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巴人汲水图》(1.7亿元)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1.7亿元)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1.7亿元)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1.7亿元)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

设色纸本瀚海2010秋拍成交价17136万元【作品鉴赏】中国绘画的里程碑

——《巴人汲水图》赏析徐悲鸿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艺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生,他毕生以复兴中国画为己任,孜孜不倦的努力奋斗、刻苦钻研,成为一位融中西、贯古今、取得独特成就的大艺术家,他在艺术教育上的卓越贡献,对中国现代画坛的发展,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徐悲鸿先生从1937年8月,随中央大学迁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到1946年7月,由重庆乘“民联轮”去南京,经上海到达北平,就任北平艺专校长,他在重庆一共度过了10个春秋。可以说,这10年是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10年,完成了他人格和艺术的双重升华,对中国人物、动物、山水画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人物画方面,徐悲鸿先生以振聋发聩之声,倡导画家以人物为主,描绘现实生活、改变泥古不化,千山一面,画中没有人物活动的落后状态。他身体力行,拿起如椽巨笔,绘制了很多锐意革新的杰作。诸如《巴人汲水图》、《巴之贫妇》、《愚公移山》、《张采芹像》、《洗衣》等等。

《巴人汲水图》是一幅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先生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巴人汲水图》的创作成功,在当时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作品1938年展出时,即被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作”。据廖静文先生回忆“当时的印度驻华公使看过画展后,亦为作品所感染,提出购买此件作品,由于悲鸿当时生活也非常拮据,于是才同意为他重新绘制了眼前这幅《巴人汲水图》”。

徐悲鸿先生1937年因国难而流落重庆,而正是在重庆的艰苦岁月里,国难当头的大气候和民不聊生的现实生活,使这位本来就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画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民的疾苦,甚至把自己融汇到劳动民众之中。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第一要素,但在山城水却来之不易。徐先生来到重庆,映人眼帘的第一道风景线即是一行行挑水的汉子,他们那吃力的步履和被水桶压弯的扁担,使画家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艰辛,和生活在这块土地的重庆人世代相传的抗争精神。为此,被触发了的画家的创作灵感,在徐先生的头脑里构造出一幅真实生动的巴人汲水的蓝图。

这幅《巴人汲水图》在构图上匠心独运,使画家的造型手段放射出奇光异彩。整个画面十分奇特,高300厘米,宽却

62厘米,颇显细高。但其悬挂起来,确与嘉陵江的百丈悬崖相一致的,使其场景更显陡峭与惊险,上下百丈石阶挑水的巴人闪烁着感人至深的华夏精神,在完美和谐的环境烘托之下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画象以其高度概括的手法,将巴人传统汲水的宏大场面,分解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段落,精心绘制了多幅草稿,描绘了男女老幼不同动作的7个人物。舀水,描绘一健壮的男子,仅穿着一条黑色的短裤,头发虽已秃顶,但其身体强壮,匍匐着前身,右手紧握着一只巨大的木桶提梁,从湍急的嘉陵江水中,迅捷而熟练的舀水。旁边又一衣着褴缕的赤足妇女,低头用力,正把舀满的水桶,吃力地提到岸边。让路,描绘一头缠汗巾,赤臂裸腿的男子,弓矩着身体,肩负着重担,吃力地攀登着陡立而漫漫的石梯。旁边应接石上,谦恭地站立着一位身穿长衫,把前摆挽在腰间,肩挑空担的青年男子让路,他身体微侧,以同情与怜悯目光凝视着吃力攀登的挑夫。图画的上方,绘制了3位登高攀至江岸顶端的挑夫,他们爬完了艰险的陡梯,开始迈开大步,比较轻松地急行。

画面段落之间,用江岸的岩石和层层的石阶融汇贯通,石阶和岩岸先用颜色加水墨,染出大的体面关系,再以墨线勾勒,

顿现层层的整齐排列的岩石阶梯,之字形排开,错落有致。为了突出江岸的高与陡,画家拉大了第二个画面与第三个画面的距离。背景的画法比较突出,画面中间留白更显出石级的曲折,上半部画一丛翠竹和几枝怒放的梅花,翠竹用青绿一挥而就,梅花则先用尽情挥洒的浓墨在宣纸上绘出枝干,再以白粉点出花瓣,清丽典雅,一尘不染,既映衬出江岸的陡峭,更使画面色彩丰富。

人物是《巴人汲水图》图的主体,整个画面突出物像的神韵,主题思想上寓意深刻,意义深远。技法上,用西洋的画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能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就在挑夫身上适当加强了筋肉体积感,突出人体的健劲有力,表现出劳作的繁重,使画面的技法有较多的变化,构思、创意、技法等方面都充满了新意。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言志,画传神之说。此画画毕,画家略加思忖,信手题加七言律诗一首:“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徐悲鸿先生对此画的满意还表现在把自我也融入了画意之中,画到站立在让路石上穿长袍青年的头部时,竟然绘上了自画像。题诗后,落款写:“二十七年晚秋,随中央大学入蜀即写沙坪坝所见。”画家把个人、民族、时代、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

至把自己融于民众之中,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这种隽永深长的画外之意,令人怡情,发人遐思。

第一幅《巴人汲水图》,徐悲鸿先生后来补题“静文爱妻保存”,现存于徐悲鸿纪念馆。此幅《巴人汲水图》此后真的留在了重庆,其过程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1998年在纪念艺术大师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作品发表于1998年6月21日《重庆晨报》和《徐悲鸿在盘溪》一书。

徐悲鸿以《巴人汲水图》实现了其中西融合的宏大抱负。他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极具成果的引向具有现代精神的写实,《巴人汲水图》亦落定为中国现代绘画的里程碑。

《巴人汲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任何中国美术教材不可省略的作品。如果让我们从近代能够传世的绘画中,再选出能跻身“世界名画”之列的作品,无疑《巴人汲水图》鹤立其中。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盛带动东方文化的日益彰显,如同《巴人汲水图》这样的鸿篇巨制必将会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与西方的大师名作等量齐观。现实主义国画的最佳范本

——《巴人汲水图》与徐悲鸿名作的研究略论

英衔

不必赘述那些与《巴人汲水图》相关的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随着岁月的积累,这些传奇、背景惟一能带给这件作品的只是它的小说魅力、增加其传奇性神秘性,而不是其本来存在的艺术魅力和现实价值。事实上,这件在徐悲鸿个人艺术生命中及中国现代艺术史上都已经、并将继续书写其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的作品,不仅是徐悲鸿艺术生命中国画写生创作的巅峰之作,与历史、世界上名画比肩而立,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写生创作的最佳范本。

《巴人汲水图》的美术史意义最突出体现在其现实性。尽管是否需要或坚持现实性、需要多大程度的现实性一度是中国现代绘画领域长期讨论的话题,且一度被当时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们诋毁甚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在一个非常时期,尤其是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交炽而战乱频仍的现实处境下,现实性具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关于这一命题,徐悲鸿创作于次年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已经切实证明:在物质的方面,当时因该作而募集到的资金或可计算,而在精神的一面,由此而激荡起的爱国爱家、保国保家的热情却无论如何高估都不为过。

毋庸置疑,《巴人汲水图》和《放下你的鞭子》显然都是一

贯鼓吹坚持现实性的徐悲鸿的现实主义杰作。但问题是,在一般人的认识里,《巴人汲水图》和《放下你的鞭子》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有一定的不同。关于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况的,是两个人力不可左右的原因:一是创作的时间节点和地点。《放下你的鞭子》是徐悲鸿1939年10月在新加坡筹办画展赈济国难途中即兴创作的,当时法西斯德国刚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国际注意力都集中在战争之上,这样,以反战为题材的《放下你的鞭子》自然就受到特别、额外、严重的关注,正如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时间和地点都掐得很到位;而《巴人汲水图》创作于1938年晚秋,当时的国际形势并不对中国抗战有利,虽然德国国内动作频频,已对周边国家虎视眈眈,但战争并未打响,英法奉行的仍旧还是绥靖政策,美国也并未有进一步的表示,因此,尽管当时国内情势已经如火如荼,国际上确实有一部分注意力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而聚焦于中国,但终究不能形成席卷全球的潮流。

另一即是采用的表现方式,《放下你的鞭子》采用的西方世界更易于认知和接受的油画表现方式,有理由推测这显然是徐悲鸿经过精心考虑而决定的;而受制于前一个客观条件的影响,《巴人汲水图》采用的是中国式的国画表现方式。不妨做一个有趣的假定,将《放下你的鞭子》换成国画写生创

作,而将《巴人汲水图》换成油画写实创作;或者将前者置于重庆而后者置于新加坡,它们本身的能量及激荡起的能量其实可以推想得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已经远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射、承载并凝聚于这两件巨作之上的历史重量——包括社会责任感和现实性——却渐渐平衡。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巴人汲水图》是徐悲鸿国画创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这其实只要将其与徐悲鸿其它的经典国画作品作一个简单的对比即可知道。为人民熟知的徐氏经典国画巨作,目前看,有如下数件:《田横五百士》

(1928-1930)、《九方皋》(1931)、《奚我后》(1933)、《愚公移山》(1940)、《九州岛无事乐耕耘》(1951)等。毫无疑问,以古代诗文传说题材入画的前四件,并不具备现实性,而更多的是一种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这种表达方式与其法国老师达仰的作品更类似;而建国后创作的《九州岛无事乐耕耘》虽然算是现实主义创作,实际上更多的则是体现了比较多的浪漫主义情怀,并非严格意义的现实主义创作。至于徐悲鸿那些以雄狮、骏马、雄鹰等动物为表现对象的作品,虽然有现实的情怀在内,但基本上遵循的是中国文化中的“赋比兴”传统,更注重的是其比喻意义、象征意义而不是其现实意义。就此而言,如果说徐悲鸿以《田横五百士》、《愚公移

山》及骏马、雄狮题材作品为代表的创作是《诗经》中众多的篇章,那么,很显然,《巴人汲水图》就是惟一的《春秋》。

在《巴人汲水图》创作的前后,当时的中国美术界产生了许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作品,如蒋兆和的《流民图》(1941年,国画)、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1940年,油画)、冯法祀《捉虱子》(油画,1945年)等,乃至鲁迅倡导下的新木刻运动中出现的江丰《码头工人》(1931年)、陈烟桥《拉》(1933年)、罗清桢《逆水行舟》(1933年)等,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但如果以艺术性和

现实性完美结合的标准来衡量,这些作品,除了《放下你的鞭子》可以与《巴人汲水图》媲美外,其它人的创作并未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甚至有一些绝对现实主义的创作,现实性确实非常充分,但艺术性却非常匮乏,变成现实性的傀儡,甚至基本消失,因此,它们的作用充其量是煽动,而不是感染、感动。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根据地内部更为严重。严格来说,这已经不再是艺术的范畴。

有意思的是,这件可以认定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国画创作的最佳范本的《巴人汲水图》,其300×62cm的形制,似乎不

仅是徐悲鸿作品中惟一一见的,也是当时国画作品中仅见的。世代传承的“巴人汲水”精神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府西迁,重庆襟江背岭,成为战时首都。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转移,许多军政界要人和文学、科学、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名人,如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马寅初、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云集沙坪坝区,沙坪坝遂成为著名的文化区,盛极一时,蜚声中外。

1938年,先君悲鸿随中央大学入蜀,住在嘉陵江岸边的盘溪,每日过江至对岸沙坪坝中央大学为学生授课。目睹蜀中百姓的疾苦,疾笔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在画上他题写了一首自作诗:“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诗文充溢着画家对于当时百姓生活凄苦的同情和悲愤之情,也体现了他利用手中的画笔为黎民写照的历史使命感。

八年抗战期间是先君悲鸿公艺术创作的盛期,他以用艺术“为人类申诉”的准则作画,留下了诸多传世名作,如《巴人汲水图》、《愚公移山》、《喜马拉雅山》等等一系列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油画作品《放下你的鞭子》,更是在2007年拍出了7000余万元的高价。

《巴人汲水图》描绘了当时重庆人民一个极平常的生活场景——汲水,当时百姓每日生活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故而无论男女,为了生计,每天都要到河边取水。他们挑着沉重的木桶,再装上满满的水,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时甚至要往返多次。正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画面,触动了艺术家敏感的心灵。画中的竹林郁郁葱葱,梅花也在怒放,这情景不但对画面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更是作者对于中华民族在严酷的历史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威武不屈的

民族气节的赞颂。

这件作品如今完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引出了一段曲折的收藏经历。

1949年,新四军干部朱良跟随部队到了重庆。到重庆后,

恰巧遇见了聚兴诚银行老板的管家正在处理一批旧书画,在一大卷古代及近现代字画中,朱良唯独看上了这幅《巴人汲水图》。当时这位管家喊价160万元,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讲到120万元。朱良留下10万元订金,商定3天后取画。当时的朱良也没有多少现金,急忙找到后勤部长。当时部队正要给师级以上干部分配一件苏联毛呢大衣,按级别朱良应得一件,但恰巧这批大衣数量不够,朱良便主动提出不要大衣,希望换取120万元现金。后勤部长同意了他的建议,用这120万元,朱良如愿以偿地换得了这幅《巴人汲水图》。

文革结束后,重庆收藏界、书画界的许多老人,包括先君的好友晏济元、苏葆桢等画家,都经常到朱良家中欣赏他所收藏的这幅《巴人汲水图》。

1999年7月2日,我的母亲廖静文曾应邀请看到这件作品,她看过之后非常激动,并清晰地讲述了这张画的创作过程:先君悲鸿公在重庆期间创作了《巴人汲水图》并举办画展,当时的印度驻华公使看上这幅画,希望重金购得。先君当时在经济上紧张,还要救济学生、办画展,因此又重新画了一张。一件如今陈列在徐悲鸿纪念馆,而卖给印度公使的,正是朱良收藏的这件。

2004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巴山汲水图》从800万起拍,多位买家投入争夺,最后经过数十轮换手,最后终以1650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徐悲鸿个人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据翰海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在这件作品的征集上公司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今年是北京文物公司成立五十周年,也正是由于藏家与翰海公司有着多年深厚的情感,这件本应子孙永保的作品才得以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件倾注了画家和收藏家心血的画作,在辗转七十二年后再度呈现给世人,他所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画家的艺术成就,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几代中国人民族精神之火的传递,中华民族正是利用这样看似原始的“巴人汲水”精神,

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2010年11月16日徐庆平:徐悲鸿先生之子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

中国近代出现了一批大师,我父亲是其中的一个,现在很难看见大师,或者说难产生大师了。中国有一句话叫“多难兴邦”,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那个时代的精英们的精神和精力就会发挥到极致。这批画都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而且件件都是精品。我父亲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爱画爱到骨髓”,我再也没有遇到像他如此热爱艺术的人。他用他一生的实践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艺术作品,培养了很多学生,而这些学生后来都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在全世界其它国家不会画油画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油画画得这么好,我们的中国画能够独树一帜,始终不落伍,不求任何创造,走入穷途末路的情况下,焕发出了生机。这都是和以他为代表的几代画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当时,他对中国画改革的态度是:“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这个观点就算放在现在也是很光辉的。他处于中国文化衰落时期,却能够独辟蹊径,建立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了这么多学生,应该说为中国绘画的重新复兴起到了先驱的作用。另外,在中国画、油画、素描三个方面,都能够有突出的、卓越的成就,一般画家是很难做到的。他的许多作品对中国艺术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巴人汲水图》就是其中之一。之

所以有这样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天赋与勤奋,我觉得和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关系。

1937年,父亲随中央大学入蜀,目睹蜀中百姓的生活困境,他疾笔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图》和《巴之贫妇》,对劳

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画作上他题写了一篇自作诗:“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诗文充溢着徐悲鸿对于当时百姓生活凄苦的同情和悲愤之情,也体现了这位一代大师利用手中的画笔为黎民写照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巴人汲水图》这幅画描绘的是当时蜀地人民汲水的场景。当时百姓的生活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故而每日男女老幼,

为了生计,很早就要到江边挑水。背着沉重的木桶,再装上满满的水,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时甚至要往返多次。就这样一个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深深地触动了艺术家敏感心灵。当时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战火荼毒,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凄苦不堪,父亲忧从中来,奋笔创作了这件国画巨制。

《巴人汲水图》整个画面突出物像的神韵,主题思想上寓意深刻,意义深远。技法上,用西洋的画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就在挑夫身上适当加强了筋肉体积感,突出人体的健劲有力,表现出劳作的繁重,使画面的技法有较多的变化,构思,充满了新意。刻画人物个性和深遂的内心世界,传神阿堵,呼之欲出,更有排山倒海之势。画中的竹林郁郁葱葱,梅花怒放,这情景不但对画面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更是作者对于中华民族在严酷的历史环境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铮铮傲骨的讴歌。它的写实主义手法、强烈的象征意义、人物造型令人叹服。

《巴山汲水图》是徐悲鸿国画创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是可以流

传后世、影响中西的世界级名画。

《巴人汲水图》所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而是一种“巴人汲水”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将这种吃苦耐劳精神的传递。

—摘自徐庆平先生《关于徐悲鸿及〈巴人汲水图〉的艺术成就和地位》专访,《中国证券报》2009年3月7日我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到香港去参加一些活动,当时有一张我父亲(徐悲鸿)的作品,是自画像,画的小人在古柏树下,人很小但很真实,小人的头比指甲盖还小,当时那张画拍卖到了九十九万港币,加上手续费已经超过一百万元,这是当时中国第一幅超过一百万元的作品,《民报周刊》特别为这件事情发表文章,中国画超出了一百万元,觉得非常了不起,《荣宝斋》还请我写了一篇文章。2004年,我父亲的这幅《巴人汲水图》拍卖到一千六百五十万元,那时感觉真的是天文数字了。而在今天,一千多万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好像有很多画都可以拍出这个价格。

这个情况告诉我们一个问题,中国艺术品它的价值及它所应该有的价值,是不是还有一个可发展的空间?我在西方住了比较长的时间,感觉到中国的艺术品、书画作品在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中西方虽有很多不同,但对于艺术都有着许多共同的审美观念。同时,中国画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思想与精神,尽管经过了一千年的时间,生命力仍然非常旺盛,

别的艺术与画种都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画甚至比西方的油画还要强,现在的架上油画在国外好像已经失去一个独立的地位,中国画反倒还在蓬勃发展,这展示了中国画的巨大发展空间,这在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另外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绘画离它应有的价值还有一定的距离。比起西方的绘画、油画的价值,中国的绘画没有达到应有的价位,这是我在多年的东西方的艺术研究与探索中间形成的自己的一个看法。——摘自2005年3月23日徐庆平先生《当代市场看法访谈录》【作品资料】作者

徐悲鸿

尺寸

300×62cm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38年作估价

咨询价成交价RMB 171,360,000 HKD 199,953,326

USD 25,704,000

EUR 18,849,600专场

庆云堂近现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0-12-10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0秋季拍卖会

徐悲鸿赛画阅读答案

篇一:徐悲鸿赛画阅读答案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绘画大师.早年,他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巴黎学画.有一天,徐悲鸿收到一份赛画邀请书.他因为作画晚去了一步,一跨进会堂见有个空位,便坐了下来.他环视现场,发现坐在旁边的人们正用不同的眼光盯着他.怎么回事?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坐在了首席的位置上.徐 悲鸿这才明白过来,他的心怦怦直跳.他想.于是,他若无其事地坐在首席的位置上.几个外国人见徐悲鸿无动于衷,便开始挑衅.一个英国首席站起来说:“我先画!”他只用了30分钟,就画好了一幅色彩鲜明、构图典雅的油画.几个外国人迅速将油画挂在了墙上.顿时,许多外国人为其鼓掌.那个英国人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满以为自己将夺得赛画之冠.这时,一直沉默的徐悲鸿 从首席上站了起来,大声说:“好!我也献上一幅!”话音刚落,他打开画箱,在桌上铺好四尺宣纸,饱蘸浓墨,挥毫作画.没一会儿工夫,一匹奔腾的骏马跃然纸上.徐悲鸿沉着地端详一番,适当地加重了几笔,很快落了款,盖上了图章,并迅速地将这幅《奔马图》贴在墙上.宽大的墙壁上,立刻出现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它似乎正向人们飞奔而来.两相比较,那幅油画就黯然失色了不少.场内顿时欢呼:“太绝了!中国人真了不起!“那几个为英国人捧场最露骨的外国人,也不得 不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从此,在这样的赛场上,外国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读完这篇短文,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画面:眼前出现了一副一位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的中国画家,立于高台的首席之上,他身后的墙上赫然贴着一副活灵活现,栩 栩如生的《奔马图》,矫健的骏马,在纸中奔腾跳跃,仿佛跃然于人们眼前.角处印盖的鲜红印章,刻着三个端正的大字“徐悲鸿”,一副绝妙的《奔马图》,赢走了人们之前集中在油画上的所有视线.台下掌声雷动,台上云淡风轻,徐悲鸿用一幅水墨画,用自己高超的画技,为中国宣画, 为中华民族争回了一口气!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奔马图》,为徐悲鸿,为中国而欢呼,为我们是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骄傲!亲你采纳吧采纳吧这全是咱自己写的的啊.度娘没有啊.靠自己的啊.拜托了采纳吧(>^ω^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绘画大师。早年,他远涉重洋,到了法国 巴黎学画。有一天,徐悲鸿收到一份赛画邀请书。他因为作画晚去了一步,一跨进会堂见有个 空位,便坐了下来。他环视现场,发现坐在旁边的人们正用不同的眼光盯着他。怎么回事?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坐在了首席的位置上。徐悲鸿这才明白过来,他的心怦怦直跳。他想。于是,他若无其事地坐在首席的位置上。几个外国人见徐悲鸿无动于衷,便开始挑衅... 2014-10-06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绘画大师。早年,他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巴黎学画。有一天,徐悲鸿收 到一份赛画邀请书。他因为作画晚去了一步,一跨进会堂见有个空位,便坐了下来。他环视现场,发现坐在旁边的人们正用不同的眼光盯着他。怎么回事?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坐在了首席的位置上。徐悲鸿这才明白过来,他的心怦怦直跳。他想。于是,他若无其事地坐在首席的位置上。几个外国人见徐悲鸿无动于衷,便开始挑衅。一个英国首席站起来说:“我先画!”他只用了30分钟,就画好了一幅色彩鲜明、构图典雅的油画。几个外国人迅速将油画挂在了墙上。顿时,许多外国人为其鼓掌。那个英国人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满以为自己将夺得赛画之冠。这时, 一直沉默的徐悲鸿从首席上站了起来,大声说:“好!我也献上一幅!”话音刚落,他打开画箱,在桌上铺好四尺宣纸,饱蘸浓墨,挥毫作画。没一会儿工夫,一匹奔腾的骏马跃然纸上。徐悲鸿沉着地端详一番,适当地加重了几笔,很快落了款,盖上了图章,并迅速地将这幅《奔马图》贴在 墙上。宽大的墙壁上,立刻出现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它似乎正向人们飞奔而来。两相比较,那幅油画就黯然失色了不少。场内顿时欢呼:“太绝了!中国人真了不起!“那几个为英国人捧场最露骨的外国人,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从此,在这样的赛场上,外国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读完这篇短文,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画面:眼前出现了一副一位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的中国画家,立于高台的首席之上,他身后的墙上赫然贴着一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奔马图》,矫健的骏马,在纸中奔腾跳跃,仿佛跃然于人们眼前。角处印盖的鲜红印章,刻着三个端正的大字“徐悲鸿”,一副绝妙的《奔马图》,赢走了人们之前集中在油画上的所有视线。台下掌声雷动,台上云淡风轻,徐悲鸿用一幅水墨画,用自己高超的画技,为中国宣画,为中华民族争回了一口气!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奔马图》,为徐悲鸿,为中国而欢呼,为我们是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骄傲!亲你采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外国学生说了侮辱中国人的话后,徐悲鸿立下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出示句子,引读。 徐悲鸿励志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他励志学画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1、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做出了哪些努力呢默读第4-6小节,拿起笔,画出有关语句,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紧扣关键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板书“奋发努力”,提问: 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预设1:以前学画仅仅是学习而已,而现在学画,是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口气,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有实力的。 预设2:此时的徐悲鸿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绘画中,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坚定的志向。 引导,其实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都只是为了他立下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引导学生齐读。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板书“勤学苦练”,提问:昨天我们知道了“潜心”是指非常专心并且更加深入学习,请你想象一下,徐悲鸿潜心临摹时的神态、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吗 预设1:徐悲鸿两眼紧盯着大师的作品,全神贯注地临摹。 预设2:徐悲鸿的双手不停的在画板上临摹,一刻也没有松懈过。 ……

出示:潜心临摹的一整天里,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 …… 师:徐悲鸿这样潜心临摹,都是为了自己立下的志向:(引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他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 师:(出示《骏马图》,看,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3)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板书“生活清苦”,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徐悲鸿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再问:A、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再次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齐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B、课文写徐悲鸿励志学画,为什么要写他生活清苦呢 认识侧面描写及其作用。(作用:更加突出他刻苦努力学画的决心) 2、引导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同学们看,第4小节总写了徐悲鸿奋发努力,接下来第5小节从正面描写他的刻苦努力,第6小节则从侧面描写徐悲鸿他生活清苦,更加突出他刻苦努力。这样的写法就是先总后分。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将这方法用进去。 三、学习第三部分努力学画的结果。 1、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世界,他用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齐读第7、8小节。 2、面对徐悲鸿取得的如此优异的成绩,那位曾经对他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震惊了。

六年级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分析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请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优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作文范文之徐悲鸿八骏图作文

徐悲鸿八骏图作文 【篇一:八骏图说明文】 篇一:全善学校初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题 全善 学校初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 八年级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 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答 题时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 3 笔或水芯笔在答题卷上作答,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5分)(1-5小题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 1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2 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物竞天择草长莺飞 b 在劫难逃大庭广众 c 天衣无缝束手无策 d 无动于中啸聚山林 3 配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余秋雨------《秋雨散文》 b 朱自清------字佩弦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 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庆的山水真是 神奇秀丽,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b、哈尔滨市今天各 大景点旅游者人数进一步增长,各景区接待秩序井然,交通顺畅。.... c、两行玲珑奇巧的 清泪沿着脸颊滚落,在长辈的轻声责怪中,她伤心到家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 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5、选出对课文内 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位保姆,充满了深 深的怀念。 b、《背影》这篇文 章一共写了我四次流泪,每一次流泪都表现了我被父亲感动。 c、《大自然的语言》 这篇文章的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d、《台阶》这篇小 说中的故事情节平淡无奇,缺少必要的发展和高潮,而是重在对人 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6、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4分) 在今天,①拥有一 部电影就如同好比拥有整 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 愿意在网上快速阅 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 质图书好像坐牛车去姥姥 家,慢慢观景赏花心念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抱有希望,因为

绘画里的中国;走进大师与经典1-6章答案

1.1 1. [单选题] 从哪个年代开始,葡萄牙人就到澳门安家落户?(A) A.1550年代 B.1560年代 C.1540年代 D.1570年代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 ()哪一个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早期外销画。(C) A.制茶 B.陶艺 C.中国风情 D.制丝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 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将欧洲的()带到了中国。(A) A.圣像画 B.静物 C.风景画 D.世界地图 我的答案:A 4. [单选题] ()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清朝时期广东流行的绘画风格。D A.英国 B.荷兰 C.意大利 D.法国 我的答案:D 5. [多选题] 一开始的清代外销画有哪些不同的题材?(ABC) A.茶叶的制作过程 B.陶艺的制作课程 C.制丝的过程 D.农作的过程 我的答案:ABC 6. [判断题] 外销画出现在1680年代。 我的答案:错 7. [判断题] 郎世宁减弱了绘画中的光影、透视和结构。 我的答案:对 1.2 1. [单选题] 徐悲鸿曾说:“()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A.董家渡 B.土山湾 C.广东 D.上海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 用西洋红画国画,可以说始于()。 A.周慕桥 B.郑曼陀 C.杭稺英 D.吴友如 我的答案:B 3.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对冯钢百产生影响的艺术。 A.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B.美国的艺术 C.日本的艺术 D.古典艺术 我的答案:C 4. [判断题] 《点石斋画报》里的很多图像,都使用了西方绘画的技法,表现了日常发生在大街小巷里的事件。 我的答案:对

5. [判断题] 土山湾的绘画题材包括宗教画和日常风俗,以日常风俗为主。 我的答案:错 2.1 1.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产生的背景。 A.金石趣味的流行,大大削弱了传统文人的淡泊、柔弱的气质,为人们摆脱传统,接受西方新艺术提供了帮助。 B.全国的书画家纷至上海,使上海的绘画社团和组织得到了延伸,市场经济的规则开始进入书画领域。 C.《南京条约》的签订后,五口通商,使得大量西洋商品进入中国,带来的图像和符号对中国画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D.清政府宫廷绘画中,西洋画风的流行。 我的答案:D 2. [判断题] 从趣味、形式、思想、理念方面来说,“金石入画”都可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我的答案:错 2.2 1.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 A.任熊 B.赵之谦 C.虚谷 D.陈老莲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任伯年作画的特点。 A.强调都市趣味 B.强调金石入画 C.用传统的国画材料,表现写实手法 D.能够准确表现人物对象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 任伯年绘画题材丰富,包括历史、神话、民间生活、文人故事等。 我的答案:对 4. [判断题] 在上海兴起的绘画社团和组织,是为了通过一种组织,来保证画家的创作次序和他们的生产,保证他们的利益。 我的答案:对 3.1 1. [单选题] ()的思想,对蔡元培的艺术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A.卢梭 B.康德 C.黑格尔 D.尼采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 ()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特征。 A.超越性 B.无目的性 C.无功利性 D.宗教信仰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 世界范围内,“美术”一词最早出现在()。 A.日本建立的工部美术学校校名中

绘画鉴赏: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绘画鉴赏 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摘要: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

要冲破画面。 关键字:生气勃勃,形态各异,托物抒怀。 一《奔马图》创作背景: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这就是《奔马图》由来。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徐悲鸿的画从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画马而又难以启口。有一次被徐悲鸿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诺日后为其作画。后来,徐先生发迹,到南京前中央大学教书,曾托渡船公为他找个合适的门卫。渡船公说“只有乡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义壮村”。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2016 海淀期末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16.1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共9分) 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印、斋室印、职官印、藏.书印一类的印章。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①(采取/撷取)格言警句刻在闲章上,以示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好的闲章,【甲】内容广泛,【乙】意趣盎然,除了让人玩味,【丙】可体现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闲章有的【丁】。如徐悲鸿画白梅用“一尘不染”印,李苦禅画鹰用“搏击万里”印,李可染画牛用“师牛堂”印。有的【戊】。如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②(漂泊/漂移)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他常在其书画中钤盖“木居士”“鲁班门下”印,以示其独特的经历;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明自己的出身和处.境。有的还【己】。如郑板桥有名的闲章“难得糊涂”,幽默隽.永中带有几分苦涩,书写人生况味可谓入木三分;邓石如的闲章“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直抒胸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言情亦言志,造景亦绘心,故而闲章不“闲”了。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藏.书(cáng)处.境(chù)隽.永(jùn)刚正不阿.(ā) B.藏.书(zàng)处.境(chǔ)隽.永(jùn)刚正不阿.(ē) C.藏.书(cáng)处.境(chǔ)隽.永(juàn)刚正不阿.(ē) D.藏.书(zàng)处.境(chù)隽.永(juàn)刚正不阿.(ā)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②处应填。(2分)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即使也并且 B.虽然但是也 C.尽管还又 D.不但而且还 (4)根据语境,在文中【丁】【戊】【己】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表现书画家的生平、境遇 ②反映作者的主观认识、情趣志向 ③紧密配合作品内容,深化作品主题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的范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的范文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整篇课文的重点在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所以在教学时,我围绕课题中的励志展开。 因“复习是学习之母”,“温故而知新”,所以第二课时的导入我以考查学生对课后第三题的认读情况入手,虽然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我却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也许担心这节公开课时间不够用,设计好的“连一连,说一说”即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许这个环节我真的过于在意课堂呈现流畅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的能力。 紧接着我的一句“为何徐悲鸿要励志学画呢?”引导了本课所要探究的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却又走到了我教学中的“瓶颈”,段段读,段段讲,不舍得放手,其实听了樊主任和“湖畔书生”成老师的一番指点后,方知自己又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这一站地,占为己有,学生跟着我走,跟着我的提问说着我想要得答案。我这节课离“简约有效”的课堂还很远。 其实,这一节课,我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去探究、去展示,只要扣住“为何徐悲鸿励志学画?他又是怎么学画的?他取得成功之后,又有怎么样的影响?外国学生又有何表现?你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好,而不是我“一路小跑”带着学生一一攻克“障碍”,这样的课堂是我在精彩,是学生在给我陪衬,他们会逐渐将激情消失殆尽。 当然,我的10分钟练笔,又是流于形式,只是写一写“你站在徐悲鸿爷爷

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一定程度上是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练笔作用,我可以把开头没有舍得给给时间复述课文这一环节放到这里来,锻炼学生表达复述的能力。我还可以让学生学一学四五六三段总分的关系,让他们扣住一件事,先总写,再加以分写,这也在教学中融入了写作方法的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上,我将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徐悲鸿)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徐悲鸿)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奔马(徐悲鸿) 活动目标: 1、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并能创编故事。 3、激发幼儿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并初步尝试用不同墨色表现马的形态。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 4、毛笔、宣纸、墨、水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

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小朋友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创编故事:你能不能给这幅画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呢?(3)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八骏图寓意

时常走亲串友的时,会发现好多朋友的墙上都挂着一幅八骏图或是骏马图,看着画中总是骏马翻滚,气宇非凡,但其中深意并不曾深究,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机会一起来长下见识,看究竟八骏图寓意是什么。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 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元兴元年三月,因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看来,当时对于“八骏”的推崇,借着德宗的爱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由于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寓意深刻美好,不仅在古代,现代人对骏马图的推崇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为典型的就是现代画家徐悲鸿手下的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继徐悲鸿之后,中国许多画家都争相模仿徐的画法以及技巧,其中也不乏出现画马的大家以及一些出色的作品,被今天许多爱马人士赞叹有加,其中,陈云鹏八尺对开动物画作品马《八骏图》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典型,不仅有利于悬挂装饰,而且根据书画家的作画生涯以及背景,这幅画更有利于收藏保存。 时常走亲串友的时,会发现好多朋友的墙上都挂着一幅八骏图或是骏马图,看着画中总是骏马翻滚,气宇非凡,但其中深意并不曾深究,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机会一起来长下见识,看究竟八骏图寓意是什么。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 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内容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孙梅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体会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和过渡句的作用。 2.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在文章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体会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和过渡句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2014年9月30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围绕 课题提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生说师画问号。(出示 三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励志学画(1-3)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他立了什么志?请同学们打开课 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指导朗读(读出决心)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呐喊,齐读。 3.徐悲鸿为什么要下定决心激励自己学画呢?快速浏览课文 的1-3小节,找到依据读一读。 ①出示第二小节。这个外国学生给你感觉怎么样?(很不礼 貌) ②你从哪里看出他对徐悲鸿十分不友好,不礼貌?(冲着) ③理解冲(面对面),带着动作(指着说)自己练读,指名读。(你冲着说话的样子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齐读。 4.采访:你听了这样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很生气) 你恨不得怎么样?(踢他一下,打他一下……) 是啊,徐悲鸿的内心一定和你们一样气愤,但是他没有像你们这样做,因为他是这样想的:(出示)齐读“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这样想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出示图片),中国的确是非常贫穷和落后的,中国人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被外国人称为是“东亚病夫”,在一些地方,甚至还能看到“华人与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徐悲鸿的一生

追寻艺术的生命 ——《徐悲鸿的一生》读书笔记他是那个灰色时代的孤独文人,他是动荡社会的艰苦生存者,他又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大师——徐悲鸿。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学者一样,出生贫寒的徐悲鸿,在追逐理想与维持生计中度过了他,沧桑、沉重而又伟大的一生。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对于绘画,我一窍不通,对于大师,我也仅闻其名。但我却经常读一些名人小传,这些名人并非振臂一呼而万人应的风云人物,亦非引领时尚潮流的娱乐明星。他们大都是一些舞文弄墨的学者文人,我读他们不是附庸风雅,也不仅是为了欣赏他们的逸闻趣事。只是因为从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治学道路上,我能获得一些读书学习的方法,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也应该有所裨益和启迪。 虽不懂欣赏徐悲鸿的绘画作品,但就是这本书,《徐悲鸿的一生》,使我读出了对徐悲鸿其人其事的浓厚兴趣,读出了对徐悲鸿精神的强烈认同,读出了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应有的沉重而真切的历史使命感。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封面里徐悲鸿那忧郁、冷凝、倦怠的表情深深触动着我,是什么让一个人无需一言一语就能带给人如此深刻的感伤。细细品读,才真正体会到,他的一生是如此艰辛。在读到他由于生存压力流落街头,动念自杀时,我感到了生命的无助;读到他为了真心开始新的生活,不惜贴钱贴画与蒋碧薇了断时,我感到了生命的无奈;当读到他颓然倒地竟无法写下遗嘱时,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伟大的人必定是孤独的,正因为深感孤独,青年时代的他就为自己改名“悲鸿”。“悲鸿”,一只飞翔于天际的孤独鸿雁,象征着画家的生命体验、艺术感悟和价值主张。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课文,课文讲述年轻画家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候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文章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关键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叙述,层次清晰,感情强烈,过渡自然,前后呼应,突出主题。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理解的中级阶段,对于写人写事的方法掌握得不是非常熟练,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并体会文中主人公情感。让学生学会细细研读。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体会其为国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学会给文章分段2.树立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立志爱国的精神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 六.教学时间: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 齐读课题。下面这组词语我们一定很熟悉,一起来读一读吧! 嫉妒嘲笑励志激怒功夫不负有心人

陈列模仿优异震惊有眼不识泰山 2.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得非常准确又读出了感情。通过上节课 的学习,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哪三个问题呢?【根据学生回 答教师指导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2.徐悲鸿是如何励志 学画的?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么样了?】这三个问题让 我们一眼就看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词。【励志】 3.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知道,文章是通过哪三个方面来写的 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原因、经过、结果】 二:精读课文,分析文章 1.通过这三个方面我们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请同学们以最快 的速度把文章进行分段。【学生回答】 2.第一部分是我们的一到三段,请同学们开始自由阅读,能不 能找出这一部分的关键词? 3.学生回答关键词,教师肯定并板书“嫉妒”,强调发音,“嫉” 发第二声。 4.这一部分是如何来写嫉妒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一部分 每一小节都说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第一部分也是按照嫉妒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的】 (1)出示第一段,学生朗读,教师提问:外国学生嫉妒的原因 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徐悲鸿在外国学画时因为刻苦努力受到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看重 并热情的指导他,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强调“看重”“著名”“热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 鉴赏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系院:初等教育学院 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 姓名:邱楠

学号:20101121107 目录 作者简介 (3) 《奔马图》创作背景 (4) 《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 《奔马图》绘画特点 (6) 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

徐悲鸿八骏图解说词

徐悲鸿八骏图解说词 一、传世名画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八骏图》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

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元兴元年三月,因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看来,当时对于“八骏”的推崇,借着德宗的爱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

语文课内阅读(答案)

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一)阅读《但愿人长久》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把序号写在“——”上) ①()月当空②心绪不()③()()不离 ④万里无()⑤手足情()⑥()全()美 ⑦()指算来(⑧阴晴圆()⑨()欢()合 描写景物的: 描写人物的: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观赏)品味(品尝)朗诵(吟诵)抱怨(埋怨) 欣慰(宽慰)想念(思念)好像(似乎)如影随形(形影不离) 3、请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1),。 (2),。 4、“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宋)代的文学家(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的后半部分,词中“婵娟”指美好的月色。“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中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祝愿人们:所有离别的亲人,美好的感情长留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5、中秋节是人们传统节日,人们一般会在中秋节做些什么? 品尝瓜果、观赏明月 6、“手足情深”的意思是比喻亲兄弟的感情深厚。“手足”在文中指的是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具体表现在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二)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怒)力。他像一(个匹)(不知疲倦)的(俊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阵陈)列着许多欧(洲州)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摩模)。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2、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词(用“√”表示)。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清:①寂静;②清楚,明白;③一点不留;④清贫。

徐悲鸿国画赏析

徐悲鸿国画赏析 这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画赏析这门选修,在老师的认真讲解和详细的PPT展示下,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众多画家中,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徐悲鸿了。 徐悲鸿于1895年7月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他在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学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兼职于孔德学院;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率先系统地将西方绘画艺术形式引入国内的画家中,徐悲鸿堪称杰出的活动家与倡导者。由于他所处的地位和创作的高超技巧,在中国美术界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许多早年留欧、留日的画家,如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超士、吴法鼎等,均在回国后沉浸在自己的画室之中,唯徐悲鸿以其积极的社会活动能力,影响了中国画坛半个多世纪。同时,作为优秀的艺术教育家与画家,他树立了一个勤勉刻苦的形象。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尤其是他的《奔马图》。 《奔马图》(图①)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有答案徐悲鸿学画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有答案 徐悲鸿学画 1919年3月,年青的徐悲鸿到法国去留学。一天,一个外国人带着轻蔑的眼光对徐悲鸿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听后非常愤怒,义正言辞地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再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壮志刻苦学画。 徐悲鸿刻苦学画,虚心求教。经常到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画,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他在国外学画期间,不但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的技艺,而且还注意吸收西方画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博得了法国大艺术家费拉蒙老师的赞许。以后,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1923年,他的油画《老妇》参加了法国美术展览,轰动了整个巴黎艺术界,徐悲鸿终于成了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1、结合上下文判断“义正言辞”的意思,正确的画“√” (1)说话时态度非常严厉() (2)道理合法,措辞严厉() 2、概括地写出徐悲鸿怎样成为驰名中外的艺术大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本文表达的中心意思后画√ (1)本文说的是徐悲鸿经过刻苦学习,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本文赞扬了徐悲鸿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本文赞扬了徐悲鸿刻苦学习、虚心求教的精神。()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