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总运〔2015〕296号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基本技术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特殊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超限、超长货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木材和竹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轮式、履带式货物和圆柱形、球形货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金属材料及制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卷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预应力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方案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应急处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满载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常用计算公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3 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4 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5 常用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6 铁路货车增载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7 装载加固废止和失效文电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敞车、平车、棚车、长大货物车技术参数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TG/HY102-20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路总公司)及所属各铁路运输企业(以下统称铁路局),是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的基本依据。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企业通过国家铁路运输货物前,铁路局在签订有关协议时应遵守本规则。

铁路局在与托运人、收货人签订有关协议时应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技术性强,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货车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

第四条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使货物均衡、稳定、合理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偏重,不集重;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塌或坠落等情况。

第五条铁路局要高度重视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配备专人负责,积极运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质量。

铁路局及其直属货运站段(含货运中心,下同)应成立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审核、申报、批准、实施工作,组织落实按方案装车、装车质量签认制度和货车满载、优化装载措施,以及有关技术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第六条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坚持装车从严、发站从严的原

则,严格按装载加固方案或相关技术要求装车。

重点货物实行装车质量签认制度,铁路局应制定管内装车质量签认办法,并报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备案。

第七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货物装载加固方法、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应按本规则第四章、第五章有关要求,从严管理。

第八条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规则有关要求,以及铁路总公司公布的有关技术条件。铁路局应制定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管理办法。

涉及专利权的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其专利保护、使用、转让及纠纷处理等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相关规定。不得使用经专利管理部门认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侵犯专利权的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

第九条各铁路局应按照《铁路货运安全管理规则》相关规定,健全有关机制,保证装载加固方案论证、技术检测等安全评价工作需要。

第二章基本技术条件

第十条装车前应正确选择车辆,遵守货车使用限制表(见表2-1)及有关规定。未按管理权限经铁路总公司或铁路局批准,各类货车装载的货物不得超出货车的设计用途范围。表2-1 货车使用限制表

土、矿石、砖挡并安有支柱时,可装运煤、灰、砂、

石、土、砖

2金属块×××××

无端侧板平车或有端板(渡板)无侧板平车(共用车除外),在使用围挡并安有支柱时,可装运散装的金属块

3空铁桶×××××应加固并外罩绳网4木材×××××

5超长货物××××

6超限货物×××

7钢轨×××

8

组成的机动车

××××

组成的摩托车、手扶拖拉机及小型

车辆可使用棚车,在到站有起重能力

时,可使用敞车

注:×——不准使用的车种。

货车的技术参数由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公布,常用敞车、平车、棚车、长大货物车

技术参数参见附录。凡货车车体上的标记技术参数与附录不一致时,以车体上的标记技术参数为准。货车制造、检修单位应确保货车车体上涂打的标记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凡未经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公布的,技术参数不全的敞车、平车、棚车及长大货物车,一律不得使用。

第十一条使用有端、侧板的平车装载长度或宽度超出车地板的货物,或因货物拉牵加固需要,可将端、侧板放下,同时用镀锌铁线将其与车体捆绑牢固或用锁铁卡紧。

涂打“”的平车在运行时,端板应处于立起关闭状态。特殊情况下,在安装车钩缓冲停止器后允许将端板放倒运行;或将两平车相邻端的一辆平车的端板采取可靠吊起措施后,可将另一辆平车的端板放倒运行。

第十二条装车后货物总重心的投影应位于货车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必须偏离时,横向偏离量不得超过100mm;纵向偏离时,每个车辆转向架所承受的货物重量不得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二分之一,且两转向架承受重量之差不得大于10t。

第十三条重车重心高度从钢轨面起,超过2000mm时应按表2-2的规定限速运行。限速运行时,由装车站以文电向铁路局请示,铁路局货运管理部门以电报批示,跨局运输则应同时抄给有关铁路局货运、运输、调度、机务、工务等有关部门,并符合本规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表2-2

第十四条货物的装载高度、宽度和计算宽度,除超限货物外,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见附件3)和特定区段装载限制(见附件4)。

第十五条货车装载的货物重量(包括货物包装、防护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不得超过其容许载重量。

允许增载货车车型、适于增载货物品类及允许增载重量按《铁路货车增载规定》(见附件6)办理。

涂打禁增标记的货车不准增载。

铁路总公司未批准增载的各型货车不得增载。

第十六条平车、凹底平车、长大平车局部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车辆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表2-3、表2-4、表2-5。

表2-3 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注: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表2-4 凹底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注: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表2-5 长大平车局部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注: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二)货物支重面长度小于所需两横垫木之间的最小距离时,可按需要先铺设两根横垫木,然后在横垫木上加纵垫木,将货物均衡地装在纵垫木上。

第十七条 C62A*、C62A*K、C62AK、C62A*T、C62AT、C62BK、C62BT、C64K、C64H及C64T型敞车局部地板面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表2-6、表2-7。

表2-6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注: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表2-7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注:1.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2.表中括号内数据表示当使用61t敞车时,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的容许载重量。

(二)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容许载重量。

(三)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宽度不小于范围内(小于时加垫长度不小于的横垫木)承受均布载荷(加垫横垫木为对称集中载荷)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内外各1m处。

(四)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载长度超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装载宽度不小于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装载宽度不小于、不足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5t。

(五)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宽度不小于范围内和车辆中部三处承载时,中部货物重量不得大于13t,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7t。

(六)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每端装载长度超过,且在车辆中部装载货物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中部所装货物的重量不得超过13t;

2.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7t;

3.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不足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5t。

(七)仅靠防滑衬垫防止货物移动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5t。

第十八条 C70、C70H、C70E、C70EH型敞车局部地板面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表2-8、表2-9。

表2-8 C70、C70H、C70E、C70EH型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注:1.以下情况C70、C70H、C70E、C70EH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①当车辆负重面宽度不小于2000mm,在车辆两枕梁处负重面长度各为3800mm或在车辆两枕

梁及中央三处负重面长度不小于2000mm且均布对称装载时;

②全车均布装载时。

2.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表2-9 C70、C70H、C70E、C70EH型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注:1.使用横垫木在两枕梁处对称装载,当横垫木长度不小于2000mm,两横垫木中心间距为1000mm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线性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二)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三)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装载宽度不小于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装载宽度不小于、不足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内外各1m处。

(四)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载长度超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装载宽度不小于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装载宽度不小于、不足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五)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范围内和车辆中部三处承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中部货物装载宽度不小于,重量不得大于25t;

2.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3.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不足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六)货物的装载宽度小于时,可双排装载或加垫长度不小于的横垫木。

第十九条货物突出平车车端装载,突出端的半宽不大于车辆半宽时,允许突出端梁300mm;大于车辆半宽时,允许突出端梁200mm。超过此限时,应使用游车。当装载货物突出车端不加挂游车时,货物突出端不得与带风挡客车连挂。

第二十条散堆装货物装车应使用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防止超载,装车后应采取平顶等措施防止偏载偏重。

废钢铁等废金属材料、料石等不规则货物装车后应使用轮重测定仪等超偏载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焦炭装车超出货车端侧墙(板)时,应采取围挡措施。

废金属材料超出货车端侧墙(板)装载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木片装运应优先采用袋装或集装方式。散装木片使用棚车装运时,不得将车门从车内反锁,并应在两侧车门处安设门挡。

第二十一条装载成件包装货物时,应排列紧密、整齐。当装载高度或宽度超出货车端侧墙(板)时,应层层压缝,梯形码放,四周货物倾向中间,两侧超出侧墙(板)的宽度应一致。袋装货物袋(扎)口应朝向车内。

第二十二条装载货物时,应使用必要的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

禁止使用菱苦土(菱镁混凝土)、水泥、砖、石等材料作为装载加固材料和制作装载加固装置。

篷布、篷布绳网、篷布支架不能作为装载加固材料。

第二十三条常用加固方法有拉牵加固、挡木或钢挡加固、围挡加固、掩挡加固、腰箍下压式加固、整体捆绑等。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常用计算公式见附件2。

加固的一般要求:

(一)拉牵可采用八字形、倒八字形、交叉、又字形、反又字形或兜头等方式。

(二)使用多股镀锌铁线、盘条加固时,需用绞棍绞紧,绞紧程度不能损伤铁线、盘条。

(三)使用钢丝绳加固时,应采用配套的钢丝绳夹。使用紧线器或钢丝绳紧固器作连接装置时,紧线器或钢丝绳紧固器中的紧固装置与钢丝绳的强度应匹配。

(四)使用挡木或钢挡加固时,其高度不宜过大,与车地板之间要有足够的联结强度。

(五)掩挡的有效高度应符合要求,掩挡与车地板的联结强度必须足以保证掩挡自身不发生移动或倾覆。

(六)使用腰箍下压式加固时,每道腰箍的预紧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七)必要时,加固线与货物、车辆棱角接触处应采取防磨措施。

第二十四条加固货物时,所用绳索或加固线捆绑拴结后的余尾部分,长度一般不得超过300mm,不短于100mm;超过300mm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固定。

第二十五条对超出货车端侧墙(板)高度的成件包装货物,应用绳网或绳索串联一起捆绑牢固,也可用挡板(壁)、支柱、镀锌铁线(盘条)等加固。

袋装货物起脊部分应使用上封式绳网等进行加固。

第二十六条使用铁地板长大货物车装载货物,可采用焊接加固,焊接时应采取安全接地措施。卸车时应由卸车单位恢复车辆原状。禁止在车辆上挖孔。

第二十七条专用货车上附设设备作为装载加固装置的,其技术性能应符合本规则要求,生产厂家或产权单位应提出装载加固装置的有关技术资料、技术条件和使用说明书,经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组织审核、公布后,装载加固装置方可投入运用。

专用货车附设设备设计结构可不拆解安全回送时,应保持原有的车辆技术设计状态运输;拆解运输时应另行办理货物托运手续,并按规定制定货物装载加固方案。托运人应如实申报回送车辆和上部附设设备的运输状态(拆解或不拆解);经车辆部门检查确认车辆技术状态良好、车站检查确认上部附设设备符合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要求后,方可办理承运手续。

第二十八条易于旋转或有门窗等活动部位的货物装车时,托运人应将旋转和活动部位锁闭固牢;锁闭装置失效的,应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货物自带的苫布、防护

衣、伪装网及其捆绑绳索质量不良的,在由托运人改善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办理运输。第三章特殊规定

第一节超限、超长货物

第二十九条一辆平车装载超长货物,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均重货物使用60t、61t平车装载,两端均衡突出时,其装载重量不得超过表3-1的规定。

3-1

突出车

端长度L(mm)L<1500

1500≤

L<2000

2000≤

L<2500

2500≤

L<3000

3000≤

L<3500

3500≤

L<4000

4000≤

L<4500

4500≤

L≤5000

容许

载重量

(t)

5857565655545352(二)货物一端突出端梁装载时,重心容许纵向偏离量应根据附件2计算确定。

(三)所用横垫木或支(座)架的高度,应根据附件2计算确定。

(四)共用游车时,两货物突出端间距不小于500mm,见图3-1。

图3-1

(五)游车上装载的货物,与货物突出端间距不小于350mm,见图3-2,货物突出部分的两侧不得装载货物。

图3-2

第三十条跨装超长货物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只准两车负重。负重车车地板高度应相等,如高度不等时,需要垫平。

对未达到容许载重量的货车,可以加装货物,但不得加装在货物的两侧,与跨装货物端部间距不小于400mm。

(二)在两辆负重车的中间只准加挂一辆游车。

(三)跨装货物应使用货物转向架,货物转向架有关具体规定见附件5。

货物转向架的支重面长度应遵守本规则第十六条的规定。货物转向架下架体的重心投影应位于货车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必须纵向偏离时,应遵守本规则第十二条的有关规定。

(四)货物转向架上架体与跨装货物,下架体与车辆分别固定在一起。对货物及货物转向架的加固不得影响车辆通过曲线,并将提钩杆用镀锌铁线捆紧。

(五)中间加挂游车的跨装车组通过9号及以下道岔时不得推送调车。遇设备条件不容许或尽头线时,可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匀速推进。

(六)跨装车组应使用车钩缓冲停止器,安装应在车钩自然状态下进行。

(七)跨装车组禁止溜放。

第三十一条普通平车装运长钢轨(含道岔轨)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使用长钢轨专用座架多车负重装载。根据长钢轨规格,选用一定数量合适车地板长和标重的木地板平车。相邻车辆上的座架底面高度(相对轨面)应相等,如高度不等超过规定限度时,需要垫平。

(二)长钢轨使用专用座架分层装载。

(三)长钢轨沿车辆纵向对称装载,正向摆放,相同长度的长钢轨端部应尽量对齐,因技术原因不能对齐时,则端部长短差不得大于200mm。

铁路货运加固装载的要求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车辆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2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各部门应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提高装载加固质量。 各部门必须重视技术业务教育,及时总结装载加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并坚持装车从严的精神。在使用车辆、选择加固材料、确定装载和加固方法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则的有关规定。 第3条货车是铁路的重要运输设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共用的运输工具。因此,各装卸车单位必须建立爱车制度。对易于损坏车辆的装卸机械、设备和装卸作业方法,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加以改进。 由于装卸作业损坏的铁路车辆,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赔偿。 第4条铁路与发、收货单位应加强协作,共同研究改善货物包装,改进装载加固方法,并订立合同,互相制约,共同遵守。 第5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装载、加固方法及加固材料,可由铁路局与发货单位在确保运输安全的条件下组织试运,通过试运总结经验。跨局时,必须报铁道部批准。 第二章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条件 第6条货物装载与加固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能够经受正常的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便保证货物在运输的全过程中,不致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坍或坠落等情况。 装载货物选择车辆时,应遵守货车使用限制表及有关规定。 第7条货物装载的宽度与高度,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或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装载货物的重量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货车标记载重量,货物的重量应合理分布在车底板上,不得偏重。 第8条使用有端、侧板的平车、砂石车装载长度或宽度超出车底板的货物,可将端、侧板放下,需用铁线与车体捆绑牢固,不得影响提钩杆的正常使用和压住车钩。 一件货物宽度等于或小于车底板宽度时,允许突出端梁300毫米;当货物的宽度大于车底板的宽度时,允许突出端梁200毫米。超过此限时,必须使用游车。 第9条装载成件包装货物时,应排列紧密、整齐。当货物的高度或宽度超出侧板时,应层层压缝,四周货物倾向中间,并予加固(不得以篷布代替加固材料),两侧超出侧板的宽度应该一致。装载袋装货物,捆扎袋口应朝向内侧。装载轻浮货物时,除用绳索交叉捆绑外,对超出侧板的货垛四周或四角的货件,应用绳索串联一起捆绑牢固或在货车两端用挡板(壁)、支柱等加固。 第10条货物重心的投影应位于车底板的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特殊情况下必须位移时,横方向位移不得超过100毫米,超过时,应采取配重措施。纵方向位移时,每个车辆转向架所承受的货物重量不得超过货车标记载重量的二分之一,并且两转向架承受重量之差不得大于10吨(另有规定者除外)。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 实验报告 实验背景: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一、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是铁路货物运输中的核心技术,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的重要性、复杂性、多样性;掌握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树立铁路货物运输安全意识。 二、实验目的: 在学习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际解决不同品类货物装载加固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安全意识。 三、实验地点: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实验室。 四、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模型及不同规格形状货物模具和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12306网站): ㈠认知实验室所有装载加固方案;(见附件)

㈡结合实验室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模型,选择定型方案中的一类方案,分析该类方案的特征及其技术合理性; ㈢分小组相互交流,掌握不同种类货物装载加固方案。 五、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实验室参观并了解以下内容 ㈠装载加固的相关理论: 1.对货物加固的目的: –在列车运行或调车过程中,货物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可能产生纵向或横向的位移、滚动或倾覆。 –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辆和货物的完整、经由铁路装运的货物应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2.货物加固的基本要求: –所采用的加固方法应与货物的重量、形状、大小等特点相适应,加固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加固要牢固,使货物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或坠落等情况。 3.装载加固定性方案的内容: 装载加固定型方案包括11类50项,涉及货物装载品类千余种。 具体分为: 01类:成件包装货物,02类:集装箱、集装件及箱装设备,03类:水泥制品、料石及箱装玻璃,04类:木材、竹子,05类:起重机梁及钢结构梁、柱、架,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术语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术语 1.车辆纵向:车辆位于平直线路上,沿车辆前后连接牵引的方向。 2.车辆横向:与车辆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3.车辆中部:指车辆横中心线两侧对称的一定车地板范围。 4.枕梁上方:指车辆枕梁中心线两侧对称的一定车地板范围。 5.货件:可单独计数的任何货物或货物包装件,其计数单位称件,也可依据货物或货物包装件的特征或包装形态称谓为袋、箱、捆……或块、卷、根……等。 6.货件组:通过装载布局或者装载加固材料、装置,将两件或两件以上货件组织在一起的装载单元称货件组或简称为组。 7.顺装:货件或货件组长边沿车辆纵向,宽沿车辆横向,高垂直于车地板的装载。 8.横装:货件或货件组长边沿车辆横向,宽沿车辆纵向,高垂直于车地板的装载。 9.立装:货件或货件组长边垂直于车地板的装载。对于圆柱形货件,则以圆柱体中轴线垂直于车地板为立装。 10.顺向立装:立装,且货件的宽沿车辆纵向。 11.横向立装:立装,且货件的宽沿车辆横向。 12.侧立顺装:货件的长边沿车辆纵向,宽垂直于车地板的装载。 13.侧立横装:货件的长边沿车辆横向,宽垂直于车地板的装载。 14.卧装:圆柱形货件其圆柱体中轴线平行于车地板的装载。 1

15.顺向卧装:卧装,且圆柱体的中轴线沿车辆纵向。 16.横向卧装:卧装,且圆柱体的中轴线沿车辆横向。 17.跨装:一件货物或货件组跨及两辆或三辆平车,并由两辆平车负重的装载。 18.爬装:系指汽车的前桥轮胎,依次爬放在前一辆汽车的内厢内,或者依次爬放在前一辆无车厢板汽车后桥轮胎之上的装载。 19.层:货件重叠装载的计数单位,以装在车地板上的为第一层,其余层数类推。如层与层间使用防滑衬垫材料时,可依据防滑衬垫材料来划分货件的装载层数。 20.货垛:货件在车内或车内几处有序重叠装载所形成的单元,称为货垛或简称垛。 21.支距:货件或货垛第一层之下仅铺垫两道横垫木、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其两横垫木、草支垫或稻草绳把中心线的间距,称为支距。 22.跨装支距:使用货物转向架跨装运输货物时,两货物转向架中心销的间距,称为跨装支距。 23.股:计数铁线、盘条捆绑加固货物的基本单位,以铁线、盘条在两栓结点之间单独出现一次为1股。 24.根:计数绳索、钢丝绳捆绑加固货物的基本单位,以绳索、钢丝绳在两拴结点之间单独出现一次为1根。 25.周:使用铁线、盘条、钢丝绳或绳索捆扎或加固货物时,单股或单根缠绕货物或货物拴结点一圈,或者在两个拴结点间往返缠绕一次为1周。周与股、根的关系是一比二的关系。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加规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标准轨距的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是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的基本依据。承运人、托运人和收货人均应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技术性强,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货车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 第四条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使货物均衡、稳定、合理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偏重,不集重;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塌或坠落等情况。 第五条铁路局(含专业运输公司,下同)要高度重视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配备专人负责,积极运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质量。 铁路局及其直属货运站段应成立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审核、申报、实施工作,组织落实按方案装车、装车质量签认制度和货车满载措施,以及有关技术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企业应按本规则规定做好装载加固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坚持装车从严、发站从严的原则,严格按装载加固方案装车。 重点货物实行装车质量签认制度,铁路局应制定管内装车质量签认办法,并报部备案。 第七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货物装载加固方法、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应由托运人会同承运人,在安全运输的前提下组织试运。试运的有关要求按本规则第四章办理。 第八条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由托运人自备,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规则有关要求,以及铁道部公

铁道部关于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铁道部关于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状态:失效发布日期:1981-11-11 生效日期: 1981-11-11 发布部门: 铁道部 发布文号: 铁货字[1981]1792号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车辆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2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各部门应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提高装载加固质量。 各部门必须重视技术业务教育,及时总结装载加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并坚持装车从严的精神。在使用车辆、选择加固材料、确定装载和加固方法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则的有关规定。 第3条货车是铁路的重要运输设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共用的运输工具。因此,各装卸车单位必须建立爱车制度。对易于损坏车辆的装卸机械、设备和装卸作业方法,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加以改进。 由于装卸作业损坏的铁路车辆,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赔偿。 第4条铁路与发、收货单位应加强协作,共同研究改善货物包装,改进装载加固方法,并订立合同,互相制约,共同遵守。 第5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装载、加固方法及加固材料,可由铁路局与发货单位在确保运输安全的条件下组织试运,通过试运总结经验。跨局时,必须报铁道部批准。 第二章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条件 第6条货物装载与加固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能够经受正常的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便保证货物在运输的全过程中,不致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坍或坠落等情况。 装载货物选择车辆时,应遵守货车使用限制表及有关规定。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术语

精心整理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术语 1.车辆纵向:车辆位于平直线路上,沿车辆前后连接牵引的方向。 2.车辆横向:与车辆纵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3. 4. 5. 6. 7. 8. 9. 10. 11.横向立装:立装,且货件的宽沿车辆横向。 12.侧立顺装:货件的长边沿车辆纵向,宽垂直于车地板的装载。 13.侧立横装:货件的长边沿车辆横向,宽垂直于车地板的装载。 14.卧装:圆柱形货件其圆柱体中轴线平行于车地板的装载。

15.顺向卧装:卧装,且圆柱体的中轴线沿车辆纵向。 16.横向卧装:卧装,且圆柱体的中轴线沿车辆横向。 17.跨装:一件货物或货件组跨及两辆或三辆平车,并由两辆平车负重的装载。 18.爬装:系指汽车的前桥轮胎,依次爬放在前一辆汽车的内厢内,或者依次爬放在前 19.如层 20. 21. 22.称为跨 23. 24. 单独出现一次为1根。 25.周:使用铁线、盘条、钢丝绳或绳索捆扎或加固货物时,单股或单根缠绕货物或货物拴结点一圈,或者在两个拴结点间往返缠绕一次为1周。周与股、根的关系是一比二的关系。

26.道:计数铁线、盘条、钢丝绳或绳索捆扎或下压捆绑加固货物处数和计数横垫木、草支垫、稻草绳把铺垫处数的基本单位。从货件上拴结点拉牵捆绑在车辆拴结点上的拉牵处数,也可用道计数。 27.八字形捆绑:用铁线、盘条、钢丝绳或绳索从货件的一个或两个拴结点上向其两外侧拉牵,并拴结在车辆两个拴结点上的捆绑。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端部双交叉捆绑:在端部交叉捆绑基础上,再增加一次往返的端部单交叉捆绑,从而形成货物端部的双交叉捆绑。 36.端部压角交叉捆绑:加固铁线、盘条、钢丝绳或绳索分别在车侧拴结点上拴结后,斜向穿过货物底面并绕过货物端面和顶面,至另一车侧对应拴结点拴结的捆绑,称端部压角交叉捆绑。

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

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学院: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篇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任务书 (1) 一、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设计要求 (1) 三、装载加固材料规格 (3) 第二篇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说明书 (7) 第一章分析货物的特点及运输要求 (7) 一、货物特点 (7) 二、运输要求 (7) 第二章确定装车类型 (8) 第三章确定装载方案 (8) 一、阔大货物装载必须遵守的基本技术条件 (8) 二、装载方案比选 (8) 第四章作用于货物上的力及需加固装置承受的力 (19) 一、作用于货物上的力 (19) 二、需加固装置承受的力 (21) 第五章货物稳定性计算 (21) 一、货物水平移动的稳定性 (21) 二、货物滚动的稳定性 (22) 第六章确定加固强度 (23) 第七章货物装载加固示意图 (23) 第八章自我评价 (23)

第一篇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货物规格:钢制均重等断面圆柱体货物一件,如下图所示,重40t,请依据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参照《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选择经济合理的装载加固方案。 3 加固材料与加固方法 参见《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路货物常用装载加固材料与装置》、《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 二、设计要求 1 分析货物的特点及运输要求 充分了解掌握制定方案时依据的有关货物的所有技术数据,如重量、结构特点、外形尺寸、重心位置、支重面尺寸、加固作用点位置等等。 2 确定装车类型 选择合适的车辆,确定货物在车辆上的合理位置。 3 确定装载方案 确定货物重心在车辆横向和纵向上的位置,并进行超限和集重检查,计算重车重心高度。确定装载位置时,要满足装载方案原则,对可能的装载方案进行比

9《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颁布日期】 19811111 【实施日期】 19811111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1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车辆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2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各部门应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提高装载加固质量。 各部门必须重视技术业务教育,及时总结装载加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并坚持装车从严的精神。在使用车辆、选择加固材料、确定装载和加固方法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则的有关规定。 第3条货车是铁路的重要运输设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共用的运输工具。因此,各装卸车单位必须建立爱车制度。对易于损坏车辆的装卸机械、设备和装卸作业方法,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加以改进。 由于装卸作业损坏的铁路车辆,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赔偿。 第4条铁路与发、收货单位应加强协作,共同研究改善货物包装,改进装载加固方法,并订立合同,互相制约,共同遵守。 第5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装载、加固方法及加固材料,可由铁路局与发货单位在确保运输安全的条件下组织试运,通过试运总结经验。跨局时,必须报铁道部批准。 【章名】第二章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条件 第6条货物装载与加固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能够经受正常的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便保证货物在运输的全过程中,不致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坍或坠落等情况。

装载货物选择车辆时,应遵守货车使用限制表及有关规定。 第7条货物装载的宽度与高度,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或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装载货物的重量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货车标记载重量,货物的重量应合理分布在车底板上,不得偏重。 第8条使用有端、侧板的平车、砂石车装载长度或宽度超出车底板的货物,可将端、侧板放下,需用铁线与车体捆绑牢固,不得影响提钩杆的正常使用和压住车钩。 一件货物宽度等于或小于车底板宽度时,允许突出端梁300毫米;当货物的宽度大于车底板的宽度时,允许突出端梁200毫米。超过此限时,必须使用游车。 第9条装载成件包装货物时,应排列紧密、整齐。当货物的高度或宽度超出侧板时,应层层压缝,四周货物倾向中间,并予加固(不得以篷布代替加固材料),两侧超出侧板的宽度应该一致。装载袋装货物,捆扎袋口应朝向内侧。装载轻浮货物时,除用绳索交叉捆绑外,对超出侧板的货垛四周或四角的货件,应用绳索串联一起捆绑牢固或在货车两端用挡板(壁)、支柱等加固。 第10条货物重心的投影应位于车底板的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特殊情况下必须位移时,横方向位移不得超过100毫米,超过时,应采取配重措施。纵方向位移时,每个车辆转向架所承受的货物重量不得超过货车标记载重量的二分之一,并且两转向架承受重量之差不得大于10吨(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11条重车重心高度从钢轨面起算,一般不得超过2000毫米,超过时,可采取配重措施,以降低重车重心高度。否则应限速运行。限速运行时,由装车站以文电向分局请示,分局以电报批示。跨分局(局)运输时,并抄给有关分局和铁路局。 重车重心高度的计算方法见附件三。 第12条使用铁线或钢丝绳加固捆绑货物的一般要求 1.捆绑在货物上的拴结点,在条件许可时,应在货物重心高度相等处; 2.铁线拉牵形状应成八字形、倒八字形、交叉捆绑或下压式捆绑; 3.捆绑的铁线(或钢丝绳)与其在车底板上投影的夹角,一般应接近于45°。如捆绑铁线或钢丝绳主要用于防止货物水平移动时,其角度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第1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车辆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2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各部门应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提高装载加固质量。 各部门必须重视技术业务教育,及时总结装载加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并坚持装车从严的精神。在使用车辆、选择加固材料、确定装载和加固方法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则的有关规定。 第3条货车是铁路的重要运输设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共用的运输工具。因此,各装卸车单位必须建立爱车制度。对易于损坏车辆的装卸机械、设备和装卸作业方法,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加以改进。 由于装卸作业损坏的铁路车辆,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赔偿。 第4条铁路与发、收货单位应加强协作,共同研究改善货物包装,改进装载加固方法,并订立合同,互相制约,共同遵守。 第5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装载、加固方法及加固材料,可由铁路局与发货单位在确保运输安全的条件下组织试运,通过试运总结经验。跨局时,必须报铁道部批准。 【章名】第二章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条件 第6条货物装载与加固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能够经受正常的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便保证货物在运输的全过程中,不致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坍或坠落等情况。 装载货物选择车辆时,应遵守货车使用限制表及有关规定。 第7条货物装载的宽度与高度,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或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装载货物的重量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货车标记载重量,货物的重量应合理分布在车底板上,不得偏重。 第8条使用有端、侧板的平车、砂石车装载长度或宽度超出车底板的货物,可将端、侧板放下,需用铁线与车体捆绑牢固,不得影响提钩杆

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方案

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

目录 第一篇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课程设计任务书 .................................................................................... 二、设计要求 ................................................................................................................................................ 三、装载加固材料规格.............................................................................................................................. 第二篇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分析货物的特点及运输要求.............................................................................................................. 一、货物特点 ................................................................................................................................................ 二、运输要求 ................................................................................................................................................ 第二章确定装车类型 ......................................................................................................................................... 第三章确定装载方案....................................................................................................................................... 一、阔大货物装载必须遵守的基本技术条件 .................................................................................... 二、装载方案比选....................................................................................................................................... 第四章作用于货物上的力及需加固装置承受的力.................................................................................. 一、作用于货物上的力.............................................................................................................................. 二、需加固装置承受的力 ......................................................................................................................... 第五章货物稳定性计算 .................................................................................................................................. 一、货物水平移动的稳定性..................................................................................................................... 二、货物滚动的稳定性.............................................................................................................................. 第六章确定加固强度 ......................................................................................................................................... 第七章货物装载加固示意图 ........................................................................................................................... 第八章自我评价...................................................................................................................................................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2006)

铁道部文件 铁运〔2006〕161号 关于印发《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的通知 主送: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地方铁路协会:抄送:总后军交部,各合资铁路公司,各地方铁路,部内政法、安监司。 为适应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需要,强化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铁道部组织修订了《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现发给你们(另发单行本),自2006年11月1日起实行。届时,废止《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1995〕70号)、《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管理暂行规定》(铁运〔2002〕61号)、《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有关规章制度标准暂行规定》(铁运〔2004〕26号)中货运部分、《关于修改〈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附件一07

类方案的通知》(铁运〔1999〕84号)、《关于加强木材装载加固工作的通知》(铁运函〔2001〕366号)和运输局《关于下发〈加规〉附件一(修订本)的通知》(运货管〔1998〕23号)。 二○○六年八月十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年·北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基本技术条件 (3) 第三章特殊规定 (8) 第一节超限、超长货物 (8) 第二节木材和竹子 (10) 第三节轮式、履带式货物和圆柱形、球形货物 (12) 第四节金属材料及制品 (15) 第五节预应力梁 (17) 第四章方案管理 (19) 第五章满载工作 (22) 第六章附则 (23) 附表 (24) 附表1 货车使用限制表 (24) 附表2 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 时容许载重量表 (25) 附表3 凹底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 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26) 附表4 长大平车及落下孔车局部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28) 附表5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 容许装载重量表 (29)

最新9《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汇总

9《铁路货物装载加固 规则》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颁布日期】 19811111 【实施日期】 19811111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1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车辆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2条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各部门应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提高装载加固质量。 各部门必须重视技术业务教育,及时总结装载加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并坚持装车从严的精神。在使用车辆、选择加固材料、确定装载和加固方法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则的有关规定。 第3条货车是铁路的重要运输设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共用的运输工具。因此,各装卸车单位必须建立爱车制度。对易于损坏车辆的装卸机械、设备和装卸作业方法,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加以改进。 由于装卸作业损坏的铁路车辆,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赔偿。 第4条铁路与发、收货单位应加强协作,共同研究改善货物包装,改进装载加固方法,并订立合同,互相制约,共同遵守。

第5条本规则未规定的装载、加固方法及加固材料,可由铁路局与发货单位在确保运输安全的条件下组织试运,通过试运总结经验。跨局时,必须报铁道部批准。 【章名】第二章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条件 第6条货物装载与加固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能够经受正常的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便保证货物在运输的全过程中,不致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坍或坠落等情况。 装载货物选择车辆时,应遵守货车使用限制表及有关规定。 第7条货物装载的宽度与高度,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或特定区段装载限制。 装载货物的重量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货车标记载重量,货物的重量应合理分布在车底板上,不得偏重。 第8条使用有端、侧板的平车、砂石车装载长度或宽度超出车底板的货物,可将端、侧板放下,需用铁线与车体捆绑牢固,不得影响提钩杆的正常使用和压住车钩。 一件货物宽度等于或小于车底板宽度时,允许突出端梁300毫米;当货物的宽度大于车底板的宽度时,允许突出端梁200毫米。超过此限时,必须使用游车。 第9条装载成件包装货物时,应排列紧密、整齐。当货物的高度或宽度超出侧板时,应层层压缝,四周货物倾向中间,并予加固(不得以篷布代替加固材料),两侧超出侧板的宽度应该一致。装载袋装货物,捆扎袋口应朝向内侧。装载轻浮货物时,除用绳索交叉捆绑外,对超出侧板的

1-2014-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货物规格:钢制均重等断面圆柱体货物一件,如下图所示,重35t ,请依据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参照《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选择经济合理的装载加固方案。 可用任何一种标重60t 普通平车装运 3 加固材料与加固方法 参见《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路货物常用装载加固材料与装置》、《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 二、设计要求 1 分析货物的特点及运输要求 充分了解掌握制定方案时依据的有关货物的所有技术数据,如重量、结构特点、外形尺寸、重心位置、支重面尺寸、加固作用点位置等等。 2 确定装车类型 选择合适的车辆,确定货物在车辆上的合理位置。 3 确定装载方案 确定货物重心在车辆横向和纵向上的位置,并进行超限和集重检查,计算重车重心高度。确定装载位置时,要满足装载方案原则,对可能的装载方案进行比较,应尽可能降低货物超限等级和重车重心高度,并注意避免集重装载。 4 计算作用于货物上的力及需要加固装置承受的力 根据新的《加规》, )(0KN t Q T ?=

(1)刚性加固的单位纵向惯性力: )/(13.069.260t KN Q t 总-= Q 总——重车总重,t 。当Q 总> 130t 时,按130t 计算 Q —— 货物重量,t 。 (2)柔性加固的单位纵向惯性力: )29.85(KN/t 0.32Q 0012.02 0+-=总总Q t Q 总——重车总重,t ,跨装运输时,按跨装车组总重计算。 当130t< Q 总≤150t 时,t 0=6.78 kN/t ;当Q 总>150t 时,t 0=5.88 kN/t 。 Q —— 货物重量,t 。 (3)横向惯性力 )(0KN Q n N ?= 式中,n 0——每吨货物的横向惯性力,kN/t 。 )/(2.282.20t KN l a n += a ——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 l ——车辆销距。 Q —— 货物重量,t 。 (4)垂直惯性力 )(KN Q q Q ?=垂垂 用普通货车装载时:)kN/t (78 .354.3l a q +=垂 用长大货物车装载时:)kN/t (84 .753.4l a q +=垂 a ——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 l ——车辆销距。 Q —— 货物重量,t 。 (5)风力 )kN (qF W = 式中: F —货物在车辆侧向迎风面投影面积;

关于修订[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条款的通知

关于修订[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条款的通知关于修订《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条款的通知 铁运[2019]106号 为了确保铁路货物运输安全,铁道部组织对《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19〕161号,以下简称《加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现通知如下: 一、关于《加规》条文部分 1.第十七条修改为: “C 70、C 70H 型敞车局部地板面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附表7、附表8。 2.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 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3.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 )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装载宽度不小于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2)装载宽度不小于1.2m 、不足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 其内外各1m 处。 4.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载长度超过3.8m 时, 应遵守下列规定:(1)装载宽度不小于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2)装载宽度不小于1.2m 、不足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 5.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 )范围内和车辆中部三处承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中部货物装载宽度不小于1.2m ,重量不得大于25t ; (2)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3)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1.2m 、不足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6.货物的装载宽度小于1.2m 时,可双排装载或加垫长度不小于1.2m 的横垫木。” 2.第二十二条第5款中的“防止”修改为“保证”。 3.第三十二条“……向外溜坡。”后增加“装车后中心高度不得大于4600mm 。支柱底面必须与敞车车地板接触。” 4.第三十三条“使用6.5mm 盘条2股对每垛起脊部分(上层腰线以上的货物)做整 体捆绑。材长大于4m 的,每垛整体捆绑4道;4m 及以下每垛整体捆绑2道。”修改为“应对每垛起脊部分做整体捆绑,整体捆绑线使用直径不小于7mm 的钢丝绳或破断拉力不

铁路运输货物装载加固方案

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2016年 12月

货物运输装载加固 1货物的特点及运输要求 充分了解掌握制定方案时依据的有关货物的所有技术数据,如重量、结构特点、外形尺寸、重心位置、支重面尺寸、加固作用点位置等等。 1.1货物的特点 1、钢制圆柱体货物一件,如下图所示,重36t. 2、准用货车 可用任何一种60t普通平车装运 3、加固材料 鞍座凹口底部高度为40mm,凹口深度为280mm,货物与鞍座之间可垫有5mm厚的橡胶垫; 4、加固方法 采用腰箍加固,已知腰箍两端拉直部分与纵向垂直平面之间夹角α=6.7°。1.2运输要求 由于货物形状为圆柱体,因此在装载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货物发生滚动,需在货物底部放置鞍座,必要时可加掩木,同时为了防止货物发生移动,利用扁钢带作为腰箍加固,以增大货物对鞍座与车地板间的压力,增大货物摩擦力。由于货物本身长度较大,应注意游车的选用及区间速度和过岔速度的限制。

2 确定装车类型 本货物选用60t普通平车N16装载运输,经以上分析货物特点,本设计选用N16型平车(自重19.7t,载重60t,车底架长×宽=13000×3000mm,轴数4,固定轴距1750mm,转向架中心距9300mm,车底板高度1210mm,重心高730mm) 3 确定装载方案 确定货物重心在车辆横向和纵向上的位置,并进行超限和集重检查,计算重车重心高度。确定装载位置时,要满足装载方案原则,对可能的装载方案进行比较,应尽可能降低货物超限等级和重车重心高度,并注意避免集重装载。使用N16型平车一辆,采取货物直径较小一端突出装载,另一端加挂游车一辆; 3.1装载方案超限检测 使用N16型平车一辆,一车负重,一端突出装载,加挂N16型(车地板长13000mm,销距9300mm)游车一辆,货物左端与车端对齐,装载方案如图: 1、需使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 因,故货物重心在车辆纵向最大允许偏离距离: 若 2、计算重车重心高

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

. .. 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

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方案 1.变压器装载加固方案 1.1变压器规格尺寸 德阳站发闵行站变压器一件,重量为195t,长度为8810mm,宽度为3322mm,高度为3910mm;支重面长度为7980mm,宽度为2570mm;重心位于变压器纵中心线所在垂直平面上、支重面长度的中央,至变压器一端距离为4535mm,至另一端距离为4275mm,距底部高度为1875mm,如图1所示。

图1 变压器尺寸图 1.2货车选用 根据上述所给条件,本次运输选用凹底平车来运输,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决定在D32和D2A两种货车中进行选择。 D32的参数为:自重226t,载重320t,轴数24,车体长×宽33800mm×3000mm,钩舌内侧距离58860mm,地板至轨面高1150mm(中部),空车重心高1570mm,中部凹地长10500mm。 D2A的参数为:自重136t,载重210t,轴数16,车体长×宽24150mm×2760mm,钩舌内侧距离36880mm,地板至轨面高930mm(中部),空车重心高1072mm,中部凹底长9000mm,跨装支距23050m,小底架两上心盘中心距6300mm。 (1)由于D32长达货物车的中部凹底长为10500mm,变压器重心所在垂直面至变压器一

端距离为4535mm,另一端距离为4275mm,可以使变压器的重心落在车辆横中心线与纵中心线的交点上。 在这种装载方案下,重车重心高为: H==2243.9mm (2)由于D2A长达货物车的中部凹底长为9000mm,变压器重心所在垂直面至变压器一端距离为4535mm,另一端距离为4275mm,变压器的重心无法落在车辆横中心线与纵中心线的交点上,因此在装载时,可以采取重心偏离车辆横向中心线的方式装载,此时需要进行验证方案可行性: = 1/2 ×(4535 - 4275)= 130mm 需要偏移量:a 需 P容– Q = 210 – 195 = 15 >10t,故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最大容许距离: A容= 5 l / Q = 5×23050/195 = 591mm >a需 因此,此方案可行。 此时,重车重心高为: H = ==1906.41 mm 由于我国铁路规定长大货物车重车重心高一般不得超过2000mm,因此很明显,此次货物运输采用D2A货车。 1.3装载方案 (1)重车重心高度 经上述计算,确定重车重心高度为1906.41mm。 (2)超限等级计算 由于货物不是等断面体,故选取A、B两处为检测断面,经计算得知,两检测断面位于大底架两心盘中心内方。 A: X内A= B A + C内A- 36 = 1661+ ×1000–36= 1641.54mm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 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是铁路货物运输中的核心技术,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的重要性、复杂性、多样性;掌握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树立铁路货物运输安全意识。 二、实验目的: 在学习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际解决不同品类货物装载加固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安全意识。 三、实验地点: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实验室。 四、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模型及不同规格形状货物模具和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12306 网站): ㈠认知实验室所有装载加固方案;(见附件) ㈡结合实验室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模型,选择定型方案中的一类方案,分析该类方案的特征及其技术合理性; ㈢分小组相互交流,掌握不同种类货物装载加固方案。 五、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实验室参观并了解以下内容

㈠装载加固的相关理论: 1.对货物加固的目的:–在列车运行或调车过程中,货物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可能产生纵向或横向的位移、滚动或倾覆。 –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辆和货物的完整、经由铁路装运的货物应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2.货物加固的基本要求: –所采用的加固方法应与货物的重量、形状、大小等特点相适应,加固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加固要牢固,使货物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或坠落等情况。 3.装载加固定性方案的内容: 装载加固定型方案包括11类50项,涉及货物装载品类千余种。 具体分为: 01 类:成件包装货物,02 类:集装箱、集装件及箱装设备,03类:水泥制品、料石及箱装玻璃,04类:木材、竹子,05 类:起重机梁及钢结构梁、柱、架,06类:轧辊、轮对、电缆、钢丝绳、变压器及卧式锅炉,07 类:金属材料及制品,08 类:轮式、履带式货物,09类:圆柱形、球形货物,10 类:大型机电设备,11 类:口岸站进口设备。 每个品名的定型方案都包括以下内容: ⑴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示意图。 ⑵货物规格。指明了货物的重量范围、外形尺寸情况及货物性质。在此内容中,还应指明对货物的包装要求。 ⑶准用货车。指明了车辆的使用限制情况。 ⑷加固材料(装置)。指出所用加固材料的种类。 ⑸装载方法。确定出了合理、具体的装车方案。 ⑹加固方法。确定了装车后,具体的加固措施,按方案加固即是严格按此条规定进行加固。 ⑺其他要求。本条规定的是一些有关装载加固的特殊规定或强调装载加固后的附属工作。 4.装载加固方案的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