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兼谈植物健康管理与植物医师制度

孙岩章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医学研究中心首届主任、植物医师

国立台湾大学植微系教授、中华民国环境保护学会理事长、花莲县无毒农业辅导计画主持人、行政院环保署公害纠纷裁决委员

一、作物疾病之快速与正确的诊断

由於台湾位处亚热带,四季如春的气候让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进展非常快速,一般农民都知道:如果慢了一周或十天才发现疫病虫害,或慢了一周或十天才防治,那些呈对数生长的病菌、蚜虫、红蜘蛛、夜蛾等,早已将作物吃得面目全非。所以「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其实是影响该批作物「成与败」最大的关键所在。这诊断与防治的时机问题其实是农政单位及一般大众最不易了解而轻忽的问题。换言之,农民及农企业常需和时间赛跑,一旦发现拓展迅速的病或虫,就得赶快寻求诊断、寻求处方、立即施药处理。如果慢半拍,对不起,老天就不给你这口饭吃了。

但谁会「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答案是:不是农民自己!也非农药店贩售农药的老板!

因为正确的诊断是极为专业的学问,很像人类生病和宠物生病一样,植物的「疫病虫害」有千种以上,若无受过六年训练的专业植物医师,恐无法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而现行在台湾农药店贩售农药的老板最多只受过两周的训练,当然无法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

由於农作物常见者约 200种,如每一种之「疫病虫害」以10种计,则一位植物一师就要学会2000种疫病虫害的诊断。这和一位人医或兽医所需要学会的知识量体来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要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有时连念植物病理学或昆虫学的大学教授们,也都觉得很困难,更何况是没学过植物病理或昆虫学的农民或农企业负责人。也因此,有很多农民或农企业负责人都采取「不管有无病虫,一律每周或每十天洗药一次」之策略。但这就像人们还没感冒就定期吃药一样是荒谬、错误与浪费的,是对作物、对农友、对未来的消费者都输得「三输」,相反地,如果能由植物医师配合执行「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整合防治管理」之策略(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

则农药使用量会最少、最省钱、对未来的消费者最有利,即是一种「三赢」。成与败,相差就在一线之间。

由於一般所谓的农作物计包括六类植物或作物,即包括粮食及特用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树木或森林、草坪等,而这些都会有「病、虫、草、药、营养、逆境」等六类病因,需要对每一「疫病虫害」再各给予整合之「诊断」、「无毒防治处方」、及「成效评估、经营管理建议」等。所以整个「植

植物医学的作业对象及知识架构关系图

上述植物医学及植物医师三大作业之首,即为「病因诊断」。因为一般常见之作物有六大类,约200种,若每一种作物有10种重要的病害或虫害,则一位植物医师就需对200 × 10 = 2000种之疫病虫害培养出熟练之诊断能力。

再从「植物病原学」或「植物病因学」的角度去观察,则已最常造成植物生病或损害的共有下列八类微生物、病因及动物等:

1.真菌

2.细菌

3.病毒

4.线虫

5.菌质

6.非传染性因子

7.各种昆虫

8.蜗牛、鼠类、蟎类等其他动物

又所谓的「诊断学」,其实不是只有一种目的或等级,相反地,就像人类疾病有千百种诊断方法及等级一般,植物「疫病虫害」的诊断可依其需求、目的、精确度、尺度等而分成下列(表一)的各大类。这说明这是一高度科际整合之知识领域,也因此植物医师及植物医学生必需从全面去整合了解、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步达到具有「八成诊断能力」之基本程度或功力,也才能充当「主治级」的「植物医师」。

表一、植物医学诊断作业的分类

植医诊断学所依据以判定「因果关系」者,首为人体病理学在 1850年代历经启蒙而逐渐成熟的「柯霍氏准则」,该法则是一整合的逻辑法则,也是一切诊断学、病因学、病原学的基础,在植物医学上它也占同样的地位,故将它摘述如下:

一、可疑病原必出现於每一寄主病株体内。

二、可疑病原必可从病株寄主分离并可纯种培养。

三、已纯种培养的可疑病原接种入健康植株必能再生该特定疾病。

四、人工接种发病的病株必可再分离培养出该病原。

当一位植物医师面对各种「疫病虫害」,都能依据上述的「柯霍氏准

则」,建立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因果关系」,并能熟练这些诊断之学识及技

术,对农民提问的重要疫病虫害问题拥有超过80%之诊断能力,则对农民或农

企业的农作物急诊病虫问题,必能熟练地加以快速诊治,作物才可获得最佳之

照护,产量及品质乃能获得保障,估计其增加的收益可能为3 成到8成,这是

农民、政府与植物医师的另一种「三赢」,而植物医学的经济附加价值自也由

此而衍生。

虽然植物「疫病虫害」的诊断理论上很复杂,但因每一乡镇的作物种类

相对是较少的,有些是以「一乡一特产」之作物为主,而每一作物每一时期的「疫病虫害」也都是屈指可数,所以一位植物医师在田间或诊所,最常进行

的诊断仍是下列的三大项:

(1)宏观性诊断:即从整个田间去诊断,如稻热病、露菌病、香蕉萎凋病等呈散生型,空气污染如臭氧(菸草气候斑)、 PAN(莴苣亮铜斑、银白斑、亮光斑)、氟化物(香蕉缘枯病)等则造成「全面均匀性」的分布,但病毒病如极严重亦可呈「全面均匀性」的分布。

(2)巨观性诊断:从个别植株去诊断,如露菌病、叶斑病、昆虫危害等皆有其在叶面上的巨观病徵,其分布亦呈散生型,即以叶脉中肋两边相比为不对称型。但空气污染如臭氧(菸草气候斑)、 PAN(莴苣亮铜斑、银白斑、亮光斑)、氟化物(香蕉缘枯病)等,从叶脉中肋两边比较皆为对称型。

(3) 微观性诊断:即在显微镜或解剖显微镜下,对病原生物或微小昆虫直接观察、比对、监定者,另外在显微镜下对病变细胞或组织去染色、诊断,亦可发现其病原、病态解剖、病变组织分布、病因等。

二、环境性病害及营养性异常之诊断

由於国内目前有关植物医学的相关学系或研究所,主要分为植物病理学及

昆虫学,但这两大领域科系都没有专设非传染性「疫病虫害」的教师或讲座,

所以特别将此些环境因子或营养因子异常导致之逆境或病变列述如下:

(一) 光线不足或过量: 光线为植物制造生质(Biomass)所必须,在不足的

情况下会有营养不良﹑生长不良﹑徒长甚至逐渐枯死的情形发生。而

光线的过量则会间接因温度过高造成叶片灼伤,一般叫做日灼(Sun

scald) ,其诊断一般可从其发生部位恰在受光最强的部位加以研

判。

(二) 温度过低或过高: 植物生长生殖皆需有适当的温度范围,低温常会导

致冷害 (Chilling injury)或甚至在零度以下造成冻害(Freezing

injury)。此在作物采收後的人工贮藏期间更常见发生,而其诊断多

可从急性的水浸状坏疽加以研判。至於高温所造成的伤害一般多与日

灼有关。

(三) 缺水性伤害: 一般旱害常导致萎凋、叶片下垂,後期则有类似盐害的

病徵,此乃十分容易以肉眼辨识的伤害。

(四) 缺氧或浸水性伤害: 植物根系的发展最怕缺氧的逆境,尤其须根根系

甚易因窒息而呈坏疽。一般植物若置於纯氮而无氧的环境中24-48小时,即会发生缺氧伤害,唯眝藏性组织是属例外。缺氧或浸水的病徵一般有叶片萎凋、根系坏疽、中央组织褐变、水锈 (Edema)等,严重者则会全株枯死。

(五) 营养缺乏或过量: 较常见者有下列诸项:

1. 缺镁: 因镁为叶绿体叶绿素最重要的金属元素,又因其甚易移

转,故缺镁时病徵多从老叶开始,呈叶尖、叶缘之脉间黄萎。

2. 缺硼: 因影响糖的移动及钙的利用,故植株呈矮化、生长点畸形或

坏疽,中央组织(如肉质果实、块根、块茎)坏疽、褐变、畸形等。

3. 缺钙: 因属细胞壁果胶质的主要成份,故缺钙者幼叶扭曲变形、

边缘坏疽,顶芽亦呈坏疽或枯死,幼果末端亦可能发生变疽,如典型之番茄尻腐病 (Blossom end rot) 。

4. 缺铁: 因属合成叶缘素的酵素成份,缺乏时幼叶严重黄化,唯若

喷以铁剂,又会恢复,此乃诊断上一大特点。

5. 缺锰: 因锰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多种酵素的成份,缺锰者幼叶常

呈轻微黄化,有时呈网纹状。

6. 缺锌: 因锌属生长素合成酵素的成份,又属糖代谢氧化酵素的成

份,故缺锌者叶片变小,节间短,叶呈簇生,叶缘叶尖黄化或白化,严重者枝梢枯死。

7. 缺钾: 钾为生化反应重要的催化剂,故缺钾者植株矮小,茎部变

细,叶片亦变小,老叶常呈尖枯﹑缘枯,其病徵似旱害﹑盐害及氟化物中毒者。

8. 缺磷: 磷为DNA﹑RNA﹑ADP﹑ATP﹑NAD﹑NADP的主要成份,缺磷者

植株矮小,叶色常由绿变蓝绿或紫色,老叶缘枯,结果不良。

9. 缺氮: 缺氮者全株生长不良﹑黄化,老叶易枯死。

以上元素之缺乏症在诊断上常须行组织化学分析,但亦可从其初发部位﹑病徵分布等加以初步的监别。

(六) 酸硷度异常: 一般植物的生长皆有其适当之pH值,在酸土中植物

常间接导致缺磷、缺钙等症状。而在硷土中,则因土壤团块之破坏而令植物生长不良。此一pH值之诊断因可用简易之仪器测知,故诊断上十分容易,问题的解决也不难。

(七) 药害问题: 此些问题发生频度可能随着农用药剂使用的增加而与

日俱增,而其复杂度也日益增高。但一般宜从施药史加以调查分析,若农民或健康管理者能於平时保持用药纪录,并於施药中保留一小部份做为对照组,或行初步测试试验,则皆十分有助於追踪调查药害发生的真象。相反地,如果农民不详实告知所有曾经使用过的肥料、生

长激素及农药等,则植物医师必然无法猜到真正的病因,也因此就无法有效进行诊治。

(八) 耕作不当造成的异常: 如由栽培季节不当、栽培方法不当、嫁接

导致品质变化、缺乏授粉树导致不稔、碰上雨期导致结果不良等,皆可从种种纪录或观测资料加以研判。

(九) 遗传性病变: 对於幼苗及多年生果树影响较大。但此些突变枝、

突变苗多有其发生的概率,且属非传染性,其分布皆属局部性,故在诊断上一般并不困难。

(十) 环境污染为害:主要有对植物有害的空气污染物,如下列:

1. 二氧化硫(SO

2

): 多自燃料中的硫氧化而来,为强的还原剂,比重为空气的倍。

2. 氟化物(HF,SiF

4, H

2

SiF

6

): 系自原料中氟化物气化而成氟化

氢等气体,例如冰晶石(Cryolite, NaAlF

6

)﹑萤石

(Fluorspar,CaF

2

)﹑氟磷灰石及土壤中的氟化物皆为氟化氢主要来源。

3. 氯气(Cl

2

): 主要来自工业或氯气贮槽,其比重为空气倍。

4. 氮氧化物(NO﹑NO

2﹑N

2

O

5

﹑N

2

O等,总称NO

X

): 其中NO为无色

气体毒性较低,NO

2

为红棕色剧毒气体,一般来自燃料中的氮,但亦可来自空气中的氮,经高温引擎而产生。

5. 氯化氢(HCl): 即为盐酸气体,主要来自工业及含氯产品的焚烧。

6. 氨气(NH

3

): 主要来自肥料厂及冷冻工厂等,另有微量来自天然界。

7. 水泥飞灰(Cement dust): 为带硷性的水泥颗粒,遇水会凝结成水泥壳。

8. 臭氧(O

3

): 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员,乃因大气中氮氧化物及碳氢化物在阳化催化下经复杂反应而产生,一般十分活泼,极易与受体作用,故大气中的浓度是其生成量减去消耗量後的残留者,在白天其浓度才会累积至致害程度,在晚上则多消耗殆尽。

9. 过氧硝酸醯酯(CH

3COO

2

NO

2

=PAN,C

2

H

5

COO

2

NO

2

=PPN): 包括过氧硝

酸乙醯酯(Peroxyacetyl nitrate,即PAN)与过氧硝酸丙醯酯(Peroxypropionyl nitrate 即PPN)等,亦属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员,早年以美国洛杉矶地区浓度最高,目前则在台湾四大都会区皆常有达对植物有害的浓度,即在台北、台中、高雄、嘉义的之市区及郊区,皆常可见植物受害的病徵。 PAN 主要为碳氢化物及氮氧化物经复杂光化反应而产生。

10. 硫化氢(H

2

S): 为工业污染或自然界沼泽地区,厌氧发酵地区、下水道系统所产生。另外亦可自火山口排出。

11. 乙烯及丙烯等(C

2H

4

, C

3

H

6

): 为植物之荷尔蒙,但在石化工厂

是最重要的产品与原料。过多的乙烯或丙烯会使植物提早成

熟、落叶、落果。

12. 黑烟微粒等(Particulates); 主要为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黑

色微粒或其他粒状污染物。

13. 酸雨﹑酸雾及酸微滴(Acid rain、acid fog and acid mist):

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氯化氢在大气中变成稀硫酸﹑稀

硝酸及稀盐酸所组成,一般pH值在至之间。酸雾则是指酸微

滴构成雾状者,尤其是在山顶所接触的酸性云海。酸微滴则是

指各种工业制成排出的强酸微滴,如硫酸微滴。

三、快速且正确的诊断需要植物医师之专业服务

无毒有机农业需要有类似「植物医师」及「畜产专家」的辅导,才可能在发生「疫病虫害」时进行「快速」、「正确」的诊断及处方。否则因为台湾地区「疫病虫害」的快速与猖獗,常让农民损失惨重,甚至於血本无归。对於全台湾309乡镇市,总数约 80万户的农民及农企业,政府责无旁贷地应该协助各乡镇市的农民及农企业(以平均估计,每乡镇约为2500户)达成「健康管理、提高品质、符合安全」的「无毒农业」、「三赢」目标。若欲达此三赢目标,则最正确、最有效率的途径乃是建立「一乡镇一植医」的制度,就像台湾早期各乡镇皆有公设的「兽医师」一样。

如果政府部门如只一味地要求农民及农企业遵守农药法规,却不帮忙设置「植物医生」,则在农作可能大量受害的紧急情况下,农民及农企业也就只能听农药店的话:多用一些药,「至少其中一个有效」就够本了,此多用药的成本固然增加一些,但反正是一次工,而农民及农企业都知道:病虫草的控制可是轻忽不得,慢了一周,一定会後悔。

虽然台湾地区有七个「农业改良场」,包括花莲农业改良场,其内皆有「作物环境课」及病虫害专家的编制,但因目前的成员仍为植物病理学或昆虫学系的毕业生,其过往接受过的训练仍为病虫分立、不含「非传染性疫病虫害」,所以目前仍非属於具有「80%诊治能力」的植物医生,其对疫病虫害问题的全科整合、快速处方仍属不足。何况以「作物环境课」3-4位技术人员之编制,主要工作仍为研究与推广,服务地点集中一处,当然无法满足全县13乡镇市、分散各地数万农民及农企业、随时皆属紧急、在诊断、处方、药效评估上的需求。

遗憾的是,至目前唯止,我国尚无正式「植医」之制度,全台湾在过去只有一位取得日本树医执照之植医在营业,若按正规制度,则我国之「植医」当然应由「植物病理」、「植物医学」科班毕业出身之植医人员,加上临床实习,确实拥有「诊治」能力者始能担当此一专门职业。但国内设有「植病」、「植医」之大学,包括台大、中兴、屏科大等,往年却都只专注於基础科学之研究,数十年来一直忽略「整合植医」的效益与社会需求、未了解农民及农企业对此有极高度之需求、也未曾以整合全科的课程培养出「具诊治能力」之「植医」。结果是大部份的大学毕业生,约只具有二成之「诊治能力」,无法胜任植物医生之工作。研究所硕博士班之毕业生又都过於狭隘的钻研,往往数年内只研究非常狭窄的某一微生物、某一生化、某一技术,极度缺乏田间「宏观诊断」、「巨观诊断」、「处方」等经验与能力,即与临床的专业知识「渐行渐远」,毕业後「诊治能力」并未增加,对农民最迫切需要之「诊断、处方、成效管理」等皆帮不上忙。相信这一环节的缺失,正是植保、植医学界这麽多年来最大的遗憾所在。

而台湾八十万农民,面对百般复杂、快速又猖獗的「病、虫、草、药、营养、逆境」等问题时,多无贵人相助,只能自求多福,或找极不专业的农药店,寻求「处方」、「偏方」。缺乏「专业」、「全科」植物医师的结果是:病虫难治好,残毒常跟随,费力又赔钱,无米难快乐。

作者曾自 1989 至1996担任六年以上之台湾大学「农业推广教授」,经由一场场的「农业技术谘询」,深刻体会到农民之无助、迫切之需求,也分析出农民所提的问题中,有75%都是「疫病虫害」的问题。也因此自1994年五月开始推动植物医师制度,当时曾广邀植保学界联名,函请立法院各立法委员於审议「植物防疫检疫法」时,为「每一乡镇市应设合格专任植物医师」催生,但碍於政府之保守成风,未克有成。唯台湾大学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已自2004年开始正式推出植医培训制度,内容包括:(1)通过「国立台湾大学生农学院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植物医学培训要点」、规范硕士班必修44学分可以取得「植物医师培训合格证书」;(2)自2006年起试办「农会配置植医计画」;(3) 自2006年起试办「植物诊所」;(4)争取台大农场及临近农会等做为植医实习场所等。经过这些年之努力,上述四项工作皆已顺利争取完成,并已於2006 年11月由生农学院设立「植物医学研究中心」。至此,我国之植医制度相信已入正轨,也开始有学生选读、学成、实习、服务於无毒、优质之农业及产业。

更值欣慰的是,在南台湾,屏科大的植物保护系,亦自2006年报奉教育部,申请更名为「植物医学系」,结果於2007年底奉准更名成功,并自2008

年八月起开始招收第一届准「植物医生」。这将是国内植物保护界的一大里程碑,代表着我国「植物医生」时代的来临。按我国的「植物保护」学界,过去皆过度着重分工很细之「研究」,不太发展「整合性之诊断及处方」,所以几乎没有像人体医学或动物医学那样有所谓「临床」、「开业」的发展。如今,终於进入「植物医学」的时代,其对农业及花莲无毒农业,相信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改变才是。

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述 一、园林害虫概述 (一)害虫危害植物方式和危害性 1.食叶 将园林植物叶片吃光、吃花,轻者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重者可造成园林植物生长势衰弱,甚至死亡。 2.刺吸 以针状口器刺入植物体吸取植物汁液,有的造成植物叶片卷曲、黄叶、焦叶,有的引起枝条枯死,严重时使树势衰弱,可引发次生害虫侵入,造成植物死亡。刺吸害虫还是某些病原物的传媒体。 1.蛀食 以咀嚼方式钻入植物体内啃食植物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等,直接切断植物输导组织,造成园林植物枯枝干杈,严重的,甚至整株枯死。 2.咬根、茎 3.以咀嚼方式在地下或贴近地表咬断糼嫩根茎或啃食根皮,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造成植物枯死。 4.产卵 某些昆虫在产卵器插入树木枝条产下大量的卵,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造成枝条枯死。 6.排泄 刺吸害虫在危害植物时的分泌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能引起某些植物发生煤污病。(二)检查园林植物害虫的常用方法 1.看虫粪、虫孔 食叶害虫、蛀食害虫在危害植物时都要排粪便,如槐尺蠖、刺蛾、侧柏毒蛾等食叶害虫在吃叶子时排出一粒粒虫粪。通过检查树下地面上有无虫粪就能知道树上是否有虫子。一般情况下,虫粪粒小则虫体小,虫粪粒大说明虫体较大;虫粪粒数量少,虫子量少,虫粪粒数量多,虫子量多。另外,蛀食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木蠹蛾等危害树木时,向树体外排出粪屑,并挂在树木被害处或落在树下,很容易发现。通过检查树木有无虫粪或虫孔,可以发现有无害虫。虫孔与虫粪多少能说明树上发生的虫量多少。 2.看排泄物 刺吸害虫在危害树木的排泄物不是固体物而是呈液体状,如蚜虫、介壳虫、斑衣蜡蝉等在危害树木时排出大量“虫尿”落在地面或树木枝干、叶面上,甚至洒在停在树下的车上,像洒了废机油一样。因此,通过检查地面、树叶、枝干上有无废机油样污染物可以及时发现树上有无刺吸害虫。 3.看被害状 一般情况下,害虫危害园林植物,就会出现被害状。如食叶害虫危害植物,受害叶就会出现被啃或被吃等症状;刺吸害虫会引起受害叶卷曲或小枝枯死,或部分枝叶发黄、生长不良等情况;蛀食害虫危害,被害处以上枝叶很快呈现生长萎蔫或叶片形成鲜明对比;同样,地下害虫危害植物后,其植株地上部也有明显表现。只要勤观察,勤检查就会很快发现害虫的危害。 4.查虫卵 有很多园林害虫在产卵时有明显的特征,抓住这些就能及时发现并消灭害虫。如天幕毛虫将

农作物常见病害有哪些

农作物常见病害有哪些 叶绿素形成不均匀,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淡绿相互间杂的现象称为花叶,有的褪绿部分形成环纹状或水纹状,也是病毒病害的一种症状类型,如月季花叶病和郁金香碎色病,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阔数健穗。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蘖不发病。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条状黑色孢子堆。 2、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

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缘水孔等自然孔侵入,在棚室靠气流,灌水等田间作业传播和重复发生需要高湿,降雨、叶面结露,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病斑出现多。黄瓜叶缘吐水有种于病菌活动侵入,黄瓜长势弱,病害发生严重。 3、辣椒枯萎病 发病症状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出现水浸状腐烂,叶片迅速凋萎并脱落;有时症状只一侧发展,后期全株枯死。根系发病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 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辣椒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ium f.sp vasinfectum)。病原菌在土中越冬,营腐生生活。通过灌溉水传播或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原菌发育适宜温度24-28℃。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植物病害习题

植物病害诊断部分习题: 1.植物病害诊断意义? 2.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 3.植物病害诊断的步骤? 4.简答导致植物受病的原因。 5.如何区分伤害与病害? 6.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 7.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 8.植物病害的理化技术主要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9.血清学技术的适用范围既注意事项? 10.抗原、抗体? 11.血清学技术的原理? 12.如何根据琼脂双扩散中的沉淀线的形状判断抗原和抗体的相互关系? 13.酶链免疫吸附法的原理? 14.常用的ELISA包括几种类型? 14.柯赫氏法则及其应用范围。 15.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特点? 16.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 17.植物缺氮、磷、钾后的表现? 18.植物缺少铁、锌、镁后的表现症状? 19.植物病害防治原理有那些? 20.如何判断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21.侵染性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植原体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造成的诊断。 22.不同亚门真菌造成病害的特征? 23.举例说明常用于致病性鉴定的敏感植物。 24.如何鉴定软腐细菌和癌肿土壤杆菌? 25.论述检测鉴定细菌性病害的方法与技术。 26.常用线虫的分离方法? 27.植物病毒病害室内诊断的方法与技术? 28.植物病毒的生理生化特性? 29.稀释限点、钝化温度? 30.如何在田间诊断树木的病害? 31.熟悉大田病害的发病特征,对主要的常见病还能够识别。 32.观察标本园中蔬菜、花卉病害,并对之作出诊断。 21.植物检疫有何特点和基本措施? 2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3.怎样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 植物病虫害基础综合练习题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作物病害快速診斷及田間病害分佈診斷技術--- 兼談植物健康管理與植物醫師制度 孫岩章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醫學研究中心首屆主任、植物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植微系教授、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理事長、 花蓮縣無毒農業輔導計畫主持人、行政院環保署公害糾紛裁決委員 一、作物疾病之快速與正確的診斷 由於台灣位處亞熱帶,四季如春的氣候讓農作物的病蟲草害進展非常快速,一般農民都知道:如果慢了一週或十天才發現疫病蟲害,或慢了一週或十天才防治,那些呈對數生長的病菌、蚜蟲、紅蜘蛛、夜蛾等,早已將作物吃得面目全非。所以「快速且正確的診斷」、「快速且有效的處方與防治」其實是影響該批作物「成與敗」最大的關鍵所在。這診斷與防治的時機問題其實是農政單位及一般大眾最不易了解而輕忽的問題。換言之,農民及農企業常需和時間賽跑,一旦發現拓展迅速的病或蟲,就得趕快尋求診斷、尋求處方、立即施藥處理。如果慢半拍,對不起,老天就不給你這口飯吃了。 但誰會「快速且正確的診斷」、「快速且有效的處方與防治」?答案是:不是農民自己!也非農藥店販售農藥的老闆! 因為正確的診斷是極為專業的學問,很像人類生病和寵物生病一樣,植物的「疫病蟲害」有千種以上,若無受過六年訓練的專業植物醫師,恐無法做到「快速且正確的診斷」。而現行在台灣農藥店販售農藥的老闆最多只受過兩週的訓練,當然無法做到「快速且正確的診斷」。 由於農作物常見者約200種,如每一種之「疫病蟲害」以10種計,則一位植物一師就要學會2000種疫病蟲害的診斷。這和一位人醫或獸醫所需要學會的知識量體來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要做到快速且正確的診斷有時連念植物病理學或昆蟲學的大學教授們,也都覺得很困難,更何況是沒學過植物病理或昆蟲學的農民或農企業負責人。也因此,有很多農民或農企業負責人都採取「不管有無病蟲,一律每週或每十天洗藥一次」之策略。但這就像人們還沒感冒就定期吃藥一樣是荒謬、錯誤與浪費的,是對作物、對農友、對未來的消費

第二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第一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第一节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收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从生物学观点考虑,如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为幼嫩的韭黄,菰草感染黑粉菌后幼茎形成肉质肥嫩的茭白,虽然由于植物本身正常生理机制收到干扰,形成了异常后果,但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由于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不属于植物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后,由于病原物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变化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简称病程。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别划分 第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原生动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第二类是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分过度或干旱、肥料过多或营养不足、大气或土壤污染等引起的病害。如日灼病、缺素症、冻害、水涝等。 2、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大田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以及林木病害等。蔬菜病害有可细分为葫芦科蔬菜病害、茄科蔬菜病害、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豆科蔬菜病害等等。 3、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按传播方式又可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根据寄生植物受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三、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植物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我国1950年由于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造成粮食损失60亿千克。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因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人口达200多万。1970年美国由于玉米小斑病大流行,损失玉米160亿千克,价值为10亿美元。 有些病害还能造成人畜中毒,如小麦患赤霉病后,带菌麦粒所加工的面粉含有止呕毒素。类雌性毒素等,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造成肝脾肿大。牲畜食用带有黑斑病菌的马铃薯的薯块,会引起哮喘,严重时甚至中毒死亡。 作物在收获后的运输和储藏过程中也能发生病害,叫做“采后病害”,如水果、蔬菜的霉烂变质,以及谷物储藏期间的发酵霉烂。 第二节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一、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1、病原物的概念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物。它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根据植物病害检测仪多年对植物病害种类的观察分析及统计,园艺植物病害可以被分为两大类,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这两种植物病害都是什么特征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进行防治,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特征: (1)非传染性病害的识别。此类病害在田间发生一般为较大面积的均匀发生,没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过程。通常有病植株均表现为全株发病。此类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因此发病植物表现出的症状只有病状没有病征。这类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土质、气象条件的特殊变化、栽培管理(施肥、排灌和喷洒化学农药是否适当)以及与某些工厂相邻而接触废水、废气、烟尘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诊断这类病害除观察田间发病情况和病害症状外,还必须对发病植物所在的环境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最后确定致病原因。非传染性病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更密切、发生面积更大、无明显的发病中心和中心病株,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环境条件改变)。 (2)传染性病害的识别。传染性病害分为真菌类、细菌类和病毒类。真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统称真菌病害。诊断这类病害主要根据症状观察和病原检查来进行。真菌病害的症状以坏死和腐烂居多,而且大多数真菌病害均具有明显的病征,环境条件适合时可在病部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特定结构。诊断真菌病害时,除仔细观察症状外还应对病原进行鉴定。做病原检查时根据不同的病征采取不同的鉴定方法。当病征为霉状物或粉状物时,可用解剖针或解剖刀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子实体制片;当病征为颗粒状物或点状物时,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当病原物十分稀疏时,可采用粘贴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及着生情况等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即可确定。细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称为细菌性病害。细菌病害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种类来进行。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条件下一般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薄膜即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菌膜和菌胶粒都是细菌的溢脓,是细菌病害的病征。如果怀疑某种病害是细菌性病害。但在田间病征又不明显,可将该病株带回室内进行保湿培养,待病征充分表现后再进行鉴定。病毒类病害的识别。识别病毒病害主要依据症状特点、病害田间分布、病毒的传播方式、寄主范围以及病毒对环境影响的稳定性等来进行。病毒和类病毒引起的病害都没有病征,但它们的病状具有显着特点,如变色(黄化、花叶)、畸形(小叶、丛枝)等全株性病状。这些病状表现首先从分枝顶端开始,然后在其它部位陆续出现。除此之外还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的形态和用血清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作物病害快速诊断及田间病害分布诊断技术--- 兼谈植物健康管理与植物医师制度 孙岩章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医学研究中心首届主任、植物医师 国立台湾大学植微系教授、中华民国环境保护学会理事长、花莲县无毒农业辅导计画主持人、行政院环保署公害纠纷裁决委员 一、作物疾病之快速与正确的诊断 由於台湾位处亚热带,四季如春的气候让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进展非常快速,一般农民都知道:如果慢了一周或十天才发现疫病虫害,或慢了一周或十天才防治,那些呈对数生长的病菌、蚜虫、红蜘蛛、夜蛾等,早已将作物吃得面目全非。所以「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其实是影响该批作物「成与败」最大的关键所在。这诊断与防治的时机问题其实是农政单位及一般大众最不易了解而轻忽的问题。换言之,农民及农企业常需和时间赛跑,一旦发现拓展迅速的病或虫,就得赶快寻求诊断、寻求处方、立即施药处理。如果慢半拍,对不起,老天就不给你这口饭吃了。 但谁会「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答案是:不是农民自己!也非农药店贩售农药的老板! 因为正确的诊断是极为专业的学问,很像人类生病和宠物生病一样,植物的「疫病虫害」有千种以上,若无受过六年训练的专业植物医师,恐无法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而现行在台湾农药店贩售农药的老板最多只受过两周的训练,当然无法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 由於农作物常见者约 200种,如每一种之「疫病虫害」以10种计,则一位植物一师就要学会2000种疫病虫害的诊断。这和一位人医或兽医所需要学会的知识量体来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要做到快速且正确的诊断有时连念植物病理学或昆虫学的大学教授们,也都觉得很困难,更何况是没学过植物病理或昆虫学的农民或农企业负责人。也因此,有很多农民或农企业负责人都采取「不管有无病虫,一律每周或每十天洗药一次」之策略。但这就像人们还没感冒就定期吃药一样是荒谬、错误与浪费的,是对作物、对农友、对未来的消费者都输得「三输」,相反地,如果能由植物医师配合执行「快速且正确的诊断」、「快速且有效的处方与防治」、「整合防治管理」之策略(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 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

2017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发生趋势 根据近年我国水稻、百合、玉米、油菜、茶树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气象资料及2011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12年我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将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92万亩次,发生程度总体重于去年。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提高病虫防治效益,增强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县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流程图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

防治任务:2012年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需防面积约92万亩次: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68万亩次,其中“两迁”害虫12万亩次,二化螟18万亩次,稻瘟病15万亩次,纹枯病12万亩次,稻曲病11万亩次;百合病虫需防面积约10万亩次;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3万亩次;油菜病虫需防面积约5万亩次;茶树病虫需防控面积约为6万亩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百合、玉米、油菜、茶树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二化螟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下,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下;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下,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下,孕穗期控制在10%以下;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下;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下。百合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下。油菜菌核病病株防效达75%以上。茶树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水稻、百合、玉米、油菜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茶树病虫按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分类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措施防控,应用生物农药,限制使用化学农药,降低农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好政府的参谋,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

植物病虫害诊断和防治大全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留着珍藏,慢慢看) 一、望:从远处一眼望去,判定是成片发生还是点片发生 1、成片发 有机肥害:有机粪肥在腐熟发酵过程中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烧根,僵苗不阿发,叶片畸形,严重时蔬菜逐渐萎蔫枯死。 无机肥害: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水势降低,导致根系中的水分倒流进土壤,也就是根系吸水困难,进而出现肥害,俗称“烧苗”。沤根:由于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等因素导致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 缺水: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蔬菜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 高温障碍:果实上发生日灼,初期受害果实表皮呈灰白色革质状,表面变薄、皱缩,细胞组织坏死、发硬,好像被开水烫过一样;花芽分化差,雌花数量明显少,开花节位提高,有些甚至直接没有雌花;畸形果多,西葫芦、黄瓜等极易出现把长、嘴尖、大头等畸形瓜或者色泽不好等问题,降低或失去商品价值。低温障碍:植株遭受寒害或冷害,造成连片症状。顶芽受冻,生长点遭危害,顶芽冻死,生长停止;叶片受冻,边缘上卷,失绿,甚至发黄或发白,严重时干枯,叶柄和茎杆部位在冻害初期常常出现紫红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受冻,通常会出现着色不均匀、畸形果和心腐果,茄果类蔬菜还会出现僵果;根系受冻,生长停止,并逐渐变黄甚至死亡,阻碍了养分和水分的正常吸收,造成营养缺乏。 温室气害:由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或碱性气体(氨气等气体)造成的萎蔫、变色、坏死等症状,通常是由于不恰当施肥造成。温室、大棚内有害气体的检测一般以检测棚室露滴作出判断。露滴酸碱度的检测通常在早晨换气前取样进行,检测方法可用精密pH试纸,根据露滴pH的检测结果,判断气体的种类及伤害程度。如pH值为4.6以下,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严重超标。 药害:一般药害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药害是在喷药后几小时至3-4 天出现,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幼嫩组织上出现斑点,如褐斑、黄斑、网斑等,在生长中较常见。慢性药害是在喷药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出现明显症状,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左右。 1、真菌性病害 1.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 根肿或者瘿瘤。 1.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和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1.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病。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者 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1.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1.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浸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1.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浸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 统发病,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7肛孢菌纲的黑盘孢属。起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者白色的黏液。

1.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很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多形成 干腐或者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和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于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小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 据。 2、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由于细菌浸染破坏薄细胞和细胞壁组织所导致的后 果。 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在肥厚的组织或者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 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浸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者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回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 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植物病害诊断手册2

植物病害诊断手册2 分清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这三种病害,对于防治,特别是药剂防 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同药剂防治不同病害,能杀真菌的药剂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细菌。由于能够使作物生病的真菌是一些丝状体,细菌是单细胞,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方式以及脾气秉性也有 很大区别,对症的药剂也就不同了。 病毒性病害症状类型 病毒只在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由病毒侵染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蚜虫、叶蝉、粉虱等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病株汁液接触传播。 植物病毒性病害的外部症状主要有变色、坏死和畸形3种。 (辣椒花叶病毒 病)变色变色是植物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在变色中又以花叶和黄化为最多。变色主要是由于病毒浸染使叶绿素发育受到抑制引起的。

(大白菜病毒病) 坏死坏死是病毒浸染造成寄主的某些组织或器官死亡,如叶片上形成各种坏死枯斑和环斑。此外,病毒有时还能引起全株性坏死。

(葡萄扇叶病)畸形病毒感染寄主后引起卷叶、缩叶、皱叶、萎缩、丛枝、癌肿、丛生、矮化、缩顶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畸形。 病毒性病害特征病毒侵入植物一般不会立刻杀死植物,主要是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预防舍不得用药,发病后却拼命用好药、重复用药、大量混合用药。老菜农凭经验,任意加大用药量和盲目混用药剂,随意缩短安全间隔期,使得蔬菜生长在“治病也致命(残)、致畸”的环境里。长期落后的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与优良品种的种植要求不相适应。防治用药现状乱、混、杂现象仍很严重。 2.多元有效成分混合防病时,忽略了对蔬菜生长的安全性,造成药害、肥害,对蔬菜瓜果的生产危害性极大。也给不法农资经销商经营假药、次药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为图一己之利,欺骗(忽悠)新菜农,开出4-5种药剂混用的大药方,以及不科学的混配手段防病,诱使新菜农多用药、混用药,造成植株落花落果,药害现象非常普遍。 3.落后的病虫害防治理念与无公害设施蔬菜施药技术不相适应,施药时忽略了天气、环境、生长期因素等。比如在昼短夜长、弱光环境下,不考虑植株生长现状、恶劣条件和药剂吸收渗透的规律,施药剂量仍然不减,一个浓度用到底,甚至加入增效剂,致使叶片渗透作用加快,引发叶片功能性衰竭枯死斑。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二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二、真菌 1.植物病原真菌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2.植物病原病毒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植物病原线虫 5.寄生虫种子植物 三、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2)湿度(3)光照(4)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线状物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4.有害物质(1)土壤盐(2)碱害(3)药害(4)大气污染 九、浸染性病害 1.真菌类病害 (1)锈病(2)黑粉病(3)白粉病(4)菌核病(5)霜霉病(6)黑莓和灰霉病 (7)炭疽病(8)立枯病 2.细菌类病菌 (1)软腐病(2)斑点病(3)枯萎病 3.病霉类病害 (1)花叶病毒(2)矮化病毒(3)畸形 4.线虫类病害 (1)粒线虫属 (2) 茎线虫属(3)异皮线虫属(4)根结线虫属(5)滑刃属5.寄生虫植物 (1)菟丝子(2)列当(3)桑寄生属和槲生属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作业—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报告

实验二植物病害的调查与诊断 姓名:班级: 小组成员:** ** ** *** 一、实验目的 1、为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危害及为预测预报提供 科学依据; 2、通过病害调查,掌握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植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抗感性表现,药剂防治效果等; 3、学会病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和分析等 4、掌握一般的病害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 1.马蔺锈病 寄主植物:马蔺 诊断依据:夏孢子堆生在叶的两面,初埋生在马蔺表皮下,后露出,肉 桂色。经询问,学校马蔺长期得锈病。 镜检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球形,黄褐色。 2.白菜软腐病 寄主植物:白菜 诊断依据: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叶片半 透明,呈油纸状,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 特殊的恶臭 病原:病原菌为欧文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夏孢子

3.枣疯病 寄主植物:枣树 诊断依据: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 病原:植原体 4.白菜黑斑病 寄主植物:白菜 诊断依据:病斑圆形,灰褐色或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上生黑 色霉状物,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叶上病斑发生很多时,很易变黄早枯。 镜检病原孢子: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形态相似,长条形至倒棍棒形,棕褐色。 5.黄栌白粉病 寄主植物:黄栌 诊断依据:白色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严重 时整叶布满厚厚一层白粉,多数叶片为白粉覆盖。 镜检病原特征:属球针壳属,闭囊壳球形,黑褐色,附属丝顶端卷曲如 钩状。

6.柑橘青霉病 寄主植物:柑橘 诊断依据: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外围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丝环。 镜检病原特征:青霉菌,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具隔膜,尖端数次分枝,呈帚状,孢子小梗无色,单胞,尖端渐趋尖细,呈瓶状,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 7.葡萄黑腐病 寄主植物:葡萄 诊断依据:果实发病后首先在果面上产生紫褐色 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病斑呈灰白色,边缘褐色, 稍凹陷。随病斑的继续发展,果实软腐。失水后 干缩,变成蓝灰色僵果,在树体上不易脱落。 病原:有性世代为称葡萄球座菌,属子囊菌 亚门真菌 8.葡萄霜霉病 寄主植物:葡萄

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章外照射急性辐射病(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一﹑概念 急性辐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急性辐射病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人们开始认识它,还是在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进行了核袭击之后。那时,发生了数以万计的伤病员。由于当时对这类疾病的经过与特点缺乏了解,加之原子弹爆炸后多种杀伤因素(如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幅射及落下灰核幅射等)的复合作用,故对当时发生急性放射病的伤病员并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观察,因而对急性放射病仍缺乏系统了解与认识。但是,通过这一事件,人们开始重视这一特殊疾病的系统研究。同时,随着核科技术应用的广泛发展,大型核设施逐年增加,全世界不断发生重大核事故,各种类型的急性放射病病例,成为世界各国重点观察研究与治疗的对象。我国自60年代初期,也有各类事故病例发生,在急性辐射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急性辐射病的发病特点 由于急性辐射病是一种非随机效应,故其严重程度与照射量呈正相关,并存在着照射量阈值(见表13-1)。 损伤过程复杂,病变广泛 放射线作用于机体内重要分子,引起它们不同程度的原发损伤,从而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化﹑功能和形态改变。而这些改变,又可继发性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免疫系统受损,可以引起全身或局部感染;凝血机制受损,可以引起全身或局部出血。这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同时,由于射线作用不可能全身非常均匀﹑各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又不同,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急性辐射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变十分广泛。 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敏感性不同,故不同照射量引起的急性放射病,具有不同的规律性表现。从而奠定了急性放射病各种不同类型特征的基础。 骨髓型急性辐射病病程的阶段性 人体全身吸收剂量达1~10Gy,可发生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即其临床表现以骨髓造血抑制为主。这种类型的中度和重度急性放射病,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三﹑急性辐射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以将急性放射病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骨髓型又可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现依次介绍如下: 1. 骨髓型急性辐射病 骨髓型急性辐射病是指全身吸收剂量为1~10Gy时所引起的以骨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辐射病。病情轻重主要决定于剂量的大小,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这种类型的急性辐射病,特别是中度与重度的,病程发展分期明显,即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浅谈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摘要】病害的发生对于园林植物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前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却也受到病害的侵害,制约了园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我国北方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这并不影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结合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各种病虫害,不难发现其种类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发生的虫害种类包括:金龟子、红蜘蛛、康氏粉蚧、斜纹夜蛾、刺蛾以及柳蓝叶甲等等;植物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枯萎病、合欢枯萎病、桃缩叶病、苗木立枯病、银杏茎腐病以及杨树腐烂病等等。由此可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2、病虫害结构复杂。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设计追求的多样化以及实现全绿景观的要求,促使城市园林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城市大量引入植物,以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在园林植物种类增多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不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也会给植物病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些病害是当地园林工作人员前期没有遇到过的,为此没有很好的防治和治理措施,近些年石家庄地区爆发的美国白蛾,就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体现,这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大大增加了园林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难度。 3、病虫害产生的危害性持续时间比较长。引进的园林植物主要集中在城市,属于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园林植物经过人们的长期驯化,其抗逆性在逐渐降低,尤其是抗虫能力的弱化,再加上园林人员的用药不严谨导致植物自身的抗药性提高,增加了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空气污染严重,这些恶劣的气候为各种病虫害生存提供了条件,因此病虫害一旦爆发就会给当地的植物带来严重的影响,2014年6月内蒙古草原爆发的蝗虫、沙蒿金叶甲、白刺叶甲草原虫害破坏了超过3000万亩的草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植物病害的诊断 1、传染性病害 (1)真菌病害 一般外部表现为白粉、绣粉、煤污、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等症状,如园林树木叶片的白粉病、松叶锈病、煤污病、立枯病等[2]。花卉幼苗患立枯病倒地后可看到菌丝,这是鉴别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 (2)细菌病害 一般外部表现为斑点、溃疡、萎蔫、畸形等症状,由于细菌比真菌个体小,因此常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常见病如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碧桃细菌病,园林植物冠瘿病(又称根瘤病)等,主要危害丁香和杨柳树。

田间植物病害的诊断.

田间植物病害诊断实验方案 立枯病的田间诊断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立枯病的田间进行诊断,掌握立枯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2、掌握区别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基本方法。 3、了解立枯丝核菌的特点。 二、实验意义 立枯病是常见的植物病害,危害范围广,掌握立枯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可 对病害进行预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高植物产品质量,减少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材料及用具 材料:发生立枯病的新鲜植物组织。 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解剖针、放大镜、刀片等常规用具以 及酒精、盐酸等实验常用药剂。 四、立枯病概况 1、立枯病 立枯病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菌 丝有隔膜,初期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至黄褐色,分枝处成直角,基部稍缢缩。病菌生长后期,由老熟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质地疏松,表面粗糙。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属担子菌亚门。自然条件下不 常见,仅在酷暑高温条件下产生。担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长椭圆形,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产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6-9微米× 5-7微米。除西瓜外,还可为害甜瓜等160多种植物。 立枯病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初生菌丝无色,后变黄褐色,有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大小0.l~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μm。 立枯病症状: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 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幼苗出土患病后,早期白天萎蔫,茎基部变淡褐色,呈水渍状,夜间恢复。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