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最新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最新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测试测量仪器市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似乎暗示着该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要提到的是安捷伦科技,尽管该公司一度认为PXI并非测试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但却在去年底发起了针对该项技术方案供应商的两起收购(Acqiris和PXIT),并于2007年3月底宣布加入PXI联盟。值得注意的还有泰克公司,在NI公司的协助下,这家示波器领导厂商在其TDS1000B、TDS2000B和DPO4000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中采用了由NI提供的交互式测量软件,帮助工程师可以轻松地在PC上连接并控制泰克仪器。此外,测试仪器供应商吉时力也顺应潮流,在2006年12月推出了符合PXI标准的产品线。

上述案例表明,以软件为中心并配合模块化I/O硬件的方式已经渐渐成为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的一个趋势,而这正是NI一直以来就在大力推广的虚拟仪器技术(VI)。"这彰显了30年来NI所坚持的道路的正确性。"NI中国市场经理朱君女士不久前在上海与业界媒体见面时表示,"在NI提出‘虚拟仪器技术’这一概念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它不可能成为主流技术。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VI不但成为了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很显然,测试测量行业已经进入仪器技术

2.0(Instrumentation2.0)的时代。"Instrumenation2.0借用了最近非常红火的web2.0的概念,都突出了用户对数据的掌控和对自定义的强烈需求。

以软件为中心,模块化硬件相结合

在最短时间内为产品增加尽可能多的新功能,这似乎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工程师们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测试系统必须紧跟待测产品技术的发展,但是待测系统复杂度的提高和对测试时间的要求使得传统测试技术在满足"过分的"测

试需求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在传统测量仪器技术下,工程师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为该产品开发专用的测试解决方案,要么使用通用的测试仪器。但是,专用系统的价格昂贵,而通用仪器却很难达到测试要求。

"兼容以上两种方案的优势,以软件为中心的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种方式能为设计和测试工程师提供效率最快、性价比最高的途径来创建他们自定义的仪器系统。"朱君表示,"它就是仪器技术2.0。"

简单来说,仪器技术2.0是相对于完全依靠硬件来实现测试测量的1.0时代而言的:在后一种方式下,硬件本身和其具备的分析功能都是由仪器供应商来定义,用户要实现自定义只能是天方夜谭即使将仪器连接到PC,传输的信息也是厂商定义后的测试结果,用户无法获得测量的原始数据来进行自定义分析。而2.0方式却完全不同,在获得实时的原始数据后,工程师可以利用软件来设计自己的用户界面并自定义测量任务,获得所需的分析结果。

以软件为核心并不代表硬件已经无足轻重,只有对数据进行高质量的数字化和快速传输才能在软件平台上真正实现精确分析的能力。模块化的I/O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据采集提供了可靠保证,工程师们可以采用通用的模块化硬件来构建测试系统。"相比传统仪器技术,仪器技术2.0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在一个强大的应用软件平台上,选择符合需求的硬件,即可实现更多可扩展的测试功能。"朱君说。

朱君表示,仪器技术2.0的包括以下几项必备要素:自定义测试、实时数据传输、自定义界面、模块化硬件以及仪器同PC之间的连接性。"这些要素已经非常普遍。"她指出,这也是本文开头中所述的其他厂商之所以开始涉足软件和PXI等技术的原因。

F1:仪器技术1.0与仪器技术2.0比较

组成部分与必备要素

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同和采用,同时驱动其进步的因素仍在不断发展中。因此,理所当然的,虚拟仪器技术仍将不断获得新的飞跃:硬件方面,数据转换器(ADC)、数据总线/总线架构以及处理器技术功不可没;软件方面,LabVIEW图形化编程环境已经日益成为最普遍的应用工具。

首先来看ADC。过去工程师需要自己设计专用ASIC或者现成的高性能ADC。但是很显然,对于出货量相对较少的测试测量行业而言,ASIC方案的成本较高。随着ADC不断进入更多的应用领域,半导体供应商们在该项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今天,ADC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性能,还由于大规模量产获得了低成本优势。

其次是总线技术。事实上,许多总线技术都存在着"双高问题"---在提供高带宽的同时,延迟时间也居高不下。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常常被忽略的延迟会对某些测试应用产生直接作用,影响指令在总线节点之间的传输速度。另外,各种各样的总线还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要求。例如,千兆级以太网传输速度很高,但是每次改变都需要重新编写软件;GPIB没有这种麻烦,但却需要购买控制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使得在带宽和延迟两方面性能都出色的PCI/PXI总线能够轻松胜出??被PC行业的广泛采用已经说明了该项技术的优越性。"朱君说。

多核处理器技术也是仪器技术发展的助推剂。作为应用软件的运算载体,处理器已经成为下一代仪器技术的核心器件。AMD和Intel两大处理器供应商的竞争使得处理器性能依然沿着摩尔定律的步伐稳步前进。Intel公司更宣布将在2011

年推出80核处理器的计划,届时将能够提供万亿8进制的计算性能。很显然,处理器的未来就是多核。

朱君指出,与1.0方式相比,仪器技术2.0方式对于软件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充分融合以上硬件技术,一个强大的应用软件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提供强大的分析能力---包括内置分析库核与第三方软件工具之间的开发连接性;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需求的总线支持各种总线技术;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优势??支持工程师对多核处理器进行高

效编程,需要开发全新的编译器来解决并行架构的开发挑战。

LabVIEW已经具有上述能力。与PLC组态软件、C文本语言的特性不同,这是一款图形化的编程软件平台。自1986年推出以来,LabVIEW不断增加即拖即用的分析函数,现已包含500多个内置的数学、信号处理和分析函数,并为阶次分析、调制、频谱分析、高级信号处理等要求提供附加的工具包。此外,通过MathScript提供的m-file文本语法功能,工程师们可以选择更高效的句法。该软件不仅支持所有总线技术和各种操作系统,还已经在今年4月推出的8.2.1版本中支持Vista 操作系统(LabVIEW可在底层进行系统配置)。此外,在去年的NIDays上,NI还就将并行的两个程序自动配置到双核处理器中进行了相关演示。朱君指出,几乎所有的编程软件都是串行架构,而LabVIEW一开始就是一款并行架构的编程软件。"如果程序里有多个并行循环,LabVIEW会自动在多核间分配任务。"她说,"从单核升级到多核,用户无需改变代码即可享受到多核技术带来的好处。"

"尽管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共同的一点却是用户对自定义的要求愈加普遍。"朱君总结道,"仪器技术2.0已经成为测试测量行业势在必行的趋势,以软件为核心、结合模块化硬件的解决方案将为工程师实现他们所需的自定义和最优化结果。"

电子计量测试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一)

《中经BP社》( 日期:2003-01-29 10:16)

精彩推荐:

1 概述

整个电磁频谱包括从直流到可见光的宽广的频率范围。通常,电磁计量涉及的是直流和低频的电磁参量计量,其频率上限一般不超过几十kHz。而电子计量具有极为宽广的频率覆盖,其低端往往与直流和交流电磁计量交叉,高端则可达亚毫米波段(300~3000GHz),并与光学计量交叉。电子计量现今国际通行的频率覆盖范围为lOkHz~3000GHz。通常,lMHz~300MHz称为高频,300MHz~30GHz称为微波,30GHz~300GHz称为毫米波,300~3000GHz称为亚毫米波。因此,电子计量从覆盖的电磁频谱范围看,包括高频计量、微波计量、毫米波和亚毫米波计量三部分。电子计量是以元线电电子学中经常遇到并需要测量的高频与微波电磁参量为研究对象的,电子计量的研究重点是某些较为基本的便于独立测量的参量(或参数)。这些基本参量的量值标准可以从基本单位m,s,kg,A,K等的量值基准导出,但是,导出链是冗长而复杂的。

电子计量测试所包含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例如,电子管电压表问世之前,热偶式电流表是最通用的无线电测量仪器之一,鉴于电子管电压表寄生参量影响小、频率和量程宽、输入阻抗离、过载能力强等优点,很快取代了高频电流表。所以,许多国家1960年代以前研制的高频电流标准已基本搁置不用,而电压则成为电子计量最基本的参量之一。

随着频率增高,出现了分布参数系统。在微波频率上,功率参量又取代了电压参量的重要地位。1970年代因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系统的崛起,出现了半导体参量计量测试与数据域测量。1980年代随着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光纤电参量特别是它的传输特性参量(如光纤带宽、衰耗、色散、场分布等),以及数据域参量(如误码率、相位抖动、数据幅度、脉宽、群延迟等)计量测试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掀起了1990年代新的元线电电子学发展热潮。它是集光波、亚毫米波、毫米波、微波、RF、近代通信网、近代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于一体的高速大容量交互式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在信息传输和交换中,频率调制方式大多取代了过去的幅度调制或单边带调和(SSB)。现代移动通网越来越多地使用相移键控(PSK)或频移键控(FSK)调制方式z此外,为易于实现数字传输,调制前,比特流经过一高斯滤波器进行频率调制,称之为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FSK)的调制方式,它能在频谱效率(bit/Hz)和信噪比之间提供良好的折衷,提高信息传输质量和抗干扰度。因而出现了所谓调制域计量测试。随着全球电子设备的日益增多,近20年来,对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的计量测试的需求日益增多。

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频谱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无线电电子学的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众多的电磁参量(或参数)、宽广的频率范围和量程、多种多样的传输线和接头形式,对电子计量测试领域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 电子计量的特点

(1)待计量参量种类繁多

电磁波可以沿传输线传输,也可以在自由空间传播。前者涉及的基本参量包括电压、

功率、衰减、阻抗、噪声、介电常数、损耗角等;后者涉及的参量包括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功率通量密度以及与天线有关的各种参量,如增益、方向性、极化等。因而在电子计量测试领域,需要测量的电磁参量(或参数)为数众多,它们大致可分为两大类:(a)表征信号特征的参量。诸如电压、电流、功率、场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功率通量密度)、频率、波长、波形参数(包括失真)、脉冲参数、调制参数、频谱参数(频率成份、频谱纯度、边带噪声等)、噪声(等效噪声温度、超噪比、功率谱密度、相位噪声)等。(b)表征网络特征的参量。诸如集总参数电路参量(电阻、电导、电抗、电纳、电感、电容)、反射参量(输入输出阻抗、电压驻波比、反射系数、回波损失)、传输参量(衰减、相位移、增益、时延等)、表征电子无黯件及设备特性的参量(如灵敏度、效率、噪声系数、信噪比、跨导、晶体管的各种参数等)、电子元器件谐振特性参量(谐振频率、带宽、品质因素Q等)、材料特性参量(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导磁率等)等等。

对于日益增多的电子计量测试项目,按量值或参量(或参数)来分类.可以分为基本参量、二次导出参量、专用测量参量。基本参量包括频率、电压、功率、噪、衰减、阻抗和相位移(它们描述电磁波在传输线中传输的特性);场强或功率通量密度以及与天线有关的参量(它们描述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特性)。

由上述基本参量导出但需要由专门仪器测量的二次导出参量。主要有脉冲波形参量(幅度、时间间隔、上升下降时间等)、频谱参量、失真度、调制度、材料的电磁特性等。除上述电子计量测试的通用、常规参量外,还有大量专用参量。它们分别对应电子仪器中的专门类别,诸如电子器件参数测量仪器、广播电视测量仪器、通信测量仪器等等。这些专门类别的电子测量仪器所涉及的参量既有上述通用参量,亦有针对性很强的专用参量,如广播音响测量仪器中的抖晃率、数字通信测量仪器中的误码率、抖动、群延迟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无线电处负责建立、保存、和改进电子计量国家基准或标准,研究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进行国际比对,开展量值传递与提供量值溯源,以保证全国电子计量单位的统一及量值的准确可靠。国家基准或标准主要是研制上述基本参量和部分二次导出参量的国家基准或标准;同时亦研制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专用参量,以及近代科技前沿的专用参量的国家标准。

如前所述,电子计量是以无线电电子学中经常遇到并需要测量的高频与微波电磁参量为研究对象的,电子计量涉及的参量众多,其主要参量及其单位见表1。

表1 电子计量主要参量及其单位

(2)量程和频段极为宽广

在电子计量中,待计量的参量所覆盖的量程通常都是很宽的。例如常规功率计量,其量程从纳瓦到兆瓦。量程覆盖达1:1015量级。至于实际需要的功率计量量程就更为宽广。从射电星或宇宙飞船发回到地面的噪声及信号功率大多低于10(13W,而远程雷达向空间发射的脉冲功率却高达1010W以上。如前所述,电子计量的频率覆盖通常达109量级。对于如此宽广的量程和频段,显然很难用一个标准装置来覆盖。实际上,对于同一参量的不同频段,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和计量设备,并为此而分别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和器具。

(3)传输线和接头形式多种多样

随着频率由低到高,电子系统中的传输线有双线、电缆、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矩形或圆形金属披导、介质波导、光纤等多种形式。每种传输线又有不同的型号、尺寸、规格。例如,一些常用的传输TEM波的50(阻抗空气同轴传输线有如表2所示的尺寸。对于不同尺寸的50(阻抗空气同轴传输线,有不同的接头形式。与常用的14mm,7mm,3.5mm 和2.9mm同轴线相对应的接头分别是APC-14型、N型APC-7型、SMA型/APC3.5型和K 型等。除了50(阻抗系统和接头,还有75(阻抗系统和接头,例如广播电视系统和部分通信系统,采用75(阻抗传输线和F接型头。对于传输非TEM波的金属波导系统,又细分为许多截面尺寸不同的波导波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矩形截面金属波导系统,常用波段有lmm,3mm,8mm,1.25cm,2cm,3cm,5cm和lOcm矩形截面。针对不同的传输线、接头型式和阻抗,均需要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由于传输线和接头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造成机械连接的复杂性之外,还引起电磁波传输的电气性能的的变化。电气性能的变化对计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电磁泄漏、阻抗失配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目前,只有少数电子工业发达国家的国家计量研究机构,在上述各传输线、接头型式和阻抗系统部分建立了国家计量标准。

表2 常用50(阻抗空气同轴线标准尺寸和有关电气性能

(4)量值传递链较短

电子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大都在0.1%~1.0%量级,所以在电子计量各参量的检定系统表中,传递等级比其他专业计量的传递等级较少,一般都只有3级,少数参量只有两级,即工作计量器具和国家计量标准。

3 毫米波计量

1980~90年代毫米波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和批量生产,毫米波在通信、射电天文、生物医学、地面和空中交通管制、汽车防撞雷达、焦平面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片的线宽已小于0.1(m,半导体基片材料和集成工艺更加多样化,对半导体计量测试提出了巨大挑战。

随着传输线和固态器件向高频段发展,开发毫米波同轴接头的呼声日高。以前常采用的同轴接头,如SMA及其衍生系列,缺乏所需的耐用性和重复性,而且不能提供对国家标准的溯源性,APC-7和N型的耐用性和重复性均属上乘,但频率上限仅达18~20GHz,APC-3.5可工作在34GHz。近年来许多公司推出了各自的毫米波同轴接头,如2.4,2.92,1.9mm同轴接头等。在设计中追求的目标是:单模工作,高性能界面,坚固耐用,重复性好,制造容差不比APC-3.5更苛刻,成本要能与现有接头相竞争,在正常使用中不易损坏阴性接触,拥有各种装配结构组合,全金属化,具有可溯源的途径。毫米波同轴接头的出现,给计量测试提出了如何评价其性能的课题,如特性阻抗、反射系数、插入损耗、屏蔽效能(RF泄漏)、接触电阻以及这些特性的重复性,此外,还有机械和物理特性的评价问题。

Wiltron的K接头可工作在46GHz,已用于装配该公司的360系列ANA,561 SANA,6669A扫频发生器,SWR自动测试仪,以及用于装配检波器、衰减器、定向藕合器、PIN 开关等多种产品。K接头可以在电气上和机械上与SMA和APC-3.5相兼容;据厂方声称,可以通过现有的标量网络分析仪,将其反射和传输特性溯源到NIST。Hewlett-Packard,Amphenol和M/A COM Omd Spectra联合研制出一种可工作到5OGHz的2.4mm同轴接头。它分为三个级别;“产品级”有OS-50系列。由Omni Spectro生产,适合于元器件、电缆和微带线装配;“仪器级”有APC-2.4,由Amphenol生产,用于装配测试仪器和设备;“计量级” 由Hewlett-Packard生产,装配在精密测量或标准仪器上,其性能可溯源到NIST(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例如HP8487D功率传感器配备2.4mm(阳性)同轴接头。

时域测量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最有代表性的是Hypers公司生产的PSP-1000型的ps 信号处理装置,它与低温控制和超导电子学相结合,利用约瑟夫逊超导结获得高速脉冲,得到了70GHz带宽和5ps上升时间。在40~110GHz测量TE01圆波导插入损耗和延迟的时域技术,测量幅度的准确度在0.ldB(rms)以内,测量延迟的准确度为0.lns(rms)。

Tektrmix,Hewlett-Packard和安立等厂家生产的频谱分析仪,上限额率可达325GHz,机内频率计数器的准确度为10-9,动态范围达144dB。

迄今,30~100GHz的毫米波波导技术已达到厘米波技术的水平,给当代电子计量提出了新的课题。各国都先后研制了毫米波频段功率、衰减、阻抗、噪声标准。

NIST波导功率标准覆盖了26.5~110GHz的4个波导频段;采用中频替代法在26.5~65GHz两个披导频段建立衰减标准;在26.5~110GHz的4个波导频段建立噪声标准等等。NIST还在l00kHz~100GHz频段内,采用六端口技术建立阻抗、衰减和相位的国家标准,并进行功率量值传递和测量线性互易二端口的S参数。S12的幅值(衰减)量程为0~60dB,分辨力为10-4~0.ldB,相移分辨力为0.001(~l(。中国计量院在26.5~40GHz频段用六端口技术建立阻抗、衰减和相位的国家标准,以及小功率国家标准;其技术指标和测量不确定度与NIST相当。1980年代已有若干六端口装置的商品问世,Micro-Now的商品六端口矢量反射计的频率覆盖为26.5~40、33~50GHz,Flam微波公司已将26~114GHz的单六端口接头投放市场,Hughes、Norsal和Microwave Develop Labs等则可为用户订做毫米波六端口网络.80年代以来,采用扩频技术已将网络分析仪的频率扩展到170GHz。俄、德、英、法、日、加拿大、荷兰等国和我国计量研究机构亦在部分毫米波段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并在向更高的频率拓展.各国为了验证已建立的国家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及其评定的可靠性,由国际计量局(BIPM)安排了一系列毫米段的国际比对,包揽33.35.45,65,75,94GHz的功率比对340,70,94GHz波导噪声温度比对;R320(WR28)波导的27,35和40GHz的复反射系数(阻抗)和衰减比对375~110GHz的反射系数比对毫米披喇叭天线增益以及100GHz以上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参量的国际比对等。由此可见,国际上对毫米波计量测试是极为关注的。

在计量测试领域,18GHz以上频率的同轴技术近30年来取得了不小进步,但没有重大突破。主要原因是受同轴传输线和同轴接头制造技术的限制,难以减小电磁泄漏、阻抗失配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HP公司与NIST联合研制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功率传感器已有多年,设计的频率范围从直流到50GHL装配2.4mm同轴接头。其工艺技术是在砷化镓微波微电路基片上制造精密50(电阻。这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功率传感器可以配用诸如HP 432A功率计、NET-4型功率计,具有优良的输入VSWR。这种新型功率传感器,可用于建立~50GHz同轴功率国家标准及其传递标准。

4 电磁兼容性能的计量测试

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大量使用的电子和电气设备均会产生有意或非故意的干扰辐射,与此同时,它们本身亦面临着在电磁环境下工作被干扰的问题。如何使电子产品减小非故意的辐射,并能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兼容(EMC)。

生产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将增加电子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商业竞争能力。因此,电磁兼容性已成为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特性,它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均制订有本国的电磁兼容标准,国际组织(如IEC)均制订有国际标准。美国制订有三组EMC标准:商业标准、军用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则是全面推行IEC标准。

NIST的计量专家指出,需要在三个应用方面改进测量能力:①抗扰度(EMS)测试,②辐射(EMI)测试以及③电磁环境的表征和相关标准的制订。测量的频率范围要求覆盖0~30OGHz。这种新的测量能力的一个重要用途将是,对电磁环境的表征以支持制订合适的抗干扰度标准。必须研制开发适应较大物体(如商用飞机)的测试设备;为了模拟越来越不利的电磁环境,必须研制对更大场强(场强>200V/m)和更高能量传导干扰的抗干扰度测量设备;EMC测量的不确定度和可重复性必须改善,特别是在不同类型的测试设备之间;必须研究适用于现代数字电子系统的脉冲电磁辐射测量方法,具体地说,要求研究采用具有更宽的带宽的短脉冲(持续时间小于lns)测量方法。

开展EMC测量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强(功率密度)量值的准确和统一问题,建立从低频到微波频率的场强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关的测试。NIST利用开阔场、TEM小室、波导小室及微波暗室等建立了3OkHz~18GHz的场强标准,不确定度为0.5~1.0dB。划分两步扩展暗室的频率,第一步扩频到26GHz,然后再扩展到40GHz。PTB建立了10kHz~21GHz 的场强标准.不确定度为0.5~LOdB.近年来.为适应新的电磁兼容标准的需要,各国加大了EMC研究的力度。欧洲共同体制订的新的EMC标准规定了辐射和抗扰测试两方面的要求。显然,这种新的欧洲共同体EMC标准将影响各国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在欧洲及其他国家市场的竞争力。

在解决EMC问题时,测量处于重要的地位。计量部门应提供可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测量。NIST着重开展5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建立电磁场标准以支持EMC/EMI测量;②电磁能量传感器技术研究;③设备和系统的发射;④设备和系统的抗扰度;⑤静电放电辐射电磁场测量、电磁环境的评价等。

计量院在EMC计量测试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与NISA、NPL(英国物理研究所)、PTB(德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等国外计量研究院保持长期协作。已建立三项场强国家基(标)准:4.8GHz场强基准,量程为(10~200)(W(cm2,测量不确定度为0.25dB(包含因子k=2);2.45GHz 功率密度标准,量程为(0.05~0.8)mW(cm2,测量不确定度0.21dB(包含因子k=2);30~1000MHz高频场强基准,量程为(100~120)dB(m,测量不确定度为ldB(包含因子k=2)。1980年代研制成横电磁波传输小室(TEM小室),1990年代又研制成NIM-GTEM小室(因其可工作在lGHz以上频率,故称GTEM小室)。NIM-GTEM小室的外形尺寸为6m(长)×3m(宽)×25m(高),其均匀场区(((ldB)分布空间为0.5~lm(长)×0.5~lm(宽)×0.3~0.5m(高)。工作频段理论上可从直流到20GHz;目前已达3GHz 以上频段。

2000年计量院与北方交通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北电磁兼容联合实验室,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对外开展电工、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和认证。目前开展电工、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的类型包括: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设备、医疗电子设备、安全设备、金融电子设备、照明器具、电工产品、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等,此外还开展电波暗室、开阔场和各种横电磁波小室等电磁兼容基础环境设施的性能测试。

5 材料特性的射频与微波测量

在低频及微波频段对材料进行的大量测量,主要集中于介电特性,有关材料磁特性的测量只占少数。在低频和微波频段,通过相移和衰减,可以测量复数相对介电常数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两个分量。而在光频段,人们通常测量复数折射率。实际上,两者是等价的,即使在媒质导电并具有磁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麦克斯韦关系式将两者联系起来。

介电测量最初纯粹是为了科学研究,例如弛豫现象的研究;1980年代以来,在通信、雷达、电路元件设计、准光学元件中变得日益重要。后两者包括绝缘体、支撑、束分配器、透镜、谐振腔、基板、介质波导、窗、天线罩、辐射吸收材料等。所有这些应用均要求极高的测量精度.在某些运用中,比如微波炉、高频电热疗器、工业介质高频加热器中,介电损耗是一个很重要的参量。而在环行器、隔离器、滤波器的设计中,材料磁特性则是关键参数。在低频和微波波段,人们可以采用单频及宽带两种方法。自从连续波激光源广泛应用之后,在光频段亦可采用这两种方法。在毫米波段,大多数测量是采用色散傅里叶变换波谱仪(DFTS)进行的。在广阔的电磁频谱(1MHz~1500GHz)上,对种类繁多的材料进行测量,有时还涉及宽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

在由低频到微波的宽广频域内,使用腔体、开腔谐振器及传输线的单频测量方法。19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扫频测量系统、时域谱仪(TDS)及DFTS等宽带测量系统,宽带技术已进入几十GHz频段.现在TDS可覆盖5个十倍频程,上限达20 GHz,而TFDS可从高频端向下延伸到60GHz。某些技术要求促使人们进行频率连续覆盖的测量。例如从前经常争论,是否在低于10OGHz的频段内材料的介电特性均由一种缓变弛豫所左右,因而只需用十倍频程量级的几个单频特性就可以足够精确地描述材料特性。现在知道,对于损耗介质、复合材料、有机生物材料及磁性材料,上述推断是不正确的。而这类材料在微波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今,计算机在计量仪器及系统中应用已十分普通,电介质测量亦不例外。然而在材料特性测量中,计算机的应用还促使我们以全新的机理来实现材料特性的绝对测量。例如,使用计算机计算非均匀介质(即存在两种或多种介质)中的电磁场,并在实时数据处理中直接使用数值计算的经果。实例之一是终端开路同轴线及介质谐振器,这类技术以计算机为主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材料计量学方法。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材料特性的高频与微波测量方法。

(1)二端口测量

在兆赫频段的低端,经典的处理方法是在桥路测量中,或在与电感并联的谐振测量中,将介质材料作为具有损耗的电容器来处理。由于采用高精度的Q值测量,使该方法可以确定固体中极低的介电损耗(〈10μrad)。并进行理论修正和精确计算。对于损耗性材料,最好使用非谐振射频桥路法。二端口技术可以用于100MHz。

(2)时域法

随着快速取样示波器及隧道二级管阶跃脉冲发生器的应用,使行波时域谱仪(TDS)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用频率达18GHz,随着频率的增高,其灵敏度随频率升高而下降。仪器方面的改进主要在于时基参考基准(即取样的同步及相位漂移和抖动)以及自动技术。现代ANA克分利用了时域同步技术。在低于1MHz的频段,采用CMOS开关,在10KHz频率上利用自动阶跃响应系统,使对正切损耗的分辨率达10μrad,远比高频段TDS的分辨率高。

(3)频域传输线技术

时域测量技术以分降低辨率为代价,在微波频段实现了宽带测量。但最精确的介电常数和损能测量仍然采用频域法,对低损耗的测量尤其如此。业已证实,在确定低损耗液体的损耗时,波导桥路或单通道结构可以获得与腔体法相比拟的不确定度(在100μrad时大约为10μrad)。并可在8~40GHz频段采用液体浸润技术测量固体介质样品。在波导结构中,反射测量法比传输测量法更为普遍。众所周知的Roberts-Von Hippel方法仍然是微波频段用得最广泛的材料测量技术。ANA和六端口技术更增加了它的应用潜力。而计算机的应用增加了它的使用方便性。此技术亦适用于宽温度范围的测量,例如在20~600℃条件下测量陶瓷样品。

对于液体的导波反射测量,由于可随意调节样品厚度,因而减小了测量误差。采用曲线复合的导波技术,该方法可用于5~15GHz频段。采用反射一传输复合技术,可以克分利用样品散射系数与复介电常数两者的相互依赖关系,使测量达到最佳化。这样,可使用ANA 和六端口装置,将样品放在传输与反射端口之间的传输线内进行测量。

(4)在导波结构中运用场强的鼓值计算法

通常的导波技术假定,在传播媒质中的任意点,仅存在一个行波主模及其反射波。为使这一假定成立,结构上存在一系列限制。目前在材料测量中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对波的传输进行数值分析,生物材料的介电特性测量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生物材料的复介电常数范围很宽,大多是损耗牲的,适合于使用反射计技术进行测量。自1980年以来,同轴开路

探头已广泛用于无损生物材料测量。其优点在于不必将测试样品装入测试座中,从而有可能进行真正的活体测试。

(5)微波闭腔法

尽管近来年传输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谐振腔法由于具有更高灵敏度而仍然十分流行。即使只使用微量样品亦能保持其灵敏度。对于介电常数为2,损耗为lOOμrad的样品,95%置信度时的测量不确定度3%。

常用两种不同的谐振法,其中微扰法适用于一切介电常数的测量,包括各向异性材料,磁性材料以及中高损耗性材料。另一种谐振法是针对低损耗介质测量的,此时必须使用较大量样品填满一定数量的腔体空间,并应采用尽可能简单的几何结构,以避免在场的计算上遇到数学困难。

毫无疑问,最流行的微扰结构为TM010腔体,将棒状固态样品或管装液体,沿轴线插入腔体,通过谐振频率及Q值的变化推算出材料特性。这类技术亦适合于高温测量,曾报导过在35GHz用于高达1600℃的介质测量的微扰法。

事实上,精确的理论多用于极低损耗材料(低于300μrad)的微波腔体测量。TE010模圆柱腔体理论在8~40GHz频段已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在10和35GHz使用高Q(~50000)腔体及锁相信号源,可获得高达lμrad的灵敏度。

(6)开式谐振腔法

开式谐振腔是Fabry-Perot谐振器的准光学微波模拟。80年代以来,已发展成为专用于30~200GHz的毫米波均匀低损耗材料的测量设备。但亦可用于更低的频率,如果允许使用大尺寸样品,则其低频灵敏度可与闭腔相比,而且使用更为方便。最灵敏的开式谐振腔是双凹型或平凹型,工作于TEM谐振模式,其电磁场具有驻波高斯波束的形式。可实现的Q 值非常高,在35GHz的典型值为150000。因而允许人们以极高精度测量低损耗。在100μrad 时,灵敏度可达μrad。

(7)微波自由空间法

自由空间法采用通过介质样品的电磁辐射波束。与导波测量相比,样品的插入较为容易,只要样品具有平坦、平行的表面,其截面形状并不重要,但需要使用相对来说较大口径的样品。该方法既适用于高损耗材料(如微波吸收材料),亦适合于天线罩之类在空间使用的损耗较低的材料测量。当频率升高,准光学传播倾向增强时,使用将更加方便。报导过一个主要装在波导里的系统,可以同时给出复数相对介电常数和导磁率。系统工作在56和94GHz,采用超外差接收来确定置于发射与接收喇叭天线之间中点位置的样品的散系数(传输及反射)。在94GHz对耐热有机玻璃,纤维玻璃和聚四氟乙烯的测量表明,介电常数与导磁率的实部的随机不确定度为5%左右,损耗角正切的不确定度为10%左右。

此外尚有Stochastic搅模非调谐腔法、微带及其他导波结构方法。在毫米波频段,可采用自由空间光学方法进行材料特性的测量。

上述众多的测量方法通过对足够大量数据取平均值的方法,总是可以将偶然误差减至最小。但无法确定系统误差,后者只能通过对广泛的、按不同原理工作的测量进行比对来减小。因此,测量的相互比对,特别是原理不同的测量的相互比对,是改进测量质量的极有价值的方法。

NIST的科学家们一直呼吁要重视l~lOOOGHz频段的材料特性的测试。他们多次指出,材料特性的绝大多数现有数据,都是基于多年以前在频率10GHz以下频段的传统材料的测量所给出的。10GHz以上频频的数据很少,而新型材料实际上没有数据。他们指出,材料特性测量和数据的内容,除包括电容率(介电常数)、导磁串以外,还应包括均匀性(确定整个材料各处特性的均匀性或一致性)和非均匀性(确定作为角向函数的材料特性的均匀性程

度)。此外还指出,材料特性的测量必须考虑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为了支持设计和制造工艺,它们必须作为温度和湿度的合成函数进行测量;为支持宽带应用还必须作为频率的函数进行测量。

6 时域和脉冲波形的计量测试

在今天的时域测量领域中,脉冲测量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电信、电视、雷达中一直使用脉冲。自由空间雷达可用遥感来确定目标位置和速度。闭路雷达或时域反射计(TDR)用于遥测波导信号传输系统。另一主要用途是在快速处理信息计算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时钟速率越来越高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高速时钟速率对集成电路的测试者的脉冲波形测量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

应用最广泛的通用脉冲波形测量仪器称为实时示波器。近代通用示波器都具有双线和双时基能力。为了在高能物理实验室中将高电平信号直接加到阴极射线管中,甚至使用2~7GHz带宽的专用示波器。

由于通用实时示波器的带宽受到电子电路及示波管的限制,为了测量射频信号而发展了取样技术。它将射频重复信号经过取样,变换成低频重复信号而形成一种取样示波器。

除示波器外,出现了一种不用阴极射线管(CRT)亦可测量实时波形的新型商品仪器。通常称此种仪器为波形记录仪(分析仪)或数字示波器,它由后接数字存储器的A/D变换器组成。存储器的内容显示在CRT上或用一台计算机进一步处理。波形记录仪胜过普通示波器的一个优点是,在触发脉冲到来之前能记录和观察数据,这是通过应用自激型记录器连续取样和存储数据,以及在发生触发时或触发后停止其记录来实现的。波形记录技术已发展到这种程度,人们可以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插人件而将波形记录仪改装成波形数字转换仪,快速数字转换器伴随电荷藕合器(CCD)、砷化镓器件、SQUID、光A/D变换器的研究而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时域测量仪器就是波形记录仪,这是美国Hypers、Inc生产的PSP-1000型皮秒信号处理装置。该仪器与低温控制和超导电子学相结合,获得70GHz带宽和5ps上升时间。如前所述,传统的室温电子学获得的带宽为18GHz和上升时间为2Ops。

波形标准的研究亦取得了进展。参考波形的概念同其他标准的概念是一样的,就波形而言,标准是一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其波形根据基本原理来确定,与任何给定的脉冲测量系统无关。NIST研制了一组转换时间50,100和2OOps的参考波形标准。它们是由超低通滤波器作用的损耗液体介质同轴线组成,并用20ps的隧道二极管阶跃发生器激励。NIST后来还研制了标准波形发生器,这种发生器是在一个微带传输线中配置一个麦氏华根电容器(双层介质)取代具有损耗液体介质同轴线。

众所周知,将频域数据变换为时域数据的测量比直接的频域测量有更多的优点。因为是窄带测量,从而有更高的信噪比;其次是有可能通过测量已知标准来修正误差;再则没有时间颤动和零电平漂移。所以将频域数据变换为时域数据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7 现代通信中的电子计量测试

近代通信网与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通过通用接人网(UAN)构成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NII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实力、人民椿神文化生活和综合国力有重大影响。各种通信网,诸如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M)、智能网(IN)和个人通信网等有力地支持了通信业务的发展。21世纪的通信网将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M)方向发展。

微波、光纤、卫星和移动通信被称为现代通信的四大支柱。以通信数字化、宽带化、通

信业务多媒体化、通信个人化、网络智能化、国际网络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通信发展,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通信主要包括4个方面:(1)微波通信;(2)光纤通信;(3)卫星通信和(4)移动通信。

随着传统的模拟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子计量测试提出了新的需求。现以数字通信为例说明有关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的概况。

数字通信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法同模拟系统差别很大。模拟载波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复用多路技术(FDM),而数字通信系统则采用时分复用多路技术(TDM)、在各种时分复用多路技术中,脉码调制系统(PCM)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因为PCM不仅能传输话音,而且能以综合的方式传输数据信号、图象信号,故适用于将来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和信息网。

根据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有关建议,PCM数字通信测量仪器主要有三类:(1)PCM终端分析仪,用于测量PCM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性能;(2)误码性能分析仪,用于测量数字系统误码性能;(3)抖动分析仪,用于测量数字设备相位抖动的仪器。

终端分析仪通常包括模拟信号发生器和分析器,数字信号发生器和分析器。测试功能包括增益、增益随频率和输入电平的变化、量化失真和互调、回波损耗、串音等。

误码率是数字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它定义为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所接收到的比特误差数与同一时间内所接收到的比特总数之比。定时抖动是数字传输设备的一项主技术指标,定义为数字信号的各个有效瞬间在时间上对其理想位置之短期的非积累性的偏离。

由此可见,数字通信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既有模拟部分,又有数字部分。因此,其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法与模拟系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评价移动通信中收信机性能时,人们采用数据误差率代替用于模拟通信设备中的信噪比和失真比(SINAD)指标。为测量接收机灵敏度,研究人员既要采用具有良好的频率、输出电平及调制特性的数字调制信号发生器,同时还需要测试误差率的测量仪器。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研制开发了各种数字调制及矢量调制的信号发生器。此外,为易于实现数字传输,并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抗扰度,涌现出许多调制方式。常用的调制方式有:相移键控(PSK)、频移键控(FSK)、最小频移键控(MSK)、正交相移键控(QPSK)、正交调幅(QAN)、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等等.为测量数字调制参数的性能,出现了所谓调制域测量。

数字通信计量测试的内容亦更加丰富。例如,数字无线电发射机是利用TDMA格式和数字调制以脉冲串信号波进行发射。因此,测量仪器既必须配置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同时还应装备有宽带(频率到8.5GHz或更高)测量所需的测试程序。测量特性包括频率、天线功率、调制特性、占用频率带宽,相邻信道功率泄漏以及寄生信号等。又如数字通信的数字格式可简化电路控制和交换控制。移动通信的控制功能都是在移动终端和基站间使用控制信道实现的。该信道为呼叫处理发送控制信号,与发送用户信息的信道分开,可处理呼叫等待、收费通知、三方会话这样的服务。由于信道的这种变化,要求测量仪器必须提供各种各样的功能。

我国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是数字移动通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制式主要有:GSM900(DCS1800欧洲制式;CDMA码分多址美国制式;PDC日本制式。由于GSM制式标准的技术成熟,并已实用化,我国已大量采用,是我国目前移动通信的主流制式。CDMA 技术系统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优点而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但目前标准不够完善、正在试验中。中国计量院已研制GSM制式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校准系统:频率范围为10Hz~2.65GHz,测量不确定度为(2~5)(10-8(k=2);电平范围为((130~13)dBm,测量不确定度为(0.2~0.5)dB(k=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调制精度(0.3GMSK调制)均方相位误差≤0.5°(rms),峰值相位误差≤1°,调制幅度误差≤0.ldB。该标准可用于校准HP 8960,HP 8922P,HP 6392E,R/S CMD系列,R/S CMU200,Wavetek 4400,IFR 2935,Wavetek 4201,

Recal 6113等通信测试仪器。中国计量院还开展CDMA制式综合测试仪器的校准。GSM制式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校准系统和CDNA校准装置的量值,分别溯源到国家频率基准、国家RF和微波功率基准、国家RF电压标准、国家RF衰减基准、国家失真度标准和标准数字调制信号发生器等。

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建立了误码率和光纤通信有关参量的标准。

现代通信所需的主要电子计量标准和装置主要有:误码率测试仪检定装置;数字通信信号抖动计量标准;通信协议分析仪校验装置;信令测试仪校验装置;移动通信电台综合测试仪校验装置;PCM终端分析仪与编码解码器校验装置;星座分析仪校准装置;微波线路分析仪校准装置;传输损耗测试仪校准装置;通信信号干扰计量标准;帧信号分析仪校准装置;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校准系统;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校准系统;图象信号测试仪校准系统等。所需测量频率达50GHz以上,功率电平达10OW。

8 法制计量

法制计量又称法制计量学,是计量的一部分,即与法定计量机构所执行的工作有关的部分,涉及到对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和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计量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障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计量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统一性,从而决定了计量工作必须具有法制性。计量工作的重要特征是受国家计量法律的控制和政府行为的介入。中国的计量法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为基本法,以及与其配套的计量行政法规、规范、规章所组成的法规体系。依据计量法,我国制定了一整套计量技术法规。计量技术法规包括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它们是正确进行量值传递、确保测量数据可靠,以及实施计量法制管理的重要依据。计量栓定系统表过去曾称为国家量值传递系统,是用图文的形式,将实际用于测量工作的计量器具的量值与国家基标准所复现单位量值联系起来,用以保证工作计量器具的测量准确度和溯源性。其中涉及各级计量标准和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误差或不确定度和检定方法等。目前,电子计量的栓定系统表有9项,其中时间频率1项。电子计量国家基准(标准)的不确定度大都在0.1%~1.0%量级,所以在电子计量检定系统表中,传递等级比其他专业计量的传递等级少,一般只有三级,少数参量只有两级,即工作计量器具直接溯源到国家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是从事计量检定的法律依据,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数据处理、检定周期等所作的技术规定。目前,电子计量的检定规程有123项,其中时间频率26项。计量技术规范是为实施计量法进行计量技术管理的依据和行为准则,是综合性、基础性的技术法规。与电子计量有关的计量技术规范主要有:《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G1015-90计量器具定型通用规范》;《JJG 1021-9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JJG 1022-91计量标准的命名技术规范》;《JJG 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试行)》;《JJG l033-92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试行)》;《JJG 1039-93同轴功率计量保证方案术规范(试行)》;《JJG 1040-93射频衰减计量保证方案技术规范(试行)》;《JJF 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等;此外还制定了14项电子计量的国家计量基准操作技术规范。

法定计量机构包括计量行政机构和计量技术机构。计量行政机构是代表国家贯彻实施计量法律、法规,并对实施情况依法进行监督的计量行政执法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重视法制计量建设。1950年设立度量衡处。1955年成立国家计量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计量工作。1988年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改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又改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属于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局),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计量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中国计量行政机构分为四级: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省、自治州、直辖市计量行政部门;市(地、盟、州)计量行政部门和县(区、旗)

计量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计量技术机构是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测试(检测)及计量科学研究工作的机构。计量技术机构分为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和一般计量技术机构。前者是指各级计量主管部门依法设置的计量检定机构;后者是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为进行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所设立的计量技术机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建立计量基准、标准;进行量值传递,执行强制栓定和其他栓定测试任务;起草计量技术法规,并承办有关计量监督的技术性工作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和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NRCCRM)是国家法制计量技术机构,此外还建立了华北、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和18个国家专业计量站。各省、自治州、直辖市、市(地、盟、州)和县(区、旗)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制计量技术机构。中央各部委、国防科工委系统、总装备部系统,以及其所属部门亦相应设立了(一般)计量技术机构。电子计量的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省、自治州、直辖市,以及一些市(地、盟、州)的计量技术机构都设立有电子计量专业。国防计量管理条例规定,国防系统计量机构分为三级管理。国防科工委系统第二计量研究中心是国防系统电子计量的一级计量站,二级站有60余个。原电子工业部在全国各大区设立的5个区域计量站和一些电子专业计量站,属于国防系统二级电子计量站。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是我国通信部门一级计量站,下设7个大区二级站,各省市设有三级站,国家广电总局也设立了广播电视计量检测中心。目前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电子计量技术机构体系。

国务院1959年发布的《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制,逐步废除了旧杂制,使我国的计量单位制基本统一。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规定,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亦即采用国际单位制(SI)和国家选定的有关单位。

更多相关内容:

?聚焦国际称重传感器技术发展动向

? 2009年仪器仪表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动向

?雷达检测技术

?一套机动车辆雷达测速检定标准装置需多少费用?

?雷达改善因子的测量

? JB/T 8532-2008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微波脉冲频率计数器检定/校准方法研究

?脉冲扳手与其动扳手区别

?雷达图

?请问脉冲式扭矩扳手和冲击式扭矩扳手的区别

?脉冲信号源脉宽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基于脉冲频率调制的光电测量传输电路的设计

? JJG 1024-2007 脉冲功率计检定规程.pdf

? JJG 418-1986 HL18 型雷达综合测试仪.pdf

? JJG 2088-1990 脉冲激光能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

? JJG 2015-1987 脉冲波形参数计量器具检定系统

本主题由Andy 于2009-5-21 22:44 分类收藏分享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chw ( 公正诚信准确及时)当前离线

UID4 帖子799 主题0 精华3 积分885 热心171 点金币90371 枚贡献88 点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367 小时注册时间2007-8-18 最后登录2009-11-28

管理员

2#

chw( 公正诚信准确及时)发表于2007-8-19 11:14 | 只看该作者

续[原发表zhangjinlu]

国务院1959年发布的《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制,逐步废除了旧杂制,使我国的计量单位制基本统一。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规定,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亦即采用国际单位制(SI)和国家选定的有关单位。SI以7个物理量为单位基础,用这7个基本物理量单位和两个辅助单位组成的导出单位,几乎包括了所有领域的计量单位。迄今,除质量单位千克(公斤,kg)外,长度单位米(m)、时间单位秒(s)、电流单位安[培](A)、热力学温度单位开[耳文](K)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都实现了自然基准。因此我国采用的单位制是比较科学、完善和准确的单位制。

用于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测量方法除了计量检定规程外,必须是国际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地方、部门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规程、规章中规定的测量方法。

测量设备在计量工作中是指计量器具,包括国家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计量标准(含标准物质)和工作计量器具。国家基准在我国计量法中又称计量基准,是指用于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国家副基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国家基准比较定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的计量器具;工作基准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比较定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实际用于栓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我国电子计量现有时间频率、射频电压、射频和微波功率、衰减、阻抗、相移、噪声、场强等近30项国家基准和4项国家工作基准。计量基准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准确度、复现性、稳定性等),是一个国家计量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保存、维护、使用制度和操作规范。1987年7月我国发布了《计量基准管理办法》。计量标准是将计量基准量值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的一类计量器具。计量标准可以根据需要按不同准确度分为若干等级,用于检定较低准确度的计量标准和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我国电子计量现有140多项各种计量标准器具,其中时间频率近30项。计量标准是量值传递的中心环节,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1987年7月我国发布了《计量标准考核办法》,1992年制定了《JJG 1033-92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试行)》。工作计量器具是指不用于检定工作的计器具。其含义是,凡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器具、测量仪器和测量装置。从法制计量管理角度可将其分为强制栓定工作计量器具和非强制检定计量工作器具两类。1987年7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包括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根据计量法,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1987年4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我国电子计量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有100多种。

我国对计量技术机构(测量实验室)有明确的法定要求。计量检定/校准机构的考核制度就是依据《计量基准管理办法》、《计量标准考核办法》、《计量授权管理办法》、《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和JJF 1069-2000的要求和程序,对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的实验室基准、标准、设施、人员、环境及管理制度等40项内容进行考核并授权,旨在保证我国单位量值的准确一致。产品质检机构的计量认证制度是依据JJG 1021分两级对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实验室进行计量认证并授权。计量认证的认可准则JJG 1021是等效采用《ISO/IEC导则25:1990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考核评审内容为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和工作制度六个方面,计50项。其突出的特点是,从计量溯源性的角度,保证测量结果能够与计量溯源体系衔接。产品质检机构的审查认可制度是根据我国标准化法和质量法,按照《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查认可细则》、《产品质检所验收细则》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审查认可细则》对国家质检中心或产品质检所进行评审,并明确授权监督检验范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查认可细则》的主要内容涉及组织机构、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管理手册和检验工作等六个方面,计39项。这些认可细则也是等效采用ISO/IEC导则25,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

计量认证是我国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与测试能力、可靠性和公正性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经计量认证考核合格的技术机构,证明其具有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资格,由该机构提供的数据具有法律效力。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分强制认证和非强制认证,我国的计量认证是强制性的。随着计量认证的开展,在其他测量领域中,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我国许多计量测试机构自愿要求计量认证。随着自愿认证工作的开展,计量认证己扩展到国防科研计量技术机构、能源监测、环境监测、地质分析、电子和通信等领域的计量技术机构。

我国l994年10月成立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实施实验室自愿认可计划。认可委员会遵循开放性、自愿性、非歧视性的工作方针。其工作目标是:按国际实验室认可通用准则(即ISO/IEC导则58),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完善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体系。通过认可委员会的有效活动,提高中国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建立良好信誉并不断提高在国际、国内检测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参与国际间的实验室认可的交流和合作活动,逐步实现实验室认可机构国际间双边和多边的相互认可;逐步实现我国实验室测量数据、测量结果和校准/检测证书/报告的国际互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999年10签署了由BIPM(国际计量局)组织的由四十多个国家签发的《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校准与测试证书互认协议(MRA)》,根据该互认协议,在双边或多边贸易中,计量院出具的产品校准或测试证书,不必在出口国和进口国分别进行重复校准或测试.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制定的《CNACL 201-99实验室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导则25。同时,ISO/IEC导则25也被等同转化为我国标准《GB/T 15481-199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25是不断发展的,随着IS09000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迅速发展,也促进了ISO/IEC导则25的改进。1999年由ISO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制订的国际标准《ISO/IEC 170252: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取代了ISO/IEC导则25。随着国际标准ISO/IEC l7025的实施,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正在制定新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在技术要求方面,ISO/IEC l7025与ISO/IEC 17025相比,更加强调测量溯源性和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TOP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chw ( 公正诚信准确及时)当前离线

UID4 帖子799 主题0 精华3 积分885 热心171 点金币90371 枚贡献88 点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367 小时注册时间2007-8-18 最后登录2009-11-28

管理员

3#

chw( 公正诚信准确及时)发表于2007-8-19 11:53 | 只看该作者

续2[原发表zhangjinlu]

9 量值传递、溯源和比对

计量工作的任务和核心工作是保障计量单位制和单位量值的准确一致。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和比对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途径和手段。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溯源亦称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计量标准或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计量法及有关法规、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技术规范等为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提供了法制保障和技术文件支持。

量值传递的方式有:(1)用实物标准(基准、标准)按计量检定系统表逐级周期检定;(2)发放标准物质和发播标准信号;(3)计量保证方案(Measurement Assurance Programs,简称MAP)。

逐级周期检定通常是按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要求,将计量器具从使用单位送到国家授权的计量实验室去检定或校准,由计量实验室给出检定或校准数据,作出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等结论,并出具检定/校准证书或报告。对于不便搬运的大型和笨重的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计量实验室可以将巡回标准(Travelling Standard)运到申请检定或校准的单位进行现场栓定或校准。

在理化分析和电离辐射计量中,广泛应用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方法和标准数据)进行量值传递或溯源。在电子计量中,发放具有己知数据的介质样品、半导体电阻率标准样片等,广义地说,也属于发放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方式.在时间频率计量中,可以利用发播标准时间频率信号进行量值传递或溯源。这种量值传递方式层次较少、不必运送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

MAP大致包括如下三个程序:①量值传递程序。首先由主持实验室对性能稳定和便于搬运的传递标准进行校准,然后送到参加MAP的实验室作为未知样品用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进行测量。再后将传递标准送回到主持实验室再次校准,并报告测量数据。②测量过程控制。参加MAP的实验室选用一个或一组性能稳定的核查标准,用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按规定的测量程序重复进行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核查标准的测量数据报告主持

实验室。③主持实验室对各参加实验室的传递标准和核查标准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交检定或校准证书/报告。

计量保证方案的主要优点是①不仅栓定或校准了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而且考核了送检或送校实验室的测量能力,包括其测量设备和系统、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检测人员等,使量值传递真正传递到现场。②参加实验室在两次量值传递的较长间隔内定期反复采用核查标准核查,通过统计方法对实验室的测量过程进

行连续闭环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测量的可靠性。

测量过程控制大致包括如下程序:①根据测量过程控制量值的量程、重复性和分辨力等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核查标准。核查标准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②选择核查方案。核查方案必须对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根据测量过程的物理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并确定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核查数据库。核查方案应包括测量原理方框图;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检定规程、规范或标准等。③确定控制图。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可以根据控制图中所用统计变量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控制图类型。ISO 100012-2推荐了对测量过程控制的休哈特(Shewhart)控制图,包括平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各种控制图的绘制,首先必须确定每次核查时对核查标准的测量次数n,通常取n=3~5。其次必须确定核查标准的测量频次。核查标准的测量频次取决于:控制的量值;求保证的程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的严格程度,目的是充分暴露测量过程中各种影响量的变化。由核查标准测量频次,可以确定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例如1年)的核查组(次)数m,通常m=6~24(半个月到2个月测量一次)。④建立过程参数。控制图中的统计变量,诸如平均值、极差、组内、组间、合成和合并标准差等称为过程参数。⑤异常值剔除。通常采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异常值。异常值必须剔除,不得包括在测量列中。⑥过程控制的统计检验。用t检验判断平均值是否受控:用F检验判断组间标准差是否受控。⑦确定控制限。根据国际标准ISO8258中的休哈特控制图和相关的表格,可确定平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和标准差控制图的上下限。控制图的主要作用是:监测测量数据是否受控;发现失控原因和修正过程参数。

比对是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比对的目的是①统一国际量值。为了达到国际上量值统一的目的,组织国际比对是有效的途径。国际比对主要是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所属的各咨询委员会进行组织。电子计量的国际比对是由CIPM电学咨询委员会射频工作组(GT-RF)进行组织。例如GT-RF安排了一系列毫米段的国际比对,包括33,35,45,65,75,94GHz的功率比对;40,70,94GHz波导噪声温度比对;R320(WR28)波导的27,35和40GHz的复反射系数(阻抗)和衰减比对;75~110GHz的反射系数比对;毫米波喇叭天线增益以及100GHz以上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参量的国际比对等。②旁证不确定度。例如2000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成0.01~18GHz同轴(7mm)微量热计小功率国家基准时,为验证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可靠性。分别与1970年代和1980年代研制的同轴(14mm)量热计和2cm波导微量热计小功率国家基准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的一致性证明,我国在该频段上的微波小功率量值是准确可靠的,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可信的。③临时统一量值。例如一些科技前沿领域所需的电子测量,在既无国际标准也无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比对是使测量结果量值一致的重要手段。

10 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数据处理

通过实际测量获得被测量的测量数据后,通常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整理,有时还要将数据归纳成相应的表示式或绘制成表格、曲线等等。亦即要进行数据处理,然后给出测量结果。给出测量结果的同时。必须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和单位。测量不确定度表明了测量结果的质量,质量愈高不确定度愈小,测量结果的使用价值愈高;质量愈差不确定度愈大,使用价值愈低。在计量测试工作中,不知道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不具备使用价值。从

市场经济价值观点来审视测量运作,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活动无疑是一个高增值过程。例如,一个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其芯片价值为1元,封装之后增值到10元,对其性能和技术指标进行测试之后,将至少增值到100元.又例如Wein-schel Engineering Model 1100系列功率传递标准,如果校准因子由W.E公司提供,其售价大约为$7,000~ $10,000。如果用户希望获得更小测量不确定度的校准因子,W.E.公司声称,可以由NIST校准提供校准因子数值,但每个频率点增加售价$1,000。

过去人们评定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或质量是以误差理论为依据。1960年代开始提出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随后,不确定度这个术语逐渐在测量领域内被广泛应用,但表述方法各不相同。为了统一表述方法,l970~1990年代一些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计量院经过广泛征求计量专家学者的意见和长期反复的讨论,在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INC-1(1980)、CI-1981和CI-1986建议书的基础上,于1993年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BIPM(国际计量局)、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IUPAC(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P(国际理论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和IFCC(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7个国际组织的名义正式由ISO出版发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1995年又作了修订和重印(Guide to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Corrected and Reprinted,1955,ISO).GUM的约定规则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在表示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时具有一致的含义.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GUM在测量数据和测量结果的国际互比互认、科技交流、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同采用GUM。

现在,国内外计量测试学界已达成共识,将逐步采用测量不确定度代替测量误差和准确度表达测量结果,但是误差(以及相对误差)的概念并未(而且也不会)废除,仍然在计量测试中广泛使用,只不过不再用以表达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测量过程中来自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被测对象、环境、人员等所有的不确定度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形成测量结果的若干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分量分为两大类:用统计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称为A类评定不确定度;用非统计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称为B类评定不确定度。A类评定不确定度分量由重复观测列计算得到,其方差估计值记作u2,即统计方差(2的估计值s2,u2的正平方根u就是估计标准差s,称为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用uA表示,其概率分布通常服从正态分布。B类评定不确定度分量的估计方差u2根据被测量的有关信息评定,其估计标准差u称为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用uB 表示。B类评定信息来源于:以前的观测数据;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制造厂商提供的技术文件;校准证书/报告、检定证书/报告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级或级别,包括目前暂在使用中的极限误差等;手册或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其不确定度;规定实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或类似技术文件中给出的重复性限r或复现性限R等等。B 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的先验概率分布由评定人员的理论和实际经验来确定。所以,A类和B 类不确定度评定只是表示两种不同的评定方法,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基于概率分布,并都用方差或标准差表征。B类评定不确定度既可能来源于系统误差亦可能来源于随机误差,例如微波高功率测量系统,由于功率耗散引起微波衰减器自身的温升,造成在不同耗散功率电平下衰减量变化引人的不确定度分量,其数值可以直接引用生产厂家给出的温度系数值计算给出;但是在精密测量中,大都采用统计方法,用实验测量来确定该不确定度分量。通常A类评定比B类评定更为客观,并具有统计学的严密性。原则上,所有不确定度分量都可用A类评定,但是,这有时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确定了各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之后,可采用方差协方差法、方和根法或线性求和法进行合成,给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常只用于置信概率(置信水准)p(68%。为使其更可靠,应加大置信概率,亦即用置信因子(包含因子)k乘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给出总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C=k

uC。在电子计量测试领域,通常取k=2(置信水准p(95%)。

常见的概率分布除了正态分布(高斯分布)外,有t分布(学生分布)、均匀分布(矩形分布)、三角分布和反正弦分布(U形分布)等。t分布主要用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微波测量中由传输线、元器件或系统失配引起的不确定度服从反正弦分布。在电子测量中,不确定度服从均匀分布的测量有:数据修约;电子计数器量化;数字示值的分辨力;滞后;仪器度盘回差;平衡指示器调零等。在不能确定概率分布或缺乏其他信息的情况下,通常假设服从均匀分布。

确定了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先验概率分布之后,就可以确定测量结果的置信限[(k(((k((。对于不同的分布,包含因子k的数值是不同的。均匀分布,k=(3;三角分布,k=(6;反正弦分布,k=(2。正态分布的k值与置信概率p有关,可以查正态分布表获得;重要的包含因子值kp=1,2和3分别对应于概率值p=68.26%,95.45%和99.73%。t分布的k值与置信概率p和自由度(有关,包含因子值kp=tp(()可以查t分布临界值tp(()表获得。

我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代替《JJF 1027-19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中的测量误差部分)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规则。JJF 1059-1999原则上等同采用GUM的基本内容,在基本概念、术语定义、评定方法和测量报告的表达方式上作了明确的统一规定。它不仅适用于计量领域的检定、校准和检测,而且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测量。

对于等精度测量,亦即在重复条件下对被测量Y进行n次独立测量,获得测量列队y1,y2…,yn,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是期望的最佳估值,所以测量结果用给出,对于非等精度测量,亦即不等权测量,则测量结果要用加权算术平均值代替算术平均值。对于有限次数等精度测量列,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差((y)称为实验标准差。可以用如下方法求取实验标准差:贝塞尔法、彼得斯法、最大残差法、极差法、最大误差法、分组极差法。对于随机过程和动态测量,测量数据通常采用滑动平均和自回归法找出动态规律。随机过程的实验标准差有时需要采用专门方差分析方法求取。例如频率稳定度的测量,若采用贝塞尔法估计标准差,则不收敛,因此采用阿伦方差的方法。

对于两个以上被测未知量的函数测量,通过所测得的几个函数值求解方程,可以求出被测未知量。任意预期的最佳值或表征曲线拟合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用已知的统计程序计算得到。最小二乘法以残差平方和最小为条件求得最佳值或拟合出最佳直线、最佳曲线。当方程数多于未知量时,采用最小二乘法给出的测量结果最准,是目前计量测试中最通用的方法。例如高稳晶振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取老化率趋势直线,自动网络分析仪和六端口装置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校准参数和被测网络参数等。

异常值剔除。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偏离操作程序、环境条件突变、测量仪器设备的突然故障等因素,都会产生异常的测量值。异常值的统计判别方法有狄克逊准则(Dixon criterion)、肖维勒准则(Chauvenet criterion)(测量次数n(15)、格拉布斯准则(Grubbs criterion)、拉依达准则(Pa?Ta criterion)(n(10)等。格拉布斯准则是在未知总体标准差情况下,对正态样本或接近正态样本异常值的一种判别方法。对于测量次数n=3~5的测量,格拉布斯准则理论较严密,概率意义明确,实践证明是一种比较切合测量实际的判别异常值的方法。异常值的出现会歪曲测量结果,所以当测量结果中出现异常值时,应尽可能地查找出技术上和物理上的原因,作为处理异常值的依据。对经判断确为异常值的数据,应予以剔除,不得包括在测量列中。在自动测量系统和测量过程控制中,测量软件必须设计异常值剔除程序。

数据修约。所有测量数据,包括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都只能取有限位,多余位必须修约。国家标准《GB 8170一87数据修约规则》对数据修约作了详细规定。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电子封装技术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它要求在最小影响电子芯片电气性能的同时对这些芯片提供保护、供电、冷却、并提供外部世界的电气与机械联系等。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当前电子封装技术加以阐述,使大家对封装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 集成电路芯片一旦设计出来就包含了设计者所设计的一切功能,而不合适的封装会使其性能下降,除此之外,经过良好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有许多好处,比如可对集成电路芯片加以保护、容易进行性能测试、容易传输、容易检修等。因此对各类集成电路芯片来说封装是必不可少的。现今集成电路晶圆的特征线宽进入微纳电子时代,芯片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必然会促使集成电路的功能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电子封装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封装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各种封装方法层出不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封装集成。本文正是要从封装角度来介绍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正文 近年来,我国的封装产业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境外半导体制造商以及封装代工业纷纷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拉动了封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封装产业的高速成长。但虽然如此,IC的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之比始终未超过20%,依旧是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将国内IC产业国际化、品牌化,才能使我国的IC产业逐渐走到世界前列。 新型封装材料与技术推动封装发展,其重点直接放在削减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方面,创新性封装设计和制作技术的研发倍受关注,WLP 设计与TSV技术以及多芯片和芯片堆叠领域的新技术、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推动高密度封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更长远的目标发展。 大体上说,电子封装表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电子封装将由有封装向少封装和无封装方向发展;(2)芯片直接贴装(DAC)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倒装焊(FCB)技术将成为电子封装的主流形式;(3)三维(3D)封装技术将成为实现电子整机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4)无源元件将逐步走向集成化;(5)系统级封装(SOP或SIP)将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一种典型的SOP——单级集成模块(SLIM)正被大力研发;(6)圆片级封装(WLP)技术将高速发展;(7)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微光机电系统(MOEMS)正方兴未艾,它们都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展与延伸,是集成电子技术与精密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微电子导论论文--发展及历史

中国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文概要: 介绍了中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阐述对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针对日前世界局势紧张,战争不断的状况,本文在最后浅析了微电子技术在未来轻兵器上的应用。 一.我国微电子技术发展状况 1956年7月,国务院科学专业化规划委员会正式成立,组织数百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编制了十二年(1965—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这个著名的《十二年规划》中,明确地把发展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和遥感技术放到战略的重点上,我国半导体晶体管是1957年研制成功的,1960年开始形成生产;集成电路始于1962年,于1968年形成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始于70年代初,80年代初形成生产。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生产规模上,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工业还没有实现高技术、低价格的工业化大生产,而国外的发展却很快,美国IBM 公司在日本的野洲工厂生产64K动态存贮器,1983年秋正式投产后,每日处理硅片几万片,月产量为上百万块电路,生产设备投资约8000万美元。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于1981年2月开始动土兴建工厂,1984年投产,计划生产64K动态存贮器,月产300万块,总投资约为1.2亿美元。 此外,在美国和日本,把半导体研究成果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周期也比较短。在美国和日本,出现晶体观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3年;出现集成电路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1—3年;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1—2年;出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形成工业生产能力是4年。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业长期以来也是停留在手工业和实验室的生产方式上。近几年引进了一些生产线,个别单位才开始有些改观,但与国外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从产品的产值和产量方面来看,目前,全世界半导体与微电子市场为美国和日本所垄断。这两国集成电路的产量约占体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早期是美国独占市场,而日本后起直追。1975年美国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66亿美元,分离器件产量为110多亿只,集成路为50多亿块;日本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30亿美元,分离器件产量为122亿只,集成电路为17亿块。1982年美国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为75美元,分离器件产量为260多亿只,集成电路为90多亿块;日本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为38亿美元,分离器件产量300多亿只,集成电路40多亿块。我国集成电路自1976年至1982年,产量一直在1200万块至3000万块之间波动,没有大幅度的提高,1982年我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0.75亿美元,产量为1313万块,相当于美国1965年和日本1968年的水平。(1965年美国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是0.79亿美元,产量为950万块;1968年日本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产值为0.47亿美元,产量为1988万块)。 在价格、成本、劳动生产率、成品率等方面,差距比几十倍还大得多,并且我国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品率比国外低1—3倍;中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品率比国外低3—7倍。目前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比日本1969年的水平还低。从经济效益和原材料消耗方面考虑,国外一般认为,进入工业生产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不应低于50%,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不应低于30%。我国集成电路成品率的进一步提高,已迫在眉睫,这是使我国集成电路降低成本,进入工业化大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带有根本性的一环。从价格上来看,集成电路价格是当前我国集成电路工业中的重大问题,产品优质价廉,市场才有立足之地。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价格,长期以来,降价较缓慢,近两三年来,集成电路的平均价格为每块10元左右,这种价格水平均相当于美国和日本1965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小的是美的,大的是强的,两者差不多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源于那个国家中小企业的进展程度。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企业差不多情形 截止2006年底,中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香港、台湾不包括在内),个体工商户口4242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中95%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制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出口创汇占68、3%,上缴税收占48、2%,占社会销售额58、9%,解决了75%城镇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66%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差不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了40%的中间产品和配套服务。2004年近50%的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 2、中小企业的作用 一是振兴区域经济,缓解区域经济进展不平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稳固进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中小企业满足了人民多种多样的需求,扩大了内需,增加了购买力,搞活了城乡市场,加快了生产力的进展。 三是中小企业的进展使产权分散化、社会化、普遍化,显现了大量创业者,增加了社会资本,提升了人的素养,开发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四是中小企业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同样是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是中小企业的进展解决了众多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压力,为社会的稳固做出了奉献。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姓名:张海洋班级:12电本一学号:1250720044 摘要:微电子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微电子的发展史,并且从光刻技术、氧化和扩散技术、多层布线技术和电容器材料技术等技术对微电子技术做前景展望。 关键词:微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半导体。 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粒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它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极强的渗透性有关。 微电子学兴起在现代,在1883年,爱迪生把一根钢丝电极封入灯泡,靠近灯丝,发现碳丝加热后,铜丝上有微弱的电流通过,这就是所谓的“爱迪生效应”。电子的发现,证实“爱迪生效应”是热电子发射效应。 英国另一位科学家弗莱明首先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进一步发现,有热电极和冷电极两个电极的真空管,对于从空气中传来的交变无线电波具有“检波器”的作用,他把这种管子称为“热离子管”,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这就是“二极真空电子管”。自此,晶体管就有了一个雏形。 在1947年,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内,一个半导体材料与一个弯支架被堆放在了一起,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就诞生了,由于晶体管有着比电子管更好的性能,所以在此后的10年内,晶体管飞速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到1959年,就有人尝试着使用硅来制造集成电路,这个时期,实用硅平面IC制造飞速发展.。 第二年,也是在贝尔实验室,D. Kahng和Martin Atalla发明了MOSFET,因为MOSFET制造成本低廉与使用面积较小、高整合度的特点,集成电路可以变得很小。至此,微电子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然后就是在1965年,摩尔对集成电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集成电路的芯片集成度将以四年翻两番,而成本却成比例的递减。在当时,这种预测看起来是不可思议,但是现在事实证明,摩尔的预测诗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就是Intel制造出了一系列的CPU芯片,将我们完全的带入了信息时代。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时至今日,微电子技术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在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或家用电器产业,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甚至是在现代战争中,微电子技术也是随处可见。在我国,已经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拄性产业,微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浅谈机械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机械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机械电子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通过协调配合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在实际的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把集成控制、数 据检测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功能集中到轻便的机械配件中,这样一来解改善了传 统机械操作复杂笨重的缺点。另外应用电子技术还可以实现一部分自动化,使机 械能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一些任务,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批量生产,提 升生产配件的标准化,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 利于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机械电子技术;基本现状;发展趋势 1机械电子技术 机械电子技术也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生产活动过程中运用的电机 技术,实现电子技术和机械生产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我国对于机械电子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只能够应用在狭小范围之内,但 是随着技术水平提升,机械电子技术获得了创新,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纳 入了多种学科,综合型的技术体系慢慢形成。在机械控制、操作以及动力系统等 方面获得大大提高,更加具体、全面分配电子技术功能,有利于促进机械设备结 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 2机械电子技术特征 相比较于传统机械,机械电子技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体现出灵活性的特点,而且操作起来非常快捷方便。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市场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在自动化系统控制下,机械电子 技术只需要只需要按照规定就可以完成生产活动,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 影响,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由此可见,机械电子技术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代表 着先进生产水平,可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3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 3.1质量检测 科技发展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流动性,并且也产生了大量高性能材料,此材料 逐渐代替传统工业材料,所以投入及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设备机械化要满足现 代工业生产需求,传统根据人工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科技高精度需求,所以目 前所发展的高精度设备就是机械电子技术的重要展现。 3.2农业方面 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展进程要求有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低效率、低品质及低产 量等问题,和其具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机械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化机械电子 信息技术融入,能够使农业机械效率得到提高,促进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 3.3电子产品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为了使设备重量及体积得到降低,使部分零件通过电子 部件进行代替,以此使设备灵活性得到提高。电子产品制造中的机械微电子技术 相关全新的纳米技术能够精准掌握部件内部结构,并且还能够实现合理科学改造。 3.4工业制造 将微电子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中,使行业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 而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比如,将微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制造行业中,能够使防盗系统及监控系统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汽车电子引擎系统中使用微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国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各种管理理论与学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多种管理理论与学派并存的局面,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权变理论学派和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到的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20世纪30年代国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和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占领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规模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随后,又在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高成(1937-),男,陕西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发展方向的评估和规划. 未来20年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高 成1,邱 浩2 (1.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安全性、节能、减排和舒适娱乐性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全球各大汽车电子研发团队争相加大对这4个方面的研发力度.本文介绍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6个专业汽车电子研发公司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汽车安全、动力性、环保、车载通讯、信息娱乐、半导体技术和微控制器的开发上.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0年内汽车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将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汽车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的提升,电动汽车将不可阻挡地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汽车电子;安全;环保;半导体 中图分类号:TK9;T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10)01-0033-07 在过去10年里,汽车工业发生了2个显著变化,一是增长的基点正在从经欧美市场向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地区市场转移[1].数据显示,2007-2012年亚洲和欧洲将会主导全球汽车产量的89%;二是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有研究表明,1989年至2010年,电子设备在整车制造成本所占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目前每部新车的IC 成本约在310美元左右,估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400美元左右.无论是市场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还是技术重心向电子技术倾斜,都将势必影响到汽车电子发展的方向[2].而且,其技术本身也将面临着来自性能、安全以及环保法规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今后10年,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着多大的作用,它又应该如何承担起汽车电子化的重任?本文就全球一些专业的汽车主体厂商和零配件厂商进行专业分析,展望未来20年汽车电子方向的发展趋势. 1 德尔福:绿色、安全和通讯是 汽车电子的未来 德尔福通过对推动全世界新技术、产品和市 场发展的全球趋势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汽车电子行业的未来就是绿色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连通通讯. (1)环保型.全球汽车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倾向于发展高效燃料、低碳排放量的发动机[3].目前有许多选择方案,其一就是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在公路驾驶时,其燃料经济性比汽油发动机提高30%~40%;其二就是电动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汽车(HEV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应用有许多结构,但都涉及一个小型电池组、一个电子控制器及一个可以使汽车发动机在停车时自动关闭并在发动机自动重起前对汽车进行再次电动加速的电动机.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达30%~40%,并降低碳排放达60%.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仍在继续,而且范围已拓展至电动汽车或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采用更大的电池组,可以在纯电动驱动的情况下,行驶更长的距离.最后,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气缸压力传感和均质充量压燃燃烧(HCCI )等系统,以在经济性和汽油发动机排放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所有这些动力系统的创新技术都将在未来的5~15年里为全世界的汽车增加大量电子内容. (2)安全性.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二大趋势是安 2010年第1期 Journal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No.1, 201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研究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有到无,克服了先天不足和发展基础薄弱的缺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现有阶段汇集民间资本、促进就业、加快城镇化脚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力量。 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一系列的体制和制度上的阻碍,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得重要推动力量

2.民营经济产业的分布趋势 业,特别是高附加值农业和采掘业转移的倾向,但还未形成气候。第二产业中的民营经济成分增长速度虽不算低,但比重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中国经济从低收入迅速转向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及民营企业本身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的。 第三产业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不高,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投资人数和雇工人数所占比重则有所上升。 因此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不仅立足国内,而且已经走出国门。 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融资困难是目前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民营经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票或者债券市场筹集资金。二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地方小银行数量少,存贷业务比例也比较低。三是融资成本过高,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无论通过贷款还是民间借贷融资,都要付出过高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沉重负担。 财税政策有差异,税费负担过重 一是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导致企业负担过重。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到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税负,但企业所得税只是企业税费负担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另一个税负是增值税,企业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02这对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其获取的利润根本抵不了增值税,增值税税率依然偏高。同时小企业大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这导致一些小企业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外费用支出税人。二是收费名目繁多,比较大,诸如城建费、教育附加费、防洪工程费、绿化费、环保费等,不胜枚举。据调查,有的民营企业每天要对付各种检查、摊派、罚款等事项,实际支出费用很多,而且收费缺乏明晰标准,随意性很大,民营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受到打击。 政策支持不够,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联网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经过美国商务部的同意。通过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过联合国或其它政府间组织去呼吁在互联网上各国应该平等的这类倡议,同时又把全球的地址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和世界各国都很清楚。所以从98年、99年开始在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普遍要求对当时的IANA进行改革。原来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国人担任,现在则由五大洲的网民投票推举理事,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研究员在去年6月23日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