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纸实验记录单

各种各样的纸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表

第_小组

实验内容实验目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论(只填序号)

研究三种纸的厚度

①打印纸

②宣纸

③牛皮纸比较三种

不同纸的

厚度

(由薄到厚)

研究三种纸的吸水性

①打印纸

②宣纸

③牛皮纸比较三种

不同纸吸

水性的强

(由差到强)

研究三种纸的抗拉力

①打印纸

②宣纸

③牛皮纸比较三种

不同纸抗

拉力的大

(由小到大)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 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 4 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报告专用纸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专用纸 实验室:机号:实验日期:年月日

学号1060315014032 陈世龙班级计科 15-1 实验名称线性表 实验二:线性表中插入元素操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int #define MAXSIZE 100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空表置为-1*/ }SeqList; int InsList(SeqList *L,int i,ElemType e) { int k; if((i<1) || (i>L->last+2)) /*首先判断插入位置是否合法*/

学号1060315014032 陈世龙班级计科 15-1 实验名称线性表 实验三:线性表中删除元素操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int #define MAXSIZE 100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空表置为-1*/ }SeqList; int DelList(SeqList *L,int i,ElemType *e) { int k; if((i<1)||(i>L->last+1)) { printf("删除位置不合法!"); return(ERROR); } *e = L->elem[i-1]; /* 将删除的元素存放到e所指向的变量中*/ for(k=i; i<=L->last; k++)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与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 ,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 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 水槽、玻璃管、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3、将呼出的气体通过小管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现象: 1、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2、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3凸透镜成像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大小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 材料材料 实验假设: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验假设: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改变: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改变: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都不搅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 方方 法法和和 过过 程程 热水里的方糖先溶解经过搅拌的方糖先溶解实实 验验现现 象象 实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验验结结论论 记录人: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学会使用显微镜 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 水纸、玻片标本若干材料材料 一、取镜和安放实验假设:碾碎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改变:一杯碾碎、一杯不碾碎台略偏左的位置。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都不搅拌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方方 二、对光法法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和和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安装玻片标本过过 (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 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程程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 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经过碾碎的方糖先溶解实四、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 及玻片; 验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现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象 6(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实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验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标: 1、观察认识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2、学会对种子进行解剖观察。 材料用具: 泡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碘液,滴管,解剖针,培养皿。实验步骤: 1、课前准备:课前1~2天,浸泡颗粒较大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取一粒泡涨的菜豆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它的外形。 3、剥去种皮,露出两片并合着的豆瓣,是子叶。 4、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地分开两片子叶,用放大镜观察。 5、取一粒泡涨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它的外形。 6、在培养皿中,用左手按紧玉米种子,右手持刀片,沿着隆起的一侧从中 央纵向剖开。 7、用滴管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它的种皮外面生有果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易 分开,习惯上叫它种子。 2、干种子浸泡时,如果天气较冷,则可用温水;如果天气较热,要经常换 水,以防腐烂。 3、解剖玉米种子时,一定要用培养皿垫在下面切,不要直接在桌面上切, 以免损坏桌面。 4、使用刀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实验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实验目标: 1、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材料用具: 大豆种子40粒,有盖的罐头瓶,小勺,餐巾纸或卫生纸,标签,胶水,清水。 探究过程: 1、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种子萌发需要、等条件。 3、探究实验的计划 取4只洁净的罐头瓶,分别编号。在4只瓶中各放入两张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入10粒种子,按下列处理方式操作: (1)将1号瓶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中。 (2)将2号瓶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温室环境中。 (3)将3号瓶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拧紧瓶盖,置于温室环境中。 (4)将4号瓶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冰箱内。 几天后观察各瓶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分析你的假设是否成立,从而得 出结论。 4、修订计划 小组讨论,论证计划的可操作性,进行必要的修订,使计划更完善、更科学。 5、实施计划 依计划进行实验,定期观察,作好记录。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选用实验的种子最好是当年的新种子。 2、在利用对比实验法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简单的对比实验,可不设对照,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_共10篇完整篇.doc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_共10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五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1 班级::日期 : 年月日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 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 :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2 班级: : 日期: 年月日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 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3 班级::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 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 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 -- 学年度第学期) 班级实验者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种子 实验器材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小麦、玉米、绿豆等)、 白纸、放大镜。 我的猜测 步骤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结论 我认为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 同。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 -- 学年度第学期) 班级实验者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蚕卵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蚕卵,桑叶,放大镜 我的猜测蚕卵近似圆形,很像小米粒。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最后变成灰绿或紫黑色 步骤: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并作好记录。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提供放大镜,仔细观察。 4、汇报交流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结论我认为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 -- 学年度第学期) 班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观察温度计 实验器材 体温计一支、气温计一支、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 两支 我的猜测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步骤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结论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验报告专用纸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专用纸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附页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附页 学号12 姓名陈世龙班级15-1实验名称线性表 实验二:线性表中插入元素操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int #define MAXSIZE 100 /*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 ,空表置为-1*/ }SeqList; int InsList(SeqList *L,int i,ElemType e) { int k; if((i<1) || (i>L->last+2)) /* 首先判断插入位置是否合法*/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附页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附页 实验三:线性表中删除元素操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int #define MAXSIZE 100 /*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 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 ,空表置为 -1*/ }SeqList; int DelList(SeqList *L,int i,ElemType *e) { int k; if((i<1)||(i>L->last+1)) { printf(" 删除位置不合法 !"); return(ERROR); } *e = L->elem[i-1]; /* 将删除的元素存放到 e 所指向的变量中 */ for(k=i; i<=L->last; k++) 学号 线性表 */ 陈世龙 12 计科 15-1 姓名 实验名称 班级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02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学生实验报告单03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报告单04

《拱形的力量》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港口中心小学杨晓芬 ●教学目标: 1、认识拱形结构,知道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横梁要强。 2、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探究。 3、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关于拱形的问题。 4、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物蕴含着大道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准备(按12组算): 学生:拱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若干个、粗笔1支 教师:拱纸10条、平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25个、粗笔3支、教鞭、课件、演示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样夏天我们都爱吃的水果,(投影“西瓜”图片),什么? 2、上课前,我们先来分享这又甜又脆的西瓜吧!(演示“西瓜切成两半”),(演示“西瓜切成一块一块”)来!张大嘴巴一起吃。 3、(演示“西瓜取掉瓜肉”)阿呜!阿呜!吃完了西瓜肉,留下了一个什么形状? 4、对了,这是一个用西瓜皮做成的科学探究的模型———拱形。(板书:拱形) 一、谈话引入 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生说。 3、师:综合大家的问题,主要的疑惑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拱形结构,拱形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从“拱形的力量”上去找找答案。 4、出示课题:拱形的力量。 二、平纸与拱纸承重能力的比较 1、师:要了解拱形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 2、师:(1)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如果在纸的中间轻轻地放垫片(出示垫片),你们估计一下哪张纸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2)检验一下,以碰到这个面为标准。请数好。(师演示,板书:)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作者:————————————————————————————————日期: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一、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 器材 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 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注意 事项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二、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 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 事项 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三、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 器材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容:观察水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拱形的力量》基础稿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对学生来说,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承重时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的受力特点;根据设想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赵州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在实验活动中构建“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它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做拱形的纸、实验纸、垫片、抵住拱足的书、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各种拱形结构的图片等)。(投影1-3) 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筑都采用了拱形结构。

2、为什么要建成拱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的力量(投影4) 二、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制作纸拱。 2、介绍拱形:纸拱上面最突出的部分叫做“拱顶”,下面与纸板接触支撑拱的部分叫做“拱足”(板书标出拱顶、拱足) 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来研究拱形和横梁的承受能力 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投影5): 实验材料:2张同样的纸,若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分别搭建出拱形和横梁。 ②在拱形和横梁上面放回形针,并各做3次。 ③及时记录,分析数据。 温馨提示(投影6) 4、以小组为单位做横梁和拱形承受能力的对比实验。(投影7)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垫圈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投影8) 拱形比横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投影9) 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投影10)7、引导讨论:为什么拱形比横梁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投影11展示拱形受力示意图) 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如何让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投影12) 3、提出问题:用物体抵住拱足能不能增强纸拱的承重能力?想怎么做?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5、如何让我们得到的实验结论更科学?在实验时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 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作者:————————————————————————————————日期: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器材: 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 猜测: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器材:培养皿2只、滴管1支、第一课中已发芽绿豆种子10粒、黑色纸1张、透明一次性饮水杯2个、湿润土壤若干 猜测: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 实验过程: 1、把两个培养皿里,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 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养皿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 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皿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 4、这两盆培养皿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填入以下记录表: 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 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连接并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并联也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8检测故障电路(P9)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原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 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变色花 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不会变色。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 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 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