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八下讲义

中国近代历史八下讲义
中国近代历史八下讲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P.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1949.9北平)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并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注意碑文的含义)

2、P.3开国大典(1949.10.1)(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P.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认识与启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二、P.4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联系和管辖——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唐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玄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世纪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元时,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前期,清政府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明: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1916麦克马洪线)

2、和平解放西藏,推进民主改革

(1)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2)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做了主人。

(明: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1916麦克马洪线)

第2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1950——1953)

1.背景:美国借口朝鲜内战,入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中国应朝鲜政府邀请,派兵援朝。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为国。

3.概况:

(P.9)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中国开始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上甘岭战役中勇堵枪眼的黄继光和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他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

爱的人”。

4.意义: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

1、背景:(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改,获得土地。

2、开始标志:(P.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地主凭自己份地,自食其力。

4、完成: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P.13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P.18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我国的工业化的起步

1、基本任务: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过渡。

2、主要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公路。

二、P.20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

1、★★P.24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

1956年,国家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等方式(其中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

行业改造方式时间

1953年春——1956年

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

社手工业合作社

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1954年——1956年

公私合营和赎买1956年

资本主义工商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P.27中共八大(1956北京)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二、P.2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概况:中共八大后,党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实质:P.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的一次“左”的失误,导致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模范人物:P2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儿子雷锋。“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焦裕禄精神: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P.38---3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P.38背景:①“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积累了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②党的“左”的指导思想,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③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P.39概况: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P.39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转折和变化

会议之前会议之后

指导思想的变化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心的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外交政策的变化闭关保守积极地对外开放

文化政策的变化轻视知识,践踏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经济体制的变化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2.领导中国实现近现代历史三次社会巨变的三个重要人物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毛泽东创建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3)邓小平主持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领导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第9课改革开放

一、★★P.42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包产到户”)

(1)背景和原因:人民公社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3)扩大:随后在党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含义:土地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经营,交够国家,留足集体的,余粮自主支配。

(5)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和农村富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及其影响:①建过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②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③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扩大公有制程度,严重措施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严重失误;④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P.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

1、重点:国有企业——(92年以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

2、主要措施: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92年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中小企业采取改组和合并。

3、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意义: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P.43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为我国经济发展引进了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后来的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P.45---5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P.48①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

P.48②1979年,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P.48③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P.48④1987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和“三步走”战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P.49⑤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P.50⑥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1、P.56背景和原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P.56、措施:(1)政策: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实践: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P.56成果:现在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4、P.56意义: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第12课香港和澳门回归

一、★★P.60“一国两制”

(1)提出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2)P.60根本出发点: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

(3)P.60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实践成果:港澳回归

(5)P.60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理论基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P.61回归盛典: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意义:洗雪了百年国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七上P.106①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此后,历代政府更是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七下P.68③元朝时,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七下P.104④明朝时,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七下P.104⑤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立行省。

八上P.17⑥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⑦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八上P.95)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分开,(八下P.7)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二、P.65中共三代领导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和努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P.65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P.65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P.65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P66④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P.66⑤2000年3月,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

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

⑥2004年3月14日我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P.66①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P.66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两会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P.67③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④2008年底,大陆和台湾实现了“大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四、目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历史因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本因素:海峡两岸同根同种,有着相同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统一不仅是两岸人民,也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加大。

(4)思想指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正确指导。

(5)现实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

(6)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中美联合公报以及其它中外建交公报都承认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五、目前影响中国统一的不利因素:(1)国际反华势力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尤其是美国经常违反《中美联合公报》,支持台独;(2)岛内的台独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台湾民进党企图通过所谓的“公投”“扩大生存空间”。

六、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1)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和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统一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决不允许任何力量干涉中国内政,阻挠统一。

(3)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决不允许任何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行为,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4)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也不放弃武力。

(5)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加强对话和交流,政治上缩小分歧,经济上缩短差距,尽快实现祖国的早日统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14课钢铁长城

P.74 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我国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P.77)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P.8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P.80中美建交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P.83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 上海)

(1)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重要文件:《上海共识》

(3)实质:是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表现。

四、P.8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卡塔尔多哈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

五、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及其成就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及其成就

发展阶外交侧重点外交成果

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树立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

交形象

(1)建国第一年我国和苏联等17个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2)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

基本准则。(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

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

圆满成功。

20世纪70年代改善外交关

系,扩大国际

影响。

(1)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2)中日关系正常化。(3)1979年中

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

系走向正常化。

21世纪初积极参与地

区和国际合

作,顺应世界

经济全球化。

(1)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

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2)2001年11月

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总结: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中国政府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3)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全世界华人的支持。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P90--91“两弹一星”(邓稼先)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

家。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发射成功。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P.92“籼型杂交水稻”

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P.94一、863计划(1986.3)

1、目标:瞄准世界最新科技

2、重点:涉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共七个领域。1996年以后又将海洋高科技第八大领域。

二、★★P.95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人们可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传递邮件、通知,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上课……,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

因此作为青少年要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节制上网,维护网络安全,增强安全意识。

第19课改革中的教育

P.98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P.104)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亚运会,2001年7月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P.112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衣:色彩丰富,品种多样

食:“吃饱”→“吃好”(改革开放后解决了吃饭问题)

住:面积扩大、装饰讲究

行:有了明显改善。

二、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1、在社会就业方面,打破了“铁饭碗”,开拓人才市场。

2、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改革逐步深入,逐步改善人们的看病难和养老问题。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推荐文档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中国近代史(上)复习资料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中国近代史(上)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新中国成立)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或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 ①扩大国外市场,②推销工业品,③掠夺原料3、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4、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暗访暗查,缉拿烟贩,责令交出鸦片;虎门销烟。 5、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25日意义:①这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②显示了中 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6、英国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借口:保护通商。7、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8、①清军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在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②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群众 抗英战争中,规模最大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9、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0、鸦片战争影响或《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1856.10—1860.10,英、法联军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两国积极支持英、法侵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①1858年《天津条约》;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意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新增11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 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最多);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领土44万平方千米;1884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千米。5、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华尔。6、1864年,太平军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和标志性事件(中考历史必记内容)

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和标志性事件 1、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3、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和半坡氏族时已开始形成南稻北粟的经济作物种植格局。北宋时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1974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5、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上世界是延续至今的最长城的纪日方法。 6、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和月食的记录。 7、《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它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 8、《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官方史书。 9、东周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10、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1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12、战国时期出现的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1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14、《离骚》是我国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1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16、《春秋》里有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前613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17、春秋时公元前595年始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多年,标志着我国历法已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 18、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被后代医家奉为“脉学之宗”。 19、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20、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2、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是“文景之治”。 23、汉时耕犁上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4、西汉的长安、临淄等地拥有全国最要的官坊织业。 25、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6、《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到达东汉,这是正史关于中国同欧洲往来的最早记载。 27、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8、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29、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实用参考]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期中试卷一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期中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每题1 分,共25 分) 1.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 b.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开国大典 2.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解放军攻占南京 c.开国大典 d.土地革命 3.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这三大(改为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反革命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4.历史兴趣小组开设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可能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叶挺 d. 邱少云 5.小强是一个年满18岁的公民,他不能直接参加选举哪一级的人民代表 a.村 b.乡 c.县 d.省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会议 c.国务院 d.最高法院 7.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b.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c.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8.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的原因是 a.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判断 b.党内存在资产阶级司令部 c.林彪反革命集团夺取了中央领导权 d.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 9.老李在读中学时,学校停课闹革命,他参加了红卫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四五运动时 10.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受害者是 a.邓小平 b.林彪 c.周恩来 d.刘少奇 11.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二月逆流 d.五四运动 12.1978年我国农村搞包产到户首先发生在 a安徽凤阳 b.河南兰考 c.广东深圳 d.福建厦门 13.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谁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完整版)2019年部审八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累的历史上,他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你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第二课 1.材料研读 1.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出飞机轰炸我过东北边境城市,威胁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课后活动 (1)A (2)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宏伟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并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 材料研读 (1)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开放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开放剥削土地制度依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开放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课后活动 (1) (2)想一想: 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粮食产量增长了,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第四课 1材料研读 (1)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过还是一个落伍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单薄,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危机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秦汉至隋唐——中国文化的繁荣期, ?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发展期, ?鸦片战争至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中国人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或者说正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人。 ?考古学资料显示,从猿到人的标志是元谋人的出现,即170万年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 ? ? 元谋猿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之一,距今有170万年。 ?大概已经会使用火。在石穴中,在密林深处,元谋猿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光,证明我们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北京猿人 ?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 ?被称作"北京猿人"和"北京人"。 ? 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这就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能够利用天然火,这是征服自然的一种重要本领。 山顶洞人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保留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一些头骨碎片和牙齿。 ?是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体格、外貌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脑容量也接近现代人。

新中国历史上的60个第一

新中国历史上的60个第一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于1949年9月21日~30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会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国旗为五星红旗,国都为北平(改名北京),采用公园纪年,在国共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于1949年10月1日14时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定接受《中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兼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会议结束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建交国—苏联周恩来于1949年10月1日以公函向全国政府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后,10月2日,苏联政府决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 4、第一部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1950年4月13日通过,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自公布之日起,所有以前各解放区颁布的有关婚姻问题的一切暂行条例和法令均予废止。该法共8章27条,规定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5、第一家政府经办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波海运公司该公司根据我国和波兰之间的协议,于1951年6月15日在天津成立,驻波兰分公司设在格丁尼亚是。它是我国与波兰合资经营的一家远洋运输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政府经办的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于1962年迁至上海,1977年起改名为中波轮船股份公司。 6、反腐第一大案原任和时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1951年11月因贪污被揭发。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命令,组织临法庭进行公审,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全部财产。 7、第一条完全国产化的铁路干线成渝铁路东起重庆,西到成都,全线长505公里。该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至1952年6月13日完工,7月1日举行全线通车典礼。它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和完全采用国产材料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8、国家第一架飞机—“初教-5” 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并首次试飞成功,毛泽东亲自签署了嘉勉信。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2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 10、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除序言外,共4章106条,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等基本内容。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授勋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典礼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知识巩固题。答:第4页两段(分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 第二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第8页课中题。答:1.对中国来说,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火蔓延到中国大地上,新生的人民政权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有可能重新回到屈辱和痛苦的昨天。2.对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朝鲜如果被颠覆,社会主义力量将受到严重损伤。 二.第10页课中题。答:1.过去清政府等反动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不敢面对强敌;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毫不妥协,敢于斗争。2.旧中国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弱,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 ●三.畅想天地题。答:1.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4.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胜利的精神。 第三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一.第13页课中题。答:1.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土地改革中,依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可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2.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封建剥削状况都不一样,因而土地改革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3.新解放区各地的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认识、态度、要求等也不一样,这同样要求在土地改革时,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4.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不一样。 ▲二.温故知新题。答:1. 第13页第二段。2.顺利完成原因:①国家政权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②党中央好人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中正确决策。③《土改法》提出的目标明确,政策科学,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工作深入细致,方法得当。⑤土改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得到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 ●三.畅想天地题。答:第1问答案略。●2.重要性:①土地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源。 ②对土地的占有、开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③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否得当,既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安定、国家和政权的巩固。④土地问题的解决,事关国家工业的发展(因为农民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一.第21页课中题。答:1.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第23页课中题。答:1.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史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几部宪法。2.世界:《汉谟拉比法典》、《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等等。 ▲三.畅想天地题。答:1.中共的正确领导,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和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三大改造的完成,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4.工人阶级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5.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努力。6.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工业建设。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8.广大群众立志快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热情和创造力。9.苏联的大力援助。 第六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第28页课中题。答:1.看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而发动的。它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不顾国情国力,违背经济规律,造成了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极大破坏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引起了浮夸风和生产的瞎指挥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2.教训: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 ★二.畅想天地题。答:1.不能。2.因为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破坏。

中国史上的著作“第一”

52 中国最早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的《离骚》。 53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54 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 55 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56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57 中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是《孙子兵法》。 58 中国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59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著是《文赋》。 60 中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综合性论说文集是《典论》,作者曹丕。 61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文心雕龙》,作者刘勰。 62 中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诗歌的专著是《诗品》,作者钟嵘。 63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64 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65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作者李渔。 66 中国第一部独创长篇世情小说是《醒世姻缘传》。 6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型文学期刊是《小说月刊》。 6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69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叶圣陶的《倪焕之》。 70 中国第一部现代短篇小说是郁达夫的《沉沦》。 71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图》。 7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本专门的美术理论刊物是《美术杂志》。 73 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是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音乐小杂志》。 74 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黄自的《长恨歌》。 75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奥斯卡奖的获得者是苏聪。 76 中国现代第一部舞蹈理论专著是《新舞蹈艺术概论》。 77 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是《鱼美人》。 78 中国第一只白天鹅是白淑湘。 79 中国第一部成功的大型芭蕾舞剧是《红色娘子军》。 80 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时班固的《汉书》。 81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中国谋略全书”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82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83 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8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标志着白话文文体在小说方面已经完全成熟的标志是施耐庵的《水浒传》。 85 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86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8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88 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峰、中国古代小说模本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89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是赵文节的《天山牧歌》。

大学大一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会计历史上的每个“第一”(一)

中国会计历史上的每个“第一”(一) 建国以来会计业的诸多个“第一”反映了祖国这一历史时期各个阶段的会计沿革,令老人们回想起往事,令年轻人了解了历史,读来颇有趣味。 第一部会计核算行政规章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这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条例规定:设立中央金库,各级金库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一切国家财政收入均由经收机关按照规定期限全额交纳同级金库,除特别有规定者外,不得坐支及自行保管;金库款的支配权属于财政部,各级金库间存款的运解调度权属于中央总金库。3月25日,财政部制订了《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草案)》并通知试行。《细则》对收解款项手续,支拨款手续,会计科目,账簿,报告制度,往来项目的处理等作了详细规定。1952年12月22日,财政部正式发出《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对款项入库报解处理程序、库存收发手续等作了详细规定。 第一部统一会计制度1950年3月9日,中财委发布《关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现在各企业会计制度十分混乱,要求财政部设置专门机构统一审查。4月25日,财政部根据训令的要求成立了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一个月后,重工业部首先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结构统一会计制度》,并于7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新中

国第一部会计制度。尔后又有铁道部,邮电部,贸易部,卫生部,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以及出版总署等共计拟定了22个会计制度草案。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执行有效地规范了各类企业的会计行为,在会计核算方面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从而为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以及步入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创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以后会计制度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次清产核资登记1951年6月1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223.6亿元,净值158.9亿元,流动资金15亿元。

八年级历史下册简答题集锦

八年级历史下册简答题集锦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答:○1朝鲜政府的请求;○2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答:○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3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民族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4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你学过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哪些?土地问题为何如此重要? 答: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时期土地国有制○3封建帝制时期商鞅变法使土地私有○4太平天国运动时土地均田制○5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性质是私有制。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性质是公有制。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其性质依旧是公有制。)土地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是国家和个人的根本,没有了土地个人和国家都无法生存;而且土地的合理化运用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4.为什么土地改革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答:因为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故能够开辟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5.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答:○1这样做可以减小进行过程中的阻力,以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2中国是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和受封建土地制度剥削的情况都不同○3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6.解放后,政府使国民经济恢复的采取措施有哪些? 答:使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有: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3同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4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5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7.用简明语言归纳“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要点 答:○1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轻工业,重工业,商业协调发展○2“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3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8.除了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上还有那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答:还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十分艰巨,为何能超额完成?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反抗《八上P2~P23》 注:1865年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侵占我国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

除伊犁外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通过谈判,清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行省。 2、三个不平等条约的比较《八上P2~P23》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李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先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再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经过前期: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大罢课(口号 五四爱后期:上海工人大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国运动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罢、拒) 1919年 意义: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条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 时间、地点:1921年7 月、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 李达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一大”召开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主要内容:选举中央局

和局书记:陈独秀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第11课北伐战争《八上P50》 背景国民党一大:1924年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5年,广州黄埔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战争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胜利进军攻占武昌、江西,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孙 传 芳 主 力 胜利进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 长江流域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影响: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 裂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间、定都:1927年4月、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