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物的特征》导学案

1.1.1《生物的特征》导学案
1.1.1《生物的特征》导学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都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5.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

C.能生长繁殖

D.能动

6.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人体出汗

C.蛇的冬眠

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7.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大树提供木材

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

D.鲸能游泳

8.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9.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10.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11.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1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13.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性

B.生长现象

C.繁殖现象

D.应激性

14.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动物的取食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营养

人体的排汗繁殖

蘑菇由小长大排泄

生物的分类导学案答案修订稿

生物的分类导学案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能例举出生物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一、自主学习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 的、 、在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关系,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2.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其中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又叫。 3.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 度,表明它们的亲缘关 系;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一类群生物的是()A.细菌、蘑菇、灵芝 B.松树、蘑菇、灵芝 C.病毒、细菌、鱼 D.蘑菇、灵芝、银耳 2.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猫科的是() A.猫、虎、豹 B.狼、黑猩猩、狮 C.熊猫、狗、虎 D.北极熊、兔、狐 3.对于生物分类,以下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生物分类对于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有帮助 B.生物分类完全按照生物的外形来划分 C.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划分 D.生物分类中,所有的生物都处于同一个等级上。 4.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A.形态结构特征 B.营养方式

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D.以上都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 6.在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纲 B.目 C.科 D.属 三、拓展延伸 1.在各级分类表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和最少的是什么? 包含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界,数量最少的是种。2.仔细观察每级单位中的生物,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其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什么单位共同特征最少的是什么单位 以各级共属分类单位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种,最少的是界。 3.如果我们想了解某动物的主要特征,但是我们又拿不到该动物,那么我们应该取什么样的动物进行研究,比较接近于该动物。 因为同属于越小的分类单位,共同特征越多,所以我们最好从同属的动物中选择一个动物进行研究。 【课后巩固】 P39 思考题 练习册 【课后反思】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学习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垂径定理学案1

AD=BD AC=BC 垂径定理学案 学习目标: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 3、积极投入到圆的轴对称性的研究中,体验到垂径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质的重要体现。 学习重点: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及推论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对垂径定理及推论的探索和证明,并能应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进行简单计算或证明。 学习过程: 一,实践探究 1,活动一:不借助任何工具,你能找到圆形纸片的圆心吗?由此你能得到圆的什么特性? 2,活动二(猜想):当非直径的弦AB 与直径CD 有什么位置关系时,弦AB 有可能被直径CD 平分? 3,活动三(实验):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做直径CD ,使CD ⊥AB ,垂足为E .沿着直径CD 折一折,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相等的 线段和弧? 4,活动四(证明):已知:如图,CD 是⊙O 的直径,AB 是弦,CD ⊥ AB ,垂足为E. 求证:AE=EB ,证明:连结____________,则OA=OB ,即△AOB 是等腰三角形. ∵ CD ⊥AB, ∴ 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EO=∠BEO=RT ∠ ∴ 把圆沿着直径CD 对折时,射线EA 与射线EB 重合, ∴ 点_____和点_____重合,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得到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几何描述:如图 ∵ CD 是直径,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 分一条弧成相等的两条弧的点,叫做这条弧的中点。如图中,C 是 ACB 的中点,D 是AB 的中点。

高中数学 1.2余弦定理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C 如图1.1-4,在?ABC 中,设BC=a,AC=b,AB=c, 已知a,b 和∠C ,求边c b a A c B (图1.1-4) [探索研究]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1.1-5,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 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B 从而 2222cos c a b ab C =+- (图1.1-5) 同理可证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由学生推出)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生物的特征》 班级:姓名:学科主任审查签字: 教导处审定签字:导学稿预用时间: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记住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自己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第二页生物的特征上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要求有明确 的. (2)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什么是生物? 阅读教材三、四、五页,完成以下的问题: 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把它总结在下面: 2.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分析机器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等,是否是生物? 2、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3、一群蚂蚁在围攻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为草绿色,表面有彩色斑点。你如何判断这一不明物体是不是生物? 四、学习检测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 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 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 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 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 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的树干越长越粗 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5、1999年在我国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贵植物应有尽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其中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是。 6、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宇航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

初三数学寒假班第10讲-垂径定理(提高)-学案

初三数学寒假班第10讲-垂径定理(提高)- 学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_________年级九年级(下)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第08讲-----垂径定理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条件与结论;应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授课日期及时段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体系搭建 一.知识梳理 二.知识概念垂径定理 1.内容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 2.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 3.推论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另一条弧在同圆或者等圆中,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4.使用条件一条直线,在下列4条中只要具备其中任意两条作为条件,就可以推出其他三条结论(1)平分弦所对的弧(2)平分

弦不是直径(3)垂直于弦(4)经过圆心考点一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B圆的半径.弦长的一半.弦上的弦心距能组成一直角三角形,且圆的半径是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弦长相等,则弦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D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例 2.如图,AB是O的直径,CDAB,ABD60,CD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2D4例 3.如图,在55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已知点A的坐标是(2,3),点C的坐标是(1,2),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坐标是()A(0,0)B(1,1)C(1,0)D(1,1)例 4.如图,AB是O的弦,C是AB的三等分点,连接OC并延长交O于点D若OC3,CD2,则圆心O到弦AB的距离是() A6B9CD253例 5.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8,则圆上到弦AB所在的直线距离为2的点有()个A1B2C3D0考点二 应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 1.李明到某影剧城游玩,看见一圆弧形门如图所示,李明想知道这扇门的相关数据于是她从景点管理人员处打听到这个圆弧形门所在的圆与水平地面是相切的,ABCD40cm,BD320cm,且AB,

余弦定理教学案

余弦定理 【教学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解三角形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正弦定理及其所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导入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三.讲授新课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 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 公式表达: 2a = ;2b = ;2c = . 推论: cos A = ;cos B = ;cos C = . 定理理解:(1)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典型例题】 例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3a =,1b =,60C =?. (1)求c ; (2)求sin A . 变式训练1:在ABC ? 中,若a =5b =,30C =?,则(c = ) A B .C D 例2、已知△ABC 的三边长为3a =,4b = ,c =ABC 的最大内角. 变式训练2:有一个内角为120?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m ,1m +,2m +,则实数m 的 值为( ) A .1 B . 3 2 C .2 D . 52 例3、在△ABC 中,已知3b = ,c =,0 30B =,求边a . 变式训练3:△ABC 中,0 120A =,5c =,7a =,则sin sin B C =____________. A B C b c a

例4、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A -B )= (a 2-b 2)sin(A +B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训练4-1: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2∶3∶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训练4-2:在△ABC 中,已知()()3a b c a b c ab +++-=,且2cos sin sin A B C ?=, 确定△ABC 的形状. 例5、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且cos cos 2B b C a c =- +. (1)求B 的大小; (2 )若b =,4a c +=,求a 的值. 变式训练5-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 C =. (1)求cos C ; (2)若5 2 CB CA ?=u u u r u u u r ,且9a b +=,求c . 变式训练5-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 3 . (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2)若sin B =2sin A ,求△ABC 的面积.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导学案 2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导学案 主备人赵剑飞审核人李战群 学习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生物的分类 学习任务一:生物分类: 阅读教材P80方框内的内容思考: 1、什么叫生物分类? 2、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在教材中画出,并试着背诵下来) 学习任务二、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1、认真阅读课本P81图片及表解,思考教材82页讨论题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并写出答案 (1) (2) (3) (4) (5) (6) 2、阅读P82页中间一段文字并思考;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以什么作为依据。 学习任务三、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1、认真阅读课本P82图片,思考教材83页讨论题 小组交流讨论"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并写出答案 (1) (2) (3) (4) (5) 2、阅读83页两段文字思考: (1)动物分类的依据: (2)细菌、真菌的分类依据是 3、创新应用:整理自己的书包,对书本和练习本进行分类。并比较交流各自分类上的优缺点。 导学达标构建知网 学效检测

1、在被子植物中,()、()和(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生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 )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 )、( )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 )关系和( ) 关系。 3、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外部的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 )和( ) 。 4、某课外活动小组采集到一种植物,小组成员经过观察分析知道该种植物有以下特征:①子叶一枚;②叶脉平行;③花瓣为3的倍数。由此可确定该种植物不属于() A种子植物B裸子植物C苔藓植物D单子叶植物 5、下列植物类群中,不属于孢子植物的是() A藻类植物B裸子植物C苔藓植物D蕨类植物 6、在下列食品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A蘑菇B竹笋C海带D木耳

正余弦定理学案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1 理解正弦定理并能证明 2 能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重点: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在任意的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能否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 2-4页,完成下列任务: 1.在直角三角形中,设a 、b 、c 为其三边,A ,B ,C 为其对应的三个角,有 B c B b A a sin sin sin ==成立。对于锐角和钝角三角形中,此关系式成立吗?试证明。 2.什么是解三角形?思考: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解三角形的问题。 3.在⊿AB 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 = 45°,C = 30°,c = 10 cm (2)A = 60°,B = 45°,c = 20 cm 4.阅读例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需要注意什么?请完成下列两小题: 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①a = 20 cm ° ②c = 1 cm cm C = 60° 必做题:习题1.1 A 组 1、2. B 组 1. 选做题: 1. 在⊿ABC 中,B = 45°,C = 60°,c = 1,则最短边的边长为 . 2. 在⊿ABC 中,a =80 ,b = 100 ,A = 30°,则B 的解的个数为 . 余弦定理 学习目标:1 理解余弦定理并能证明 2 能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重点: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Ⅰ)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Ⅱ)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和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怎样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另两个角?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5-7页,完成下列问题: 1. 请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余弦定理,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2. 余弦定理指出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一个角之间的关系,请写出余弦定理的变形 (即推论) 3. 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有何联系? 4. 阅读例3、例4,思考:余弦定理及推论,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解三角形问题? 必做题: P 8页 练习 1、2. 习题1.1 A 组 3、4. B 组 2. 选做题: 1.在⊿ABC 中,B = 60°,b 2 = a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4,这条边所对的角为60°,另两边之比为8: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济南版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 1识别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3、举例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 4、关注身边的生物.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预习生成) 探究点一 1、认真观察图1.1-1中的生物,各属于哪一类? 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的你还能举出以上同类的生物吗?请写在上面横线的后面。 2、自然界中的生物,人们通常将他分为_________ 、______ 、_ A.动物能够运动 B. 动物遇到危险能形成刺球 C.鱼类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 D. 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 2.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 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检测反馈: 1、(2016 ?滨州学业考)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 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误的是 () 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墨汁,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 生物能排泄废物 D. ,其中错 2 、 A. C. 3 、 B. 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D. 都能生长繁殖 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生物需要呼吸 达标训练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树和草B .鸟和蝴蝶 C.水和石头 D. 细菌和蘑菇 2、(2014-邵阳学业考)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B .机器人 C.鸡蛋壳 D.钟乳石 探究点二 1、认真观察图1.1-2,分析并归纳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 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 取 ___________ 并把______________ 排出体外。 (2)生物能够____________ 。例如,一粒种子可以发育成参天大树,一只蝌蚪可以长成青蛙。(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___________ 。 (4)生物体具有_____ 与_______ 现象。 (5)牛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做出有规律的.说明生物具有______ 。 (6)生物能够_____ 环境并_______ 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_____ 构成的。 合作交流 1?什么是生物?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 2. 观察身边的生物,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 大胆推测一下,构成植物、动物等生物的基本单位一样吗?若一样,该单位是什么?达标训练1、(2016 ?烟台学业考)刺鲍遇到危险时,身体会迅速鼓起,使硬刺竖起,形似刺球。这一现象说明() 我们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 .遗传性 B .生殖作用 4、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A.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C.生物体能适应环境 5、我们吃的香菇属于( A.细菌 B. 真菌 6、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 生物的依据的是( A.身体呈绿色 C.能在水中游动拓展延伸,快乐晋级 7、根据所学的知识,请完成下列物体分类,并回答问题:看谁做的快 教 (学) D. ) C ?生长现象 D.细胞构成 ”,这种现象说明()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生物体能将自身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B. 植物 D. 动物 C. ,发现有一些绿色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的下列特征,不能作为它们是 ) B. D. 有细胞结构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W I 5.熊猫卡通 1.葫芦藓 后记J 6.灵芝 3.珙桐- 1 7.丹顶鹤 4.蜗牛 1

生物的分类 导学案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3、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一、学前准备 1、关注商店物品的摆放 2、使用字典、词典的检字表查阅字词 3、预习疑难摘要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仔细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把相关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 活动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1、生物分类是将生物归类。 2.分类依据:生物的、和。 3.分类方法:找出不同生物的程度,如:依据种子植物的可将其分为和。 活动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不同特征,把生物圈中的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它们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2、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可以知道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物种就越,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

越,亲缘关系就;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亲缘关系就。 3.实例:狗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犬科 犬属 狗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议一议】 1、在生物的7个分类等级中,哪一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哪一个的最少?为什么? 2、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例题精讲】 1、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是() A、生殖细胞的大小 B、生殖时是否用种子繁殖 C、植物对养料的需求差异 D、生长在陆地还是水中 2、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茎、叶 B、根、叶、果实 C、花、果实 D、果实和茎 3、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描述是()

初中数学九年级24.1.2垂径定理导学案(一)

C B D O A 垂径定理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根据圆的对称性探究垂径定理,掌握垂径定理. 2.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关键】区分“垂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如图,1 400 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是 37 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 m ,求赵州桥主桥 拱的半径(精确到 m ).(书本82页例题) 二、新知导学 (一)探究一: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圆是_____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 (二)探究二: 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作直径CD ,使CD ⊥AB ,垂足为E . (1)如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用折叠法猜测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如何验证 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 相等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径定理: 文字语言: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题设,结论) 符号语言:∵CD 是⊙O_____,AB 是⊙O______,且CD__AB 于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探究三: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已知:⊙O 中,弦AB 的长为8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 , 求⊙O 的半径。 归纳:圆中常用辅助线——作弦心距,构造Rt △.弦(a )、 半径(r )、弦心距(d ),三个量关系为 。 (四) 探究四:垂径定理的推论 文字语言:平分弦( )的直径_______,并且______ ______。 符号语言:∵AB 是⊙O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利用新知 问题回解 赵州桥AB=8,CD=2,求半径。书本82页例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如图,两圆都以点O 为圆心,求证:AC=BD 2.已知:⊙O 中弦AB ∥CD 。 求证:AC =BD 3.圆的平行两条弦长分别为6cm 、8cm,圆的半径为5cm, 求平行两弦之间的距离 四、我的收获 C E D O

余弦定理教案完美版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首先研究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量化,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容易地证明了余弦定理。从而利用余弦定理的第二种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C 如图1.1-4,在?ABC 中,设BC=a,AC=b,AB=c, 已知a,b 和∠C ,求边c b a (图1.1-4) [探索研究]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1.1-5,设CB a =u u r r ,CA b =u u r r ,AB c =u u r r ,那么c a b =-r r r ,则 b r c r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a r B 从而 2222cos c a b ab C =+- (图1.1-5) 同理可证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2cos a b c bc A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及答案79758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例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例如水螅。 2.水螅的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水螅体形呈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行防御。 4.水螅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部位尤其多。 5.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扁平,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涡虫(动物),属于扁形动物。 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咽,吃进去的食物在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因为它无肛门。 7、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除涡虫外还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和绦虫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反思与补充:

七年级生物上册2.4.2生物的分类单位导学案1新版济南版112036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 【导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生物分类单位(重点) 2、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血缘关系(难点) 3、 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划分为 _______ 、 、 _________ 目、 、属、种7个不同等级, 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是 ________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________ 。 2、 仔细阅读教材 P127最后一段,尝试写出猫的分类地位。 猫T 猫属T T T T T 动物界 3、 分类单位的特点:分类单位越 _,包含的生物物种越 _,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 __ 反之,分类单位越 _,包含的生物物种越 _,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 _。 4、 分类学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已经能够根据生物在 _______ 水平上差异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生物之间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 关系。 二、 合作探究 1、在生物的7个分类等级中,哪一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哪个最少,为什么? 三、 达标反馈 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A 、界、门、纲、目、科、属、种 B 门、纲、目、科、属、种 C 界、门、纲、科、目、属、种 D 、纲、目、科、属、种、门 2、下列分类单位中,哪一个单位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 ) 4、小新同学在鸟岛上旅游时,看到一种大雁,经过查阅资料,他找到了这种大雁在分类学 上的位置,请你帮助小新确定下列哪项时正确的( ) A 、鸭科、雁目、雁鸭亚科、雁属 B 雁目、鸭科、雁鸭亚科、雁属 C 雁鸭亚科、雁目、鸭科、雁属 A 、梅属 B C 百合科 D 3、下列不属于冋一分类等级的是 A 、鱼类 B C 哺乳动物 D 、蔷薇目 、单子叶植物纲 ) 、鸟类 、环节动物

垂径定理学案、教学设计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导学案 广水市实验中学张运才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弦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学习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推论以及证明. 【学习难点】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我能行】学生自学课本P80---P81,按照提示思考下面问题: (一)情景导入:观看赵州桥视频。聪明的同学们,你能求出赵州桥桥拱所在圆的半径吗? (二)自主探究:先自主探究,后小组交流。 探究一:把一个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发现: (1)把圆纸片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叠时,两个半圆. (2)上面的实验说明:圆是____ __,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每一条____ ___.圆有条对称轴. 探究二:请同学们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第一步,把一个⊙O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得到一条折痕CD; 第二步,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再沿垂线折叠,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E 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第三步,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画出折痕AB、CD.观察你所折纸片:(1)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由圆的轴对称性你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结论吗? (3)请作出图形并用符号语言表述这个结论. 练习:如下图,哪些能使用垂径定理?为什么? 【交流学】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1.垂径定理结构:条件:①直径CD过圆心O②CD⊥AB结论:③AE=BE ④弧AC= 弧BC ⑤弧AD=弧BD.如果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部分语句,如①③作为题设,②④⑤作为结论,命题成立吗?例如在⊙O中,CD是直径,AB是的弦,CD与AB交于点E.如果AE=BE,那么CD与AB垂直吗?注意分情况讨论: (1)若AB是⊙O的直径,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2)若AB不是⊙O的直径,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思考: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结论吗? 推论: 如果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部分语句,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新结论呢?它们成立吗? 发现:

余弦定理教案

1.设计意图:本节主要内容是对余弦定理的学习,学生之前已经学习 了正弦定理和向量,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解三角形,学生前面学习的知识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本教案引入分两个部分,首先,让学生回顾了正弦定理的内容及正弦定理的主要作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用一个例子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结果学生发现无法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进而可以很自然的引入本节内容。新课部分,主要借助向量证明了余弦定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向量的相关内容,同时向量方法是一种较简单的证明方法,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最后举了两个例子,让学生可以通过解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达到的预期目标:本节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正弦定理的基础 上达到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明白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问题的两种不同但又很类似的重要方法,从学生上课的反应和学生作业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本节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还不是很熟练。有待加强练习,已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地步。 3.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优点:由一个学生用现在的知识无法解决的 问题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也给本节课题的提出铺平了道路,很好的进行了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同时用向量的方法来证明定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不足:定理的证明虽然用了向量的证明,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但没有很好的发掘学生的潜力,没有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证明的方法,还有例2的选择不是很好,数据太大,加大学生的计算难度。学生初中已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其实是余弦定理的特例,本教案没有让学生思考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4.如何改进:首先在证明定理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可以证明,提醒他们利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各点的坐标写出来和勾股定理(分钝角和锐角)这两种方法来证明,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让他们课下自己证明。这样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2可以换一个判断三角形形状的例题,同时数据可以弄的好算一些。可以设计一个思考,让学生思考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余弦定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推导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余 弦定理解已知“边,角,边”和“边,边,边”两类三 角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总结 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数学知

生物:1.1.1《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 【问题导学】 探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自主学习 观察课本第3页的几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图中生物的名称吗? 2.你能将上述生物进行恰当的分类吗? 3.你还能说出哪些熟悉的生物? 二、习题追踪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你能说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吗? 探点二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一、合作互助 观察课本第4页六幅图片并阅读第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幅图片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生命现象?这些生命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2.任选一种你所熟悉的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3.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习题追踪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 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母鸡下蛋 D.大豆由小长大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 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 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都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 C.能生长繁殖 D.能动 4.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人体出汗 C.蛇的冬眠 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5.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 B.大树提供木材 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 D.鲸能游泳 6.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7.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8.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9.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余弦定理导学案

课题:必修5第二章1、2余弦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探索推导的多种方法; 2.能够利用余弦定理解决斜三角形的计算等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和比相等, 即:(R为△ABC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的应用:从理论上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已知,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已知,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注意解的情况)3.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8.c=3.A=600能求a吗?(用勾股定理来证明) 二、自主探究: [问题]: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c,AC=b和A求a 阅读教材,探索讨论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用向量来证明)余弦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推导余弦定理吗? 2、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有怎样的关系? 3、观察余弦定理及其推论,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解决哪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试试: (1)△ABC中,33 a=,2 c=,150 B=o,求b. (2)△ABC中,2 a=,2 b=,31 c=+,求A. 三、展示点评 例1.在△ABC中,已知3 a=,2 b=,45 B=o,求,A C和c. 【思路探究】 例2.在ΔABC中,已知a=7,b=3,c=5,求最大角和sinC。. 【思路探究】 四、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五、课后作业 .在△ABC中,已知(a+b+c)(a+b-c)=3ab,且2cosAsinB=sinC,判断△ABC的形状。

垂径定理学案

B C= C D= D E (5题图) (1---4题图)D 圆的对称性 (垂径定理) 学习目标: 1.探索并了解圆的对称性以及垂径定理。 2.通过对垂径定理以及推论的探索,加强推理能力。 3.会利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圆中的有关计算问题 。 学习重点,难点: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探索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 上节知识回顾: 1、弦AB 等于圆的半径,则弦AB 所对的圆心角为__。 图2 图1 2、 如图1,AB 是直径,∠BOC=40°,则∠AOE=__。 3、 如图2,在⊙O 中 ,弧AB=弧AC,∠B=70°,则∠C=__,∠A=__。 二、学习(自学)过程: 1.圆既是_____图形,又是____图形,它有__条对称轴,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 2.垂径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垂径定理推论1:__________________. 垂径定理推论2:________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学习: 1. ∵ CD 是直径 ,C D ⊥AB ∴______,______,_____。 2.∵ CD 是直径,AB 是非直径的弦,AE=BE ∴ ______,_____,_____。 3. ∵ CD 是直径,弧AD=弧BD ∴ ______,______,_______.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 对于一个圆和一条直线来说,如果具备下列五个性质中任何两个性质,那么就具备其余三个性质,这五个性质分别为:(1)经过圆心,(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