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滨水项目案例研究

悉尼达令港

达令港是悉尼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澳大利亚的一颗璀璨明珠

q达令港(DARLING HARBOUR)位于悉尼市中心的西北部,它不仅是悉尼最缤纷的旅游和购物中心,也是举行重大会议和庆典的场所;

q曾经是悉尼重要的工业区的达令港由于港区工业的衰落沦为一个荒芜破落的死水港,直到本世纪80年代,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复兴计划,达令港被改造成为庆典的中心场所。

1

悉尼达令港

q从1998年起,达林港的成功改造已吸引了多达1.5亿的旅游者,单2002年的游客就达1300万。q达林港的改造也创造了4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兴建了近120家的零散销售商店,50余家的咖啡店和饭店,每年举办700余项各类活动。

q达村港地区宾馆业发达、规模大、空置率低。拥有约3000标准间的宾馆群和3300套供出租的公寓。

2

3

悉尼达令港

q 悉尼水族馆(Sydney Aquarium )──全球最大的水族馆之一,共有一万一千种澳洲的海洋生物q 澳洲海洋博物馆(Australian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海洋博物館q 谊园(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 )──位于悉尼市心脏地帶的文化绿洲q IMAX 电影院(IMAX Theatre )──樓高达八层的电影院透过超大银幕放映动感电影q 发电厂博物馆(Powerhouse Museum )──汇萃了澳洲文化与历史

q 悉尼会展中心(Sydney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澳洲举行重要盛事或会议的主要场地

q 寇卡湾美食港(Cockle Bay Wharf )及英皇街码头(King Street Wharf )──是悉尼著名的餐饮及娛乐购物地区

q 港滨购物中心(Harbourside Shopping Centre )──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餐饮和休闲的场所

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商业设施:

4

Arts, Culture & Tourism-Led Development Model -Bilbao

面临问题:用地布局混乱,环境污染,市中心区废弃码头及船厂的再开发,滨水地区城市功能衰退,城市交通问题,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经济发展乏

力及人口减少等。

主要战略滨水文化复兴

投资情况

发展会负责实施毕尔巴鄂市的城市复兴计

划,计划涉及的投资有三分之二来自私人

投资商。滨水区重建计划由一个国家及地

区二级政府共同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实施。

政府财政负责了60%的投资。投资优先项目:

人力资源,新的服务业,城市交通体系,

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品位及其它社会行动项目概况:

从1989年起,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开始实施一个以艺术、文化、贸易及旅游设施建设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复兴计划。目标是将毕尔巴鄂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旅游文化中心,复兴计划有八个主要的子项目组成,15年来共投入资金15亿美元。

5

Arts, Culture & Tourism-Led Development Model -Bilbao

毕尔巴鄂市的主要经验城市区域更新和升级可以同过文化艺术设施等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来推动,一个强有力的,由各公众及私人机构组成的合作伙伴组织是计划成功实施的保障。总结标志性文化艺术设施交通环境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吸引私人开发商

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文化艺

术中心。通过在重点地段建设一系列精品建筑

来提升城市形象。通过举办一系列地方或国际

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来刺激城市经济增长,产业

升级。

城市交通发展计划:建设达40公里的城市地铁

系统,联系市内各主要交通节点,建设一条现

代化的轻轨线路,联系旧城区与新的文化、艺

术、休闲中心及商贸区。重建新的中央火车站,

将之建成一个可满足各种交通(方式公共巴士、

地铁、高速列车等)换乘需要的综合交通驱纽中

心。重新设计、建设毕尔巴鄂飞机场,使之成

为航线覆盖整个欧洲的国际一流机场。

滨水区发展计划:充分利用毕尔巴鄂市中部

Nersion 和滨水区的景观资源,巩固并推动毕

尔巴鄂市文化,娱乐等第三方产业的发展。

滨水区主要设施:港口和物流设施、国际性博

览和会议中心、欧洲计算机软件研究中心、大

型商务文化中心,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一座宾

馆一个大学分部,600套公寓及超过20公顷绿地

Case Study

案例研究:东京台场

§台场位于东京临海副都心北海岸。几年前,台场还是一片填海而成的空地,而现在则是拥有娱乐、展览等极为现代化的设施,使临海副都心变成一个大众喜欢的休闲胜地;

§台场集旅游、休闲、购物,科教、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都市旅游的胜地,这是台场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百合鸥”线沿临海副都心海岸运行,这条全自动轨道交通线路穿过彩虹大桥,使游客们能尽情地观赏东京海岸及现代化建筑的美丽风景

6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篇一: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四川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及甜城湖滨水植物景观 驳岸在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水陆过渡的主要界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驳岸形式设计出不一样的滨水植物景观,所以驳岸可以决定植物景观营造的形式和规模。内江谢家河湿地公园的驳岸设计是一大亮点,虽为人工打造但主要用石材和少量混凝土堆砌而成,最终以卵石缓坡入水,这种设计既承担了重要的防洪功能,又巧妙地柔化了河岸,保留自然水体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植物设计,则采用自然式水体的配置方式。设计使用了丰富的乡土滨水植物,河岸两边种植了柳树,形成整体骨架,周围配置紫叶李、木芙蓉等开花树种,再依次向水体方向配以美人蕉、万年青、迎春等花灌木以及菖蒲、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并将它们按照自然群落的结构设计,以乔、灌、草的结合方式,形成了具有物种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多层次的生态景观带。见图3-1 图1 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 采用大量乡土树种是内江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设计的特色,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共有木本植物约80种,其中乡土树种或是已经驯化了的树种达50种以上。其中常绿乔

木有桉树、杜英、女贞、枇杷、大叶榕、小叶榕、香樟等;落叶乔木有合欢、枫杨、二乔玉兰、鹅掌楸、梨、梅、毛白杨、构树、无患子、桃花、刺槐、梧桐、垂柳、银杏等;常绿灌木有枸骨、杜鹃、海桐、夹竹桃、金边黄杨、春羽、石楠、法国冬青、山茶、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等;落叶灌木有紫荆、蜡梅、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等;藤蔓植物有紫藤、爬山虎、迎春、多头蔷薇等;竹类植物有紫竹、早园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竹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鸢尾、菖蒲、水葱等。 这样的植物配置既保证了湖岸景观的观赏特性,又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生态原则。见图3-2、3-3、 3-4 图2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1) 图3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2) 图4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3) 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造景的另一特色就是观赏和实用并重,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整个甜城湖湖岸拥有贯穿全境的亲水步行道、石板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与种类、大小、姿态、色彩和疏密不同的植物群落像珍珠项链般者串连起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线效果和感受,形成了一个优美、和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见图3-5

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四川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及甜城湖滨水植物景观 驳岸在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水陆过渡的主要界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驳岸形式设计出不一样的滨水植物景观,所以驳岸可以决定植物景观营造的形式和规模。 内江谢家河湿地公园的驳岸设计是一大亮点,虽为人工打造但主要用石材和少量混凝土堆砌而成,最终以卵石缓坡入水,这种设计既承担了重要的防洪功能,又巧妙地柔化了河岸,保留自然水体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植物设计,则采用自然式水体的配置方式。设计使用了丰富的乡土滨水植物,河岸两边种植了柳树,形成整体骨架,周围配置紫叶李、木芙蓉等开花树种,再依次向水体方向配以美人蕉、万年青、迎春等花灌木以及菖蒲、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并将它们按照自然群落的结构设计,以乔、灌、草的结合方式,形成了具有物种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多层次的生态景观带。见图3-1 图1 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 采用大量乡土树种是内江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设计的特色,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共有木本植物约80种,其中乡土树种或是已经驯化了的树种达50种以上。其中常绿乔木有桉树、杜英、女贞、枇杷、大叶榕、小叶榕、香樟等;落叶乔木有合欢、枫杨、二乔玉兰、鹅掌楸、梨、梅、毛白杨、构树、无患子、桃花、刺槐、梧桐、垂柳、银杏等;常绿灌木有枸骨、杜鹃、海桐、夹竹桃、金边黄杨、春羽、石楠、法国冬青、山茶、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等;落叶灌木有紫荆、蜡梅、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等;藤蔓植物有紫藤、爬山虎、迎春、多头蔷薇等;竹类植物有紫竹、早园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竹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鸢尾、菖蒲、水葱等。 这样的植物配置既保证了湖岸景观的观赏特性,又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生态原则。见图3-2、3-3、3-4

经典滨水景观设计案例

六个经典滨水景观设计案例 一、鲑鱼溪流公园 二、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Kallang河道修复 三、韩国清溪川改造项目 四、澳大利亚Jack Evans船港 五、加拿大多伦多舍伯恩海滨公共空间 六、圣安东尼滨河步道 =============================== 【一】鲑鱼溪流公园 鲑鱼溪流是在2002年才出现在史丹利公园内的一道景观,不仅为大马哈鱼回游产卵提供了场所,其本身也具有非凡的生态意义。鲑鱼溪流设计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为公园的游客展现这一自然过程,让他们不仅欣赏到城市中心溪流的美丽风景,而且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座连接水族馆和马尔金露天剧场,史丹利公园观景亭和温哥华水族馆之间的人行桥。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将公园游客引至桥上,向他们讲解溪流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性。 溪流顺流而下,与咸水湖Seining湖交汇。 人造堰将溪流的咸水部分与再循环利用的淡水区分开来。而这些圆木就将它巧妙地遮蔽了起来。 Seining池当中的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抽出以集中回游产卵的鲑鱼。 观景台可以让学校的孩子们和游客更好地观赏鲑鱼。 Seining池下方的溪流建设旨在保护回游的鲑鱼,帮助它们回到池中产卵。 不同的溪岸和河床环境为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更自然的栖息地。

设计强调了城市公园环境和溪流边重建自然环境之间的强烈对照。 溪流上两座横跨的人行桥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提示公众对于鱼类栖息地的关注。 规划图清晰地表明了温哥华水族馆和煤港海岸之间的联系。 =============================== 【二】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Kallang河道修复 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 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62公顷,花费4500万欧元,于2012年2月建成。由于公园需要翻新,公园旁边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需要升级来满足由于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雨水径流的排放, 因此这些计划被综合在一起,进行此项重建工程。该设计获得了2012新加坡游憩场地设计奖,和2012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设计项目奖。 【重建方案】 加冷河从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这是第一个在热带地区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术的组合)来巩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还为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地。新的河流孕育了很多生物,公园里的生物 公园和河流的动态整合,为碧山公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标识。崭新、美丽的软景河岸景观培养了人们对河流的归属感,人们对河流不再有障碍,恐惧和距离,他们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水体、河流,他们开始享受和保护河流。 此外,在遇到特大暴雨时,紧挨公园的陆地,可以兼作输送通道,将水排到下游。碧山公园是一个启发性的案例,它展示了如何使城市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巧妙融合在一起,起到洪水管理、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娱乐空间等多重功用。人们和水的亲密接触,提高了公民对于环境的责任心。

滨水区绿地景观设计的价值研究分析

滨水区绿地景观设计的价值研究分析 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游憩绿地大多利用江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设计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滨水游憩路景观设计必须密切结合当地的生态、地形、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全面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游憩绿地的规划设计 滨水游憩绿地应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滨水区景观设计。

一般滨水游憩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另一侧是水体,中间为绿带。绿带景观设计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而进行。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自然式布置的绿化带多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要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为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行车道的一侧应设绿化屏障,但要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为了不影响景观视线,同时避免树木的根系生长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能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滨水游憩行道的绿化设计 滨水游憩路往往是城市中心交通繁忙、人口密集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路段,其设计原则如下: 临近水面的散步道,宽度应不小于5米,并尽可能接近水体。如滨水路绿带较宽时,最好布置成两条滨水路,一条临近干线人行道,便于行人往来,另一条布置成临近水面的地方,路面宽度宜大,供游人散步或远眺。 河岸线因原有地形高低起伏不平,常遇到一些台地、斜坡、壕沟,可结合地形将车行道与滨河游憩路分设在不同的高度上。滨水路宽度依地形确定,在斜坡角度较小时用绿化斜坡相连,坡度较大时,用坡道或石阶相互贯通。在平台上可以布置座椅、栏杆、花架、园灯、小型瀑布、雕塑艺术品等。在码头或小型广场地段,通常在石阶通道进出口的中央或两侧设置雕塑、园灯、座椅,并在适当位置留出行人驻足远眺的平台,面积可大可小。一些突出河湖岸线的半岛地带是滨水游憩林荫路上最具有风景表现力和吸引游人的地方,可以根据面积大小和需要布置雕塑、纪念碑、风景树群、小游园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和广场等。 园林设计公司为了保护水岸免遭波浪、雨水等冲刷而坍塌,需修建永久性驳岸。驳岸一般多采用坚硬石材或混凝土,顶部加砌岸墙或用栏杆围起来,标准高度为80厘米~100厘米,沿河狭窄的地带应在驳岸顶部用高90厘米~100厘米的栏杆围起来,或将驳岸与花池、花境结合起来,便于游人接近水面,欣赏水景,大大提高滨水游憩林荫路的观赏效果。在设有游船码头或水上运动设施的地段,应修建坡道或设置转折式台阶直通水面。

滨水景观、湿地案例

美国格林湾福克斯河滨水景观 1、The City Deck是一项多期的改造项目,位于威斯康星州的格林湾,设计公司为StossLU。场地原被用作停车场,附近的建筑都背着河岸建造,几乎没人愿意来。 2、这项重新规划的工程旨在城市街区与福克斯河之间创造一个富有活力、适合多样活动的城市开放空间,改善城市与河流之间的生态多样性。 3、改造后的福克斯沿岸已经成为该地区居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沿河休息空间与街道有着良好的衔接,也适合大型集会。 4、本案设计的难点是如何重新将城市街道联系起来,创造新的富有活力的开放空间,所以必须考虑与现有街区入口的衔接,与建筑的关系及创造多样的活动空间。 5、翻折的木坐凳在该滨水空间中被大量使用,形成了一大特色,翻折的木坐凳好似木平台在竖直方向的延伸,巧妙的处理手法让木坐凳活了起来。 6、翻折的木坐凳既有往外倾斜的,也有向内倾斜,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可能性,宽阔的坐面还能满足两面就坐,一面看的河面风景,一面看行人的活动。

1、多边形挑出的木平台对应着该区域,该挑台造型与河岸、道路都有着很好的结合,所以整体看还是很和谐的。 2、设计师巧妙地将照明与翻折木坐凳结合,实现了见光不见灯的设计效果,而线性灯带也 为夜间的行人提供很好的引导。 1、设计师在该地块设计中多次运用了翻折设计的手法,这种将地面和竖向结合的减法设计既赋予了设计元素以生命,看起来也极富雕塑感。 2、钢丝绳沿河护栏的好处就是远远看去它好似不存在,既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同时还 能尽量减小对沿河观景视线的干扰。 3、木铺面的对缝处理,也能让水平与竖向的木铺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1、不同的斜面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但都是在同一个场地,同样的材质。翻折手法在该场地设计中运用得非常成功,简洁实用,前面的草地提供了很好的缓冲区。 2、这是盖天柯先生用翻折的木质平台设计的上海创智公园(Kic Park),利用翻折构成不同斜面的的手法成功地创造出有趣且很受欢迎的街角公园。 3、与此处暗藏在坐凳下的线性照明不同,创智公园采取的是地埋灯的点状照明,从场地来 看也是合理的,毕竟滨江景观是线性空间,而街角公园是点状绿地。

滨水景观案例分析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世界景观佳作鉴赏案例分析二 滨水长廊景观East Bayfront Water’s Edge Promenade

一、滨水区简介 一、滨水区定义 城市中陆地与水域相连部分一定区域的总称,包括水域、岸线、陆域三部分。 二、滨水区特点: 1、群众聚集的大型场所; 2、它是公有的,所有人都可以进入; 3、是公共活动 的场所,其尺度与场地为广场定位中的各种功能提供足够的场所。 三、滨水区城市 城在水中:威尼斯、厦门城在水边:纽约、多伦多 水在城中:伦敦、巴黎、上海 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悉尼港湾上海浦江里昂罗纳河广州珠江 旧金山39号渔人码头上海渔人码头罗马台伯河 四、滨水区设计要点 1、设计要点 1)、滨水区域是城市中的特定空间地段,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相邻的余地或建筑区域。2)、对象为公共建筑,城市中邻近水体的空间构成物及其所限定的公共开放空间坏境,,它由向公共开放的自然坏境和人工坏境组成。 2、滨水区环境特征 1)、滨水区一般是所在城市的开发与城市中心发展的重点依托;2)、空间的近水性;3)、人性化;4)、包括可见物质与不可见的文化品位与社会意识;5)、桥梁不仅联系两岸,同时也是视觉中心;6)、由于直接滨水,具有比其他开放空间更外向的特征;7)、交通的通达性,一般与城市中心有合适的距离。 五、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成功的因素 滨水区开发动力 (1)、经济因素(2)、社会因素(3)、坏境因素(4)、文化因素(5)、政策因素 成功要素 (1)、深思熟虑的开发政策(2)、周密的规划,新颖的设计 (3)、主体建筑是关键(4)、重视管理,保持并谁去吸引力 二、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滨水长廊景观 East Bayfront Water’s Edge

国外大师水景观案例分析

国外大师水景观案例分析[吐血推荐] 水是景观中最富灵性的要素! 近年来水景观问题是国内景观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看看在建设部招开的水景观会议上,来自六个不同国家的专业是如何就水景观开坛施讲的...... 为方便大家比较,特将中英文同时附上 第一篇文章:城市之水——一种新模式的进展 基于为中国可持续城市而设计的水环境 初稿 彼得?乔治,2005年5月18日 澳大利亚悉尼易利斯(Epolis)战略城市设计 纽卡斯尔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景观建筑与规划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可持续城市主义中心 作者简介:彼得?乔治(Peter Droege) 马斯?埃内?戴斯(MAAS Env Des) (马萨诸塞州技术学院,1978) DI Arch/UD (慕尼黑工艺大学,1976) Ct教授,建筑学和建筑环境专业,纽卡斯尔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与规划研究生院以及可持续城市主义中心客座教授, 可更新能源世界理事会成员,亚洲和平委员会主席,澳大利亚规划协会,城市设计俱乐部成员,澳大利亚联盟规划协会成员,美国建筑师协会成员,澳大利亚建筑协会 简介: 彼得?乔治是学者、教育家、作家和公众演讲家,主要涉足城市设计、城市开发、环境政策,以及最近的城市设计中的能源领域。他在这些领域有25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曾与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1999年---2002年在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赞助下,他指导了能源调查和工艺领域的研究(C ERT)。自从2001年他出任可更新能源世界理事会和亚洲和平委员会的主席。 彼得?乔治在澳大利亚主要从事的专业和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建筑项目的设计、建议和评估,以及城市设计和开发方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他不仅为本国服务,还为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政府评估发展,对大量筹备中的投标、开发计划和城市设计项目进行检查、评估、修改。他所服务过的澳大利亚公共实体有大量当地政府、墨尔本港区局、城市西部开发公司、悉尼海港和海滩管理局、澳大利亚的科技公园和土地公司、新南威尔士规划局等等。他还是多年见证新南威尔士土地、环境法庭的一位令人尊重的专家。 彼得?乔治是前首相保罗(Paul Keating)的城市设计工作小组的主要成员,他被邀请作为国家的城市与区域发展评论的顾问。在此之前他曾作为城市形态和概念设计顾问,最早以国家水平进行日本—澳大利亚合作的生态工业多功能城市的新城发展的研究。 他曾获得多项城市设计大奖,包括:1987年日本举行的关于信息技术和城市变革的国际概念设计竞赛、1990年由12个城镇所拥有的Sagami海湾的生态可持续设计战略。他是最近关于信息、通讯和城市形态方面的国际出版物的主编(智能环境,Elsevier 1997) 在国际间,彼得?乔治的专业工作全面而综合地集中在当地、州、国家政府层面的城市设计和发展项目,重点是可持续的能源方面。国际的公众部门工作从地方政府的年长城市设计顾问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顾问(1991-1992),为新加坡国家计算机部门和2000年城市发展信息计划服务过。规划和设计过马萨诸塞州公共建筑,还是几个国家发展计划顾问团的领导。在非洲和中东的私人设计事务所担任管理和领导职位。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典型滨水项目案例研究

悉尼达令港 达令港是悉尼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澳大利亚的一颗璀璨明珠 q达令港(DARLING HARBOUR)位于悉尼市中心的西北部,它不仅是悉尼最缤纷的旅游和购物中心,也是举行重大会议和庆典的场所; q曾经是悉尼重要的工业区的达令港由于港区工业的衰落沦为一个荒芜破落的死水港,直到本世纪80年代,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复兴计划,达令港被改造成为庆典的中心场所。 1

悉尼达令港 q从1998年起,达林港的成功改造已吸引了多达1.5亿的旅游者,单2002年的游客就达1300万。q达林港的改造也创造了4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兴建了近120家的零散销售商店,50余家的咖啡店和饭店,每年举办700余项各类活动。 q达村港地区宾馆业发达、规模大、空置率低。拥有约3000标准间的宾馆群和3300套供出租的公寓。 2

3 悉尼达令港 q 悉尼水族馆(Sydney Aquarium )──全球最大的水族馆之一,共有一万一千种澳洲的海洋生物q 澳洲海洋博物馆(Australian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海洋博物館q 谊园(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 )──位于悉尼市心脏地帶的文化绿洲q IMAX 电影院(IMAX Theatre )──樓高达八层的电影院透过超大银幕放映动感电影q 发电厂博物馆(Powerhouse Museum )──汇萃了澳洲文化与历史 q 悉尼会展中心(Sydney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澳洲举行重要盛事或会议的主要场地 q 寇卡湾美食港(Cockle Bay Wharf )及英皇街码头(King Street Wharf )──是悉尼著名的餐饮及娛乐购物地区 q 港滨购物中心(Harbourside Shopping Centre )──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餐饮和休闲的场所 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商业设施:

六个不可不知的滨水景观案例

【鲑鱼溪流公园】 鲑鱼溪流是在2002年才出现在史丹利公园内的一道景观,不仅为大马哈鱼回游产卵提供了场所,其本身也具有非凡的生态意义。鲑鱼溪流设计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为公园的游客展现这一自然过程,让他们不仅欣赏到城市中心溪流的美丽风景,而且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座连接水族馆和马尔金露天剧场,史丹利公园观景亭和温哥华水族馆之间的人行桥。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将公园游客引至桥上,向他们讲解溪流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性。 溪流顺流而下,与咸水湖Seining湖交汇。 人造堰将溪流的咸水部分与再循环利用的淡水区分开来。而这些圆木就将它巧妙地遮蔽了起来。 Seining池当中的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抽出以集中回游产卵的鲑鱼。 观景台可以让学校的孩子们和游客更好地观赏鲑鱼。 Seining池下方的溪流建设旨在保护回游的鲑鱼,帮助它们回到池中产卵。 不同的溪岸和河床环境为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更自然的栖息地。 设计强调了城市公园环境和溪流边重建自然环境之间的强烈对照。 溪流上两座横跨的人行桥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提示公众对于鱼类栖息地的关注。规划图清晰地表明了温哥华水族馆和煤港海岸之间的联系。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Kallang河道修复】 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 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62公顷,花费4500万欧元,于2012年2月建成。由于公园需要翻新,公园旁边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需要升级来满足由于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雨水径流的排放, 因此这些计划被综合在一起,进行此项重建工程。该设计获得了2012新加坡游憩场地设计奖,和2012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设计项目奖。 【重建方案】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1.目前国校园滨水景观现状 (2) 2.场地分析 (2) (1)地理分析 (2) (2)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 (3) (3)交通分析 (4) (4)周边地块性质分析 (4) (5)周边已有建筑物分析 (4) 3.SWOT分析 (5) 4.主题确定 (6) 5.功能确定 (6) 6.总平面图 (7) 7.竖向设计 (7) 7.1 乔木层设计 (7) 7.2 灌木层设计 (8) 7.3 草本植物层设计 (8) 7.4 地面层设计 (8) 7.5 水面层设计 (8) 7.6 水下层设计 (8) 7.7 山麓 (8) 8.空间功能分区设计 (9) 9 道路系统设计 (9) 9.1护岸设计 (10) 9.2 地形设计 (10) 9.3 亲水平台及跨湖步道设计 (10) 10. 植物群落的设计 (10) 10.1 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11) 10.2 植物品种的选择 (11) 11.生态驳岸设计 (12) 12.小结 (12) 参考资料 (13)

前言 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满足人类对景观和功能的需求。 本文设计遵循从自然的观念,从植物群落设计,空间功能分区与竖向设计,生态驳岸设计,道路系统设计等4个方面来设计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著名建筑师经文先生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为此达到生态廊道宽敞化,植被多样化,植物格局科学合理,以及校园滨水绿地自然演进过程正常化。将“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应用于滨水绿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也是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发扬。

国外绿道案例

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植物园牙买加公园河道景区和奥姆 斯特德公园麻省林荫道 后湾沼泽地 波士顿公园 项目背景: 案例1: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 波士顿公园是一个公共园地,算得上是美国最早的公园。波士顿公园在波士顿初建时期已经划定,供居民放养奶牛、士兵操练 以及游戏、散步等户外活动。1910-1913年,奥姆斯特德全面改造了波士顿公园,自然式布局的大树、大草坪,任人自由漫步,一派田园风光。

项目概况: 公园位于波士顿市中心,面积达50英亩。这里从波士顿公地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约16公里, 由相互连接的9 个部分组成。 林荫道宽60米,中间有30米宽的街心绿带,两侧的住宅都面向大道,使街心绿带构成社区的活动中心。 ①波士顿公地(Boston Common) ②公共花园(Public Garden) ③马省林荫道(Commonwealth Avenue) ④滨河绿带(Esplanade), 又称查尔斯河滨公园 ⑤后湾沼泽地(Back Bay Fens) ⑥河道景区和奥姆斯特德公园又称浑河改造工程(Muddy River Improvement) ⑦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 ⑧阿诺德植物园(Arnold Arboretum) ⑨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 绿道特点: 复合功能,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经验借鉴: 第一:他们已经将群体的需求与个体的需求良好地结合起 来。园林景观的服务主体经历着个人——群体——个人 和群体兼顾的历程,波士顿不同类别的园林景观是在以 公众为服务主体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个性化的关怀。 第二:将科技尖端化的手法与生态化自然化的目标结合起 来。这也正是世界园林景观的两大发展趋势,尤其在处 理工业化的种种显性或隐性破坏时,一切表面的和谐常 常有赖于高科技支持。 第三: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破坏性景观的坚决改造结合起来。内涵表征特色,保留和再现历史不仅 是捷径,也是对景观建筑师协调能力的挑战,须得有慧眼和缜密的考虑,保证了一种崭新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少旧风貌的流失。 第四:将人们的被动欣赏与主动参与意识结合起来。现代园林提倡的人与环境并重的境界,亦可引申为人与环境的互动,人在景中,人本身即是一景,乃至是否可以引入局部DIY式现代园林景观概念,都是我们可以探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