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作文/zuowen/

一、课题研究意义

侗族(侗语作Gaeml)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大约有300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贵州,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以及湖北北部。侗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标签的一种,吊脚楼、风雨桥、鼓楼是侗族特有的标志性建筑,哪里有侗族哪里就有它们的存在;侗族刺绣、合拢宴席、侗族大歌、侗戏、芦笙舞更是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动态体现。而侗族所使用的侗语,则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它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只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发扬和传承。

现在,由于民族特色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青睐于游览一些民族村落,侗族村落的旅游业也正在不断地开发当中,在这过程中,它的涉外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但是目前缺乏对外有效宣传的资料。因此,如何做好关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于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课题研究对象

(一)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对外宣传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在世界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显重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而非单一的科技翻译或其他专业学科的翻译。其翻译的目的不同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而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性翻译,相较于文学作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更注重及时性。对外宣传资料的译文受众主要是一些不太了解中国文化却又对其充满兴趣的一般外国友人,让他们能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特色,吸引他们去参观侗族地区,从而更好地加快少数民族旅游的对外发展。

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和社会的巨大差异,给外宣英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侗族传统文化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一直以来差强人意,一部分只能局限为针对传统侗族文化承载词的简单描述,而其他的一些则紧扣原文的生硬翻译,无形中增加了有效跨文化交际的难度。总而言之,此领域的翻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具体的翻译缺失的体现:缺乏统一与任意性;浅显缺乏对侗族传统文化深刻的了解;逐词机械翻译。

(二)影响翻译质量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原因是文化的多样性。长时间以来,文化多样性成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方面的多样性。一位合格的译者不仅应该完全掌握一种特定的外国语言和它的文化,而且需要熟悉侗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熟悉侗族传统文化承载词。尤其是由于侗族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口口相传,对于了解其文化更加增添了困难。

第二个原因是民间风俗与民族学的专业知识缺失。因此译者要想做好侗族的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首先要熟悉侗族的文化,还必须具备相关民俗学与民族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国家的翻译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我国的翻译事业的起点很低,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体制,造成了一些翻译家一味追求金钱却罔顾译文质量从而带来不良影

响,用鱼目混珠来形容现在中国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质量再恰当不过了。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帮助人们意识到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重要性。应该建立更多的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翻译人员。构建更系统更高效的奖励惩罚机制。毕业

三、课题相关案例的分析

在侗族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翻译策略,比如analogy(趋同类比),addition (增译),deletion(删减),restructure(改写重组)。请看以下例子:例子 1 吊脚楼是侗族的一类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建筑,以下为多种不同翻译的英文版本:

(1)Legged pavilion腿的大帐篷

(2)Elevated garrets提高的顶楼

(3)Pile-dwellings of Dong堆—住处

(4)Hillside pile—dwellings 山坡堆—住处

(5)Legged building有腿的建筑物

(6)Dong’s Wooden House 木制的房子

(7)Diaojiaolou 吊脚楼

要翻译好这个吊脚楼,首先要了解侗族的这个建筑特色,然后才能翻译准

确,但是为了保持译文原味,我们可以先讲其翻译成Dong’s Diaojiaolou,然后补充说明这是一种Dong’s wooden house. 这样的翻译在保持原味以外,也能解释其用途,使外国游客能理解。

例子 2 侗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叫做祭萨。要翻译好这个词,就要对侗族的民俗风情有所了解,这里的萨是侗族人民普遍祭拜的始祖母,祭萨节食有母性崇拜和祖先崇拜而衍生出来的祭祀节日。了解了这个节日的由来以后,我们可以翻译如下:Worship ceremony of Sa (the ancient grandma of Dong people)

例子3:侗族有两种新年形式,一个是侗族新年,一个是中华新年。可以翻译如下:Two new year festivals: Dong/Kam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

例子4:深蓝色的琉璃瓦,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白色的檐口、脊等,隐含着当代园林风味。悬柱、悬瓜、柱脚、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

在例子4这个对外宣传资料中,有许多关于侗族习俗与建筑特色的词,比如双龙抢宝,兽头,檐口、脊,悬柱、悬瓜、柱脚、石鼓。我们可以翻译如下:Ssangyong grab the treasure, the beast head, cornices, ridges, hanging column, hanging melons, .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是一个正在研究当中的课题,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和完善,很多问题仍然需要探讨和解决。比如,该研究的语料仍然需要大量增加;搜集的语料需要一个系统的分析;课题还需要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但随着一批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能更好地做好侗族传统文化的资料翻译,从而将这一少数民族的风情介绍给全世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参观旅游,拉动少数民族的地区发展。

其他参考文献

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Hu, Zhuanglin.[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

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

Li, Qingxue,and Peng Jianwu.[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Lian, Shuneng.[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Ma, Huijuan, and Miao Ju.[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

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

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Xu, Jianping.[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Yan, Qigang.[严启刚],英语翻译教程[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 Zhong, Shukong.[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Zhou, Zhipei.[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常见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语翻译 风水:Fengshui; geomantic omen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calendar 闰年:leap year 十二生肖:zodiac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spring couplets 春运: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把中国的汉字“福”字倒贴在门上(听起来像是福到)预示新年有好运:turn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luck (fu) upside down to make “dao”(which sounds like arrival) and put it on your door to bring in good fortune for the new year 庙会:temple fair 爆竹:firecracker 年画:(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压岁钱:New Year gift-money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元宵: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食物对于中国佳节来说至关重要,但甜食对于农历新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能让新的一年更加甜蜜。Food is central to all Chines festivals, but sugary snack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unar New Year, since they sweetne up prospects for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佳节食物包括年糕、八宝饭、饺子、果脯和瓜子。Traditional holiday treats include nian gao (rice pudding), ba bao fan (eight treasure rice), jiao zi (crispy dumplings), candied fruits and seeds. 四合院:Siheyuan/ Quadrangle 亭/阁:pavilion/attic 刺绣:Embroider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偏旁:radical 战国:Warring State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Flow 铁饭碗:Iron Bowl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仅供参考

文化视域下民族特色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策略

文化视域下民族特色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策略 近年来,民族特色旅游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外宣翻译既能有效宣传旅游区特色,也能对外传播民族文化。本文以文化翻译观作为理论指导,以广西三江侗族为例,提出了拼音译法和注释法、直译法、意译法和混合译法等翻译策略。 标签:文化视域;民族特色旅游;外宣文本翻译 近年来,民族特色旅游业蓬勃兴起。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正在大力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旅游品牌。要打造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文字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一个优秀的旅游外宣文本,国外游客能更好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促进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稳步增长。 一、文化翻译观 吴丹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文化交际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产物,两者相互影响。[1]因此,译介是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的必由之路。每种文化都是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反映了特定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内涵差异性,会因此而影响其语言载体,给同一物体同一语言烙上不同的文化印记。 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学者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提出了“文化翻译”观。她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是一种交流行为,包括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人们得以了解各个民族的习俗、思维特点和生活方式。巴斯奈特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和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和文化交融,译者应使译语和源语在文化功能上等值。她提出,译者应以文化为翻译单位,在译入语中重现原作的文化功能,从而达到文化功能等值。也就是说,在两种文化差异较大时,译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较大的调整,从而达到文化意义上的功能等值。[2]“文化翻译”观的提出,对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外宣文本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民族特色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策略 基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了更有效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内涵,可以采用拼音译法和注释法、直译法、意译法和混合译法。 1、拼音译法+注释法 拼音译法是指直接使用源语拼音来翻译成目的语,好处是能直接保留源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例如,“吊脚楼”是侗族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建筑。关于“吊脚楼”的译法有很多版本,如“Legged building”、“Elevated garrets”、“Legged

侗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现有人口2514014,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后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

筑艺术具有代表性。侗锦、侗布、挑花、刺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特色。 侗寨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处,风光绮丽,寨前有“多金”(寨门),一来装点宅寨,二来抵御外患。寨内有禾堂,是议串、娱乐和晒物的地方。寨前寨后,古木参天,名叫风水树。周围棕榈成排,竹林掩映,花木点缀。寨内的房屋,保留着木楼式的民族建筑特色。吊脚楼,开口屋,或三柱两瓜,或五柱五瓜,四扇六扇不等。屋的高度,按照侗族的规矩,“要想发,不离八’’,或1.88丈,或l.68丈……杉、松为柱,杂木为枋,不用一铁一钉,全由卯榫嵌合。附属建筑的配置,有“屋后有仓不吉利,屋前有圈不安宁”的忌讳,畜圈设在吊脚楼下或厢房一侧,仓屋建于屋前或楼上。正屋前有槽门,进门为堂屋,是迎宾摆席的地方。后间置火炉,四季不断烟火。火炉三方摆木团,保留着“坐皆蹲踞”的古习。两旁是住房。村寨布局和谐统一,房屋样式美观适用,体现了侗民族的审美观念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侗家的饮食,主食以大米为主,以麦类、薯类、玉米、小米为辅。炊具简单而适用,一般是在火炉上放个三角撑架,用鼎罐烧饭,用铁锅炒菜、炖菜。上山做工,用瓜葫芦 装甜酒,竹筒注泉水,篾饭盒带饭或

侗族文化资料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 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 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少数民族之侗族小资料 一、全国侗族分布 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根据20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879974。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二、全国各地侗族自治县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84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

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论文

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侗族文化在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 中的一块瑰宝。然而,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经济条件制约、民族文化教育缺失、政府职能定位偏差等方面影响,近年来侗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承与 发展侗族文化需要从合理对待外来文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反思政府职能定位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侗族;文化传承;文化发展 一、侗族文化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分析 (1)服饰文化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 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 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根据整个 侗族妇女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侗族服饰是农耕文化的再现。侗族是古越人的后裔,古越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侗族服饰上有许多纹样图案,主要有谷粒纹、桂花纹、花瓣纹、田螺纹、水车花等纹样,这与农耕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 侗族服饰是侗族族徽标志之一。鼓楼与服饰是侗族的两大族徽标志,有侗寨就有鼓楼,其标志特征十分明显。而服饰作为侗族的族徽标志主要是它凝聚着侗族人的精神,增强民族内部团结、统一和为集体生存而拼搏的战斗力。它是区别异族的标志,是本族相互认同的旗帜和联系整体的纽带。正是这种“族徽”作用而产生的审美原则,使侗族内部的“佬、坦、纹”三大支系在民族意识、民族文化上基本相同。 侗族服饰中的崇拜意蕴。侗族相信万物有灵。在侗族人心目中,凡龙凤花鸟、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能“显灵”,能驱邪除害,是人们的崇拜对象,认为穿上附有这些图案的衣物,以祈求平安无灾,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反映到服饰上,就有许多与图腾崇拜有关的服饰纹样。谷粒纹与谷种有关,侗族的“尝新节”习俗就是谷种崇拜的反映;鱼骨纹、三角纹、菱形纹来源于鱼图腾;水波纹、

中国传统文化翻译English

Unit 1 Book3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以中国的农历为依据。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俗称“过年”,有祈年等多种习俗,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团结兴旺。其他主要的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等。各个节日都有其来源讲究和风俗习惯。农历节日与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不同。农历节日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生命力的体现。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re usually fixed according to the lunar calendar. January 1st on lunar calendar has been designated as the Spring Festival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guonian). There are several custom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uch as praying for a good harvest, etc.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ceremonious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and symbolizes unity and prosperity. Some other significant Chinese festivals include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Pure Bright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Double-Ninth Festival, the Winter Solstice, and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etc. Each festival has its own unique origin and custom. These Chinese festivals that follow the lunar calendar are different from the 24 Solar Terms in the lunar calendar. They embody China’s cohesion and vitality. Unit 3 Book3 中国画 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画”特指国画。其绘画形式是毛笔蘸水、墨、颜料作画于绢、帛、宣纸之上,古代称之为水墨丹青。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其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质在于“笔墨”,强调以形写神,画尽意在。国画在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e four art forms in ancient China are guqin, chess, penmanship, and painting. And painting particularly refer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s done with a brush dipped into black or colored ink and is painted on silk or xuan paper. In ancient China, it was called “ink-painting”.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it from Western oil-paintings, the Chinese people term their work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bbreviated to “Chinese painting”). The subjec t matters of Chinese paintings are typically figures, landscapes, birds and flowers. The draw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 employed by the Chinese paint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forms:

中国传统文化翻译

1.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2. 刺绣:embroidery 3. 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 剪纸:Paper Cutting 6. 书法:Calligraphy 7. 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8.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 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10. 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 战国:Warring States 12. 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 铁饭碗:Iron Bowl 14. 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15. 集体舞:Group Dance 16.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 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 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20.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 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22. 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 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 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Soup) 25.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6. 火锅:Hot Pot 27. 四人帮:Gang of Four 28.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 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30. 《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 32. 《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34. 针灸:Acupuncture 35. 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3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7. 偏旁:radical 38. 孟子:Mencius 39. 亭/阁:Pavilion/ Attic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发生的一切已经并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存在,对我国的片面、不实甚至歪曲报道、对我国政策意图的误读现象依然严重。这种障碍的产生,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矛盾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西方人不熟悉中国的语言、文化,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不能正确解读中国的政策和主张等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向世界说明中国、介绍中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翻译特别是外宣翻译工作,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和合作,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翻译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反映在外宣翻译的效果上。1我国各级各类对外宣传材料(如政府工作报告、白皮书等政府文件,地方对外宣传报道、对外宣传画册、会展资料和公共场所告示标牌等等)的翻译中,错误或不规范的外文随处可见,翻译质量令人堪忧。不合格或是错误的译文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告知的目的,还极易造成混乱和误导,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不利于对外传播与交流,甚至可能产生影响深远、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本论文探讨了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之间的关

系,并在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的视角下提出了若干外宣翻译策略。作者首先厘定了外宣及外宣翻译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外宣翻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与文学翻译的区别性特征。为了对我国外宣翻译的历史和现状有个整体的认识,作者在仔细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论文对我国外宣翻译中常见的误译类型进行了分类,简要剖析了造成各类误译的原因。本论文的重点是在国家形象视阈下探讨我国的外宣翻译策略。为了廓清研究思路,夯实论文的理论根基,作者对国家形象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形象”一词的历史来源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国家形象的定义和内涵,列举了相关学者对国家形象的界定和理解,较全面地把握了国家形象的本质和内涵。作者紧接着概述了国家形象的特点,阐释了我国意欲构建的“和平、民主、文明、进步、富强、正义、负责、合作”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我国的国家形象战略。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看似很显然的问题,成了本论文亟需论证的两个核心问题。为此,作者专辟章节,分别以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为题,较为深入和系统地探讨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国际传播生态环境依旧是西强我弱,我国的对外传播实力和影响力与我国日益发展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西方传媒大国主宰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各种偏见、误解,对中国的妖魔化严重地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形象。此外,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和传播的严重逆差,不但不利于我国向世界说明和介绍中国,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14-09-15 15:38:33)转载▼标签:文化 ----以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例 (已经刊载2014年4期鼓楼) 【摘要】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化”进程,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正面临被遗忘和淡化的危险,威胁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文化安全侗族节日保护对策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绵延不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特质的侗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当前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文化安全问题,自然,我们的侗族传统文化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流失,被同化、异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一旦蜕化、流失。其结果是,瓦解侗民族的文化认同基础,消失民族文化意识,全民族在缺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丧失了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危及侗族文化安全后,进而威胁国家的文化安全。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才可以防止侗民族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化解侗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也才可以提升民族文化意识。在保有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提升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发挥全民族传承和弘扬侗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保护中的地位和价值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但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所涵盖的文化内涵确是扩散性的。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推动着民间文化艺术和习俗的发展与延续,而民间艺术与习俗又是传统节日的载体,没有歌舞表演和风土人情的节日是缺乏灵魂的,没有民族节日作为民族艺术的平台,民间文化艺术也就得不到完整的展示、演示和保存。根据侗族文化学者潘登先生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侗族服饰和侗族特色饮食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本节吸纳了他的成果和观点。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文化。侗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侗家的鼓楼里,随处都可听到歌声,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在每一个节日里“多耶”(唱歌跳舞),展示歌喉和民族舞技。如今侗族大歌、侗族芦笙舞在世界上都有及大影响力,这无不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传统节日给予

中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单词你都了解吗?以下内容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单词,与大家一起分享! 1 .上海大剧院Shanghai Grand Theatre 2 .龙须沟Longxu Ditch 3 .样板戏model opera 4 .地雷战The Mine Warfare 5 .贵妃醉酒Drunkened Concubine 6 .霸王别姬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7 .荒山泪Tears of Huangshan 8 .群英会Gathering of Heroes 9 .借东风East Wind 10 .将相和General and Premier Make Up 11 .杨门女将Women General of Yang Family 12 .凤阳花鼓Flower Drum Dance 13 .大海啊,故乡Home in the Sea 14 .我的中国心My Chinese Heart 15 .军港之夜Night at the Naval Port 16 .冬天里的一把火Winter Fire 17 .十面埋伏(古曲)Ambush from All Sides 18 .天仙配Goddess Marriage 19 .牡丹亭Peony Pavilion 20 .春江花月夜Moon and Flower in the Spring River 21 .琵琶记The Story of Pipa 22 .醒世恒言Lasting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23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Butterfly Love 24 .警世通言Ordinary Words to Warn the World 25 .喻世明言Clear Words to Illustrate the World 26 .“三言”、“二拍” Three V olumes of Words,Two V olumes of Slapping 27 .拍案惊奇Surprise Stories to Make One Slap the Desk 28 .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Chamber 29 .水浒Water Margin 30 .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31 .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32 .聊斋志异Strange Tles from a Scholar's Studio 33 .长生殿Palace of Eternal Life 34 .桃花扇The Peach Blossom Fan 35 .儒林外史The Scholars 36 .五女拜寿Celebrating Mother's Birthday 37 .清明上河图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最新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1.假定你是李华,是某高中的一名学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你校近日将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air)。请给你的外教Mr. Smith写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他参加。邮件的内容包括: 展会的宗旨,时间、地点以及参加人; 展出内容:相关书籍、图片、实物等; 注意:词数100左右;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Smith, 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air to be held by our school at the Art Center this Friday afternoon, from 2pm to 5pm. Since this event aims to help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staff, all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anyone interested in it are welcome. At the Fair, related books, pictures, videos and objects will be exhibited, through which visitors will not only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etter but also definitely feel the unique beauty of it. If you're interested, please come and enjoy it. And I'd be glad to offer any help.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Li Hua 2.假如你是李华,你校将举办中学生文化艺术节,请给你的英国朋友Peter写信,邀请他参加这次艺术节并请他表演一个节目.信的内容包括: 1.演出地点、时间及参加人员; 2.介绍艺术节主题: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词汇:中学生文化艺术节the Middle School Art Festival 承办 host 弘扬 carry forward . Dear Peter, How is everything going?I'm honored and happy,hearing you are a f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Culture.Here comes a piece of good news appealing to you.The Middle School Art Festival hosted by our school is drawing near. The festival is to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And it provides audience with a stage where they can sample differe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while putting on performance.Next Friday,on the 30th of June,the festival will be held in the Shiyu Building.All of us students will take part in it.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an join us in our performance.By the way,it will be nicer of you to show us something from your country,since it will satisfy our curiosity about Britain. All of us will feel graced with the presence of you and your family. Yours,Li Hua 3.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留学生同学Smith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想要了解端午节。请你写信向他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包括以下要点: 1)端午节的时间及起源(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习俗; 3)邀请他端午节那天和你一起过节。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Dear Smith,

外宣翻译中式英语现状分析及翻译策略

摘要 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外宣工作实际,探讨了当代外宣翻译的重大作用;然后以传统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为基点,通过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及论证法对外宣翻译资料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进行阐述,分析出中式英语存在于外宣翻译工作中的缘由以及因此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根据中译英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总结出适合解决政策性外宣翻译以及企业外宣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问题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外宣翻译;政策性外宣翻译;企业;研究;中式英语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external publicity in the modern China,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ublicity materials. It then points out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s of publicity materials,elaborates the the common phenomenon of chinglish in translations of economic literature of enterprises and political documents in terms of its definitio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s, forms, and it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s of publicity materials as well as on the results of external publicity. It finally discuss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and envading chinglish in translating publicity materials based on traditional C-E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methods. Keywords:study; research; chinglish

侗族民俗文化

我喜欢侗族的民俗文化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大家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侗族的民俗文化,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精美绝伦的织绣工艺,古老的侗族大歌,以及其精美的服饰和不同于我们的日常食俗,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民族丰富、精致、细腻的民俗文化。 【关键字】侗族民俗文化建筑艺术服饰日常食俗 【正文】由于条件限制和时间的关系,我很遗憾不能亲自去一些有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体验一下侗族的民俗文化,当然也很遗憾不能游历其俊美的自然风光。可是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侗族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他们的服饰、民居、习俗、饮食习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深入了解了侗族的民俗文化之后,我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正宗的侗族生活。我想,等你看完了这篇对侗族民俗特色的介绍之后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下面我将对其建筑、服饰、文化艺术、民俗、以及日常食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建筑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侗寨鼓楼,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这座桥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在5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二、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

翻译题中国传统文化

风水:Fengshui; geomantic omen 阳历:solar calendar 阴历:lunar calendar 闰年:leap year 十二生肖:zodiac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the 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 重阳节: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Day 春联:spring couplets 春运: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把中国的汉字“福”字倒贴在门上(听起来像是福到)预示新年有好运:turn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luck (fu) upside down to make “dao”(which sounds like arrival) and put it on your door to bring in good fortune for the new year 庙会:temple fair 爆竹:firecracker 年画:(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压岁钱:New Year gift-money 舞龙:dragon dance 舞狮:lion dance 元宵: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食物对于中国佳节来说至关重要,但甜食对于农历新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能让新的一年更加甜蜜。 Food is central to all Chines festivals, but sugary snack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Lunar New Year, since they sweetne up prospects for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佳节食物包括年糕、八宝饭、饺子、果脯和瓜子。 Traditional holiday treats include nian gao (rice pudding), ba bao fan (eight treasure rice), jiao zi (crispy dumplings), candied fruits and seeds. 四合院:Siheyuan/ Quadrangle 亭/阁:pavilion/attic 刺绣:Embroidery 剪纸:Paper Cutting 书法:Calligraphy 针灸:Acupuncture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偏旁:radical 战国:Warring States 人才流动:Brain Drain/Flow 铁饭碗:Iron Bowl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孟子:Menci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