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公共选择学派的_政府失灵_论_占绍文

评析公共选择学派的_政府失灵_论_占绍文
评析公共选择学派的_政府失灵_论_占绍文

收稿日期:2003-10-20

作者简介:占绍文(1970-),男,湖北黄冈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2004年第3期(总第118期)

评析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

占绍文,陈 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与众多研究“政府失灵”的学者不同,公共选择学派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经济学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己对“政府失灵”的理解,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公共选择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还会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提供诸多借鉴。关键词:公共选择学派;政府失灵;中国改革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04)03-0018-04

一 前言

“政府失灵”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一个论

题。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

理论和诺齐克的最小限度政府理论已使人们感到政

府的存在是一种必要的恶。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

代,随着西方社会以“政府失灵”为核心的种种社会

危机的出现,学者们对“政府失灵”的讨论达到了高

潮。不同的学者试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政府失灵”。

有的学者从政府资源的角度理解“政府失灵”,有的

学者从政府管制和信息论的角度研究“政府失灵”等

等。而公共选择学派则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经济学

视角出发来研究“政府失灵”。评析公共选择学派的

“政府失灵”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公共选择学派有

更清楚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的政治、经济的社

会改革提供诸多借鉴。

二 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一)理论前提:理性经济人假设和政治的市场化隐喻传统的政治学研究一般认为,国家和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政治家和官僚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和化身,自然会关心和追求公共利益。而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政治家和官僚同样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由此假设出发,公共选择理论从市场交换的角度观察政治现象,将政治领域视为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政治家、官僚和选民组成的交易市场,政治家、官僚与选民的关系就像经济市场上企业家与顾客的关系一样,政治家和官僚通过“出售”各种政策来换取选民的选票,双方都追求

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公共选择理论从其理

性经济人假设出发,破除了以往流行的有关‘政治’、‘政府’、‘政治家’的浪漫观点,政府和政治家都被祛除了‘一心为公’、‘追求公共利益’的诱人面纱,而‘被看成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1]

。组成国家政权结构的政治家和官僚,都是具有个人利益的理性经

济人,他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已经使国家天然追求

社会公众利益的说法变成一种虚幻的神话。由此,理性经济人假设和政治的市场化隐喻构

成了公共选择学派研究“政府失灵”论的逻辑起点。

(二)主要内容

1.“俘获假说”与政府腐败正如塔洛克所指出的,“拥有政治职位便意味着拥有与之相随的一种‘产权’,这种产权不仅可以用

来立法创租,还可用来增加他人成本”[2]

。具体来

说,政治家和官僚利用公共权力和对社会价值进行重新分权的公共政策在经济市场上创设租金,通过特定利益集团的寻租过程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在寻租过程中,设租的政治家、官僚和寻租的利益集团结成了一种联盟关系,即拥有社会资源分配权力的政治家和官僚为提供租金的利益集团设租,而寻租的利益集团为设租的政治家和官僚提供租金。政府从而成为特殊利益集团谋利的工具。以政府管制为例。政府通过管制这一垄断权力,限制新企业的准入和竞争,为既有企业带来超额的垄断利润,即管制的实施,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现有企业的既得利益。从而,政府管制成为孕育政府腐败的温床,即政府管制日益成为各个企业利益集团

81—

谋求私利的工具。

因此,所谓的“俘获假说”即是拥有社会资源分配权的政府往往成为各种特殊利益集团追逐的对象。通过合法的利益诉求和非法的政治交易,少数利益集团最终将政府俘获,变成他们追求各自私利的工具。政府被少数特殊利益集团“俘获”,必然导致严重的政府腐败,因为“官僚机构被利益集团操纵也即‘俘获’的结果,就是少数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得到不成比例的满足,政府不再是多数的代表,难以对多数负责,社会不公平、非正义的现象难以遏制”[3]。从应然的角度讲,政府的终极目的是最大限度增进社会的公共福祉,而政府被少数利益集团“俘获”所导致的种种腐败现象和社会正义的丧失是政府最大的失败。

2.政府扩张与公共资源的浪费

在公共选择学派中,威廉?尼斯坎宁是研究政府扩张行为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在1971年出版的《官僚制与代议制政府》一书中曾指出,“国家只不过是其组成成员实现偏好的工具”[4]。政府对预算最大化的追求即政府的扩张行为导致政府开支的急剧膨胀和公共物品的过剩供给。

尼斯坎宁从政治家和官僚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首先分析了官员个人利益的组成。在尼斯坎宁看来,官僚追求的个人目标有“薪金、职务津贴、社会名望、权力、人事权、较大的影响力、轻松的工作负担等”[5]。尼斯坎宁的研究证明,除后两项外,其余目标的实现都与官僚所在机构的预算规模呈单调正相关关系。因此,官僚及其机构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是政府预算规模的最大化。

政府预算的膨胀必然导致政府机构和开支的膨胀。一方面,政府人员和行政管理费用急剧增长。正如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无论政府的工作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或者已根本没有工作可做了,但政府机构的人数总是按同一速度递增,导致政府人浮于事,过度开支;另一方面,政府预算的最大化导致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过剩,高于社会实际需要的公共物品量,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在政府机构中,公共物品的生产是按照预算约束产量而不是按照社会需求约束产量进行生产的,官僚们总想把预算最大限度地花费掉,否则剩余的预算不仅要上交,而且还将导致下一年预算拨款的减少。

可见,政府的扩张行为包括预算的最大化、政府机构的膨胀等必然导致政府支出的过度增长和公共物品的过剩供给,其结果必然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3.政府政策效率和管理效率的低下

就政府政策而言,所谓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换句话说,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6]。在公共选择理论学派看来,正是由于民主决策程序本身所存在的弱点决定了政府政策往往难以达到最优状态,导致低效率。原因如下:首先,选民与政治家都是理性经济人,这导致政治家的个人偏好往往与广大选民的偏好不一致。由此,政府政策通常体现着政治家和其所偏私的集团利益,而偏离了选民利益。其次,即使政府提供的政策是最好的,但由于选举规则本身的问题,导致最终的决策结果也难以达到最优。针对这种情况,布坎南等学者主张以超多数裁定规则代替简单多数规则,以形成某种一致性的选择。第三,选民的意识常受到组织良好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有的利益集团可能还拥有不正当的政治权势,它们利用这种权势影响政府的议案与选民的投票选择行为,从而使政府作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7]。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还认为,政府机构内部充满了低效率倾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政府机构内部缺乏竞争而导致低效率;没有激励降低成本导致低效率;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备而导致低效率等等[8]。

4.寻租与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寻租行为的结果必然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为了获得政府的特殊保护,寻租者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进行游说。这种对寻租者极有效率的活动,对社会无效率可言。其次,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反游说和反行贿。第三,如果寻租行为得以实现,相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由于政府的干预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之和比寻租者所得到的收益还高[9]。

总之,寻租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某种意义上比寻租带来的非生产性收益还要大。正如奥尔森把分利集团的活动比喻为一群强盗在瓷器店里抢瓷器一样,“一部人虽然多拿了一些,但还会同时打破一些本来大家可以到手的瓷器”[10]。寻租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也正是如此。

(三)公共选择学派针对“政府失灵”的对策

针对“政府失灵”,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对策。

其一,在经济方面,公共选择学派主张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尽可能缩减公共部门的规模和范围,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为“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

9

1

去处理的充分条件”[11]。因此,“公共选择理论的结论是,只要有可能,决策就应转交私营部门”[12]。政府干预永远只能是第二位的选择。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市场的规模和范围,缩减政府干预是治理“政府失灵”的重要途径。

其二,在政治方面,公共选择学派主张的改革包括宪政和政府管理两个层面。在宪政层面上,“公共选择理论告诫我们,当我们发现某一体制存在问题时,不应当寄希望于选举出某些道德高尚的领导人,或者通过提高参与‘游戏’者的政治觉悟来解决问题……唯一的决定因素是规定———产生领导人与约束领导人的规则”[13]。为此,公共选择学派主张进行宪政层面的改革。如布坎南主张对正当选举产生的政府的权力进行两种约束,一种约束形式是影响为进行集体决策而确立的规则(本质上是程序限制),如为解决投票悖论问题,布坎南和塔洛克主张以超多数裁定规则代替多数裁定规则[14];另一种约束形式是影响一系列准许的结果或解决方法,这些结果或方法,按照任何一种同意的程序都可能被准许(本质上是范围限制),这是利用宪法从结果的角度对公共选择的结果进行约束[15]。因此,从根本上进行宪政改革,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政治规则和民主决策机制来制约政府,是公共选择学派针对“政府失灵”的基本主张之一。

在政府管理层面上,针对官僚机构效率低下的状况,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诸如在各官僚机构之间引进竞争机制,打破某一官僚机构对某些公共物品的垄断性供给,通过官僚机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对政府开支项目进行损益分析,杜绝政府项目不计成本的习惯做法;将一些公共物品的供给交给私人企业来承担;引进利润分享机制,允许官僚机构对省下来的成本形成的财政节余拥有一定的自主处理权;加强对官僚机构的监督机构等等[16]。政府管理层面的改革构成了公共选择学派治理“政府失灵”的重要方面。

三 对公共选择学派“政府失灵”论的评价

公共选择学派“政府失灵”论的特色在于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府失灵”现象。这可以从丹尼斯?缪勒对公共选择的定义中反映出来,“公共选择可以被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17]。在很大意义上,公共选择学派研究“政府失灵”的办法以及最终结论和对策是对传统政治学的超越。正如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对布坎南的赞语一样,他的“贡献在于将人们从相互交换中获益的观念运用于政治决策领

域,从而填补了传统经济学的空白,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决策理论”。因此,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失灵”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我们研究“政府失灵”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不少学者对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提出了批评。正如马斯格雷夫在与布坎南的论战中所指出的,“我对经济学家的帝国主义感到不安,这些经济学家运用自己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经济学之外的问题……经济学工具对于一些领域是合适的……但对于涉及正义和权利的概念的领域就不合适”[18]。这里,马斯格雷夫担心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失灵”问题会导致经济学帝国主义。Lars Udehn则从“自我利益”、“市场交换”和“个人主义”三方面对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公共选择学派的“自我利益”概念尽管作为一个简单假设,但对实际观察到的政治行为没有太强的解释力;“市场交换”的分析方法即政治的市场化隐喻由于过于强调市场分析方法而具有误导性;“个人主义”则显示了意识形态和方法论的偏见[19]。可见,一些学者对公共选择学派所分析的“政府失灵”现象的方法论以及结论都提出了质疑。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呢?

一方面,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每个人,作为独立存在的意识单位,看、听、感知和品味自己面对的每件事都是通过‘不同的窗户’”[20]。正是通过“不同的窗户”,即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才使得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失灵”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布坎南在与马斯格雷夫的论战中曾指出,“我与马斯格雷夫的差别可以通过一条单维的标尺来说明,我们两个都不处于端点上,马斯格雷夫认为集体行动能做的‘好事’相对更加重要,而我却认为不受约束的集体行动可能做的‘坏事’相对更加重要”[21]。因此,公共选择学派通过“不同的窗户”观察“政府失灵”以及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对策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另一方面,也正如一些学者所担心的,公共选择学派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热衷”有可能导致他们对“政府失灵”的分析偏离现实。在现实世界中,政治家和官僚也并不都是理性经济人。因此,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分析框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关于这一点有学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22]。同时,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政府依然需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尤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公共选择学派所主张的政府最大限度地退出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主张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应该对公共

2

选择学派分析“政府失灵”的方法以及结论和对策保持审慎的态度。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也仅仅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众多“窗户”中的一个窗口,偏执于此,将会影响我们对政府的治理问题作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四 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亨廷顿曾经指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23]。因此,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普遍诉求。近年来,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正是反映了西方政府迫切提高自身有效性的诉求,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便是公共选择理论。

我国是一个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政府的有效性更是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而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可以为我国政府提高自身的有效性提供诸多启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政府必须提升自身的自主性程度。关于政府(国家)的自主性,亨廷顿(1989)、时和兴(1996)、孙立平(1996)等学者作过专门研究。具体来说,政府的自主性是指政府对社会各种特殊势力和政府自身特殊利益的超越程度,其本质是政府追求公共利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而我国政府目前的自主性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短缺和私欲的膨胀,导致政治市场上寻租活动的泛滥,部分政府官员被各种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获”并成为其牟取私利的工具,导致政府官员为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努力的自主性不断弱化,政治腐败因之增加。有学者将这种现象概括为“软政权化”和“分利集团化”,并称之为中国现代化的两重陷阱[24]。

可见,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和“俘获假说”对我国政府自主性弱化的现实有很强的解释力。那么对我国政府来说,进行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自身的制度化和透明化程度,使公共权力受到制度制约和社会制衡,是提高政府追求公共利益的自主性的必经途径,这也是公共选择学派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其次,政府必须确立自身行动的限度。一个政府即使能力再强,如果它的行动无限增长,也必将丧失其有效性。因此,政府若想提高自身的有效性,必须要确立自身行动的限度,成为有限政府,把自己管不好和不该管的事情,交由市场或社会去做。而我国政府在改革前是一个无限政府,政府垄断了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几乎一切事务。经过20多年的改革,虽然政府已逐步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制高点撤离,但当下政府依然具有无限政府的色彩。政府权力依然过多地干预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其结果是资源使用的无效率、市场和社会活力的丧失以及政府有效性的下降。

因此,对于今后的政府改革而言,公共选择学派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要明确自身行动的限度,从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过多干预中撤离出来,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的领域合一走向三者的领域分离。我国应在政企分离的同时,努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政事分离,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多中心的治理体制,彻底打破以政府垄断为特色的单中心治理格局。对于政府而言,正如世界银行所指出的,政府要把工作集中于基础性方面,如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性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和保护环境等[25]。

第三,对政府进行市场化的改革。政府和市场虽然存在本质的差异,但二者也存在相通之处。将市场中某些较为成功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政府,可以改善政府的绩效。因此,对政府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如将企业的竞争理念、成本———收益分析、绩效评估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等引入政府,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这是公共选择学派提供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借鉴。

最后,对理论要有客观辩证的态度。在看到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理论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避免盲目照搬西方的理论。因为西方近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发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和社会主体是第一行动集团,整个过程充满了国家对社会的让步。同时,公共选择学派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干预的理论是以西方民主代议政体为分析对象,并在西方国家市场制度基本完善和社会自主性较高的情况下提出的。而对于我国来说,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依赖的一系列社会基础设施远未完善,社会的自主性依然不高,国家与社会依然高度融合,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由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政府依然是制度变迁的强有力推动者,依然需要在市场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安排的创建中发挥基础性的主导作用。这是由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决定的。因此,对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来说, (下转第38页)

1

2

口语的色彩。能够表达这样的语气和色彩的形式动词有“搞、干、弄”三个,它们主要用于口语以及口语化程度比较高的文学语体中,而在上述的政论、科技及法律等书面语体中则用得很少。比较以下的形式:

θω这一工程目前还在进行———这个工程现在还在干/搞/弄。

θξ我不清楚你说的是什么———我搞/弄不清楚你说的是什么。

其他如“干什么”、“怎么搞/弄的”等,都是十足的口语形式。

参考文献:

[1]刁晏斌.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社,2001.2.

[2]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J].北京

大学学报,1985,(5):1-6.

[3]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J].北京

大学学报,1985,(5):2.

[4]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J].北京

大学学报,1985,(5):4.

[5]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J].北京

大学学报,1985,(5):5.

[6]鲁川.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8.

[7]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282.

[8]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282-286.

[9]温锁林.现代汉语语用平面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

出版社,2001.126.

【责任编校 岩 宏】

(上接第21页) 不同的历史情景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在借鉴公共选择学派关于“政府失灵”对策的同时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总之,对于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理论,我们一定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以批判的眼光来辩证地看待,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11][12][13][22][11][12]袁瑞军.理性:交易与政治

———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博士论文)[D].

北京大学图书馆,1998.

[2]戈登?塔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M].

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91.

[3]袁瑞军.官僚自主性及其矮治———公共选择选择学派有

关论点评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6).

[4][5]Niskanan,William A.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 ov2

ernment[M].Chicag o:Aldine-Atherton,1971.4,38.

[6][7][8][9][16]汪翔,钱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3,74,76,90-91,59-60.

[10]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书店,

1995.

[14][18][20][21]詹姆斯?布坎南,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公共

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贩的国家观[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9,41-42,8-9,81.

[15]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

主的逻辑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9.

[17]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M].上海:三联书店,1993.1. [19]Lars Udehn.The Limits of Public Choice[M].London:R out2

ledge,1996.1.

[23]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

联书店,1989.1.

[24]萧功秦.“软政权化”与“分利集团化”———中国现代化的

两重陷阱[J].战略与管理,1994.

[25]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

[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魏树东 责任校对 芮 芳】

8

3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传统的政治经济理论对市场失灵的认识和对完美政府的预期是失之片面的,政府机制本身同样存在低效率现象,即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如短缺或过剩,官僚主义,政府寻租活动等。 从其原因如下: 第一,从财政决策形成过程看,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需要通过投票机制表达为公共决策;或者通过投票选出代表,间接进行公共决策。然而,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首先,公共决策不足以反映全体成员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其次,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不可能与公共利益完全一致。再其次,受制于政治家的动机。 第二,即便政治家能够忠实的履行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职责,他们也受到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从而使财政决策的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而且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的利益集团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

出的,缺乏组织的社会大众则处于劣势地位,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如何防范和纠正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着重从三方面说明: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非理性。首先,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其次,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其效果与利润与私人部门作用相同。再其次,更经常采用私人企业承担公共事业的办法,即更多依赖于市场机制来生产某些公共产品或服务。 第二,改革公共决策制度。政府失灵的公共决策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因此要改革公共决策制度。首先,进行立宪改革,加强政府法治、规则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为政策制定一系列规则和程序。其次,完善表达民主表达的方式,发明新的政治技术,以使在众多的、相互对立的利益中,作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 第三,约束政府开支,抑制政府的扩张和浪费。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一定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从直接的、行政的、参与的、人治的管理转变到间接的、经济手段为主的、裁判式的、法治的、规范程序化的管理。提高政府市场化程度,提高政府效率。规范财政决策过程,约束政府开支,从根本上抑制政府的扩张。

浅析政府失灵案例——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

浅析政府失灵案例——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 一、政府失灵的简介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二、鄂尔多斯房地产概况 随着呼包鄂城市群申请列入国家战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的鄂尔多斯具备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房地产市场在近几年呈现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还是商品房销售面积都处于全国前列, 2010 年鄂尔多斯各旗镇总人口只有 160 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 年底鄂尔多斯市中心区常住人口 66. 8 万人。若按照 67 万人口计算,仅 2010 年施工的房产就够为每个人提供 47 m2的住房。同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 535. 54 万 m2 , 这就意味着平均到市民,人均购买了约 8 m2 的住房,而同期北京的人均销售面积只有 0. 78 m2 。鄂尔多斯是新兴城市,市区人口较少,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 三、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现状 2011年5月,一则出自鄂尔多斯政府的消息称,2009年和2010年投资额分别完成219.4亿元和280.5亿元。5年来,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76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2倍,年均增长47.2%,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鄂尔多斯市新开工1005.9万平方米住宅,加上前两年的续建项目,共有2225.3万平方米。房价却一直在下滑,鄂尔多斯目前房价以从高位迅速回落到3000/平方米上下。而此前,鄂尔多斯最贵的房子单价曾经高达2万/平米。2012年8月之后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 楼和焦急的讨债着。滞销之中,房价纷纷下降,而降价成为许多房地产商的选择。但是连降价都不能收回当初投资时,资金链就会断裂,市场面临崩溃。 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原因分析 1.民间借贷体系的不健康发展 由于制度保障、机制安排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高利贷往往充斥着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纠纷常常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经济犯罪交织在一起,有的人甚至利用公众“暴富”心理将民间借贷异化为“炒钱”的游戏,一旦借贷者资金链条断裂,就出现老板或资金掮客的“跑路”现象,这对地方经济的稳定形成了强烈冲击。 2.产业结构单一 无论是在开发还是在销售层面, 鄂尔多斯的房地产业都维持着较高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 如此高的融资成本,依然需要通过资金的源头———煤矿产业来消化。然而自 2010 年以来,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路欣2064878 [摘要]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通过分析和研究转轨时期政府失灵 的原因,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制转轨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关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式和力度等。研究政府失灵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政府失灵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政府失灵市场职能 为了缓解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灵或失效,政府职能的方向、性质、内容等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更新。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职能,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关现象,防范和化解“政府失灵”现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也不完善,例如曾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大量不卫生的、有毒的食品充斥市场,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房地产开发中的投机行为泛滥,导致房价过高,普通居民难以接受;“山西的黑煤窑事件”严重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上述种种现象要求政府实施干预,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有效的政府干预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本文试就“政府失灵”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效”,一般是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缺陷、失误等的可能与现实所带来的代价。换句话说,它是指政府干预达不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是虽能达到了目标,但其代价超过“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缺陷。对此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应当认识到,既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便产生了”。① 西方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滞胀”现象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就是政府失灵的集中体现。杨龙就认为“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学者在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从原来关注市场失灵开始关注政府失灵并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针对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丁煌认为“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而唐兴霖也认为“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 ①[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寻租案例分析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业寻租案例分析 学号 200621112 姓名马文琴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

浅析政府失灵表现——从房地产业寻租案例分析 一、政府失灵的简介 在行政国家中,政府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职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现阶段作为一个典型的次那个证国家,政府与民众的生活日益密切。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当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低小或无效的情形。在我国政府失灵的表现主要有: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一方面是成本过高,一方面是浪费严重;政府政策失误,集中表现为信息是否充分可靠;另外,就是即将谈到的寻租现象。寻租,广义上泛指社会中各种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各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的活动,狭义上指政府官员动用行政权利追求既得经济利益的活动,他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息息相关。下面将对房地产业政府寻租,也就是狭义上的寻租,作出一定的分析。 二、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在经过1993~1999年的持续回落调整后,从2000年开始再次恢复上升趋势,2004年到2007年进入大幅度提升状态,虽然到2008年下半年,全国部分大城市商品房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北京等,但是持续的同比上涨趋势导致进入2008年房价已经维持在高位,而正是地产业这几年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吸引了开发商的眼球,同时使政府部门也逐渐增加了对房地产业的关注。政府部门的参与,一方面是为了发挥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稳定经济、收入分配的职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失灵的不可避免,政府也再不自觉地进入到了房地产行业的利益分配。 商品房售价上涨原因分析 首先,工程造价近年来的上涨,导致住宅和非住宅销售价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工程造价在住宅销售价格中占比较高,但从对销售价格的影响看,工程造价上涨对住宅与非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影响远小于土地价格上涨和其他因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从2000~2004年的数据来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600.6元,工程造价上涨277.5元,占销售价格涨幅的比重为46.2%,其余53.8%的涨幅是由工程造价之外的其他因素价格上涨拉动的。非住宅销售价格上涨561.2元,工程造价上涨186.8元,占销售价格涨幅的比重为33.3%,其余66.7%的涨幅是由工程造价之外的其他因素价格上涨拉动的。

政府_失灵_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106期,2004.3 ACADEMICS IN CHINA No.3May.200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杨 龙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政策;官僚主义;利益集团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4)-03-0035-15 政府与其他政治组织一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政府失灵问题则在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现象时尤为突出。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体现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类是政府纠正市场失灵时产生的新问题,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等问题。另一类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偏差,包括政府干预的范围过大或过度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不当、政府干预的目标不明确、政府干预偏离预期目标等。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的“公共政策失败问题”,即由于公共政策的过程复杂,难以制定或执行良好的政策,既无法有效 作者简介:杨龙,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文摘: (1) 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 (1)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一)公共物品 (1) (二)政府失灵 (2) (三)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二、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现象 (2) (一)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2) (二)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分析 (3) 1.“丛林法则”不足导致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低效 (3) 2.政府部门的“扩张本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3) 3.政府公务员的自利性诱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寻租”行为 (3) 4.公共物品供给决策过程的“公共性”缺失造成公共决策失误 (3) 5.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与政府供给方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3) 三、如何规避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问题 (4)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4) (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4) 1.政府内部引入竞争 (4) 2.政府提供的部分公共物品实现市场化 (4) 3.打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局面 (5) (三)建立服务型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中文文摘: 我国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重要主体,然而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供给行为低效化、利益化、法外化的不良特征,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政府失灵”。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政府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失灵”的现实原因。审视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地位和问题,从而对我国政府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公共物品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出发,了解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的低效问题。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1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1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2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1https://www.360docs.net/doc/7a8240075.html,/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 ○1https://www.360docs.net/doc/7a8240075.html,/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一、什么是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其主要类型有: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干预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3)政府的寻租 (4)政府的扩张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正因为政府的干预存在着上述缺陷,所以让政府干预成为替代市场的主导力量,其结果只能导致“政府失灵”,用“失灵的政府”去干预“失灵的市场”必然是败上加败,使失灵的市场进一步失灵。但客观存在的市场失灵又需要政府的

积极干预,“守夜人”似的“消极”政府同样无补于市场失灵,同样会造成政府失灵。因此,政府不干预或干预乏力与政府于预过度均在摒弃之列。现实而合理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应是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以政府的干预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来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二无机制最优组合,即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凸性组合”。为此,就需要政府从最大限度地消除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入手,针对政府失灵的两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如确定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职能双向重塑的总体思路;从理顺政府利益关系入手保证政府干预的公正、超脱;规范政府于预职能及行为;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把竞争机制弓队政府调控的某些领域等),在克服和矫正市场失灵的同时,更要防止和纠补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精)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摘要】根据中国国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个高效、廉洁、强力的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路线是使国内市场经济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经济的可靠方针。所以只有政府和市场两者有效配合才能使中国经济腾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府;市场;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运行方式还是在政府职能机构的构建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通过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研究中国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原因、表现及救治途径。一、市场失灵⑴市场失灵理论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⑵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繁荣之时,也把罪恶、弊端和不幸统统释放了出来:残酷的剥削、欺诈、严重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失业等等。它未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而带来的是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⒈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而且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⒉市场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导致市场垄断的出现。⒊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⒋区域经济不协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就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就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瞧,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瞧,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

浅谈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浅谈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分支之一,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简单地说,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主题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等。在"经济人"假定的前提之下,公共选择理论重点分析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探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经济分析公共决策政府失灵寻租行政效率 前言:按惯例,首先我还是谈一下选择这个理论作为期末作业的原因:我们组讲课时选择的是维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但我对这个理论话题不是太感兴趣。其实作为一个自认为是“愤青”的大学生,学了两年多的行政管理知识,对政府存在的行为问题自然有很多的义愤之词。当然作为一个温和的“愤青”,对它的不满和愤慨更多的是希望国家和政府变得更好,真正履行起政府的职责,为人民谋福利。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谈一下自己对“政府失败”问题的分析和改进的建议。 首先介绍一下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基本出发点是经济人假设: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 ,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 ,

即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将这种假设引入分析之中 ,将其运用到对政治行为的分析 .以"有理性的经济人" 来分析政治市场交换中产生的各种弊端。而“政府失败”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在我们看来政府的存在,就是人民把部分权力交给政府来管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保证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不足(市场失灵)并使各经济人所作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干预以前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政府所做的事情往往不尽人意。 公共选择学者对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具体深入的研究。在他们看来,这种局限性或失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公共决策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由于现有的各种决策体制(如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 ,或决策方式(投票规则)的缺陷而难以使最优化政策或理想政策被通过,或由于选民或政治家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经济人动机以及投票人的"短见效应"使一些成本巨大的、从长远看弊大于利的政策被制定和实施。

出租车规制案例(综合案例兼有市场和政府失灵有教学分析但缺少备选方案分析)

备注: 1.该案例显示了真正的政策分析是如何工作的,并把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理论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可以显示如何理解公共政策问题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对于确定公共政策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麦迪逊出租车市场的规制 呈送:市长大卫·西斯路易斯(David Cieslewicz) 来自:莫里·阿斯金(M011y Askin)与凯蒂·克洛克(Katie Croake) 日期:2003年8月18日 主题:麦迪逊的出租车规制 行政摘要 与全国其他同类型城市相比,麦迪逊(Madison)的出租车费高于平均水平 造成高出租车费的原因是在麦迪逊市区所进行的出租车规制限制了对出租车市场鲁 进入。现有的规制政策反应了这样的事实:城市官员更注重保护现有出租车公司粤 利益,而没有考虑出租车使用者的利益与需求,也没有考虑出租车市场的潜在进i 者的利益。这个报告指出:城市应该废除出租车市场的主要进入限制,即“2{ 规则”。 通过对规制出租车行业的原理进行讨论,基于公平目标、效率目标、财务效盔 目标及政治可行性目标,我们对麦迪逊出租车市场的结构、出租车运营商、城市瑚 :j筐入限制。[2]这些限制导致了在过去的17年中,麦迪逊的市场没有出现 。:导致的后果是:竞争缺失,且麦迪逊的出租车费比国内平均水平高出近 F录)。 ’爱则、全市范围内的服务要求、高额的执照费用以及长时间的审批过程 :表资以及出租车公司的高运营成本。从更技术的角度说,这人为地提高了 :最香(minimum efficient scale of Operation),它意味着出租车公司面临的 一三们在不存在规制的市场上运作的成本。今天,高额的出租车费用和长时 :二司的进入,使得整个市场处于弱竞争状态。这个分析考察了是否那些降 i垡的替代政策能够提高竞争,并使得麦迪逊的出租车司机受益。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以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和政府行为的理论,政府失灵说是其核心内容。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政府政策和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扩张、寻租,其解决对策包括法制化建设、加强竞争和监督、约束税收和支出等内容。尽管公共选择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政府失灵说仍对今天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法制化建设和对公务员的激励。 【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对策;启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邓肯?布莱克被尊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坎南曾表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所谓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学者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假定个人在参与市场活动和政治活动时,是以同样的价值尺度行动的,在这一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国家的决策过程是与经济市场类似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市场。人们在经济市场上通过货币交换私人产品,在政治市场上通过选票交换公共产品。经济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上的活动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认为政治市场存在三级结构,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在政策执行市场上,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选民向政府纳税。换言之,政党和政治家追求选票的最大化,政府部门和官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特殊利益集团与立法机构、官员形成一个“铁三角”,立法机构可以批准某一个预算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从中获益。在“铁三角”的作用下,政府预算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政府失灵说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旨在用经济学方法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问题。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有三个前提基础,分别是方法论个人主义、经济学的交换范式和经济人假设。所谓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是把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的个人同样作为集体行为的出发点,将个人的选择或决策当作公共选择或集体决策的基础。经济人假说,是把人看作有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认为个人天生追求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一直到这种追求受到抑制为止。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公共选择学者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丁煌认为“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唐兴霖认为“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致使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政策规制

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政策规制 摘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既可以依靠市场自由调节,也可以依靠政府干预。然而,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先天性和后天性失灵。中国客观条件复杂,市场失灵不易克服,因此现阶段应当主要依靠政府干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在探讨环境问题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给出政策规制的逻辑依据。在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时,应当注重改善政府的决策运行机制,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监督机制。关键词:环境污染;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策规制任何一个经济体,无论市场成熟度有多高,都难以避免地面临着市场失灵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市场失灵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负外部性,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体现尤为突出。对于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应该基于什么样的理论逻辑来给其下定义,在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值得研究的。 一、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 在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个体所做出的自由选择往往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对他人造成了非自愿承担的成本。环境资源的本质是公共物品,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在环境资源使用过程中“搭便车”的普遍现象。由于经济人的利己天性,对于没有价格的公共物品,经济人在使用环境资源时,并不受环境资源

成本的约束,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在这一过程中失效,因此环境资源必然是过度利用的,而过度的利用必然会为他人带来非自愿承担的成本,即外部性,例如烟雾、噪音、有毒气体、农药残留、化学排放物等环境污染现象。虽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并无充分明确的认识,主要是由于环境系统具有复杂性。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程度远远不能够激发人们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换句话说,人类目前所作出保护环境的反应,都是在缓解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并非保护环境。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人类保护环境缺乏动力、缺乏一致性,甚至成为污染者继续污染行为的诱因。 上述污染现象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由于使用环境资源过程中外部性的出现以及环境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的运行机制受阻,不再能够通过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变化,自主的达到资源配臵零机会成本的配臵状态,出现市场失灵。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市场失灵都得到纠正的。只有当修正环境污染的危害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修正当前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产生外部性的成本时,环境污染的市场失灵才会得到纠正(Francis Bator,1957, 1958、Harold Demsetz,1967、Ronald Coase,1960)。如果修正的收益大于成本,则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会针对环境的溢出效应作以变动;如果修正的收益小于成本,则不改变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所造成的外部影响被视作有效率的。也就是说,尽管受污染者深受烟雾、

政府失灵案例

黑龙江坑农事件中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 邬凤英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的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害农事件,(8月23日《华商晨报》)一开始不妨看做是一件“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当然有尽量压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的动机。由于和农民相比,商人们占尽信息、活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断定出售假种子的利益远大于风险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另外的约束,他们肯定会选择出售假种子。也就是说,如果放任市场运作,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的事件将“此起彼伏”,“看不见的手”在制止这个问题方面,是完全无力的。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市场失灵”正好为政府作用预留了空间。所以,呼吁政府干预,严惩不法商人以杜绝假种子,在逻辑上也就顺理成章。农民凭着自己朴素的智慧也正是这样推理的,所以才有了200次上访。中国的最高行政当局以“总理批示”这一强有力的形式,直接介入此案。如果政府是一架运作良好的机器的话,事件到此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然而让所有观察者都大跌眼镜的是,政府在这里也失灵了。“总理批示”到了基层,居然被认为是过时了,不法商人依然逍遥复逍遥,假种子依然泛滥又泛滥。因此,这一“特大坑农案”可以看做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结果。 由此想起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诺斯曾经提出的一个很著名的“诺斯悖论”。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一个政府必须演化为一个有效、公正的契约第三方执行者。第三方强制实施,意味着政府应该强大到能有效监督产权、强制实施契约。”但他同时又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一个政府一旦具有了这样强制的力量,那么,那些管理该政府的人便会利用这种力量来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以牺牲社会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通过前面对“假种子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发现,我们也遭遇到了“诺斯悖论”:一方面,要杜绝假种子,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为此,我们不能不加强各级政府官员的权力。但另一方面,正因为各级政府官员手中具有了这种权力,使得他们又成了不法商人争相“寻租”的对象,于是,他们中不少人就利用这种权力收取贿赂,而对落实法律、法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连“总理批示”也可以宣布“过时”而不再执行。如此,假种子泛滥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第二章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

第二章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 案例1 中国燃油税改革十年难产 一、本案例服务的教学内容 本案例主要服务于第二章第一节政府失灵以及第二节公共选择的相关理论。通过案例中的相关内容主要说明如下观点:第一,政府在干预市场,解决市场失灵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诸多失灵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政府活动的效率值得怀疑,政治决策程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二,政府机构的组成人员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组成人员一样,都是“经济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追求;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要受到各相关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其实质是各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 二、案例内容 作为中国税费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燃油税的改革设想已经提出许多年了。所谓燃油税,是将现今普遍征收的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合并成燃油税,通过法律约定整合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基础设施开支。它将使车辆的使用成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先前不同车辆间几乎一视同仁缴纳的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固定支出,将被与车辆蚝油量直接联系的变动支出――燃油税所取代。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燃油税都普遍被视为一种公平且有效的财政调节手段。它的意义并非仅仅“税费之间的转换”,更加重要的是它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税费负担,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筹集资金进行道路建设与维护。燃油税的公平性体现在它使纳税人的负担与能源消耗、道路使用、最终与道路修建耗费情况紧密相连,“多跑多出钱,少跑少出钱”,“多用路多出钱,少用路少出钱”。燃油税早已成为国际社会调控汽车产销与使用的最有力杠杆。相比较现在的养路费和其他费用而言,无论出门与否,每辆车都要缴纳相同数额的费用;而燃油税则是和自己消耗的燃油挂钩,省去了很多不该花的“冤枉钱”。 从国际上看,上世纪70年代欧洲诸国开始推行燃油税,德国的燃油税为油品价的260%,法国更高达300%。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

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3)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