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大纲 安琦 机械设计

【免费下载】教学大纲 安琦 机械设计
【免费下载】教学大纲 安琦 机械设计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学时/ 学分: 64/4英文名称: Machine Design 考核方式: 出勤率+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进行综合考核。 选用教材: 《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2月 大纲执笔人: 安琦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与技术测量。 大纲审核人: 王小芳 安琦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一、教学基本目标 (1)本课程才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掌握对常见机械零部件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的方法,掌握综合应用各种机械零件、各种机构的知识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机械传动装置和一般机械设计的能力。 (2)拟达到的教学目的掌握一般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方法;了解整台机器的设计的基本设计过程,

初步具备对一般机器进行设计的能力。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 机械设计概论 1.1 课程性质和任务 1.2 设计机器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程序

1.3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1.4 结构设计 1.5 设计的检查

1.6 设计人员的素质 1.7 机械设计的新发展 第2章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2.1 载荷和应力分类 2.2 机械零件的强度 2.3 机械零件的表面强度 2.4 机械零件的刚度 2.5 机械零件的冲击刚度 2.6 温度对机械零件工作能力的影响 2.7 机械零件的振动稳定性 2.8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 第3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3.1 疲劳断裂特征 3.2 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 3.3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3.4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3.5 稳定变应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3.6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第4章摩擦、磨损、润滑

4.1 摩擦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

4.2 干摩擦

4.3 边界摩擦润滑

4.4 磨损

4.5 流体摩擦润滑

4.6 膜厚比与润滑状态

4.7 润滑剂、添加剂

第6章螺纹联接

6.1 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材料和精度

6.2 螺纹联接的拧紧和防松

6.3 单个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6.4 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6.5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第7章键、花键、销、成型联接

7.1 键联接

7.2 花键联接

第11章带传动

11.1 概述

11.2 带和带轮

11.3 带传动的几何计算

11.4 带传动的计算基础

11.5 V带传动计算

11.6 平带传动计算

11.7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第12章齿轮传动

12.1 概述

12.2 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

12.3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12.4 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

12.5 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12.6 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12.7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2.8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2.9 直齿锥齿轮传动

12.10 齿轮传动的效率和润滑

第13章蜗杆传动

13.1 概述

13.2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和结构13.3 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

13.4 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计算

13.5 蜗杆传动受力分析和效率计算

13.6 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13.7 蜗杆轴挠度计算

13.8 温度计算

13.9 蜗杆传动的润滑

13.10 提高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的措施

第14章链传动

14.1 概述

14.2 链传动的零件和材料

14.3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14.4 链传动的受力分析

14.5 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14.6 齿形链传动的计算

14.7 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张紧方法

14.8 链传动的润滑、护罩或链条箱

第16章轴

16.1 概述

16.2 轴的结构设计

16.3 轴的强度计算

16.4 轴的刚度计算

16.5 轴的临界转速

16.6 提高轴的强度、刚度和减轻重量的措施第17章滑动轴承

17.1 概述

17.2 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

17.3 滑动轴承的材料

17.4 轴瓦结构

17.5 轴承润滑材料

17.6 润滑方法

17.7 滑动轴承的条件性计算

17.8 液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

17.9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的计算

第18章滚动轴承

18.1 概述

18.2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择

18.3 滚动轴承的代号

18.4 滚动轴承的力分析、失效和计算准则18.5 滚动轴承的动载荷和寿命计算

18.6 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

18.7 极限转速

18.8 成对安装角接触轴承的计算特点

18.9 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18.10 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19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讲座形式进行,不作为考核内容)

第20章弹簧

三、建议教学进度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建议2课时课堂讲解,自学3课时)

第2章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建议3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

第3章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建议5课时课堂讲解,自学8课时)

第4章摩擦、磨损、润滑

(建议4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

第6章螺纹联接

(建议5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实验2课时)

第7章键、花键、销、成型联接

(建议2课时课堂讲解,自学4课时)

第11章带传动

(建议4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实验2课时)

第12章齿轮传动

(建议6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实验2课时)

第13章蜗杆传动

(建议4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

第14章链传动

(建议4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

第16章轴

(建议4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选修实验2课时)

第17章滑动轴承

(建议4课时课堂讲解,自学6课时,实验2课时)

第18章滚动轴承

(建议5课时课堂讲解,自学8课时,实验2课时)

第19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讲座形式,建议1课时课堂讲解)

第20章弹簧

(讲座形式,建议1课时课堂讲解)

四、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CAI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课后习题练习、专门的实验课教学辅助课堂讲解内容的理解、课外安排时间答疑。

五、考核方式

根据: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进行定量综合考核。

六、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记分为百分制:总成绩= 出勤率(4%)+平时作业(4%)+实验报告(2%)+期中考试(15%)+期

末考试(75%)

七、教学参考书

《机械设计》(第五版)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机械设计与理论》(第一版)李柱国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4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Maching Design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20 讲课学时: 120 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机电一体化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 先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 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 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 课程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是本课程的教 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 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机械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和结构工艺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三、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对象和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机器设计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结合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器设计程序和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要多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等),认真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定课室集中时间独立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轴系基本参数计算步骤及结果、主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结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上)综合练习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林小宁 注:综合练习中所标分数为对应题型分值的参考范围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共20分)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2.机械零件静应力计算的强度准则是()。 A.使计算应力≤极限应力B.使计算应力≤许用应力 C.使计算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D.使计算安全系数≤1 3.在带传动中(i>1),传动带内部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3)要点

机械基础习题5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 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 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 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 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 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 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信息 实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30403 周数: 4 周学分:4分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类型:集中进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装配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3.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要求: (1)装配图一张(A0号图) (2)零件图2张A2图纸。(传动零件、轴) (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与齿轮配合处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键的强度校核,选择联轴器等,约6000-8000字。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分配

五、实习组织方式及要求 1.组织方式:集中进行; 2.对教师职责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 (4)严格对学生的考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3.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六、实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构成:平时表现占30%+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 平时成绩构成: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七、实践课程参考书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陈秀宁施高义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溎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陈立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年月日 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任务是: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 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 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后续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成绩以15%十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举例要注意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和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 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主要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一般机械设 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 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72)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 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课程编号:A0720041 学分:4.5 学时:72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等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开课系所: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进行设计构想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它在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课程任务: 1).机构及机器组成的一般知识,各种机构的类型、性能、特点及应用等。掌握常用机构的设计;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具有设计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4).对设计机械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2)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3)学习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机器、机构、零件的概念 3.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机器、机构、零件的概念。理解机器的组成及特征,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机械设计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2)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 (4)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2.课程重点、难点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三)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课程教学内容 (1)机构的组成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课程重点、难点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 3.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四)平面连杆机构

《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A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111010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Design (A1)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 装甲车辆工程等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A1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能力、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A1是一门概念性强,应用灵活的课程,要求明确机构、机构压力角、机构倒置、自锁、死点、基本机构、基本参数、尺寸等基本知识点的概念。熟练掌握运动分析、结构分析、力分析的方法;熟练掌握主要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和计算。能够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传递方案,包括机构综合和尺寸设计。 (三)实施说明 机械设计A1课程,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包含了实验教学及课程综合设计两大实践性教学内容,后两者已独立设课,单独记分,将单独编写教学大纲。本大纲为机械设计A1课程理论教学的大纲。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进程安排1-2次课程大作业,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之后开出,理论力学应特别讲清楚速度瞬心、相对运动原理、点的复合运动、动能定理等概念。 (五)对习题、实践环节的要求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但对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要尽量覆盖面宽。课程实验部分和课程设计部分均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见相关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机构的组成、常用机构、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应用机构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七)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机械原理》,邹慧君,郭为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机械原理》,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机械设计A2课程设计-2017

《机械设计A2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The mechanical design curriculum design of A2) 课程编码: 010151011 周/学分: 3周/6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等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等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热加工工艺概论、机械设计A2等 2、后续课程 各专业课、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A2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论述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研究机械设计基本方法,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工程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设计在把知识转化为工程应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基础及相关课程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培养为实现具体要求的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能力; (3)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5)初步培养革新和创新的能力; (6)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课程设计对学生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为: (1)具有机构方案设计的能力; (2)熟练掌握各种通用零件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应用范围等基本知识的能力,各种零件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的能力,减速器方案设计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能力; (5)能正确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为: 1、设计题目类型:设计题目一般为通用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具体题目类型和数据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也可以为机械创新设计题目或学生自选题,具体情况由指导教师确定,其工作量相当于二级齿轮减速器设计或单级蜗杆减速器设计。 2、设计图纸:以减速器题目为例,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为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0或A1图幅),零件工作图若干张,通常为齿轮(或蜗轮)和轴零件工作图(A3或A4图幅若干张)。其他题目的

(新)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XX 》 教学大纲 课程属性:(属性指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教育层次:专科、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 学分: 学时: 编写(修改)单位:(填教研室) 制订或修订人:完成日期:年月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 第次修订适用年级: 审批人:审批日期:年月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或是机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械零件、部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 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后继课 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先修课程 ……………………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2)…………… ……………. 2、能力目标 (1)…………… (2)…………… …………….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单元一绪论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2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3、能力培养 (1)……… (2)………. ………… 学生实验: 1、实验项目 (1) (2) …………. 2、能力培养 (1) (2) ……………….. 单元二联接 ……………….. 六、教学原则和建议 1、重点章节应尽可能放在机房里进行讲授,学生边学边练。 2、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实例,特别是工业产品的建模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3

……………….. 七、教学参考书 《模拟电子线路》(一),郑应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XXX编著,校内使用。 ………………..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4

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41013050 英文名称:design of graduation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责任教学单位:工艺教研室 总学时:320 学分:16 考核形式:考试 实践地点:校内外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巩固和扩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机械工艺及装备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 基本要求: 1.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通过设计,调研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知识领域拓宽。 2.学会依据课题给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和正确的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方法,提高工程图纸的绘制(尤其是计算机绘图)、工程计算、技术文件编写等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测试,调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原则要根据培养计划中所制定的培养目标要求,以能达到综合训练为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2.应尽量选择既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结合生产、科研实际的题目。可根据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题目,三年内的设计题目不得重复;供学生选择的题目数应大于参与设计的学生数(>10%)。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设计题目,并由指导教师认定。 4.所选择的题目要注意到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设计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以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鼓励学生一人一个题目,如题目工作量过大,可多人同作一个题目,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给出具体的子题目,保证不同学生之间相近内容工作量<30%,防止设计内容雷同或抄袭。 6.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设计 ·机械制造中的过程优化 ·管理技术及软件设计 ·机械制造中的试验类题目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1)性质: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2)任务: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通过观察汽车实物或拆装汽车零部件,使学生能识别汽车上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懂得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及设备的正确使用,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了解汽车传动系统、转向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了解汽车充电系统、起动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仪表报警系统和附属电器设备等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五、课程内容、学习目标 课题或章节主要内容及目标学时分 配 备注 机械设计基础概念§1.1 机器的组合 §1.2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1.3 机器应满足的要求和设计制造程序§1.4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 §1.5 机械零件的强度 §1.6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7 摩擦、磨损和润滑 §1.8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简介 6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2.1 运动副及分类 §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6 螺纹联接§3.1 概述、常用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6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英文名称:Mechanical Optimize Design 学时:总计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 学分:3.0学分 面向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教材:《机械优化设计》,孙靖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 5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1.《机械优化设计》,陈立周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年 2.《机械优化设计基础》,高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其它教学参考数目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优化设计是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将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应用于设计领域而产生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利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以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加快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优化设计方法目前已经在机械工程、结构工程、控制工程、交通工程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机械设计中采用最优化方法,可以加速产品的研发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机械优化设计》课程,可以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建立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初步具备对工程中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建模、编程和计算的应用能力,为以后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授课、计算机编程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优化设计在机械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概况。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优化方法和使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优化设计概述(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课程的性质、优化的含义;优化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机械优化设计的内容及目的;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 2、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优化问题的几何描述;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机械类,近机类周学时/总学时90 适用年级二年级层次三年制高职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 力学、金属工艺学 后续课程 拟定单位机械教研室执笔人薛隆泉 系(部)意见(签章): 年月日教务处审核意见(签章): 年月日 一、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与部件以及一般机器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设计计算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介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

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 职业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总课时:90) 理论课时74,实验课时16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课时:74) 基本内容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教学方法课时 绪论1 本课程的地位、内容、任务、研 究对象; 2 机器的组成与特征; 3 机械设计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1 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2 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 概念; 3 明确本课程性质、任务及要求。 课堂 讲授 2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 机构组成、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及其运动简图; 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意义; 2 理解运动副的概念;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课堂 讲授、 实验1 5+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和演化; 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 了解四杆机构基本型式、演化; 2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3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 4 理解四杆机构存在曲柄条件; 结合 挂图、 实物 讲授 6 第三章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3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4 凸轮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 类及应用; 2 理解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 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结合 挂图 讲授 实验2 6+2 第四章间歇运动机构1 棘轮机构; 2 槽轮机构; 3 不完全齿轮和凸轮间歇机构。 1 理解解间歇运动机构的概念; 2 掌握常见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 运动特性及其应用。 课堂 讲授 2 第五章带传动与链传动1 带传动的类型与应用; 2 V带和V带轮; 3 带传动的受力和应力分析 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5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6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7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8 滚子链和链轮; 9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以及解V带传 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2、掌握V带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 计计算; 3、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链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多边形效应; 4、掌握链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计 结合 实物 讲授 实验3 1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07901学时:27学时学分:1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性质: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机械类、非机械类和近机械类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3、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教学的任务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构为题目,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对机构进行选型与组合,设计出几种机构方案,并对其加以比较和确定,然后对所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出最优的机构参数,绘制机构运动性能曲线。 二、课程设计时间:1周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原理课程进行中或完成后集中进行的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每个学生都应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拟定设计计划,保证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按时完成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工作。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反对不求甚解,这样才能确保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并在设计思想、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高。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骤: (l)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图纸,复习有关课程知识;准备设计所需的工具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 (2)机构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绘制各种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研究运动形式的变换与联接,并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比较,绘制出传动系统示意图。 (3)机构运动设计对所选定的机构方案进行运动综合,要求既满足机械的用途、功能和工艺要求,又满足机构原动计运动规律及机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要求,并将机构运动简图、速度图和加速度图以及相应的运动线图画在图纸上。 (4)机构动力设计在机构的运动设计基础上,根据各构件的质量及转动惯量确定机构的惯性力、惯性力偶矩、各位置的运动副反力及应加于原动件上的平衡力矩,绘制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线图,以便清楚地了解在一个运动循环中,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情况。 (5)整理说明书将课程设计的有关内容和设计体会以文字形式编写成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课程主要 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理论、设计步骤,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选择与装配等。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重要的地位;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课程以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机械原理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为学生顺利进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研究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课堂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目标,再根据此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即建立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OBE教学理念新型教学模式的机械设计课程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机械传动和联接装置的实践能力。受到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一个机械工程师所应有的基本设计技能。在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机械设计的能力,获得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代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将获得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创新

意思与创新设计能力,具备机械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具有设计一般机械传动和联接装置的实践能力;获得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代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2)掌握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3)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承载能力计算; 4)培养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5)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6)了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发展,并初步具有机械设计编程和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 等。 高等数学能为本课程提供的个别基础是:曲率半径、曲率中心的求法、包络线、复数、矩阵等。 理论力学能为本课程提供的个别基础是:摩擦与自锁现象、滚动摩擦、哥氏加速度、刚体的平面运动、点的复合运动、瞬心、动能定理、惯性力的主矢和主矩、达朗伯原理、自由度、虚位移原理等。 机械原理能为本课程提供机构、机器工作原理指导,为机械设计提供机械方案设计。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田君主编. 《机械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