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威胁与防范技术

信息安全威胁与防范技术
信息安全威胁与防范技术

浅谈信息安全威胁与防范技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也日益增加。本文介绍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和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221-01

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加快,使得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也日益增加。比如网络攻击、病毒传播、信息诈骗、窃密等案件,造成信息资源遭受破坏,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秩序,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因此,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极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

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包括:(1)保密性: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者实体。(2)完整性: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授权用户篡改;防止授权用户对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证信息的内外一致性。(3)可用性:确

网络安全面临威胁与对策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 1 、国内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因特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针对我国境内信息系统的攻击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手段日益翻新。据了解,从1997 年底到现在,我国的政府部门、证券公司、银行、ISP、ICP 等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相继遭到多次攻击。仅2001年4月份我国有记录在案的被来自境外黑客攻击的案例就多达443 次。我国公安机关2002年共受理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6633起,比2001年增长45.9%,其中利用计算机实施的违法犯罪案件5301起,占案件总数的80%。 我国互联网安全的状况可以分为几部分: 1.1信息和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 1.2基础信息产业严重依赖国外; 1.3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权威性不够; 1.4网络安全人才短缺; 1.5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2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目前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体摧毁 实体摧毁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面对的“硬杀伤”威胁。其主要有电磁攻击、兵力破坏和火力打击3种。 2.2无意失误 例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因而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3黑客攻击 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某些新的信息技术在大大方便使用者的同时,也为“黑客”的入侵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系统安全漏洞,令系统内部或外部人员可以轻易地对系统进行恶意入侵。比如,黑客可以使用一种称为“IP spoofing”的技术,假冒用户IP地址,从而进入内部IP 网络,对网页及内部数据库进行破坏性修改或进行反复的大量的查询操作,使服务器不堪重负直至瘫痪。

网络与信息安全威胁调查报告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威胁调查报告 郭祖龙 摘要:随着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网络与信息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说明了针对各类威胁的基本防范方式,最后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新形势。 关键词:网络安全安全威胁木马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尽管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网络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网络时代的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超过早期的单机安全问题。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系统,所面临的或者来自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潜在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与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网络系统最终为人服务, 人为的威胁行为诸如各种网络人侵行为是网络安全威胁出现的根本原因。人为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其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所含信息,或者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 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通常会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常见的人为因素影响网络安全的情况包括: 1.木马 木马指的是一种后门程序,是黑客用来盗取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是远程控制对方的计算机而加壳制作,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或骗取目标用户执行该程序,以达到盗取密码等各种数据资料的目的。与病毒相似,木马程序有很强的隐秘性,随操作系统启动而启动。但不会自我复制,这一点和病毒程序不一样。 计算机木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服务端和控制端。服务端在远处计算机运行,一旦执行成功就可以被控制或者制造成其他的破坏。而客户端主要是配套服务端程序,通过网络向服务端服务端发布控制指令。 木马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传播,通过下载文件传播,通过网页传播,通过聊天工具传播。 木马程序还具有以下特征: (1).不需要服务端用户的允许就能获得系统的使用权 (2).程序体积十分小, 执行时不会占用太多资源 (3).执行时很难停止它的活动, 执行时不会在系统中显示出来 (4).一次启动后就会自动登录在系统的启动区, 在每次系统 (5).的启动中都能自动运行 (6).一次执行后就会自动更换文件名, 使之难以被发现 (7).一次执行后会自动复制到其他的文件夹中 (8).实现服务端用户无法显示执行的动作。 著名的木马有Back Orifice,NetBUS Pro,SUB7,冰河等等。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 对策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对策 摘要: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重要信息交换手段,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以及现实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对策 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变越来越高。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因此,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消除这些隐患,已成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1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1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Hack)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是一群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专门攻击网站和计算机而不暴露身份的计算机用户,由于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约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任何网络系统、站点都有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们善于隐蔽,攻击“杀伤力”强,这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1]。而就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黑客攻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病毒进行破坏,它们采用的攻击和破坏方式多种多样,对没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的网站和系统(或防护级别较低)进行攻击和破坏,这给网络的安全防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滞后和不适应性[2]。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组织及政府部门和用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构建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构建 当前网络信息数据呈指数倍增长,各种信息数据不间断地进行多向传输,在信息传输、储存、处理和使用的的过程中,网络用户的信息保护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对近期出台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政策对我国网络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标签: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F49 0 引言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体现了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网络时代的到来给网民带来便利和愉悦,网络的公开性带来信息的共享性,网民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共享信息和数据,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带来了一丝担忧,那就是涉及隐私的信息安全谁来保障。首先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况入手进而分析网络信息安全政策的影响。 1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 网络信息安全,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作为传播媒介的平台进行信息数据传输、储存、处理和使用的过程中信息数据不被篡改、非法使用或窃取,保障网络信息处于信息数据所有者的掌控的安全状态。网络信息安全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技术,它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指网络用户在上网期间所有个人信息和网络信息的隐私保护。完整性指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传输、存储、处理数据和信息时不被破坏和盗取。可用性指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能够自由畅通,能够掌控数据的提取和处理的进度。 2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2012年发生的Mat Honan(连线杂志资深科技记者)个人信息盗窃事件社会反响较为强烈。他在8月被黑客攻击了iCloud账户,黑客控制其所有银行账户,邮件信息以及社交媒体账户。这些都是由几名年龄不大但技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

华北电力大学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 网络信息安全 2014/4/24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威胁,现代社会在技术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目录 引言 (2) 正文 (2) 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2) 网络威胁表现形式 (3) 网络安全研究现状 (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 总结 (4)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技术上分析现代社会针对网络上的安全威胁所采取的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威胁防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network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way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network security and attacks, both from a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analysis of modern society against security threats on the network have take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computer networks.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它在大大增强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而日显其重要性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给人们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同时也使人们处于一个更易受到侵犯和攻击的境地。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针对性建议。 2.正文 2.1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网络上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破坏、更改、泄露,系统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从用户的角度,他们希望涉及到个人和商业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对自己的利益和隐私造成损害和侵犯。从网络运营商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网络安全根据其本质的界定,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机密性。是指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和过程,或供其使用的特性。在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机密性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在物理层,要保证系统实体不以电磁的方式向外泄露信息,在运行层面,要保障系统依据授权提供服务,使系统任何时候都不被非授权人使用,对黑客入侵、口令攻击、用户权限非法提升、资源非法使用等;(2)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不被破坏、不被插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3)可用性。是指合法用户访问并能按要求顺序使用信息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访问到信息及相关资料。在物理层,要保证信息系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能正常进行。在运行层面,要保证系统时刻能为授权人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使得发布者无法否认所发布的信息内容。接受者无法否认所接收的信息内容,对数据抵赖采取数字签名;(4)可控性。是指对网络上的信息及信息

设计方案(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毕业论文 题目: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学生姓名郑钊彬 学生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生年级09级 指导教师陈刚 指导时间: 2018年2月3日——2018年5月15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郑钊彬 日期:年月日

摘要 人们生活在发展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产品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在不断增加。在这个“网络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世界范围的全球互联网到几台电脑之间的局域网络。网络的发展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和利用,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论是外部网还是内部网的网络都会受到安全的问题。网络攻击时危害网络安全的一大威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攻击技术理论和攻击工具均有了新的发展,伴随网络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因此通过对网络技术方向的分析与归纳,才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本文讲述的是网络当中局域网的安全及维护,主要是从局域网的安全概论、局域网安全分类、局域网所面临的危害、局域网安全技术、局域网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内容。 关键字:局域网、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安全分类

Abstract People life world in development in, more and more of product of emergence, marking people need information at continuously increment. At this “network ages”, along with science technique of progress and economy of quick development, network ages of an obvious the characteristic be a network technique of extensive application. The bureau area that is from the world Internet of world scope to several of set computer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ake the resources get more valid of dissemination and make use of, but at the same time, network safety the problem be also outstanding day by day. In spite of is the network of the net of a net still an inner part in the exterior will be subjected to safety of problem. Network attack is endanger network safety of a big threat. Along with calculator technique of fly soon development, network attack technique theories and attack the tool all had new of development, chaperonage network attack the affairs pile up one after another, so pass to the network technique direction of analysis with induce, adopt correspond of safety measure decrease quilt attack of possibility have very strong practical meaning. What this text relate is network in the middle bureau area net of safety and maintenance, bureau area net safety structure, the bureau area net safety classification, bureau area the net face of endanger, bureau area net safety technique, bureau area net safety guard against measure etc. contents. Key word: bureau area net, safety technique, guard against measure, safety classification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防护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防护院系:

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姓名:

目录 目录 0 摘要 (1) 1.网络信息安全的简介 (2) 1.1 网络信息安全的概述 (2) 1.2 网络信息安全的5大特征 (3) 1.2.1完整性 (3) 1.2.2保密性 (3) 1.2.3可用性 (3) 1.2.4不可否认性 (3) 1.2.5可控性 (4) 2.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4) 2.1网络威胁呈现出多元化 (4) 2.2目前网络安全漏洞居高不下 (5) 2.3传播病毒形式的多样性 (5) 2.4僵尸网络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5) 2.5现在流氓软件是越来越多,扰乱着网络秩序 (5) 2.6全社会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6) 3.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 (6) 3.1 防火墙技术 (6) 3.2 数据加密技术 (7) 3.3 入侵检测技术 (7) 3.4 病毒防护 (7) 3.4.1 合理设置杀毒软件,如果安装的杀毒软件具备扫描电子邮件的功能,尽量将这些功能全部打开; (7) 3.4.2 定期检查敏感文件; (8) 3.4.3 采取必要的病毒检测和监控措施; (8) 3.4.4 对新购的硬盘、软盘、软件等资源,使用前应先用病毒测试软件检查已知病毒,硬盘可以使用低级格式化; (8) 3.4.5 慎重对待邮件附件,如果收到邮件中有可执行文件或者带有“宏”的文杀一遍,确认没有

病毒后再打开; (8) 3.4.6 及时升级邮件程序和操作系统,以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 (8) 3.5 身份认证技术 (8) 4.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大量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上,随时可能遭到非法入侵,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防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其防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防护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威胁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威胁 摘要:随着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网络与信息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说明了针对各类威胁的基本防范方式,最后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新形势。 关键词:网络安全安全威胁木马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尽管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网络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网络时代的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超过早期的单机安全问题。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系统,所面临的或者来自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潜在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与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网络系统最终为人服务, 人为的威胁行为诸如各种网络人侵行为是网络安全威胁出现的根本原因。人为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其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所含信息,或者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 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通常会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常见的人为因素影响网络安全的情况包括: 1.木马 木马指的是一种后门程序,是黑客用来盗取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是远程控制对方的计算机而加壳制作,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或骗取目标用户执行该程序,以达到盗取密码等各种数据资料的目的。与病毒相似,木马程序有很强的隐秘性,随操作系统启动而启动。但不会自我复制,这一点和病毒程序不一样。 计算机木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服务端和控制端。服务端在远处计算机运行,一旦执行成功就可以被控制或者制造成其他的破坏。而客户端主要是配套服务端程序,通过网络向服务端服务端发布控制指令。 木马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传播,通过下载文件传播,通过网页传播,通过聊天工具传播。 木马程序还具有以下特征: (1).不需要服务端用户的允许就能获得系统的使用权 (2).程序体积十分小, 执行时不会占用太多资源 (3).执行时很难停止它的活动, 执行时不会在系统中显示出来 (4).一次启动后就会自动登录在系统的启动区, 在每次系统 (5).的启动中都能自动运行 (6).一次执行后就会自动更换文件名, 使之难以被发现 (7).一次执行后会自动复制到其他的文件夹中 (8).实现服务端用户无法显示执行的动作。 著名的木马有Back Orifice,NetBUS Pro,SUB7,冰河等等。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附件3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目录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1) 2、可靠性保证 (2) 2.1操作系统的安全 (3) 2.2系统架构的安全 (3) 2.3设备安全 (4) 2.4网络安全 (4) 2.5物理安全 (5) 2.6网络设备安全加固 (5) 2.7网络安全边界保护 (6) 2.8拒绝服务攻击防范 (6) 2.9信源安全/组播路由安全 (7)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均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以及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网络运行维护部、电视宽带支撑中心、网络维护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全省网络信息安全的总体管理工作。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两个层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安全保障 工作制度和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通过管理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标准,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针对三网融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特殊要求,已将IPTV等宽带增值业务的安

全保障工作纳入到统一的制度、考核及应急预案当中。内容涵盖事前防范、事中阻断、事后追溯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域名信息登记管理制度IP地址溯源和上网日志留存等。并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对三网融合下防黑客攻击、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技术方案进行建立和完善。 2、可靠性保证 IPTV是电信级业务,对承载网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可靠性分为设备级别的可靠性和网络级别的可靠性。 (1)设备级可靠性 核心设备需要99.999%的高可靠性,对关键网络节点,需要采用双机冗余备份。此外还需要支持不间断电源系统(含电池、油机系统)以保证核心设备24小时无间断运行。 (2)网络级可靠性 关键节点采用冗余备份和双链路备份以提供高可靠性。网络可靠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接入层:接入层交换机主要利用STP/RSTP协议在OSI二层实现网络收敛自愈。 ?汇聚层:在OSI第三层上使用双机VRRP备份保护机制,使用BFD、Ethernet OAM、MPlS OAM来对链路故障进行探测,然 后通过使用快速路由协议收敛来完成链路快速切换。

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与防范方法

1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方法 一、 前言 在当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与网络。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并逐渐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日常生活问题了,更何况大量的企业网络中所包含的各种商业信息等更是岌岌可危。因此,明白一些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有一定的好处。 二,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种类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安全的三要素:即①人;②计算机;③信息。人为因素和运行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的。其中包括网络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和对网络信息的威胁。这些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如下表现: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用户自己的无意操作失误而引发的网络部安全。如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的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密码泄露等。第二种为用户的恶意破坏。如对网络硬件设备的破坏,利用黑客技术对网络系统的破坏。这种恶意破坏可有选择地破坏某种信息,使之缺乏有效性、完整性,也可通过截取、破译等方式获得重要信息和资料,并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2、基本的安全威胁 的一致性由于受到未授权的修改、创建、破坏而损害。拒绝服务(即DOS )对资源的

到破坏而中断服务。非法使用某一资源被非授权人或以非授权方式使用。 3、主要的一些威胁 一般的威胁是直接导致某一基本威胁来实现,主要包括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 主要的渗入威胁有,假冒,即某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实体。这个没有得到一定的权限而以非法的途径进入或者访问,从而获得合法的资源利用权利或者更改权利。攻击者通过各种手段发现系统或者网站的缺陷漏洞,并利用这些安全缺陷绕过系 统防线渗入到系统内部。对某一资源具有一定权限的实体,将此权限用于未被授权的 目的,也称“内部威胁” 主要的植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 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陷门,在某个系统或某个文件中预先设置“机关”,使得当提供特定的输入时,允许违反安全策略。 4、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公害,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网络安全威胁的形式,也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计算机病毒也是最不安全的因素之一。计算机病毒 是一段特殊程序,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感染能力和表现(破坏)能力。计算机病毒在程 序结构、磁盘上的存储方式、感染目标的方式以及控制系统的方式上既具有许多共同 的特点,又有许多特殊的技巧和方法,了解病毒程序的这些结构和特征对于有效地预防、检测和清除病毒是十分必要的。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措施 (一),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安全防范。 1、明确网络安全目标。采用对应的措施 (a)、身份真实性:对通信实体身份的真实性进行识别。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眼角膜扫描、公钥加密认证等。实例有Kerberos认证、数字签名技术。 (b)、信息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人或实体。如:信息加密、 解密;信息划分密级,对用户分配不同权限,对不同权限的用户访问的对象进行访问 控制;防止硬件辐射泄露、网络截获、窃听等。 (c)、信息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非授权用户或实体对数据进行任何破坏。严格控制对系统中数据的写访问。只允许许可的当事人进行更改。

安全防范技术规范大全汇编

安全防范技术标准规范大全 GB/T 16571-2012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现行2013/2/1 GA/T 894.7-2012 安防指纹识别应用系统第7部分:指纹采集设备现行2012/7/18 GA/T 992-2012 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要求现行2012/7/19 GA 1015-2012 枪支去功能处理与展览枪支安全防范要求现行2012/12/26 GA 1016-2012 枪支(弹药)库室风险等级划分与安全防范要求现行2012/12/26 GA/T 1031-2012 泄漏电缆入侵探测装置通用技术要求现行2013/3/1 GA/T 938-2012 安防指静脉识别应用系统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现行2013/3/1 GA/T 939-2012 安防指静脉识别应用系统算法评测方法现行2013/3/1 GA/T 940-2012 安防指静脉识别应用系统图像技术要求现行2013/3/1 GA/T 1044.1-2012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规范第1部分:高速公路现行2013/1/1 GA/T 1032-2013 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现行2013/3/1 GB 16282-1996 119火灾报警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现行1996/11/1 GB 12662-1990 爆炸物销毁器技术条件作废1991/10/1 GB 12664-1990 便携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技术条件作废1991/10/1 GB 10408.7-1996 超声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作废1997/5/1 GB 15209-1994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作废1995/4/1 GB 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现行2002/8/1 GB 15322-1994 可燃气体探测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作废1995/10/1 更多精品文档

论信息安全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论信息安全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本文结合各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管理现状与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实践,重点论述了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手段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的重要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和信息系统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风险上升,每天都会发生入侵、数据泄露、服务瘫痪和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因此,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系统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 一、信息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许多企事业、机关政府在信息安全建设中,都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 (1)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产品功能轻安全管理的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信息安全问题,但却不是简单的产品堆砌,即使采购和使用了足够先进、数量充足的信息安全产品,仍然无法避免一些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例如,在网络安全控制方面,如果在机房中部署了防火墙也配备了入侵检测设备,但配置却是”全通”策略,

那么防火墙及检测设备形同虚设。因此,安全技术需要有完备的安全管理来支持,否则安全技术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2)欠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威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及政策方针,以至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防范安全风险的教育与培训缺失,或者即使有制度也执行不利。大部分单位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被动的静态的管理方法,缺少未雨绸缪的预见性,不是建立在安全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动态的系统管理。 二、信息安全管理的含义与作用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整个信息安全体系中,除了纯粹的技术手段以外,为完成一定的信息安全目标,遵循安全策略,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恰当的方法而进行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活动,既经过管理而解决一些安全隐患的手段,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补充。 信息安全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针对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内容;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对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管理,如各?N规章制度、权限控制等内容;三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变越来越高。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因此,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消除这些隐患,已成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1、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Hack)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是一群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专门攻击网站和计算机而不暴露身份的计算机用户,由于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约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任何网络系统、站点都有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们善于隐蔽,攻击“杀伤力”强,这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1]。而就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黑客攻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病毒进行破坏,它们采用的攻击和破坏方式多种多样,对没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的网站和系统(或防护级别较低)进行攻击和破坏,这给网络的安全防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 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滞后及不适应性。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组织及政府部门和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据IT界企业团体ITAA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 (3)软件设计的漏洞或“后门”而产生的问题?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新的软件产品开发出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大家熟悉的一些病毒都是利用微软系统的漏洞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014-97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到网络安全带来的许多困扰。计算机网络安全理由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研究热点,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理由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利,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应用于我们的各个领域,以网络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己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网络连接更加容易,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服务便利性、灵活性的同时,却也面对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扩散、网络犯罪等不

仅影响了网络的稳定运转,也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随着计算机使用程度的深入,因网络攻击造成的财产损失越来越大,甚至难以估量。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反面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是: (1)计算机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缺陷:网络硬件是互联网的基础,如果硬件设施方面就存在理由,必定导致网络的安全理由。一般来说,当前最主要的安全隐患在于电子辐射泄露,这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由于电磁信息的泄露使得失密、窃密以及泄密的可能性大增。 (2)电磁泄漏: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端口、传输线路和无限信息传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因屏蔽不严或未屏蔽而造成电磁信息辐射,从而造成有用信息甚至机密信息泄漏。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防护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防护 题目: 学号: 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

摘要 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黑客侵袭、内部人员攻击、计算机病毒蔓延等种种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攻击方式,均会造成网络秘密信息的泄露,破坏网络资源的正常使用以及信息系统的瘫痪,这些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针对网络系统实施攻击的行为,就是人们俗称的“网络犯罪”。“安全”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存在绝对安全。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威胁”一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根除威胁,唯有积极防御,有效应对。在信息时代,敌对双方都高度重视军事信息,围绕军事信息所进行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军事信息所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军事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

引言 如今,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全球带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决策资源和控制战场的灵魂,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与挑战,国家时刻面临着信息安全的严峻考验。 军用信息是军事领域里的一种宝贵资源。随着军事信息技术和军用网络的发展,军事信息在军事活动中渐渐成为核心和主导型因素。与此同时,军事信息的安全已成为军事领域里重大的战略问题。军事信息系统安全在战场上越来越表现为一种信息对抗的形式,并贯穿于作战的全过程,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注重、加强和构建一套健全、完整军事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在军事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安全威胁,给出保障其环境下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新框架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新框架 Analytics+CyberSecurity+Forensics --美亚柏科:谢志坚关键字:趋势分析、即时响应、调查取证 一、互联网信息安全透视 斯诺登的出现,引发了信息安全行业和国家网络安全的全民大讨论。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令各国政府不寒而栗,美国利用全球互联网中心的地位和各个本土IT巨头的配合,长期监控非友好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盟友德国政府也不例外。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新闻充斥在每个IT人士的眼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需求已经从纸面上已经被摆到桌面上了。 中国公安部很早就制定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分级保护等信息安全体系,严令政府单位和各大企业根据自己单位对国家、社会等重要程度不同,制定对应的等保和分保级别。各中小企业也对自己的内部网络安全也逐渐重视起来。 传统的安全防护,无非就是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去构建自己的安全体系。管理上,制定各种管理性的安全制度,细分每个人员的角色权限,审计所有的访问行为等。技术层面,从OSI七层模层或TCP四层模式上,区域划分越来越合理合规,装备是越来越齐全,硬件设施越来越强大,有Firewall、IPS、IDS、WAF,AntiVirus等设备,从物理层已经武装到应用层,犹如一张张天网,似乎已经觉得网络就已经很安全了,百毒不侵。 但是,世界并非太平,也不可能天下无贼。道高一尺,魔高一杖,所谓的安全,只是相对安全。小学生tools-user 就可以使用DDOS攻击令很多企业策手无策,0day攻击让很多IT人员不敢轻松度假。而APT攻击在很久的一个时间里,少见有系统的概述,也往往因为周期长,让很多信息安全人员放松警惕。 网络安全,尤其是互联网安全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就来自于有组织、有特定目标、持续时间极长的新型攻击和威胁,国际上有的称之为APT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攻击,或者称之为“针对特定目标的攻击”。这种攻击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网络攻击和应用入侵行为,突破传统现在的防御体系,直接把现有体系变成“马奇诺防线”。 一般认为,APT 攻击就是就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犯罪计划,目的就是获取某个组织甚至是国家的重要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的一系列攻击行为的整个过程。APT 攻击利用了多种攻击手段,包括各种最先进的手段和社会工程学方法,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技术白皮书

一、前言 随着网络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有、无所不用的工具。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将会强烈地依赖于网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在为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将带来巨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存在于: 1. 网络的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之一,但是这也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活动提供了机会。 2. 网络的开放性: 网上的任何用户很容易浏览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敏感性信息。受害用户甚至自己的敏感性信息已被人盗用却全然不知。 3. 系统的复杂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网络的安全管理更加困难。 4. 边界的不确定性: 网络的可扩展性同时也必然导致了网络边界的不确定性。网络资源共享访问时的网络安全边界被破坏,导致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5. 路径的不确定性: 从用户宿主机到另一个宿主机可能存在多条路径。一份报文在从发送节点达到目标节点之前可能要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所以起点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安全保密性能并不能保证中间节点的不可靠性问题。 6. 信息的高度聚集性: 当信息分离的小块出现时,信息的价值往往不大。只有将大量相关信息聚集在一起时,方可显示出其重要价值。网络中聚集了大量的信息,特别是Internet中,它们很容易遭到分析性攻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都集中在系统本身的加固和防护上,如采用安全级别高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在网络的出口处配置防火墙,在信息传输和存储方面采用加密技术,使用集中的身份认证产品等。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模型是针对单机系统环境而制定的,对网络环境安全并不能很好描述,并且对动态的安全威胁、系统的脆弱性没有应对措施,传统的安全模型是静态安全模型。但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它已无法完全反应动态变化的互联网安全问题。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