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化验单的参考范围

血脂化验单的参考范围
血脂化验单的参考范围

血脂化验单的参考范围

拿到血脂化验单,不同的病人血脂水平有高有低,但是你有想过血脂的”参考范围“也因人而异吗?

指导专家:中国心血管疾病权威专家胡大一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

只需看懂4项指标

拿到血脂化验单时,上面经常罗列着六七项检查指标,不少市民看到一大堆数字就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然。其实,对于市民来说,真正对心血管防治有意义的仅有4项,其余的只是为了医学研究。

这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项指标。

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

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的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

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但是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显下来了。

参考范围”要因人而异

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虽然医院出自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的高低来评估。“就像是一个体育用品店,只卖适合姚明的东西,你即使再小、再矮、再瘦,也只有这个选择,是不科学的。”

要控制血脂总胆固醇需记住“543”,即健康人总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每升,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二者之一)总胆固醇小于4毫摩尔每升,极高危人群(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总胆固醇小于3毫摩尔每升;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毫摩尔每升,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毫摩尔每升。

如果患者被确诊患有冠心病,首选药物是他汀,它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如果患者同时血压较高,二者同时控制,效果会更好。当人体血压和总胆固醇一起降低10%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降低45%,形成“1+1>2”的效果。因此,降胆固醇别忘了关注血压。

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血脂水平异常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因各地血脂水平不同,如果以统计学方法制定参考值范围,则各地有各自的高血脂标准。 近20年以来国内外主张以显著增高冠心病危险的水平作为血脂水平异常划分标准,同时也 根据危险水平进行干预及制定治疗目标。建议采用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血脂水平 异常的划分标准。 血脂水平异常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防治中极为重要,进行血脂测定结果分析时 应考虑分析前变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 多越早。人群中血清TG水平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前瞻性研究分析显示高TG也是冠心病的 危险因素。虽然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升高TG水平,但临床中大部分血清TG升高主要见于 代谢综合征。低HDL血症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DL-C水平越低,发生动脉粥样 硬化的危险性增加。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血清LDL-C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 的危险性越大。 正常人血清apoA1水平约为1.20~1.60g/L。一般情况下,血清apoA1与HDL-C呈明显 正相关。但在一些病理状态下apoA1的含量不一定与HDL-C成比例。冠心病患者、脑血管患 者apoA1偏低。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1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 危险;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1与HDL-C都会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apoA1缺 乏症(如Tangier病)、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1与HDL-C极低。 正常人血清apoB水平约为0.80~1.20g/L。一般情况下,血清apoB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但当高TG血症时(VLDL极高),小而密LDL(B型LDL)增高,与大而轻LDL(A型LDL)相比, 则apoB含量较多而胆固醇较少,故可出现LDL-C虽然不高,但血清apoB增高的所谓“高 apoB脂蛋白血症”,它反映B型LDL增多。所以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 血清Lp( a )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降胆固 醇药物的影响。大部分文献和商品试剂盒将Lp( a )值在300mg/L以上定为病理性增高。Lp( a ) 可作为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此外,Lp( a )增高还可见于各种急性时相反应、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等。 血脂测定标准化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其核心要求是准确性的可溯源性,应 引起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试剂生产厂家和临床实验室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和美国NCEP-ATPⅢ都要求临床常规血脂测定中应包括TC、TG、HDL-C 及LDL-C这四项。有条 件的实验室可测定apoAI、apoB及Lp( a )。血脂指标主要反映脂代谢状态,可用作冠心病风 险程度的估计,但都不是冠心病诊断指标。但对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血脂测 定则为必要的诊断指标。应避免把危险因素当作诊断指标看待,才能做到血脂分析的合理应用,恰如其分的评价其应用价值。 通讯地址:昆明市黄土坡海屯路40号昆明市精神病院家属区 650101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内分泌科医生教你看血脂化验单 “你的血脂高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门诊却经常成为让医生们头痛的问题,你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回答——“血脂是什么?”“没有这个啊?我这化验单里哪个是?”“胆固醇是吗?”“医生,这有好多英文的,是什么意思?需要治疗吗?”医生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给患者普及血脂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就诊时间里,当然不合算了。小心,下方表格较多,请保持专注:)血脂包括什么?血脂包括哪些成分呢?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类脂(比如糖脂、磷脂)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酸和胆固醇是不同的脂肪成分。为什么要标英文简写?因为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就是用英文简 写报告的,患者常常看不明白。 我们通常检测啥?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磷脂组成的球形大分子。脂蛋白的构成不同,它的重量有所不同。其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为高密度脂蛋白(HDL),随密度降低、颗粒增大,依次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颗粒(CM)。他们的作用是转运胆固醇,只有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把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代谢,因此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好胆固醇”。

而其它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外周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的斑块形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LDL)每增加 0.26mmol/L,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0倍。因此,在临床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严格限制达标。 在化验单中,我们经常还能看到apoA和apoB,这两个指标是载脂蛋白。apoA可以间接反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apoB可以间接反映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因此apoA高一些,apoB低一些会更好。但是载脂蛋白与脂蛋白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还是以脂蛋白水平为主,载脂蛋白仅作为参考和科研应用。什么是血脂异常?表1 我国血脂异常的定义 *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血脂异常最大的危险就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对血脂水平的评估应结合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1、高血压;2、吸烟;3、肥胖BMI≥28kg/m2; 4、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5、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 按照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位和极高危患者(见表2)。低危患者10年内发生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小于5%;中危患者10年风险在

血脂四项检测仪分析

血脂四项检测仪市场分析 、血脂四项基本信息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 cholesterol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 ( apolipoprotein ,Apo)结合形成脂蛋白( Lp)。 脂蛋白延申一下:它们一般是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 ( 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 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一般临床上检测的血脂四项中,指的是血液中的: 1) TG含量,参考值0.56-1.70 mmol/L ; 2)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即上述所有脂蛋白中所含的胆固醇,参考值 2.84-5.20 mmol/L ;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浆中胆固醇70%在LDL内,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浆胆固醇浓度的 升高与血浆中LDL-C水平是一致的,参考值 2.10-3.10 mmol/L ,新版指南建议小于 3.37 mmol/L ,欧洲ESC2019 年指南认为“越低越好,没有下限” ; 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参考值 1.00-1.55 mmol/L ,新版指南建议大于0.95 mmol/L 。 1.1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 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 hyperlipoproteinemia ),简称为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16 年修订版)》,近30 年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成人血清TG平均为 1.38 mmol/L ,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TC平均为 4.50 mmol/L ,高胆固 醇血症的患病率 4.9%;HDL-C平均为 1.19 mmol/L ,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 年-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 万。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 》

血脂异常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0MMUNITY D0CT0RS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些年患病率呈增高态势,特别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尤为明显[2],而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存在“三低”的特征(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3],因此摸清单位、社区人员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医疗干预策略,是防控的关键。为此我们调查了本单位职工的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研究了体重指数(BMI)与高脂血症的关系,为做好职工的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对象:单位职工481人,平均年龄(39.5±9.9)岁,其中男252例,平均年龄 (39.9±10.1)岁,女229例,平均年龄 (39.1±9.5)岁。 方法:被调查人清晨空腹采血,分 离得到血清,采用生化分析测定。参照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对血脂异常 的定义及2007年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 治指南[4],以达到下列标准者为高脂血 症: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 油三酯>1.70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 (HDL-C)<1.04mmol/L;④低密度脂蛋白 (LDL-C)>3.64mmol/L。高胆固醇血症为 血清TC水平升高(无论TG是否正常);高 甘油三酯血症为血清TG水平增高(无论 TC是否正常);低HDL-C血症为血清 HDL-C水平减低;高LDL-C血症为血清 LDL-C水平升高。体重指数(BMI)=体重 (kg)/身高(m)2。BMI≥24kg/m2视为超重。 人群以10岁为1组,分为4个组,20岁 组、20岁组、40岁组、50岁组(分别对应 20~29、30~39、40~49、50~59岁)。 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进行统计 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同一 年龄段,不同性别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同一性别相邻年龄段间比较采用LSD检 验(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方法;计数 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 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的绝 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徐宁1田利源2冯桂海3高镇北1 100045北京市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医务室1 100050北京市崇文光明医院2 100101北京市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1.72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某单位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单位职工按性别、年龄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个组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男性30岁组较20岁组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长最为显著,而女性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TC、TG、LDL-C增长显著。血脂异常在男性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而女性则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BMI与女性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更为相关。结论:对青年男性及更年期女性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控制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对于降低血脂水平是必要的。 关键词血脂水平高脂血症超重健康教育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nd the worker lipid levels Xu Ning1,Tian Liyuan2,Feng Guihai3,Gao Zhenbei1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Dispensary,People's Bank of China of Beijing City,1000451 Chongwen Guangming Hospital of Beijing City,1000502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ijing City,1001013 Abstract Objective:To survey the lipid level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of a unit in Beij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 and body mass index(BMI),and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vide basis for intervention.Methods:The unit worke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age.BMI,lipi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s of dyslipidemia of each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s and BMI were explor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BMI,cholesterol(TC),triacylglycerol(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of30years old male group were most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20years old group.The BMI、TC、TG、LDL-C of40years old fema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30years old group.Blood lipid abnormality in male was mainly hypertriglyceridemia,while female was mainly hypercholesteremia.The lipid level especially the three acyl glycerin level was more relevant with body mass index.Conclusion: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lipid level of the young men and menopausal women as soon as possible.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body weight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 level. Key words Lipid level;Hyperlipemia;Overweight;Health education 116 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卷第21期

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趋势分析

239 例不同年龄段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趋势分析 班级:学号:09412033 姓名: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09 年5 月确诊的239 例高血脂症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中、老三组,组内再分性别,分别比较其TC、TG、HDL 和LDL 水平。结果:三个年龄组高血脂症患者中,TC 水平女性均高于男性,且中、老年组均进入高危范围;TG水平在各组均增高的情况下,青年组女性增高突出;LDL 水平男性老年组进入临界范围,女性三组均进入临界范围,老年组呈增高状态。结论女性在各个年龄段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在增加,应在预防CHD、As 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出现上升趋势。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其危害性大,发病率高,常以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心血管疾病为表现,引发严重后果。我们对2009 年5 月在本院确诊的239 例高血脂患者的血脂谱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2009 年5 月本院确诊的239 例高血脂 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4 例,女105 例。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0岁以下42例,男32例,女10 例;中年组:40 ~59岁122 例,男70例,女52例;老年组:60岁以上75例,男32 例,女43 例。全部患者均为早晨空腹静脉采血。 1.2 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C 800 Synchron Clin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洁 前天,张女士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迫切想知道体检结果的她,却被充斥着英文缩写及各种符号的报告单,搞得一头雾水。无奈,张女士只能上网逐个查找每个单词的意思。“如果体检报告能写得明白浅显一些,受检者就能轻松读懂,也不会被英文字母旁边的上下箭头和数字迷惑,弄得紧张兮兮的。”张女士如是说。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体检报告中使用的检验单和化验单 虽不是统一制式,却是各医院能够互认的惯常书写方式,检验化验内容和结果用英文字母简写,用上下箭头显示指标高低。这种书写方式,只有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才能看懂。对于普通人而言,手持化验报告就如同拿着白纸一张,看不明搞不懂。体检报告检查检验单上的书写形式已延续多年,业界习以为常不会轻易做出改变。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学一些简单医学符号,了解体检报告中常见的各种指标,以便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的把握?体检报告分三部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李瑞池主任介绍,一般体检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体格检查,主要是医生借助听诊器、喉镜、裂隙灯等简单仪器,对体检者进行初步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等,

这些检查较简单,医生会即刻告知你检查结果。 第二部分是医技检查,使用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如心电图、放射(DR、CT、核磁、乳腺钼靶等)、彩超、血生化检测等,但国家卫计委的指导规范中,CT、核磁等特殊检查,不在一线首选项目中。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异常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最复杂最让体检人不容易弄明白的,是血生化检测这一块。 体检报告第三部分是总检报告,是有相关资质的体检总检医师根据这次的各种体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这是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体检者应认真阅读。 了解医技检查出现的异常 心电图检查中出现T波异常。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建议:去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脏病变。 腹部B超检查中发现脂肪肝。建议:轻度脂肪肝通过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限制饮酒会减轻,中度及以上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 腹部B超检查中肾囊肿。2/3以上见于60岁以上老人。建议:小的、无症状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发或有并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目前临床上常用血脂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化验单上常用的符号为: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b。 其正常数值介绍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某些慢性、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及等。总胆固醇减少见于严重、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血脂各个项目的不同测定方法

血清脂类测定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目前,对有关脂类代谢疾患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均必须检测血浆(清)中的脂类,通过其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疾患提供协助诊断的依据。有关医学科研工作,脂类的定量检测也是一项必备的研究项目。 1.胆固醇测定 血浆中胆固醇及其酯的含量检测,从方法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法包括抽提法和直接测定法,这类方法目前仍在沿用;另一类是酶法测定,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并能自动化分析,已常规应用。化学测定法种类多,由于显色反应的特异性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公认的参考方法是Abell-Kendall(L-B 反应)法。另外,三氯化铁-硫酸反应法(Zak法)具有显色稳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约5倍于L-B反应法,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显色程度比较接近等优点,缺点是特异性差,干扰因素比L-B法多,如冰醋酸中含有的乙醛酸,血清样品中的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硫酸的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Zak方法的准确性,Zak法更适合于科研使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国产试剂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胆固醇测定用的标准品,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出品纯度达99.8%,是国际公认的参考物,国内李健斋等已纯化制成符合这一要求的胆固醇纯品,已供临床检测血清胆固醇使用。 2.甘油三酯测定 血浆甘油三酯的测定,目前多以化学法和酶法定量。化学法测定甘油三酯是以脂蛋白变性,水解成甘油,并以甘油为计算依据。酶法是以特异酶水解甘油三酯,除去脂肪酸,再测定甘油,方法特异,准确而快速,临床广为应用。目前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主要以定量甘油为依据,然而血清样品中存在有游离甘油,如何从反应过程中的总甘油中减去游离甘油,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讨论这一问题。若不减去,其测定值将会高于血清样品中的真值,如果要减去,就必须先测出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将增加一个繁杂的步骤,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有报道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实际量是0.07~0.13mmol/L,相当于甘油三酯的0.5~6.0mmol/L,为此建议,实测的甘油三酯量减去一个校正系数即: 甘油三酯(mmol/L)=[0.98×总甘油(mmol/L)]-0.07(mmol/L)。 这一校正系数也仅适用于健康人,对临床病人并不一定适用。据报道,血清样品的游离甘油一直是个未知数,无法测准。为此,目前临床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时,基本上未考虑游离甘油,因为其含量很少,暂且忽略不记。甘油三酯测定的参考物,推荐三油酸甘油酯和三软脂酸甘油酯混合物(2:1,W/W),此参考物适用于化学法。在酶法测定中,仍以高纯度的三油酸甘油酯为参考物。 3.磷脂测定

中老年人体检血脂水平分析

医科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姓名: 林旖婷 学号:09 年级:14级 专业:检验 层次:本科

中老年人体检血脂水平分析 摘要 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器官功能也逐渐下降,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关注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检测血脂水平分析主要是通过某一个区域的体检中心样本分析血脂的含量,判断不同区域的血脂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这次实验主要是分析市某区中的血脂分布情况,主要分析面向的对象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比较不同阶段的人群中的不同比例验证与全国血脂的一般水平;分为男女各5组年龄段采样数据,采样数据具有很大差异化,比较明显突出某区中的血脂含量中代表性。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可能是地域与饮食习惯、工作节奏等差异,分析造成不同的血脂含量水平主要原因;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血脂代发生紊乱;脂肪代或运转异常;血浆中的一种或几种脂质水平,包括血浆TC及TG水平过高或血浆HDL水平过低;人体血浆中TC、TG 和各种脂蛋白水平高于同年龄正常值都属于高脂血症。诸多文献显示,机体血浆中的胆固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在65岁左右达到最高值,女性在70岁左右达到最高值,这一年龄后由于机体对胆固醇吸收减少或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不再上升或有所降低,本研究的结果也助证这一观点; 关键字:心血管病、体检、血脂

Analysis of blood lipid level in old aged people abstra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one of diseases to human health severely threaten the world today, bu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showed a ri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human body each organ func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vascular and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ffecting th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caused heavy burden, so pay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s healt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analysis of serum lipid level measurement is the main lipid content through a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sample analysis, relevance judgm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blood lipid and age and gender; the experiment is mainly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lipid in certai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the object is mainly for the elderly over the age of 40, the general level of different comparing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rowd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blood lipid; divided into 5 groups of men and women of all ages sampling data, sampling data has great difference, obviously prominent representative lipid content in a certain district of Shenzhen; after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may be regional and eating habits, the pace of work the difference in blood lipid levels caus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different; Hyperlipidemia is common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f a disease,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fat metabolism or abnormal operation; plasma in one or several lipid levels, including plasma TC and TG level is too high or plasma HDL levels too low; in human plasma TC, TG and various lipid protein levels higher than the same age normal values are all hyperlipidemia. Many literatures show that body in plasma TCesterol with increase in age, men at about 65 years old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women at around the age of 70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after this age due to the body of cholesterol absorption the ability to reduce or liver cholesterol synthesis decreased, the plasma cholesterol level no longer increased or decreas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help this view card; Keyword: Cardiovascular disease、Physical examination、blood fat

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每次看病或体检后,我们会就血常规化验单,提出一些疑问,现就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做一个简要的知识普及,供各位参考,届时,请以临床医生的诊断为准。 血常规是最常见的化验,一般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一次测定可得到十几项至几十项参数。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不必去深究。通常需要着重关心的有三个方面: 一、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或HB):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重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一般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在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

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1、红细胞计数是贫血诊断主要指标之一。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 2、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生理上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多,仅见于初生婴儿,但以后可逐渐降至正常。在严重呕吐、腹泻或出大汗等机体脱水状态下,因血液浓缩,可引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多。在一氧化碳中毒、高山病或潜水病等缺氧状态下,因机体紧急总动员,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也可相应增多。心力衰竭或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都可出现代偿性增多。 (2)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则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营养不良、各种出血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和血液疾病,有时也可见于老年人,但也常与营养状况有关。 二、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

轻松看懂血脂化验单新

血脂高低,是衡量人体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生病检查,还是健康体检,都会有血脂检查这一项。当您拿到自己的血脂检验结果,您知道它说明了什么吗? 子女们想要帮助父母控制胆固醇首先就要先学会看化验单,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老百姓俗称是血里的油。胆固醇是血脂的一部分,所以说血脂的概念里头包含了四个因素,每个人拿了自己的血脂化验单,都可以发现这一点,第一个是总胆固醇,第二个是甘油三酯,第三个是高密度脂蛋白,第四个是低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超标肯定就是高血脂。但是胆固醇是分好坏的,它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子女们在帮父母看化验单时就要学会分辨好坏胆固醇。 【1】只需看懂4项指标 拿到血脂化验单时,上面经常罗列着六七项检查指标,不少朋友看到一大堆数字就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然。其实,对于大家来说,真正对心血管防治有意义的仅有4项,其余的只是为了医学研究。 这4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几项指标。

血脂升高,“主犯”是总胆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而甘油三酯是“从犯”。要注意的是,胆固醇也分好、坏,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会乘机进入血管,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项血脂指标。 因此,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就是“坏”胆固醇。“坏”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猪大肠、肝尖、腰花、内脏和反式脂肪酸(一些甜品中添加的“氢化”的植物油);而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不是肉,而是主食、甜品、各种酒类。二者的区别是,胆固醇受饮食的即刻影响很小,但是调整两三天饮食,甘油三酯可能就明显下来了。 【2】“参考范围”要因人而异 在血脂检验单上,每项指标后面都会附有一个参考值,虽然医院出自一番好意,但这容易让市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偏差,低估“敌情”的危险程度。判断病情不能仅看数字,还要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的高低来评估。“就像是一个体育用品店,只卖适合姚明的东西,你即使再小、再矮、再瘦,也只有这个选择,是不科学的。” 要控制血脂总胆固醇需记住“543”,即健康人总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每升,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二者之一)总胆固醇小于4毫摩

如何查看血脂化验单

如何查看血脂化验单
?
据统计,我国有高达 1.6 亿人患有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疾 病的“元凶”,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尽管近年来人们对血脂这一名词并不感到陌生,血 脂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自己的血脂状况缺乏清楚的认识。 血脂不 正常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通常需要抽血化验才能作出判断。 但很多患者面对血脂检查报告时 却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指标代表的意义。我们在此解答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1. 血脂检查主要包括哪些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类的简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查一般包 括以下内容: (1)TC: 总胆固醇的英文缩写,代表血中所有的胆固醇,目前认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 心病防治最有效地措施之一。 (2)TG: 甘油三酯英文的缩写,代表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 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只有伴以高胆固醇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时升高才是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 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体,含有较高的胆固醇, 因此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 (4)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反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高密度脂蛋 白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指标,它升高是一件好事,而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 (5)Lp(a):脂蛋白(a)的英文缩写,升高有可能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 (6)Apo A:载脂蛋白 A 的英文缩写,它可以代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与其临床 意义大体相似。 (7)Apo B:载脂蛋白 B 的英文缩写。血清 Apo B 主要代表 LDL 水平,它与血清低密度 脂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也与之相似。 (8)Apo E:载脂蛋白 E 的英文缩写,Apo E 的浓度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相关,其水平高 低的临床意义也与甘油三酯相似。 2. 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不高,算高血脂吗? 甘油三酯是血脂中的一项指标,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可分为原发性与继 发性两类。对于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饮食、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就可能降低血脂 水平,而对于重度升高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需要药物治疗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3. LDL 高、HDL 低,是什么意思? HDL 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因此是“好”胆固醇,而 LDL 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 关,是“坏”胆固醇。LDL 高、HDL 低意味着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4. 胆固醇略低于正常值参考值,要紧吗? 高胆固醇固然对身体不利,但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一定范围内的胆固醇非但无害, 而是人体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参与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胆固醇略低时,一般不影响健康。 但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往往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 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者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均不利于人体的 健康。

血脂四项检测仪分析

血脂四项检测仪市场分析 一、血脂四项基本信息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cholester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延申一下:它们一般是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一般临床上检测的血脂四项中,指的是血液中的: 1)TG含量,参考值0.56-1.70 mmol/L; 2)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即上述所有脂蛋白中所含的胆固醇,参考值2.84-5.20 mmol/L;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中胆固醇70%在LDL内,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升高与血浆中LDL-C水平是一致的,参考值2.10-3.10 mmol/L,新版指南建议小于3.37 mmol/L,欧洲ESC2019年指南认为“越低越好,没有下限”;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1.00-1.55 mmol/L,新版指南建议大于0.95 mmol/L。 1.1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近30年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成人血清TG平均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TC平均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HDL-C平均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2018年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

血脂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脂的正常值及意义 1、总胆固醇(TC)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甘油三酯(TG):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减低: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3、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4、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TC,参考范围:<5.17mmol/L(<200mg/dl)。影响TC水平的因素有:年龄与性别。TC 水平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长期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可使TC升高;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高TC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TC>6.47mmol/L(>250mg/dl),严重高胆固醇血症,TC>7.76mmol/L(>300mg/dl)。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以下病症。 (1) 家族性高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

(2) 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1)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 (2)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TG,参考范围:<2.3mmol/L(<200mg/dl)。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 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高。当TG>4.5mmol/L(>400mg/dl)即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2)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合征、妊娠等。 (3)急性胰岛炎高危状态时,TG>11.3mmol/L(>1000mg/dl)。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单纯的高TG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TC、高LDL-C、低HDL-C时才有病理意义。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