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家杂文研究综述——以鲁迅为例

当代文学家杂文研究综述——以鲁迅为例
当代文学家杂文研究综述——以鲁迅为例

鲁迅杂文研究综述

摘要:鲁迅先生一生创作最多的就是杂文,这些杂文可以看作是时代的战斗记录,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瑰宝。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对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深入了解鲁迅先生杂文作品的概念、语言特征与价值意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鲁迅;杂文;思想艺术;价值内涵;现实意义

杂文是一种运用其短小的篇幅与锋利的语言,直接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杂文世界中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从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鲁迅共书写有十数本杂文书籍,总字数达到了80万字。

一、鲁迅对“杂文”的情感认知

在创作的不同阶段,鲁迅自身对于“杂文”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杂文创作,也作用于其思想与情感的融入,促进了杂文在创作水准上的提高。

学者吴怀志在《鲁迅的杂文概念考辨》[1]中指出,鲁迅初期将自己创作的杂文称为“杂感”,记述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杂乱心绪与情感;而随着鲁迅在创作思想上的深刻以及对杂类问题研究的复杂性,鲁迅也开始使用“杂文”这一称呼。而鲁迅先生自己本身就较为反感“小品文”,认为其是一种没有骨力、缺乏思想力量的创作。

具文奎在《深刻、形象、曲折:鲁迅的杂文观》[2]认为,虽然鲁迅曾经批判过自己的杂文写作,但是从根本上鲁迅对于杂文这种文体还是极为钟爱的。鲁迅认为自己的杂文并不是“小品文”这种“小摆设”,而是做到了“言之有物”,和“现在贴切”,且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读者。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

鲁迅的杂文创作蕴含了其强烈的思想倾向,他将自己深刻的思想和体悟凝练于杂文之中,引起了“文学革命”乃至“思想革命”。其杂文中蕴含的思想艺术实际上集中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对社会和人世的认知,我国许多学者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类分析主要集中在对鲁迅杂文讽刺艺术的探究和

其思想艺术“战斗性”的研究上面:

(一)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讽刺性是鲁迅杂文的突出特点,在杂文创作的过程中,鲁迅无时无刻不在用讽刺的语言来增强杂文的表达效果,这种通过大量讽刺性的语言对社会和现实进行批判,体现了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反思性。

施友佃在《试论鲁迅杂文创作的表现艺术》[3]中重点分析了鲁迅在杂文语言上的诙谐幽默,认为鲁迅运用丰富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通过语言的尖锐泼辣与锋芒毕露进行了生动的讽刺。例如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就批判了反动统治阶级以及各种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另外,学者认为:鲁迅的讽刺绝不是油腔滑调,而是通过讽刺和幽默表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也将自己的满腔革命热情和崇高理想关注在讽刺幽默中。例如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中,鲁迅就故意将新月社文人尊称为“诸君子”,赞扬文人们的“聪明”、党国的“高明”,实际上却涵盖了嘲笑贬斥之意。

迟蕊在《论鲁迅杂文语言之“老辣”》[4]中提出鲁迅的杂文语言具有准确、简洁、生动、机智、幽默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其通过尖锐的笔锋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痛快淋漓。在鲁迅的杂文作品中,他首先十分善于运用典故来对社会世俗进行抨击。学者认为鲁迅语言的老辣讽刺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

徐桂梅在《鲁迅小说语言中的“日语元素”解析》[5]中不仅分析了鲁迅在小说中善用一些外来语来表现其讽刺性,在杂文中也会通过“日语元素”来进行嘲笑讽刺。常见的就有“人间性”,鲁迅借用这一日语来指涉人性,避免了行文上的纠缠与含混,更凸显了鲁迅在讽刺艺术表现上的精悍有力。

(一)鲁迅杂文思想的“战斗性”

唐弢在《论鲁迅思想的发展—从鲁迅杂文谈他的思想演变》[6]中提到了鲁迅杂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性,他认为,这种思想性不仅体现在其对社会变革和人性的深入反思上,也体现在其对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之上。毛泽东称赞他:“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1在鲁迅的杂文创作过程中,从最初的《狂人日记》到1930年以后针对“新月派’、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4,p699

“民族主义文艺”等的论证所创作的一系列杂文,可以看出鲁迅的认识实现了从现实主义思想到无产主义思想的飞跃,他开始将无产文学作为杂文创作的一个基本目标,以杂文为武器,为“戈”,为“匕”,投入于无产阶级革命之中。当然,在这种革命性的同时,他的杂文创作也表现了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寻求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解放。

林如稷在《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点》[7]一文中将鲁迅杂文所蕴含的思想概括为五个特性,分别为“时代性与战斗性”、“严肃性”、“深刻性”、“独特性”与“隽峭性”,其中又以“时代性与战斗性”最具有代表性。他提出,鲁迅的杂文创作是将我国传统的议论文体与抒情文体中最富有生命力和攻击性的部分,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将社会斗争的目的与思想启发的祈愿融入文学创作之中。同时,他的杂文内容又绝大多数取材于社会现实,力图表现时代真实的一面,激起民众的抗争精神,这是鲁迅杂文最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

李昌涉在《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中着重关注了其杂文中反复出现的“鲁迅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就是“鲁迅在长期的斗争中, 通过自己的深切体验和深入思考, 曾经形成了一系列相当稳定的关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同时, 也通过反复的斗争锻炼, 形成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精神气质和情操。”2他有别于林如稷,将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色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鲜明的是非观念和爱僧、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但与之相似的是,他同样认为斗争精神亦是鲁迅杂文思想的内核所在,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原本意图好似是讲述因革命党人因放过秋瑾的加害者而反送了自己的性命一事,抨击当地的“愚民”,但又在其后看似无意的附了一句:“从这一点看来, 生长在中国可为模范的名城里的杨荫愉女士租陈西谨先生, 真是洪福齐天。”这种看似随意的调侃表面上是为了抨击价值观相异的人民的“敌人”,实际上体现了鲁迅时刻不忘斗争精神,奉行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意志。

三、鲁迅杂文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研究

鲁迅杂文中有一部分内容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关于儿童教育的思考与研究。事实上,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创建者,鲁迅对儿童问题非常重视,并将自己的对传统教

2李昌陟.《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育的反思和解读,以及一些教育思想融入进杂文创作之中。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这方面问题,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论证:

吴川,张雷在《浅析鲁迅杂文中的儿童教育问题》中富有开创性的提出了鲁迅先生对教育的新解:他们认为,首先鲁迅的杂文对传统教育模式中出现的一些误区,比如对“玩物丧志”观念进行了否定。鲁迅认为,玩耍是提升儿童智力的有效途径,又如对中国式教育一些沉珂弊病深入的批判,在《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中,他对教科书的机械内容判了“死刑”,认为这种僵化的模式只能教出“唯唯诺诺的人”。其次,鲁迅还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即所谓“爱”的教育,即使并没有获得推广,但这种教育思想的进步性不容置喙,这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理论界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李祝萍在《简论鲁迅杂文中的儿童书写》一文中提出,鲁迅杂文中蕴含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存在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的。五四时期,鲁迅作为他者,以童年受教育的经历,对儿童“人之子”的身份含义进行了解析。但当其成为父亲时,他的教育思想因为现实经验的营销发生了转变,首先对就是教育进行了抨击,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从而延伸到理想教育模式的构建。鲁迅杂文中对儿童问题的见解对现世具有很大价值。

四、鲁迅杂文的价值内涵与现实意义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杂文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透过当时的社会现象来揭示真实,因此其杂文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价值内涵,对于现今杂文作品的创作以及社会现实的反思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了解鲁迅先生杂文创作的价值内涵与现实意义,本文对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鲁迅杂文的价值内涵

李运抟在《鲁迅国民性批判与当代国民叙事》[8]中提出鲁迅先生在杂文等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充分认识到了国民“惟上而是”的奴化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深层的奴性。因此,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饱含了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对民族的反思。鲁迅通过简短的篇幅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透彻的理解,其反思超越了个体,这在《灯下漫笔》、《阿Q 正传》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吴康在《鲁迅杂文的生存论意义》[9]中认为鲁迅在杂文中分析了自己所处的存在境遇,突出了“时代的眉目”。在杂文中,鲁迅先生从一个文人的视角描绘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与意志。因此,从鲁迅杂文中可以看到他所谓知人论世的真正含义,还原了尊孔读经、“友邦人士”等假面具的原本相貌。另外,学者还认为通过杂文能够从不同的生命时刻感受到鲁迅其人,对于加深对鲁迅本人的研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李怡在《不仅是“匕首”,不仅是“投枪”》[10]中将鲁迅先生的杂文以1927年为界,分为了前期杂文与后期杂文,其中前期杂文(主要被收入于《热风》、《坟》、《华盖集》等)揭露了走狗文人的无耻嘴脸,反映了一个伟大的革命民主注意展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后期的杂文主要有《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这些杂文作品全面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其深意表现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抨击,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投降卖国政策;对于国民党文化“围剿”行为的批判,并且讽刺反对各种错误和反动的文艺思想,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革命文学的发展;对半殖民地各种现象的鞭挞与批判以及在后期对于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的歌颂。

李志瑾在《鲁迅杂文战斗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历史成因》[11]中从战斗意识表现形态的角度出发,认为:“鲁迅杂文鲜明地表现出了对旧体制、旧思维的批判意识”,“有力地体现出了敢于同黑暗势力抗衡的斗争精神”,“真实地反映出了进步文人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文化围剿’的历史内容”。不仅如此,学者还对鲁迅先生战斗意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这种意识与鲁迅所成长的环境、个人的发展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鲁迅杂文的现实意义

鲁迅杂文创作虽然扎根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但是其艺术性的创作手法与开拓性的视角仍然对当今杂文的创作书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姚泽卿在《鲁迅文学作品的当代教育价值研究》[12]中突出了鲁迅作品中的启蒙思想,认为鲁迅在杂文作品中突出了我国当时社会在思想上的落后与愚昧,揭示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这种启蒙价值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学者还联系当代社会指出,虽然目前“人们的思想已经不再像鲁迅作品描写的那样落后,但国民劣根性并没有彻底改正”。因此针对当前社会的道德

问题,必须要从鲁迅杂文中提取勇敢精神,发扬鲁迅的“揭丑”精神,通过欣赏鲁迅的杂文作品来看到自身的愚昧无知,学会批判自己、改正自己,这样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除此之外,学者还认为鲁迅的杂文作品具有镜子映像功能与苦丁茶功能,在推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汲取吸纳鲁迅精神。

张中良在《鲁迅杂文的视野与深度》[13]中认为鲁迅进行了文明的批判、社会的批判,其作为文人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鲁迅的杂文创作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鲁迅在杂文中“主张文学关注社会现实,关心黎民百姓”,但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不缺乏装腔作势的“暴发户”、顾影自怜的“破落户”,甚至还有文人连前两者都算不上。因此,鲁迅的杂文在“经典文化与民间文化中开掘源泉”,也指引着当代文学创作必须把握社会实际,敢于对习惯思维进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学者认为鲁迅在杂文上的创作手法对我国杂文创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语言表达、视野选择上对于杂文创作具有点拨与启发的作用。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在内涵主旨上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与批判,其通过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绘视角的选择,为读者揭露了一个吃人的社会,抨击了封建社会制度、国民性。而鲁迅先生的杂文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深意,同时其语言艺术、表现手法、视角选择以及自由的表达方式对于当今杂文创作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较强的参考价值。

结论

通过对学者在鲁迅杂文研究上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鲁迅先生在杂文创作上的形式丰富多彩,也经历了前后期的转折与漫长的过渡。而鲁迅杂文中的语言艺术、思想艺术以及视角表达的自由性、清醒的现实主义特色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增强了其表现力,凸显了鲁迅杂文对封建吃人社会与国民性的讽刺与抨击。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必将芳香常存,指引点拨我国现代杂文的创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怀志.鲁迅的杂文概念考辨[J].鲁迅研究月刊,2012,(06):24-30.

[2]具文奎.深刻、形象、曲折:鲁迅的杂文观[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01):89-92+143.

[3]施友佃.试论鲁迅杂文创作的表现艺术[J].福建论坛(文史哲

版),1993,(03):70-73.

[4]迟蕊.论鲁迅杂文语言之“老辣”[J].鲁迅研究月刊,2010,(07):68-72.

[5]徐桂梅.鲁迅小说语言中的“日语元素”解析[J].鲁迅研究月

刊,2012,(02):45-51.

[6]唐弢.论鲁迅思想的发展——从鲁迅杂文谈他的思想演变[J].文学评论,1959,(05)35-37

[7]林如稷.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点[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03):87-88

[8]李运抟.鲁迅国民性批判与当代国民叙事——关于鲁迅经典及其现实意义的一种思考[J].江汉论坛,2012,(11):84-88.

[9]吴康.鲁迅杂文的生存论意义[J].长江学术,2009,(02):1-7.

[10]李怡.不仅是“匕首”,不仅是“投枪”——杂文与鲁迅对人生和文学定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71-77.

[11]李志瑾.鲁迅杂文战斗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历史成因[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02):92-94.

[12]姚泽卿.鲁迅文学作品的当代教育价值研究[J].语文建

设,2016,(30):21-22.

[13]张中良.鲁迅杂文的视野与深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03):1-12.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他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梁实秋既然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还在于他发现梁实秋这条“文艺”走狗,在论战中已经理屈词穷,只能借国民党的反动暴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所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②又如,有人曾比较“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和“此生或彼生”两个句子,证明文言简明“省力”,优于白话。鲁迅即以同一例子反驳说:此生或彼生“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因此白话虽然用字较多,但意思准确,一看就清楚,“其省力为何如?”①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它就是一种生活现象,为人们所耳闻目见,但不为人们所重视。鲁迅善于捕捉这种现象,加以点染、剖析,使它格外鲜明,引人注意。比方,有这么一种人,天天口里说着白话,运用自如,并不觉得鄙俗可笑,现在却以“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晒”为理由,来反对白话文。这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现象,鲁迅把它写出来,加以描绘,提高,立刻显出这种人的真面目:“现在的屠杀者”。因为他们不要现在,却抱住僵尸呻吟。有些人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不置一词,却拼命在少年刊物上宣传岳飞、文天祥的故事。鲁迅抓住这个矛盾,尖锐地指出,这两位对于少年未免迂远一点,因为大敌正当头。“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么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面了”②。并以“登错的文章”作为题目,有力地讽刺了这种现象。矛盾的社会现象,有时并不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而是以分散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这就特别需要作家的集中和概括。鲁迅善于发现这种现象,从它们的对照中来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他概括了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统治者在宣扬孔教,演奏孔子听了“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

初中生优秀经典作文: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在字里行间,我们能隐约发现鲁迅每一篇文章时的心态都是不同的。 我最喜欢的是《世故三昧》里的《爬和撞》。 它笔锋幽默,赋有哲理性,是篇很有趣的文章。它议了爬,又议了比爬更高一级的撞。就像英语中的比较级。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用一种方法去做某件事失败了,但不要灰心丧气,可以再试着用别的方法去做啊。两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成功为止!到那时,再回过头去看看你走过的路上那写努力是否值得?我想那时,你一定会微笑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 记得九岁那年,我天天幻想着自己能骑着自行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是,我不会骑啊!对了,爸爸不是会吗?于是,我一蹦一跳的跑到爸爸身边,央求他教我,爸爸没办法,只好答应我了。傍晚,我们来到一条无车的小路上,我在爸爸的搀扶下,坐在了坐椅上。我不肯让爸爸放手,因为我怕摔着。可爸爸仍然放手了,哦整个人和车是去了平衡,车子没骑多远,就向左边倾斜,我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下,我的手和膝盖都被石子划破了,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可爸爸呢,并没来扶我,而是告诉我怕疼的话就别学了。我坚强叫两午了泪,说:“我一定要学!”爸爸微笑的走过来,帮我拍掉了身上的灰尘。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又开始了刚才的步骤。当然,我也摔了好几次,但爸爸一直陪在我身边。一天,两天,……就这样过了两星期,我的车技越来越好了。骑自行车也已不再是我的幻想了! 我想套用黑格尔的一句话宋陈述这件事:“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渴

望有所成就。” 说的没错,在人尘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重要的是看你能否克服它!作文吧

鲁迅经典名言100句承包你的素材库

鲁迅经典名言100句承包你的素材库 鲁迅先生的经典语录,用在你的作文里必定掷地有声! 001. 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002.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003.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004. 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老调子已经唱完》一九二七年 005.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把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把东西偷完。——《谈所谓「大内档案」》一九二七年 006. 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007.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一九三三年 008. 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两地书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009.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骗人》一九三六年 010.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011. 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忽然想到七》一九二五年

鲁迅杂文的特点

鲁迅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他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梁实秋既然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还在于他发现梁实秋这条“文艺”走狗,在论战中已经理屈词穷,只能借国民党的反动暴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所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②又如,有人曾比较“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和“此生或彼生”两个句子,证明文言简明“省力”,优于白话。鲁迅即以同一例子反驳说:此生或彼生“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因此白话虽然用字较多,但意思准确,一看就清楚,“其省力为何如?”①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它就是一种生活现象,为人们所耳闻目见,但不为人们所重视。鲁迅善于捕捉这种现象,加以点染、剖析,使它格外鲜明,引人注意。比方,有这么一种人,天天口里说着白话,运用自如,并不觉得鄙俗可笑,现在却以“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晒”为理由,来反对白话文。这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现象,鲁迅把它写出来,加以描绘,提高,立刻显出这种人的真面目:“现在的屠杀者”。因为他们不要现在,却抱住僵尸呻吟。有些人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不置一词,却拼命在少年刊物上宣传岳飞、文天祥的故事。鲁迅抓住这个矛盾,尖锐地指出,这两位对于少年未免迂远一点,因为大敌正当头。“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么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面了”②。并以“登错的文章”作为题目,有力地讽刺了这种现象。矛盾的社会现象,有时并不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而是以分散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这就特别需要作家的集中和概括。鲁迅善于发现这种现象,从它们的对照中来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他概括了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统治者在宣扬孔教,

中学生《鲁迅杂文选》读书笔记

中学生《鲁迅杂文选》读书笔记 暑假《射雕英雄传》读后感二《射雕英雄传》是我首次对武侠小说的接触。读过之后,我觉得金庸的写作水平真高。竟可以想出那么多武侠故事,那么多武功名称,像什么“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打狗棒法”“空明拳”……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别是杨铁心向丘处机道长发起攻击时的部分,我都误认为我曾经看过这段视频。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然而有着一身铮铮铁骨的鲁迅也要死去,因为老年的到来把他带到了戏的最后一幕——死亡在舞台两侧等待着。蒙田说:“没有一个人或只有极少数人在进入老年之后不带有酸腐和发霉的味道的。”鲁迅应该属于那“极少数人”,疾病、暮年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没有压垮鲁迅,在他的作品《死》里,表现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是作者路遥的原话。我想,没有认认真真体会过劳动的人是读不懂这句话的。什么是劳动?劳动就是热爱生活,就是创造幸福的过程。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 《死》是鲁迅逝世前一个月写下的一篇杂文,文章的开

始部分引用了史沫特莱(通译为史沫特莱,鲁迅在《死》文中译为史沫德黎)对于柯勒惠支的版画集所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 “许多年来,凯绥·柯勒惠支——她从没有一次利用过赠授给她的头衔——作了大量的画稿,速写,铅笔作的和钢笔作的速写,木刻,铜刻。把这些来研究,就表示着有二大主题支配着,她早年的主题是反抗,而晚年的是母爱,母性的保障,救济,以及死。而笼照于她所有的作品之上的,是受难的,悲剧的,以及保护被压迫者深切热情的意识。 这里我只想说说孙少平以及田晓霞,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感情经历使我印象最深。少平是一个不屈于现状但是又不得不被生活枷锁束缚的人。从刚开始清贫的求学生活,就对他的思想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再加上郝红梅对他的背叛,使他始终在被动,无追求的状态下活了很久。直到田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丝丝曙光,使得少平觉得晓霞如仙女一样神圣高贵,使得他离开村庄踏上去城里打工并最终在煤矿挖煤的生活道路。田晓霞是一个高官的孩子,但她丝毫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骄横与任性,从她对少平一次次的示爱,一次次的鼓励中可以看出来。 有一次我问她:‘从前你用反抗的主题,但是现在你好像很有点抛不开死这观念。这是为什么呢?’用了深有所苦的语调,她回答道,‘也许因为我是一天一天老了!’……”

鲁迅的好词好句

鲁迅的好词好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好词 1、青山绿水天真烂漫谷下有谷 2、耸立云霄万山丛中山高树茂 3、巍然屹立无忧无虑乱作一团 4、千姿百态愣头愣脑左右逢源 5、玩耍嬉戏随心所欲山势雄伟 6、东跑西颠胸有成竹装腔作势 7、舞刀弄棍千山一碧忍俊不禁 8、装模装样逃之夭夭呆头呆脑 9、指手画脚撒娇卖乖尖声尖气 10、得心应手若无其事群山簇立 11、青海青山油腔滑调瓮中捉鳖 好句 1、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 2、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3、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

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6、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7、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8、在人人说假话的年代讲真话;在人人麻木的年代拥有充实的心灵。 9、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0、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11、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12、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13、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14、青年应当天真烂漫。 15、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鲁迅的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创作 概况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 1927—1936年杂文:有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外集》等。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文化意蕴 质疑。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怎样对传统进行改造和如何学习西方。 斗士风格 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性。作为思想批判和文化批判、攻击落后传统与时政的武器,是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和现实黑暗的的匕首,是剖析现实痼疾的利刃,批判了历史的痼疾,现实的尘垢,时政的虚伪和腐败。可以归结为无情的置疑,犀利、刻毒、尖刻、凶狠。 文体创造 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由鲁迅所开创、推动而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瞿秋白称之为“文艺性的论文”。形象性、情感性个逻辑性的完美结合,严密而生动的逻辑结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1)以个含类,以具体的现实生活现象来形象地引出或涵纳整体的社会、人生思考,得出切实的思想及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

从《夏三虫》浅析鲁迅杂文的形象性

从《夏三虫》浅析鲁迅杂文的形象性 作为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其杂文凭借着高度的说服力,严密的论证,一针见血的观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有限的篇幅里,鲁迅成功地将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夏三虫》作为鲁迅《华盖集》之中收录一篇杂文,鲜明地体现出了鲁迅杂文创作后半期的艺术特色,其形象性特征更是成为了此篇文章的重要特点。 相比于同时期的杂文不同,鲁迅杂文更加偏重于逻辑说理,通过形象化手法将原本苦涩的逻辑道理变得盎然有趣,更让不少读者在短小精干的文章之中品位出了杂文的精髓所在。具体而言,鲁迅杂文的形象性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为语言的形象化,其次为鲜明的形象塑造,在《夏三虫》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语言的形象化 鲁迅杂文的形象性,跟其形象化的语言无法分开。相比于一般的文章,鲁迅的杂文在更加短小的篇幅之中融入了更多的道理,因此形象化的语言是鲁迅杂文能够顺利传达其内涵含义的关键所在。通览《夏三虫》不论是字、词、短语、单句、叠句,以至整段文字乃至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为了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蚤、蚊、蝇的特征,从而表达其所代表的三类人的丑恶嘴脸,鲁迅用形象化的语言,让人们一读便懂,一读便能够清晰地了解其文字背后的嘲讽含义。这样的例子在《夏三虫》的文章之中,可谓是触目皆是。如,“跳蚤的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蚊子便不然了,一针叮进皮肤,自然还可以算得有点彻底的,但当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这样具有着拟人、比喻等手法在内的形象化语言描写,让人们仿佛看见一个个资产阶级帮闲派和帝国主义分子化身成为了一只只丑陋而又全然不自知的虫子。也唯有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才能够使得使读者读文字,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景,让人们通过品读跳蚤喝血时的样子,来联想帝国主义分子那毫无掩饰的丑恶行径,以及资产阶级帮闲派的虚伪嘴脸,而这也正是鲁迅杂文的魅力所在。 由于鲁迅的杂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晦涩难懂的哲理如果直接以语言的形式来呈现则不仅读者了了,同时也无法将这种哲理背后的深意表达清晰。在《夏三虫》之中,鲁迅所想要表达的“一些丑恶之人,画皮在身,乖张做怪,

【精编范文】鲁迅杂文读后感1000字-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鲁迅杂文读后感1000字 杂文给的启示数不胜数,读完鲁迅先生的杂文似乎看透了中国那一时期的 历史、文化、思想……最后只能感慨称一句:杂文一点儿也不杂,而是完美的 思想统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鲁迅杂文读后感 1000字,欢迎阅读借鉴。 鲁迅杂文读后感1000字篇1 五四新文化运动留给国人的是反帝反封建,而他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奠基人。他用白话小说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评击,他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他,就是鲁迅。 从鲁迅的杂文中可以看出鲁迅一生中思想最成熟的岁月,也可以说倾注了 他大部分生命与心血在此创作中。翻开《鲁迅杂文选》,认识到爱国的伟大文 学家最受争议的一面。 初读鲁迅的杂文,读到的也许是对它的不理解,但渐渐的发现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的是鲁迅独特的风格。 鲁迅的杂文被称之为“讽刺的艺术”。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一是夸张。 从中看出,他将日常生活中“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但又是 “常见的,平时谁都不足为奇的”人或事,“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 的笔墨”艺术地写出某一群人的真实来,有意识地夸张被讽刺对象的某一方面,使起特点格外突出,达到讽刺目的。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二是反语。从表面上看是对于人或事物的肯定和赞美,而实际上是否定以及讽刺,这种手法往往用来表达憎恨和愤怒的感情,具 有强烈效果,让人读起来,不禁为之一笑,就如鲁迅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因 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迎头一击。” 讽刺艺术之三则是比喻。鲁迅的杂文中可以看出有政治的特点,但并不是 完全系统地进行论证,而是经常以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的 情感、态度。这些比喻使得文章读起来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讽刺意味,有种恰到 好处,画龙点睛的作用。

(完整版)鲁迅研究考试试题与答案

填空题1、作为笔名的“鲁迅”最初用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说《狂人日记_》。 2、鲁迅曾以“宴之敖者”作为自己的笔名,其中的特别含义是“被家中一个日本女人所驱逐”。 3、鲁迅的长孙名字叫_周令飞_,内含鲁迅曾用过的一个笔名。 4、鲁迅是现代中国乡土小说的奠基人,不少乡土小说作家深受他的影响。_沈从文_就是其中的一位,鲁 迅曾戏称他是“吾家阿弟”。 5、最先明确指出《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人是__鲁迅_。 6、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 7、鲁迅曾评论他自己一篇小说的结尾“分明留着安特莱夫(L.Andreev)式的阴冷”,这篇小说是《_药》。 8、“只见四铭就在她面前耸肩曲背的狠命掏着布马褂底下的袍子的大襟后面的口袋”这一细节描写出自小 说《肥皂》。 9、“这一定不是的。”女乙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女辛说。上面这段描写出自鲁迅的作品《奔月》 10、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体式,即“_闲话_”的散文与“_独语_”的散文。 11、鲁迅在为自己的杂文集起名时,很讲究对仗艺术,《伪自由书》与《准风月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2、散文诗集《野草》不但语言充满奇峻的变异,而且表现手法也极具创新意识,其中《过客》一篇就体 现了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13、有一灯谜,谜面是“全国戏曲汇演”,打鲁迅的一个作品集名,这部作品集是《_杜戏》。 (请注意,以下14至23题为完成句子。) 14、“_绝望之为虚妄,正与_希望_相同!” 15、“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_难见真的人!” 16、“孔乙己是_站着喝酒而穿长衫__的唯一的人。” 17、“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_。” 18、“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_,我欢喜谁就是谁。” 19、“大家仍然叫她_祥林嫂_。” 20、“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21、“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与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22、“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_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23、“_横眉冷对千夫指,_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单项[4]1、谁译述的《天演论》影响了鲁迅早期思想的形成?①林纾②蔡元培③梁启超④严复[2]2、鲁迅曾戏称他的一段学习生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具体指的是下列哪一期间?①三味书屋期间②南京求学期间③东京求学期间④仙台求学期间 [4]3、鲁迅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深受下述哪种学说的影响? ①泛神论②安那其主义③自然主义④进化论 [3]4、《鲁迅全集》里收录有鲁迅亲笔所画的一幅画,此画见于下列哪部作品中? ①《且介亭杂文》②《故事新编》③《朝花夕拾》④《集外集》 [1]5、鲁迅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写于留学日本时期,后收入哪部作品中? ①《坟》②《集外集》③《而已集》④《且介亭杂文》 [4]6、鲁迅的《呐喊·自序》里曾提到过一位“金心异先生”,这实际上指的是五四时期的哪位著名人士?①胡适②陈独秀③刘半农④钱玄同 [1]7、《伤逝》这篇手记体小说在具体行文中通过空一行以作为手记体的标识,因此,它实际上是由多少节手记组成的?① 18节② 19节③ 20节④ 21节 [2]8、鲁迅小说《肥皂》中,针对那块肥皂的“葵绿色”特征,总共描述了几次? ①9次② 10次③ 11次④ 12次 [4]9、下列鲁迅小说中,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原理的是哪一篇? ①《药》②《祝福》③《肥皂》④《伤逝》 [3]10、下列鲁迅小说中,未涉及到人物偷窃品行的是哪一篇? ①《故乡》②《孔乙已》③《明天》④《阿Q正传》 [1]11、高老夫子是《高老夫子》中的一个人物,该作品的体裁是什么? ①小说②散文③杂文④散文诗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_杂文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_杂文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下面是有关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的内容: 鲁迅的杂文,无疑是他无与伦比的独创的思想天才和艺术天才的结晶。关于鲁迅杂文的思维特点,是鲁迅研究专家早就注意了的问题。徐懋庸和毛泽东曾分别指出唯物辩证法在鲁迅杂文中的出色运用;冯雪峰认为鲁迅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唐弢认为鲁迅杂文是逻辑和形象思维与具体材料和统一。我们认为更确切的说法是,鲁迅杂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完美统一。杂文精选那么鲁迅式的辩证的理论思维有些特点: 1、微观和宏观的统一。鲁迅杂文内容是极其广泛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大到整个社会,整个文明作批评对象,小到寻常的社会现象,但又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略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这种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鲁迅曾在《准风月谈•后记》中,有很好的说明: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 2、微观和宏观的统一。在鲁迅杂文中,有单纯的历史考察和单纯的现实解剖的出色篇章,鲁迅杂文但大多数是历史的反思和现实剖析相统一的,这是鲁迅杂文辩证的理论思维的重要特征。鲁迅这类杂文,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中勾画出事物发 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鲁迅的杂文,包容我们民族的整部历史,充满丰厚有历史感和深刻的历史预见性。 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鲁迅的博识是无与伦比的。他精通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也有丰富的文学、绘、历史、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民俗、考证等。使他的杂文在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时,总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调动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

4、破坏与建设的统一。鲁迅的杂文,是不留情面,坚忍不拔地暴露和攻打旧 社会和旧文明的匕首和投枪,充满着批判和战斗的激情。别林斯基说过:任何否定,如果要成为生动的,诗意的,廉政杂文都应当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杂文家的鲁迅,既是尖锐的社会批评家,又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家,既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是热烈的理想主义者,他杂文中的任何否定都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因此,鲁迅的杂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互相统一和有机的融合,这一思维的根本特定,决定了鲁迅杂文带有鲜明的艺术特质:即集中表现了议论的形象化、议论的理趣化和议论的抒情化。 1、议论的形象化。鲁迅曾对自己杂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基本的说明:我的坏处,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因此,他的杂文并不局限于描写这一个具体的人与事,而使它具有历史的概括性和普通性,成为这一类人和事的图象和标本,王小波杂文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常取类型。这也是要求作家杂文创作时,议论要形象化。而 议论形象化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首先是借助想象、联想创造出那些带有比喻和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如落水狗、叭儿狗、夏三虫、二丑等形象,创造的意象如黑色的染缸,小摆设等。单就叭儿狗类型形象的创造,就让人拍案叫绝,不仅在早期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得到充分的刻划。而且鲁迅与形形色色的叭儿狗长期战斗中,不断地画出了其种种变幻,如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或使嗾,比它的主人更严厉的‘叭儿狗’;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疲,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小杂感》变成了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丧家犬,曾经是激烈的狼,现已被驯服,失去了野性的狗,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在别的统治者之上的。殖民地上的洋大人的宠犬,岌岌不可终日,《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一有变化,它们就另换一付面目的不忠实的狗等等。《二心集•上海文

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_鲁迅杂文精选读书心得五篇

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_鲁迅杂文精选读书心得五篇这本书为我们收集了鲁迅先生的部分杂文,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鲁迅先生曾说自己的杂文里讲的“并名优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关于《鲁迅杂文 精选》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 来参阅。 让人变聪明的方式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我选了 一本提示了生活哲理的书。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文化巨人。这不仅在小说、散文、散文诗领域取得的卓越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在于他用毕生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无与伦比 的杂文。 在旧时中国,他用一支犀利的笔,写下一篇篇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直击敌人要害,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战斗作用。在他笔下,杂文成了一种摹写世相、见闻,评说世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形式不拘一格。给杂文打上的“迅哥”的鲜明印记。之前读他的文章,总觉得太深奥,太难懂,可如今不同。他往往纵意而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总在阅 读他的文章时可依稀听到文字背后的他:“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的形象。之前 阅他的文章,总觉文笔太尖刻,太喜欢骂人,但现今不同,他广泛且深刻地解读和认识旧中国社会上各样的现象,发人深省,令人深思。比如: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各样的自大。其实,自大一直被视作为人的弱点,他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讽刺那些打着爱国的旗号,盲目自大,闭关自守的人。实际上,我们可以知道,他所赞扬的是那种思想见识高出庸众,提倡各种改革的“自大”的人。 再者像:有缺点的战士还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竟不过是苍蝇。他此外告于我们正确,到位的认清事物本质,正确认识自己。使我不时从自己的角度和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 受出发,重新认真、严肃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所面对的实际生存状况。 对此,我也学会了反省,在文章给予我艺术享受之上反省自己,让我重新找回自己。 柔和的阳光挥洒在琉璃般的玻璃茶桌上,闻着茶随风飘散的淡淡清香,打开那本崭新 的书本,我要再多次品读手中的这本《鲁迅杂文精选》。 杂文,顾名思义,是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 的总称。

鲁迅杂文集优秀读书笔记(精选3篇)

鲁迅杂文集优秀读书笔记(精选3篇)鲁迅杂文集优秀读书笔记(精选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杂文集优秀读书笔记(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杂文集读书笔记1鲁迅先生是位爱国人士,他年轻时有志于当一名医生,但他看到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同胞看到同族人被砍头时麻木的表情时,他放弃从医,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以文学的形式改变他们的精神。 初中时,学过他的《闰土》,小说则与杂文有着很大的不同,故事情节看的明白,却是非常悲哀的,封建社会的身份地位,礼仪文化,使一代代人有童年的天真活泼,变成中年的疏远陌生。友情逐渐被扼杀,是很残酷的。 鲁迅的杂文集里处处可以看到他批判统治者的封闭守旧,禁锢人民的思想。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把国家比作密不透风的铁笼,人民则是快要闷死却浑然不知的愚民,自己则是叫愚民起来的人。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处于封建社

会走向末期,外国列强纷纷侵入中国。而中国政府却无动于衷,只是一味地接受不平等条约,却还不打开国门。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记载着他对当时的社会动态的批判,自己生活的成长与对社会看法的转变,与朋友的谈天等等。正是这种真情实感,才使这么看过鲁迅文章的`人民醒悟过来,,为新革命砌好了几块垫脚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反映出鲁迅先生坚强的个性,执着唤起人民清醒的觉悟。鲁迅先生的这种品质也体现在字里行间,否则他早就承受不了寂寞与悲哀了。 现在读读他的杂文,也不尽能读出它的全部韵味,有时可能还不太理解他的隐喻意与批判点,所谓一个时代培养一辈人。挖掘鲁迅文章的深层含义还得多多阅读几遍。 鲁迅杂文集读书笔记2这本《鲁迅的经典杂文集》是由鲁迅先生所写。鲁迅先生把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生用笔杆子当作利器,对敌人冷嘲热讽,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对敌人必须横眉冷对千夫指,对人民必须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出国留学之后,依然不忘为人民服务。1936年8月19日,一代大文豪鲁迅逝世了。 《鲁迅的经典杂文集》分为《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己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等》《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作品特点

这个问题无法笼统作答,因为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面涵盖比较广,每个文学体裁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其在表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也是不同的,下面根据作品体裁来简单分析其在不同体裁领域所体现出的特点: 1、鲁迅小说的特点 鲁迅一生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 《呐喊》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反封建是其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掠夺、虐杀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的毒害。它的第一篇《狂人日记》,作品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手法揭示了一个“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作为中国的第一篇现代小说,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又如在《阿Q正传》中,小说塑造了一个在辛亥革命前后尚未觉悟的贫苦农民形象阿Q,描写了封建势力在革命前残酷剥削、压迫农民,在革命到来后又混进‘革命党’,镇压革命”,“从而深刻揭露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收写于1924至1925年间的11篇小说。它继续描写封建主义吃人的悲剧。和《呐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例如在小说《祝福》里,鲁迅并没有直接描写封建政权对祥林嫂的政治压迫,鲁四老爷也很难说就是反动政权的代表人物;而有些对祥林嫂的不幸命运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则又并不完全包含在四条绳索(毛泽东说:“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之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正是这四条绳索的捆缚所造成的。 鲁迅的这两部小说除了阿Q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的人物之外,也塑造了其它的典型人物,深入中国人性的弱点,极具代表性,这缘于《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使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作者多采用白描手法,用极精练的笔墨写景状物,勾勒形象;又吸取中外艺术家的经验,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对小说来说,就是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

读 鲁迅杂文 有感

读《鲁迅杂文选》有感 鲁迅先生是个笔锋尖锐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其大量的文学作品当中,读者时常感受其“痛心疾首”的言论,呼唤麻木不仁的愚昧国民能早日清醒。最直接讽刺当时落后封建的社会现状的莫过于鲁迅的杂文。《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热风》《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杂文集均能体现鲁迅“哀国人不幸,怒国人不争”的思想。而《鲁迅杂文选》则把其中多部杂文集中的名篇收录其中,以一百余篇的别具一格的文章反映鲁迅民初时期的思想革命论调。 鲁迅的杂文自我中学就被收录到语文教材中,此番重温《鲁迅杂文选》,依然感受到隐藏在鲁迅笔锋下的一腔热血。在书中,我还发现鲁迅不仅仅是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还很会演讲,曾到上海、香港等地给知识分子分享个人见解。 鲁迅的杂文都贯穿着“哀”和“怒”两种基本精神,而笔调大多以讽刺为主。事实上,鲁迅为人幽默,洞察力强,谦虚待人。如书中《论“他妈的!”》《论睁了眼看》两文,观点敏感,语言辛辣,但更显示出作者的机智幽默,并且直穿“敌人”的“死穴”。《论“他妈的!”》一文中鲁迅把国人常说的脏话提升为“国骂”,然后引用俄国的类似情况来加以对比,指出发明这一句话的人物“确实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个卑劣的天才”。人们不能蔑弃扫荡我的余泽和旧荫,而硬要去做别人的祖宗,无论如何,总是卑劣的事。鲁迅指出:“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这恰恰道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论睁了眼看》一文,作者点出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懦弱,这也是其小说中经常反映的国人的一种劣根性。文中写道:“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

海量阅读

海量阅读 海量阅读的深远意义 “海量阅读”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个方法所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们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第一、“海量阅读”为青少年适应时代需求做了准备。 “海量阅读”的直接结果,推动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加大,直接促进了学生对汉语的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强化了二者之间的“亲和力”!阅读的速度和数量的提高,又反过来加强了汉语的使用,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汉语的深度理解。 新课标对“阅读和鉴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个要求的提出体现了新课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而事实上,“海量阅读”的推行,将轻而易举地兑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数量和速率要求,为把孩子们培养成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海量阅读”让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 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导学生将教师的分析当作一块样板,然后让学生跟着实践,当发觉学生的分析有了偏颇,再指出或者引导。即使是指出和引导,也不必非要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不可。一堂卓有成效的课,不但要解决一些疑问,还应该再带给学生更多的“怎么”、“什么”和“为什么”。 不要害怕学生只阅读,会缺少了分析,以至还是想方设法占用阅读时间讲语文课。不要以为学生没有说出来、写出来就是没有分析。任何人阅读任何文章,只要是基本读懂,就必定分析过。只是因为没有外在表现,不易觉察而已。分析理解是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的:口头分析比较慢,笔头分析则慢而有序,但是大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作者:杨520927 内容摘要:杂文创作,几乎倾注了鲁迅先生的大部分心血。鲁迅先生的杂文对现代传媒中各种评论文体的出现和影响,对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的结合可谓影响深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在鲁迅先生创作后期,他倾注了大部分心血于杂文创作中,可以说,鲁迅先生的名字是与他的杂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中,引起最大争议的同样也是他的杂文。从其生前直到现当代,对他的杂文的肯定与赞赏、否定与嘲讽就从未停止过。尽管一些文学评论家或读过鲁迅先生杂文的读者曾无数次地宣布:鲁迅的杂文时代已经过去,就连他本人也一再表示希望他的攻击时弊的杂文“与时弊同时灭亡”,但事实却是难以回避的,即鲁迅先生的杂文始终为一切关心与思考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人生、人性……问题的中国人所钟爱。鲁迅先生的杂文在现当代仍是中国社会中活生生的“存在”对正在发展的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作用,对现实的中国人心产生影响。它的每一次最新发表,仍能给读者一个针对当前现实而写的感觉。读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觉和发现,可谓常读常新。阅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可以发现它在现当代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他的杂文对现代传播中各种评论性文体的出现和影响,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以及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结合可谓影响至深。 关键词:鲁迅杂文传播创作语言思维 l、鲁迅杂文对现代传播的意义 作为一种报刊文体,杂文与现代传播有着血肉般的联系。人们说起杂文,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杂文,总要联想到“五四”时期的《新青年》《语丝》《莽原》《京报副刊》《晨报剐刊》,以及20世纪 3O年代的《萌芽》《太自》《申报·自由谈》

论鲁迅杂文的思想和美学风格

论鲁迅杂文的思想和美学风格 [内容摘要]鲁迅杂文,是他毕生业绩的主要表现,既是战斗的匕首,也是艺术的珍品。杂文,这种中国早已有之的文学体裁,一到鲁迅手里,不但思想内容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且艺术形式也有了独特的创造。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爱极而愤的民族豪情,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简洁凝炼的语言,丰富活泼的体裁,讽刺比喻的妙用,又使其艺术形式巧夺天工。其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鲁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斗历程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杂文思想美学风格 一、鲁迅杂文的思想 鲁迅杂文,不仅是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典范和学习写作技巧的楷模,首先是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教材,特别是贯穿其中的鲁迅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对我们现代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必将产生特殊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鲁迅一生共写杂文六百余篇,计一百余万字。这些杂文,展现了从辛亥革命前至抗日战争这三十多年中国的历史潮流,其间每一时期的生活和斗争,社会面貌和思想文化战线的波涛,都在鲁迅杂文中留下了印迹;从这意义上说,不懂得鲁迅的杂文,就不懂得中国的昨天。鲁迅杂文,又展示了鲁迅作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以杂文为武器,在思想和文化战线上向敌人冲锋陷阵的光辉战绩;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懂得鲁迅的杂文,就不懂得鲁迅战斗的一生。

(一)与封建主义彻底斗争的精神 五四退潮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伟大的分裂”,一方面是工农民众的阵营,一方面是依附封建残余和帝国主义的反动资产阶段。这种新的反动思想披上了欧化或所谓五四化的外衣,充当反动统治者的帮凶。这时期鲁迅杂文的火力便集中于这些军阀官僚及其叭儿狗身上,或冷嘲热讽,或大声疾呼,或巧妙譬喻,无情揭露了以各种面目出现的封建妖孽和洋场恶少;反对中外反动派及其叭儿狗对爱国青年的诬陷与残杀;反对尊孔读经的封建复古派、“国粹主义者”;反对自由主义,主张打落水狗等。其中《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对女师大事件和三一八惨案中站在反动军阀一边的无耻文人的讥讽和抨击,为当时中国思想斗争史保存了珍贵的文献;而对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与反动派英勇争的爱国青年,予以热情讴歌。《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则表现了鲁迅“催促新的产生,对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的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四一二”政变后,鲁迅身处逆境,但面对反革命的军事和文化“围剿”,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运用杂文为“匕首”和“投枪”,自觉地英勇地与敌人展开坚持不懈得不妥协战斗。这一时期的鲁迅杂文,有的记录了大地主大买办集团媚外独裁的历史,可耻的不抵抗主义,如《“友邦惊诧”论》,《中国人夫掉自信力了吗》等;有的淋漓尽致的勾画出各式各样奴才的嘴脸,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拿来主义》等;有的悲愤深广的控诉了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有的用阶级观点剖析批驳地主资产阶级的文艺理论,如《文学和出汗》,有的透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如《中国人大掉自信力了吗》,《拿掉主义》、《人生识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