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知识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知识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知识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知识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调解

指第三方主持纠纷双方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分清是非、依法据理、耐心疏导,促使纠纷双方就争议问题平等协商、互相谅解、消除隔阂,帮助他们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

用这种方式平息纠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我国调解工作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从调解的种类看:主要有法院调解、司法行政调解、公安行政调解、工商行政调解、工商经济合同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其中法院调解是诉讼性质的调解,其他调解是非诉讼性质的调解。从调解的对象看:有民事纠纷、治安行政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刑事自诉纠纷、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经济合同纠纷、行政侵害赔偿纠纷以及大量的民间纠纷。

二、什么是人民调解

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人民调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目前,我国的调解制度,尤其是人民调解制度正日益受到国际司法界、法学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法学、法律工作者将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誉为“东方经验”予以赞扬和推广,还有如美国、日本、印度、菲律宾、北欧诸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已在借鉴我国经验,纷纷开展调解活动,使我国调解制度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当前民间纠纷的新特点

1、生产经营性纠纷增多

2、婚姻纠纷增加很快

3、继承纠纷日益增多

4、房宅基地纠纷不断增加

5、违反社会公德引起的纠纷增加

6、公民与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与单位、与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

四、怎样做好调解工作

1、思想上重视

2、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水平

3、要掌握调解技巧

E、若已激化为刑事案件或者自杀事件,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后,还应及时协助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因新矛盾插入,再激发更大冲突。

(四)人民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

人民调解的方针:“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

1、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例)

2、动员多种力量协助调解的方法

3、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调解的方法(例)

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5、换位思考的方法

6、苗头预测的方法

7、模糊处理的方法(例)

8、褒扬激励的方法

十、谈谈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写作要求

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效力,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和司法审判工作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应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容真实。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也是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基础,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纠纷当事人的身份真实。要依法确认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要由其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参与调解活动。二是达成协议是纠纷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强制调解和胁迫、误解的情况。三是协议中陈述纠纷事实、引用证据材料必须绝对真实,不能凭臆断(缺乏客观证据和以主观的想法)推理。

二、要素齐全。内容要素化是法律事务文书的基本特征,人民调解协议书也不例外。应包括交际对象、交际参与人、交际过程、交际结果、交际时间等要素。交际对象即纠纷当事人,交际参与人即调解主持单位、调解主持人、鉴定人、见证人等,交际过程即纠纷事实、争议事项和调解过程,交际结果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等,交际时间即调解达成协议的时间。

三、格式正确。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应当按照民事合同的格式进行规范制作。一般采用条款式制作,分为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首部交代协议书标题、编号、纠纷当事人基本情况,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受理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案件调查和调解过程等情况。正文交代纠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

期限等。尾部由双方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人民调解委员会盖章,标明签署协议的时间和附随协议的证据等内容。

四、合法可行。人民调解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化解矛盾,消除纠纷,这就要求人民调解协议条款必须既合法、又可行。合法是前提,不合法的协议条款从签订之时起就不可行,会导致新的违法行为发生。可行是合法的体现方式,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协议条款会使协议成为白纸一张,引发新的矛盾。实践中,一是要求人民调解协议既要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又要不损害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与当地民俗、习俗相冲突。二是协议条款既要使当事人能够执行得了且易于执行,又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同时还要努力体现人民调解工作的亲和性。

五、语言规范。人民调解协议书的使用,一要简洁,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二要庄重,不嘻嘻哈哈,能够用书面语言的就不用方言,能够引用法律规定的就不能使用乡规民约、风俗礼仪。三要准确,一是一,二是二,每个条款只能有一种解释,要避免容易产生歧义和模棱两可的语言,当事人之间没有形成共识的问题不能凭理解、推理写进协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