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精品教案

【精】《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精品教案
【精】《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精品教案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精品教案

课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过程,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参与观察、计算、交流、展示等学习活动,掌握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理解其算理。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 1.口算。

2.45+24= 69 27+36=63 54-19=35

3.81-23=58 34+17=51 79-62=17

4.64+15=79 12+50=62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用竖式计算。

怎样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口算。并说说计

算方法。

先要把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算起。十

位上的数。笔算加法

时,个位满十要向十

位进1;笔算减法

时,个位不够减要从

十位退1。

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的计算的练

习,可以使学生

熟悉计算方法,

为本节课学习几

百几十加减几百

几十的学新知识

做铺垫。

讲授新课1.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2.出示例题。

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

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怎样列式?

380+550

你会计算吗?

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答: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930个“海宝”。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怎样列式?

550-380=

你会计算吗?

为什么百位上是4-3?

2.做一做。

410+250=660 280-160=120

970-480=490 630+290=920 小组讨论:说一说:

怎样计算?说说你

的计算过程。

因为38+55=93,所

以380+550=930.

生2:也可以用竖式

计算。

百位上3加5得8,

再加十位进上来的

1是9。

因为55-38=17,所

以550-380=170.

生2:也可以用竖式

计算。

十位上5减8不够

减,要从百位上退

1,5退1就是4。

学生试做,并说说自

己的计算过程。

注意进位和退位的

情况。

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使学生掌

握几百几十加减

几百几十的笔算

方法。

通过巩固练习,

培养学生列竖式

的计算能力,同

3.小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在笔算时

要注意什么?

3.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小组合作:

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分析与解答:几百几十的数相加

减,要把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相加减。

计算加法时,哪一位

相加满十要向前一

位进1;计算减法

时,哪一位不够减要

从前一位退1,在本

位上加10再减。

问题是:六个年级的

学生同时看巨幕电

影坐得下吗?

需要用到的数学信

息是:(1)巨幕影院

有441个座位。(2)

一到三年级来了

221人,四到六年级

来了239人。

小组讨论交流。

先求六个年级的总

人数。221+239得多

少呢?

221和239都大于

200,221+239的和一

定大于400,但还是

不能确定是否大于

441。

时反馈学生对新

知的理解与掌握

情况。

分析已知条件和

所求的问题,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你的估算合理吗?

答: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

4.做一做: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一起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答:这两个旅行团一起看巨幕电影坐得下。

做一做:

养鸡场养殖公鸡、小鸡、母鸡的数量如下:

大约养了多少只鸡?

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思考过程。把221看成220,把

239看成230,

220+230=450,450>4

41,应该是坐不下。

221>220,239>230,2

20+230=450,

221+239的和一定

大于450,坐不下。

221>220,239>230,2

20+230=450,

221+239>450,一共

有441个座位,

450>441,所以这六

个年级的学生同时

看电影,一定坐不

下。

把196看成200,把

226看成

230,200+230=430,4

30<441,坐得下。

196<200,226<230,

200+230=430,

196+226的和一定

小于441,所以坐得

下。

108≈110

295≈300

189≈190

110+300+190=600

要把人数估计得

多一些。这样能

得出明确的结

论。

5.小结:

(1)几百几十的数相加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相加减。

(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只)

答:大约养了600只鸡。

巩固提高 1.做一做

看谁的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2.按要求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圈中。(课件演示)

203 195 123 285 308 215 114

接近100的有:123 114

接近200的有:203 195 215

接近300的有:285 308

452 447 436 441 458 459 463 接近440的有:436 441

接近450的有:452 447

接近460的有:458 459 463

3.

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答: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不够。学生比赛计算

学生找答案,教师课

件演示。

把245看成240,把

187看成

180,240+180=420

元,400元不够。

245>240,187>180,2

40+180=420,

245+187一定大于

400元。所以不够。

用开火车比赛的

形式激发学生的

兴趣。

找数的近似数,

为计算中的估

算打基础。

对所学知识加以

巩固练习,以便

学生更牢固地掌

握本课所学。

4.拓展提高。

(1)博雅书店运来动画书520本,第一天卖

出了290本,第二天卖出了120本,还剩多

少本?

小组合作:小组内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答:还剩110本。

(2)一件上衣196元,一条裤子118元,如

果李阿姨要买这套衣服,大约需要准备多少

钱?

学生讨论,汇报交

流:先求第一天卖出

后剩下多少本。再求

第二天卖出后剩下

多少本。

小组合作:小组内说

说你的思考过程。

汇报:准备的钱要比

衣服的价钱多一些。

196≈200

118≈120

200+120=320(元)

答:李阿姨大约需要

准备320元。

课堂小结(1)几百几十的数相加减,要把相同数位对

齐,从个位相加减。

(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

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

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对本课的知识点

加以总结,使学

生更能掌握本课

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教学反思在教学算法时,我先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学生合作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在讨论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理解算法,完善思路,真正掌握算法,内化算理。

在笔算中,学生计算顺序和计算过程有一定的基础,我重点引导学生来解决'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来减的'问题,在这里,用2个问题提醒学生思考:1、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2、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1?从而提醒学生注意,虽然经过交流,学生找到了方法,但是对进位和退位点的写法有不少学生忽略掉,我特别强调了书写格式的规范。

3.设计层次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习题,做到了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利于巩固新学知识,同时不同的训练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

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本单元是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是在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与总量的百分中,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对比观察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3、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 二、说学法教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独立思考,开展同桌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数学教学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引入新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们如何增强体质,抵御严寒,预防感冒呢?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随之就问,你们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学生感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统计一下。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有了统计的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知识整理,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数学信息,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当学生提出喜欢乒乓球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在条形统计图中不能很容易的看出,而这种百分比在生产生活中又会经常用到,这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种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由此而产生。面对新知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体验扇形统计图的价值,感受到扇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三、教学流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_New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文Windows XP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中文Excel 2003 第五章PowerPoint 2003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第一课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 系统组成 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1.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3、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的用途 1.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2、计算机工作过程3、计算机软件系统4、微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 教学设计说明: 《圆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绳子”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认识圆心和半径;然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其基本画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认识圆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就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学生的两次画圆及教师的示范画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逐步感受圆的基本特征,在交流对话中完善学生相应的认知结构。另外,我又借助媒体,将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到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出“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各种圆形物体、圆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赛车吗? 动物王国里的三只小动物要进行赛车,你们发现了什么?(车轮不一样) 猜一下谁会获胜呢?(播放动画)

《23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作者以“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 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 怀。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 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 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地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 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情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可能 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 体验认识了解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 生成和升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

想象、表演、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 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快乐中明 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 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 尚情怀。 教学方法:引导朗读、讨论、抓重点语句。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圆的面积》优秀教案讲课稿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投影仪,CAI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上公园吗?来,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瞧一瞧。(播放公园喷水头正在给草地浇水的场面)到了公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喷水头正在浇灌草地。 师:你能提出一两个数学问题吗? 生1:喷水头旋转一周,喷到水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2: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 …… 师:这些问题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 师:刚才有的同学看到喷水头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形,求浇灌部分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师:继续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圆的面积越来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半径长了,面积也就大了;半径决定圆的面积。 师:看来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是有关的。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首次探究自主估算巧设玄机 师: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到底有什么关系?你准备怎样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我们如果能先确定半径,再试着找出它的面积,也许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纸:正面画有两个圆,上面标有半径的长度;背面在方格纸中画有与正面同样大小的圆。】 (1)师:好,这儿有两个圆,一个半径是1厘米,另一个半径是2厘米。任选一个你能估出它的面积吗? 生试估,师评价。 (学生有点困难时) 师:请大家翻到学习纸的背面,有两个与正面面积相等的两个圆,这里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每个方格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再试估一下,你选择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师:再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片,你能估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可能有:贴到方格纸上;对折再对折,量出半径。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真有办法!刚才我发现有更奇特的方法。 能不能将上面两种方法综合一下。 (3)师:刚才我们在估算圆的面积时,都有意无意的拿圆的面积与圆外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出示图) 师:如果不知道一个圆的半径,你还能表达出它的大概面积吗? 生:(先计算)圆的面积小于4r2。 师:谁来说说这里r2指的是哪部分的面积呢? 生:小正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圆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 1、在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圆心(定点)、半径(定长); 2、根据圆的对称性,通过寻找圆形纸片的圆心,认识直径,并了解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3、通过画圆及欣赏各种丰富多彩的有关圆的图形,体会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初步建立圆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尝试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媒体、圆形纸片、细绳、三角尺、硬纸条、回形针、橡皮筋、铅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生活中的圆 1、教学媒体出示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物体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2、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都和圆有关呢?其实圆中有很多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圆的画法,认识圆心、半径,初步建立圆的概念 1、探究圆的画法。 教师引导:要认识圆,最好有个能让我们研究的圆,我建议,大家尝试着画出一个圆? 大家有没有画过圆呢?你是怎么画的? 要画标准的圆,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 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大家看看有些什么?(三角尺、硬纸条、绳子、回形针、橡皮筋等), 你们能使用这些物体当作工具(正确的)画圆? 请两人合作,商量着选择其中的一种工具尝试在白纸上画圆。 学生尝试画圆。 提示:如果第一次没有画好不要紧,可以换个地方再画。画好了,可以选择其他物体当作工具再画一个圆。

2、交流画圆的方法。 提示: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画圆的方法。 (1)用硬纸条画圆:用一只铅笔插在其中的一个小孔内,另一只铅笔插在另外一个小孔内,一只铅笔固定不动,另一只铅笔旋转一周。 提示:固定铅笔,两支铅笔之间的距离不变,旋转一周。 (2)用回形针、三角尺等画圆: (3)用细绳子画圆: 提示:拉紧绳子,绕固定点旋转一周。追问:为什么拉紧绳子呢? (4)用橡皮筋画圆: 提示:为什么用橡皮筋无法画好圆? 3、归纳画圆的方法 刚才这几位同学在画圆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尽管不一样,但都画出了圆,他们在画的过程,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交流。 归纳: (1)固定点; (2)固定长度(两支铅笔之间的距离不变); (3)旋转一周。 4、教师示范画圆 同学们归纳出画圆的方法,我就按照这个方法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争取一笔画成。(边画边介绍)。 5、同学们再次选择一种工具尝试着画圆。 6、认识圆心与半径 (1)通过刚才画圆的过程,我们认识到要正确的画圆,要确定固定点,要有固定的长度。 这个固定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都有一个专门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5页,看看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学生反馈:固定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这个长度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3)质疑:对于书中描述的概念,你还有什么不理解吗?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 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 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 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00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 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

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篇幅长,内容多,想概括主要内容,不是很容易达到准确的,须老师在堂上堂下多加训练。】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习题及答案

一、学习目标: 1.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 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 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最后一头战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 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重点解读分析: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让我们继续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 1. 背景简介: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一种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在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战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战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就由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 据说,在泰国有许多名垂青史的战象。泰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岁时曾骑战象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被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 2.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豪迈: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唏嘘:抽泣,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使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形容战斗激烈或经历了艰难的斗争。 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3. 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感悟情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3)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画圆的初步概念。 2、知道圆心、半径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知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能用圆规比较熟练地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水滴滴入水中等图片。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都是圆形的物体。 (2)在你的身边还有许多圆形的物体,谁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举例。 (3)圆有哪些特征? 学生交流。 二、新授 (1)尝试画圆 ①独立画圆 预设: a.徒手画圆; b.实物画圆; c.圆规画圆 学生展台展示交流。 ②比较三种方法,哪一种方法画出来的圆最标准,而且最方便? 使用圆规画圆。 (2)圆规画圆 ①介绍圆规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规,观察一下,圆规上有些什么? ②教师演示圆规画圆 a.先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 b.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圆规顶部,不能碰到其他地方。 c.打开圆规的两只脚,将圆规针尖头固定在点上。 d.铅芯头绕着针尖头转一圈,圆就画成了。(画的时候,圆规要稍微倾斜) ③学生独立使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失败作品,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a.针尖头松动了; b.圆规的两个脚动了 ④认识圆心和半径

a.再画2个圆,一个比刚才的大,一个比刚才的小 b.学生说出画法,教师板书画圆 c.圆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的? 针尖头到铅芯头的长度,这个长度我们称之为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针尖头固定的点称之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d.半径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怎么样?为什么? 无数条。(可以从画圆的过程或对称轴两个方面说原因,动画演示) 小结: I.一个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 II.只要知道圆心和半径就能画出一个圆。 (3)制作圆规 如果没有圆规,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圆规”来画一个圆?(只给一根绳子) ①出示:体育老师在足球场的中心画圆。 ②教师在黑板上用绳子画圆。 小结: 三、巩固练习 ①找一找下列图形哪些是圆。 ②填空。 A.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它有()条,通常用字母()表示。 B.一个圆的大小与它的()有关。 ③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圆的知识? 学生总结: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等,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圆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 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作者通过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仿写文中的一个场景。 3.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小说的特点。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女口:《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内容(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

教案《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推荐指导欣赏交流汇报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常识,知逆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一本书,让学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常识,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一本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阅读推荐的书名是《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对于广大的中国读者来说,可谓鲜为人知,同学们经过一两周来阅读,应该对它有了不少了解,课间我还看见不少男子手不释卷呀!由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头战象,今天我希望男孩能积极与大家交流阅读体会,(板书题目) 二.关注与书相关的信息 1.读封面 书大家都读了,有的同学可能读了不止一遍,那我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书一拿到手,你首先做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绝大多数同学都追不及待地进入了正文,看得出大家比较关注书

的内容。但相对内容而言,同学们还是忽略了一些与书相关的其它信息。拿到一本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板书:封面),下面就请大家细致地研究一下封面,看我们能从封面中知道些什么? 2.学生各自观察封面。 3.交流观察所得。 (1)书名:封面上最醒目的内容 (2)作者:这是封面上的又一重要信息,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读者呈现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应该尊敏和感谢的人。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中共觉员。大专文化,1968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像族村蓦插队落户。1975年应征入伍,曾任宣传股长。最擅长写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品:《第七条辖》《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白象家族》《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一只猎雕的遗遇》《大鱼之道》《和乌鸦做邻居》《野大女皇》《鸟奴》《圣火》 (3)出版社:这本书是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4)插图:图上有一头大象,很贴近主题。 4.小结:看似不超眼的封面包含了这么多的知识,以后拿到新书可记得看,得好好看一看封面。 三、了解书的其它组成部分 1.打开书快速地翻翻,在这本中,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内容。

圆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圆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说课内容是西师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圆的面积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该内容与教材前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统计图作了铺垫。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3、教学目标 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并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出发,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定为是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则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关键是弄清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策略请看教学过程部分)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云南景洪的曼飞白塔的塔基为圆柱形石座,底面周长是4 2.6米,这座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让生活数学这一条红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三、教学过程 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 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础,为了使学生乐学,在第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教材插图,从而引出课题:圆的面积计算。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情景设置,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导课 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 [第一课时的教学,已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四个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同时学习第一片段。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是后面的三个片段。] 二、指导品读“重披战甲”──由句而意而词,感悟英武豪气 1.嘎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战甲”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嘎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心情变化。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 通红,见到波农丁,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嘎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对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重点语句,揣摩其义,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心情的波动? [预设: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从语段中的“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而见到象鞍后心情变得平静了,从“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语句能体会到。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品句、品词,揣摩重点词语的描写,由句而意而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气。] 3.嘎羧在见到象鞍前的内心如此焦躁,它还可能有哪些举动呢?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课稿 即墨市华山中学万健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一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 出现的一节内容,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 许多平面图形,所以本节课难度不大。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配合使用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学检查的过程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评定,达到迅速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这时再进行加强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时再通过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最后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 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圆的初步认识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到78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建立圆的概念。(2)知道圆心、半径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知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盖子、圆形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媒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圆。 2.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介绍) 问:你对圆有哪些了解?

揭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圆,你们对圆也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二、尝试探索: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小组合作)。 1.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圆形盖子、圆形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师:我想请小朋友尝试的画一个圆行吗?请你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工具和自己的工具来画一些圆。 2.学生在组内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交流画法: (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圆规画圆 (3)利用线、图钉、铅笔画圆 要用图钉把绳子的一端固定住,还要把绑有铅笔的绳子拉直,旋转一周后,就能大致画出一个圆了。 师: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媒体出示教师在操场上和黑板上画圆。) 好,老师也要用这个方法画一个圆,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吗? 板:定点定长 教师画好后:这个定点,和定长,又分别叫圆的什么呢?请大家自学书第75页。 学生交流板:圆心半径 交流并师总结:这个固定的点我们把它说成圆心,用英文字母O表示,固定的长度叫做圆的半径,用英文字母r表示,在同一个圆中,从圆 心到圆上任意一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半径。 (在师画的圆上标上O 和r)

小学数学说课亮点模版--(模板)《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和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2分钟)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三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曲线图形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直线图形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感受与体悟“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圆

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下面从纵横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横向分析:人教版新教材改变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引入方式,其编排更加关注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初步的圆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引入方式更符合学生的真实学情。而旧教材的引入过分强调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的过程,过于注重数学教育理念的渗入。 纵向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因此,本学段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圆的特征。 2、教学目标设计 布鲁姆认为,科学的确立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依据数学新课标的精神及教育目标的理论,遵循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以及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 初步学会画圆, 发展空间观念。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揭示题。 .今天的动物故事主角是象,(板书:象)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心目中的象。说起象的灵性,不仅仅是会给人按摩,和人开玩笑,与人共舞,它的灵性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尤其是有一种象,它们还会打仗,这样的大象就叫做(板书:战象),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就是象兵。文是这样介绍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出示:威风凛凛)正音,齐读 3.读了这段话,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势不可当、排山倒海、勇猛…… 4.能用你们的朗读再现这种形象吗?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想在冷兵器时代,象兵一定是所向披靡。然而随着火器在战争中的大量运用,象兵在战场上的损失越来越重,直至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将战火蔓延至我国西双版纳,战斗结束后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在打洛江畔被一位老人收养,这一养就是26年。它叫嘎羧,它就是——(板书:最后一头)生齐读题。 二、速读文,了解主要内容 .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文,把文读通读顺的任务完成了吗?这一中有一些词语,要特别注意它们的读音,谁给大家读一读?

2.看样子生字词的字音大家掌握得比较好! 3.这头战象是怎样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呢?快速浏览文-23自然段,回顾自己的前预习,想想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三事?(相机板书: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4归纳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长总是有许多细节打动我们,这篇的作者,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2这节我们就一起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文-11自然段,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嘎羧的情感,让你感动,就把它勾画下来,并在一旁写上你的感受。(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注意,这篇文很长,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读书,那就是快速浏览和用心品读相结合。写出了嘎羧的某些精神、品质的语句就要用心地读。其余叙事的部分就可以快速地浏览,现在开始默读。注意,还要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你的体会。(师巡视,纠正同学们写字的姿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讨论交流“重披象鞍”部分。 这一部分哪个自然段概括写出了嘎羧重披象鞍时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