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五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五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五章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

一、知识学习

(一)知识的概念。

从心理学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语言活动中的信息,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共识、原理等。广义的知识则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一)知识学习的概念。

知识学习是指,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根本标志。

(三)知识学习的条件。知识学习能否得以实现,既受学习材料性质(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内部条件)的影响。

知识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逻辑意义,它应在人类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学习者在心理上具有理解它的可能性。

学习知识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适当的观念,这些观念提供同新知识符号相联系的可能性。当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也具备适当观念,那么学习材料对学习者便构成了潜在意义。此外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还应包括学习者具有学习心向(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四)知识学习的类型

1.按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奥苏贝尔根据有意义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学习分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三类。

(1)符号学习:最低层次的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主要是词汇)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东西。它在多数情况下,带有机械学习的特点。

(2)概念学习:其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具体形式有两种:概念的发现(低年级)、概念的同化(高年级)。

(3)命题学习: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念的新意义。

2.按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1)下位学习:新学习的知识是已有知识(上位的)的下位知识。下位关系有两种:派生的和相关的(如学习三角形之后,再学习直角三角形)。

(2)上位学习:新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知识间是一般对特殊的关系,如先学铜铁等能导电再学金属都能导电。

(3)并列结合学习:新命题与已有命题之间并不是下位、上位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二、知识学习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一)知识的获得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首先要通过直观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再对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理解、分析、加工、概括。

1.知识直观。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它是对知识感知的首要环节。

在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直接感知实际事物)、模像直观(直接感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言语直观(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和对语义的理解)。

1.知识概括: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即理解知识的过程。(1)知识概括的类型:①感性概括(知觉概括,低级);②理性概括。从感性概括中,只能获得概括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题,只有通过理性概括,才能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概念和命题。因此,在教学条件下,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理性概括的问题。

(2)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首先,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其次,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再次,科学地进行比较。最后,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二)知识的保持(使获得的知识在记忆系统中保持和贮存)。

1.记忆的种类和特征。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容量相当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