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教学大纲

园林工程教学大纲
园林工程教学大纲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园林工程

英文名称:Landscape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综合成绩=60%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系统地讲授园林工程的设计原理与施工知识,使学生掌握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理论与方法,具备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园林施工与管理知识的机会,能扩大园林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从事园林管理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研究的中心是如何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处理园林中的工程设施与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达到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园林工程设计与实践中自觉地把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的意识,使学生既能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又具备将工程景观化的能力和技巧,并能将理论用之于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园林绿地中的竖向设计和土方计算、园林道路工程、水景工程和假山工程等相关知识。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园林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土方计算与施工、园路、水景、假山设计与建造等技术,并通过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设计、自学、答疑、期末考试;课堂理论讲授基本采取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信息量和直观性;实验课设计结合实景参观、调研,重点放在实际案例设计上,着重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及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

使学生了解园林工程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作用、发展及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园林工程的概念

二、园林工程的特点

三、园林工程的发展进程

四、园林工程学与其他园林学科的关系

五、园林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园林工程的施工准备

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是园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施工前的必要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坚实的准备。

一、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二、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

三、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四、施工准备的工作计划

第二章土方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土壤的工程性质;用求体积公式、断面法及方格网法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

2.掌握: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内容及方法。

3.了解:竖向设计和土方工程量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的分类与特性

第二节地形设计

1、主要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

掌握竖向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能进行园林的竖向设计。

第三节土方工程量计算

1.主要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估算土方量。

用断面法进行园林土方工程量计算:

用方格网法进行园林土方工程量计算:注意平整标高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用求体积公式、断面法及方格网法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

第四节土方施工

1.主要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土方施工:包括土方施工的准备工作和施工时挖、运、填、压的四个环节,注意填方和压方的施工要点。

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场地;场地排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排除;定点放线,包括平整场地的放线、自然地形的放线、边坡处以边坡板控制坡度和水沟等用龙门板控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了解土方施工过程及施工要求

(三)实践环节

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加强对竖向设计图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图纸绘制。

第三章园林给排水工程

教学目的

了解给排水的基本知识,掌握喷灌设计、管渠排水设计的方法、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园林给排水工程

1、概述

2、园林给水的特点

3、水源与水质

4、公园给水管网的布置

第二节喷灌系统的设计

1、喷灌系统的组成

2、固定式喷灌系统设计

(1)喷灌系统规划的任务

(2)设计的依据的基本材料

(3)喷头喷洒的方式组合形式

(4)管道布置及管径的确定

(5)喷灌系统水力计算及配套动力的选择

(6)喷灌系统设计要点

3、喷灌系统课程设计

第三节园林排水工程

1、概述

2、园林排水的特点

3、地面排水

4、管渠排水

(1)管渠排水的基本知识

(2)常用管材

(3)管道的接口形式及基础

(4)排水管网附属构筑物

(5)管渠排水设计

5、暗渠排水

6、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第四节给排水管道施工

1、管道放线、控方和回填

2、管道铺设及接口

3、阀门及消火栓安装

第四章水景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喷泉与瀑布的设计

2.掌握:溪流设计、驳岸与护坡设计

3.了解:水池设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溪流设计

1.主要内容

溪流设计及其水力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溪流平面设计:岸线与水面变化及溪流水中与岸上的装饰

溪流断面及结构:纵、横断面的形式及不同形式的特点与应用溪流水力计算:溪流流速与流量的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进行溪流的设计与溪流水力计算。

第二节瀑布设计

1.主要内容

瀑布的形态、造型与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瀑布的形态

瀑布设计

掌握瀑布的组成及基本设计要点。

第三节喷泉设计

1.主要内容

喷泉的造型艺术和工程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喷泉造景艺术

喷泉工程设计

喷泉的管线及附件

管道布置

喷泉系统水力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重点掌握喷泉的管道布置要求和水力计算方法

第四节驳岸、护坡与水池工程

1.主要内容

驳岸、护坡与水池工程的设计和工程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驳岸工程

护坡工程

水池工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重点掌握驳岸和护坡的断面构造,了解水池基本组成部分和要求(三)实践环节

水景的调查与喷泉设计:

1.调查分析水景实例;

2.进行某喷泉的设计与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现场调研和图纸设计。

第五章园路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园路工程的线性设计和结构。

2.掌握:园路施工。

3.了解:园路的作用和断面形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主要内容

园路的作用和断面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园路的作用:

园路的断面形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园路的作用和各断面形式的特点。

第二节园路的线形设计

1.主要内容

园路的平面线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平面线形设计

园路断面设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线形设计时能把握好各种坡度要求和不同道路对平曲线、竖曲线半径的要求。

第三节园路的结构设计

1.主要内容

园路的断面结构、各层材料和附属工程做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园路的结构

各层作用、要求及材料

附属工程有道牙、台阶、礓嚓、磴道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常见道路的结构做法。

第四节园路路面铺装设计

1.主要内容

园路路面铺装类型和园路铺装艺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园路路面铺装类型:

园路铺装艺术表现:

园路铺装艺术表现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要求利用各种铺地材料进行艺术感强的园路铺装。

第五节园路施工

1.主要内容

各类型园路结构层与面层的施工要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基与路面基层的施工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水泥路面的装饰施工

片块状材料路面砌筑

地面镶嵌与拼花

道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园路施工步骤和不同园路饰面层的施工方法。

(三)实践环节

公园局部地区的园路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为图纸设计。

第六章假山工程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假山的材料和假山设计要点。

2.掌握:置石的形式和要点。

3.了解:假山的功能作用、结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假山的功能作用

1.主要内容

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效果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

用山石做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

山石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园林设计中能充分利用假山的作用进行园林布局。

第二节假山材料

1.主要内容

园林中常见的假山材料及采运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湖石

黄石

青石

石笋

黄蜡石

石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各种石材的特点,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假山材料。

第三节置石

1.主要内容

各种置石的特点及布置要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置石:

与园林建筑结合的山石布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灵活运用置石创造园林景观。

第四节假山设计

1.主要内容

假山设计原理及假山设计图绘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假山设计要点:

假山平、立面设计:

平面处理手法

立面处理手法

假山设计图的绘制:

假山平面图绘制和假山立面图绘制,内容有图纸比例、图纸内容、线型要求和

尺寸标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假山设计要点和假山设计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假山设计的全部过程。

第五节假山结构

1.主要内容

假山整体和局部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分层结构:

基础。

山体

山顶

假山洞结构:

梁柱式

挑梁式

券拱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假山的各层结构做法和假山洞结构形式。

第六节广东园林塑山

1.主要内容

广东园林塑山的构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钢骨架铁丝网塑山构造:

砖石填充和钢筋混凝土骨架塑山构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广东园林塑山的构造做法。

(三)实践环节

公园置石和假山参观,某庭园置石和假山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分两步进行,先参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再进行实际假山设计实践。

第七章种植工程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园林种植的特点

2、种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了解乔灌木的种植程序

4、掌握大树的选择、移植时间、移植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种植后的养护管理

5、掌握草坪种植方法及种植后的养护管理

(二)主要内容

1.园林种植工程

2.概述

3.乔灌木种植工程

4.大树移植

5.草坪工程

六、教学参考资源

参考书目:

1. 唐来春主编.园林工程与施工.1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梁伊任、杨永胜、王沛永.园林建筑工程.2000.中国城市出版社

3. 郭春华、周厚高、欧阳秀明编著.水景设计.2005.云南科技出版社

4. 毛培琳编著.园林铺地.2002.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金儒林主编.人造水景设计营造与观赏.200

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广东园林等学术刊物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类各专业 课程编号: 总课时:64学时/4学分 大纲执笔人:毕宇娟 大纲审核人: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 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 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 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 的训练手法。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 本课程以《素描》、《设计色彩》为基础,并与之相配合,利用一定的造型知识设计构成造型与形式,同时又为《构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构成的分类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点、线、面的情感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贯穿整个构成内容的主线,学习时注意掌握点、线、面的表现。 2、第二章重复构成 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的概念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3、特殊重复 4、重复构成的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重复构成的有关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第三章渐变构成 教学内容:1、渐变构成的分类 2、渐变构成的特征 3、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4、联想渐变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注意渐变构成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渐变 的构成方法在设计实例中对设计意念表达的作用,思考运用渐变 构成怎样完成一幅平面设计作品。 4、第四章特异构成 教学内容:1、特异构成的概念 2、特异构成的形式 3、特异构成的运用 4、特异构成的特征

最新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资料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总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与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色彩》教学大纲

《色彩》教学大纲 学分:6 总学时:108 理论学时:108 面向专业:艺术设计 大纲执笔人:李竞群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色彩、造型、材料是装饰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写生技法及色彩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设计思路及设计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色彩知识(18学时) 第一节:色彩产生的原理 1、光与色:波长在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能被人们所感觉,引起色感,称为可见光。 2、光谱:太阳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 3、物体色:一般物体的固有色是由该物体吸收与反射光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吸收与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4、光源色:①自然光②人造物体的发光 5、环境色:周围环境的色彩作用于物体,称为环境色。 第二节: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色环。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第三节:色彩的体系 1、色立体:借助于三维空间表示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关系。 2、孟赛尔色立体: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称为Hve(简写H),明度称为Valve (简写V),纯度称为Chrome(简写C)。垂直轴对应明度,偏角对应色相,动经对应纯度。 3、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认为纯白有11%的含黑量,纯黑有3.5%的含白量。组成形式是以明度系列为三角形垂直边轴。 4、日本色研的色立体:以24色相组成色相环,垂直中心轴为明度色阶。 5、色立体的作用:配色词典 第四节:色彩的混合 1、三原色:①色光三原色:红、绿、蓝。②颜色三原色:红、黄、蓝。 2、色彩的混合:①加色混合:色光混合。②减色混合:色料的混合。③中型混合:视觉混合。 本章重点、难点:1、色立体 2、色彩的混合 建议教学方法:采用模型教具讲解孟氏色立体、奥氏色立体、日色研色立体;采用配色练习熟悉色彩混合效果。 思考题:1、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2、孟氏色立体、奥氏色立体、日色研色立体的原理及形式。 3、配色识典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水粉写生(30课时)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总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范文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4+1 学时范围: 72学时+色彩写生3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系本科各专业执笔人:杨昌彦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及课程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色彩、造型、材料是艺术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写生技法及色彩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设计思路及设计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色彩知识(12学时) 教学要求:讲述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体系,掌握配色练习,熟悉色彩混合效果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产生的原理 1、光与色:波长在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能被人们所感觉,引起色感,称为可见光。 2、光谱:太阳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 3、物体色:一般物体的固有色是由该物体吸收与反射光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吸收与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4、光源色:①自然光②人造物体的发光 5、环境色:周围环境的色彩作用于物体,称为环境色。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教学大纲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 Device Space Art Design 2.课程代码 163Y097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5.学时/学分 64(16+48)/4 6.先修课程 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CIS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从装置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出发,重点讲述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掌握运用各种装饰材料和互动设计方法,将技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刨意潜能,开发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装置设计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环节的学习与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艺术运动开始了自身的发展历程。在

教学中以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个内容的研究:根据对装置艺术的历史渊源回顾,综述了装置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理论渊源、观念源头等;基于对装置空间艺术所根植的艺术语言组合的讨论,论述了其观念语义与形式语言;通过对置艺术的设计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技巧;通过对装置空间设计作品的个案研究,总结了装置艺术中的观念与形式建构的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审美体系。 第一章装置的出现(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的由来。 理解:装置艺术的兴起。 掌握: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重点内容:1.装置艺术的兴起。 2.装置艺术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装置艺术视觉语言的组合。 第一节:装置的由来。 知识点:装置的原生态,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第二节: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知识点:现代装置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表现。 第二章装置的语言组合(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理解:装置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掌握: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重点内容:1.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 2.装置图形语言。 3.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1.装置的图形、文字语言和空间构成形式的运用。 2.装置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第一节: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知识点:装置与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图形设计与文字设计的结合使用。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制定人:(教研组组长)(参与) 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 批准人:(分管校领导)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 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 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 性质、以及 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肌理表现与意义. 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 基本原理, 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 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 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

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 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 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 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 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 成的变化. 课程要求: 平面构成 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②教学方法上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平面构成主要建立在一定实践训练操作上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理论分析的成分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专科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来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此,我们将在本课程中,贯彻“讲训并重”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的高度,也强调实践的量和质的要求。 针对讲训并重,我们将利用本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应用性,让学生多接触资料、生活和实际需要。在教学中,要适当安排资料的查阅、在参观中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对应用设计上根据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设计等。 ③教学上技能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中,技能训练主要针对平面构成中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属性进行一系列有序的实验性练习。点线面造型;图与底的设计与分析;基本形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具备一定的色彩观察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学时 132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同时,结合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职业精神。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以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教学理论指导,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问题引导,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强化应用,重在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围绕家用纺织品设计员、广告设计员、室内设计员、动画设计员、淘宝美工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四级)等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3.课程以认识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表现色彩与创造性的运用色彩为主,结合美术设计与制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

(完整版)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 2、课程代码: 163Y003 3、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平台)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48/3 6、先修课程: 素描基础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为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平面构成的概述、构图形式美法则、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 结合。巡辅、个辅 与示范结合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4 学时)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掌握:传统文化与构成。重点内容:1.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2. 平面构成的作用与原理。 3. 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 4. 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构图 形式美法则运用。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形态元素。 知识点: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作用。知识点: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构成。 第三节: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知识点:统一与变化、条理与反复、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12 学时)了解:基本形、骨架、单元格构成理解:基本型、重复、渐变、发射骨架、单元形掌握:平面构成表现形式的应用。重点内容:基本形、基本型群化、骨格设计。教学难点:基本形的设计、骨格的设计、骨架构形的活用。第一节:基本形的设计与群化。知识点:基本型的设计方法、基本型的群化。 第二节:骨格。知识点:重复、叠合、渐变、发射等骨格的设计和基本型运用。第三章自由构形(8 学时) 了解:动势形态。理解:密集变化。掌握:对比造型。重点内容:密集变化。教学难点:韵律规律对比与密集构成中对形式美的要素的应用第一节:动势。 知识点:动势形态。第二节:对比。 知识点:对比造型。第三节:密集。 知识点:密集变化。第四节:节奏与韵律。知识点:节奏与韵律定义、规律与运 用。 第四章意象构图(12 学时)了解:感觉的视觉表现。理解:创意与视觉对具象事物的反常态表现。掌握:具象事物的抽象与意象表现。教学重点:1.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表现。 2.矛盾空间表现。 3.反常态、意象化表现。

1.色彩课程教学大纲.docx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1学时范围: 72学时+色彩写生30 学时 适用专业 : 艺术设计系本科各专业执笔人:杨昌彦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及课程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色彩、造型、材料是艺术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 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 色彩设计原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 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 作为设计工具。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 展示讲解,并通过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写生技法及色彩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设计思 路及设计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色彩知识(12 学时) 教学要求:讲述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体系,掌握配色练习,熟悉色彩混合效果 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产生的原理 1、光与色:波长在380 毫微米到780 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能被人们所感觉,引起色感,称为可见光。 2、光谱:太阳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 3、物体色:一般物体的固有色是由该物体吸收与反射光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吸 收与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4 、光源色:①自然光② 人造物体的发光

动画专业-平面与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与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231005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formation and Stereo formatio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动画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与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占了三大构成中的两个,是动画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教学,掌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构成的基本元素有深刻的理解。解开平构与立构相联系的纽带,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发展方向,正确掌握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手绘能力。 2.使学生具有独立创作能力及个性化思维。 3.对于立体构成,在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和图片,集中讲解绘图中常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针对每项构成方法,做对应练习,利用课上与课下时间做练习作业。 2.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3.因才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掌握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点,对点线面有明确的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形式美法则,并对其相关的课程练习有较清晰的认知。 3.成绩构成 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作品成绩展占80%,平时出勤占20%。 (七)参考书目 《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平面构成》,洪兴宇,邱松,湖北美术出版社 《构成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赵殿泽 《平面构成设计基础》,雷印凯,辽宁美术出版社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朝仓直巳,中信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