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物理性能

塑料物理性能
塑料物理性能

一、收缩率

热塑性塑料成型收缩的形式及计算如前所述,影响热塑性塑料成型收缩的因素如下:

1.1塑料品种热塑性塑料成型过程中由于还存在结晶化形起的体积变化,内应力强,冻结在塑件内的残余应力大,分子取向性强等因素,因此与热固性塑料相比则收缩率较大,收缩率范围宽、方向性明显,另外成型后的收缩、退火或调湿处理后的收缩率一般也都比热固性塑料大。

1.2塑件特性成型时熔融料与型腔表面接触外层立即冷却形成低密度的固态外壳。由于塑料的导热性差,使塑件内层缓慢冷却而形成收缩大的高密度固态层。所以壁厚、冷却慢、高密度层厚的则收缩大。另外,有无嵌件及嵌件布局、数量都直接影响料流方向,密度分布及收缩阻力大小等,所以塑件的特性对收缩大小、方向性影响较大。

1.3进料口形式、尺寸、分布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料流方向、密度分布、保压补缩作用及成型时间。直接进料口、进料口截面大(尤其截面较厚的)则收缩小但方向性大,进料口宽及长度短的则方向性小。距进料口近的或与料流方向平行的则收缩大。

1.4成型条件模具温度高,熔融料冷却慢、密度高、收缩大,尤其对结晶料则因结晶度高,体积变化大,故收缩更大。模温分布与塑件内外冷却及密度均匀性也有关,直接影响到各部分收缩量大小及方向性。另外,保持压力及时间对收缩也影响较大,压力大、时间长的则收缩小但方向性大。注塑压力高,熔融料粘度差小,层间剪切应力小,脱模后弹性回跳大,故收缩也可适量的减小,料温高、收缩大,但方向性小。因此在成型时调整模温、压力、注塑速度及冷却时间等诸因素也可适当改变塑件收缩情况。

模具设计时根据各种塑料的收缩范围,塑件壁厚、形状,进料口形式尺寸及分布情况,按经验确定塑件各部位的收缩率,再来计算型腔尺寸。对高精度塑件及难以掌握收缩率时,一般宜用如下方法设计模具:

①对塑件外径取较小收缩率,内径取较大收缩率,以留有试模后修正的余地。

②试模确定浇注系统形式、尺寸及成型条件。

③要后处理的塑件经后处理确定尺寸变化情况(测量时必须在脱模后24小时以后)。

④按实际收缩情况修正模具。

⑤再试模并可适当地改变工艺条件略微修正收缩值以满足塑件要求。

二、流动性

2.1热塑性塑料流动性大小,一般可从分子量大小、熔融指数、阿基米德螺旋线流动长度、表现粘度及流动比(流程长度/塑件壁厚)等一系列指数进行分析。分子量小,分子量分布宽,分子结构规整性差,熔融指数高、螺流动长度长、表现粘度小,流动比大的则流动性就好,对同一品名的塑料必须检查其说明书判断其流动性是否适用于注塑成型。按模具设计要求大致可将常用塑料的流动性分为三类:

①流动性好PA、PE、PS、PP、CA、聚(4)甲基戍烯;

②流动性中等聚苯乙烯系列树脂(如ABS、AS)、PMMA、POM、聚苯醚;

③流动性差PC、硬PVC、聚苯醚、聚砜、聚芳砜、氟塑料。

2.2各种塑料的流动性也因各成型因素而变,主要影响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①温度料温高则流动性增大,但不同塑料也各有差异,PS(尤其耐冲击型及MFR值较高的)、PP、PA、PMMA、改性聚苯乙烯(如ABS、AS)、PC、CA等塑料的流动性随温度变化较大。对PE、POM、则温度增减对其流动性影响较小。所以前者在成型时宜调节温度来控制流动性。

②压力注塑压力增大则熔融料受剪切作用大,流动性也增大,特别是PE、POM较为敏感,所以成型时宜调节注塑压力来控制流动性。

③模具结构浇注系统的形式,尺寸,布置,冷却系统设计,熔融料流动阻力(如型面光洁度,料道截面厚度,型腔形状,排气系统)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熔融料在型腔内的实际流动性,凡促使熔融料降低温度,增加流动性阻力的则流动性就降低。模具设计时应根据所用塑料的流动性,选用合理的结构。成型时则也可控制料温,模温及注塑压力、注塑速度等因素来适当地调节填充情况以满足成型需要。

三、结晶性

热塑性塑料按其冷凝时无出现结晶现象可划分为结晶型塑料与非结晶型(又称无定形)塑料两大类。

所谓结晶现象即为塑料由熔融状态到冷凝时,分子由独立移动,完全处于无次序状态,变成分子停止自由运动,按略微固定的位置,并有一个使分子排列成为正规模型的倾向的一种现象。

作为判别这两类塑料的外观标准可视塑料的厚壁塑件的透明性而定,一般结晶性料为不透明或半透明(如POM等),无定形料为透明(如PMMA等)。但也有例外情况,如聚(4)甲基戍烯为结晶型塑料却有高透明性,ABS为无定形料但却并不透明。

在模具设计及选择注塑机时应注意对结晶型塑料有下列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料温上升到成型温度所需的热量多,要用塑化能力大的设备。

②冷却回化时放出热量大,要充分冷却。

③熔融态与固态的比重差大,成型收缩大,易发生缩孔、气孔。

④冷却快,结晶度低,收缩小,透明度高。结晶度与塑件壁厚有关,壁厚则冷却慢,结晶度高,收缩大,物性好。所以结晶性料应按要求必须控制模温。

⑤各向异性显著,内应力大。脱模后未结晶化的分子有继续结晶化倾向,处于能量不平衡状态,易发生变形、翘曲。

⑥结晶化温度范围窄,易发生未熔料末注入模具或堵塞进料口。

四、热敏性塑料及易水解塑料

4.1热敏性系指某些塑料对热较为敏感,在高温下受热时间较长或进料口截面过小,剪切作用大时,料温增高易发生变色、降解,分解的倾向,具有这种特性的塑料称为热敏性塑料。如硬PVC、聚偏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OM,聚三氟氯乙烯等。热敏性塑料在分解时产生单体、气体、固体等副产物,特别是有的分解气体对人体、设备、模具都有刺激、腐蚀作用或毒性。因此,模具设计、选择注塑机及成型时都应注意,应选用螺杆式注塑机,浇注系统截面宜大,模具和料筒应镀铬,不得有*角滞料,必须严格控制成型温度、塑料中加入稳定剂,减弱其热敏性能。

4.2有的塑料(如PC)即使含有少量水分,但在高温、高压下也会发生分解,这种性能称为易水解性,对此必须预先加热干燥。

五、应力开裂及熔体破裂

5.1有的塑料对应力敏感,成型时易产生内应力并质脆易裂,塑件在外力作用下或在溶剂作用下即发生开裂现象。为此,除了在原料内加入添加剂提高开抗裂性外,对原料应注意干燥,合理的选择成型条件,以减少内应力和增加抗裂性。并应选择合理的塑件形状,不宜设置嵌件等措施来尽量减少应力集中。模具设计时应增大脱模斜度,选用合理的进料口及顶出机构,成型时应适当的调节料温、模温、注塑压力及冷却时间,尽量避免塑件过于冷脆时脱模,成型后塑件还宜进行后处理提高抗开裂性,消除内应力并禁止与溶剂接触。

5.2当一定融熔体流动速率的聚合物熔体,在恒温下通过喷嘴孔时其流速超过某值后,熔体表面发生明显横向裂纹称为熔体破裂,有损塑件外观及物性。故在选用熔体流动速率高的聚合物等,应增大喷嘴、浇道、进料口截面,减少注塑速度,提高料温。

六、热性能及冷却速度

6.1各种塑料有不同比热、热传导率、热变形温度等热性能。比热高的塑化时需要热量大,应选用塑化能力大的注塑机。热变形温度高塑料的冷却时间可短,脱模早,但脱模后要防止冷却变形。热传导率低的塑料冷却速度慢(如离子聚合物等冷却速度极慢),故必须充分冷却,要加强模具冷却效果。热浇道模具适用于比热低,热传导率高的塑料。比热大、热传导率低,热变形温度低、冷却速度慢的塑料则不利于高速成型,必须选用适当的注塑机及加强模具冷却。

6.2各种塑料按其种类特性及塑件形状,要求必须保持适当的冷却速度。所以模具必须按成型要求设置加热和冷却系统,以保持一定模温。当料温使模温升高时应予冷却,以防止塑件脱模后变形,缩短成型周期,降低结晶度。当塑料余热不足以使模具保持一定温度时,则模具应设有加热系统,使模具保持在一定温度,以控制冷却速度,保证流动性,改善填充条件或用以控制塑件使其缓慢冷却,防止厚壁塑件内外冷却不匀及提高结晶度等。对流动性好,成型面积大、料温不匀的则按塑件成型情况有时需加热或冷却交替使用或局部加热与冷却并用。为此模具应设有相应的冷却或加热系统。

七、吸湿性

塑料中因有各种添加剂,使其对水分有不同的亲疏程度,所以塑料大致可分为吸湿、粘附水分及不吸水也不易粘附水分的两种,料中含水量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不然在高温、高压下水分变成气体或发生水解作用,使树脂起泡、流动性下降、外观及力学性能不良。所以吸湿性塑料必须按要求采用适当的加热方法及规范进行预热,在使用时防止再吸湿。

塑料薄膜的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的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复合膜具有不同的物理、机械、耐热以及卫生性能。当塑料薄膜应用为包装材料时,需要根据包装物以及应用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使用。如何评价包装材料的性能呢?国内外测试方法有很多。我们应优先选择那些科学、简便、测量误差小的方法,优先选择ISO、ASTM、以及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BB/T 标准、QB/T标准、HB/T标准等等。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等同国际标准ISO 291:1997《塑料一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提出了各种塑料及各类试样在相当于实验室平均环境条件的恒定环 境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和试验的规范,并给出标准实验环境定义,是大部分塑料性能测试方法引用的标准。 1.规格、外观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作为包装材料,它的尺寸规格要满足内装物的需要;外观直接影响商品形象;其厚度则又是影响机械性能、阻隔性的因素之一,需要在质量和成本上找到最优化的指标。因此这些指标就会在每个产品标准的要求中作出规定,相应的要求检测方法一般有: 1.1厚度测定 塑料一般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其厚度测定一般需要施加一定的接触负荷。 GB/T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等同采用ISO4593:1993《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

测量法》。规定了机械法测量法即接触法测量塑料薄膜或薄片样品厚度的试验方法,但不适用于压花材料的测试。 1.2.长度、宽度 塑料材料的尺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解卷时的操作拉力也会造成材料的尺寸变化。测量器具的精度不同,也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差异。因此在测量中必须注意每个细节,以求测量的结果接近真值。 GB/T 6673-2001《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592:1992《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卷材和片材的长度和宽度的基准测量方法。标准中规定了卷材在测量前应先将卷材以最小的拉力打开,以不超过5m的长度层层相叠不超过20层作为被测试样,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待尺寸稳定后在进行测量。 1.33.外观 塑料薄膜的外观检验一般采取在自然光下目测。 外观缺陷在GB/T 2035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中有所规定。 2.物理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2.1拉伸性能 塑料的拉伸性能试验包括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等试验。采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测试。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一般适用于厚度大于1mm的材料热塑性、热固性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填充和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以及塑料制品。

常用工程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常用工程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一 塑料名称及代号 聚氯乙烯,硬质聚氯乙烯,软质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性能指标 PVC PVC HDPE LDPE UNMWPE PMMA 密度/g·cm-31.30~1.58 1.16~1.35 0.941~0.965 0.91~0.925 0.94 1.17~1.20 吸水率(%0.07~0.4 0.5~1.0 <0.01 <0.01 <0.01 0.20~0.40 抗拉强度/MPa 45~50 10~25 21~38 3.9~15.7 30~34 50~77 拉伸模量/GPa 3.3 —0.4~1.03 0.12~0.24 0.68~0.95 2.4~3.5 断后伸长率(%20~40 100~450 20~100(断裂90~800 400~480 2~7 抗压强度/MPa ——18.6~24.5 ——— 抗弯强度/MPa 80~90 ———35~37 84~120 冲击韧度 悬臂梁,缺口/J·m-2简支梁,无缺口 30~40kJ/m2 —80~1067 853.4 简支梁,无缺口 190~200kJ/m2 未断

14.7 硬度 洛氏/邵氏②/布氏HR/HBS②/HBS 14~17HBS 50~75HSA 60~70HSD 41~50HSD 10HRR 50HRR 10~18HBS 成型收缩率(%0.1~0.5 1~5 1.5~4.0 1.2~40 4.0 0.2~0.6 无负荷最高使用温度 /℃66~79 60~79 79~121 82~100 —65~95 连续耐热温度/℃——85 ———(表二 塑料名称及代号 聚丙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甲酯-丁二烯 -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 乙烯 聚砜聚酰胺(尼龙-6 性能指标 PP PS MBS ABS PSU PA-6 密度/g·cm-30.90~0.91 1.04~1.10 1.09~1.10 1.03~1.06 1.24~1.61 1.13~1.15 吸水率(%0.03~0.04 0.03~0.30 —0.20~0.25 0.3 1.9~2.0 抗拉强度/MPa 35~40 50~60 42~55(屈服21~63 66~68 51~78 拉伸模量/GPa 1.1~1.6 2.8~4.2 2.2~2.7 1.8~2.9 2.5~4.5 —

常用塑料基本性能和用途(经典)

工程塑料总概 热性质: 玻璃转移温度(Tg)及熔点(Tm);热变形温度(HDT)高;长期使用温度高(UL-746B);使用温度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 机械性质: 高强度,高机械模数,低潜变性,强耐磨损及耐疲劳性。其它耐化学药品性、抗电性、耐燃性、耐候性、尺寸安定性佳。 主要品种: 工程塑料是指一类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在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的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结构件的塑料。如ABS、尼龙、聚矾等。 被当做通用性塑胶者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酰胺(尼龙, Polyamide, PA)、聚缩醛(Polyacetal, Polyoxy Methylene, POM)、变性聚苯醚(Poly Phenylene Oxide, 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聚芳基酯,而热硬化性塑胶则有不饱和聚酯、酚塑胶、环氧塑胶等。 拉伸强度均超过50MPa,抗拉强度在500kg/cm2以上,耐冲击性超过50J/m,弯曲弹性率在24000kg/cm2,负载挠曲温度超过100℃,其硬度、老化性优。聚丙烯若改善硬度及耐寒性,则亦可列入工程塑胶的范围。此外,较特殊者为强度弱、耐热、耐药品性优的氟素塑胶,耐热性优的矽溶融化合物、聚醯胺醯亚胺、聚醯亚胺、Polybismaleimide、Polysufone(PSF)、PES、丙烯塑胶、变性蜜胺塑胶、BT Resin、PEEK、PEI、液晶塑胶等。因为化学构造不同,故耐药品性、摩擦特性、电机特性等也有若干差异。且因成形性的不同,故有适用于任何成形方式者,亦有只能以某种成形方式加工者,造成应用上的受限。热硬化型的工程塑胶,其耐冲击性较差,因此大多添加玻璃纤维。工程塑胶除了聚碳酸酯等耐冲击性大者外,通常具有延伸率小、硬、脆的性质,但若添加20~30%的玻璃纤维,则可有所改善。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性能的测试方法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性能的测试方法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性能的测试方法 信息来源:软包装 在塑料包装材料中,各种塑料薄膜、复合塑料薄膜具有不同的物理、机械、耐热以及卫生性能。人们根据包装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使用。如何评价包装材料的性能呢?国内外测试方法有很多。我们应优先选择那些科学、简便、测量误差小的方法。优先选择ISO国际标准、国际先进组织标准,如ASTM、TAPPI等和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BB/T标准、QB/T标准、HB/T标准 等等。 笔者在从事检验工作中,使用过一些检测方法,下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规格、外观 塑料薄膜作为包装材料,它的尺寸规格要满足内装物的需要。有些薄膜的外观与货架效果紧密相连,外观有问题直接影响商品销售。而厚度又是影响机械性能、阻隔性的因素之一,需要在质量和成本上找到最优化的指标。因此这些指标就会在每个产品标准的要求中作 出规定,相应的要求检测方法一般有: 1.厚度测定 GB/T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该非等效采用ISO4593:1993《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适用于薄膜和薄片的厚度的测定,是采用机械法测量即接触法,测量结果是指材料在两个测量平面间测得的结果。测量面对试样施加的负荷应在0.5N~1.0N之间。该方 法不适用于压花材料的测试。 2.长度、宽度 GB/T 6673-2001《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592:1992《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

宽度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卷材和片材的长度和宽度的基准测量方法。 塑料材料的尺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解卷时的操作拉力也会造成材料的尺寸变化。测量器具的精度不同,也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差异。因此在测量中必须注意每个细节,以求测量的结果接近真值。 标准中规定了卷材在测量前应先将卷材以最小的拉力打开,以不超过5m的长度层层相叠不超过20层作为被测试样,并在这种状 态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待尺寸稳定后在进行测量。 3.外观 塑料薄膜的外观检验一般采取在自然光下目测。外观缺陷在GB/T 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中有所规定。缺陷的大小一般需用 通用的量具,如钢板尺、游标卡尺等等进行测量。 物理机械性能 1.塑料力学性能——拉伸性能 塑料的拉伸性能试验包括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等试验。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的方法国家标准有几个,适用于不同的塑料拉伸性能试验。 GB/T 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一般适用于热塑性、热固性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填充和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以及塑 料制品。适用于厚度大于1mm的材料。 GB/T13022-1991《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184-1983《塑料薄膜拉伸性能的测定》。适用于塑料薄膜和厚度小于1mm的片材,该方法不适用于增强薄膜、微孔片材、微孔膜的拉伸性能测试。 以上两个标准中分别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和拉伸速度,可根据不同产品情况进行选择。如伸长率较大的材料,不宜采用太宽的试样;硬质材料和半硬质材料可选择较低的速度进行拉伸试验,软质材料选用较高的速度进行拉伸试验等等。 2.撕裂性能 撕裂性能一般用来考核塑料薄膜和薄片及其它类似塑料材料抗撕裂的性能。 GB/T 16578-1996《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试验方法裤形撕裂法》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383-1:1983《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

塑料薄膜的表面性能及其常规处理

塑料薄膜的表面性能及其常规处理 塑料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塑料薄膜可用於食品包装、电器产品包装、日用品包装、服装包装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塑料薄膜都要进行彩色印刷,而作为食品包装还要进行多层复合或真空镀铝等工艺操作。因此,要求塑料薄膜表面自由能要高、湿张力要大,以有利於印刷油墨、粘合剂或镀铝层与塑料薄膜的牢固粘合;在塑料薄膜生产卷取和高速包装过程中,则要求薄膜表面有一定的摩擦性能防止薄膜粘连或打滑;在用於电器、电子产品等包装时,则要求薄膜具有一定的防静电性能等等。(本文已收录入《塑料薄膜行业终极参考资料宝典》) 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 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取决於塑料薄膜表面自由能大小,而薄膜表面能又取决於薄膜材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多数塑料薄膜如聚烯烃薄膜(LDPE、HDPE、LLDPE、PP)属非极性聚合物,其表面自由能小,表面湿张力较低,一般为30达因/厘米左右。理论上讲,若物体的表面张力低於33达因/厘米,普通的油墨或粘合剂就无法附着牢固,因此必须对其表面处理。聚酯类(PET、PBT、PEN、PETG)是属於极性高分子,其表面自由能较高,表面湿张力在40达因/厘米以上。但是对於高速彩色印刷或为增加真空镀铝层与BOPET薄膜表面之间的结合力,也还需要对BOPET薄膜进行表面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表面湿张力。 塑料薄膜表面处理的方法有:电晕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机械打毛法、涂层法等,其中最常采用的是电晕处理法。 电晕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金属电极与电晕处理辊(一般为耐高温、耐臭氧、高绝缘的硅橡胶辊)之间施加高频、高压电源,使之产生放电,於是使空气电离并形成大量臭氧。同时,高能量电火花冲击薄膜表面。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使塑料薄膜表面产生活化、表面能增加。通过电晕处理可使聚烯烃薄膜的湿张力提高到38达因/厘米;可使聚酯薄膜的表面湿张力达到52-56达因/厘米以上。电晕处理塑料薄膜表面湿张力的大小与施加於 电极上的电压高低、电极与电晕处理辊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然,电晕处理应当适度,并非电晕处理强度越高越好。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塑料薄膜与电晕处理辊之间应避免夹入空 气,否则有可能使薄膜的反面也被电晕处理了。反面电晕造成的後果是:1有可能产生油墨

塑料薄膜性能测试

塑料薄膜性能测试(PVC) 聚氯乙烯简介 2009年04月16日10:23凤凰网财经【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其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 从产品分类看,PVC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中的合成树脂类,其中包括五大通用树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 树脂。 一、聚氯乙烯简介 聚氯乙稀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除少数有机溶剂外,常温下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90%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及20%以下的烧碱,对于盐类亦相当稳定;PVC的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在140℃以上即可开始分解并放出氯化氢(HCl)气体,致使PVC变色。电绝缘性优良,一般不会燃烧,在火焰上能燃烧并放出HCl,但离开火焰即自熄,是一种“自熄性”、“难燃性”物质。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片、管件、金卡、输血器材、软、硬管、板材、门窗、异型材、薄膜、电绝缘材料、电缆护套、输血料等。 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二、聚氯乙稀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1、聚氯乙稀的分类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

树脂。通用型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是指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链增长剂聚合而成的树脂;交联PVC树脂是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含有双烯和多烯的交联剂聚合而成的树脂。 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 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悬浮法聚氯乙烯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下面图表列出这四种聚氯乙烯的基本特性。 图表1:聚氯乙烯树脂 2、聚氯乙稀的命名 悬浮法聚氯乙烯按绝对黏度[1]分六个型号:XS-1、XS-2……XS-6;XJ-1、XJ-2……、XJ-6。型号中各字母的意思:X-悬浮法;S-疏松型;J-紧密型;下面图表为国产悬浮法聚氯乙烯的特性。 图表1: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

常用工程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常用工程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表一) 性能指标 塑料名称及代号 聚氯乙烯,硬质聚氯乙烯,软质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玻璃) PVC PVC HDPE LDPE UNMWPE PMMA 密度/g·cm-31.30~1.58 1.16~1.35 0.941~0.965 0.91~0.925 0.94 1.17~1.20 吸水率(%)0.07~0.4 0.5~1.0 <0.01 <0.01 <0.01 0.20~0.40 抗拉强度/MPa 45~50 10~25 21~38 3.9~15.7 30~34 50~77 拉伸模量/GPa 3.3 —0.4~1.03 0.12~0.24 0.68~0.95 2.4~3.5 断后伸长率(%)20~40 100~450 20~100(断裂)90~800 400~480 2~7 抗压强度/MPa ——18.6~24.5 ——— 抗弯强度/MPa 80~90 ———35~37 84~120 冲击韧度 悬臂梁,缺口/J·m-2简支梁,无缺口 30~40kJ/m2 —80~1067 853.4 简支梁,无缺口 190~200kJ/m2 未断 14.7 硬度 洛氏/邵氏②/布氏HR/HBS②/HBS 14~17HBS 50~75HSA 60~70HSD 41~50HSD 10HRR 50HRR 10~18HBS 成型收缩率(%)0.1~0.5 1~5 1.5~4.0 1.2~40 4.0 0.2~0.6 无负荷最高使用温度/℃66~79 60~79 79~121 82~100 —65~95 连续耐热温度/℃——85 ———

常用塑料优缺点

ABS塑料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ABS+PC, 俗称ABS加聚碳。是国内少数几种可能透用的合料之一,不能自燃,外火燃烧时,表面有象聚碳燃烧一样的小颗粒析出,黑色低于ABS,常见于电器件、机械零配件等 聚酰胺(PA,俗称尼龙) PA是特性:坚韧、牢固、耐磨,无毒性. 缺点:不可长期与酸碱接触。 常用于制作梳子、牙刷、衣钩、扇骨、网袋绳、水果外包装袋等。 PC是聚碳酸酯的简称,聚碳酸酯的英文是Polycarbonate,简称PC工程塑料,PC材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程塑料中的一种,作为被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材料,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 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於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日常常见的应用有光碟,眼睛片,水瓶,防弹玻璃,护目镜、银行防子弹之玻璃、车头灯等等、动物笼子宠物笼子。 聚碳酸酯还被用来制作登月太空人的头盔面罩。苹果公司的ipod音乐播放器和ibook笔记本电脑外壳也使用聚碳酸酯制作。 PMMA 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缺点:PMMA表面硬度不高、易擦毛、抗冲击性能低、成型流动性能差等 超级透明PMMA材料主要用于手机保护屏,该产品分为有硬化涂层,没有硬化涂层两种.其特点是透光率极好,没有杂质,静电保护膜,表面硬化厚后硬度可达5-6H

常用工程塑料的名称代号特性及用途

常用工程塑料的名称代号、特性及用途.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常用工程塑料的名称代号、特性及用途 名称 (代号) 主要特性用途举例 热塑性塑料 聚乙烯 (PE) 高压聚乙烯柔软、透明、无毒;低压聚乙烯刚硬、耐磨、耐蚀,电绝缘性较好高压聚乙烯:薄膜、软管、塑料瓶;低压聚乙烯:化工设备、管道、承载不高的齿轮、轴承等 聚丙烯 (PP) 强度、硬度、弹性均高于聚乙烯,密度小,耐热性良好,电绝缘性能和耐蚀性能优良,韧性差,不耐磨,易老化法兰、齿轮、风扇叶轮、泵叶轮、把手、电视机(收录机)壳体以及化工管道、容器、医疗器械等 聚氯 乙烯 (PVC) 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蚀性。软质聚氯乙烯,其伸长率高,制品柔软,耐蚀性和电绝缘性良好废气排污排毒塔、气体液体输送管,离心泵、通风机、接头;软质PVC:薄膜、雨衣、耐酸碱软管、电缆******、绝缘层等 聚苯 乙烯 (PS) 耐蚀性、电绝缘性、透明性好,强度、刚度较大,耐热性、耐磨性不高,抗冲击性差,易燃、易脆裂纱管、纱绽、线轴;仪表零件、设备外壳;储槽、管道、弯头;灯罩、透明窗;电工绝缘材料等 ABS 塑料较高强度和冲击韧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易成形,机械加工性好,耐高、低温性能差,易燃,不透明齿轮、轴承、仪表盘壳、冰箱衬里以及各种容器、管道、飞机舱内装饰板、窗框、隔音板等,也可制作小轿车车身及档泥板、扶手、热空气调节导管等汽车零件 聚酰胺 (PA) (尼龙或锦纶) 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蚀性、吸振性、自润滑性良好,成形性好,无毒、无味。蠕变值较大,导热性较差,吸水性高,成形收缩率大尼龙610、66、6等,制造小型零件(齿轮、蜗轮等);芳香尼龙制作高温下耐磨的零件,绝缘材料和宇宙服等。应注意,尼龙吸水后性能及尺寸发生很大变化 聚碳 酸酯 (PC) 抗拉、抗弯强度高,冲击韧度及抗蠕变性能好,耐热性、耐寒性及尺寸稳定性较高,透明度高,吸水性小,良好的绝缘性和加工成形性,化学稳定性差垫圈、垫片、套管、电容器等绝缘件;仪表外壳、护罩;航空及宇航工业中制造信号灯、挡风玻璃,座舱罩、帽盔等聚四氟乙烯 (塑料王) (PTFE) 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摩擦因数小,吸水性小,硬度、强

塑料分类及物理性能应用

PP 聚丙烯分子式:C3H6n PP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isotaeticPolyProlene)、无规聚丙烯(atacticPolyPropylene)和间规聚丙烯(syndiotaticPolyPropylene)三种 无毒、无味,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度左右使用。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变脆、不耐磨、易老化.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可用于食具。 PA66 (聚酰胺66或尼龙66)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仪器壳体以及其它需要有抗冲击性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PA66又称尼龙66;聚己二酸己二胺;nylon 66,缩写 NY66。 化学式:[-NH(CH2)6-NHCO(CH2)4CO]n- 外观白包或带黄色颗粒状 密度(g/cm3) 1.10-1.14 拉伸强度(MPa) 60. 0-80.0 洛氏硬度 118 冲击强度(kJ/m2) 60-100 静弯曲强度 (MPa) 1 00-120 马丁耐热(℃) 50-60 弯曲弹性模量 (MPa) 2000~3000 体积电阻率(Ωcm) 1.83×1015 介电常数 1.63 广泛用于制造机械、汽车、化学与电气装置的零件,如齿轮、滚子、滑轮、辊轴、泵体中叶轮、风扇叶片、高压密封围、阀座、垫片、衬套、各种把手、支撑架、电线包层等。亦可制成薄膜用作包装材料。此外,还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日用品等。 PA6 品名:聚酰胺6或尼龙6(PA6) 分子式:[-NH-(CH2)5-CO]n- 性状:半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结晶形聚合物 特性:热塑性、轻质、韧性好、耐化学品和耐久性好 燃烧鉴别方法:蓝底黄火焰,烧植物味 溶剂实验:耐环己酮和芳香溶剂 密度:1.13g/cm3 熔点:215℃ 热分解温度:>300℃ 平衡吸水率:3.5% 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自润滑性和耐溶剂性。 密度:(g/cm3) 1.14-1.15 熔点:215-225℃ 拉伸强度:> 60.0Mpa 伸长率:> 30% 弯曲强度: 90.0Mpa 缺口冲击强度:(KJ/m2) > 5 工业生产中泛用于制造轴承、圆齿轮、凸轮、伞齿轮、各种滚子、滑轮、泵叶轮、风扇叶片、蜗轮、推进器、螺钉、螺母、垫片、高压密封圈、耐油密封垫片、耐油容器、外壳、软管、电缆护套、剪切机滑轮套、牛头刨床滑块、、电磁分配阀座、冷陈设备、衬垫、轴承保持架、汽车和拖拉机上各种输油管、活塞、绳索、传动皮带,纺织机械工业设备零雾料,以及日用品和包装薄膜等。

ABS塑料特性、注塑工艺、各力学物理性能等[1]

ABS塑料特性以及成型工艺 ABS塑料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为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三种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简称ABS。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这就决定了ABS材料的耐低温性、抗冲击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及易加工性等多种特性。且表面硬度高、耐化学性好,同时通过改变上述三种组分的比例,可改变ABS的各种性能,故ABS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用途。合成的ABS有中冲击型、高冲击型、超高冲击型及耐热型四类。由于其具有韧、刚、硬的优点,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过PS,成为一种独立的塑料品种。ABS既可用于普通塑料又可用于工程塑料。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 ABS树脂是丙烯腈(Acrylonitrile)、1,3-丁二烯(Butadiene)、苯乙烯(Styrene)三种单体的接枝共聚物。它的分子式可以写为(C8H8·C4H6·C3H3N)x,但实际上往往是含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丙烯腈占15%~35%,丁二烯占5%~30%,苯乙烯占40%~60%,最常见的比例是 A:B:S=20:30:50。ABS塑料的成型温度为180-250℃,但是最好不要超过240℃,此时树脂会有分解。 随着三种成分比例的调整,树脂的物理性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1,3-丁二烯为ABS树脂提供低温延展性和抗冲击性,但是过多的丁二烯会降低树脂的硬度、光泽及流动性; 丙烯腈为ABS树脂提供硬度、耐热性、耐酸碱盐等化学腐蚀的性质; 苯乙烯为ABS树脂提供硬度、加工的流动性及产品表面的光洁度。 性质 ABS树脂是微黄色固体,有一定的韧性,密度约为1.04~1.06 g/cm3。它抗酸、碱、盐的腐蚀能力比较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有机溶剂溶解。 ABS树脂可以在-25℃~60℃的环境下表现正常,而且有很好的成型性,加工出的产品表面光洁,易于染色和电镀。因此它可以被用于家电外壳、玩具等日常用品。常见的乐高积木就是ABS制品。 ABS树脂可与多种树脂配混成共混物,如PC/ABS、ABS/PVC、PA/ABS、PBT/ABS 等,产生新性能和新的应用领域,如:将ABS树脂和PMMA混合,可制造出透明ABS 树脂。 生产 ABS有两种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 将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与聚丁二烯(B)混合,或这将两种胶乳混合后再共聚; 在聚丁二烯胶乳中加入丙烯腈及苯乙烯单体进行接枝共聚。 生产1公斤ABS树脂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大约相当于生产2公斤石油。

塑料薄膜性能测试

. 塑料薄膜性能测试()PVC聚氯乙烯简介 条0】已有评论中小】【打印网042009年月16日10:23凤凰财经【大 ,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其产品具有良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中的合成树脂)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从产品分类看,PVCABS、、聚苯乙烯PS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类,其中包括五大通用树脂,聚乙烯树脂。一、聚氯乙烯简介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除少数聚氯乙稀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以下的的硝酸及20%、90%以下的硫酸、50~60%有机溶剂外,常温下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以上即可开始分解并在140对于盐类亦相当稳定;PVC的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烧碱,变色。电绝缘性优良,一般不会燃烧,在火焰上能燃烧并PVC放出氯化氢(HCl)气体,致使物质。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片、管”“难燃性,但离开火焰即自熄,是一种“自熄性”、HCl放出件、金卡、输血器材、软、硬管、板材、门窗、异型材、薄膜、电绝缘材料、电缆护套、输血料等。其分范围内,一般在聚合度n500~20000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子结构式如下: 二、聚氯乙稀的分类及表示方法1、聚氯乙稀的分类PVC树脂、高聚合度PVC可分为: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通用型树脂、PVC交联. . 树脂。通用型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是指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链增长剂聚合而成的树脂;交联PVC树脂是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含有双烯和多烯的交联剂聚合而成的树脂。 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 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悬浮法聚氯乙烯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下面图表列出这四种聚氯乙烯的基本特性。 图表1:聚氯乙烯树脂 品种悬浮法乳液法本体法溶液法 颗粒较细,含杂质含杂质极少纯度含杂质极少纯度不含金属离子,有特性较多,电绝缘性及高。热稳定性和电高,成本高,价格良好的电绝缘性热稳定性不及悬绝缘性优于悬浮高。聚合物的分子及热稳定性量不高法浮法 2、聚氯乙稀的命名 悬浮法聚氯乙烯按绝对黏度[1]分六个型号:XS-1、XS-2……XS-6;XJ-1、XJ-2……、XJ-6。型号中各字母的意思:X-悬浮法;S-疏松型;J-紧密型;下面图表为国产悬浮法聚氯乙烯的特性。图表1: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 绝对黏度,绝对黏度,平均聚合平均聚合树脂型号树脂型号度度mPa ·s mPa ·s

常用塑料材料性能参数

常用塑料材料性能参数(一) 1.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典型应用范围: 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下最少干燥2小时。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 熔化温度:210~280℃;建议温度:245℃。 模具温度:25~70℃。(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注射压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 ABS 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ABS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材料。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ABS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 2 .PA6 典型应用范围: 由于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被广泛用于结构部件。由于有很好的耐磨损特性,还用于制造轴承。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 熔化温度:230~280℃,对于增强品种为250~280℃。 模具温度:80~90℃。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对于结构部件来说结晶度很重要,因此建议模具温度为80~90℃。对于薄壁的,流程较长的塑件也建议施用较高的模具温度。增大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却降低了韧性。如果壁厚大于3mm,建议使用20~40℃的低温模具。对于玻璃增强材料模具温度应大于80℃。

常用塑料特性及加工工艺

常用塑料特性及加工工艺 PEI 聚乙醚 典型应用范围: 汽车工业(发动机配件如温度传感器、燃料和空气处理器等),电器及电子设备(电气联结器、 印刷电路板、芯片外壳、防爆盒等),产品包装,飞机内部设备,医药行业(外科器械、工具壳 体、非植入器械)。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PEI具有吸湿特性并可导致材料降解。要求湿度值应小于0.02%。建议干燥条件为 150C、4小时的干燥处理。 熔化温度:普通类型材料为340~400C;增强类型材料为340~415C。 模具温度:107~175C,建议模具温度为140C。 注射压力:700~1500bar。 注射速度:使用尽可能高的注射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 PEI具有很强的高温稳定性,既使是非增强型的PEI,仍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强度。因此利用PEI 优越的热稳定性可用来制作高温耐热器件。 PEI还有良好的阻燃性、 抗化学反应以及电绝缘特性。 玻璃化转化温度很高,达215C。PEI还具有很低的收缩率及良好的等方向机械特性。 PE-LD 低密度聚乙烯 典型应用范围: 碗,箱柜,管道联接器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一般不需要

熔化温度:180~280C 模具温度:20~40C 为了实现冷却均匀以及较为经济的去热,建议冷却腔道直径至少为8mm,并且从冷却腔道到 模具表面的距离不要超过冷却腔道直径的1.5倍。 注射压力:最大可到1500bar。 保压压力:最大可到750bar。 注射速度:建议使用快速注射速度。 流道和浇口: 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流道和浇口。PE-LD特别适合于使用热流道模具。 化学和物理特性: 商业用的PE-LD材料的密度为0.91~0.94 g/cm3。PE-LD对气体和水蒸汽具有渗透性。PE-LD 的热膨胀系数很高不适合于加工长期使用的制品。 如果PE-LD的密度在0.91~0.925 g/cm3之间,那么其收缩率在2%~5%之间;如果密度在 0.926~0.94 g/cm3之间,那么其收缩率在1.5%~4%之间。当前实际的收缩率还要取决于注塑工艺 参数。 PE-LD在室温下可以抵抗多种溶剂, 但是芳香烃和氯化烃溶剂可使其膨胀。 同PE-HD类似, PE-LD 容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现象。 PE-HD 高密度聚乙烯 典型应用范围: 电冰箱容器、存储容器、家用厨具、密封盖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塑料薄膜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性能测试方法 在塑料包装材料中,各种塑料薄膜、复合塑料薄膜具有不同的物理、机械、耐热以及卫生性能。人们根据包装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使用。如何评价包装材料的性能呢?国内外测试方法有很多。我们应优先选择那些科学、简便、丈量误差小的方法。优先选择ISO国际标准、国际先进组织标准,如ASTM、TAPPI等和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BB/T标准、QB/T标准、HB /T标准等等。笔者在从事检验工作中,使用过一些检测方法,下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规格、外观塑料薄膜作为包装材料,它的尺寸规格要满足内装物的需要。有些薄膜的外观与货架效果紧密相连,外观有题目直接影响商品销售。而厚度又是影响机械性能、阻隔性的因素之一,需要在质量和本钱上找到最优化的指标。因此这些指标就会在每个产品标准的要求中作出规定,相应的要求检测方法一般有: 1.厚度测定GB /T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丈量法》该非等效采用ISO4593:1993《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丈量法》。适用于薄膜和薄片的厚度的测定,是采用机械法丈量即接触法,丈量结果是指材料在两个丈量平面间测得的结果。丈量面对试样施加的负荷应在0.5N~1.0N之间。该方法不适用于压花材料的测试。 2.长度、宽度GB/T 6673-2 001《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592:1992《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卷材和片材的长度和宽度的基准丈量方法。塑料材料的尺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解卷时的操纵拉力也会造成材料的尺寸变化。丈量用具的精度不同,也会造成丈量结果的差异。因此在丈量中必须留意每个细节,以求丈量的结果接近真值。标准中规定了卷材在丈量前应先将卷材以最小的拉力打开,以不超过5m的长度层层相叠不超过20层作为被测试样,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待尺寸稳定后在进行丈量。 3.外观塑料薄膜的外观检验一般采取在自然光下目测。外观缺陷在GB/T 2 035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中有所规定。缺陷的大小一般需用通用的量具,如钢板尺、游标卡尺等等进行丈量。物理机械性能 1.塑料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塑料的拉伸性能试验包括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等试验。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的方法国家标准有几个,适用于不同的塑料拉伸性能试验。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一般适用于热塑性、热固性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填充和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以及塑料制品。适用于厚度大于1mm的材料。GB/T13022-1991《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184-1983《塑料薄膜拉伸性能的测定》。适用于塑料薄膜和厚度小于1mm的片材,该方法不适用于增强薄膜、微孔片材、微孔膜的拉伸性能测试。以上两个标准中分别规定了几种不同外形的试样,和拉伸速度,可根据不同产品情况进行选择。如伸长率较大的材料,不宜采用太宽的试样;硬质材料和半硬质材料可选择较低的速度进行拉伸试验,软质材料选用较高的速度进行拉伸试验等等。 2.撕裂性能撕裂性能一般用来考核塑料薄膜和薄片及其它类似塑料材料抗撕裂的性能。GB/T 16 578-1996《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试验方法裤形撕裂法》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383-1:1983《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裤形撕裂法》适用于厚度在1mm 以下软质薄膜或片材。试验方法是将长方形试样在中间预先切开一定长度的切口,像一条裤子。故名裤形撕裂法。然后在恒定的撕裂速度下,使裂纹沿切口撕裂下往所需的力。使用仪器同拉伸试验仪中的非摆锤式的试验机。QB/T1130-1991《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适用于薄膜、薄片及其它类似的塑料材料。试验方法是将试样裁成带有900直角口的试样,将试样夹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试样的受力方法与试样方向垂直。用一定速度进行拉伸,试验结果以撕裂过程中的最大力值作为直角撕裂负荷。试样假如太薄,可采用多片试样叠合起来进行试验。但是,单片和叠合试样的结果不可比较。叠合试样不适用于泡沫塑料片。GB/T11999-1989《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试验方法埃莱门多夫法》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383/2-1983《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的测定――第二部分:埃莱门多夫法》适用于软塑料薄膜、复合薄膜、薄

常用工程塑料的名称代号

常用工程塑料的名称代号、特性及用途

KFK Carbon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DIN) 碳纤维增强塑料 LDPE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GB) 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BS Methyl Methacrylat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MC Methyl Cellulose(GB) 甲基纤维素 MDPE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GB) 中密度聚乙烯 MF Melamine Formaldehyde Rein(GBDINASTMISO)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612442.html, MOD Modacrylic Fiber 改性腈纶纤维 MPF Melamine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GB) 三聚氰胺酚甲醛树脂 NBR (参见PBAN)Butadiene Acrylnitrile RubberNitrile Rubber(ASTMBS) 丁腈橡胶 NC (参见CN)Nitrocellulose 硝基纤维素 NCR Nitrile Chloroprene Rubber(ASTM) 腈基氯丁橡胶 NDPE Low Pressure Polyethylene 低压法聚乙烯 NKNR Natural Rubber(ASTM) 天然橡胶

ODP (参见DODP)Octyl Decyl Phthalate(ISO) 苯二酸辛、癸酯 OER Oil Extended Rubber 油充橡胶 PA Polyamide(GBDINASTMISO) 聚酰胺 PA4 Pa from Butyrolactam 尼龙4,聚丁内酰胺及纤维 PA6 Pa from Caprolactam(DINISO) 尼龙6,聚已内酰胺及纤维 PA6I Pa from Hexamethylene Diamine and Isophthalacid 尼龙6I,间苯二酯六甲基二胺(_jian ben er zhi liu jia ji er an)及纤维 PA6T Pa from Hexamethylenediamine and Terephthalicacid 尼龙6T,聚对苯二甲酰已二胺及纤维 PA66 PA from Hexamothylene diamine and Adipic acid 尼龙66,聚已二酰已二胺及纤维 PA610 PA from Hexamethylene diamine and Sebacic acid(DINISO) 尼龙610,聚癸二酸已二胺及纤维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612442.html, PA1010 PA from Sebacicdiamine and Sebacic acid 尼龙1010,聚癸二栈癸二胺及纤维 PA11 PA from 11 amine-Undeca acid(DINISO) 尼龙11,聚氨基十一酸及(_ju4 an1 ji1 shi2 yi1 suan1 ji2)纤维 PA12 PA from Lauric Lactam(DINISO) 尼龙12,聚十二内酰胺及纤维 PA6/12 Mixed PA from Caprolactam and Dcdecanlactam(DINISO) 尼龙612,聚已内酰胺和聚十二内酰胺混合物及纤维 PA66/610 Mixed PA from Hexamethylene diamine Adipic acid and Sebacic acid 尼龙66/610及纤维 PAA Poly(acrylic acid)(GB) 聚丙烯酸 PAC (参见PANPC)Polyacrylonitrile(IUPAC) 聚丙烯腈及纤维 PAN (参见PACPC)Polyacrylonitrile(GB) 聚丙烯腈 PB (参见PEB)Polybutene-1(GBDIN) 聚丁烯-1 PBAN (参见NBR)Butadiene Acrylonitrile Rubber 丁腈橡胶 PBR Pyridine Butadiene Rubber(ASTM) 丁吡橡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