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的建设用用地选择地指标

小城镇规划的建设用用地选择地指标
小城镇规划的建设用用地选择地指标

小城镇规划的建设用用地选择地指标

小城镇规划的建设用用地选择地指标,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除以常住人口数的平均数值,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应以常住人口数为准。

新建小城镇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下表中的第一。二级选取。现有小城镇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建设用地为基础,比照规划下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选择确定。

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城镇、中心镇和商贸型小城镇,其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可选取规

定幅度内的较大值。

风景旅游型小城镇。其公共绿地所占比例可大于

下表的规定。

小城镇生产设施用地不在下表中规定,但非工业型、旅游型小城镇生产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一般情况可按10%--25%控制。

·小城镇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地段,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和有开采价

值的地下采空区。

·小城镇建设用地的选择应依据地理区域位置、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和质量、现有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拆迁和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定。

·小城镇建设用地应充分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并同基本农田保护区相关规划相协调;当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与排水、通风、向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

·小城镇建设用地选择应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出电线路所穿越。

·区域性工业基地的工业型小城镇经省、地级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区域性大型工业企业用地科不在小城镇规划分为用地平衡,酌情在较大相关区域范围内用地平衡,并应符合区域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要求。其规划范围用地平衡的工业用地与建设用地比例按不大于30%控制。

完全旅游型小城镇应安排不应工业用地,现有工业应整合到相邻或所在城镇区域的工业型小城镇。小城镇区域用地平衡应考虑上述相关因素。

1.从我国不同地域小城镇不同分布形态和发展趋势考虑分类指导

第一类是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大中城市次区域的建制镇。

由于依托中心城市。直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镇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差别较小,原大中城市的中心城郊区县城镇和中心镇多数成为中心城的卫星城,每个卫星城又辐射带动周围若干个小城镇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这类小城镇及其规划是城市规划区及城市规划

的组成部分,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多为城市,但在规模、发展速度、功能布局上与中心城尚有许多不同,应在按城市规划模式和方法整体规划的同时,区分其余中心村的差别。

第二类市距中心城市相对较近,沿主要交通干线等较集中分布的小城镇

这类小城镇处于城镇发展核心区,密集区或连绵区,并一般位于城镇发展历史较长、发育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或平原地区,往往依托区域内重要综合交通走廊和水、电、通信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其主要地带将形成省、市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这类小城正规划应侧重考虑其作为一定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的特点及其与城市规划的较大区别。在经济发展张侧重城乡一体化区位优势发挥和小城镇特色产业培育;在用地和基础设施布局上侧重区域整体规划指导,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资源共享;在规划标准上应在考虑与城市区别的同时,考虑处于城镇发展核心区、密集区的先进性的较高要求。

41--43

相关的几个关系

(1)镇(乡)域村镇体系、县域城镇体系的内容有所区别,这两个体系的关系见表5.1、1--5。(2)县城外建制镇与县城镇

县城外建制镇与县城镇在各项职能、机构设置、行政管理、辐射和影响范围等方面均不相同(见表5.1/1--6),两者的发展前景也不一样,分别实行镇管村和县管镇的体制,两者明显地不属于同一层次。然而两者关系密切,担负着醋精(带动)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职责,对两个体系的协调和衔接起着关键作用。

(3)县城外建制镇与乡集镇

镇与乡都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单位,两者均是县级以下行政辖区范围的中心,两者都起到城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国的许多乡集镇仍然会不断地想建制镇过渡。但建制镇与集镇有本

质的差别。建制镇属于城市,集镇属于农村。其税收、建设资金来源、行政人员设置都会有所不同。另外,发展水平也有差别,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有差异。集镇能的辐射和影响范围仅限于乡域。

1.基本方法

一般采用多因子标准赋值加权评分法对镇(乡)域村镇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造镇(乡)域内仅有一个建制镇或集镇的情况下,可只对村庄的发

展条件进行评价。

(1)步骤

选取对村镇发展影响较大的发展条件作为评价因子。并按影响程度排列。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根据贫家模型得出对村镇的综合评价值,然后进行村镇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分析,对村镇发展条件的潜力与优劣做出总体评价和判断。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

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 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部门组织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地、道路交通、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专项规划应首先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关专项标准,不具备条件的其他镇、乡、村的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应使用《镇规划标准(GB 501 88--2007)》、《村规划标准》(在编)。 此外,本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部应严格遵守。同时,各地为满足本地城市规划编制的实际要求,在不违背本标准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相关规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 3、本标准适用范围中“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什么? 本标准将“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纳入适用范围,意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小城镇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对空间布局和形态上已经与城市无异的建制镇的规划指导。1、0、2条文说明中规定“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设市城市标准,但管理体制仍保留镇的行政建制”,但其中并未提出量化指标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规划工作中,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修订稿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 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 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如何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

如何抓好小城镇规划管理 引言: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它既不同于城市,又不同于农村。但同时具有城市与农村双重特点,并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动态地位和过渡形态。当前伴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我区的小城镇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建设,怎样去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我区规划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规划管理是一项政府行政职能,是一项面向社会的管理活动,又是一项专门技术,当前我区规划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规划意识薄弱。较多的主要乡镇领导对该乡镇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未能统盘考虑,很多乡镇发展方向雷同。其次一些乡镇盲目招商引资,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忽视对本乡镇土地使用性质的深入思考,导致很多乡镇开发随意性大,建筑密度大,大量的条状开发存在。 (2)、法制观念落后。当前各乡镇不论是商业住宅还是工业项目都存在很多未批先建现象。不仅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同时也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很多乡镇规划执法手段滞后,拆迁畏惧情绪大,强制力不够。对

一些违法建筑和拆迁征地任务落实的不到位,导致一些开发项目地块不规则,影响小城镇建设品位和形象。 (3)、经费投入不足。一些乡镇编制规划时盲目选择规划设计单位,导致规划成果水平较低,规划成果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当前很多乡镇原有的勘测资料已不满足发展需要。为了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地形图勘测资料收集系迫在眉睫。 二、加强小城镇规划管理的几点意见 (1)、科学规划,严格实施。各乡镇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乡镇的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娱乐、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重要因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村庄整治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即使需要修编,也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其次各个乡镇要尽快投入资金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规范各类用地的性质和规模。对于新开发的项目要大力推行块状开发,克服困难,打造有档次、有特色的精品项目。 (2)、加强学习,规范管理。乡镇领导和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要主动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掌握规划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规范,对本乡镇的发展方式、发展阶段、空间形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 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 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 4000居民以上●● 8000居民● 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 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 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 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 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 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 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 4 公共绿地(R04)7.5-18 5-1 5 3- 6 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 停车位配置比例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 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 小区用地14.5-22.0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 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1.0-2.0 其它用地 1.0 合计19.5-29.0

十七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豫国土资发(2006)86号资料

十七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 一、高等教育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教职工住宅用地占校园总的28-30%)扣除教职工住宅用地,对豫国土资发〔2004〕184号文件进行修订) 类别名称建设规模 (人) 体育用地㎡ /生 校舍建设用 地㎡/生 成片绿地㎡ /生 校园总用地 ㎡/生 综合大学师范、政法、财经、外语、艺术院校>5000 9 25 5 39 1000--5000 12 28 5 45 <1000 12 32 5 49 工业、农业、林业、医、药类学校>5000 9 37 5 41 1000--5000 12 30 5 47 <1000 12 33 5 50 体育类院校 >2000 16 41 5 64 500--2000 25 48 5 78 说明:1.校园总用地包括校舍用地、体育用地和成片绿地。 2.校舍建设用地包括教育建筑用地和学生宿舍、生活用地,但不包括教职 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依据国家规定应社会商品化。

二、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建设用地指标(参照:国家教委、国家计委〔87〕教基字008号文件) 类别名称建设规模 (人) 体育用地㎡ /生 校舍建设用 地㎡/生 成片绿地㎡ /生 校园总用地 ㎡/生 工、农、林业、医、药类中专学校<1500 12 25 5 42 1500--5000 10 24 5 39 >5000 9 21 5 35 师范、政法、财经、外语、艺术学校<1500 12 22 5 39 1500--5000 10 20 5 33 >5000 9 19 5 33 说明:1.校园总用地包括校舍用地、体育用地和成片绿地。 2.校舍建设用地包括教育建筑用地和学生宿舍、生活用地,但不包括教职 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依据国家规定应社会商品化。 三、城市幼儿园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国家教委、建设部〔88〕教基字108号文件) 规模(人)用地面积(㎡/生) 500以下15 500以上13 说明:1.校幼儿园用地面积包括建筑占地、室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及道路用地。 2.本指标不包括教职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应社会商品化。

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

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 人口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是建设用地四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它衡量的是建设用地的使用强度和用地环境情况,对这四项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就能保证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统一。 1)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包括原有建设用地面积及新征(占)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地的面积。单位:公顷(万平方米)。 2)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包括代征道路用地面积、代征绿化用地面积、代征其他用地面积三项,单位:平方米。 3)人口密度 人口毛密度:居住区总人口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为“人 /每公顷”。 人口净密度:居住区总人口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为“人/每公顷”。 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 4)容积率 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地上) 建设用地面积 5)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6)绿地率 绿地率: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单位:%。 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 建设用地总面积 绿地率= 各类绿地之和 建设用地总面积

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1期0引言 小城镇建设,是指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 盖,增加农村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开发农村 生产力,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以统筹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的 观念,更加关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为综合和全面地谋划中国的 现代城乡结合化建设。[1]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全国各 地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作为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 群体,小城镇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 桥梁的作用,不仅是乡村工业化的基地,也是城乡物资交流的场所,还 是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腹地,更是乡村文化、生活服务的中心。 但是,中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有 某种自然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又由于缺 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数量较多,规模 较小,多数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功能不够完善,许多地区小城镇的分 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加快小 城镇的建设,必须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管理,特别是必须处理好小城镇 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1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土地利用粗放,违法用地现象普遍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节约用地和合理的调控、约 束手段,土地资源长期以来不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来对待,不 合理占用和浪费土地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 至“征而不用、占而不用、好地劣用”等现象,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另一方面,在小城镇建设用地的过程中,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用非 耕地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的因未依法办事引起土地纠纷,损害了投 资者的合法权益。还存在一些农民进城镇经商,发展民营经济,申请修 建或购买了房产,但在农村还有一处宅基,这样就形成了新的一户占用 两处宅基地的情况,明显违背了国家、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有关一 户一宅的规定。 1.2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一个地区的用地结构直接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而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用地现状中,居住用地比例偏大, 居住建筑层数普遍偏低,容积率小,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比重较 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这样的用地结构根本无法承担小城镇 的功能和定位。此外,小城镇内部各项用地相互穿插、功能分区混乱、 土地利用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 不利影响,也会造成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偏低、土地利用率低下、生态环 境差等后果。 1.3建设规划起点不高,随意性强 目前,相当一部分建制镇,尤其是国家级或省市级试点镇,都有档 次较高并具有超前性的城镇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用地规 划的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小城镇党政领导无 一不是把吸引外来投资当作任期内的首要任务,因此,经常出现外商 指到哪里就开发到哪里的现象,根本不顾及规划中的土地用途。二是, 小城镇规划一般都是某一任领导制定的,以后各任领导往往有自己的 工作思路。由于乡镇主要领导人频繁更换,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有规 不依便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三是,小城镇建设规划是经过领导人批 准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领导人的想法经常变化,从而使规划变成了“纸 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东西,对小城镇建设没有约束效力。这种现象不 仅使小城镇建设失去了可以遵循的准则,也导致大批肥沃良田转变为 建设用地,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建设用地骤增耕地锐减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严格地将大量农民限制在农村,“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所有制分割使得集体办的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乡办乡有,村办村有,各自在其范围内布置企业,直接造成了乡镇企业过度分散。随着小城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政府能力的标志。许多地区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的使用权,纷纷引进外资。外资企业进驻,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考虑其规划和建设水平的高低,土地任其粗放利用,不加节制,导致大量优质农田被蚕食,耕地大面积丧失。2加快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建议土地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小城镇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集约用地,即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充分挖掘小城镇存量土地潜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2]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的出路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规范起步,依法管理,在坚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土地开发整理、盘活存量、提高土地的承载力和利用率上,按照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城镇建设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1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总体思路: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不断缩小城乡各种差距,不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2.2高起点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这是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的基础。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和依据,科学的规划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前提。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科学发展,要求规划对于各类建设用地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比例。[3]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取决于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小城镇建设也不例外。所以,小城镇规划要高起点,抓重点,着眼于长远,在建设规模、速度、标准等方面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应有效地作到“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工业企业向小区集中。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要做好县城城镇体系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重点,合理确定空间布局。小城镇的发展并不是小城镇本身的问题,而应该把小城镇纳入发展一个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总盘子中通盘考虑。二是,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小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划。人口规模的确定要与县域人口总量、区域人口的增长及中心村的合并小城镇聚集的可能性相结合,一定要考虑合理性与可能性。三是,高水平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修编。规划修编的重点应要解决好小城镇的空间安排,确定好道路、绿地、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用地,划分好城镇功能区。功能分区的安排要根据各城镇发展的潜在优势、发展特色和发展方向来进行,不能千篇一律。四是,要发挥规划的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修订城镇建设规划时,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两个规划的双重制约作用;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2.3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解决小城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通过乡镇、村落合并大量节约土地。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这势必造成镇区经济容量小和对镇域经济的集聚能力小,起不到对镇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城镇小且布局分散,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把乡镇合并作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节约小城镇建设用地的重要措施。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结合自然村庄的合并和新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搬迁改造,退宅还田,将是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提高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率。应该充分利用旧城,对现状用地进行挖潜、整治,首先使已经非农化的耕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然后再占用新耕地。在改建或新建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基础设施高效(下转第499页)浅论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焦龙喜 (明光市三界镇镇容和建设管理站,安徽明光239421) 【摘要】土地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小城镇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有没有用地的问题,而是怎样有效地使用土地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探寻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方法,处理好土地供需矛盾,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 ○百家论剑○492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2010-05-12 12:43:46| 分类:土地科学|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城乡居住用地指标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级 级别一二三四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60.1 ≤75 >75.1 ≤90 >90.1 ≤105 >105.1 ≤120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平方米/ 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平方米/人)指 标 级 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60.0Ⅰ60.1~75.0+0.1~+25.0 60.1~75.0 Ⅰ60.1~75.0>0 Ⅱ75.1~90.0+0.1~+20.0 75.1~90.0 Ⅱ75.1~90.0不限 Ⅲ90.1~105.0+0.1~+15.0 90.1~105.0 Ⅱ75.1~90.0-15~0 Ⅲ90.1~105.0不限

Ⅳ105.1~120.0+0.1~+15.0 105.1~120.0 Ⅲ90.1~105.0-20.0~0 Ⅳ105.1~120.0不限 >120.0 Ⅲ90.1~105.0<0 Ⅳ105.1~120.0<0 现有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表I.1的规定确定。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新建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Ⅲ级内确定,当城镇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Ⅱ级内确定。 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Ⅳ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Ⅲ级内确定。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类别名称 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居住用地18.0~28.0 工业用地10.0~25.0 道路广场用地7.0~15.0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9.0≥7.0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小城镇建设管理

小城镇建设管理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小城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与小城镇公共社会有关的各种工程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和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实现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目标,而对城镇建设所进行的决策、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服务等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1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任务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是与小城镇规划在发展过程中所担当的职责和作用相配合的,其最终目标是保证小城镇的持续发展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小城镇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未来发展战略部署,是小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通过日常的管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由此也保证了小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小城镇政府对小城镇规划、建设和发展进行干预的手段之一,小城镇规划本身是小城镇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保证各类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为公共政策实施做出贡献。(3)小城镇政府是我国对城镇实施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之一,因此就需要保证小城镇建设有序、持续的开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使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最高。 2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依据与原则 2.1 主要依据 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政策和法规。小城镇建设管理,实质上就是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依法行政。这就要求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党的政策和法规办事,决不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无视党的政策和法规,以感情或个人意愿代替党的政策和法规。 2.2 主要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 任何管理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就是通过管理活动努力争取达到所希望得到的未来状况。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管理就没有方向,这种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 (2)依法管理的原则 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建设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细,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管理对象隶属的关系不同,条件千差万别,城镇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这就决定了城镇管理具有社会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因此处理好这些关系与矛盾,就必然要以城镇建设的法规为准绳,依法治城,依法行政。 (3)依靠群众的原则 小城镇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城镇建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小城镇建设管理者要走出政府大楼,面向公众,引导和发动群众让大家了解国家有关城镇建设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针和重大规划部署,使广大群众主动配合城建部门,做好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 3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策略探讨 3.1 行政管理策略 行政方法是自有城镇管理机构以来最为古老的管理方法之一,它是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力量,按照行政方式来管理小城镇规划建设活动的方法。依靠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威,

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中的问题与对策_以江苏省为例

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江苏省为例 邹勇刚周生路周清涛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浙江省安吉县城建局)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管理体制和思想意识上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土地管理;江苏省 在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0的城市发展方针指导下,近些年我国小城镇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小城镇发展尤为迅猛。至1996年,全省共有小城镇1981个(其中建制镇1061个),较10年前增加约800个。蓬勃兴起的小城镇作为联结城市和乡村的中介和纽带,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亦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了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江苏省小城镇建设用地中的主要问题 1.1城镇建设外延式扩张严重,占用耕地过多 在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城镇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一部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不可避免。但从江苏省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转化规模过大,速度过快。1996年江苏省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737km2,较1985年增加1.30倍,而同期小城镇人口由629.51万人增加到895.51万人,增长42%,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高达3.10,远远超过1.12的合理标准[1]。因而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76m2/人。为江苏省城市人均用地面积(81.14m2/人)的2.17倍,也远高于全国小城镇平均142.6m2/人的指标。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以地生财,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现象严重。各地小城镇建成区大肆向城镇外围拓展,面积扩大一倍有余。这种外延式扩张侵占了大量耕地。1993年以来,江苏省耕地减少15.6万hm2。其中大部分是被小城镇建设占用[2]。江苏省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省份,平均人口密度达689人/km2(1995年),因而其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063hm2/人,为全国平均的63%。小城镇建设用地的大肆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稀缺。 1.2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 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应反映城市的区位效应与土地级差收益特征,由城镇中心区向外围依据比较利益差异布置不同产业,并在城镇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土地置换,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0[3]。由于多方面原因,江苏省小城镇用地结构和空间组合不尽合理。工业用地比例极高,一般在35%左右,甚至高达45%[4],且大部分集中于城镇中心的黄金宝地,不仅土地的产出率低,并且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环境。第三产业占城镇用地比例不高,

2019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2019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化模式的外部发展条件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着重于提升产业结构档次,调整经济与发展战略,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我市共有27个省级重点镇,79个一般建制镇,117个乡集镇,2522个村庄。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市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摆在我市城乡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仅以信州区的沙溪镇和灵溪镇两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沙溪镇和灵溪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主要表现在: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 __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和沙溪镇离市区分别为8公里和22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两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两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二、本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三、本控制指标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阶段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工业企业和设计单位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 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应与本控制指标共同使用。 四、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四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四项指标。具体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得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标准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六、工业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在工业开发区(园区)或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七、本控制指标由正文、控制指标应用说明(附件1)、城市等别划分(附件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附件3)共四部分组成。 八、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规划管理滞后,缺乏约束力。全县各乡镇总体规划,起点不高,功能不全,规划之间衔接不够。规划刚性不强,建设管理不严格,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形成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小城镇整体美观度不高。 二是产业支撑不明显,小城镇无特色。大部分小城镇只有传统的集市贸易功能,工业经济以“散、弱、小”的资源粗加工型企业为主,不能有效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产业比较分散,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业基本上以个体商贸、批发零售为主,对小城镇发展的带动力不足。 三是要素保障不到位,缺乏拉动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依赖于政府来投资建设;一些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难以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备,缺乏吸引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公共服务配套明显不足,不少乡镇的供水、供电、道路、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标准偏低,生活环境差,特别是道路照明、公厕、污水处理和绿化等设施不到位。 五是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推动力。小城镇管理制度和城管

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落后,致使管理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调研组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小城镇发展方向。按照超前规划、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修订或完善县城和18个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点抓好产业发展规划、美丽乡镇驻地建成区,传统集镇等规划的编制,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突出特色小镇规划,体现乡镇特色,把城镇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人文历史有机结合,强化单体项目设计和整体风貌设计,以特色立镇,打破“千镇一面”的格局,使每个小城镇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地方风格;加强规划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杜绝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保证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是坚持产业为重,增强小城镇发展动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各个小城镇的建设都应注意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通过找准自身特色,建立产业支撑,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运输、仓储、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

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2013年9月23日 地人口 (一) 9 (二)小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 174.04平方公里,道路长度1993.54 公里,绿化面积1749.16公倾,集中供热率20%,垃圾收运处理村庄覆盖率54.14%; 已完工投入使用29座污水处理厂,在建10 座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增强了小

城镇的吸纳承载能力。各示范镇依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取得显著成效。9个示范镇地区生产总值过20亿元,5个示范镇过50亿元,古云、石佛超过百亿元; 9个示范镇财政收入过2000万元,4个过5000万元,古云、石佛超过亿元。形成了古云油盐化工工业区,冯屯三大工业园区,烟店、郑家轴承大市场等 (三) 户,完工 、《关于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帮包示范镇城镇化工作的通知》和《2013年城镇化工作要点》等文件,为小城镇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对示范镇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省级示范镇,在省财政每年每镇补贴1000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

每年每镇配套500万元; 市级示范镇,市财政每年每镇补贴500万元,县(市区)每年每镇配套1000万元。参照省里的做法,每年给每个市级示范镇30亩建设用地指标。建立了一月一通报,三月一观摩,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核的督察机制,每月的督察情况通报全市。制定并实行了示范镇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对年度考核前三 (市 1 型。 2 不完善,周边环境较差,社区管理不到位。 五、下步打算 9月18日,市长办公会对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力度,制定工作计划,拉出今后三年城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对2004年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发布,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控制指标》与相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符合《控制指标》要求的工业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核减。对因生产安全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控制指标》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充分论证,确属合理的,方可批准供地,并将项目用地的批准文件、土地使用合同等相关法律文书报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编制工业项目供地文件和签订用地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要求及相关违约责任。 三、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控制指标》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在符合《控制指标》要求

的前提下,制定或调整本地区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并报部备案。要加强对工业用地利用状况的评价与分析,总结典型经验,加大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部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控制指标》实施情况,适时修订《控制指标》。 本《控制指标》发布实施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停止执行。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一些常用的用地指标

用地指标 容积率 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容积率一般是由政府规定的。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容积率分为独立别墅为0.2~0.5, 联排别墅为0.4~0.7, 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0.8~1.2, 11层小高层住宅为1.5~2.0, 18层高层住宅为1.8~2.5, 19层以上住宅为2.4~4.5, 住宅小区容积率小于1.0的,为非普通住宅。并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所差别。 建筑高度 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烟囱、避雷针、旗杆、风向器、天线等在屋顶上的突出构筑物不计入建设高度。楼梯间、电梯塔、装饰塔、眺望塔、屋顶窗、水箱间等建筑物之屋顶上突出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合计小于标准层面积25%的,不计入建筑高度、层数。平顶房屋按建筑外墙散水处至屋面面层计算,如有女儿墙,按女儿墙顶点高度计算;坡顶房屋建筑按外墙散水至建筑屋檐和屋脊平均高度计算。坡顶不同坡度计算按照当地规定执行。 建筑密度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绿地率 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总面积)×100% 绿地率与绿化率的区别 什么是绿化率?什么是绿化覆盖率?开发商平时在售楼书上印制的有关绿化的指标究竟是绿化率还是绿化覆盖率?地下停车场上、化粪池等上面的绿化算不算绿化率?开发商做的屋顶绿化算不算绿化率……许多购房者对此并不了解,他们想弄清楚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关专家对此解释说,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用语,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但绿地率不等同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是规划指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化覆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