制》 C.1921年的《厂“州市暂行条例》 D.1921年的《市自治制》 上一题下一题 (5/25)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在我国,市红十字会的性质是 A.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B.市人民团体 C.城市公益性组织 D.政府职能部门 上一题下一题 (6/25)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市政体制主要为市长议会制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法国 上一题下一题 (7/25)单项选择题 第7题 下列属于副省级城市的是 A.武汉 B.上海 C.长沙 D.南宁 上一题下一题 (8/25)单项选择题 第8题 下列属于城市政府的专门职能是 A.社会职能 B.规划职能 C.文化教育职能 D.经济职能 上一题下一题 (9/25)单项选择题 第9题 首次提出城市化概念的著作是 A.《城市经济学》 B.《城市化基本理论》 C.《城市地理学》 D.《城市管理学》 上一题下一题 (10/25)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判断城市规模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A.人口规模 B.社会经济效益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上一题下一题 (11/25)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郊区转移的城市化类型是 A.低度城市化 B.过度城市化 C.分散性城市化

现代市政学复习资料(2015-2016)

市政学复习资料 1、随着市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城市管理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其发展的依据是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市政的科学管理又取决于市政的管理科学,这就是市政学,它也因此被称为城市现代化的“金钥匙”。P10 2、市政学: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P10 3、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者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种集合体称为城市群。P38 4、市政职能:是指狭义上的城市政府即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P68 5、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P68 (1)从历史变迁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 (2)从职能内容和实现方式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3)从城市地位表现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 (4)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 6、市政体制内涵的具体理解P81 (1)市政体制的核心是权责配置问题。 (2)市政体制的特点:差异性、多样性、动态性。 (3)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市政体制是处理和规范城市内外各种关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表现形式,法制化是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市政体制走向规范和成熟的标志。 7、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P85 (1)多数城市不辖区县,市县分离,建制性质单一 (2)城市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普遍拥有自治权力 (3)市政体制类型多样,形式灵活 (4)城市官员一般有市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5)大量利益集团和非营利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参与作用 8、我国市政体制的特点P91 (1)城乡合治,建制性质双重 (2)不同建制,行政地位不一 (3)组织设置,结构形式同一 (4)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整理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在《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1)视觉教育阶段:19世纪90年代,幻灯机介入教育领域。20世纪初,无声电影开始应用于教学。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是《视觉教育》/ (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期,无线电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介入教育领域。 (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程序教学机也风靡一时,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 (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进入新的阶段,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理论观念更新,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 受美国视觉教育的影响,以及伴随20世纪初幻灯、电影等传入我国,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有人利用幻灯和电影进行教学。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各地也开始建立电化教育机构。全国8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许多中小学也先后建立了电教机构。 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至此,教育技术学科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判断) 4.教育技术的定义: (1)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研究内容是对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开发:指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 (2)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及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5.我国教育技术名称及定义的发展: (1)电化教育:在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到90年代出,以

市政学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市政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 A.政治性 B.动态性 C.综合性 D.历史性 2.在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强调和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研究的是()A.回归分析 B.定量分析 C.动态研究 D.静态研究 3.后工业社会时期,决定城市功能的首要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资源 C.地理位置 D.经济发展水平 4.“中心地”理论揭示了一定区域内中心地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它的提出者是() A.维特鲁威 B.沙里宁 C.克里斯泰勒 D.滕尼斯 5.下列选项中,能够集中反映城市主要职能的是() A.城市规模 B.城市性质 C.城市结构 D.城市布局 6.一般地,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称为()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7.狭义的城市规模仅仅指城市的() A.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8.下列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门槛”成本的是() A.城市居民为获得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支付的费用 B.城市居民因为房租、房价的上升而额外支付的费用 C.政府为鼓励城市企业和居民迁出城市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 D.政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修建地铁而投入的巨额资金 9.在我国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是() A.中共市委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政治协商会议 10.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政府的() A.咨询机关 B.派出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关 11.在下列国家中,各城市普遍实行市议会制的是() A.法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12.下列市政体制中,市的议决机构与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是() A.市长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经理制 D.市议会制 13.在中共市委领导作用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经济领导 D.思想领导 14.我国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 A.民主集中制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1.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5点) ①作为学习检测的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②作为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③作为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成新的信息。 ④作为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流互动。 2.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和价值(角色和功能p4) 信息工具(获取资源/探究知识,支持在建构中学习); 情境工具(创设情境,支持在做中学); 交流工具(支持协作学习); 认知工具(支持高阶学习,发展高阶思维); 评价工具(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作品,促进反思); 效能工具(提高学习效率,支持知识的建构) 3.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的AECT’05定义:教育技术室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5.05定义与94定义的区别(4点) ①05定义采用的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而在94定义采用的是b“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 ②05定义主要包括3个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已经将其融入创设、利用、管理中。 ③05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④05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其应用及研究将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教育技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通信技术学等多种学科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 ②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开始从重视技术应用过渡为重视技术的设计与效果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