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简介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简介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简介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简介

招生专业方向——100100基础医学

_ 01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学与防治基础

_ 02心肌损伤与保护分子生物学

_ 03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病因发病学与防治基础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由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和机能学实验中心(部分)组成,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重要组成学科之一。学科带头人为南华大学副校长姜志胜教授。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和2010年作为重要支撑学科,为成功申报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做出突出贡献。学科现有海外引智高端人才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1人,湖南省“海外名师”1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导师队伍已实现博士化且一半以上有出国留学经历;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和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人选5人次,学科人员结构合理。

学科现承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病理生理学前沿专题讲座》、《医学分子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能学》、《生物信息学》和《组织工程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任务。其中《病理生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为省级优秀教研室。学科近5年

来主编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和实验教材3部和参编教材6部,主编专著4部。

学科建有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合作建有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是国内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学科团队现为湖南省(首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依托单位;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主编单位;建有和维护“中国动脉硬化网”。

学科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研究领域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历年来学科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近20项;近5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0项,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学科每年招收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20余人。

学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凝练,学科形成了三个主要科研方向:1.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主要是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防治基础研究,包括心肌缺血与保护研究;2.糖脂代谢紊乱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主要是从事脂代谢紊乱机制与防治研究和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机制与药物研发研究;3.气体信号分子心脑血管效应及应用研究:主要从事硫化氢、一氧化氮等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脑血管中效应研究与以气体信号分子为靶点的药

物研发。

病理生理学学科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内外多家著名大学和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如北京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以及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心血管科学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加拿大Lawson健康研究中心、以色列Neurim Pharmaceuticals Ltd等。

病理生理学科导师简介

姜志胜,博士,二级教授,留学归国人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医学学

科领军人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首批

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湖南省高校

学科带头人;现任南华大学副校长、动脉硬化

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副主编,《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副主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1项,先后获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奖”、“创新成果奖”,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以及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

8项,在《Cardiovasc Res》、《J Mol Cell Cardiol》、《Atherosclerosi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0多篇。主编专著1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部,总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规划教材1套(9本)。

唐朝克,男,1960年5月出生,湖南邵阳人。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国留学归国人

员。现任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

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

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湖南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和《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委,《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Acta Pharmacol Sin》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杂志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湖南省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Int J Cardiol》、《Atherosclerosis 》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91篇,SCI论文总引用次数和H指数分别为339次和12,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为6.175,论文总计被引用1300多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

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和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资助项目1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湖南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衡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胆固醇逆向转运基础与临床》和《ATP结合盒转运体基础与临床》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讲《分子生物学》、《高级病理生理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血脂学》、《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临床科研设计与科研写作》和《病理生理学》等课程。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34名,其中6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2名和2013年2名研究生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近年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尤其是对ABCA1在胆固醇逆向转运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尹卫东,教授,博导,博士,出国留学归国

人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

会会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会员、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担任《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和《中南医学

科学杂志》编委,《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Acta Pharmacol Sin》等杂志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在《Journal of Endocrin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和《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等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湖南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易光辉,男,1961年8月出生,湖南岳阳人。

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留学归国

人员。现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

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

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和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委,《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生命的化学》和《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等期刊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地区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受聘担任湖南省、北京市、浙江省、广东省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奖励通讯评议专家。在《ClinChimActa》、《Mol Cell Biochem》、《BiochemBiophys Res Commun》、《DNA Cell Biol》、《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和《生命的化学》等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

1项和其他各类科研项目6项。参与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和湖南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参编出版专著2部,主编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材1部,参编高等院校教材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2名,其中1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13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对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高密度脂蛋白相关磷脂分子S1P和载脂蛋白M在胆固醇代谢转运和血管内皮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事的教学工作主要有病理生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和机能实验学等。

刘录山,教授,硕导,博士。动

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和国际

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秘书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王佐,教授,硕导,博士。南

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委,《中南

医学科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动

脉粥样硬化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

袁中华,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留美归国人员。南华大学人事

处副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

审专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特邀

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

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危当恒,教授,硕导,博士,留

学归国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

评审专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特邀

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

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30余

篇。

冯大明,教授,硕导。研究方

向:动脉粥样硬化。南华大学“明星

主讲教师”。现主持湖南省卫生厅和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各1项。获湖南省

科技成果奖3项。在《中华病理学杂志》等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王双,副教授,硕导,博士。研

究方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相关

疾病防治。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南

华大学教改重点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

韦星,副教授,硕导,博士。研究

方向:心肌缺血与保护。南华大学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发表SCI论文10

篇。

屈顺林,副教授,硕导,博士,

留学归国人员,病生党支部书记。研

究方向:心肌缺血与保护。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10

余篇。

尹凯,男,1978年10月出生,

湖南益阳人。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脉

粥样硬化相关狭窄性血管疾病的研

究,在《J. Biol. Chem》、《Clin Transl

Sci》、《Circ J》、《J Atheroscler Thromb》和《Plos One》等杂志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4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各1项、湖南省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1项和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出版专著3部。从事的教学工作主要有《临床技能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要》和《健康评估》,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

唐志晗,男,副教授、医学博士、

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动脉硬

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湖南省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南华大

学实验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并担任湖

南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以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评评委。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及防治基础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高校科研项目等科研课题,在《Mol Cell Biochem》、《Atherosclerosis》、《Int J Mol Med》、《Can J Physiol》、《中华实验外科杂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张弛,男,1978年9月出生,

湖南衡阳人,医学博士、副教授、硕

士生导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

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会员。先后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各级各

类项目多项。在《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2007

年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2012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近年来主要从事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

王春燕,副教授,硕导,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心肌缺血与保护。获得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5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 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 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 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 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 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健帆DX-10】灵活满足DPMAS及人工肝治疗,为肝衰竭患者保驾护航

【健帆DX-10】可实现DPMAS治疗,为肝衰竭患者保驾护航 【文献解读】双重血浆吸附、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导读 肝衰竭的救治一直以来都是棘手问题,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达60%~80%。随着血液净化的飞速发展,人工肝成为目前治疗肝衰竭最重要的手段。人工肝治疗模式多样,以往最常使用血浆置换,但由于血浆的严重缺乏,人们开始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模式。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6年始开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随后相继开展血浆胆红素吸附(plasma bilirubin absorption,PBA)和双重血浆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 ,DPMAS)技术。本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将该3种治疗模式对肝衰竭的单次治疗疗效进 行对比。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40例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66次,比较单次人工肝治疗的疗效。按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3组:PE组、DPMAS组及PBA组。DPMAS组和PBA组均为12例患者治疗21次。 2、研究方法

2.1 血浆置换 术前抗凝、抗过敏,血液经血浆分离器分离为血浆和血细胞,废弃血浆,用异体血浆与血细胞汇合后再回输体内。血浆置换量2000-3500ml,血流速80-100 ml/min,时间2h。 2.2 血浆胆红素吸附 利用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与血细胞,使血浆经BS330胆红素吸附柱(健帆生物)吸附去除有毒物质,最后与血细胞汇合回输体内。血液流速150ml/min,血浆分离速度25ml/min,吸附时间2.5h。 2.3 双重血浆吸附 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模式的基础上,串联HA330-II(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治疗时间2.5h。 3、观察指标? 3.1 生化指标 采集治疗当天和治疗后第2天的血液,送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 3.2 计算下降率 下降率=(1-治疗后,治疗前)× 100%。 3.3 不良反应 低血压、皮肤瘙痒、畏寒寒战、发热等。 3.4 预后判断 好转:黄疸、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放弃、死亡。? 4、统计学方法

xxx医院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xxx医院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xxx医院是xx市三级甲等医院,是xx市医院急救、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中心,设有xx市紧急救援中心和产前诊断中心,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xx医院、南华大学附属xx医院和湘南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设有医学硕士研究生点。医院现有总资产26.74亿元,编制床位2220张,在职职工3686人,高级职称人员73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博士30人,硕士研究生329人。年门诊量230万人次,出院人数12万人次。作为全市医疗业务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市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任务。开展专科服务,120急救指挥中心承担120急救和各种突发事故的现场抢救及院内急救。接受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指导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业务技术工作。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承担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实习任务。承担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下达的其他医疗任务。 (二)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部门整体支出包括医疗业务支出213094万元、管理费用支出18854万元、财政拨款支出5068万元、科研教学支出341万元、其他支出263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1—

(一)基本支出 本年度基本支出23194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基本支出3172万元,包括用于事业单位差额编制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工资、离退休费、津补贴等人员经费。药品费、卫生材料支出、其他支出等。 (二)项目支出 本年度财政项目补助支出1896万元,系单位为完成政府特定行政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接收原铁路医院退休人员补助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原铁路医院退休人员生活待遇。以及上级财政下拨指定用途的如:禽流感防治、乡村医生培训、对口支援下级医院业务支持、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生培训等经费共计1896万元。 三、市本级其他财政性资金实施情况 市本级其他财政性资金主要指用于年初部门预算以外的项目或年中追加项目。 (一)组织情况分析 财政共下拨资金506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补助3172万元,项目支出补助1896万元。 (二)管理情况分析 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强化资金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 四、资产管理情况 本年度固定资产总值27.37亿元,其中房屋建筑物17.53亿元,面积30.94万平方米,医疗专用设备7.88亿元。 —2—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研究生总学时数:36学时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 2.掌握受体异常的信号转导异常; 3.熟悉G蛋白异常在疾病中作用; 4.熟悉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节;通过G蛋白调节;通过可逆磷酸化调节)信号对靶蛋白的调节。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cAMP-PKA通路;通过抑制型G蛋白(Gi),抑制AC活性,导致cAMP水平降低,导致与Gs相反的效应通过Gq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DAG和IP3;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MAPK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通路离子通道途径) 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 受体数量的调节受体亲和力的调节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一、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改变;信号转导蛋白功能改变—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抵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 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改变,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改变。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2.高血压心肌肥厚(激活PLC-PKC通路;激活MAPK家族的信号通路;使细胞内Na+、Ca等阳离子浓度增高)。 3.炎症(导致炎细胞激活和放大的信号转道通路:LPS受体介导的激活炎细胞的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NF-KB;激活多种磷脂酶信号转导通路;激活MAPK 家族成员;TNFα受体和IL-1受体介导的炎细胞的信号转导。参与炎症反应的粘附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信号转导与炎症的调控:抗炎因子的作用;受体水平的抑制物;糖皮质激素(GC)的抗炎作用)。 4.其他疾病。 第二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2.熟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机制和调控; 4.熟悉细胞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与调控 1.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核黄疸 2.原发综合征 3.裂体细胞 4.原位癌 5.缺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适应在形态上表现出 、 、 、 。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 和 。 3.深部脓肿出现一个开口的排脓管道,称为 ;若出现2个开口且相通的排脓管道则称为 。 的计算公式为AG ,其正常值 。当该值大于 时,可诊断 。 5.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有 、 、 。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 、 。 7.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某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 大小边缘隆起的溃疡,你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 )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线钡餐检查 D.大便化验 E.胃液分析 2.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 )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E.肾、肺、脾 3.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 A.血栓吸收 B.血栓愈合 C.血栓再通 D.血栓软化 E.血栓机化 4.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 A.变性、坏死、渗出 B.变性、渗出、增生 C.变性、渗出、再生 D.变质、渗出、增生 E.变质、渗出、化生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 )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D.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E.杯状细胞、粘液腺体增生、肥大,浆液腺粘液化

天津中医药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大纲

天津中医药大学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院(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简介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与机制,同时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基础研究。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内容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以系统为单位,介绍一些常见的病理过程。 本课程适用专业为中西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医学类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完善学生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促进前期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并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对疾病本质的学习,丰富医学知识和技能,树立和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及医学人文精神。该课程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三个纬度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依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学习内容包括较全面、系统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设置理论课36学。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学习疾病发生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使学生系统、辩证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以正常机体的功能代谢为基础,逐步认识、理解患病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从而认识到本课程的桥梁价值,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通过PBL授课及小组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任务答案001-0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物学(原病理学)02任务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缺氧是由于( A )。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C )。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 血液性缺氧时( D )。 A. 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 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5.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D )。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6.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B )。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7.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 属于发热的是( E )。

D. 中暑 E. 伤寒 9. 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 D )。 A. 细菌 B. 病毒 C. 致热性类固醇 D. 肿瘤坏死因子 E. 螺旋体 11.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C )。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2.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A )。 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质蛋白-1 E. 精氨酸加压素AA 13. 炎症引起较大范围组织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是( A )。 A. 肉芽组织增生填补 B. 周围组织增生、肥大 C. 巨噬细胞增生 D. 缺损周围收缩 E. 缺损的原组织细胞分裂增生 14.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B )。 A. 变性,坏死,增生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炎症介质的释放 D. 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15. 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A )。 A. 白细胞渗出 B. 分解代谢亢进 C. 局部酸中毒 D. 分子浓度增高 E. 炎症介质形成 16. 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胸膜炎

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名单450家

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基地名录(450家) 省份序号培训基地名称 北京 (28家) 1 北京医院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与医院 3 中日友好医院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5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9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10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1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4 北京积水潭医院 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1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1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1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2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2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2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24 北京回龙观医院 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28 中国人民武装**部队总医院 天津 (18家) 29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30 天津市人民医院 31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32 天津市南开医院 33 天津市天津医院 34 天津市环湖医院 35 天津市眼科医院

36 天津市口腔医院 37 天津市胸科医院 38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39 天津市儿童医院 40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4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42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43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44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5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46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河北 (8家) 47 河北省人民医院 48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49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5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51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52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53 沧州市中心医院 54 邯郸市中心医院 山西 (12家) 55 山西大医院 56 山西省人民医院 57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58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59 太原市中心医院 60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61 山西省汾阳医院 62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63 临汾市人民医院 64 运城市中心医院 65 长治市人民医院 66 晋城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 (3家) 6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68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69 内蒙古包钢医院 辽宁 (22家) 7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7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考纲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中,病理学侧重于患病机体形态变化的研究,而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的变化与规律。它既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可以分为论述疾病共同规律的总论部分和阐述各重要器官系统疾病特点的各论部分,本课程着重介绍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应激、炎症和肿瘤等内容。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is the subject aiming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metabolic and morphologic changes during the progress of diseases. The discipline bridges clinical practices and basic medicine knowledge, and it’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disease-related clinical medicine. Traditionally, this discipli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general and systemic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The former focuses on the general and basic concepts of diseases-related pathologic processes, and the latter involves the specialized diseases. In this course, we introduce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diseases, the adaptation, injury and remodeling of tissues, the relation between disease and abnormal cellular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the disorders of local blood circulation, and we also introduc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tumor.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特点(包括形态、机能和代谢几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疾病与基本病理过程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变化规律,并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或外语文献学习相关的术语。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 三、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跨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解与应用的衔接,以及科学记忆与逻辑思维的融合。为此,本课程在重点讲解主要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患病机体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异常改变规律的同时,加强基础与临床、系统与系统以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事物动态发展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如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观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根据八年制生源质量和培养目标的特点,着力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其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结构的改变,从而提高他/她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上述能力的培养,将为八年制学生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议教材

医学影像科-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学影像科 我院医学影像科是湖南省规模巨大、设备先进和技术精湛的医学影像诊疗中心之一。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2名。全科由DR室、CT室、MRI室、DSA室等部门组成,各部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形成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我科拥有大量先进设备:配备了2台CT(其中1台Philips 16层螺旋CT)、2台MRI(其中1台GE1.5T高性能磁共振),4台高档DR(数字化X线摄影),2台DSA(其中1台为Philips 大型C形臂X光机),2台全数字化X线胃肠机,意大利GK乳腺钼靶机,柯达骨密度测量仪和高速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及登记、报告系统(RIS),使我科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为患者提供清晰、快捷、准确的影像诊疗服务。 医学影像科是我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科室之一,它的发展促进了全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发展。目前,我科开展的主要诊疗项目有: 数字X线摄影,骨密度测量,数字胃肠造影、泌尿系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肠套叠诊断与复位,乳腺钼靶检查。 全身各个部位的CT、MRI检查及三维成像、功能成像,CT导向下穿刺活检术,CT导向下囊肿穿刺治疗,适形放疗CT定位等。 DSA血管造影术,肝脏、肺部等全身各部位肿瘤栓塞(灌注)术,子宫肌瘤栓塞术,动脉出血栓塞止血术,血管成形术,心血管造影及心脏疾病介入治疗,逆行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RCP),食道扩张、血管扩张及多部位支架置入术等。 方向军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影像学会委员、放射学会介入组委员、省肿瘤介入学术委员会常委。分别于上海长征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擅长于放射、CT和MRI介入诊治和研究,对少见病、疑难病的影像诊断有较深造诣;在介入诊治研究中,可作全身血管造影,全身肿瘤的介入诊治,全身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特别是CT引导下肝、肾、胰腺、甲状腺、腹腔、腹膜后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和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在湖南省开展得最早、最多、最好。 罗祖孝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衡阳市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放射诊断与教学工作30余年。对放射诊断具有较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及较高的诊断水平。擅长神经系统、胃肠道、盆腔、血管性疾病的影像诊断与疑难病例的CT诊断。 康卯吉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1992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从事放射工作18年。2002年和2008年先后去北京协和医院和湘雅附二医院进修学习CT、MRI诊断及介入治疗;擅长胸腹部CT和神经系统、四肢关节MRI图片的阅片与诊断工作,并在介入治疗方面有较好研究。 旷野毕业于南华大学医学学士医学影像学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7年、临床影像及教学工作22年,于2005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CT及核磁共振一年。熟练掌握影像专业各项新技术、新进展;在本市率先开展多层螺旋CT工作,其检查及诊断水平居领先地位。擅长神经、消化及泌尿系统疾病的CT、MRI诊断。在各级影像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篇,参与科研项目2项。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 夏晓丹唐举玉谢松林刘鸣江刘建书 【摘要】目的介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带蒂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小腿下段3例,足跟5例,足背2例,内踝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1 R616.2 文献标志码:B 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Nanhua Affiliated Hospital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Hunan, China) Xia Xiaodan Tang Juyu Xie Songlin Liu Mingjiang Liu Jianshu 【Abstract】Objective To recomme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for repairing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ankle and foot. Method From June 2007 to November 2006,13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Among them, 5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heel, 2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instep,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medial ankle,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ventral leg. Results All the flaps were alive. The follow-up for 3-12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se flaps were soft and complanate, with good shape. There are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donor sit. 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tibial atery perforator flap is a perfect method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because of the minimal donor site “cost” and the maximal efficacy. 【Key words】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oft-tissue defect Repair 穿支皮瓣是指管径细小(0.5~0.8 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1.4],自1989年Koshim等提出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因其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1.4]”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分配:计划学时 54;理论课学时 54 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 6 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 2004 年 5 月 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 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 100% 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 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8 年《新编病理生理学》(第 1 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9 年 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 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 1 学时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 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 ( 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什么是病理过程 2.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专业代码077704或100104)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础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二)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坚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病理诊断。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半年,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和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在职硕士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延长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与临床 (二)急性肺损伤发病及其内源性修复机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70分计学分,选修课≥60分计学分。专业课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等工作统筹安排,第五学期末修完全部学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教材: (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理学:周庚寅主编,科学出版社,英文版 (3)高级病理生理学:杨惠玲主编,科学出版社 (4)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5)组织病理学技术:李甘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2.著作与期刊: (1)中华外科病理学:武忠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病理学杂志:吴秉铨主编,中华医学会主办

血管外科-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包括疝外科、小儿外科)是我院近年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拥有三个独特的专业方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三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两名、主治医师两名,目前在衡阳乃至湘南地区均属特色独有科室。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有:1、动脉扩张性疾病: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各种周围动脉瘤,如颈动脉瘤、腋动脉瘤、股动脉瘤、腘动脉瘤、内脏动脉瘤等2、动脉闭塞性疾病: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性的肢体动脉闭塞症(糖尿病足);急性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颅外颈动脉狭窄;雷诺氏症等3、静脉疾患: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后遗症(肢体肿胀、静脉曲张、溃疡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布加氏综合征;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等4、各种血管损伤,或由血管损伤所致的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5、侵及大血管的晚期肿瘤的根治性切除+血管重建术。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透析通路建立。7、各种血管畸形:如血管瘤,先天性动静脉瘘,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等。 目前我院已开展的血管外科相关手术有: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腔镜下小腿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下肢动静脉血栓取出术、门静脉高压分流断流术、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旁路术、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血管隔绝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体内及体表血管瘤切除和栓塞术、各种血管损伤修复术、周围血管造影、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动静脉造瘘术)、周围血管腔内治疗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疝外科主要治疗腹股沟疝、切口疝、股疝、白线疝、脐疝等各种腹外疝,包括各种成人和小儿疝,能开展微小横切口小儿疝手术,网片、填充式、PHS等无张力疝修补术、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等。 颜亚平主任医师、副教授、湖南省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二、三届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医院协会理事。1984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1998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副教授,2006年11月晋升为普通外科主任医师。2001年3月至2010年2月期间担任南华大学附三医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2010年2月调任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5年11月被中华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称号。26年来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曾有8年的矿山创伤救治工作经历,对创伤、普外科肝胆、胰腺、胃肠外科及血管外科的诊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从事院领导岗位以来,坚持临床教学、查房、会诊,每年手术200余台次。 蒋传务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毕业于原衡阳医学院,长期以来从事普外科和血管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主持抢救了许多危重的胃肠道瘘、重症胰腺炎和严重外伤病人。擅长肝、胆、胰及胃肠道疾病的手术治疗。熟知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下肢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熊国祚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湖南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疝及腹壁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96年毕业于南华大学,2005年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进修深造,长期从事普外科和血管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于普通外科和血管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外科理论知识扎实。在腹腔镜手术、临床营养支持和外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熟谙各种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已率先在湘南地区成功开展人工血管架桥术、动静脉取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肠腔分流术、颈动脉内膜剥脱、各种血管瘤切除及栓塞、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通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机制并结合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及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规律以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但是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情况,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和应用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教学计划,病理生理学教学共安排87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8学时,实验课为29学时,主要以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口腔医学等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 第一章绪论 目的: 1.掌握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3.了解病理生理学进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应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再通过科学思维运到患病 的机体,从而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其性质为一门与基础医 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 2.病理生理学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动物实验或复制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其基本研究方法, 从群体和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研究结果, 为探讨疾病的病因,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3.病理生理学作为一独立新兴学科,随着整个医学实践的需要逐渐发展的,目前已由中国科协批准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协会。病生 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 1.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熟悉疾病和健康的概念 4.了解疾病经过、转归和机体的衰老 主要内容:

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课程编号:10107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 总学时数:54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是一门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教学大纲 一、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3学时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学时 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 第二节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第三节镁代谢及镁代谢障碍 第四节钙磷代谢及钙磷代谢障碍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2学时 第一节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缺氧2学时 第一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二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三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四节氧疗与氧中毒

第六章发热2 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七章应激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应激与疾病 第八章休克2学时 第一节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学时 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2学时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第四节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2学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 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疾病2学时

中国市级医院排名

中国市级医院排名100,你怎么看?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资料显示,卫计委截止2014年底,全国公立医院一共有13388家,三甲医院1475家。由庄一强主导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香港《医院观察》杂志社综合评选出中国大陆100家市级医院,名单如下: 综合排名医院综合得分所在省市 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835.68 山东青岛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1.84 江苏苏州 3 深圳市人民医院791.33 广东深圳 4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80.90 浙江温州 5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762.01 广东佛山 6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59.72 辽宁大连 7 烟台毓璜顶医院717.51 山东烟台 8 东莞市人民医院698.35 广东东莞 9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86.11 江苏徐州 10 临沂市人民医院678.59 山东临沂 11 中山市人民医院653.35 广东中山 12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647.23 江苏南通 13 青岛市立医院636.90 山东青岛 14 无锡市人民医院627.14 江苏无锡 15 聊城市人民医院624.03 山东聊城 16 浙江省台州医院622.31 浙江台州 17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09.88 四川泸州 18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99.40 浙江温州 19 粤北人民医院593.05 广东韶关 20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589.73 山东济宁 21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73.43 江苏常州 22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69.59 福建厦门 23 江门市中心医院567.87 广东江门 24 徐州市中心医院551.91 江苏徐州 25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42.25 湖南衡阳 26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42.11 广东汕头 27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537.36 贵州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