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

南京市雨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
南京市雨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

南京市雨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

语文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卷

积累与运用(42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用课文原句填空(22分)1.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满腔爱国之情。郑成功面对被强占的台湾,慷

) 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侵略

者(

”;肖() 在得知华沙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失败后,

() ,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陆游临终前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 。”

2. 本册书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又一次运用了成为

一名英雄的() ;夏洛蒂·

勃朗特以罕见的() ,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霍金拒绝了人们的

() ;

静静思考宇宙的奥秘;巴金思索、追求,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 ;詹天佑不顾敌人的

) 、

() ,修筑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3. 人心的睿智是由于不断读书,不断汲取信的知识的而来的,正如朱熹所说:“ , 。”(《观书有感》)但读书是有方法的,“ 便于思索, 便于记忆。”(《古今贤文》)陆游深夜教子:“纸上得来终觉浅, 。”(《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读书要注意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也就是《古今贤文》中提到的“ , 。”

二、选择题。(10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 . 择(

)菜

撇()开

狂风怒号() B . 粘(

)补 粗糙()

枉()费心血 C . 凹(

)进去 青苔()

悄()无声息 D .

藐()视

运载() 销声匿()迹

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 A . 神密莫测 恼羞成怒 望而生畏

B . 襟飘带舞 翻山跃岭 雷轰电击

C. 颠沛流离翠色欲流艰苦卓绝

D.唇枪舌箭余音绕梁赞叹不已

3.下面加点词语用的

..恰当

..的一项是()

A. 王芳为这件事做了许多的准备,真是别有用心

....。

B. 李晓明学习非常认真,每天的作业做得有板有眼

....。

C. 他擅长京剧,模仿各派唱腔无不惟妙惟肖

....。

D.她失分听老师的话,真是逆来顺受

....。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 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 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C. 这学期,他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称号。

D. 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5.这学期老师一定带同学们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生在英国,父亲是德国人。

B. 鲁滨逊从荒岛回到家乡后,因为对于航海产生了恐惧感,就再没有出海航行过。

C. 鲁滨逊的父亲希望他成为律师。

D. 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了一个土人,这个土人叫星期五,他后来做了鲁滨逊的仆人。

三、看漫画,回答问题(4分)

1. 用一句话概括图意。(2分)

2.“也许你可以戴假发,但是地球不能。”这句话什么意思?(2分)

四、(略)

阅读与表达(23分)

(一)阅读《涂鸦》,完成1-3题(10分)

涂鸦

●在阅读两封有关“涂鸦”的信件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1】为了去掉墙上的涂鸦,这次已经是第一次清洗学校墙壁,这真的使我气极了。创作本来是值得欣赏的,但创作的方式不应该为社会带来额外的开支。

为什么要在禁止涂鸦的地方乱画东西,损坏年轻人的声誉?专业的艺术家不会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大街上,对吗?相反,他们会透过合法的展览来赚取收入和名声。

我认为楼房、篱笆和公园的长椅本身就是艺术品了,在它们上面涂鸦,只会破坏其风格,而且,这样做更会破坏臭氧层。我真不明白这些可耻的艺术家为什么在其“艺术品”被一次又一次的清理后,还要不断地被乱涂乱画。

——海尔格【阅读材料2】品味是无法言喻的。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和广告宣传,如公司的标志、店名,还有矗立在大街两旁的各种扰人的大型广告牌。它们是否获得大众接受?没错,大多数是。而涂鸦是否获得大众接受?有些人会接受,但有些人则不接受。

谁负责涂鸦所引起的费用?谁最终负担广告的费用?对,就是消费者。那些树立起广告牌的人事先有没有向你请示?当然没有。那么,涂鸦者应该要事先请示吗?你的名字、组织的名字,和街上的大型艺术品,这些不都只是沟通的方式吗?

试想想数年前在商店里出现的条纹和格子花服装还有滑雪服饰。这些服饰的图案和颜色就是直接从多彩多姿的墙上偷来的。可笑的是,这些图案和颜色竟然被欣然接受,但是那些有同样特色的涂鸦却被认为是讨人厌的。

现在要做艺术真的不容易。

——索菲娅

1.这两封信的写作目的都是()(2分)

A. 解释什么是涂鸦

B. 发表对涂鸦的意见

C. 证实涂鸦的流行程度

D.告诉读者清除涂鸦的成本

2.对于“涂鸦”,海尔格的观点是();索菲娅的观点是();你的观点是();你的理由是()。

(提示:请参照两封信件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作答)(6分)

3. 为什么索菲娅会提及广告宣传一事?(2分)

(二)阅读《香港有棵老榕树》,完成4-8题(13分)

香港有棵老榕树

①在湾仔——香港最热闹的地方,有一棵榕树,很老,很粗,很特别。这棵榕树,也许是香港最老的一棵树,也许是香港最粗的一棵树。肯定地讲,它是最贵的一棵树,不光在香港,在全世界,都是最贵的。

②树,活的树,又不卖,何言其贵?

③只因它老,是香港百年沧桑的活见证。香港人不忍看着它被砍伐,或者被移走,便与使用这片山坡的建筑者谈条件:可以在这儿建大楼盖商厦,但一不准砍树,二不准挪树,必须把它原地精心养起来,成为香港闹市中的一景。

④太古大厦的建造者最后签了合同,在这个大山坡建豪华商厦。

⑤树长在半山坡上,计划将树下面的成千上万吨山石掏空取走,腾出地方来盖楼,把树架在大楼上面,仿佛它原本是长在楼顶上似的。

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先有树,后有楼,摆布起来谈何容易。

⑦建设者就地造了一个直径18米、深10米的大花盆,先固定好这棵老树,再在大花盆底下盖楼,光这就花了两千多万港币,堪称是最昂贵的保护措施了。

⑧太古大厦落成之后,人们可以乘电梯到楼上,也可以乘滚动扶梯直达顶层。那儿是一片自然景色——一棵大树出现在人们面前,树干很粗,树冠直径足有20多米,独树成林,非常壮观,形成一个以它为中心的小公园,取名叫"榕圃"。树荫下有长椅,长椅上有两三人闲坐,走近一看,竟是真人大小的铸铜雕像。此情此景,如不是刚从下面上来,绝对想不到树下还有一座宏伟的现代大厦。

⑨岛小人多,没有其他资源,必须 ,必须 ,但又必须。不惜重金,保护一棵大树,这是一种明智的远见。

⑩多年前,一位老作家访问香港,回来写了一篇观感,说到香港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老觉着别扭,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听不到一声鸟叫,哪怕是麻雀的唧唧喳喳呢。

?拿这棵老榕树今日的超级待遇和那时相比,香港社会的进步显而易见,正是这种进步,确保了香港的繁荣,赢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香港这棵老榕树,它的荣誉应是"国门第一树"。我愿它常青长寿,我愿它的故事流传开来。我愿看见它的枝叶在阳光下神气十足地起舞,我愿听见它在微风中深情地絮语……

1. “何言其贵”的意思是

“谈何容易”的意思(4分)

2. 根据上下文,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内,正确

..的选项是()(2分)

A. 见缝插针可持续发展填海挖山

B. 填海挖山可持续发展见缝插针

C. 可持续发展见缝插针填海挖山

D.填海挖山见缝插针可持续发展

3. 下面各项对这棵榕树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2分)

A. 这棵榕树原来长在山顶上,现在位于香港太谷大厦的最顶层。

B. 这棵榕树享受的“超级待遇”是大厦建设者在盖楼时花了两千多万港币就地为它造了一个巨型花盆进行保护。

C. 这棵榕树独木成林,非常壮观,现在以它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名为“榕圃”的小公园。

D. 这棵榕树一直生长在香港最热闹的地方——湾仔,从未挪动过。

4. 第⑩段记述了一位老作家多年前访问香港的观感,这样写的目的是()(2分)

A. 补充叙述,介绍了香港这个城市给人的异样感觉。

B. 插入叙述,对比出香港社会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C. 补充叙述,揭示了香港原来给人一种异样感觉的原因。

D. 插入叙述,强调了这棵老榕树今日享受的待遇是超级的。

5. 为何说香港人“不惜重金,保护一棵大树”是一种“明智的远见”?。(3分)

习作(30+5分)

“死党”是每天和你朝夕相处的人,是和你同欢笑共伤心的人,是和你同吃一块巧克力的人……小学六年级,你和哪一个“死党”之间的事情让你印象最深,选择其中一、二写下来。题目自定,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校名和人名。

南京市雨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卷试卷解析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用课文内容填空

【答案】

1.慨激昂;横行霸道;邦;悲愤欲绝;初闻涕泪满衣裳;家祭无忘告乃翁

2.权利;毅力;顶礼膜拜;享受;轻蔑;嘲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默读;朗读;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对于课内生字及古诗文的识记能力,所有内容均出自课内,且提示多。要注意书写正确、规范与工整,尽可能的美观。

二、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A选项中,择菜的择应为zhái,撇开的撇应为piē,狂风怒号的号应为háo;B选项中,粗糙的糙应为cāo;C选项中,悄无声息的悄应为qiǎo。此处主要考察的是多音字的不

同语音,以及生活误读与实际读音的区别。提醒学生平时要多注意一些多音字在不同词语里

的读音。同时,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要加强积累。

2.【答案】C

【解析】A选项中,应为神秘莫测;B选项中,应为翻山越岭;D选项中,应为唇枪舌剑。

其中出现的词语基本都来自于课本,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时注意难词、生词和易错词。对于课

后“写一写练一练”中的字词,一定要掌握牢固,功夫在平时,要注意多抄写,多识记,多

积累。

3.【答案】C

【解析】A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多为贬义。此处用

来形容准备充分不恰当。B有板有眼: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此处用来指作业认真,搭

配不合理。C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此处用来形同人模仿唱腔逼真,正确。D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此处用来形容听老师话的

学生,不恰当。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词义,一般来说,成语的含义理

解清楚就=基本可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试卷的成语出处基本来自课本,及时地对于课内所

出现的所有成语的意思进行复习,对还不太熟悉的成语及其含义加强识记,是确保得分的关键。另外,这类题型还可以借助情感色彩来解答。

4.【答案】B

【解析】A选项,缺少主语,去掉“使”字;C选项,句式杂糅,两种说法并成一种说,可改为“他被评为‘三好学生’”或者“他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D选项,关联词使

用错误,把“只要……就”换成“只有……才”。此题为病句辨析题,考察学生对于常见病句类型的理解,可以通过语感、抓住干等方法进行解题。

5.【答案】B

【解析】此题考察名著细节,B选项中,鲁滨逊对于航海产生恐惧、再没有出海航行过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原著内容。原著中,鲁滨逊回到英国后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他又一次出海经商,还途经了他住过的荒岛。此题要求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要仔细,不可宽泛地了解大概不去阅读原著。

三、看漫画,回答问题

【答案】1.漫画中风吹走了伐木人的假发,而地球的“毛发”树木,也基本被砍伐殆尽。2.人没了头发可以戴假发,看上去一样。地球上的植物如同地球的头发,地球生态环境如果破坏了,就无法挽回。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解析】这是一道漫画理解题,因为有文字提示,所以内容不会过难。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漫画的描述以及漫画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漫画描述题,把画面中人物、环境、事件描述清楚即可;内涵理解题,通过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漫画的内涵或讽刺意义即可。

四、(略)

阅读与表达

(一)阅读《涂鸦》,完成1-3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目需要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重点,从而找出两篇文章的共同写作目的。ACD三个选项都不是两篇材料均涉及的,故都不合适。认真读懂两篇材料,做对此题并不难。

2.【答案】海尔格的观点是反对涂鸦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为社会带来额外的开支;索菲娅的观点是涂鸦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不应该被苛责和厌恶;“我的观点”是我认为随处涂鸦是不对的;理由是这些涂鸦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开支和消耗,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破坏了艺术品的风格,也让那些清洗墙壁的人加重了负担。(或“我的观点”是我认为涂鸦作为一种艺术行为应该被接受;理由是涂鸦也是一种艺术的沟通与表达方式,它能带来创新的元素,而且艺术本身就很不容易。)

【解析】此题考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发散思考的能力。前两空主要进行作者观点的概括,可以通过材料内容辅以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整理;后两空考察学生对于“涂鸦的”认识,无论回答接受或不接受,只要言之成理均可。但要注意的是,理由不能脱离材料本身,要以材料的内容作为理由整理的出发点,切忌抛开材料空谈。

3.【答案】把涂鸦和广告进行了比较,表明涂鸦和广告一样可能被人接受或不接受,也通过类比说明了涂鸦只是一种沟通方式,间接表达涂鸦没有必要被苛责的观点。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细节处“比较”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学生要能够体会作者意图,试着发现材料中所提的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间的作用。解决此类探究作者某一处句段的写作目的题时,可以从材料的主题或者观点出发进行思考和解答。

(二)阅读《香港有棵老榕树》,完成4-8题

1.【答案】怎么能说它贵重/价值高呢?

哪有说起来那么简单

【解析】这是一道词义理解题,这一类题目回到原文,找到词语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和自己本身对于这个词语能够有的认知与理解来进行解答。

2.【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词语填空题,还是要回到空格位置,仔细阅读上下文进行解答。空格在文章第⑨段,填空的格式为“必须……必须……,但又必须……”可见前两空和第三个空存在转折的关系,而前两空应为并列关系,再根据后文内容说保护一棵大树是明智的,即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故而第三空填可持续发展,答案选D。此题提示学生,在做词类题目的时候,可以通过句式、关联词等信息来帮助解答

3.【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细节信息的提取能力。A选项中“这棵榕树原来长在山顶”与第⑤段“树长在半山坡上”不符,故错误。词类题型注意回到原文进行信息比对,难度较低。

4.【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插叙和补叙的区别,以及具体文段在文中的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虽然没有详细讲解过补叙的概念,但是此处不难判断是补叙的内容。再结合到文章的内容,不仅提及了“异样的感觉”,还说明了原因何在,所以这题选择C。

5.【答案】不惜重金保护一棵大树,指的不仅仅是对老榕树的保护,更是对于自然的保护。

因为只有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才能有更好地发展。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商业社会,香港人能够如此重视生态,也是创造香港的繁荣昌盛,赢得世人瞩目成绩的关键所在。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理解题,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归纳,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对此题进行解答,难度较大。在把握主旨的题目中,一般通过把握人物品质或者事件的发展来归纳主旨,此题明显是通过后一种方式。在香港人保护老榕树的事件中,能够凸显出保护环境的观念。同时主旨题还可能在文章结尾的几段找到现成的主旨内容,文章第?段有涉及,结合这两块可以对本题进行解答。

习作(30+5分)

“死党”,话题作文,自拟题目。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首先在拟题时尽量不要直接用“死党”作为题目,会略乏新意,可以加上适当的修饰词,或者用“死党”的外号来进行命题,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能够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又可以有一定的创新点。

在题干中,给出了“死党”的一些基本特质,比如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可以分享等等,其实理解下来,写“死党”就是写“好朋友”,但是如果这些写一个只有几面之缘的朋友,就会不太恰当。而且只能写一个人,写多了也不太适合。

写作过程中,应当以叙事为主,写一到两个你们共同经历的事件,来表现你们之间深刻的友谊,事件尽量选取自身发生的事情,这样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例如写好友在体育课800米测验的陪跑与鼓励,在“我”失意时好友的关心与帮助,又或者“我”和好友之间某个心有灵犀的默契瞬间,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写作过程中切忌凭空编造,反而会影响得分。在叙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细节的动作、神态及语言描写,来凸显好友的性格品质以及对我的关心。切忌写成流水账,平铺直叙没有详略不突出重点。文末注意适当点题,升华下主旨,凸显友谊对于“我”或者人生成长道路的作用,可以使得文章更有深度。

另外,要注意此篇作文在书写上有5分的占分,所以在习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准确与字迹的工整。

(完整)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偏重基础、覆盖面较广的试卷。参加考试学生34人,及格34人,及格率100%,优秀25人,优秀率74%,平均分82.4,最高分95.5.,最低分60。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共分为三大部分:一、基础知识(占40分);二、阅读(占30分);三、习作练习(占30分)。试题突出了本学期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课内外兼顾、注重了积累运用,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卷面分析 二、具体剖析: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 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学生对普遍掌握较好,可是对个别容易混淆的“机械”的“械”错误率较高。其原因有:平时学生对词语理解死板,不能在语境中形象的理解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解决这一难题。 2、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这一部分错误率不高。 从整体看,此小题错的较多。其做错原因有:⑴对字音所使用哪个的具体语境记忆不牢,区分不清⑵对易错字的读音积累不够。 3、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失分率很低,说明对课本上日积月累的掌握比较扎实,只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将出自那篇课文,错写成那部作品,导致失分。对于四大名著中,那部作品不是出自明代,并写出两个主人公,由于涉及到上册书中的内容,部分学生记忆不清,“林黛玉”的“黛”字书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这题失分率较高。 4、用所学名人名言写句话。有个别学生只将名人名言摆在那,而没有写成完整的句子,说明审题不清。 5、古诗积累。名言、诗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没有人失分。 6、按要求写句子。此小题失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对排比句掌握的较熟练。 <二>、阅读部分 本题在这份试卷中所占分值为30分,共有2篇短文。第一篇是课内阅读《伯牙绝弦》,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知识点已经梳理,所以普遍失分率不高,唯独解释加点的字之后的“你的发现”一项失分较多,原因是:之前没见过这类题型,学生不明白题意。 第二篇短文共有7个小题,在这47小题中,出问题最多的是2、3、7小题,1、5小题失分较少。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期末模拟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分:2分 一、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汹.涌澎湃(xiōng)僻.静(pì)蕴.藏(yùn)威风凛.凛(lǐn) B.跌跌撞.撞(zhuàng)跺.脚(duò)抵御.(yù)技高一筹.(chóu) C.自作.自受(zuò) 谚.语(yàn)斗.篷(dǒu)别出心裁.(cái) D.一哄.而散(hōng)沮.丧(jǔ)鏖.战(áo)弄巧成拙.(zhuō)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羞涩勤勉悬崖庞然大物 B.礼貌飞驰肃静斩钉截铁 C.疙瘩考察抵缷暴露无遗 D.猜测枯萎呻吟心惊肉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弟弟学起小猴子来,挤眉弄眼,抓耳挠腮,真是惟妙惟肖 ....。 B.漫步在明湖岸边,杨柳依依,水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 C.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 ....的小华担任班长。 ,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D.读完《小学生自救手册》后,同学们恍然大悟 .... 灾难。 4.读故事,选择恰当的选项(2分)()

安徒生成为著名作家以后,仍然像往常一样戴着一顶旧帽子。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一辆马车停在他的身边,只见车上走下一个穿着很讲究的人。这个人望着安徒生,打量了很久,不屑地说:“你脑袋上戴的是什么东西?那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反戈一击:“” 安徒生会怎样反驳?请选择最幽默而有力的语言: A.你是不讲礼貌的人,我懒得理你。 B.你脑袋上的东西,能算是头发吗? C.有些人戴新帽子,却是旧思想。 D.你帽子下的东西,能算是脑袋吗? 二、按要求答题。(8分)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2.通过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修改病句) 。 3.我走到哪里。我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 4.我游览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水平如静的西湖。(仿照示例写句子) 我游览过,。三、课外阅读。(共52分) 故乡的“水墨画”吴建 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

(完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纵观整份期末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下面就本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的人数为25人,平均分85.5分,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100%,最高分98.最低分为73分。 三、试题分析 1.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 2.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

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3. 课外阅读,失分相对教多,学生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 四、反思与建议 1.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2. 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 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通过各种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详细答案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2

3 / 7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 基础知识部分 姓名: 考号: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 ín mi ǎn y ì r án k é s òu s ù li ào q ín ji àn ( ) ( ) ( ) ( ) ( ) J īng y íng m éng l óng l à zh ú sh à sh í m ò sh ēng ( ) ( ) ( ) ( ) ( ) 二、 选择正确读音,打“ √ ”。 (4分) 瞥.见( pi ē pi ě) 要挟.( xi á xi é ) 憎.恶( z ēng z èng ) 刚劲.( j ìng j ìn )装弶.(qi áng ji àng ) 贮.存(ch ǔ zh ù ) 蹿.出(cu ān cu àn ) 绷. 着脸( b ēng b ěng ) 三、 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歇( ) 碑( ) 躁( ) 骏 ( ) 竭( ) 脾( ) 燥( ) 竣( )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高( )重 ( )( )吞枣 曲( )和( ) ( )人( )笑 ( )( )人口 ( )扬顿( ) ( )血( )杀 ( )不安( ) 五、 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9分)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一句中,“志”的意思是( ) A 志向 B 心里想到 C 琴声透出 2.“青枫江上秋帆远”的下一句是( ) A 白帝城边故木梳 B 松间沙路净无泥 C 绿杨阴里白沙提 3.判断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足智多谋( ) 斤斤计较( ) A 贬义词 B 褒义词 C 中性词 4.下面几组词中,带横线字的意思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深(深奥)人浅出 感情深(距离大)厚 深(非常)信不疑 B 顾名(名称)思义 举世闻名(名字) 莫名(说出)其妙 C 悲痛欲(将要)绝 求知欲(欲望) 欲(想要)擒故纵 5.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王婶无论自己受苦,都要收养这两个孩子。 B 全校师生和156名教师参加了这次拔河比赛。 C 诸城市是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 6.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雕粱画栋 响遏行云 无言以对 B 不解之缘 大洋彼岸 暗无天日 C 兴高彩烈 久别重逢 长途跋涉 7.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自己的五道试题已经做完了……是老师来了吗?不,还没来!……为什么要有这样想法啊? 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一 一、命题指导思想、范围、要求 本次期末测试内容很全面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汉字、词语、成语句子、古诗、篇章等方面有机融合,是一份难度不大,题目较灵活的试卷。 二、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写看拼音写汉字。这一题主要考察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字词的积累情况。出错较少,但有个别不会拼或粗心的现象,可见同学们对拼音的掌握能力不强,这也是他们经常写错别字的原因。 2、“读一读,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本题学生得分较多,这和平时教师带学生总结多音字练习是分不开的。 3、补充成语,并按要求写成语。要求补充的成语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很简单的,失分不多,但也有极少数人因为马虎出错。,说明同学们对成语的出处、用途、类别等掌握不佳。 4、选词关联词语填空。题目相当简单,加上六年级练习较多学生掌握的好,所以失分不多。 5、按要求改写句子。这些题形平时都训练过,只要细心都能做对。但也有一些同学很大意,没有申审清楚题目就写了。以后应多加强这

方面的练习。 6、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应该是最简单的,但还是有令人不满意的现象。竟然有不少同学出错,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平时的基础知识没有落实好,只注重背诵,而忽略了默写,特别是对进生没有抓好。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26分) 1、阅读(一) 这是考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少数同学对课文内容和老师讲过的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已有所遗忘,大多数做得还不错。 2、阅读(二) 这则短文篇幅不算太长、浅显易懂,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然而有少数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或是没有深入阅读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彻。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40分) 此次作文题目内容较宽,以今年最令你难忘的事为题,内容不作过多限制,大家都有话可写。从整体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畅所欲言,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共鸣;二是语句通顺流畅,一气呵成;三是中心突出。然而暴露出的不足也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语言积累欠缺,表述不清,遣词造句能力不强;习作选材方面还要加强。 本次检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的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任务很重。我今后要朝这个方向奋斗——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卷选择题均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矜(jīnɡ)持沐(mù)浴春光 B. 虐(nüè)杀不知所措(cuò) C.赫(hè)然举世瞩(shǔ)目 D.铭(mín)记万马齐喑(y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乖巧伦理道德 B.衣兜卓有成效 C.机械受益匪浅 D.甜密鼎鼎大名 3.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一项是 [ ] A.残暴 B.粗暴 据报导,某市城管人员态度,行为粗野,严重影响了城市文明,必须严肃查处。 4.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一项是 [ ] A.顽强 B.顽固 体育比赛能够锻炼我们拼搏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5.下列诗(词)句填入诗词中,合适的一项是 [ ] A.欲问行人去那边? B.相煎何太急? C.谁道人生无再少? D.百年明日能几何?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浣溪沙》) 6.将诗作填入下列情境中,最适合的一项是 [ ]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被迫迁往内地成立西南联大。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西南联大师生耳边,他们不禁诵读古诗——,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A.曹植的《七步诗》 B.于谦的《石灰吟》 C.郑燮的《竹石》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将名言警句填入下列情境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 某同学的同桌爱学习,为人热情,但是,常常答应别人的事却不能兑现。就要小学毕业了,某同学选择了一句名言——,送给同桌。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D.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3分) 8.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选自《学弈》) 9.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呢?(选自《匆匆》) 10.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选自《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一)阅读《河马流血了》,完成11-14题。(19分) 河马流血了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 基础知识部分 姓名: 考号: 一、 瞧拼音,写词语(10分) q ín mi ǎn y ì r án k é s òu s ù li ào q ín ji àn ( ) ( ) ( ) ( ) ( ) J īng y íng m éng l óng l à zh ú sh à sh í m ò sh ēng ( ) ( ) ( ) ( ) ( ) 二、 选择正确读音,打“ √ ”。 (4分) 瞥.见( pi ē pi ě) 要挟.( xi á xi é ) 憎.恶( z ēng z èng ) 刚劲.( j ìng j ìn )装弶.(qi áng ji àng ) 贮.存(ch ǔ zh ù ) 蹿.出(cu ān cu àn) 绷.着脸( b ēng b ěng) 三、 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歇( ) 碑( ) 躁( ) 骏 ( ) 竭( ) 脾( ) 燥( ) 竣( )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高( )重 ( )( )吞枣 曲( )与( ) ( )人( )笑 ( )( )人口 ( )扬顿( ) ( )血( )杀 ( )不安( ) 五、 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9分)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一句中,“志”的意思就是( ) A 志向 B 心里想到 C 琴声透出 2、“青枫江上秋帆远”的下一句就是( ) A 白帝城边故木梳 B 松间沙路净无泥 C 绿杨阴里白沙提 3、判断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足智多谋( ) 斤斤计较( ) A 贬义词 B 褒义词 C 中性词 4、下面几组词中,带横线字的意思没有错误的一组就是( ) A 深(深奥)人浅出 感情深(距离大)厚 深(非常)信不疑 B 顾名(名称)思义 举世闻名(名字) 莫名(说出)其妙 C 悲痛欲(将要)绝 求知欲(欲望) 欲(想要)擒故纵 5、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就是( ) A 王婶无论自己受苦,都要收养这两个孩子。 B 全校师生与156名教师参加了这次拔河比赛。 C 诸城市就是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 6、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就是( ) A 雕粱画栋 响遏行云 无言以对 B 不解之缘 大洋彼岸 暗无天日 C 兴高彩烈 久别重逢 长途跋涉 7、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自己的五道试题已经做完了……就是老师来了不?不,还没来!……为什么要有这样想法啊? A 例举的省略 B 话未说完 C 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8、鲁迅原名周树人,她首次用“鲁迅”做笔名的发表的作品就是( ) 镇(街道) 学 班 姓 考号 ………………………………密………………………………封…………………………线……………………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试卷分析 1、基础知识 试题说明:这部分试题的内容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所学过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有两大特点:(1)考察知识注重语言文字的检测。(2)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取得成绩:多数学生掌握较好.以此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坚决问题的技能。由此说明抓基础知识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语言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切实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真正关注学生的语文积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素材库。 2、阅读理解 这部分试题内容主要是课外阅读。试题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察。即考察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考察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段篇的理解上看,侧重考查了学生依照阅读短文,结合短文理解来理解概括短文的能力,而且试题还进行了适当拓展,检测学生模仿短文的写作能力及想象和创造能力。 从答卷情况看,多数学生能够在仔细研读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审题答题,概括能力较好,能根据要求正确作答,但有少数学生对理解题的答题标准和答题技巧还存在明显不足,失分较严重。另一失分比较严重的

原因是学生的应试能力比较薄弱,出现明显的审题失误、错答、漏答现象。

3、习作表达 试题说明:学生习作训练,应从长远考虑,让学生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本次考试,作文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二、反思与建议 1、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从试卷书写来看,虽然比较清晰,可是大多书写字迹不够规范、工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日常教学中,应严格要求,加以训练。 2、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增加积累。 从学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很多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理想,如看拼音写词语,以前书写过,还有造句,都有待提高。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想。因此,在倡导学生“理解”、“感悟”的今天,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 3、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此考试也不例外。首先在平时教学中,应重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课文中出现过的写作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可一旦没有接触过的写法,以及需通过理解来回答并概括归类的方法,部分学生由于思维不够灵活,靠死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拼音(7分) 2、在教学楼快要倒塌的的时刻,谭千秋老师迅速地把几个孩子搂在怀里,几个孩子,而谭千秋老师却永远地走了。(2分) 3、即将进入中学,我想用“______、______”等成语来描述我的心情。 4、我还积累了描写人的口才的成语______;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描写同学友情的成语_____;(3分)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李涛对胡丽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我们学校是全县人数最多的学校。(必为双重否定句)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6、宽容如春,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 。 宽容如,__________ 。(六)我积累了很多知识,能按要求填写。(14分) 1、“卜算子”是词牌名,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____、____等。 2、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和同学,在离别之际,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诗人送别朋友的一句诗“ 。”(2分) 3、《猴王出世》选自《》,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2分) 4、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我认识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宁死不屈的李大钊,____的周总理,____的居里夫人。(2分) 5、过去的日子如_____ ,被微风____了,如_____,被初阳 1.我能按字母表的顺序,重新排列并规范地写在四线三格内(3分) Z D F H W L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qīn shī chōu yē biān pào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 ) ( ) ( ) ( ) (二)查字典,按要求填空。(3分) “出其不意”中的“意”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再查章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再查__画,“意”的解释有①意思;②心愿,愿望;③意料,料想。在“出其不意”中应选__。“词不达意”应选( ) (三)选择(5分) 1、老师鼓励我们要敢于( ) A、胡思乱想 B、异想天开 C、想入非非 D、冥思苦想2、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 A、赤壁之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3、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___;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___。( ) A、烈焰飞腾 B、燃烧羽毛 C、燃烧飞翔 D、狂风勇猛4、___是数九寒天,爷爷___坚持锻炼( ) A、如果??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不但??而且??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的意思是( ) A、过去不B、除掉C、离D在动词后,表示持续(四)成语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我能活学活用。(9分) 1、补充成语(2分) 温文尔( ) 司空见( ) 余音绕( ) ( )而不舍 - 1 - 石阡县均田小学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小学六年级(李登) _____了。这个句子选自现代作家____的《》。(3分) 6、我的座右铭(名言)是,因为(喜欢的理由) (2分) 7、《七步诗》中抒发曹植内心悲愤的诗句是,。(2分) 8、默写《竹石》(3

2020年秋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20年秋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考试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现对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语文试卷从字词、语句、阅读、写作四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有拼音的考察;生字的掌握.学习是在阅读中进行的;离开了阅读;语文就成了无本之木;于是阅读中的积累;阅读中的理解;阅读中的运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写作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内容广;不完全限定学生;可最大限度的为发挥学生最好水平;同时还让学生学习审题;很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 总而言之;整份试卷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涉及到能力的评估;如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和短文的能力、表达能力等.题量适当;题型丰富;是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份优秀试卷. 二、检测概况介绍 本次本班检测参考人数2人;其中总分为147.5分;均分为73.75分;优良率为50℅;及格率为100℅℅.;60-80分1人;80分以上的为1人. 三、学生完成情况 试卷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字词;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词语拼盘;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不够好.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还有些同学不会拼音;给生字注音标声调错误从而丢分. 把词语补充完整完成的不够理想;把个别词语写错别字. 2、语句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完成的不够好;没有按要求缩句;没能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根据情境补充句子不能正确的填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不够牢固. 3、阅读 阅读试题包括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写出自己的疑惑、写对话练练口语交际能力等题型. 从卷面看;口语交际做得比较好.默写运用有不少的错别字;系上下文理解语句;从整体上看;此题得分率大致在60%左右.主要是不能理解语句和短文深层意思是失分的主要原

精编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9 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六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10分(含卷面分5分) 2. 在6月初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我国名将 岁的张继科不敌韩国选手李相秀,最终无缘 16强,心情非常低落。如果你是现场 的一名观众,赛后会对失利的张继科说些什么?温馨提示:书写要认真、清楚、整洁美观,展示自己一学期的收获吧! 卷面分:请阅卷者根据学生书写是否认真、字迹是否清楚、端正、美观,综合评 定为( )级。A. 5 分B.3分 C.2 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8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雾霾天气严重 w 耳xi e ( )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让人们更加 ju cn ( )恋以前的空气。只要我们悉心保护和0 i ( )可亲的地球母亲, 她一定会c i ( )予我们美好的环境一一雄 y ng ()翱翔的蓝天,j m ( )马、小I u ( ) y ou ( )闲散步的绿草如y in ( )的草原。 、根据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V” 。(3分) 1. 出差(ch c ch □ c i )的这些人,文化水平参差(ch a ch ci c i )不齐, 可动手操作 能力却一个不差 (ch a ch C c i )0 2. 在散步的时候,我无意中买到了《冰心散 (s m s O n )文集》。 3. 他都奔(bei b 峦)六十的人了,奔(bei b 峦)跑的速度还很快。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8分) 五、学以致用。(5分) 假如组织“元旦联欢”活动,要经历了下面一些事情,你会怎么解决呢 ? 1. 班级征集联欢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 会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 学校有几位老师想参加你们的元旦联欢会,并且带来了节目和祝福语。你 准备怎样安排他们的上场顺序,并说出理由。 (2分) 赵一诺(24岁,女,语文老师) 秦飞(36岁,男,体育老师) 白羽(48岁,女,音乐老师) 顺序(只写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晚会后,你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 “学 习这么紧张,花 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 ?”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 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2分) 发( )图( ) 肃然( ) 勤( )好( ) 四、按照要求写句子。(4分) 1. 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写有三个连续动作的句 子) 六、根据课内外的语言积累填空。(13分) 1.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一二岁的少年,( )银 圈,(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 )。那猹却将身( ), 反从他的胯下( )了。每每读完这段话,眼前就浮现出一幅画。 2. 老子曰:“轻诺( )”;庄子云:“不精( ),不能 不同( )( )余( )绕( )庞( )大( )

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六年级毕业试题由市教研室提供,按照镇教育办统一安排由中学老师进行监考并进行阅卷,组织严谨。本次集中组织评阅试卷,做到了公平合理。学生究竟学得如何,教师究竟教得如何,对测试后学生的试卷进行细致的分析,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参照标准。 一、试题评价: 1、题量大,注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卷由三大板块构成:识字写字20%,阅读45%,习作35%。其中阅读和习作占了总分的80%。而习作的比重又相对较大,除了第三大题的两个作文外,还有阅读。基本没有难题、偏题。综观本次考试,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六年来的语文学习情况。试卷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如本次试题中,抄写、“读拼音写词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将用得不恰当的字改正过来”、“一字多义的理解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这些题是对教师平时教学的一个检验,如果教师好高骛远,过分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么就会造成基础知识不实,基本技能不高,各种能力不强的现状。本次试题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看到自己六年来的努力成果,使每一位

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通过本次考试有所得。 2、试题紧扣教材 整份试卷除了短文阅读和习作题外,还有8个小题,其中有5个小题的内容全部来自教材,包括像“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改正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字”、“一词多义的理解运用”、甚至修改病句这样的题,句子都是选择的教材中的。 3、存在的问题 ①修改病句失分严重。我校整张试卷的得分率是 83.5%,而这题的得分率只有61%,是做得最差的一题。而这几个句子都是教材中的,哪怕是略读课文中的。这至少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语感差,根本看不出这句话哪里有问题;二是学生对课文不熟,否则的话,他想都不用想就应该会做的。 ②习作能力欠缺。一是审题的能力,写小作文时没有很好地抓住“宣传语”这个关键词,语言贫乏,干巴。二是立意不新,缺乏独到、机智的构思,特别表现在大作文,90%左右的同学写的不是“他(她)变了”就是“家乡变了”,撞车现象严重。让阅卷老师读了,禁不住感叹“亏他想得出来!”(王蒙语)这样的作文太少了。 二、改进与建议: 六年级历年考试的试卷都考查了字词的正确书写,而且考查的不仅仅是六年级的生字词,有的甚至是三四年级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部分(40分) (一)下列词语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 、抽搐(sh ù) 嗜(sh ì)好 御(y ù)寒 汗流颊(ji á)背 B 、爬蔓(w àn ) 锃(z èng )亮 拾掇(du ō) 訇(h āng )然作响 C 、湛(zh àn )蓝 帐(zh àng )单 白炽(zh ì) 衣着(zhu ó)褴褛 D 、阻挠(r áo ) 吮(sh ǔn )吸 焙(b èi )茶手 波澜(l án )壮阔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j ǐ li áng l è c ǐ b ù p í ch ēn x ī s ì n ǜè ( ) ( ) ( ) ( ) zh ù l ì ch ōu y ē h óng y áng j í j í k ě w ēi ( ) ( ) ( ) ( ) (三)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作业。(10分) ①气宇轩( ) ②( )笔生花 ③( )( )而谈 ④休( )与共 ⑤大笔如( ) ⑥门( ) 若 市 ⑦神采( )( ) ⑧情( )手足 ⑨口( ) 悬 河 ⑩摩肩接( ) 用来描写人说话的有: 用来形容人文采好的有: 用来描写人多的有: 用来描写人神态精神的有: 用来描写人关系很好的有: (四)按要求写词句。(10分) 1、照例补充词。(3分) 厚今薄古 柴米油盐 2、当我发现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竟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1分) 3、这个灾区的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1分)(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暑假快到了,我们将要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用修改符合改病句)(1分) 5、野草的力气很大。(改为比喻句)(1分) 6、电视中、大街上、商店里、广告无时不在。请照例子,为家乡一种特产设计广告语。(1分) 特产: 萝卜条 广告语: 萝卜条,嘎嘣脆,吃了能活百十岁。 特产: 广告语: 7、王老师对我说:“你明天到我办公室去一趟,我有事找你。”(改转述句)(1分) 8、他的声音真大。(改夸张句)(1分) (五)积累运用。(10分) 1、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桑阴学种瓜。(1分) 2、不要空想未来,不要 ,不要怀恋过去,要把 。行动起来吧,就在生命的此刻行动! !(1分) 3、军队和老百姓心连心,亲如一家这好比“ ”。(写歇后语)(1分)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奉献精神。(3分) 5、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续写句子。(1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 ,就 ; 6、即将离开母校的日子里,我们常常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每当我们贪玩耽误学习,老师常用“ ”的警句告诫我们;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迁西二小陈爱民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答题时间是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点,涵盖了小学六年级下册整个小学阶段的主要知识点,是一份切合农村小学生实际的、较有价值的语文试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展现题型的多元而多样。 综观这份试卷,其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板块,题型多样而富有开创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2、突出语文的实践与开放。 基础知识题的灵活运用,看拼音写词语题的基本功训练,课外阅读题的灵活丰富以及作文题的贴近生活实际,都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并注重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3、注重课外的积累和运用。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学习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本次试题紧扣文本,较好地处理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的有机整合。总体说来,本份试题涉及面广、题型多样、难易适中,检测全面而合理,突出了重点,试题命题符合学生实际,问题明确无歧义,很规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份较为科学而合理的语文试卷。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这次参加考试人数61人,平均分数69.90分,及格人数48人,及格率77.05%,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9.84%,没有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三、做题分析: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大致如下: (1)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字、词、句子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得分率较高。 (2)字词方面,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不能正确选择。 (3)对于灵活性强的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的短文中第3小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填的不是十分准确,可见学生对行文方法及表达手法掌握不准。 (4)习作方面。这次作文,写一篇读后感。这次学生的作文整体上很好,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提高。由于学生以前写过,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写的不错。基本达到了写作要求。而且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用词也不错。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1)词语句子积累不够。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特别是有些容易写错的字,很多学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期末小学语文试题 (时间: ?分钟) 一、基础知识。 .看拼音写字词,相信你一定能写得端正、美观。 ?↙? ???? ?↑?? ●??? ?◆↙ ?? ??◆ ●? ?? ??◆ ●?? ?↗ 生 咳 囫吞枣 扬顿挫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然大( ) 曲( )和( ) ( )连忘( ) 苟延( )( ) ( )( )共赏 ( )高( )烈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横遭不幸 久别重逢 漫不经心 浴血搏杀 .焦燥不安 震耳欲聋 饱经风霜 牛毛细雨 .风雨同舟 和蔼可亲 心惊肉跳 十指连心 .怒目圆睁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 百折不挠 ?按要求改写句子的意思。 ( )老师说:?同学们太累了,我今天就不布置作业了,你们在家看看书吧??(请转述一下老师说的话) (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请按照这个句子的表达方法仿写一个句子) 二、语言积累。 、郭沫若曾说过:?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你能写出鲁迅的两句诗词或名言吗? 、先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本首诗处处体现了诗人的?????????????心情。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 )詹天佑不怕???????????,也不怕????????????,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哪里要 ??????????,哪里要把??????????,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个句子: ?????????????????????????????????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加强以后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本次期中考试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参考人数45人,男生24人,女生21人,平均分是88.12分,及格45人,及格率100%。最高分95分,最低分74分。 (二)试题类型 试题共分为十大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尽在其中。第一大题,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音节;第二大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三大题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填空;第四大题是把下列对应的内容连起来;第五大题是下列是反问句的一项是( );第六大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错误;第七大题是按要求写句子;第八大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第九大题是阅读理解;第十大题是作文,从试题的比例来看,本次试题综合检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答卷分析 1、第一大题,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音节,占分6% (1)考点:考察的都是字词的多个音以及形近字读音,属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学生掌握的较好。 (2)失分原因,极个别学生粗心导致失分 改进措施:平时的字词听写很关键,所以我们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放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平时积累。尤其是多音字,易混字音。 2、第二大题看拼音写词语,占分8%

(1)、考点:这个题主要考察生字词。从学生们的答题上看,基础还是不够牢。“锻炼”好些同学拼成了“锻练”。 (2)、失分原因:有几个学生没有读清拼音导致失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平时积累词语较少导致失分。 改进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分析教学的同时,不能放松对生字词的指导和训练,勤抓勤听写,保证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语文学科的每一步学习。 3、第三大题是填字组成语占分6% 考点:四字词语的考察,学生做得可以,错的较少。 4、第二部分积累运用,分别考察了反问句、文章中心、改病句和课文背诵。这部分学生对病句比较不敏感,错得较多,做得好的是日积月累、课文背诵部分。 5 、阅读部分第九大题(18%) (1)考点:主要考察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2)第一第二篇做得都很好,答案基本在文章中能找到。其中“五湖四海”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但有些学生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组织不太准确,可见,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还很薄弱,就这篇文章来说理解的不是太好,不知道结合上下文理解,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点,经常读书,经常训练,相信学生会慢慢掌握要领的。 改进措施:在期末复习中,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应试能力的训练。多做多讲多练还是可以看到成效的。引导学生自觉积累阅读教学常用的语言,学会用规范的又极富于个性书面语言来叙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会形成较大的潜能。

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及答案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一定非常想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下面就出几道题考考你。请记住:考试是主动求知的过程,考场是展示自我的舞台。请你充满自信,轻轻松松做题吧! 一、日积月累(50分) (一)按拼音写字词(8分) 离家已有三年,总在ménglóng ( )的睡梦中,如yīng ( )儿般想起令人juàn lian ( )的故乡;清晨,晶yíng ( )的露珠闪闪发亮,伴着淡淡的青草香味,qín miǎn ( )的父亲开始了一天的操劳。他身体不好,经常késòu ( ),原本kuíwú( )的身材也变得瘦小了,但他还是从早忙到晚,chú(…)房里,母亲正在烙bǐng ( ),那扑鼻的香味儿飘到很远……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北风怒号( háo hào ),翠湖的水面上形成了一个个旋( xuán xuàn )涡,昆明的冬天寒意袭人,但海鸥在这里生活得很滋润(rèn rùn),因为老人对海鸥特别地亲昵(nì ní),他像佣( yōng yòng ) 人一服侍着它们,像亲人一样关爱着它们。 (三)成语是语言艺术的一朵奇葩,一起去成语王国里走走吧。(5分) 1、填入相个到为反义的字,补充完整下面的成语(3分) 推( )出( ) ()生( )死 舍( )求() 2、写出带动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写出带数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四)选词填空(4分) 希望 盼望 期望 指望 愿望 凡卡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给爷爷写信:“我的生活没有________了,连狗都不如……”他________爷爷接到信后,立刻带他离开这儿。他把信塞进邮筒后,怀着甜蜜的________睡熟了。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凡卡的美好________罢了。 (五)请你写出下面动物的叫声的词(4分) 虎( ) 狼( )龙( ) 猿( ) 马( ) 狮( ) 犬( )鸟( ) (六)按要求完成诗句。(8分) 1、朋友分别之时间想到你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悲伤的时候想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对父母恩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人物志向或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脑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具。 2、缩句: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3、改为反问句: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改为转述句:父亲忍住眼泪说:“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5、修改病句:桑娜无论自己受苦,都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6、建业队打败了八一队获得冠军。(请为这句话加上一个标点,使它变成意思相反的两句话。) (八)根据阅读积累填空(10分) (1)“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既是作者周晔对伯父的认识,又是课文的中心句。这伯父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课文《少年闰土》选自他的小说《__________》。他在《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2)轻叩诗歌的大门,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感受了唐代诗圣__________的“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的喜雨,欣赏了宋词里“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的美妙,领略了元曲中那“青山绿水,__________”的画面,还发现了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还有写景诗、抒情诗、儿童诗……与诗同行,真是魅力无穷。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0分) 一、阅读《最后一头战象》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竟然 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喊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怒目圆睁),吼声激越(壮丽 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1分) 2.给这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 (1分) 3.站在卵石上,“久久凝望”,嘎羧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了又亲”礁石,它可能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这个片段对嘎羧_________、_________ 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深深感受到嘎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3分) 二、课外阅读理解与积累(12分)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 )痪(huàn )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