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北京课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北京课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北京课

2014-2015学年度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下)(北京

课改版)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若不等式组12 x x m ì

?>??

,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m <2 B.m ≥2 C.m <1 D.1≤m <2

2.(2014?南充中考)不等式组()1 12, 2

331x x x ì??+??í??-<+??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若方程组2313,3530.9a b a b ì-??í?+??==的解是8.3,1.2,a b ì??í???==则方程组()()()()223113,325130.9x y x y ì+--??í

?++-??

==的解是( ) A. 6.3,2.2x y ì??í???== B..3,.2x y ì??í???=8=1 C.10.3,2.2x y ì??í???== D.10.3,0.2x y ì??í???

= 4.下列语句: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③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④若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⑤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⑥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其中错误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某中学课外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制作了一个电动智能玩具,玩具中的四个动物小鱼、小羊、燕子和熊猫分别在1、2、3、4号位置上(如图),玩具的程序是:让四个动物按图中所示的规律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换位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按这种规律,一直交换下去,

那么第2 008次交换位置后,熊猫所在位置的号码是(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6.如图,直线a 和直线b 被直线c 所截,给出下列条件: ①∠1=∠2;②∠3=∠6;③∠4+∠7=180°;④∠5+∠8=180°. 其中能判断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若243x x -+与223x x +-的公因式为x -c ,则c 的值为( ) A.-3

B.-1

C.1

D.3

8.若3210x x x +++=,则2726126271x x x x x x ---++++++++L L 的值是( ) A.1

B.0

C.-1

D.2

9.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10.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 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

11.(2014·成都中考)近年来,我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进一步普及环保和健康知识,我市某校举行了“建设宜居成都,关注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某班成绩(分) 60 70 80 90 100 人 数

4

8

12

11

5

第6题图

第5题图

A.70分,80分

B.80分,80分

C.90分,80分

D.80分,90分

12.某中学就到校的方式问题对初三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了表格和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表格信息回答:初三学生乘公交车的人数为( ) 到校方式 步行 骑车 乘公交车 其他方式 人数 60

A.60

B.78

C.132

D.9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已知不等式组321,0x x a ì+???í

?-

②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4.已知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

等” .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该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15.如图,AB ∥CD ,∠1=64°,FG 平分∠EFD ,则∠EGF =______.

16.如果把多项式28x x m -+分解因式得(x -10)(x +n ),那么m =______,n =______.

17.为积极响应我区“创卫创模”工作精神,甲、乙两苗圃基地去年年底种植了同一品种的花卉,计划今年全部供应我区,这样两基地所供花卉就能占我区所需花卉的4

5.由于受今年年初持续

低温和霜冻影响,甲基地仅有12的花卉能供应,乙基地仅有1

3

的花卉能供应,现两基地能供应的

花卉仅占了我区所需花卉的

3

10

,则甲基地的计划量与乙基地的计划量的比为________. 18.小亮调查本班同学的身高后,将数据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小组数据包含最小值,但不包含最大值.比如,第二小组数据x 满足:145≤x <150,其他小组的数据类似).设班上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第12题图

第15题图

19.某班53名学生右眼视力(裸视)的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视力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2 1.5 人数

1

1

2

5

2

4

6

6

8

11

7

则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中位数是_______.

20.如图是光明中学七年级(6)班同学参加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情况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知参加_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多;若这个班共有50人,则参加“科技”小组的同学有_________人;从图中可知,同学们对________学科的知识兴趣有待加强.

三、解答题(共60分)

21.(12分)计算: (1)3221x x +-()();

(2)283x y x y --()(); (3)234m n m n --()(); (4)22123x x --()();

(5)223a -();

(6)2323261x x x x -+-+-()()().

22. (6分)已知多项式322323251a x x y y x y +-+-++()()中不含x 3项,计算3

212412

a a a -+-()的值. 23. (8分)某公司决定从厂家购进甲、乙两种不同型号的显示器共50台,购进显示器的总金额不超过77 000元,已知甲、乙型号的显示器价格分别为1 000元/台、2 000元/台. (1)求该公司至少购买甲型显示器多少台?

(2)若要求甲型显示器的台数不超过乙型显示器的台数,问有哪些购买方案?

24. (6分)小红和小丽对问题“若方程组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ì+??í?+??==的解是3, 4,

x y ì=??í

?=-??求方程组1112

22325, 325a x b y c a x b y c ì+??í?+??==的解”提出各自的想法.小红说:“这个题目好象条件不够,不能求解”;小丽说:“能不能把第二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两边都除以5,通过整体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参考她们的讨论,你认为这个题目应该怎样求解呢?

25.(6分)如果43222x x mx mx -+--能分解成两个整数系数的二次因式的积,试求m 的值,并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6.(6分)已知:如图,∠1+∠2=180°,∠3=100°,OK 平分∠DOH ,求∠KOH 的度数.

27. (8分)小明家2014年的四个季度的用电量如下:

季度名称 用电量(单位:度)

第一季度 250 第二季度 150 第三季度 400 第四季度

200

其中各种电器用电量如下表:

各种电器 用电量(单位:度)

第26题图

空调250

冰箱400

照明100

彩电150

其他100

小明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下面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三幅统计图回答:

(1)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

(2)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冰箱用电量超过总用电量的

4

1

(3)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空调的用电量?

28. (8分)去年7月至10月间,哈尔滨市和南京市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7 8 9 10

哈尔滨23 21 14 6

南京27 29 24 18

第27题图

(1)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这四个月份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 (2)两市气温谁高?两市气温哪个月最高?哪个月最低? (3)两市哪个月至哪个月下降得最快? (4)两市气温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1.A 解析:原不等式组可化为(1)1, x x m ì>??í?>??和(2)2,

,x x m ì£??í?>??

要使不等式组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m <2.故选A . 2.D 解析:解不等式()1

122

x +?得:x ≤3.

解不等式331x x -<+得:x >-2.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3.故选D .

3.A 解析:由题意得:28.3,1 1.2,x y ì+??í?-??==解得 6.3,2.2,x y ì??í???

==故选A . 4.C 解析:①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垂线,故①错误; 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故②正确;

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③错误;

④若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④错误; ⑤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4或6条直线,故⑤错误;

⑥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故⑥正确. 所以错误的有4个.故选C .

5.D 解析:∵ 熊猫的位置是2, 1,3,4四个一循环,2 008÷4=502,

∴ 熊猫的位置在4号.

6.D 解析:①∵ ∠1=∠2,∴ a ∥b ,本选项正确; ②∵ ∠3=∠6,∴ a ∥b ,本选项正确;

③∵ ∠4+∠7=180°,∠4=∠6,∴ ∠6+∠7=180°,∴ a ∥b ,本选项正确; ④∵ ∠5+∠7=180°,∠5+∠8=180°,∴ ∠7=∠8,∴ a ∥b ,本选项正确, 则其中能判断a ∥b 的是①②③④.故选D.

7.C 解析:∵ 243(1)(3)x x x x -+=--,223(1)(3)x x x x +-=-+, ∴ 公因式为x -c =x -1,故c =1.故选C .

8.C 解析:由3210x x x +++=,得2

110x x x +++=(

)(), ∴(x +1)(x 2+1)=0,而x 2+1≠0,∴ x +1=0,解得x =-1,

∴ 2726126271x x x x x x ---++++++++L L =-1+1-1+1-…+1-1=-1,故选C . 9.A 解析: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正确; B.可能会出现各班的人数不等,所以6个班的总平均成绩就不能简单的表示为6个班的平均成绩相加再除以6,故错误;

C.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不同的概念,故错误;

D.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也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故错误;故选A .

10.A 解析:B 全市初三学生人数太多,不宜用普查方式,可以采用抽查;C 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采用抽查;D 人数众多,采用抽查;只有A 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

11.B 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该班学生成绩是80分的最多,有12人,所以该班学生成绩的众数是80分.该班学生共有40人,把该班学生成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第20、21个数据都是80分,所以该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0分.

12.C 解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步行占的百分比为20%,又步行的人数为60,故总人数为60÷20%=300(人),故乘公交车的人数为300×(1-33%-20%-3%)=300×44%=132,故选C.

13.a ≤-1 解析:由①得x ≥-1;由②得x <a .根据“大大小小找不到”可得a ≤-1.故答案为

a ≤-1.

1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

解析: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它的逆命题的结论和题设,所以它的逆命题的题设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15.32° 解析:∵ AB ∥CD ,∠1=64°,∴ ∠EFD =∠1=64°. ∵ FG 平分∠EFD ,∴ ∠GFD =12∠EFD =12

×64°=32°. ∵ AB ∥CD ,∴ ∠EGF =∠GFD =32°.

16.-20 2 解析:根据题意得:

228101010x x m x x n x n x n -+=-+=+--()()(),

∴ n -10=-8,-10n =m ,解得m =-20,n =2.

17.1︰3 解析:设甲基地的计划量为x ,乙基地的计划量为y ,我区所需花卉为m ,由题意得:4,5113 2310x y m x y m ì??+??í??+???==,解得:3,5 1 ,5y m x m ì????í?????

==则x ︰y =1︰3. 18.154.5≤x <159.5 解析:依题意有:x ≥(140×3+145×6+150×9+155×16+160×9+165×5+

170×2)÷(3+6+9+16+9+5+2)=154.5,

x <(145×3+150×6+155×9+160×16+165×9+170×5+175×2)÷(3+6+9+16+9+5+2)

=159.5,

因此x 的取值范围是154.5≤x <159.5.

19.0.8 解析: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27个数据是0.8,故中位数是0.8.

20.音乐鉴赏;10;史地 解析:观察统计图可知,参加音乐鉴赏小组的人数占到54%,所以从这个图中可知参加音乐鉴赏小组的人数最多;“科技”小组人数为50×20%=10(人);

从图中可知,参加史地小组的人数只占总数的2%,同学们对史地学科的知识兴趣有待加强.

21.解:(1)原式232322262x x x x

x x =?+?=+-;

(2)原式2222388321424x x x y

y x

y y

x xy y =????-+;

(3)原式222324346114m m m n m n n n m mn n =????-+;

(4)原式22322223234623x x

x x x x x =??-+=--+();

(5)原式222222334129a a a a =-鬃+=-+();

(6)原式22234666362x x x x x =---+=-+().

22.解:多项式32232323251221a x x y y x y a x x y +-+-++=---()()()中不含x 3项, 得到a -2=0,即a =2, 则原式321111

244432222

a a a =

-+-=-+-=. 23.解:(1)设该公司购进甲型显示器x 台,则购进乙型显示器(50-x )台,由题意,得 1 000x +2 000(50-x )≤77 000,解得:x ≥23. ∴ 该公司至少购进甲型显示器23台. (2)依题意可列不等式:x ≤50-x , 解得:x ≤25.∴ 23≤x ≤25. ∵ x 为整数,∴ x =23,24,25. ∴ 购买方案有:

①甲型显示器23台,乙型显示器27台; ②甲型显示器24台,乙型显示器26台; ③甲型显示器25台,乙型显示器25台.

24.解:将方程组111222325, 325a x b y c a x b y c ì+??í

?+??==两边同时除以5,原方程组化为11122232,55 32,55a x b y c a x b y c ì骣骣?鼢珑?+鼢珑?鼢桫桫??í?骣骣?鼢珑+?鼢鼢珑?桫桫??

==

方程组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ì+??í?+??==的解是3, 4,x y ì=??í?=-??

∴ 33,5 24,5

x y ì??=??í??=-???解得5, 10.x y ì=??í

?=-?? 25.解:(1)设原式分解为22(1)(2)

x ax x bx +-++,其中a ,b 为整数,去括号,得:

432()(2)2x a b x x a b x ++++--.

将它与原式的各项系数进行对比,得:

a +

b =-1,m =1,2a -b =-2m ,

解得:a =-1,b =0,m =1.

此时,原式22(2)(1)x x x =+--. (2)设原式分解为

22(2)(1)x cx x dx +-++,其中c ,d 为整数,去括号,得:

432()(2)2x c d x x c d x ++-+--,

将它与原式的各项系数进行对比,得:

c +

d =-1,m =-1,c -2d =-2m ,

解得:c =0,d =-1,m =-1, 此时,原式22(2)(1)x x x =--+.

26.解:∵ ∠1+∠2=180°,∴ AB ∥CD , ∴ ∠3=∠GOD .

∵ ∠3=100°,∴ ∠3=∠GOD =100°, ∴ ∠DOH =180°-∠GOD =180°-100°=80°. ∵ OK 平分∠DOH , ∴ ∠KOH =

12∠DOH =1

2

×80°=40°. 27.解:(1)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各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

(2)冰箱用电量超过总用电量的4

1

,就是要知道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所以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

(3)空调的用电量就是要知道项目的数据,所以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

28.解:(1)绘制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

(2)两市南京的气温较高.8月的气温最高,10月的气温最低; (3)两市9月至10月气温下降得最快;

(4)哈尔滨的气温温差比较大,而南京气温温差较小(答案不唯一).

初中数学试卷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驿鑫教育第一课 1 课堂练习1 2 1.实数可以分为 和 两类. 3 2.有理数可以分为和;但按符号来分还可以分为、 4 和 . 5 3. 叫无理数. 6 4.122 ,0.3,0.3,,3.14,37π在无理数有 个,它们是 7 8 课堂练习2 9 1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12 (B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13 (C )因为2(3)-的底数为-3,所以2(3)-没有平方根 14 (D )因为-9是负数,所以-9没有平方根 15 16 17 2.下列各数是否有平方根,如果有,有几个?并说明理由. 18 (1)2(4)-(2)-8 (3)0 (4)2x - 19 20 3.,求22a b +的值 21 22 23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4 (1)0.0009 (2)2(5)- (3)2(6)-- 25 26 27 5.求值. 28

(1) 2 (2(3)29 (4)(2 (5(6)30 课堂练习3 31 1.判断 32 ( 1 ) 125512 的立方根是 58 和 5 8 - 33 ( ) 34 ( 2 ) 1216 - 的 的立方根是没有意义的 35 ( ) 36 (3)127 -的立方根是 1 3 - 37 ( ) 38 ( 4 ) 164的立 方根是 4 39 ( ) 40 ( 5 ) 35 是 27125 ± 的立方根 41 ( ) 4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3 (A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44 (B )任何一个数必有立方根和平方根 45 (C )一个数的立方根必与这个数同号 46 (D )负数没有立方根 47 3.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48 27 (1)343(2)(3)0216 - 49 4.求下列各式的值: 50 3 (1)(2)(3)? ?51 5.计算: 52 (2)53 课后作业 54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比这个数大2 的数是 55 ( ) 56 (A)2a + (B 2- (C 2 (D )22a + 57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5.3分式的乘除 基础练习 1、(1)正确 (2)不正确1/[(x-1)2]

2、(1)1/a (2)3c/ab2 (3)-x/49ay (4)-25m2/n2 3、(1)(x+y)/y (2)1/(a2+3a) 综合运用 4、(1)a/2b (2)(2x-y)/[(2x+y)2] 5、(a+1)/(a-1) 5.4分式的加减

基础练习 1、(1)不正确,(x+1)/x (2)正确 (3)正确 (4)不正确,x/(x-1)+1/(1-x)=1 2、(1)3/m (2)2b/xy (3)1 (4)2 3、(1)8/mn (2)5/(x-1)

综合运用 4、(1)(x+2)/(x+1) (2)1/(3k-2t) 5、原式=y+2,其值为-5/2 基础练习 1、(1)5a (2)a2b2 2、(1)(a+b)/ab (2)-1/6x (3)(4ab+b)/4a2 3、(1)4m/(m2-n2)

(2)-1/(x+1) (3)-1/(x2+x) (4)1/a-1 4、-2/(m+3);-2 综合运用 5、(1)-1 (2)-(6x-4)/(x2-4) 6、600/(x-2)-600/x=1200/(x2-2x)(元) 5.5分式方程 基础练习 1、①③

2、2-3(1-x)=0 3、(1)x=3 (2)x=2/3 4、(1)无解 (2)x=-5/4 综合运用 5、(1)无解 (2)x=1/2 6、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m),则100/x+(300-100)/x(1+25%)=5,解得x=52 *7、x=m,验证略 基础练习

20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练习

5.2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要求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 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 ∥b,b∥c,则______. 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 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 (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 授课时间:62课时 课程设计: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该课程相关的要求有: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7)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8)*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完整word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 ”型; 内错角是“Z ”型; 同旁内角是“U ”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则b a c b a +<<-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 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 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 n=a 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 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 n a 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 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习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a中,a 叫做底数,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n 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bc2=(a·b)·(c5·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 .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课课练 U

Unit 12 Section A(1a-2c)同步练习 一、用所给汉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y __________ (扎营) in the open air last night. 2. Miss Lin is a guide at the __________ (自然的) History Museum. 3. Mom worked all day and she is very __________ (疲劳的)now. 4. She had to s __________ at home because it rained yesterday. 二、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1. There are some ___________(beach) by the sea. 2. Did you feed these ___________(sheep)? 3. Many __________(visit)came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4.Jane saw many___________(butterfly)in the garden just now. 5.What _____ you _____(do) last Friday? I______(go) to the movies 6.Li Lei _______(study)geography yesterday. 三、单选 1. Tom played____badminton with his friends yesterday afternoon. A.a B. the C.\ D. an 2. I often do my homework and read books ____Saturday morning. A .on B .inC. atD .by 3.How do you study _______your test. A. at B. with C.in D.for 4.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_____?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课时作业

9.2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不等式1342->+x x 的解集是( ) A .5>x B .3>x C .5-x 的解集是3->x D .不等式10,d c =,则bd ac >;②若bc ac >,则b a >;③若b a >, 则22bc ac >;④若22bc ac >,则b a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不等式1)4(>-x a 的解集为41-a C .4+y 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m B .4-≥m C .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相交线课堂练习 1.(易错题)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 2.如图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 3.(东光县期中)当光线从空气射人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如图,∠1的对顶角是( ) A.∠AOB B.∠BOC C.∠AOC D.都不是 4.如图,已知∠AOB. (1)请画出并写出∠AOB的对顶角; (2)写出图中其他的对顶角和所有的邻补角.

5.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0.若∠AOC=35°,则∠BOD的度数为( ) A.30° B.35° C.55° D.145° 6.如图,∠a的度数为( ) A.135° B.125° C.115° D.105° 7.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E,OF分别平分∠AOC和∠BOC,当OC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不与直线AB重合),那么∠EOF的度数( ) A.不变,都等于90°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

9. (教材例题变式)如图,直线a,b相交,∠1= 135°,求∠2,∠3,∠4的度数. 10.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任意一点,OC,OD,OE是过点O的三条射线,若∠AOD=∠COE= 90°,则下列说法:①与∠AOC互为邻补角的角只有一个;②与∠AOC互为补角的角只有一个;③与∠AOC互为邻补角的角有两个;④与∠AOC互为补角的角有两个.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B.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D.相等的角都是对顶角 12. (西城区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D=90.若∠AOE=2∠A0C,则∠DOB的度数为() A.25° B.30° C.45° D.60° 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则∠BOD = . 1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点落在A'处,BC为折痕,BD为∠A'BE的平分线,则∠CBD的度数为 15. (核心素养●问题解决)古城黄冈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桃林春色,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课课练

1 一、判断题: (1)棱柱侧面的形状可能是一个三角形 ( ) (2)棱柱的每条棱长都相等. ( ) (3)正方体和长方体是特殊的四棱柱,有是特殊的六面体.( ) 二、选择题 1,长方体共有( )个面. A.8 B.6 C.5 D.4 2,六棱柱共有( )条棱. A.16 B.17 C.18 D.2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 B 、棱锥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 C 、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 D 、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 4.右图是由( )图形饶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 三填空题 1、正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 条棱.这些棱的长度 (填相同或不同).棱长为acm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cm 2 . 2、长方体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3、五棱柱是由 个面围成的,它有 个顶点,有 条棱. 4、一个六棱柱共有 条棱,如果六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2cm ,侧棱长都是4cm ,那么它所有棱长的和是 cm. 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 4 1 后而形成的,这个几何体是由 个面围成的,其中正方形有 个,长方形有 个. 6、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7、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 8、假如我们把笔尖看作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说明了______________,时钟秒针旋转时,形成一个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一圆柱内恰好能容纳一个球体,请画出示意图并尽可能多地写出一些你发现的关系式. 2,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现有涂色方式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判断涂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对面分别涂着哪一种颜色? 3,如图,已知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六个连续的整数,且每两个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的和都相等,图中所能看到的数是16,19和20,求这6个整数的和. §1.1 丰富的图形世界

新苏科版初一数学下册第3次月考试卷

新苏科版初一数学下册第3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a-b )=ax-bx B .x 2-1+y 2=(x-1)(x+1)+y 2 C .y 2-1=(y+1)(y-1) D .ax+bx+c=x (a+b )+c 2.计算(﹣2a 2)?3a 的结果是( ) A .﹣6a 2 B .﹣6a 3 C .12a 3 D .6a 3 3.若a =-0.32,b =-3-2,c =21()2--,d =0 1()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d B .a <d <c <b C .b <a <d <c D .c <a <d <b 4.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2∠ B -3∠ C B .∠A+∠B=2∠C C .∠A-∠B=30° D .∠A=12∠B=13 ∠C 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6°,那么∠2等于( ) A .56° B .62° C .66° D .68° 6.小晶有两根长度为 5cm 、8cm 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现在有长度分别为 2cm 、3cm 、 8cm 、15cm 的木条供她选择,那她第三根应选择( ) A .2cm B .3cm C .8cm D .15cm 7.32236x y 3x y -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 .3xy B .23x y C .233x y D .223x y 8.下列方程组中,解是-51x y =??=? 的是( ) A .64x y x y +=??-=? B .6-6x y x y +=??-=? C .-4-6x y x y +=??-=? D .-4-4x y x y +=??-=? 9.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x 2m ﹣n ﹣2+4y m +n +1=6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 ,n 的值为( ) A .m =1,n =-1 B .m =-1,n =1 C .14m ,n 33==- D .1 4,33 m n =-= 10.如图,A ,B ,C ,D 中的哪幅图案可以通过图案①平移得到( )

20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 《命题、定理、证明》同步练习

5.3.2 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 2.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并会把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定该命题的真假.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一件事件的______叫做命题. 2.许多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 _____. 3.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后 接的部分是______. 4.所谓真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就______的命题.相反,所谓假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______的命题.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顶角相等.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教学内容

驿鑫教育第一课 课堂练习1 1.实数可以分为和两类. 2.有理数可以分为和;但按符号来分还可以分为、和 . 3.叫无理数. 4.122,0.3,0.3, ,3.14,37π&在无理数有个,它们是 课堂练习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B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C )因为2(3)-的底数为-3,所以2(3)-没有平方根 (D )因为-9是负数,所以-9没有平方根 2.下列各数是否有平方根,如果有,有几个?并说明理由. (1)2(4)-(2)-8 (3)0 (4)2 x - 3.,求22a b +的值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0.0009 (2)2(5)- (3)2 (6)-- 5.求值. (1)2 (2(3) (4)(2 (5(6)

课堂练习3 1.判断 (1)125512的立方根是58和58 - ( ) (2)1216 -的的立方根是没有意义的 ( ) (3)127-的立方根是13 - ( ) (4)1 64的立方根是4 ( ) (5)3 5是27 125±的立方根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B )任何一个数必有立方根和平方根 (C )一个数的立方根必与这个数同号 (D )负数没有立方根 3.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27 (1)343(2)(3)0216- 4.求下列各式的值: 3 (1)(2)(3)? ?5.计算: (2)课后作业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比这个数大2的数是 ( ) (A)2a + (B 2 (C 2 (D )22a + 5a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5a ≥ (B )5a ≤ (C )5a > (D )5a < 3.若25x <<,.= 4.已知9y =,求2x y 的值.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整式】 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①单独一个数与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形如形式的代数式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单独一个数的次数是0次.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注:①多项式概念中的和指代数和,即省略了加号的和的形式. ②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定义的补充: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注:①单个字母的系数为1; ②单项式的系数包括符号.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第二节整式的加减】 一、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在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说明:(1)去括号是要依据去括号法则,特别是括号前是“-”时更应注意,合并同类项依据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要漏项. (2)整式加减后的次数比原整式的次数小或不变. 二、整式的化简求值: 给出整式中字母的值时,应将原式先化简,再代入所给字母的值,化简的过程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说明:化简基本运用分配律、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有时反复运用,有时也要“整体”合并同类项. 【第三节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m,n都是正整数). 说明:(1)使用公式时,底数必须相同,底数不同的几个幂相乘,不能运用此法则,如 . (2)此公式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例如:(m,n,p为正整数).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 (m,n都是正整数). 说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一定要灵活运用. 如:等. 【第四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说明:(1)乘方公式可以推广,如(m,n,p都是正整数). (2)公式中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初一英语课课练答案修订版

初一英语课课练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 1. She lives with her family in a house .( wood) 2.All the people in Nanjing are very (friend). 3.People like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in the room. (sit) 4.They want to learn about homes in different (country). 5.Our flat has two .(balcony) 6.Do you know who’s on my bunk( lie) 7.I would like to live next to restaurant in Beijing.(big) 8.Frenchmen come from (French). 9.In the room there is a big table.(dine) 10.She passed the exam .(final) 二根据所给的汉语完成句子: 1.她和她的家人住在一条繁忙街道上的一套公寓里。 She and her family . 2.我们的老师很友好,我们在学校里很开心。 Our teachers . We . 3.这儿环境优美安静,但经常下雨。 I t’s and here, but it often . 4.花园是做游戏最好的地方。 A garden is . 5.他们想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首都。 They want to the of some in the world. Unit 1 Dream homes练习题(2) 一根据句意所给首字母: 1.We often put our clean clothes in the w in the bedroom. 2.There are many books on the b in the study. 3.In summer we take a s in the bathroom everyday.. 4.We wash dishes in the s in the kitchen.

七年级数学课时练答案下册

2018-2019学年度初一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方程63-=x 的解是( ) A .2-=x B .6-=x C .2=x D .12-=x 2.若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55-<-b a B. b a 33> C. b a +<+22 D. 33b a < 3.下列图案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4.现有3cm 、4cm 、5cm 、7cm 长的四根木棒,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5.商店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若只选购 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择的地砖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6.一副三角板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设1,2x y ? ? ∠=∠=,则可得方程组为( ) 50.180x y A x y =-??+=? 50.180x y B x y =+??+=? 50.90x y C x y =+??+=? 50 .90 x y D x y =-?? +=? 7.已知,如图,△ABC 中,∠B =∠DAC ,则∠BAC 和∠ADC 的关系是( ) A .∠BAC <∠ADC B .∠BA C =∠ADC C . ∠BAC >∠ADC D .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8.若25x y -+=,则________=y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9.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2倍,则n = . 10.不等式93-x <0的最大整数.... 解是 . 第6题图 第7题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堂练习 1.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 ) A.∠2 B.∠3 C.∠4 D.∠5 2.(易错题)下列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3.如图,与∠1是内错角的是( ) A.∠2 B.∠3 C.∠4 D.∠5

4.(邵阳市中考)在我们常见的英文字母中,也存在着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下面几个字母中,含有内错角最少的字母是( ) 5.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 ) A.∠l B.∠2 C.∠4 D.∠.5 6.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与∠3是同位角 B.∠2与∠3是内错角 C.∠1与∠4是内错角 D.∠3与∠4是同旁内角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B是同位角 B.∠1与∠4是内错角 C.∠3与∠B是同旁内角 D.∠C与∠A不是同旁内角 8.如图,∠A的同位角是,内错角是,同旁内角是_ 。 9.看图填空: (1)∠1和∠3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 (2)∠1和∠4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 (3)∠B和∠2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 (4)∠B和∠4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

10.如图,AB与BC被A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DE与AC被直线A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图中∠4的内错角是. 11.(广州市中考)如图,直线AD,BE被直线BF和AC所截,则∠1的同位角和∠5的内错角分别是( ) A.∠4,∠2 B.∠2,∠6 C.∠5,∠4 D.∠2.∠4 1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并能在数学图形及实际生活中正确识别平行线; 2.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活动过程,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分析能力;体会说理的必要性,会进行简单的说理 ——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或推理,得出欲求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说理. 教学过程(教师) 新课引入——情景导入: 如图1为一块左、右两边已破损的板材,你能判断它的边AB 、CD 是否平行吗? 提问: 如图2,你会过直线l 外一点P 画已知直线l 的 平行线吗? (图1) l P (图2)

实践探索: 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得出“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结合图形,直接给出同位角的概念) 实践探索: 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并通过作图工具的变式使学生意识到所使用的三角板中的角度并非一定要是45°、30°、60°、90°等特殊角度,而可以是任意角度)引导学生得出当具备条件“同位角相等”时,就有结论“两直线平行”成立(如图3),而且条件“同位角相等”不成立时,不能得出结论“两直线平行”(如图4). 例题: 如图5,∠1=∠C ,∠1=∠2,请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21 P E F A B D C (图3) 21 P E F A B D C (图4) B D C A (图5) 1 2

练习: 如图6,已知∠B =62°. 则:①再增加条件____________,就能使AB ∥CD . ②当增加条件“∠2的对顶角等于118°”时,AB ∥CD 是否成立?为什么? 能力检测: 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及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判断一块左、右两边已破损的板材的边AB 、CD 是否平行(课件呈现题目,留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213 E D C B A (图6) (图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 第六章 平方根 6.3 实数 第1课时

6.3 实数 第1课时 课课练 1.四个数0,1, 2 ,12 中,无理数是 ( ) A. 2 B.1 C. 12 D.0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无理数 B.不带根号的数--定是有理数 C.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D.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3.(易错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B.有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D.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14 是有理数 B. 2 是无理数 C.- 3-27 是正实数 D.22 是分数 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14.332.04 ,8,4.0,0,4,2,1211..33,,π---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6.写出一个比4小的正无理数:_如: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数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零 B.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C.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 D.无论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都是实数 8.把下列各数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①-1 5;②3. 14152 ;③0; ○438 ;⑤0. 213; ⑥-5;⑦16 ;⑧π 2;⑨2.121221222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 2);○10-8.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数轴上任一点都表示唯--的有理数 B.数轴上任一点都表示唯-.的无理数 C.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 D.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还有无数个点 10.若将三个数- 3 ,7 ,17 表示在数轴上,其中能被如图所示的墨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提纲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平移: 1、 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一动一定距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形状、大小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的角 2、 (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外角 3、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4、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5、 N 边形内角和为(n -2)×180° 6、n 边形外角和为360° 3: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基本性质: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八章 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 n m a a =)((m,n 都是正数) ???-=-).(), ()(,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 (a ≠0,m 、 n 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 ≠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0(10≠=a a ,如1100=,(-2.50=1),则00无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