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

——李筱菊

单选题部分:

<一>命题步骤

一、定考点

1.语法题考点:

根据目标语语法体系中本考试应该覆盖的项目范围---------研究考纲。

根据对象受试群常犯的语法错误所反应的语法薄弱点

2. 词汇题考点:

词频(word frequncy)——语料库(如:频率出现最高的1000词为第一档次)

中国学习者的词汇薄弱点或难点

二.据考点写体感和答案项

把完整正确的句子写出来,接着按考点要求把要抽出的部分抽出作为答案项。

三、写干扰项

错误观念:1. 干扰项不过是错误答案而已,只要随便把正确答案改成几个错误的形式(写干扰项不能没有根据,主要要以受试者环绕本题的考点可能会产生的反应为根据)

四、修整选择项和题干

修整的目的是尽量使文字简洁,尤其是选择项。原则上凡是选择项中可以移到题干中去的部分,应尽量移到题干中去。(受试者可以只读一遍的部分,不必让他浪费时间读四、五遍)_____ to dinner!

A.How very thoughtful of you to take me

B.How very thoughtful of you taking me

C.How very thoughtful of you for taking me

D.How very thoughtful of you and take me

E.How very thoughtful of you and taking me

改后:

How very thoughtful of you _____ me to dinner.

A.to take

B.taking

C.for taking

D.and take

E.and taking

五、排列选择项

1、长度一致

目的:为了避免无意中为猜测答案提供了暗示。

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_

注:偏易的题目,可适当把答案项移后;偏难的题目,可适当把答案项移前。(不要变成规律)

2、结构一致

四个选项如果有一个结构上显然与其他不同,也可能影响受试者的选择决定。

Honestly the movie was not good, but it was comic, and the audience _____ all the time.

A.yawned

B.was sad

C.clapped

https://www.360docs.net/doc/7a7696583.html,ughed

2.类属一致(常见的是此类不一致)

A body will remain at rest _____ it is acted upon by an external force.

A. should

B. since

C. unless

D. if

A 由于单独属于另一此类而显得突出,而且,情态助动词从语法上讲是根本不能放入题干的空当的。这就使这个干扰项明显地弱于其他干扰项。使选它的概率低于其他,作为干扰项的效力要大大降低。

4. 难度一致

It’s too windy to go for a stroll.

A. swim

B. sail

C. drive

D. ramble

注:前边讲的长度、结构或者类属一致,都包括四个一致及两两一致。但是难度一致只能指四个一致,不可能包括两两一致。

<二>命题技巧

写干扰项的技巧:

利用受试者可能犯的错误。

一、利用目标语学习者的典型弱点

如:分不清过去一般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搞不清回答问题时何时该用Yes何时该用no、搞不清say、speak、tell、talk的区别、弄不清一连串形容词或副词哪个先哪个后等。

可以直接把学生平时练习里的错误拿来作干扰项。

抓住汉语或中国文化的干扰作用。,揣摩中国学生在具体问题上会怎样出错。

We are studying _____ books now.

A.two history very difficult (两本历史题材的很难的)

B.two very difficult history (两本很难的历史)

C.two difficult hiroty very (两本难的历史很的)

D.very two difficult history (很的两本难的历史)

改后:

C. very difficult two history (很难的两本历史)

D. very difficult history two (很难的历史题材的两本)

二、利用对词语的误解或错误联想

From his worn-out clothes you judge that he is a man of modest means. (从他那破旧的衣着上,你可以断定他经济不富裕)

A.he is an average tailor (他是个技艺平平的裁缝)

B.he uses simple methods (他做事用简单的方法)

C.he is not a rich man (他并不是有钱人)

D.he is a miserly man (他是个吝啬的人)

三.利用近似词语之间的混淆

He tried to _____ his anger.

A. suppress (压制)

B. compress (压缩)

C. oppress (压迫)

D. depress (压抑)

选项不仅词形近似,意义也近似。一般命题,能利用上一个方面的近似,也就可以了。也可以不求四个干扰项都相互近似,而是亮亮近似。如下:

Peter was seen crying when he was coming our form the principal’s office. We can _____ that he must have been punished by the principal.

A. induce (导致)

B. induct (引导)

C. deduce (推断)

D. deduct (减去)

单纯取其意义上近似的例子:

Mr. Wood the lawyer has many _____ and makes a lot of money.

A. frequnters (常客,常光顾者)

B. customers (顾客,光顾者)

C. patron (主顾,老主顾)

D. clients (主顾,委托人)

利用结构上的近似设计选项:

Let’s hope that scientists will soon _____ a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 take up with

B. come up with

C. keep up with

D. put up with

命题要求

1.语言正确、地道、得体、简洁

2.避免偏颇性

例:The whole familiy ate dinner at the restaurant.

A. cafe

B. tea house

C. hospital

D. clinic (不是词汇问题,而是文化背景问题)

3.考点明确

单选题的无答案题和多答案题,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种起因或情况:

一、题目本来就无答案或有多个答案

Go and have _____ before we set our.

A. some sleep

B. the sleep

C. sleep

D. a good sleep

There was nothing to be seen for miles _____ a large house.

A. beside

B. besides

C. expect

D. except

二、文体差异或地区语言变体的差异使题目出现无答案或多答案

By the time we got home, I _____ all about it.

A. had forgot

B. had forgotten

C. forgot

D. should have forgotten

E. was forgetting

三、不同的情景或预警对题目造成多答案的潜在可能

Which do you think tastes _____, the chicken oir the fish?

A. well

B. good

C. better

D. best

—Frankly only one of these two dishes tastes good. The other tastes awful.

—Which do you think tastes good, the chicken or the fish?

—These two dishes, the chicken and the fish, both taste better than all the others.

—But we must choose one for the first prize. Which do you think tastes best, the chicken or the fish?

又如:

This is a photo of the power station that _____ in my home town.

A.. has set up

B. has been set up

C. was set up

D. is set up

修改后:

My brother now works at the power station that _____ in my home town.

只能选B项。

四、题目的答案完全依赖于受试者的主观决定

A cat is _____ than a dog.

A. least loyal

B. loyaler

C. less loyal

D. more loyal

He_____ before seven o’ clock.

A.ate, dressed and washed

B.washed, ate and dressed

C.washed, dressed and ate

D.ate, washed and dressed

六、选择项不应互相牵连

选择项互相牵连,意味着两个选择项中一个对了,另一个也跟着对。这样的话,势必两个都

被否定。

He is a brutal man and so everybody _____ him.

A. dislikes

B. respects

C. pities

D. praises

修改后:D. exploits

避免无意中透露了答案的线索:

长度、结构、类属、难度(上述)

干扰项明显地缺乏似乎可能性

一、同一次考试中一道题目邪路了另一道题目的答案

二、题干语境泄露了答案

The frown on the man’s face showed that he was displeased.

A. look of fear

B. look of anger

C. look of delight

D. look of surprise

三、被考词的词形给了答案的线索

He thought it was lawful to buy a gun without a permit.

A. allowed by law

B. against the law

C. a pleasure

D. necessary

语言测试理论

语言测试理论(Language Assessment) 定义(definition) Anastasi (1982)认为“测试实质上是对受试者的某种能力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测量”。Carroll 则认为测试是一套程序,旨在诱发受试者的行为反应, 并以此推导出他的相关特征(a procedure designed to elicit certain behavior from which one can make inferences abou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 二、英语语言测试理论 (一)英语语言测试类型 Hughes(1989:9-19)依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和方式、测试题型、测试成绩判别标准和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将英语测试分为五大类。 1.依据测试目的进行分类 ( 1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 语言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语言能力而设计的。( 2 )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学业成绩测试是用来考查被试在学习英语某一阶段或最终阶段的成功程度。 (3)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 诊断测试是用来鉴别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用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是必要的。(4)能力测试(aptitude test) 能力测试不以任何教学大纲为基础,目的在于检验测试者是否具备了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 2.依据测试方法和方式进行分类 (1)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 直接考察学生某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测试称为直接测试。 (2)间接测试(indirect testing) 间接测试即通过测试某一技能所具备某种能力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语言能力。 3.依据测试题型进行分类:分散点测试指每次只测试一个项目的测试,每道试题只测试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等,属于间接测试。 4.依据测试成绩判别标准进行分类 (1)常模参考型测试(norm-referenced testing) (2)标准参考型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ing) 以某种特定的语言能力标准作为判别标准的测试称为标准参考测试。 5.依据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1)客观测试(objective testing) (2)主观测试(subjective testing) Proceeding from or taking place within a person's mind such as to be un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world. (二)测试基本要素:效度 效度是一个单一而又整体的概念(a single, unitary concept) 是指测试的内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测试的目的和要求。即测试所能取得某些目标的有效程度。一项测试只有能够准确测试它所希望测试的内容才具有效度。 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指测试内容。包括所要测试的语言技能、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代表性的要素 2.标准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作为对比的其他测试结果就成了检验现有测试的效度标准。 标准效度主要包括同期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试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 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 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 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 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 9.()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注音字母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B.地名和中文文献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普通话和汉字C.汉语和汉字 15.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 C.由有关部门处理 16.国务院()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A.新闻出版部门B.语言文字工作部门C.广播电视部门 17.《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级等和最低级等分别为()。 A.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B.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C.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条中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十八B.十九C.二十 19.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一B.二C.三 20.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为语法规范。 A.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B.典范的白话文著作C.典范的现代文学著作2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22.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入简化字()个,是现行简化字的统一规范。 A.2215B.2235 C.2255 23.简化字的标准依据为: A.1964年颁布的《简化字总表》 B.1977年颁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C.1986年颁布的《简化字总表》 24.国家于1977年发布《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对20个计量单位旧译名中的用字进行了规范。下列3组计量单位名称中,完全规范的一组是()。 A.海里、英两、升B.盎司、公升、哩C.加仑、英寸、千瓦 25.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的标准依据为: A.《现代汉语词典》B.《新华字典》C.《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26.《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批准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27.《汉语拼音方案》规定普通话采用() A.拉丁字母B.注音字母C.国语罗马字 28.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教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将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英语教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英语教学更是蓬勃地发展起来。英语学习成了热潮,各种英语课程如雨后春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校内的校外的各级各类学生不下千百万,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怎样,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都需要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语言测试也随之产生。可以说有教学就有测试。本文拟就英语测试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观点。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测试离不开英语教学,英语测试伴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而出现。可以说英语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英语教学。在英语课程设计当中,测试的设计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测试是检验课程计划、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质量的步骤与手段,是教学评估的手段之一,也是课程大纲实施的一部分”(夏纪梅,2003)。目的不同,测试的方法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测试:如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学业成就测试(achievement test)、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和编班测试(placement test)等。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的语言能力而设计的,设计者不管被试者学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的课程的内容或目标,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成就测试与所学的课程直接相关,目的是看学习者是否取得了进步,以及取得了多大的进步。诊断性测试是为了证实被试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编班测试,顾名思义,是为了把学生按不同的水平分为不同的班级。除了上述分类,考试还可以依不同的标准做不同的分类。另外,托福考试、雅思考试、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A、B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都属于英语语言测试范畴。 在这些测试中,绝大多数测试都是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它们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反拨作用(backwash)(Arthur Hughes 2000)。实际上,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的这种反拨作用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Arthur Hughes认为这种反拨作用即可以是有道理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学生以为考试是重要的,那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为考试做准备的活动就会处于支配地位。如果考试的内容与测试的技巧与原来的教学内容不相关或相关很少,就会产生负面的反拨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和测试十分重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领导科学与艺术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4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领导科学与艺术》试卷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闭卷考试 2.试卷满分100分 姓名:专业:得分: 1、 选择题(3*8,共计24分) 1、下列不属于执行力障碍的是? A领导不力 B管理不当 C文化和谐 D团队障碍 2、下列不人力资本的特点的是? A高附加值性 B边际收益递减 C能动性 D不可替代性 3、下列不属于用人误区表现的是? A任人唯贤 B任人唯亲 C任人唯派 D任人唯全 4、提出激励过程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的是? A 洛克 B 亚当斯 C斯金纳 D赫西 5、提出激励过程中的公平理论的是。 A弗卢姆 B亚当斯 C麦克里兰 D赫西 6、下列不属于授权的基本原则的是。 A权、责、利相互独立原则 B授权有度原则 C注重成效原则 D及时授权原则 7、下列不属于决策力特点的是? A 固定性 B 果断性 C风险性 D广泛性 8、下列不属于执行力特点的是? A态度上果断 B时间上快捷 C方向上虚无 D效益上优先 2、 名词解释(4*56,共计24分) 1、成见效应 2、月光效应

3、情绪管理能力 4、沟通 3、 简答题(5*8,共计40分) 1、领导者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试分析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 3、人际关系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和具有的特点有哪些? 4、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说服和谈判的技巧有哪些? 4、 论述题(12分) 请结合事例分析领导者人文素养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 1-5 CBAAB 6-8AAC 二、名词解释 1、成见效应,指在以往的直觉印象和认识定势的基础上,领导者很难改变对某人的固定看法。 2、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但却可以借助于太阳而发出皎洁迷人的光辉,产生众首仰望的效应。 3、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一种识别、理解、管理情绪的能力,属于非认知的技能、潜能和素质范畴,她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面对环境的要求和压力。 4、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知识与情报等交流、传递或

语言测试的发展历史

语言测试的发展历史 测试的起源 测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设计的,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到有必要确定物体的属性,例如数量、大小、重量之类的物理属性,于是就产生了测量,并研究用测量的方法来了解这些属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测量的围越来越广,测量的工具越来越多,测量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测量的对象逐渐从物扩大到人,从对人的形体测量扩大到对人其他方面的测量,例如对人的能力和知识的测量。 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测量,始于原始社会后期。当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增多,冲突也逐渐加剧。为了维持氏族、部落的生存和发展,要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技能、军事技术、知识,于是产生了教育。为了检验教育的成果,开始用骑马、射箭、搏斗等演示活动来考察技艺。青少年一般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能被承认是氏族、部落的正式成员。 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出现了阶级,社会分工更明确了,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和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也就是说,出现了教育和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测量受教育者的方法日趋完善。人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测量作为一种手段,而且开始研究教育测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因此出现了教育测量学。 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 (一)、中国是测试的故乡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就出现大规模的、严格管理考试而言,中国早于西方各国。我国的考试制度在奴隶社会末期就初步形成了。《礼记》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汉以前贵族的教育制度、教学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显示出,在西周的时候就有定期考查学生作业的考试制度,而且当时的“国学”中的大学,每隔一年必须考一次。 考试制度到了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运用。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65年的时候,汉献帝就使用正式的考试来选官职候选人。到了隋朝,这一做法发展成为系统的科举制度。唐代继续实行科举制度。那时,科举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等基本科目,每年定期举行;另一类是制举,由皇帝根据需要临时下令举行。宋代科举的办法,大体上用的是唐代的老办法。明代做了一些变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开始盛行所谓的“八股文”。这种特殊文体,对于明清两朝的教育和文风都有重大影响。 科举考试的方法,同现代的考试有相似之处。例如,题型之一是贴经,这种题型多少有点像今天的填空题。所谓贴经,就是从经书中任揭一页,留出一行,其余的文字都盖起来。留出的一行,要用纸贴盖三个字。考生得把这三个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又如,考试常常用策问。策问就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提问,要考生书面答题,阐述自己的意见。与今天的政治课的问题颇有类似之处。 中国的科举考试不仅有笔试,还有口试。例如,唐代有一种考试方法,称为口义,要应考者口述经义。《新唐书?选举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凡明经,先贴文,然后口试经文大义十条……元和二年……明经停口义,复试墨义十条。”“口义”是口试经义;“墨义”是将所答容,录于纸上,“直书其义,不假文言”。 封建帝王用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首先,科举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权制,把选择官员的权利从世家大族手里夺过来。其次,科举制度可以确保封建帝王根据考试成绩广泛地从下层吸收、选拔人才。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还调动了知识阶层,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子弟的学习积极性。历代以科举入仕的人,有才识的人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试题

霞美金阳光幼儿园2018-2019学年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试题 姓名: 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 2000年12月1日 C. 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泄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0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 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0 A.法律和规左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9.()依法对企业爼称、商品鋼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廿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1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圧,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普通话和汉字 C.汉语和汉字 15.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立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B.督促苴改正,并处以罚款 C.由有关部门处理 16.国务院()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A.新闻出版部门 B.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广播电视部门 17.《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髙级等和最低级等分别为()。 A. 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 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 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条中规泄''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十八 B.十九 C.二十 19.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 — B.二 C.三 20.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为语法规范。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学分: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面向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代码: 先开课程:基础英语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韩小敏审定人:于文杰、王竹青、王玉环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系为商务英语三年级学生第六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系统地讲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本课程根据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大纲要求,进行相关训练和模拟测试,全面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四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讲解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相关题型以及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详细解析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各项英语基本技能的能力,如听写文章环节中,学生的理解和书写能力、拼写熟练程度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听力理解环节中,学生能听懂英文材料和英语新闻,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并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揣测和分析的能力;完形填空环节中,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和结构,补全短文的能力;语法及词汇环节中,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把握能力;阅读理解环节中,学生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写作环节中,学生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清楚表达思想,严密论证,基本不犯语言错误的能力等等。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各项单项技能以及应试能力和技巧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语言测试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因此教学材料以历年真题和相关模拟试题为主,教学方式为学生课下做练习、模拟测试,老师课堂上讲解应试技巧和模拟试题解析。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讲解深透,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践,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要求有全面的领会和掌

浅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2009年第1 期? 5 陈静 浅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收稿日期:2008-09-24作者简介:陈静(1981-),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科研处,讲师,长春130117 [摘 要]本文通过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对比分析,结合其发展过程分析了信度与效度的相互关系对语言测试及语 言教学的影响。正确、科学的现代语言测试的取向应该是效度重于信度。提高测试的效度可以提高语言测试的正面反拨作用,即促进语言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言测试;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H0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2009 01-0005-04 语言测试学, 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现已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作为对语言教学进行测量和评估的一个重要手段, 语言测试愈来愈受到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Bachman (2004:54 曾说:“在教育程序中, 语言测试的基本运用是给教学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通过测试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通过测试可以衡量教学任务和教

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不科学的测试不仅不能起指挥棒的作用, 有时反而会误导教学, 将学生和教师引向歧途。因此我们主张的是科学的, 符合教育原理的测试, 这样的测试会对教学产生积极 的反拨作用。一套设计比较科学的测试,一般认为应该有四点特征, 即效度, 信度, 实用性和良好的反拨作用。其中信度与效度是后两者的基础,是语言测试的永恒主题,信度与效度孰重孰轻, 也是现代语言测试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本篇论文通过测试信度与效度的研究,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合理的测试,并在测试后对试题总结、归纳,以加大测试力度,提高测试效果。一、信度与效度的概念 语言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 浅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6 即当被测试对象发生变化,用同样的“尺子”去重复测量时,总是获得类似的结果。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 它们存在于语言测试的每个环节中,就试卷本身来说主要是样本的大小和区分度等。取样大, 样 本具有广泛性, 测试的信度就高, 反之信度就低。另外试题太难或太易, 考试分数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一区域测试也失去信度。在测试的组织、实施这个环节中, 一方面考试的环境和条件要对考试有利。另一方面考试的环境和条件对所有的受试者是否一致也影响到考试的信度。在测试评分的环节上, 评分标准是否一致对信度影响很大,尤其是主观题的评分很难能达到很高的标准。

语言测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

语言测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 发表时间:2012-11-19T09:28:36.65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梁媛 [导读] 对于某种形式的测试或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结构主义测试法的一些特征还是有作用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150000)梁媛 【摘要】本文回顾了语言测试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语言测试方法,我们会发现,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语言能力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语言测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系。本文着重阐述了 Bachman的交际测试的理论,结合前人的理论实践及笔者的研究,笔者认为交际测试法将成为未来语言测试的主流。 【关键词】语言测试历史现状交际测试法 根据语言测试的四个主要方法,语言测试可被粗略分类为:淤语法翻译测试法;于结构主义测试法;盂综合式测试法;榆交际测试法。虽然这四种方法是根据时间顺序列出的,但他们并不与语言测试的某一阶段完全对应,四种方法间也并不是彼此排斥的,一项好的测试通常要涵盖这几种方法的很多特征。的确如此,某一方法无论多么有说服力,如果一项测试仅包含了一种测试方法,那么它是存在一定内在缺陷的。 1语法翻译法( The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前科学时期是指 20世纪 50年代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期。语法翻译法通常被认为用于前科学时期(pre-scientific period),在这一时期,测试中不需要特殊技巧或专业知识,教师的主观评断被视为头等重要。本阶段的测试通常包括写作、翻译和语法分析,本时期的测试比较偏重字面和文学。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公共考试(如中学毕业考试)有时会在中高层和高级层面上采取听力、口语因素,这在过去被认为是大纲或考试之外的东西。 为了把语言知识具体化,教师授课时就是从课文里找出这些语言点,然后传授给学生,考试时就考平时所学的这些语言点。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和教学完全是由教师或出题人的经验和主观评断来决定的,并无科学依据。 总之,传统测试法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处于教师自发、分散、随意的组织状态,所以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都不能得以保障。 2结构主义测试法(The Structuralist Approach) 在 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诞生了,著名语言学家Saus原 sure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另一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 L.Bloomfield与 Z.S.Harris等人创立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受这一理论影响,分离式测试法(即结构主义测试法)产生了。本方法认为语言学习就是系统地获取一套语言习惯的过程,学习者需要研究结构语言学,尤其要明白对比研究的重要性,并需要确认和测量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各个成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掌握程度。学习者的掌握程度的测量是通过使用完全和语境脱离的词汇和句子试题来进行的,并且用相对短的时间在一张试卷里设计到能考察到所有语言能力的试题。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也要尽量做得分离测试,因为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方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一题只测一个考点,即每题只测量一种语言能力。 对于某种形式的测试或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结构主义测试法的一些特征还是有作用的。比如,想要集中精力测量考生的写作能力,出题人把作文和阅读分离开来,也就是说,使作文与长时间阅读和复杂的指导或语言刺激完全分离,这一方法在某些方面是很好的。想要建立一次好的测试,结构主义测试法里的某些特征是值得考虑进去的。 着重于测量信度和客观性的心理测量法是结构主义测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测量学家有能力证明这样的传统测试,如文章写作,是非常主观并且不可信的。因此,测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数据来证明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正因如此,多项选择题开始大受欢迎,因为它可以被非常好地用来进行数据分析。 3综合式测试法(The Integrative Approach)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结构主义测试法受到了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的挑战,60年代后期,着重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社会语言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使用要受到社会地位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综合式测试法强调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所以它与语言的意义和话语的交际作用紧密相关。综合式测试认为语言能力是整体而不可分的。综合式测试法的特征在完形填空和听写题型中得以最好的体现,然而,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是,口试、翻译和写作题型中也会运用到综合式测试法。完形填空考察的就是阅读者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找到最合适的替代词来填补空缺和不完整句子的能力。在文章中,每隔几个词就删掉一个词(通常是隔 5至 7个词),学生们被要求用最适合的词填补空缺处。 完形填空有两种评分方法:一种是填入能说得通的词即可得到一分,另一种是填入唯一的答案才得分。两种方法都被证实是有效的,有人认为第一种方法比后一种方法好一点,但却不能说明什么样的词算是“说得通”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任何一个合理的类同替换词即可得分看起来更公平。除此之外,学生不能因为拼错单词而不予给分,除非这个词的拼写让人看不懂。对于想要考察受试语法能力的完形填空来讲,语法错误应不予给分。 作为综合式测试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听写曾被认为是测量学生听力理解技巧的一种手段。如果语言的发音和代表它的符号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关系,那么在听的过程中如果不需要写下来会更易于理解所听内容。然而,在英语中,当语言的发音和拼写系统紧密相关时,理解单独的发音而不完全听懂内容意思有时会更容易些。的确,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和教师认为听写太过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单独的发音而不是整体的文本意思。测量听写题时,第一遍应该用接近于平时对话的速度陈述,然后教师要开始陈述足够长度的义群,用以考察学生的短时记忆范围。最后,整篇文章要再用一遍稍低于正常的速度陈述一遍。 4交际式测试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70年代初,随着社会语言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语言功能,语言变体和社会文化原则逐渐达成共识,与此同时,功能语言学的系统功能理论及语用学的行为理论开始流行,从而引发了外语教育界的一场革命,一种新的测试法 ———交际式测试法诞生了。 交际式测试法有时与综合式测试法相关,然而,尽管两种测试方法都强调话语的意义而不是其形式和结构,但是两种方法间是有根本不同的。交际式测试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如何在交际中使用,因此大多数的交际式测试旨在囊括与学生们在现实生活相关的交际任务。评判交际成功的标准是交际的有效性,而不是正式、僵化且准确的语言运用。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用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语言的使用是

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与基本知识测试题

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与基本知识测试题 单位:姓名:职务:成绩: 一、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祖国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二、单项选择(40分,每小题1分)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B )起施行。 A.2002年1月1日。 B.2001年1月1日。 C.2000年10月31日。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C )。 A.北方话和汉字。 B.普通话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D.地方语言和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 B.权利。 C.责任。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 C )。

语言测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测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语言测试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外语教学效果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阐述语言测试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有些密切的联系,并就语言测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做了几点总结。 关键字:语言测试理论英语教学启示 Abstract: Te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in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an essential way to mea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author elaborates four development periods of testing theory and states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draws conclusion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English teaching implications 一、引言 语言测试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套科学的测试工具,根据明确的评估目的和抽样的方式,设置有限的试题,让测试者完成设置的测试任务,从而考查测试者的语言能力,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对测试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做出公正、准确和客观的评价。语言测试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学生通过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改进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测试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语言测试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对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语言测试的发展历程 语言测试伴随语言教学而出现,并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即前科学语言测试时期、(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1.前科学时期 前科学时期指的是20实际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时期,这个时期,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包括语法、词法、语音的知识体系去教。把语言看作一套知识,是这个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过于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目标语文本的翻译等,不注意课文内容,课文常常被当成语法分析的材料来讲解,致使语言一直被当成知识来教,被当做知识来测试。这样,只把语言学习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得到的知识主要是教师传递的陈述性知识,而学生是被动的,并没有意识到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知识的接受不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或创造性等认知结构机能的变化,一味的要求学生背熟记牢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2.(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

语言测试中结构效度的实现

【语言学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年第1期第36卷(总第169期) №1,2012Vol.36General,№169 语言测试中结构效度的实现 马蓉 (辽宁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基础部,辽宁沈阳110180) [摘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语言测试是检验和评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结构效度是实现语言测试目的的基础,决定了测试的目的和收集证据检验测试的有效性。而针对不同的受试者测试会有所倾向,产生测试偏见,影响结构效度的实现。科学性的语言测试要求测试者在测试始终合理有效的规避测试偏见,实现结构效度,使语言测试更科学。 [关键词]语言测试;结构效度;测试偏见[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12)01-0117-02 [收稿日期]2011-11-10 [作者简介]马蓉(1977-),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讲师,教育学硕士。 语言测试是检验语言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既受测试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影响,也与受试者个人的特征密切相关。而效度即是考查测试者想要测量的内容,是实现测试的重要方面。在构建测试效度时应避免受试者个人特征对测试表现的影响,也就是避免测试偏见,才能测试出受试者语言能力的真实水平。 一、语言测试中的结构效度(一)结构效度的概念 Lyle F.Bachman 在他的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语言测试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结构效度,从属于对语言测试分数所作的解释的意义性和合理性,这就意味着对测试分数的解释就是对受试者语言能力的评估[1]。Bachman 认为通过结构效度,我们不仅可以评估想要测量的受试者的语言能力,还可以通过对测试分数的解释来判断测试所采用的目标语使用语域是否合理。结构效度的概念最早是由Cronbach 和M eehl 共同提出的,在Construct validity in psychological test 中,他们认为“结构 是人们假想的属性,可以在测试的行为中反映出来。 ”[2]这种结构是抽象的,反映了人类某些不能被直接测量的行为,如人的智力、态度和理解能力等。所以,通过结构这一概念的使用,语言测试者可以设计一个合理的测试来测量欲测的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并通过测试成绩加以证明,实现结构效度。简言之,结构效度就是对测试分数的解释,从而评估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和测试任务的特点。 (二)结构效度的构建 由于欲测的能力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测试者必须通过可直接被观察到的表现作出推断;并且,预测的能力是理论上的定义,测试者需预先假设预测能力会影响受试者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其在语言测试中的表现;所以在构建具有效度的结构时,测试者需要测试预先定义的测试分数和预测 能力的假定关系。 那么,构建一个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根据Popham 的理论:首先要提出一个假说性结构,假设用其解释测试表现;然后从产生结构的理论中推导出关于测试表现的若干假设;最后用逻辑和经验的方法检验这些假设[3]。 (三)结构效度对于语言测试的重要性“结构效度是所有的各种效度之本,是结构效度决定 了整个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考试属于哪个体系。”[4] 结构效度决定了语言测试的方向和内容,关系到测试者对测试分数所作的解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从而推断此次测试是否能够测量出受试者的真实语言能力,所以结构效度对于语言测试尤为重要。 二、影响结构效度的语言测试偏见(一)语言测试偏见的概念 语言测试偏见(test bias )是指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个性特征的不同和测试任务的特点而导致受试者在测试中的表现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影响测试者基于测试分数而 对受试者的实际语言能力作出的评估[5]。 对于语言测试的受试者,其真实的语言能力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而影响其在测试中的表现。受试者个人因素包括语言能力(语言知识、策略能力或元认知能力)、话题知识和情感图示。测 试偏见是形式多样的,如对测试分数的错误理解、 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对受试者水平的错误评估、测试内容对部分受试者具有倾向性、不恰当的选拔程序、不充分的标准评估和不适宜的测试气氛和环境。在实际的语言测试中,由于不能清楚地将文化和教育背景与我们欲测的语言能力区分开,导致测试偏见更为复杂。 ·117·

二语写作测试中的评分量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7696583.html, 二语写作测试中的评分量表研究 作者:罗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09期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二语写作测试中的评分量表研究较多,但结论各异。为了能够客观合理地给学生作文打分,还需要借助计算机和语料库的最新发展成果,在语言层面保证评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由多个评阅人对作文的篇章结构和内容综合打分。 [关键词]写作测试信度评分量表计算机语料库 英语写作评分中的信度及误差控制是研究较多又很棘手的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作文评分中有很大误差,因此控制评分误差以提高信度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二、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写作测试评分中的中心因素是评分员和评分量表,在评分量表中,整体评分法 (holistic scoring) 与分项评分法 (analytic scoring) 是写作测试中最常用的两种评分法。整体评分法是按考官对考生的写作内容和流利性等方面的整体印象,总体给一个等级或分数,分项评分法则把考生的写作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分解开来,从不同的维度分别评分,然后根据每个方面的得分和权重算出写作总分。 这两种评分方法主要应用于口语与写作等主观性测试,国内外对于两种方法的评分信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选用哪种评分法以达更高的评分信度,在语言测试界见解不一。诸多研究者认为分项法评分信度比整体评分法更高 (Hamp-Lyons, 1991; Weigle, 2002; 李筱菊,2001) 。但另一派研究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整体评分法的评分信度、评分人间一致性更高,适应在大规模测试的写作评分中采用(Cooper,1977; Huot,1990; McKendy,1992)。对此论断,其他研究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现将某些代表性研究概述如下。 在20世纪后期,限于理论与研究工具的发展,一些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来计算写作中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信度,这样只能检验写作评分中的随机误差,随着教育测量学的发展及新分析技术的应运而生,评分信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准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试题 (附答案) 姓名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 XX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c)起施行。 A.XX年11月1日 B.XX年12月1日 c.XX年1月1日 2.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B)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A)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c)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 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 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 6. 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c)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7. 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8.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9. (c)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0.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A)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1.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c)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2.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c)。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