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五个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

儒家的五个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
儒家的五个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

儒家的五个智慧结晶句句都受益

懂知行合一,方可有得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儒家荀子有一句话叫“学止于行而至矣”。行,就是做学问的最高点了。朱熹也讲过一句话,“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你学问再广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

“知”必须要落实到“行”,落实到“行”才是最重要的。

惟宽可容人,惟厚可载物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论语》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宽容。

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它需要器量。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没有什么不可商量的,该妥协的就妥协,该退让的就退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交往也是宽容艺术的恰当运用。

和而不同,要懂得包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合而不同,表示一种接受,即我的观点虽不同于你,但认同你提出不同看法的权利,从而彼此相“合”,而不至于互相诋辱,甚至大打出手。

就像水与油同时“合”于一个杯子中,相互“礼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但并不相融。

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

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

调整心态,不过分求完美

“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

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时捡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玉,他很喜欢。但是,这块玉上面有一些小瑕疵。

樵夫想,如果能把这些小瑕疵去掉的话,这块玉就完美无瑕了,就更值钱了。于是,他把玉敲掉了一小角,但是瑕疵仍在;再去掉一角,瑕疵依然有??

最后,瑕疵是被去掉了,但玉也被敲得支离破碎了。

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对此无需担心。但,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过分追求完美,岂不是庸人自扰?

谨言慎行,人生长乐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

做事之前,最好先想一想,有什么地方,可能使自己悔恨的?

事前预防,总比事后补救,要妥善得多。

儒家文化的回归word

现代社会中儒家文化的回归 儒家文化的起源 最近几年社会上有一种舆论,即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认真探究起来,又有些不太合理。 信仰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导向,即更信什么、一般信什么、更不信什么。以前中国社会普遍穷,只要能发展,能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全国人的思想就高度地一致。因此以前党中央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基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或者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是现在,中国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社会组织的资产规模大了,内部自然会分出几个阶层。有了不同的阶层,自然就有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想[1]。一旦碰到一个社会问题,不同阶层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没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是非标准,这就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管理成本,也是当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原因。因此,并不是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是价值观的多元化造成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共同信仰。 那么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就没有形成一个绝大部分人认可的共同信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各种思想碰撞并最终选择了一个能代表各阶层利益的普适信仰,这就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社会大变革,其特点用今天的语言表达就是

公有经济衰落,私有经济崛起。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集体耕作方式。因此春秋中期之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农村公社、宗族社会。当时社会也讲孝,但对象不是活着的父母,而是死去的祖先。因为要保持大集体的地位,就必须创造一个大家普遍尊崇的偶像,这就是祖先崇拜。春秋中期,小家庭能独立开荒、播种和收获了,因此宗族社会的农村公社向家庭生产方式转变的序幕就拉开了。私人经济的崛起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演变成对土地的争夺。老百姓凭体力创造财富。政府官员没有体力,但有权力,于是乱摊派,多征税的现象就产生了。在这个背景下,强调中庸之道也就是凡事都要适度的儒家思想被创立起来。为解决社会的无序现象,代表小农经济的儒家主张通过教育的方式,以义节利,强调民间自觉的力量。 儒家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形成了“仁”和“礼”为主的张力结构,强调内圣外王。后世奉四书五经为经典,并巧妙将“仁礼”关系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原则。 儒家文化的守礼思想,能使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守礼思想,有教导人们守于本份,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这能使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儒家文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范人们的一切行为准则都要以“义”为最高标准,人们必须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做到“义然后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忘义。这有利于在当时

智慧树知到 《领导力与高效能组织》2018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领导力与高效能组织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2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3分) 课程中认为一个组织被看为是一个实体的标志性表现是 A. 有领导带领、指导 B. 有办公场所和员工 C. 能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压力 D. 有品牌和产品 正确答案是:C 2 【多选题】(5分) 以下对组织的概念诠释正确的是 A. 组织角色承担责任、权力和目标 B. 组织管理最主要的方法是分工 C. 组织为目标存在 D. 组织是一个实体 正确答案是:A,B,C,D 3 【多选题】(5分)

在选人用人上的正确理解是 A. 选人需要以德为先 B. 提拔人时需要以德为先 C. 绩效是检验才干的标准 D. 产生绩效,组织才接受 正确答案是:A,B,C,D 4 【多选题】(5分) 正式组织的构成元素是 A. 情感 B. 权利 C. 绩效 D. 目标 正确答案是:B,D 5 【判断题】(2分) 组织的概念中只有“角色”,没有真实的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A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称领导力与高效能组织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

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2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判断题】(2分) 一个组织的管理幅度越大,组织就越加高耸。 A. 对 B. 错 正确B 本题总得分:2分 2 【多选题】(5分) 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有() A. 战略 B. 环境 C. 文化 D. 知识 E. 规模 正确ABCDE 本题总得分:5分 3 【多选题】(5分)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 试题及答案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 试题及答案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老人认为《易经》是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周朝能够长久,是因为讲民治,重视民主思想。()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第 3 题. 天下大事皆做于细,天下难事皆做于易。出自《论语》。()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第 4 题. 儒家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第 5 题. 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承认过去,在制定好美好蓝图的同时,抓落实。()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 1 题. 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是用来劝慰()的诗句。 A. 溥仪 B. 袁世凯 C. 李鸿章 D. 曾国藩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是()的名言。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曾国藩 D. 胡雪岩

第 3 题.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小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的名言。 A. 荀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庄子 标准答案:B 第 4 题.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中提到的六尺巷在()。 A. 江苏 B. 安徽 C. 浙江 D. 江西 标准答案:B 第 5 题. ……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是()的诗句。 A. 宋代 B. 元朝

C. 清朝 D. 明朝 标准答案: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诗经中主要描述的区域包括()。 A. 东北 B. 黄河流域 C. 甘肃东部 D. 江汉流域 标准答案:BCD 第 2 题. 关于诗经有很多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是()。 A. 王官采诗说 B. 公卿献诗说 C. 孔子删诗说 D. 老子删诗说 标准答案:ABC 第 3 题. 八卦还可以用()特征来描述。 A. 天 B. 地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串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儒家传统的价值意识依然主导着并决定着中国人社群的道德信念与家庭伦理。 基本观点 儒学世界观基本上以对天的理解以及天人关系的各种型态的可能性之优劣比较与选择等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作为其建立世界观的主要脉络。而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与创造,得与天地的存在意义同其伟大。 孔子教导“为仁”的原理;孟子则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的哲学;周敦颐的“主静立人极”功夫;张横渠的“存天理去人欲”;程颢“识仁”、“体贴天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陆象山的“立其心之大者”;王阳明的“致良知”;刘蕺山的“慎独”与“诚意”……等等。不论这些儒家学者试图透过何种相近或相异的概念范畴或思想体系,对于人类自我修养及超越的可能提出各种设计,他们所共同承认并以此种共识为基础而发展其本

身思想的观点,即是透过这些人类自身由内而外的功夫修养,追求并达至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理想。 儒家哲学最重视社会哲学,因为成就一个现世的人类理想社会是儒家最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与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孔、孟、荀等人都可说是不断提出各项有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此外,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许多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如行仁政、不重敛赋、礼乐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另外,表现在汉代经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而设计出来的社会体制之学。同时,为建立理想的社会文化,家庭间的伦理关系更是其中的关键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论语》中孔子以之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后,《易经》哲学中藉由《易传》注解之作而建立了儒家价值本位的情境伦理学,此即针对各种伦理冲突情境的知识解析提出进退智慧,从而作为儒者处世应世的操作知识根据。 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

巅峰企业经营智慧

《巅峰企业经营智慧》 各位企业老板、管理者,你们好! 在万千咨询案例中,我们经常发现以下现象: 很多企业老板都说:“我的公司成立好多年了,但业绩一直无法突破,规模总是百来号人,一直无法做大”,还有大部分老板说:“眼看着竞争对手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而自己的生意却越来越难做”,“我的企业经常会缺乏资金,想去融资?太难了,以前融资难,现在融资是难上加难!”是的,所有的企业家管理者都希望企业能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你一定也是这样............ 但是,当遇到以下问题时,你肯定会痛心疾首,但又束手无策…… 公司待遇提高了,福利变好了,但你还是招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公司里总有一些人不服从管理制度,整天我行我素,你就是没辙.... 你不在的时候,员工的工作态度会特别懒散,为什么员工的执行力会这么差? 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每天忙碌,但员工却整天无事,没有一点工作激情..... 别人的公司都在做企业文化,但是你却因为完全不懂而不知道从何下手...... 你的公司发展混乱,你也不知道什么是战略经营,如何树立品牌,公司发展如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是哪.... 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是很多中小企业都遇到过的,因为从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到今天,企业一定会遇到一个转折点——管理问题,从不需要管理到需要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企业必须经过管理这一关才能继续前进! 我相信,作为企业的老板、管理者 你一定非常非常想解决以下这些困扰你很久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去管理你的公司,如何提高团队执行力?让你的业绩实现培增? 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如何进行战略经营? 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融资?如何借用别人的大笔资金开展自己的事业? 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让他自觉自发的去工作,并把事情做好,让你少操一点心? 如何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让他树立企业主人翁的意识? 如何有效的规避团队中的风险,如何正确的处理企业突发的危机? 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实用体系或实战方案? 有没有行之有效绩效管理系统,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 有没有更好的福利待遇体系,让公司吸引更多人才? 企业运营管理最核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方案? 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随时随地发表具有感染力的演说,能有效激发团队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 做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员工与你和你的企业共同进退? 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把它做到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的第一?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管理者

[儒家,智慧]谈儒家的实践智慧

谈儒家的实践智慧 我们知道孔子虽然较少谈智,但孔子非常重视好学,而按照《中庸》好学近乎知的看法,孔门提倡的好学和智是一致的,这提示了一个重要的通向实践智慧的诠释方向。不过,儒家的实践智慧不限于对智德的提倡与实践,而是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儒家所展开的实践智慧主要的指向是修身、做人。或者换一个说法,希腊的实践智慧重在成物,而儒家的实践智慧重在成人。 中国哲学的传统非常重视实践智慧,可以说,实践智慧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体和核心。儒家自孔子以来,更是强调哲学作为实践智慧的意义。儒家哲学思想的特点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而不突出思辨的理论智慧;儒家的实践智慧始终是强调以道德为基础,从不脱离德性;同时,又突出体现在重视修身成己的向度,亦即个人内心的全面自我转化;最后,儒家哲学思想总是强调实践智慧必须化为实践的行动,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道德德性众所周知,现代哲学越来越关注的实践智慧,与其字面意义的直接性不同,它根源于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phronesis,英译曾为prudence,中文译本以往亦多译为明智。而现在更多的学者从哲学诠释上接受把这个词译为实践智慧。它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第6 卷被作为人类认识真理的五种方式之一,这五种方式即技术、科学、实践智慧、智慧和理智。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智慧的地位高于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phronesis)追求的是对人有益的东西,这种有益主要是指人事的善,所以实践智慧紧密联系着善的实践。而智慧(sophia)所追求的东西是深奥难懂的,对人没有实际益处,是思辨的、理论的理智,即理论智慧,不是实践性的,没有实践力量,它只有真与假,而不造成善与恶。实践智慧的本义是强调德性实践中理智考虑、理性慎思的作用,是应对具体情境的理智能力。然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伦理德性与作为理论德性之一的实践智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清楚的,实践智慧有时被理解为工具性的方法,这也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哲学中实践智慧脱离德性而成为聪明算计的一个原因。 由于phronesis 多被译为明智,因此,狭义地看,在古代儒家哲学中,与phronesis 较相近的概念是智。当我们说到哲学作为实践智慧时,我们也自然想到中国最古老的词典约公元前3 世纪成书的训诂词典《尔雅》的解释,《尔雅释言》:哲,智也。近一百多年以来,中文用来翻译philosophy 的哲学之哲,古代即以智为之释义,认为哲就是智,两者为同义词。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古代中国早已经把哲学理解为智慧之学,虽然中国古代并没有独立的一门哲学。智字从知,在春秋时代又通用于知。公元2 世纪的词典《释名》说: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可见智是智慧,知是知识,智不是普通的知识,而是高级的知识和能力。智又以见为前提,见是经验,《晏子》说:见足以知之者,智也。《五行篇》也说见而知之,智也,表示智慧需要经验为基础,而不是脱离经验的理性活动。另一方面,在公元前4 世纪以前,中国哲学中的智多是就知人而言,指与人的事物、人的世界相关的实践性能力和知识,有益于人的事物,而不是对宇宙世界普遍事物的知识。如《尚书》说知人则哲,《论语》中记载,__孔子学生问知,子曰,知人。孟子也说:智所以知圣人。表示哲学是认识人的智慧,哲学与人的生活、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活动以及人道的法则有关,可见这里讲的哲智即是实践智慧。 《周易》特别注重行动的实践智慧,把智慧表达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的具体节度而不离于善,此即是行动的实践智慧。因此,哲、明、智在中国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厚黑职场——八大领导权术全揭秘!

厚黑职场——八大领导权术全揭秘! 在错综复杂的用人纠葛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施加于你的用人权术。有些*诈诡计的领导者,运用用人权术,就像高明的魔术师变“魔术”一样得心应手,又像狡猾的狐狸玩“智力游戏”一样驾轻就熟。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复杂”一些,要善于识破领导的用人权术。 一、识破领导玩的平衡术 这里的所谓平衡,是不讲原则的平衡,既不让某一方“势力”过分强大,又不让另一种“势力”过分弱小,反正谁也不能“吃掉”其他各方,最后还得维护我的地位,听我指挥。这种在用人行为中,通过玩弄各种不光彩的手腕,来保持“势力”之间的磨擦平衡,进而达到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目的的用人权术,就叫做玩平衡术。 常见的玩平衡术的手腕有: 1、不辨是非,调和折衷 2、假意“宽恕”反对自己的人,以此来“调整”各种势力的组织结构 3 、容忍甚至重用品行恶劣的下属 4、权力均摊,在用人时充分照顾各方“利益” 5、适时制造矛盾,阻止各种“势力”产生不利于自己的联合 6、及时缓和矛盾,防止各种“势力”发生威胁自己领导地位的“火并” 7、出尔反尔,忽然将其下属“抬上天”,忽然又将某下属“按下地” 二、识破领导玩的偷梁换柱术 偷梁换柱术,指的是有的领导为使自己“看中”的下属能得到“重用”,不惜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玩弄一整套偷梁换柱的权术。 常见玩的偷梁换柱术的手腕有:

1、对上级指示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2、故意曲解上级指示的原意 3、选择所谓适当的时机传达上级指示精神 4、片面理解上级指示含意,暗中贩卖“私货” 5、阳奉阴违,制造“贯彻”上级指示的假象,欺骗、搪塞上级部门 6、创造土政策 三、识破领导玩弄的拉帮结派术 任何领导者,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要想遇险不惊,足以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困难局面,必须要在自己的周围,聚集起一伙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公开“秘密”。 然而,同样是“聚集”自己的队伍,但动机却不同。 这里说的拉帮结派,就是一种被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违反组织原则的“聚集”行为,一种通过各种不光彩的手腕,为自己网络亲信和死党的用人权术。 在实施过程中,拉帮结派能够做到上、下、左、右“四面开花”,因而在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上,以及所投入的“成本”上,都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权术。 拉帮结派常用的手腕有: 1、投靠上司,寻找“靠山 为了达到巴结上司,投靠上司的目的,单靠吹吹拍拍、吃吃喝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舍得下在“赌注”,并且作出必要的“牺牲”,甚至冒一定的风险,才能被上司接纳为“心腹成员”。下面,举几个被“行家”们视为比较“高明”的“投靠”例子: 闻风而动,按照上司的“思想”,出“经验”、出“典型”,上面每产生一个“思想”,每下达一个“指示”,也不管它是否正确,立即就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和单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儒家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她之所以长期稳定地生存下来,与历代封建王朝用以治国安邦的管理之道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管理方法,使一代又一代封建王朝得以生存、发展。这里就来谈谈我国的古代智慧怎样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 一、“以人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民本观”在儒家治国思想中占有突出地位。儒家学说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着重阐明了“得民者得天下,先民者先天下”的深刻道理。古往今来,大到国与国的相争,小至企业与企业,莫不是人才的竞争。忆三国,魏王曹操广聚人才,蜀王刘备三顾茅庐。看当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将自己50%的工作时间用于管理人才资源。他认为,公司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很好地进行了人才资源管理,他甚至可以流利地报出公司1,0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及职责。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理解“民本”思想,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之本在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正如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说“今日的企业员工不再是《摩登时代》里的查里?卓别林那样,只是在重复简单的机械动作的机器奴隶了。”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懂得爱护员工,善待员工,把员工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根本,努力保障他们的利益。只有赢得全体员工的支持,企业才有可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以人为本”。如,在员工生日当天,老板发一条祝福短信,送一个生日蛋糕;过节的时候给员工家属送份礼物。花费不多,收到的效果可谓很大。试想,员工能不卖命工作吗?以后再遇到加班、出差之类的事情,家属们能不支持吗?但不得不看到,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的确不够,时有拖欠员工工资、降低福利、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发生。这样一来,造成了企业员工懈怠、散漫、没有责任感的情绪,间接地使企业遭受损失。这绝对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觉悟不高,知识不足,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者忽视了“人”这一因素。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顺应人性的特点,充分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利益,这样才可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收到管理的最佳效果。 二、“以德为先”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智慧树知 到《领导力与高效能组织》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课程中认为一个组织被看为是一个实体的标志性表现是 答案:能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压力 2、以下对组织的概念诠释正确的是 答案:组织角色承担责任、权力和目标、组织管理最主要的方法是分工、组织为目标存在、组织是一个实体 3、在选人用人上的正确理解是 答案:选人需要以德为先、提拔人时需要以德为先、绩效是检验才干的标准、产生绩效,组织才接受 4、正式组织的构成元素是 答案:权利、目标 5、组织的概念中只有“角色”,没有真实的人。 答案:对 第2章单元测试 1、一个组织的管理幅度越大,组织就越加高耸。 答案:错 2、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有() 答案:战略、环境、文化、知识、规模 3、有效拆分事业部的好处是() 答案:激活组织高速成长、领袖培养、实现多元化战略、激活个体成长动力 4、培育双元能力主要是为了提升水样组织的() 答案:动态适应性 5、经典的组织结构形态有哪些?

答案:简单结构、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 第3章单元测试 1、以下哪些是大五人格中的个性() 答案: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责任心、开放性 2、组织可以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来改变员工态度。 答案:对 3、“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答案:班杜拉 4、对自我效能感进行观测时,会从()维度着手。 答案:程度、强度、一般性 5、胜任力模型中,下列属于鉴别性特征的是() 答案:价值观和态度、自我概念、个性特质 第4章单元测试 1、团队和谐是团队高效的主要原因。 答案:错 2、下列属于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的是() 答案:群体成员随机,团队成员互补、群体规模无限制,团队规模不能太大、团队比群体对目标认同度更高、群体成员各自承担责任,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3、高效能团队特征有: 答案:所有成员对团队目标有清晰统一的认知 4、团队面临的挑战包括 答案:社会堕化、团队职责不明或过于分明、难以实施的个人绩效考核、搭便车 5、关于创业团队的合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国学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智慧与职场修炼》心得体会 2014年的10月28日有幸聆听叶观澜老师的《国学智慧与职场修炼》。通过叶老师对国学经典的旁征博引,驻足时代,回眸千年既有哲理的高度,又有大众的视角,感触于五千年国学智慧的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成就了众多伟人,“修身”则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审视历史过往和当今案例,其如因果逻辑,不可或缺。万物皆有道,做人做事也有道。从边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做人做事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人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叶老师在讲课中有图表描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职场人生:归零人生、跳跃人生、平淡人生、幸运人生,四种不同的人生正是四种不同修养的写照。 修心就是要修养我们的心智、心性、心情。就此而言,心智的修炼一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记得叶老师在课上讲“我们要均齐方正,让团队成员各安其心、各安其位、各安其事”应该学习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精华,如学习国学,我认为要学好国学,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要对国学智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四书中《大学》是成功学、《中庸》则是反映中国式的成功之道、《论语》《孟子》如我们人生的“交通规则”,五经中《周易》是哲学思维通过简易变化彰显进取精神、《尚书》是政治思维书以道事。 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职场事事皆智慧”,叶老师讲课中提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做人体现在:言行举止细节的注重:做事与做人是硬币的两面,二者紧密相连。不会做人,就没有根基;做事是立身乘人之本。做事一时成功,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1、做人的言行要得当

儒家智慧

儒家智慧包含着千古不朽的人文精神。儒家精神的精髓可提炼为:“忧患精神——心怀天下的智慧;人本精神——明于本体的智慧;和合精神——“自我”与“大我”的智慧;乐道精神——自信悠然的智慧;笃行精神——进取不屈的智慧。博大精深、生命力鲜活的儒家智慧对当今社会生活仍具指导作用。 1.做事先做人/1 ——学习是为了提高做人的品质 2.自重意识的觉醒/3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3.心仁/5、 ——完善自己然后推销理念 4.自新/7 ——一经发现过错就要勇于改正 5.修养“五字诀"/9 ——以人格的力量打动对方 6.简单生活/11 ——考查一个人的能力不能看他的外部条件 7.严以律己/13 ——从政做事都需要正确的行为准则 8.生涯规划/16 ——把握人生的每个阶段 9.智慧的积累/18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 10.学思同步/20 ——能力和智慧是可以不断打造的 11.参照系/22 ——进入社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12.学与思/26 ——不要把自己打成死结 13.依存/28 ——不要轻视别人的价值 14.慎行/30 ——过分的行动带来的是痛苦的折磨 15.用人/32 ——敢于用有个性而正直的人 16.见义勇为/34 ——环境的改善有你的一份责任 17.规格/36 ——享受自己应该享受的 18.尊重他人/38 ——任何时候不丢失做人的标志 19.绚烂归于平淡/40 ——平凡的人也是最了不起的人 20.适度/42 ——什么事做过分了都不会有好结果

21.既成事实/44 ——多余的解释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22.尊重/46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会瞧不起别人23.行为准则/49 ——以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名利24.信念/52 ——无惧地去寻求真理 25.精神高于物质/54 ——与被金钱腐蚀的人保持距离 26.道德底线/56 ——始终严格地要求自己好好做人 27.价值取向/59 ——高尚的人只求合理的利益 28.仁者爱人/61 ——与朋友不可以利相交 29.自我批评/63 ——以才干赢得职位,以诚实赢得友谊30.义与利/65 ——为人处世,眼里不能只有钱 31.榜样/67 ——向优秀卓越者学习,有利于提高自己32.代沟问题/69 ——没有不犯错误的父母 33.言与行/71 ——要让行动比语言跑得快 34.人际关系/73 ——一个有修养的人总会有好的人缘35.批评/75 ——不要总是揭他人的“短处” 36.识人/77 ——考察一个人的行为比听他的言说更重要37.相互理解/79 ——你为难别人,别人也会为难你 38.不耻下问/82 ——敢于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 39.思虑/84 ——把问题考虑得太复杂不利于行动40.人性品质/86 ——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 41.爱好/89 ——境界的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不同42.乐山乐水/91 ——培养不同的兴趣,提高生活的品质

公司高层领导的智慧

一、选人智慧所体现的选人的标准: 1、把全身心都放在公司的人。 企业在选人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方的能力和品德,而忽视了他(她)对本公司及老板的认可, 这是传统选人的误区。企业在选人时应该充分展示公司的相关产品、老板的经营理念、团队的 精神风貌,而不是只一味看重应聘人员的个人能力。选一个认可公司的人比选一个公司认可的 人更重要。因为只有前者才会把全身心都放在公司,并且真正地对工作全力以赴。他的这个观 点,正应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名言。对一个公司而言,“有心”的人才比“有德”、“有能”更关键。 选人标准要选把全身心都放在公司的人,放在产品上、老板上!你有本事让多少人操心,你的企业就会变多大!你有本事让多少人操心,你的事业就会变多大!企业最大的创新是机制的创新,不是产品本身。什么叫团队:有默契就叫团队,没默契就叫团伙,默契来源于认可度。领导者就是经营认可力、认同力。 2、拥有强烈企图心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企图心,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绝对称不上人才。传统选人总是排斥“有野心”的人,认为他们会给公司现有的文 化带来很大的冲击,不利于营造平静和谐的团队气氛。而刘一秒先生认为,这样的人会为了实 现自己的目标而拼命工作、积极创新,是企业蒸蒸日上、向前迈进不可或缺的人才。有企图心 就有尊严,没有企图心就没有尊严。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 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3、具有良好个性的人。一个人的个性魅力往往是他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常常说某人很 会处理人际关系、很会为人处世,看起来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似乎也很吃得开。但刘一秒先生认 为,真正的良好个性不是对积累人脉的有意为之,而是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天然吸引。所谓“花香 自引蝶飞来”。对领导人来说:他的个性、性格绝对大于能力、人品和经验。能吸引人的就是人才,吸引不了人的,他就不是人(才)。有人味就能成就事业,没人味就成不了事业。

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下)试卷97分汇编

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下)试卷97分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正确 2、上九:亢龙有悔。 正确 3、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正确 4、九四:潜龙勿用。 错误 5、《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狭义概念。 错误 6、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正确 7、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正确 8、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正确 9、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具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相同的人生追求。 错误 10、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错误 11、例外管理原则就是要紧抓规范化管理。 正确 12、领导力,就是要把握方向、提出愿景,并通过对人们施加影响,使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正确 13、君闲臣忙国必兴。 正确 14、实业部门是脚踏实地且不尚空言的推进者。 正确 15、雅斯贝斯指出,中国文化将是21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力和粘合剂……如果中国文明不

能取代西方文明成为人类的主宰,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将是可悲的。 错误 16、“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 正确 17、《四库全书》的底本有三个来源。 错误 18、“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正确 19、在中国,“国学”专指中国的学术文化。 正确 20、君忙臣闲国必衰。 正确 21、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此段出自《论语·宪问》。 正确 22、在儒家典籍《论语》中,《八佾》主要记述了孔子关于“德”的一些观点。 错误 23、《汉书·礼乐志二》:“千童罗舞成八溢。” 正确 24、“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此话出自朱熹。 正确 2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此段出自《论语·卫灵公》。 正确 26、《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中有:下君尽己之能。 错误 27、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原则》中曾提出了“例外管理原则”。 正确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我认为中国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提及儒学,首先想到的便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春秋末年,孔子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同时主张“为政以德”,创立儒学。儒学提倡“仁”、“义”、“忠”、”恕”,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种主张,主张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但是由于当时奴隶制度趋于瓦解,各国君主无暇顾及孔子提倡的“以礼治国”的思想,儒学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战国时期,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孟子提出“性善论”,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并提出在当时颇受争议的“民贵君轻”的主张。现实主义流派的荀子也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理的规范与教化作用。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却因为诸侯纷争,其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的要求而受到冷落。 同样,荀子设计的治国原则:“明分使群”、“群居和一之道,”包括理想的“王制”与具体的“富国”、“强国”之策,乃至他的“礼论”、“乐论”、“君道”等等,可以说都是非常富于现实主义的。它都是在肯定当时已经形成的社会等级和职业分工的基础上,来规定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名分和位置,并要求其各尽其职,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致。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荀子提出的治国原则中没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成分。因为,如果它的学说中一点理想主义成分都没有,那么,他的学说就不会有什么感染力,而他也就不能称为一名思想家。 儒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便是两汉时期,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的思想,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学逐渐成为了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理论是阴阳家与儒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7a19131100.html,/ 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7a1913110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