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定义

雷电的定义
雷电的定义

1、雷电的定义:

雷电也称为闪电,它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态(1s以内)的、大电流(峰值电流平均高达几十kA)、高电压(负地闪头部相对于地面的电位超过十几mV)、高功率(其峰值功率可达1亿kW)、长距离(几十km)的放电现象。闪电虽然有强大的功率,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力,但能量很小,利用价值微不足道。

闪电放电一般产生于积雨云。

2、全球闪电分布特征:

全球在同一时刻大约会存在2000个雷暴,这些雷暴平均每秒钟约产生44±5个闪电,其中大部分闪电发生在陆地上,每年每平方公里陆地上会发生31~49个闪电,而广大海洋区域的闪电发生率则比较低,每年每平方公里约5个闪电,陆地和海洋的平均闪电密度之比近似为10:1。

全球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赤道地区,其中闪电活动最频繁的三个地区均位于赤道附近,即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海洋性大陆(即印度尼西亚地区),而在赤道附近的卢旺达地区,闪电密度最大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80个闪电,是全球最频繁的地区。

赤道地区的闪电活动基本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以春秋季为多;

中纬度地区闪电活动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的闪电活动在夏季活跃,并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

而在南半球,闪电活动峰值则发生在10月份。

3、我国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的闪电活动在空间上可以大体分成与太平洋海岸平行的四条带状区域:近海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西部边境区域。

其中,近海地区是我国闪电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闪电活动最弱的地区。在我国闪电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广州附近、广东茂名附近及海南岛中部地区,这些地方的闪电密度均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20 个闪电。

我国的闪电活动在8月份达到最强,11月份最弱。

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68%),春季次之(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24%),然后是秋季,而冬季则最弱,而且在各个季节明显呈现出随着纬度的减小,闪电密度逐渐增大的趋势。

闪电活动出现明显季节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处在著名的东亚季风区以及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缘故。

4、雷电类型:

(1)地闪(云对地的放电)分为正地闪和负地闪。

(2)云闪(所有没到地的放电)包括云间放电、云内放电、云和空气的放电。

(3)球状闪电(雷暴旺盛期运动着的发光球,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

(4)珠状闪电(在雷暴云消散阶段或层状降雨阶段发生于云底附近具有大范围水平发展、多分叉放电通道的放电现象)。

5、地闪特征及其各主要物理过程

地闪分为四种形式:

(1)下行负地闪,占全部地闪的90%以上,它由向下移动的负极性先导激发,因此向地面输送负电荷;

(2)下行正地闪,少于全部闪电的10%,闪电也由下行先导激发,但是先导携带正电荷,因此向地面输送正电荷。

(3)上行负地闪,一般比较罕见,由从地面向上移动的携带正电荷先导激发,对应于云中的负电荷向地面的输送。

(4)上行正地闪,一般比较罕见,由从地面向上移动的携带负电荷先导激发,对应于云中的正电荷向地面的输送。

地闪的特征:(1)发生的频率少于云闪(2)主要发生于云体与地面之间的对地放电

(3)地闪对地面物体可造成严重威胁(4)它的放电通道暴露于云体之外易于光学观测

(5)目前对地闪放电过程已经有了相对系统的研究

地闪的主要物理过程:(1)云中的预击穿过程激发从云到地的一系列间歇性突跳式进展的梯级先导(2)梯级先导触发大电流首次回击过程(3)首次回击发生后,通过回击间过程的电荷累积,紧接着会出现自上而下的直窜先导(4)直窜先导则会触发继后回击

6、雷电的各种效应

电动力效应,冲击波效应,光辐射效应,热效应,跨步电压,接触电压,静电感应效应 电动力效应:由于雷电流的峰值很大,作用时间短,产生的电动力有巨大的冲力。

冲击波效应:闪电回击通道的初始平均温度和气压很高,有巨大的瞬时功率,产生爆炸式的冲击波当Ps-Po=380hpa 时墙体被破坏。

光辐射效应:强大的雷电流,是闪电通道内的气体分子和原子被激发高能级,从而产生光辐射,造成升温、升压现象。所以在雷雨云下,一般都伴随着雷暴高压。

热效应:闪电的热效应是说闪电击中地面物,雷电电流产生焦耳--楞次热效应,电流幅值高作用时间短,产生瞬时高温。到植物体内水分剧烈蒸发气体膨胀产生的机械作用可使树木劈裂、器物爆裂、爆炸等。

热效应:闪电击中地面物体,雷电电流产生焦耳--楞次热效应,电流幅值高作用时间短,产生瞬时高温。到植物体内水分剧烈蒸发气体膨胀产生的机械作用可使树木劈裂、器物爆裂、爆炸等。

跨步电压:闪电流入大地后,人的两腿分,开站立时,两脚之间的电压。

接触电压:身体的接触点与地面双脚之间的电压

静电感应效应:闪电的静电感应效应—称之为二次雷击效应,也称之为感应雷。建筑物上的金属构建和进出建筑物的电源线、信号线,在雷雨云临空时积雨云一旦放电,云下的电荷消逝,金属物上的电荷就自由运动,产生对地面物的高电位差,发生闪络造成危害。避免危害的办法是等电位连接,电源和通讯线路上安装避雷器。

7、雷形成的物理过程

(1)雷声起源于闪电通道的初始扩张引发的高压冲击波,它在远距离上退化成为声波。

(2)在不到10μs 的时间内回击通道温度将达到30000K 。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使得通道的粒子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因此通道的压力将由于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

(3)在前5μs 内平均的通道压力可以达到10个巴。这样一个通道过压将会导致强烈的冲击波使得通道迅速扩张。

8、电晕放电

物体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物的顶端),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它附近的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此现象称为电晕放电。尖端放电为电晕放电的一种,在导体尖端的地方,由于电荷密集,电场很强,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而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可导致空气击穿,而发生“尖端放电”现象。

9、大气体电荷密度:

一定体积大气携带正电荷或净负电荷 , 称为大气体电荷。通常用大气体电荷密度描述大气电荷状况 , 单位取 C · cm-3 。

如果体积为τ的大气中携带总的正电荷为 Q+ 、总的负电荷为 Q-, 则大气体电荷密度定义为 )(),(,---+++-+-++=+=-=-=N n e q N n e q q q Q Q τ

ρ

大气电场与体电荷密度的关系:

10、EOSO :

在消散的雷雨云中观测到电场的阻尼震荡,云中下沉气流使云下部的负电荷向外移动,使云上部的正电荷区显露在云下电场仪上,这叫EOSO ,即雷暴结束时的电场震荡。

雷暴云的EOSO 现象:

A 、倾斜的正、负电极/平流卷云砧;

B 、双极性电荷分布的云,降水将云底的负电荷带走;

C 、发展阶段为正的双极性电荷分布,消散阶段云下负电荷随下沉气流外流到云外;

D 、由于降水和冰粒的相互碰撞以及上升和下沉气流的作用,云中荷电符号发生反转,最后留下负电荷;

E 、与D 类似最后留下正电荷。 (书P106)

11、Sprite

sprite 是由某种类型的闪电在雷暴云上部和电离层之间的中层和高层大气中产生的一种奇特的光学效应。这种现象可以在地面的高山上观测到。红色Sprite :集中在中层的红色发光结构,但是具有向上和向下的分量,高度在40-95km 。

11、啸声

(1)回击所形成的甚低频信号(VLF )往往有一部分穿透电离层而进入磁层。然后,信号沿着地磁场的磁力线,又一次穿透电离层而返回地球。

(2)由于信号在磁层中传播时发生频散,因而原来的尖脉冲就以一种可以听见的声音而返回地球,被称为“啸声”。

(3)啸声的音调逐渐降低,即高频部分比低频部分先到达地球。

12、K 变化

(1)K 变化指发生在地闪回击之间或最后一个回击之后以及云闪后期相对小的快电场变化。

(2)它叠加在回击之间或之后及云闪后期的慢电场变化即J 过程上。

(3)K 变化不伴随有云地之间明显的通道发光,原因是K 变化中没有先导到达地面,而只在云内产生电荷的微小调整。

13、Workman —Reynolds 效应:

(1)冻结的水溶液在冰和溶液之间形成电位差。

(2)如果冻结过程被迫中断,或液水由于碰撞被移除,将会在冰和液滴之间产生电荷差,

(3)荷电的性质依赖于离子的类型, Na+ 使冰带正电, Cl-使冰带负电。

14、镜像效应

通常,降水的电流密度与大气电场以反位相随时间变化,即降水电流密度的绝对值和地面大气电场的绝对值随时间同增同减 ,但符号相反这种效应称为镜像效应。

15、全球大气电路

在地球上局地的雷电过程可以通过电离和地球的电传导作用而遍及全球。①在大气电场作用下,正离子向下运动,形成晴天大气传导电流,将大气中的正电荷输送给地球,同时地面的负电荷向上运动与向下运动的正电荷中和。如果无相反的电荷输送,晴天大气电场就很快消失,但是实际上大气电场是稳定的。这就说明大气中必定有一与晴天大气相反方向的电荷输送。②在有云区,电场方向相反,当有雷电出现时,出现闪电电流、尖端电晕电流和降水电流。

16、雷暴云的起电机制

感应起电机制主要包括:雨滴破碎、粒子碰撞、极化水滴的选择捕获。在感应起电机制ρ

ε=??E 0

中,外部电场的感应下,引起降水粒子的电极化,(极化强度取决于所涉及粒子的介电常数),从而出现分离的电荷中心。在晴天电场下,电场方向自上而下。在垂直电场中下落的降水粒子被极化后,上部带负电荷,下部带正电荷。同这些较大的降水粒子相碰撞后的小冰晶或小水滴就获得正电荷,随上升气流向上,从而发生了电荷的转移过程,使得云粒子带正电荷、降水粒子带负电荷。

非感应起电包括:积雨云的温差起电机制、热带对流云起电机制、粒子碰撞起电与降水物粒子破碎起电

17、流光的发展过程

正流光的发展:

受光电离的作用,流光头部附近存在众多的自由电子。在流光头部强电场的作用下,以这些电子为起点,将出现大量的向着流光头部发展的电子雪崩。电子雪崩的头部很快与流光头部汇集在一起。

由于正流光头部带正电,而电子雪崩头部带负电,中和后正电荷汇集在一起形成正流光新头部。正流光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向前传播的。

负流光的发展:

18、人工引雷及其主要的研究价值

人工引雷指的是在雷暴电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装置和设施,人为在某一指定地点触发的闪电。火箭-导线人工引雷技术、空中引发雷电技术。

通过对人工引雷的研究可以解决以下很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分别是:雷电的发生机理;伴生的声、光、电、磁效应;危害机理和防护技术等。

* 进行雷电物理的研究

* 用于国防建设,作为核爆炸电磁脉冲的模拟源

* 用于对防雷技术和设备的检验

* 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有应用前景

19、雷击危害的种类

雷电的作用主要分为:

直击雷——雷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而发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

感应雷——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

直击雷危害:瞬时电流高达几万安培,除电效应外,还有热效应导致火灾,熔化物体,使闪电通道膨胀,水分汽化,又造成机械作用。

感应雷危害:雷电感应危害;雷电反击危害

感应雷危害:不在雷电放电通道上,而是在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瞬时地电位高压、或电磁感应过电压而造成的其他危害

雷电反击危害:雷电落地点由于巨大的电流使得地电位升高,从而使接地的设备外壳与附近的导电部分之间产生高电压,达到一定的值就会产生反击放电,给设备或人身造成危害20、雷击危害的防护措施

建筑防雷系统: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接地装置(垂直埋设的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和联接条、人工接地体)

(1)防直击雷

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一般优先考虑采用避雷针。当建筑上不允许装设高出屋顶的避雷针,同时屋顶面积不大时,可采用避雷带。若屋顶面积较大时,采用避雷网。(2)防间接(感应)雷

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屏蔽,均压,分流,接地

(3)防高电位侵入

(a)配电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电缆;

(b)进户线采用50~100m长的一段电缆;

(c)在架空线进户之处,加装避雷器或放电保护间隙。

室内外人员防雷:

1)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

2)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很大的电位差,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的两点,则两脚间便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受伤害。

3)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体附近,不可手持金属体高举头顶。

4)不要进水中,因水体导电好,易遭雷击。

5)雷电期间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在没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应避免接触烟囱、自来水管、暖气管道、钢柱等。

21、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大气电场的影响

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1)城市>农村,陆地>海洋,冬季>夏季。

(2)气溶胶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其变化规律各地差异很大,一般陆地气溶胶浓度的日变化比海上大,晴天的日变化较阴天大。

(3)气溶胶日变化具有在近地层双峰双谷的特点:第一峰值出现在早晨8时左右(日出后大气热对流加大、湍流垂直输送开始增强,使气溶胶浓度加大);第二峰值出现在20时左右(傍晚时热对流和湍流垂直输送开始减弱,气溶胶积聚于近地层);第一谷值出现在4时左右(大气层结稳定,气溶胶多沉降于地面);第二谷值出现在16时左右(中午前后热对流和湍流垂直输送旺盛,气溶胶输向高层)。

对大气电场的影响:如大气中的气溶胶含量减小, 则大气中的轻离子浓度增大, 就导致大气电导率增加, 从而使大气电场减小。

反之, 若气溶胶含量增加, 则大气轻离子浓度减小, 导致大气电导率减小, 最后大气电场增加。

22、云中的基本电荷结构(第五章)

云中的电荷结构呈典型的偶极电荷分布。

事实上,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只是与闪电放电有关的云内电荷分布,在实际的雷暴云中,其电荷结构远比上述简化的偶极电荷模式复杂得多。除了雷暴的主正、负电荷区和底部的小正电荷区外,电荷结构可能会发生倾斜,也可能呈现多偶极形式,而且不同地区的雷暴特征也不完全一样。正的双极性电荷分布:是指云中正、负电粒子有所分离。云体上部形成荷正电中心,下部形成荷负电中心,云中电场随高度先增加,到某一高度达极大值,以后随高度减小。负的双极性电荷分布与正的双极性电荷分布相反。

23、下垫面为海洋及陆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雷电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1)海洋上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比陆地上要少得多,在海洋上的放射率比地壳内小几个量级,因此作为电离源重要性较小,因此海面处大气的电离率仅为地面大气的百分之几

(2)海上雷暴过程中,气溶胶的浓度较低,云滴可以长成较大尺度的雨滴而降落,很少能进入冻结层,无闪电发生。在陆地上,气溶胶浓度很高,会形成小水滴,除了在较高的高度上冰粒子很难形成,在冻结层以上,雷电活动活跃

(3)地面上由于温差较大(即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差)容易发生对流,从而容易发生雷电,而海洋上温差小,不易有雷电产生。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的定义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 雷电监测原理 雷电监测是指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时间、位置、强度、极性电荷、能量等。)云闪(IC)和地闪(CG)发生时辐射频谱范围极大地电磁场,地闪回击辐射电磁波的功率频谱密度峰值在(4-10)KHZ之间,云闪主要在1MHZ以上。在初始击穿和通道建立过程中,主要产生甚高频辐射LF和甚低频辐射VLF,电磁辐射覆盖整个放电过程,排除地面传导率、电离层变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距离上采用不同的频带探测闪电过程是空间极轨卫星和声学传感器进行探测。 局域的闪电监测系统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闪电探测探头和一个定位监控中心组成。闪电监测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它覆盖的区域范围越大,信息传输的技术和方式越先进,定位精度就越高。从闪电监测资料的应用考虑,地闪监测精度对于雷电防护非常重要,在云闪监测系统中,根据雷暴过程的发展趋势做出临近预报。 雷电定位 雷电定位主要利用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回击放电参数,确定雷击点位置和相关参数。确定落雷点位置一般有三种方法:定向定位(DF)、时差定位(TOA)和近几年发展的综合利用DF和TOA的复合定位方法。 定向定位是利用2个及以上探测站以正交环形磁场天线同侧定落雷点,2个探测站获得2个方位角,用球面三角交汇确定落雷点;时差定位又称基于GPS同步的闪电三维时差定位技术,它通过检测落雷点电磁波信号峰值到达探测站相对时间差,在球面上建立双曲线3个探测站能产生2条双曲线,其交点即为落雷点。此方法精度高,但当监测站小与3个时它却无能为力。为了既保证定位精度又对与监测站多少无限制,出现了时差磁方向综合定位方法,其原理是2个测站时差确定1条曲线,任一站的磁方向给出1个磁场方向,交点决定落雷点。随着微处理存贮技术以及GPS和数字处理技术DSP的发展,闪电定位也从单一采用定向法(DF)单站定位发展到采用定向和时间差(TOA)联合法(MPACT)的多站定位,对地闪的定位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甚高频段闪电(云闪)的探测一般采用窄带干涉仪定位法(ITF)或者三维时差法。 当探测站既能测量雷电方向角,又能测量雷电波到达时间称为综合定位系统,又称闪电探测和测距系统(缩写为LDAR)。采用雷电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直观地检测到雷击点,准确有效地对雷电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该系统是一个大面积、全自动、实时性雷电监测网,它由雷电探测站(DTF)、中心处理站(PA)、用户终端站(NDS)和通讯网络组成雷电探测站探测和处理雷电电磁波脉冲信号,并采用GPS技术对雷电脉冲进行高精度(ns级)时间标定。中心处理站高速处理各探测站传送的雷电原始信号,并将处理好的雷电信息立即发送给用户终端站,用户终端站根据拥有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力系统观测目标数据库(ODS)和雷电信息数据库(LDB),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雷击事故分析迅速展现在生产调度与分析人员面前,为雷电的监测和防治提供高新技术手段。 雷电监测的意义 开展雷电监测的意义是,通过建设全国雷电监测网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提供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服务于雷电灾害的防护。通过统计我国雷电日、雷电密度分布图,为我国雷电防护工程提供科学参数。

雷电基本知识(完整篇)

编号:SY-AQ-0784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雷电基本知识(完整篇) Basic knowledge of lightning

雷电基本知识(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雷云是如何形成的? 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雷云带电原因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一致认识。一般认为雷云是在有利的大气和大地条件下,由强大的潮湿的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的大气层冷凝的结果。强烈的上升气流穿过云层,水滴被撞分裂带电。轻微的水沫带负电,被风吹得较高,形成大块的带负电的雷云;大滴水珠带正电,凝聚成雨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一些局部带正电的区域。实测表明,在5—l0km的高度主要是正电荷的云层,在1—5km的高度主要是负电荷的云层,但在云层的底部也有一块不大区域的正电荷聚集。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很不均匀,往往形成多个电荷密集中心。每个电荷中心的电荷约为0.1库仑~10库仑,而一大块雷云同极性的总电荷则可达数百库仑。这样,在带有大量不同极性或不同数量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

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大气中的电场强度约为30kV/cm,有水滴存在时约为lOkV/cm)时,就会发生云间或对地的火花放电;放出几十乃至几百千安的电流;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通道温度高达15000℃—20000℃),使空气急剧膨胀震动,发生霹雳轰鸣。这就是闪电伴随雷鸣叫做雷电的原故。 试述关于乌云起电的三种理论? 乌云起电机理有三种理论: (1)水滴破裂效应:云中的水滴受强烈气流的摩擦产生电荷,而且使小的水滴带负电,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形成带负电的云;较大的水滴留下来形成带正电的云。 (2)吸收电荷效应: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大气中存在着两种离子,由于空间存在自上而下的电场,该电场使得云层上部聚集负电荷,下部聚集正电荷,在气流作用下云层分离从而带电。 (3)水滴冰冻效应:雷云中正电荷处于冰晶组成的云区内,而负电荷处于冰滴区内。因此,有人认为,云所以带电是因为水在结冰

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雷电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频繁,电网雷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和规程。发现问题依靠雷电监测,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的雷电探测站由模拟式升级至新一代数字式,总体探测效率提升至90%以上,定位误差≤500m;分布式雷击故障监测技术及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监测设备在26个省级电网输电线路上安装,雷击/非雷击故障辨识准确率达98%,绕击/反击识别准确率达95%,故障点定位准确率达89%;自然雷击光学路径观测系统不断完善,首次在国内捕获了多张直击于500kV线路的雷电形态高清图像。分析问题依靠防雷风险评估,输电线路雷击计算的相关理论和模型逐步完善,差异化防雷评估系统在25个省级电网安装运行,指导超过500条330kV及以上线路的防雷改造。解决问题依靠防雷措施,继交流线路避雷器取得显著防雷效果之后,我国率先开发±5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并应用成功,±8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也于世界首次挂网试运行。防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提升了输电线路防雷运行与维护水平,雷击跳闸率与故障停运率均处于世界最优水平。 我国电网建设规模加大,尤其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是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规划和建设规模增速明显,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强对流天气频发,雷电活动增强趋势明显,电网防雷面临若干较突出问题。本文将主要从雷电观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3个大的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电网防雷技术的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面向输电通道、直流与配电线路防雷问题对未来防雷技术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主要内容 1、雷电监测技术 1.1广域雷电监测 我国于2006年建成了覆盖全国电网和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全国雷电地闪监测网,中国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监测系统的国家,雷电监测网规模和工程应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笔者团队开展了全数字化雷电探测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基于第3代全数字式雷电地闪探测站DLF–3000的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目前我国电网建设的雷电监测网覆盖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行政区域。广域雷电监测系统有效支持了雷电参数长期统计和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查找。 我国电网雷电地闪监测网站点位置与重要输电线路分布图(截止到2016年9月) 1.2雷击监测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监测技术采用区段化、高电位测量,能够监测出线路上各种电流形波较

飞机雷电防护试验的有关标准

广电计量—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630289.html,/ 1.FAR-25和CCAR-25 FAR-25《美国联邦航空条例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条例》是由美国FAA(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布的,其中“25.581 闪电防护”、“25.954 燃油系统的闪电防护”、“25.1316 系统闪电防护”与雷电防护有关,分别对结构部分、燃油系统及机载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能力作了要求,但没有规定防护能力的验证方法。 CCAR-25是由中国民航总局颁布的运输类飞机适航条例,与FAR-25内容基本相同。 适航条例对飞机的雷电防护能力提出了要求,飞机获取适航证前,需验证这些能力,当不能满足任一条款对飞机雷电防护的安全性要求时,适航审查当局将拒发适航证,飞机也不得进入航线。飞机雷电防护适航审查的符合性方法通常有分析计算法、类比法和地面模拟雷电试验法。分析计算方法主要用于飞机某些能得出准确解得局部结构和部件的计算。类比法主要是将外形、结构和用途都基本相同的飞机或结构与部件,与已通过适航审查的飞机或结构与部件进行比对,确实相同则可认为满足要求。地面模拟雷电试验法,主要用于新机型的研制、设计和老机型的改进或改型设计。由于飞机外形的不规则性及机械结构与电气电子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电场与磁场的精确解非常困难,故上述方法中地面模拟雷电试验方法最有效。目前国内进行地面模拟雷电试验可参考的标准主要有两个RTCA/DO-160和 GJB3567A。 2.RTCA/DO-160 RTCA/DO-160《机载设备环境条件与测试规程》是由RTCA(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下属的SC135特别委员会起草制定的。DO-160的适用对象包括了所有的航空飞行器,从轻型到重型,从小型到大型,它提供了一整套实验室测试方法以判定被测对象在模拟的环境条件下是否满足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目前,RTCA/DO-160已更新至F版本(2007年12月发布)。RTCA/DO-160中的第22节为“雷电感应瞬变敏感度”,第23节为“雷电直接效应”。雷电测试是DO-160中的特色内容,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工作环境对于航空飞行器的影响。 DO-160中提供的建议和方法经常被用作政府部门及企业决策的依据,也是联邦航空局(FAA)许多技术标准指令的基础。该标准在国际航空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很多项目的设计和验证均参照DO-160来执行。 3.GJB3567A-9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发布的《军用飞机雷电防护鉴定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军用飞机雷电防护鉴定试验的试验波形及五种试验方法,五种方法分别为:T01全尺寸部件附着点试验、T02 结构的直接效应试验、T03 燃油蒸汽点火的直接效应试验、T04 电晕和流光的直接效应试验、T05 外部电气电子设备的间接效应试验。其中T01方法也可用于飞机雷电附着分区的划分试验。 该标准主要参考了美军标MIL-STD-1757A。 MIL-STD-1757A,美国国防部发布的《航天器及硬件设备的雷电鉴定试验方法》,1983年发布,主要规定了GJB3567A-99中所述的五种试验方法。该标准还提供了试验指南,对雷击现象及各个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630289.html,-STD-464A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该标准对系统级的雷电防护能力提出了要求。 另外还有HB6129-1987 《飞机雷电防护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JB2639-1996《军用飞机雷电防护》,这两个标准因年代久远,很少作为试验的直接依据。

雷电知识简答部分

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根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2、什么是闪电 由于雷雨云中不同部位聚集着不同极性的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云团之中,云团与云团之间,云团与地面之间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强度时,便会发生正负电荷之间的放电现象,这种瞬间的强火花放电就是闪电。 3、地闪的发生条件 在负极性雷云的感应下,地面呈现正极性电荷,并且随电场分布的变化可以迅速集中到某个地点。然而,雷云与大地电场之间的空气仍然是绝缘的,必须形成导电通道,地闪才能发生。 4、雷电的主要特点 (1)冲击电流大: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安培。(2)时间短:雷击放电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微秒。(3)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可达10千安/微秒。(4)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5、雷电对人体的危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6、发生雷击的抢救措施 当发生雷击时,发现者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7、常用的防雷装置有哪些?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 8、什么叫跨步电压? 跨步电压是雷电击中地面物,雷电流泄入大地并在土壤中散流开,由于土壤电阻率有一定分布,雷电流在地面上各点间就出现电位降,靠近雷击点,电流密度越大,电位降也就越大。如果人站在或行走在落雷点附近,在两脚间的电位降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文章编号:100125191(2003)022*******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刘世学,史彩霞,熊文兵 (广西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南宁 530022) 摘 要:通过对各时段闪电出现次数、强度、雷达回波强度及叠加图像的动态分析研究,实现对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并且设计了对闪电历史资料查询的功能。关键词:闪电定位;雷达回波图;叠加;监测;定位;预警中图分类号:T P 393 文献标识码:B Real -ti m e D etecti n g and Warn i n g Syste m of L i ghtn i n g i n Guangx i L I U Sh i 2xue ,SH I Cai 2x ia ,X I O N G W en 2bing (GuangxiM eteo ro l ogical Infor m ati on Center ,N ann 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T h is syste m con sist of the direct detecti on by ligh tning l ocalizer and indirect ,as w ell as indirect detecti on by Dopp ler radar on the p roducing p rocess of ligh tn ing ,and superpositi on of these two i m ages is po .T he real 2ti m e detecti on ,l ocating and trend w arn ing of ligh tning are realized th rough the dyna m ic analysis of num bers ,inten sity ,radar echo strength and i m age superpositi on of ligh tning in each ti m e peri od .M eanti m e ,the syste m is equi pped w ith the functi on of check ing the h isto rical ligh tning info r m ati on . Key words :ligh tning l ocating ;radar echo m ap ;superpositi on ;detecti on ;l ocating ;w arning 收稿日期:2003205226 作者简介:刘世学(19762),男,助理工程师,广西南宁人,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实现对雷电天气发生发展的监测、定 位、跟踪及趋势预警的作用,从局域网上读取最新的基础数据,录入已建的数据库,通过系统后台的分析、转换后,在系统前台界面可选择显示同一天的闪电定位信息或雷达回波图像,系统还设置了两者图形叠加的功能,显示界面含广西县、乡一级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精细的雷电天气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为准确的了解实时雷电信息、定性做出趋势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系统建设采用W indow s 2000下的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可视化软件和V C ++进行开发, 对闪电信息和雷达资料进行可视化和自动化改造,生成以广西地、县、乡为底图的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系统是一个集闪电历史资料查询、分析诊断及定性预报的可视化软件,系统操作方便,为预报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图1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图 系统配置:服务器:D ell Pow erEdge 600sc ,微 软○R W indow s ○R 2000Server 操作系统和W eb 服务器; 客户端:D ellD i m ensi on 4550,W indow s 2000操作系统,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V C ++软件开发系统。 第24卷 第2期 广 西 气 象 V ol 124 N o 122003年6月 JOU TU RNAL O F GUAN GX I M ET EOROLO GY Jun 12003

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大全

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大全 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 一、雷电 1、雷暴云的起电 雷暴云中正负不同极性电荷区的形成过程,称为雷暴云的起电过程。雷暴云中存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各种尺度及不同相态的水成物粒子,通过扩散、离子捕获、粒子间的碰撞分离等过程,使不同尺度的粒子携带上不同极性的电荷,在气流和重力作用下不同极性电荷发生分离,形成正负不同极性的电荷区。当雷暴云中局地电场超过约400kV/m时,就能够产生闪电。 2、雷电的分类 (1)云闪。 通常情况下,一半以上的闪电放电过程发生在雷暴云内的主正、负电荷区之间,称作云内放电过程,云内闪电与发生几率相对较低的云间闪电和云-空气放电一起被称作云闪。 (2)地闪。另一类闪电则是发生于云体与地面之间的对地放电,称为地闪。一次完整的地闪过程定义为一次“闪电,其持续时间为几百毫秒到1秒钟不等。一次闪电包括一次或几次大电流脉冲过程,称为“闪击”,其中的快变化部分叫“回击”。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几十毫秒。闪电放电能够辐射频带很宽的电磁波,从几Hz到上百个GHz。 3、雷击的几种形式

a、直接雷击 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b、感应雷击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c、雷电波侵入 因为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d、雷击电磁脉冲 是一种作为干扰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绝绝大部分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的耦合传导。 4、雷击的一般选择性 (1)雷击经常发生在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江河湖海岸、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上和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易遭雷击。 (2)在湖沼、底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也容易遭受雷击。此外地面上的设施状况,也是影响雷击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3)高耸建筑物、构筑物容易发生雷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内部有大量金属体的厂房,或者内部经常潮湿的房间,因导电性好,易发生雷击。

雷电知识重点

1.全球雷电的分布特征 全球在同一时刻大约会存在2000个雷暴,这些雷暴平均每秒钟约产生44±5个闪电,其中大部分闪电发生在陆地上,每年每平方公里陆地上会发生31~49个闪电,而广大海洋区域的闪电发生率则比较低,每年每平方公里约5个闪电,陆地和海洋的平均闪电密度之比近似为10:1。 全球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赤道地区,其中闪电活动最频繁的三个地区均位于赤道附近,即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海洋性大陆(即印度尼西亚地区),而在赤道附近的卢旺达地区,闪电密度最大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80个闪电,是全球最频繁的地区. 2.全球大气电路: 在地球上局地的雷电过程可以通过电离层和地球的电传导作用而遍及全球。 1)在大气电场作用下,正离子向下运动,形成晴天大气传导电流,将大气中的正 电荷输送给地球,同时地面的负电荷向 上运动与向下运动的正电荷中和。如果 无相反的电荷输送,晴天大气电场就很 快消失,但是实际上大气电场是稳定的。 这就说明大气中必定有一与晴天大气相 反方向的电荷输送。 2)在有云区,电场方向相反,当有雷电出现时,出现闪电电流、尖端电晕电流和 降水电流。 3.雷害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特别是经济的发展,雷电造成的危害亦有所变化,危害 面更广了,并且向微电子器件方面 倾斜,绝对损失在逐年增大。 ?雷害尤其以地闪造成的为甚。 ?地闪回击阶段峰值电流可达几万安,功率可在1011W,温度升到 30000?C。能量瞬间以热能、机械 能(包括冲击波、声波)及电磁能 (包括光能)等方式散发出来。并 在其贴近处产生强大的机械效应、 加热效应,也产生可波及较远处的 电磁效应。 4.雷电的主要定位技术: 地闪定位:美国LLP公司的地闪定位网、中国的时差测向的混合高精度系统云闪定位:SAFIR VHF云闪探测系统 雷电的卫星探测——OTD和LIS器 5.雷暴云中的起电机制——感应起电机制、非感应起电机制说 感应起电机制: 在外部电场的感应下,引起降水粒子的电极化,(极化强度取决于所涉及粒子的介电常数),从而出现分离的电荷中心。 在晴天电场下,电场方向自上而下。在垂直电场中下落的降水粒子被极化后,上部带负电荷,下部带正电荷。同这些较大的降水粒子相碰撞后的小冰晶或小水滴就获得正电荷,随上升气流向上,从而发生了电荷的转移过程,使得云粒子带正电荷、降水粒子带负电荷。 感应起电机制主要包括:雨滴破碎、粒子碰撞、极化水滴的选择捕获。 电容器的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的电容与极板间为真空时的电容之比值称为介电常数(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电容增大的倍数)用ε表示 表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非感应起电机制: 非感应起电包括:积雨云的温差起电机制、热带对流云起电机制、粒子碰撞起电与降水物粒子破碎起电 粒子碰撞起电: 热电效应、接触电位效应、Workman-Reynolds效应 降水物粒子破碎起电: 冻滴破碎、液滴破碎、霰溶化、淞附增长时破碎 6、降水过程对大气电场的影响:降水导致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减少,这样大气中的轻离浓度就会增大,导致电导率增加,从而使大气电场减小。 7、影响晴天大气电场的主要因素:气溶胶、大气中的水汽和温度。 8、人工引雷的特点:人工引雷是在雷暴电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装置和设施,人为地在某一地点触发的闪电。

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

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相关防范措施 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家庭,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在水田劳动或者在河里游泳,应立即离开水中,以防雷电通过水的传导而遭雷击。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万一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方案背景◆————————————方案提供商◆————————————系统介绍◆————————————系统架构图◆————————————典型应用◆————————————系统特点◆————————————系统推荐组配◆————————————设计依据 (一)方案背景 雷电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物理现象,它由带电荷的云-云(或云-地)或云内瞬时产生强大放电电流所产生。雷电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的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是从8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主要由气象、电力、电信、民航、部队等部门建设和使用,这些系统

在雷电及对流性灾害天气过程的监测、人工影响作业指挥、雷电防护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方案提供商 北京方大天云(fandasky)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气象与环境监测的行业领先者,方大天云具有深厚的硬件与软件技术示例。企业先后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北京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拥有多项产品专利与软件资质。公司以在线式监测系统为核心,研发、销售气象与环境传感器、自动气象站、环境监测站等设备,形成了“FAMEMS”、“FANDA”、“SKY”等核心系列品牌的在线实时观测系统产品,并为众多行业退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气象、环保、交通、航空、农业、林业、水文、电力及研究院所等行业。 (三)系统介绍 FAMEMS900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基于地面电场仪和闪电定位网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实时计算显示云对地雷击的发生时间、位置、雷电流幅值和极性等雷电参数,并以雷击点的分时彩色图清晰地显示出雷电的运动轨迹,有利于在大范围内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和成灾情况。 FAMEMS900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由中心站和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数个在线时差探测站组成。当被监视的区域内发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云是如何形成的? 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雷云带电原因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一致认识。一般认为雷云是在有利的大气和大地条件下,由强大的潮湿的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的大气层冷凝的结果。强烈的上升气流穿过云层,水滴被撞分裂带电。轻微的水沫带负电,被风吹得较高,形成大块的带负电的雷云;大滴水珠带正电,凝聚成雨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一些局部带正电的区域。实测表明,在5—l0km的高度主要是正电荷的云层,在1—5km的高度主要是负电荷的云层,但在云层的底部也有一块不大区域的正电荷聚集。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很不均匀,往往形成多个电荷密集中心。每个电荷中心的电荷约为0.1库仑~10库仑,而一大块雷云同极性的总电荷则可达数百库仑。这样,在带有大量不同极性或不同数量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大气中的电场强度约为30kV/cm,有水滴存在时约为lOkV/cm)时,就会发生云间或对地的火花放电;放出几十乃至几百千安的电流;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通道温度高达15000℃—20000℃),使空气急剧膨胀震动,发生霹雳轰鸣。这就是闪电伴随雷鸣叫做雷电的原故。 试述关于乌云起电的三种理论? 乌云起电机理有三种理论: (1)水滴破裂效应:云中的水滴受强烈气流的摩擦产生电荷,而且使小的水滴带负电,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形成带负电的云;较大的水滴留下来形成带正电的云。 (2)吸收电荷效应: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大气中存在着两种离子,由于空间存在自上而下的电场,该电场使得云层上部聚集负电荷,下部聚集正电荷,在气流作用下云层分离从而带电。 (3)水滴冰冻效应:雷云中正电荷处于冰晶组成的云区内,而负电荷处于冰滴区内。因此,有人认为,云所以带电是因为水在结冰时会产生电荷的缘故。如果冰晶区的上升气流把冰粒上的水带走的话,就会导致电荷的分离而带电了。 雷云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雷云是产生雷电的基本因素,而雷云的形成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空气中有足够的水蒸汽; (2)有使潮湿的空气能够上升并凝结为水珠的气象或地形条件; (3)具有气流强烈持久地上升的条件 雷云一般分为哪几种? 雷电过电压是由雷云放电产生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闪电和雷鸣是相伴出现的,因而

雷电预警方案

INEO Postes et Centrales Eurotect Electrical France 39 / 45, rue de la Soie 16,Chemin des Gorges 69627 Villeurbanne Cedex – FRANCE 69130, Ecully - FRANCE 静电侦测探头 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器 在雷闪之前预测雷击

雷电预警系统 技 术 方 案 上海晨长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

目录 一、概况 (4) 1.1需求背景与目标 (4) 1.1.1 背景 (4) 1.1.2 系统目标 (4) 1.1.3电场测量站点的布局 (4) 1.2AMEO340设备简介 (4) 1.2.1 AMEO 340功能 (5) 1.2.2功能实现原理 (6) 1.2.3 产品优势 (7) 1.3AMEO340系统组成 (8)

一、概况 1.1 需求背景与目标 1.1.1 背景 近年来,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极端天气或气候事件在全球大多数地方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造成各种灾害,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每年4月以来,各地雷电天气明显增多,雷击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及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1.2 系统目标 雷电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在雷电电磁释放前提供有效的实时的安全决策的信息系统,能够对雷暴进行预防性侦测,并在第一次雷击前探测到雷击的发生并传输信息提示危险。不需要专门区分不同的雷暴活动。 雷电电场侦测预警系统AMEO340TM运用了测量环境静电场的原理来对雷云进行侦测。在任何时候,系统都可以根据对环境静电场的变化来侦测1-20公里以外靠近的雷雨云。当静电场的电场强度逐渐升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在测量区域范围很可能出现雷电。AMEO340系统能够及时地在雷电产生之前发出雷电警报,让用户及时避免雷击伤害和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 1.1.3电场测量站点的布局 根据的需求,我们可以在工程中:安装2个地面电场侦测站(提高预警的准确度, 减少环境因素干扰)。这些侦测站的地理分布在最终安装前是可变动的,我们可以根据 环境的变化,能源的配置和联网方式来重新规划这些侦测站以获得更好的侦测效果。 1.2 AMEO 340 设备简介 它实时测量记录地面上的静电场值与变化率,电场障碍越少,则测量的精确度越高。数据采集控制器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处理,它是系统优越功能的关键,并能连续启动三级雷电报

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相关防范措施 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如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饮水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办公室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如果遭遇雷击,我们如何进行现场急救呢?“如果遭雷击这衣服着火,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衣服、毯子把伤者裹住以不灭火焰,也可以用冷水冷却伤处,若伤者失去意识,有呼吸和心跳,应立即用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法实施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要终止对其进行的心肺复苏的急救。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电脑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避免使用手提电话。 (5)切勿从事其它水上活动,不宜进行室外作业,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高大塔器上、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雷电的基础知识

雷电的基础知识 在带有不同电荷雷云之间,或在雷云及由其感应而生的不同电荷之间发生击穿放电,即为雷电。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极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伴随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恐怖而雄伟壮观的自然现象。 一、雷电的成因及其特性参数⑴、雷云和雷电①雷云: 能发生闪电的云为雷云。 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均与闪电有关,其中积雨云则最为重要。 ②闪电: 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 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即“闪电”。 闪电的形状: 枝状、球状、片状、带状。 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 ⑵、雷电的成因①雷电: 带有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上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异性电荷,随着电场强度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两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 ②闪电:

带负电荷的雷云在大地表面会感应出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超过大气被击穿的强度时,就发生了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即常说的闪电,或者说是雷击。 ③雷云放电过程: 雷云——雷电先导——迎雷先导——主放电阶段——余辉放电⑶、雷电的特性参数①雷电日(T): 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天数,(衡量雷电活动频繁的程度)。 ②雷电流: 雷击电流大致呈单极性的脉冲波。 主要可采用三个参数来表示,即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时间和半幅值时间。 ③雷电过电压: 主要决定于雷电流陡度和雷电流通道的阻抗,它的大小可按下式来计算: U=IR+L(式中: I—雷电流幅值kA;i—随时间变化的雷电流kA;R—接地电阻Ω;L—雷电流通道的电感H)。 二、雷电的种类主要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入侵、雷球、雷击电磁脉冲。 ⑴、直击雷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 ⑵、感应雷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 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①静电感应雷:

防雷电小知识安全常识

编号:AQ-CS-05169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雷电小知识安全常识 Lightning protection knowledge

防雷电小知识安全常识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 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室内: 1、雷雨来临前关好门窗,避免因室内湿度大引起导电效应而发生雷击灾害。躲避在车内时,应关好车门。 2、在室内时,切断暂时可以不用的电器设备,不要靠近炉子等带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3、不宜打电话和手机,不宜使用水龙头,各办公单位也应对机房、通讯设备做专业的防雷保护。 户外: 1、天空突然阴暗,并伴有闪电时,应尽快躲到有遮蔽的安全地方,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都可以作为临时的避雷场所,如果衣服淋湿,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如果在野外遇到雷雨,千万别站在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

房角房檐、大树、高塔、广告牌下躲雨,不要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3、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 4、雷雨时,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或开拖拉机,不要把带金属的东西扛在肩上,女士最好拿下头上佩带的金属发夹等物体。 5、遇到雷电时,不要几个人挑肥拥挤成堆,人与人不要相互接触,以防电流互相传导。 6、不要在户外打手机。 7、积极开展现场急救,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 8、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复合材料飞机的雷电直接效应防护

复合材料飞机的雷电直接效应防护 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的设计。为了便于防护设计,复合材料可分为导电复合材料和非导电复合材料。最常见的导电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C)。非导电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增强塑料,非导电复合材料包括芳纶纤维和玻璃纤维,非填充树脂,如聚碳酸酯和丙烯酸树脂有时也属此类。用于风挡的玻璃,也是非导电的。 1.雷达罩和天线整流罩的防护 这些结构必须保持电磁场透明以保证无线电和雷达的正常工作。因此,多数情况下,如果电透明区域大到足以使雷电通道产生击穿,只有分流条可用来进行雷电防护。 有两种分流条,连续式和间断式。 连续式分流条:连续的金属条,固定于表皮外部,截住闪电并将电流导到邻近的金属结构。 间断式分流条:连续式分流条容易降低雷达罩和整流罩的射频传输有效性,为了减小影响,可采用间断式分流条,也称钮扣条。它包含一系列薄的导电片,用阻性材料互相连接。间断式分流条提供许多小的气隙,在遭受雷电场时会被电离,从而使分离的导电片变成连续的,将闪电导离被防护表面。 2.其他位置复合材料的防护 如果不需要射频透明性,或者使用的是导电结构材料,则可在外部复合材料表面上使用导电覆盖层,以防止电场穿透和击穿,并传导雷电流。防护材料包括电弧或火焰喷镀金属、金属丝织物、金属网箔片、镀铝玻璃纤维、镀镍芳纶纤维和金属涂层。这些中的一部分也可用来防护CFC材料。 2.1电弧或火焰喷镀金属 通过将金属熔化喷镀到受防护表面(或制造零件的模子里)的固体金属涂层可以提供有效的雷电防护。被防护蒙皮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或芳纶环氧复合材料,最常用的喷镀金属是铝。 2.2金属丝织物

用小直径铝丝或铜丝编织的金属织物可以对非导电表面提供有效防护。编织网的雷电防护能力来自于金属丝的导电能力,间隔出现的孔和脊增强了局部电场,在附着点附近涂层的很多点同时产生绝缘击穿,将雷电弧分到很多导电细丝中,每根细丝上的电流都不大,使雷电能量分散到大片区域,从而降低伤害。 2.3整体金属箔 早期用箔片作为防护手段仅限于使用无孔的整体箔片,就像家用厨房中用的那样。金属箔可以黏结在非导电表面上提供一个导电层,但这种箔片不能光滑的覆盖在复合曲线表面,必须切断、叠接以防止起皱,这样在传导雷电流时可能在叠接处产生电弧和分层。整体箔片有光滑和不可渗透的表面,这使它们难于接合在复合材料表面。未与复合材料接合的区域使箔片形成分层,集结引起腐蚀的水汽。由于这些困难,相对于其它防护方法,整体金属箔使用较少。 2.4金属网箔片 金属网箔片是通过一个碾压过程制成的,碾压时将一固体金属箔延展并打孔。多孔箔看起来像薄薄的编织金属丝网,然而它是整块金属制成,因此比金属丝编织网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编织金属丝网及喷镀金属一样对所有雷电分区都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 2.5镀铝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可以用铝涂层包裹并编织成有良好导电能力的织物。这种材料的好处是玻璃纤维叠层的外层可以用铝皮纤维层代替,单根纤维可以承载大量电流,因为铝和玻璃之间有良好的热耦合,玻璃提供了一个热吸收体,使铝皮可以承受相当于其本身承受能力两倍的电流。 2.6导电涂层 增加导电颗粒(如碳、铜或铝颗粒)到涂层中可以使表面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从而提供一定的雷电防护能力。不过,由于导电颗粒相互之间只有随机的联系,这种防护是微弱的,与金属丝网、箔片或喷镀层相比,导电涂层的导电性能要差的多。 2.7金属化的碳 金属化的碳纤维包括镀镍和镀铜纤维,这种材料有时被用来进行电磁屏蔽,而不是雷电防护,尤其是用在驾驶舱和设备舱内的内部复合材料上。 2.8混织金属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