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最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大脑皮层是人最复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它由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

心理生理学观点强调,心理的实质即是脑的机能。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层。每一心理现象的实质都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不管你是在学习,记忆,在思维,还是在模仿,都是在由生物学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生物进程也是毫无疑问可以人为调整的。

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三节条件反射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机体的生理过程,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与环境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平衡。 一、反射和反射弧 (一)什么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例如手遇火时即刻缩回,物体刺激眼睛角膜时产生眨眼,驾车时遇到红灯立即停车等都是反射活动。 (二)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典型的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后,再由传出神经把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做出反应。 任何复杂的反射活动都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每次反射活动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单方向传导过程,而是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之间多次返回传递与联系的过程。以人的反射活动来说,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后,神经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再沿传出神经至效应器引发活动,此时反射活动并不停止,效应器的反应又作为新的刺激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再次引起神经兴奋并传向神经中枢,这个过程称为反馈联系(或称返回联系)。反馈联系具有两种作用:反馈信息产生并增强中枢神经活动的输出称为正反馈、抑制或减弱中枢神经活动的输出称为负反馈。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反馈作用将学习结果及时提供给学习者以增进学习效果。 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并非仅是反射弧,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环路,这样有机体的活动才能准确与完整。反射弧的神经兴奋传入通路有两条:特异性传入通路和非特异性传入通路。特异性传入通路是指特定感受器与特定传导路径传递某种特定信息,并将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特定区域。非特异性传入通路是指神经兴奋弥漫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使有机体处于清醒状态。反射弧的神经兴奋传出通道也有两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锥体系由大脑皮层调节和控制有机体精确、复杂的运动,锥体外系参与调节有机体的肌肉紧张与协调肌肉的运动等。 二、反射的类型 按照反射的不同发生方式,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本能就是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反射等。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称为无条件刺激,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如狗吃肉会流唾液,是无条件反射,其中“肉”是无条件刺激,“流唾液”是无条件反应。针刺手,手即缩回,“针”是无条件刺激,“手缩回”是无条件反应。有机体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内脏反射、朝向反射和性反射。 无条件反射对个体来说是不学而能的,其反射弧是与生俱来的固定的神经联系,主要由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部位实现,是个体生长与发育的先天基础,它对维持有机体的生存、延续种系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但人的无条件反射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由于无条件反射具有刻板的性质,使有机体不能适应极其复杂和频繁变化的现实情境。因此,有机体在客观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与身的关系 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希腊传统医学;波斯传统医学;印度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 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 (一)机体内环境: 1)内环境——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 2)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 稳态。 人体内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对身体健康有何意义? 1)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机体能维持正 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 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时,体内细胞和器官的正常活动 受到损害,导致内环境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简述人体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其调节过程是反射。相对于 神经调节而言,体液调节一般比较慢,作用也比较弥散和持久。 怎样理解“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一)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方面,大脑的发育及功能状态的维持等需要不断地有新鲜的氧和营养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大脑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各个系 统也起到中枢调节的作用。 (二)正常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旦出现障碍,会对心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出现一系列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方面的障碍。 (三)可见,脑本身就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第二节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 1811年,贝尔根据高等动物和人的脑形态与功能不同,将脑分为大脑、小脑,又将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 谢灵顿提出了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等术语。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有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一种是非条件反射(本能行为);另一种是条件反射(学习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人类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人的语言系统。他指出,人类的精神病发生于第二信号系统的障碍。 华生指出大鼠自身的运动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暗号。 第三节主要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实验性切除; 2)电解法:这种方法是传统生理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一)脑电活动记录技术(EEG) 1)脑电图(EEG)——将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它的 记录叫脑电图。脑电图又叫自发脑电图。 2)“事件相关电位”用ERP表示。 3)脑电记录的主要优点是无损伤且较易获得,具有足够高的时间分辨率。 (二)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

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 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轴突通常又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5.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6.神经细胞的膜有一定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让正离子进入,也不让负离子出去,保持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2.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 3.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4.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 5.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6.大脑中枢——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大结构,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大脑半球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这三条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大区。 7.听觉中枢——位于颞叶。视觉中枢位于枕叶。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2.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3.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2. 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P171) 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对经典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 人是上帝创造的最高形式,神赋予人不仅仅有躯体的存在、有魂的存在、同时还是“有灵的活人”,人是自然界唯一有高级思维的生物。然而,人体一系列的情绪情感、动作思维等等是怎么发生的呢?所有这些是由人体的那个部位来指挥的呢?在如此美妙的创造里面,究竟有多么奥秘呢?多少年来,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终于在这无穷的奥秘里,找出了一些规律与组成。人的神经系统的发现与研究,给这些困惑人类的心理活动和人体内外环境的维持的原因找到了一个方向。 人类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数以亿计的相互联系的神经细胞所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其功能有: 其一: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二:维持机体和外环境的统一。 这两方面的作用也就是神经系统帮助人体维持内外环境的活动。 例如,人饿了要吃饭,吃饭了就有饱腹感,胃肠道消化食物,大小便意上卫生间,困了要休息,经过几个阶段的睡眠自然的醒来等等,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参与下进行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为了方便叙述,将其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包括脑、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即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为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脑相连,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内脏神经通过脑神经和脊髓神经附于脑和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中枢部)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周围部) 周围神经系统: 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包括:躯体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反射活动的特征 (一)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

情绪的生理基础

第十章情绪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情绪的概述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第二节情绪的外周神经基础 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强烈的情绪与骨骼肌的活 动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时密不可分的。特定的知觉是在情绪或带情绪的观念产生之前,由于直接的物质作用而发生的身体变化。 因此他认为不同的情绪只是对某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 2.情绪反应的生理基础: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运动和表 情肌的活动,内分泌功能变化以及有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改变所引起的内脏活动变化。情绪的变化会引起不同的躯体运动变化,同时不同的情绪状态伴有不同的表情肌变化。情绪反应中,某些激素分泌量增加的程度与情绪反应的强度有关。 人在情绪变化时,会引起的生理反应有如下: 1)呼吸活动变得加速或减慢 2)循环系统活动的速度和强度发生变化 3)消化系统的活动强弱变化 4)皮肤电反应 5)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3.情绪的神经——体液调节:情绪过程中的许多生理变化与内分泌 腺的活动有关,其中肾上腺与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它实际上是情绪内脏反应的最主要来源。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中,糖皮质

激素对人体的物质代谢有重要的影响,并能增强机体对多种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当有害刺激传达于神经中枢,下丘脑影响脑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提高易激能力。当情绪改变较大时,无论是中枢、外周神经系统还是肾上腺髓质都会释放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对情绪变化发挥调节作用。由此可见,机体的内分泌腺的变化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一起,是情绪的外周反应的重要机制。 第三节情绪的中枢神经基础 1.情绪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协同活动的结果。 2.丘脑:丘脑一般处于皮层的抑制控制下,一旦皮层抑制功能解除, 丘脑冲动得到释放,情绪反应就会发生。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丘脑,再有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内分泌增多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付紧急情境的准备状态。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时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3.下丘脑: 1)下丘脑在情绪表达中的作用 下丘脑背部是产生怒的整合模式的关键部位。刺激动物的下丘 脑可得到两种类型的行为反应,一种是格斗或类似发怒时的表 现;另一种是逃走或类似恐惧时的表现。大脑皮层、杏仁核和

生理心理学考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学科性质:沈政:传统观点认为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生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近年来认为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生理心理学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 (1)与生理学、神经生理学:都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都是以生理活动的控制为自变量,以心理和行为反应为因变量; (2)与普通心理学:都涉及到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 (3)与神经心理学:都要了解心理活动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4)与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是在生理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视对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复杂认知活动的研究。 3.相关概念: (1)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几乎可以等同。心理生理学更加注重生理变化。 (2)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精神病是一些心理活动障碍或疾病的总称;神经病指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都与脑或神经系统障碍的问题有关,可以丰富、补充生理心理学的知识。 4.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一切心理过程都是脑细胞的有组织的整体活动;不忽视整个神经系统的组织等级(或水平)关系。 5.传统生理心理学的研究途径(研究途径的融合): (1)临床病理的研究:Phineas.Gage(铁棍、额叶损伤--性情大变);前额白质切除术(治疗精神病); (2)动物实验的研究:对动物的脑或整体施加干涉;控制动物的行为(PPT1-29) 6.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传统的干预与测量技术,现代认知成像技术)(PPT1-30~42):(1)传统的干预与测量技术有脑实体定位技术、神经解剖技术、脑损伤技术、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技术、电记录技术、脑成像技术(传统的三大脑造影技)、行为测量技术; (2)现代认知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构像技术(CT)、核磁共振扫描技术(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技术(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构像技术(PET)。 7.脑损伤技术:通过破坏脑皮层或其他结构(尤其高等动物脑深部结构)来研究其机能。(PPT1-32) (1)横断损伤:在中脑水平上(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脑,横断以下部分称孤立大脑动物。可观察到3种特殊反射亢进现象:去大脑强直、颈紧张反射和迷路反射;这3种反射现象表明,去大脑控制以后脑干网状结构和红核、前庭核等功能亢进。 延脑和脊髓之间横断切开,就得到孤立脑动物。正常情况下,脑对脊髓运动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脱离脑的控制就会出现脊髓运动功能的亢进状态。 (2)神经化学损伤:使用神经毒素(如海人酸)或化学阻断剂(特异性高)损毁特定的神经功能机构。 8.电刺激法:用微弱电流刺激脑的特定部位而诱发行为反应并加以观察:侧区域可引起对侧肌肉发生收缩、“慢性埋藏电极”技术等。(PPT1-33) 9.电记录技术: 脑电图(EEG):睡眠时的EEG; 皮层电图(ECOG):振幅比EEG大10倍;

心理学

心理学 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具体的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思维是认识过程的核心,是人类在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心理过程这个统一的整体。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个性心理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与他的遗传特性、社会关系、生活经验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会整合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个性是由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的。

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着所有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个性的社会实质。 意识是反应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特有的心理。它表现为人能清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对象,并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人不仅能觉察自己所反映的外部对象,还能觉察自己的内心活动,觉察自身的特点,这就是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活动和交往活动对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如果没有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体验,。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行动,人的性格、能力、信念、世界观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既没有不带个性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的个性特征,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二、本教材的知识领域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我们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学科的知识领域主要包括:小学生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

生理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它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与变化规律。它首先由威廉.冯特提出。 二、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是以高等动物为实验对象,采用有创性实验技术,并采用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理论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的分支学科。心理生理学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参数为自变量,记录和分析生理参数随心理认知活动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机制,而心理生理学研究生理参数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传统方法(自己了解) 2.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此方法是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2.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此方法是测定含放射性同位素(18F或15O),在脑区域性代谢率,以此作为脑认知功能的生理指标。 3.无创性脑生理成像技术:脑电图(EEG)和脑磁信号分析技术。脑电信号反映出大脑皮层与深层之间的功能变化,脑磁信号反应大脑表面切线方向的功能变化。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脑磁图(MEG)的共同特点是时间分辨率较高,但是空间分辨率差。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一、视觉的生理基础(了解) 二、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与编码(详见课本P35-P37理解后记忆) 传导路径:外界光线—瞳孔—折光系统—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视神经—视交叉—左、右视束(小部分纤维到中脑上丘,光探究反射等)—外侧膝状体——枕叶17区—视觉。 三、功能柱 在大脑视觉皮质中,具有相同视功能特性(相同图像特征选择性和相同感受野)的皮层细胞,以垂直于大脑表面的方式排列成柱状结构,被称为视皮层功能柱。大体有两种功能柱理论,即特征提取功能柱和空间频率功能柱。特征提取功能柱包括:方位柱、眼优势柱、颜色柱等。 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功能柱组合而成。在超柱范围内,包括有整套能分析图形方位、空间频率和颜色等基本视觉特性的各类神经元,它们对一个共同的视网膜区域(感受野)内的图像的各个基本视觉特征进行平行的信息处理,它是视皮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定位。 感受野:指视网膜(视野)上的一个区域,照明该区域时则影响某一神经元的电活动,这一视网膜区域就是该神经元的视野。 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至少可以分三类,其特点为: 简单型:感受野呈狭长型,分给光区和撤光区,最佳刺激是线条。具有最佳朝向的线条(与给光区朝向相同)能诱发最强反应,反之则抑制。 复杂型:感受野较大,无明显光区、线条运动方向检测,只对朝向敏感,对位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058专转本资料] 2009年11月02日星期一下午 03:13 第一节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神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它们的具体功能均有不同,但在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所组成: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细胞体为神经系统提供能量。树突较短,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比树突长,也称神经纤维。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远处,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通常,通过树突及细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传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运动柙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问,起联络作用,是把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神经元。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即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 神经细胞膜内膜外保持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神经细胞有个特点,即所谓不应期。不应期是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膜的通透性在复原之前,它是不能再接受刺激的。因此,神经细胞冲动是脉冲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 (三)刺激过程和反应过程 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人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信息的转化。 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心理学复习要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心理与教育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学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 个性心理(简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 知觉 认识过程(知)记忆 想象注意 心理过程思维 情感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研究需要 心理学心理现象兴趣 个性倾向性志向 世界观 自我认识 个性心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性格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5.心理学基本任务:理论任务(p9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不断揭示心理意识与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的作用),应用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揭示去解决各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连的问题p10) 二、心理学与教育关系密切: 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 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 三、研究方法p16 1.原则:客观性,分析与综合,教育性 2.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第二章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 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P26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p28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客观现实,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是人脑加以反映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的实际内容,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一)人脑的结构 人脑由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1.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以下部位是低级中枢。 2.大脑两半球皮质分四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低级中枢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二)大脑的功能 1.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揭示大脑机能的最有影响的学说。所谓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 (2)神经系统最基本活动的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按起源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具体信号和抽象信号两类。 (4)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大脑的机能与心理 (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2)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不对称的。它们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反的那一半。 (3)皮层上四个叶在机能上有所分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二、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人脑的机能,它是社会的产物。 特点:1.意识借助于整个认知过程特别是抽象思维,在人脑中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较完整的图景、经验与知识的总和。 2. 意识是一种能对自身及心理活动进行审查的功能 3. 意识也是以情感、态度的方式体现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内心状态 4. 意识是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意图)并促使其实现的内部调节和控制力量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的现实的反映。 (2)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3)人们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并且也要接受社会道德标准的衡量。 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个体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广义上,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狭义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对个体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基本规律:1.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4具有个别差异性 二、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教育,遗传,环境 1.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某一因素的作用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因素 2.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遗传可以影响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遗传 3.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的心理机能上是有所不同的 三、成熟与学习对准备的影响 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关于学习的基本看法 第三章动机与学习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 目录解读 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三、基础心理学内容 1、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言语和想象意识和注意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和人格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

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 需要和动机 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意志 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老鼠 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力)——类人猿、黑猩猩 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类.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4. 理论知识 5. 理论知识单项选择题 1.神经元的功能是()。 A.产生感觉、引起运动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C.传入刺激、产生感觉、引起运动 D.接受刺激、传入刺激和传出刺激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来进行的。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3.外周神经可分为()。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C.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D.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知识模块: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和脊髓 B.脑和躯体神经系统 C.脑和交感神经系统 D.脑和自主神经系统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5.脑干包括()。 A.脑桥、下丘脑和中脑 B.延髓、中脑和下丘脑 C.延脑、脑桥和中脑 D.桥脑、丘脑和下丘脑 正确答案:C 解析: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知识模块: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控制体温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的基本活动。 A.脑干 B.中脑 C.延脑 D.桥脑 正确答案:A 解析: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下丘脑控制体温调节。知识模块: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7.()是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相联系的,它的发展最晚。 A.颞叶 B.顶叶 C.枕叶 D.额叶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8.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正确答案:D 解析: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功能。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顶,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躯体运动中枢在中央前回,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额中回。知识模块: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9.前额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语言的理解能力 B.负责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注意的生理心理基础

注意的生理心理基础 一、注意概述 注意是个体趋向并关注一定对象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的产生和维持表现出特定的属性、特征和形态,并受关注对象属性、个体发育水平以及其他心理活动等影响。 1.注意的属性 注意作为中枢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可能具有多种属性.但从教育干预及儿童康复训练角度来考虑,人们更关注它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有选择地关注特定的对象,启动了个体将心理过程聚焦于特定对象。故,注意的指向性用以保证个体的心理活动能淸晰而准确地把握特定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连续关注特定对象的深入加工过程,忽视或避开其他刺激事物,确保感觉器官充分摄入“特定对象”呈现的刺激信息,以及中枢对摄入信息的充分反映和分析。注意的集中性保证个体对注意对象有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指向性和集中性统一于同一注意过程,确保注意的产生和维持。 2.分类 作为中枢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过程,注意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归结为的类型。 (1)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根据注意发生时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这种分类是注意的基本分类方法。 无意注意是在外部刺激的直接作用下,个体反射性地进行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朝向反应。 有意注意是指个体依预订目的,在意志努力下关注对象的注意过程,它是个体有意识调控下的积极主动的活动形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过程,它是在有意注息的基础上,随着个体对特定对象认识的积累及在积极情绪体验的支持下形成的注意。 (2)视注意、听注意等 根据注意所伴随的感知器官活动,注意可分为视注意、听注意、体感注意、动感注意等。在特定的活动中(如阅读、听广播、体会动作技术等),注意发生并维持在当前特定的感知或行为活动器官的活动。个体在不同感知器官活动中注意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视感知活动的注意更好,通过视觉途径获取信息就占有优势,有的在听觉途径上占有优势。 (3)接收性注意和表达性注意 从信息出人中枢的阶段来讲,注意可分为接收性注意和表达性注意。前者发生在信息被感觉器官摄取和传输的过程中,后者发生在中枢输出信息到效应器的过程中,两者相互联系、动态反馈,确保信息流传入或输出的准确性、连续性和流畅性。 1 / 2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申洪) 一、生理心理概述 1、生理心理学的定义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生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区别生理心理学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心理生理学:以人类被试为实验对象,在无损伤的条件下测定一些生理功能参数,主要研究脑在整体水平上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不可逆性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性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法、神经化学损伤) 2、脑刺激法:电刺激法、经颅磁刺激、化学刺激法 3、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定义: 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的电位变化。 ERP的特性:两个恒定:潜伏期、波形。 4、(平均)诱发电位(AEP)的定义: 平均诱发电位(AEP)多次进行重复刺激,对相同刺激下记录到的电位数据进行叠加平均以虑去噪声,得到的与刺激相关的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受到心理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AEP 5、(平均)诱发电位(AEP)的成分(三种成分及发生的时间) AEP的成分刺激10毫秒之内出现的5个波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间的5个波称为中成分;50-500毫秒之间的一组波为晚成分 3、无创性脑成像技术的分类(分为结构(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核磁共振技术)和功能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技术PET),(每种成像技术有两个具体的技术,要掌握他们具体的内容。) 三、感觉过程 (一)、视觉过程 1、眼的主要结构 ●眼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视神经 2、视网膜的信息传递 3、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 ●瞳孔反射: 强光---瞳孔缩小 暗光---瞳孔变大 ●瞳孔皮肤发射: 身体任一部位的皮肤---疼痛感,引起瞳孔扩大。 以上两种,对于个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主要)、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4、视网膜的光感受机制(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网膜内有感光细胞层,人类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感光细胞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首先引起光化学反应,这些感光物质在暗处呈紫红色,受到光照时则迅速退色而转变为白色。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称为视紫红质,它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结合而成。视黄醛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与此同时,可看到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再引起其他视网膜细胞的活动。 视紫红质在亮处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人在暗处视物时,实际上既有视紫红质的分解,又有它的合成。光线愈暗,合成过程愈超过分解过程,这是人在暗处能不断看到物质的基础。相反,在强光作用下,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少,视网膜中视紫红质大为减少,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试题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单项选择题] 1、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来进行的。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2、()控制体温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的基本活动。 A.脑干 B.中脑 C.延脑 D.桥脑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下丘脑控制体温调节。 [单项选择题] 3、视觉中枢位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枕叶的枕极 D.颞上回和颞中回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损伤大脑颞叶最有可能是使伤者不能从事()职业。 A.音乐家 B.演员 C.建筑师 D.画家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5、中央前回是()。 A.躯体运动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语言运动中枢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 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 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7、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馈 C.反映 D.反应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8、当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 A.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狗吃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本能反应,不学就会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单项选择题] 9、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_复习题_及参考答案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从它的发生、发展的维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维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形成了生理心理学。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心理是能动的反映,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心理是大脑的活动结果,是一种主观映像。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映像 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是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神经系统是由细胞组成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2、简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的轴突—神经—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自助神经系统。] 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肠胃平滑肌和腺体的内脏器官,成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3、简述大脑的主要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