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标准化试点改造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

地震台标准化试点改造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
地震台标准化试点改造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

地震台标准化试点改造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

市地震局

发展与财务处

二○一八年七月

一、招标容

根据工作安排及采购审批批复,荣昌盘龙、江津麻柳、地震台标准化改造设计项目,展开竞争性谈判采购招标。

招标采购项目名称:地震台标准化改造项目设计施工招标(具体详细参数具体要求查看五、项目要求)

项目地点:

邀请书及相关资料领取开始时间:年月日

评标时间:年月日:

递交文件:具体查看四、需提交文件

递交文件地点:市地震局

评标地点:市地震局

本项目最高限价设计施工费:元

二、评标须知

适用围:

本评标文件仅适用本评标文件中所提及项目

评标双方:

由市地震局发财处按照《市地震局采购管理办法》组织财务、执行部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评标小组。

符合资格的投标人法人授权代表。

有关要求:

参加评标的投标人应仔细阅读评标文件的所有容,按照评标文件的要求提供报价文件,并保证所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经发现有虚假行为的,将取消其参加评标或成交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履约保证金:

本项目未涉及,可不阅读本条。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后个日历日以银行保函形式提交市地震局,保函期限天。

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履约保证金将被没收或根据合同签订容,退回部分保证金:

因其自身原因不能履行合同。

工程期限

中标方需在实际中标之日起,个自然日完成施工,不得逾期。

报价有效期

报价有效期为我方规定的评标之日后天。有效期短于这个规定期限的报价,将被拒绝。

在特殊情况下,我方于原报价有效期满之前,可向成交投标人提出延长报价有效期的要求。这种要求与答复均应采用书面形式如信件、传真或电报等。

报价文件的印制

参加评标的投标人应按照评标须知的要求,准备报价文件(式份),其中正本份、副本份(封面

上标注“正本”、“副本”字样)。

报价(投标)文件由报价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字并盖公章。授权代表必须将法定代表人签字并盖章后的“法定代表人授权书”附在报价文件中。

报价(投标)文件必须装订成册。

报价文件的递交

参加评标的投标人应将其报价文件进行密封。

如果报价文件未按上述要求进行密封和标注,我方将予以拒绝,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投标公司自己承担。

评标文件由参加评标的投标人代表在规定的评标时间带至评标地点。

报价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为评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开始时间。我方将拒绝并原封退回在其规定截止时间后收到的报价文件。

三、资质要求

(一)基本资格条件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三年在经营活动中无重大违纪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三级及以上。

(二)特殊资质

、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三级及以上。

、安防工程企业资质三级及以上。

、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

、有机房标准化项目建设工程实施案例。

(三)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类似工程业绩是指:气象、地震、水利、地质、航道、天文、勘察等国家建设基层台站标准化或维修改造项目。

四、需提交文件

参加评标的投标人必须出具下列资质证明文件: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如参与评标的代表不是法人代表,须持有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的《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格式见附件);

、投标代表本人(复印件),原件需随身携带;

、报价函(格式见附件);

、相关资质复印件;

、施工进度安排表;

、三个台改造主要容工程量附表(具体施工工作量根据踏勘为准)报价清单;

、设计及施工方案(格式自拟);

上述文件上均需加盖单位公章(鲜章)

五、台站标准化试点改造项目设计招标要求

年市试点改造地震台站有三个,分别为荣昌盘龙地震观测站,江津麻柳地震观测站以及垫江新民地震观测站。为更好的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争取更好的改造效果,局领导经研究决定对台站标准化试点改造项目进行设计招标。现将招标要求及改造容述如下:

设计成果:

地震台站标准化改造方案的编制,以《地震台站标准化部规设计图册》(试行稿)、《中国地震局空间识别系统》手册要求为设计依据,综合行业标准再结合台站本地的地理、地质、气候、环境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台站外观和观测室进行改造和设计,以期达到地震台站布局布设规合理、特色突出的目标。

(一)荣昌盘龙地震观测站:

.效果图不少于。分别为:机房效果图,观测房正面效果图,外墙效果图、鸟瞰图等。(二)江津麻柳地震观测站:

.效果图不少于。分别为:机房效果图,观测房正面效果图,外墙效果图、鸟瞰图等。

.江津麻柳地震观测站标准化试点改造设计图及工程量清单。

(三)垫江新民地震观测站:

.效果图不少于。分别为:机房效果图,观测房正面效果图,外墙效果图、鸟瞰图等。

.垫江新民地震观测站标准化试点改造设计图及工程量清单。

六、台站标准化试点改造项目施工招标要求

(一)荣昌盘龙地震观测站设计要求

对围墙墙面约个平方左右进行整体抹灰,围墙外面找平、刷白,围墙面水泥砂浆抹平。

院个平方找平,及铺厚碎石子。

(二)江津麻柳盘龙地震观测站设计要求

台站外观形象设计方案:

外观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地震台站的识别度,体现行业特点,设计中采用徽标配合文字及颜色来体现。

台站观测房围墙外墙喷涂装饰,制作中国地震局蓝色徽标及“江津麻柳地震观测站”中文固定在墙上,院墙围檐刷蓝。

台站观测房正面安装台站铭牌、测项牌、警示牌各一块,铭牌材质为不锈钢,台站铭牌喷涂蓝色徽标及“江津麻柳地震观测站”字样,测项牌粘贴“地震动速度型观测”、“地震动加速度型观测”、“地壳形变观测”测项提示条,警示牌上喷涂“地震监测设施严禁盗窃破坏”等文字。

观测墩采用不锈钢厚度整包,并设置钢制栅栏。

从公路通往台站的便道进行硬化处理,加固路基,路面铺设水泥板,路面宽,道路修建长度预计左右。

院个平方找平,及铺厚碎石子。

观测室部设计方案

主要容:拆除观测房多年使用、老化配电线、墙插,采用暗线方式全部重新布设,安装防雷配电箱,配电箱设置照明、插座、仪器供电、备用等分空开;墙白色乳胶漆刷新并安装铝吊顶,并设置顶灯,采用节能灯;更换入户防盗门和室门,防盗门采用不锈钢材质,测震观测室门采用加厚保温不锈钢门,杂物间门采用不锈钢材质。配置杂物柜放置清洁卫生用品,配置移动维修座椅方便运维时使用。机房使用黑色定制机柜一台,使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上,机柜正门应为透明玻璃门,方便摄像头远程监控。

传感器布设(观测场地)方案

主要容:改造台站强震计传感器已采用打孔固定在摆墩上无需再固定;传感器已采用螺栓固定在基座上无需再固定。需要固定的设备主要有:

、测震地震计保护罩定制与固定

地震计摆墩固定装置的各个部件均采用厚不锈钢材料,每台地震计需要副该装置。

采用有机玻璃定制方形保护罩,倒扣在地震计上,有机玻璃保护罩使用玻璃胶粘接在摆墩上。、机柜固定

地板打孔用膨胀螺丝固定机柜底座四角。

、主机固定

主机为徕卡型连续观测仪,为非标设备,需设计并加工固定装置(带耳朵),安装固定在机柜立柱上。

设备机柜配置方案

主要容:购置××定制机柜台(块层板),用于安装测震、观测仪器、供电设备、通讯设备,机柜后部两侧配置软线槽布线,机柜顶部左右两侧开φ走线孔各一个,配置、收纳箱各个,配置安装只电池柜,机柜底部安装铜制接地排,机柜正面空余位置使用盲板遮挡,机柜底部四角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室底板,机柜周围在地面上粘贴工作区域标识。机柜距后墙超过。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主要容:台站线路布设凌乱,跳线飞线现象严重,不仅影响美观更会造成仪器稳定运行等问题;台站线路缺乏标识,无线路走向标示图,节点标示不明确。综合上述几点问题,本次改造重新设计台站布线方案,配置台站供电、通讯、仪器线路环境,便于维修、扩展,实现清晰明了的线路结构。布线基本原则:

、强弱电分开布设

、冗余的线路放置到机柜顶部设置的收纳箱;地震计、天线、信号线、通讯线路等多余线路放置在收纳箱;

、进出机柜线路均通过金属线槽布设,金属线槽采用宽;

、设备网线、电源线采用同规格、同颜色导线,网线采用超六类屏蔽网线,电源线带有2多股铜芯软线;

、线路尽量短,避免交叉、杜绝缠绕;

、线路布设在金属线槽,线路两端标签标识。

、台站防雷改造

台站防雷改造包括交流配电防护、仪器信号防护、屋顶接闪带、等电位等改造容。

()交流配电防护

对交流配电线路防护,包括要求配电线路进入观测室埋地超过;在配电箱配置级电源防雷器

(带计数),机柜配置机架式级防雷插板(不少于个插孔)。

()仪器信号防护

对从室外引入的信号线加装信号防雷器,包括測震授时天线、强震授时天线和信号线。()屋顶接闪带

地阻值在规定围,接地网不需要改造。屋顶接闪带因锈蚀严重,更换为φ圆钢,并刷防锈漆处理。

()等电位改造

台站仪器设备均采用同一地网进行接地,包括设备机柜、仪器机壳、防雷器、线路等做到等电位连接。

()“供地异母”改造

台站强弱电接地采用一个地网不同母线分开连接,即在台站原地网上相距较远位置分布焊接接地母线作为台站交流配电防雷接地母线与仪器设备弱电接地母线,接地母线引入室分布设置接地铜排。地网到接地铜排采用不小于2专用接地线,电源防雷箱、机柜接地采用不小于2专用接地线,仪器设备接地采用2专用接地线。接地线采用线耳方式连接。

智能供电与环监系统

主要容:增加智能电源与视频监控、温湿度、雷达报警系统,对台站设备与观测环境进行远程监控,购置只铅酸蓄电池。智能供电系统可远程对设备断电、重启,台网中心配备监控软件实时收集交流供电、直流供电、充电及电池电压等,提高远程管理台站及设备的能力。

标识标牌设计方案

主要容:部设计主要通过展示、介绍地震台站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监测技术等监测核心容展示行业特点,提升地震台站整体形象。

在台站墙上布置台站运行管理制度、观测仪器简介、台站观测技术系统拓扑图、工作流程图等展板,机柜仪器台面上设置仪器铭牌。

在适当的位置粘贴生产生活、警示类提示类标识。

建议台站标牌尺寸应与台站空间成比例,因此暂不做尺寸规定。

(三)垫江新民地震观测站设计方案

台站外观形象设计方案:

外观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地震台站的识别度,体现行业特点,设计中采用徽标配合文字及颜色来体现。

台站观测房围墙外墙喷涂装饰,制作中国地震局蓝色徽标及“垫江新民地震观测站”中文固定在墙上,院墙围檐刷蓝。

台站观测房正面安装台站铭牌、测项牌、警示牌各一块,铭牌材质为不锈钢,台站铭牌喷涂蓝色徽标及“垫江新民地震观测站”字样,测项牌粘贴“地震动速度型观测”、“地震动加速度型观测”、“地壳形变观测”测项的提示条,警示牌上喷涂“地震监测设施严禁盗窃破坏”等文字。

观测墩采用不锈钢整包,并设置栅栏。

院个平方找平,及铺碎石子。

观测室部设计方案

主要容:拆除观测房多年使用、老化配电线、墙插,采用暗线方式全部重新布设,安装防雷配电箱,配电箱设置照明、插座、仪器供电、备用等空开;墙白色乳胶漆刷新并安装铝方板()吊顶,并设置顶灯,采用节能灯;更换入户防盗门和室门,防盗门采用不锈钢材质(),测震观测室门采用加厚保温不锈钢门,杂物间门采用不锈钢材质。配置杂物柜(思哲瑞)放

置清洁卫生用品,配置移动维修座椅方便运维时使用。机房使用黑色思哲瑞机柜两台,使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上,机柜正门应为透明玻璃门,方便远程监控。

传感器布设(观测场地)方案

主要容:改造台站强震计传感器已采用打孔固定在摆墩上无需再固定;传感器已采用螺栓固定在基座上无需再固定。需要固定的设备主要有:

、测震地震计保护罩定制与固定

地震计摆墩固定装置的各个部件均采用厚不锈钢材料,每台地震计需要副该装置。

采用有机玻璃定制方形保护罩,倒扣在地震计上,有机玻璃保护罩使用玻璃胶粘接在摆墩上。、机柜固定

地板打孔用膨胀螺丝固定机柜底座四角。

、主机固定

主机为徕卡型连续观测仪,为非标设备,需设计并加工固定装置(带耳朵),安装固定在机柜立柱上。

设备机柜配置方案

主要容:购置××定制机柜台(每个机柜配置块层板),用于安装测震、观测仪器、供电设备、通讯设备,机柜后部两侧配置软线槽布线,机柜顶部左右两侧开φ走线孔各一个,配置、收纳箱各个,配置安装只电池柜,机柜底部安装铜制接地排,机柜正面空余位置使用盲板遮挡,机柜底部四角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室底板,机柜周围在地面上粘贴工作区域标识。机柜距后墙超过。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主要容:台站线路布设凌乱,跳线飞线现象严重,不仅影响美观更会造成仪器稳定运行等问题;台站线路缺乏标识,无线路走向标示图,节点标示不明确。综合上述几点问题,本次改造重新设计台站布线方案,配置台站供电、通讯、仪器线路环境,便于维修、扩展,实现清晰明了的线路结构。布线基本原则:

、强弱电分开布设

、冗余的线路放置到机柜顶部设置的收纳箱;地震计、天线、信号线、通讯线路等多余线路放置在收纳箱;

、进出机柜线路均通过金属线槽布设,金属线槽采用宽;

、设备网线、电源线采用同规格、同颜色导线,网线采用超六类网线,电源线带有2铜芯线;、线路尽量短,避免交叉、杜绝缠绕;

、线路布设在金属线槽,线路两端标签标识。

、台站防雷改造

台站防雷改造包括交流配电防护、仪器信号防护、屋顶接闪带、等电位等改造。

()交流配电防护

对交流配电线路防护,包括要求配电线路进入观测室埋地超过;在配电箱配置级电源防雷器(带计数),机柜配置机架式级电源(不少于个插孔)。

()仪器信号防护

对从室外引入的信号线加装信号防雷器,包括測震授时天线、强震授时天线、钻孔应变水温、水位信号线和信号线。

()屋顶接闪带

地阻值在规定围,接地网不需要改造。屋顶接闪带因锈蚀严重,更换为φ圆钢,并刷防锈漆处理。

()等电位改造

台站仪器设备均采用同一地网进行接地,包括设备机柜、仪器机壳、防雷器、线路等做到等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_沈德建

第22卷第6期2006年12月 结 构 工 程 师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s V o l .22,N o .6 D e c .2006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沈德建 1,2 吕西林 1 (1.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200092;2.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提 要 在介绍振动台本身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内容的扩展、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研究进展、振动台试验方法的发展和振动台试验新的测量方法,提出了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值得关 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试验方法 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o nS i m u l a t i n g E a r t h q u a k e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a n dMo d e l T e s t S H E ND e j i a n 1,2 L UX i l i n 1 (1.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D i s a s t e r R e d u c t i o n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00092,C h i n a ; 2.I n s t i t u t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98,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h a k i n gt a b l e i s i n d u c e df i r s t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 e x p a n s i o n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c o p e o f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i s a n a l y z e d .T h e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a u t h o r s i s c o m p a r e d a n d r e m a r k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a n d n e w m e t h o d o n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r e s u l t i s a l s o p r e s e n t e d .S o m e v a l u a b l e q u e s t i o n s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t e s t a r e i n d u c e d a n d m a y b e p a i d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b y r e -s e a r c h e r s .K e y w o r d s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m o d e l t e s t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8040) 1 概 述 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评价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和衡量减震、隔震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由于振动台本身承载能力、试验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许多时候必须做缩尺模型试验,在坝工模型和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更是如此。 一些新型结构形式,由于其超出了设计规范的要求,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对其抗震性能做合理的评估。超高层建筑和超大跨度建筑,在理论分析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试验,特别是振动台模型试验,是分析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线弹性的缩尺模型相似关系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许多复杂结构的相似关系、非线性动态 相似关系虽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未能得到 较好的解决。一些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其他一些新型结构的动态相似关系的 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甚至才刚刚起步。 振动台试验较好地体现了模型的抗震性能,可我们更关心的是由模型的试验结果推算的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在这方面尚未形成非常一致的结论,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介绍国内外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 2 研究的最新进展 2.1 振动台本身的发展 作为美国N E E S 计划的一部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 C S D )于2004年安装M T S 公司制

模拟地震

【探究缘由】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域地震并引发的海啸,让全世界为之震惊。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实在渺小。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先让我们进行一次地震模拟实验吧!【活动目的】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的自然灾害。在学习有关专题后,我们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知识整合】结合物理学中有关机械波的知识。【活动准备】地震模拟实验所需的基本材料有:一个高大中空的讲台、一把榔头、一堆木制积木、一堆乐高(有咬合口)积木等。【活动过程】1.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一建筑物(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一般),榔头敲击讲台四周,模拟地震的发生。2.改变敲击力度,模拟震级升高,烈度加大,建筑物毁坏。3.改变震中距、震源深浅等地震要素,烈度随之改变。4.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两个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使之位于不同位置(如一位于桌角,另一位于桌中央),敲击讲台,观察结果。5.采用乐高积木(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良好)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模拟实验。(填写表格略)【分析结论】改变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貌特点、地面建筑物的结构等要素,可理解地震、烈度与灾度的区别与联系,即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不同的烈度。【拓展建议】1.能否设计出更精准的实验敲击力度,使实验更具有可观测性和比较性。2.能否将两种积木结合,尝试搭建框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继续实验。【知识链接】震级·烈度·灾度一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它的强度有多大?破坏程度如何?灾损如何?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衡量和界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震级”“烈度”和“灾度”。“震级”指的是地震的强度,它跟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释放能量相同的地震,它们的震级相同。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也越大。震级是根据台、站地震图上记录的最大振幅的地动位移及与之相应的周期,并考虑到地震波按震中距离而产生的衰减,按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地震与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有固定的函数关系。震级每增大1级,其释放能量约增30~32倍。按震级定义和计算公式,震级没有上限。不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记录可查的最大地震,是1933年3月2日的日本大地震和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8.9级。[!--empirenews.page--]“烈度”是用来反映地震中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个概念。是用以表达地震强度的一种方式,是衡量地震在一定地域产生或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的一种“尺度”。烈度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在一定地点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和地形的破坏程度,以及人的直觉反应等等来界定的。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地震烈度划为12度:1度最轻,12度最强烈。●小于3度:人无感受,仅仪器能记录到;●3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6~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10~12度:毁灭性的破坏。一次地震,震级只能是一个,但烈度则会因地而异。因为烈度不仅与震级的强弱有关,而且还与震源的深浅、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地段的“介质条件”等有关。一般地说,如果震级相同,震源浅的地震往往要比震源深的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大,烈度也高。“灾度”是指地震区所受到的灾害严重程度。不仅包括地表形态和地貌的被扭曲、断裂、陷落和崩塌程度,同时也包括各种建筑物、人员及经济的损害程度。灾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震级的大小和烈度的高低,而且还与发震区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此外,与地震发生的时刻(白昼和黑夜),以及防灾救灾的具体措施是否得当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吴丽红人文学院历本101班 10020126 一、实验目的 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分类、危害以及地震的防灾措施等。 二、实验内容 体验模拟地震的震动状况、观看关于地震的影片,了解地震灾害的特征、危害、分布等基本知识以及防灾减灾的对策。 三、实验原理简述 当今人类面临着地震灾害的严重威胁,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目前,预防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与此同时,认识了解地震灾害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对地震灾害进行科学的评估,以期有朝一日对地震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制定减轻地震灾害的防御对策等已成为广大科学家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2710545.html,/i?word=%B5%D8%D5%F0%B4%F8&opt-image=on&cl=2& lm=-1&ct=201326592&ie=gbk) 1、地震灾害的相关概念 大地或地壳的突然震动就是地震。震源是地球内部直接发生震动的地方,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垂直投影。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距是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

的。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多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地震按震级大小四类: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称为弱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且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4.5级且小于6级的地震称为中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称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又可称为巨大地震。 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一样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 2、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氛围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又称为P波,它使地面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千米/秒,又称为S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为L波,是由纵波与横伯伯哦字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波长大,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原因。 3、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地震的成因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但是地震的发生大致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其中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自然引起的,成为天然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又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策划能够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认为地震可分为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两种。人工地震是由于某些人为的原因,如工业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面剧烈振动,但是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 4、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带分布主要包括四个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80%来自这个带,大约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中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这个地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这个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广。 大洋中脊带:地震活动性较弱,均为浅源地震。 东非裂谷带:地震活动较强,均为浅源地震。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Q/JMJT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标准 Q/SXJMJT××××-2015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发布××××-××-××实施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Q/SXJMJT××××-2015 主编部门: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

关于发布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的通知 为保证槽波探测施工质量,指导施工,由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通过公司组织专家会审,现批准为五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号为Q/SXJMJT××××-2015,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集团公司槽波探测工程中严格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集团公司2015年科技规划要求,在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下,会同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各矿总工和集团公司相关专家等,共同完成编制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试验,总结了国内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通专家多次评审,反复修改后,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由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管理及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集团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窦文武、焦阳等 主要审核人:付峻青,刘永胜、卫金善、杨新亮、李应平、牟义

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一、竞赛目的 通过比赛,加强华东地区工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营造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本次比赛突出设计理念、结构概念、结构体系创新,采用先进设备实施加载试验,希望能从理论创新引领实际工程发展的角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对设计构思与实施结果一致性的考察。 二、竞赛题目 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三、竞赛内容 1、结构方案概念设计及方案优选; 2、结构分析与制作详图设计; 3、结构模型制作; 4、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四、竞赛细则 (一)材料及制作工具 1、材料 主体材料:有机玻璃板,额定厚度:1mm、2mm,弹性模量2.6?103MPa,强度40MPa,比重1.2。 辅助材料:镀锌铁丝,规格22号,直径0.71mm,材质:Q235。 胶接材料:氯仿、502胶(辅助安装质量块用,安装质量块时在实验室现场领取)。 标识材料:红、黄、蓝、黑彩色不干胶纸各一张,规格100?40。 【注1】材料由组委会提供,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材料。

【注2】材料参数仅供参考,有机玻璃板厚度、镀锌铁丝的直径可能 有较大的误差,以实测结果为准。 2、制作工具 钩刀、美工刀、电吹风、0#水砂纸、锉刀、直尺、图板、小毛笔、滴管注射器。 (二)模型设计要求 1、底座 虚线内为模型可使用范围,Φ1=8为柱脚安装孔,Φ2=5为底板安装孔 底座平面示意图 模型需可靠连接于底座上,然后固定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底座为有机玻璃板,尺寸250×250×6mm,外围25mm范围不得有任何构件。底座内部200 200范围8个直径8mm的圆孔,可用于固定构件(上部模型如不能利用这8个孔,可采用其它任一有效方式将上部模型固定于底板上);外围12个直径5mm的孔用于将底座固定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底座平面示意见上图,底座上不得另行钻孔。

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一、施工情况 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历时5天,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工作。9月26日开始转入生产工作。于2010年10月16日完成了野外采集,历时29天,共完成地震测线4条,测线长度7.82km。完成试验点1个,试验物理点14个,微测井1个;设计生产物理点238个,完成生产物理点229个;共计完成物理点233个。其中:甲级记录125张,占54.6%,乙级记录100张,占43.7%,物理合格率98.3%。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8日~10月18日在涿州恒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资料处理,共获得地震时间剖面5条,处理剖面长度7.32km,满24次覆盖剖面长度3.7km。依据《规范》要求,对满覆盖时间剖面进行了评价,其中Ⅰ类剖面2.93km,占79.2%;Ⅱ类剖面0.44km,占11.9%。Ⅰ+Ⅱ类剖面168.51km,占91.1%,资料处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2010年10月20日完成了全部构造解释、图件编绘和报告编制工作。 二、地质任务 根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及勘探地质目的要求,本次二维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为: 1、了解测线控制范围的构造形态,查明F 2、F3断层的落差、性质及其平面展布情况,平面误差不大于50 m。对地震测线上新发现的20m以上断点做出解释。 2、控制测线范围内2号、9号煤层底板的赋存形态,解释误差不大于5%。 三、测线布置 地震主测线布设北西-南东向,与构造主方向和地层走向近垂直,布设测线5条,详见图1。

地震勘探安全生产施工方案

地震勘探安全生产施工方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1、森林火灾风险。主要发生在秋后、冬季林区枯叶较多,气候干燥,风力较大这个时间段,其内在引发因素有:职工上山带烟火,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钻机汽油机因故障失火、汽油桶泄露,钻进过程中岩粉高温和外来人员吸烟、焚烧等。 2、测区内道路交通事故。测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窄、陡、急转弯道较多,测区内没有沥青化的土路陷坑等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客观条件,其内在引发因素有:车辆故障,刹车失灵,司机违章超速行车、紧急情况处置不当、超负荷运载等因素。 3、地震爆炸后因爆后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如岩体崩塌、山坡上活石滚落,造成人员受伤、被埋等。其发生条件是:高角度边坡坡脚放炮,炮点周围岩石疏松,有坡积物、松散层、崩塌的地质灾害体。 4、爆炸事故。本次工作单孔药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场地杂散电流场等外在因素,加上作业人员不能实行在井口包药,违章携带装好雷管的炸药远距离运输,作业人员携带手机或其他电源设备、下药与放炮人员距离较近,造成接错线等,产生爆炸事故。 5、爆炸飞溅物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边坡附近的炮孔,井深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炮孔等地点,因爆炸抵抗线过小,爆炸后产生岩土飞溅物。 6、摔伤、高处坠落。地形陡滑、树木多、杂草多、黄沙坡多是发生摔伤、高处坠落的外在条件,其引发因素是作业人员负重上山,遇到陡坡、悬崖等易滑地带,作业人员劳保鞋不具备防滑能力,没有实行三到五人一组,采取相互协作上山,作业人员没有住拐棍,实行先探路后行人等措施。 7、触电事故。分为两种,一种是放炮过程中爆炸线触及高压线,一种是办公、生活用电超荷载、线路老化,室内插座沿地敷设,地面潮湿或向地面洒水等因素,发生触电或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8、中毒事故。分为三种,一种是食物中毒,食堂不卫生,豆角之类的菜没有作熟,食用不明毒性野菜等;二是煤气中毒,食堂液化气罐泄露,或冬季用煤火炉取暖发生煤气中毒;三是车内一氧化碳中毒。

振动台试验终极版

一、前言 模拟地震振动台可以很好地再现地震过程和进行人工地震波的试验,它是在试验室中研究结构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的最直接方法,这种设备还可用于研究结构动力特性、设备抗震性能以及检验结构抗震措施等内容。另外它在原子能反应堆、海洋结构工程、水工结构、桥梁工程等方面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应用的领域仍在不断地扩大。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法是目前抗震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进行结构的地震模拟试验,国内外先后建立起了一些大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模拟地震振动台与先进的测试仪器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配合,使结构动力试验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并极大地促进了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 二、常用振动台及特点 振动台可产生交变的位移,其频率与振幅均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振动台是传递运动的激振设备。振动台一般包括振动台台体、监控系统和辅助设备等。常见的振动台分为三类,每类特点如下: 1、机械式振动台。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为1~100Hz,最大振幅±20mm,最大推力100kN,价格比较便宜,振动波形为正弦,操作程序简单。 2、电磁式振动台。使用的频率范围较宽,从直流到近10000Hz,最大振幅±50mm,最大 推力200kN,几乎能对全部功能进行高精度控制,振动波形为正弦、三角、矩形、随机,只有极低的失真和噪声,尺寸相对较大。 3、电液式振动台。使用的频率范围为直流到近2000Hz,最大振幅±500mm,最大推力 6000kN,振动波形为正弦、三角、矩形、随机,可做大冲程试验,与输出力(功率)相比,尺寸相对较小。 4、电动式振动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振动设备。它的频率范围宽,小型振动台频率 范围为0~10kHz,大型振动台频率范围为0~2kHz,动态范围宽,易于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加速度波形良好,适合产生随机波;可得到很大的加速度。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置的,当通电导体处的恒定磁场中将受到力的作用,半导体中通以交变电流时将产生振动。振动台的驱动线圈正式处在一个高磁感应强度的空隙中,当需要的振动信号从信号发生器或振动控制仪产生并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到驱动线圈上,这时振动台就会产生需要的振动波形。组成部分:基本上由驱动线圈及运动部件、运动部件悬挂及导向装置、励磁及消磁单元、台体及支承装置。 三、组成及工作原理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振动台台体结构 振动台台面是有一定尺寸的平板结构,其尺寸的规模由结构模型的最大尺寸来决定。台体自重和台身结构是与承载试件的重量及使用频率范围有关。一般振动台都采用钢结构,控制方便、经济而又能满足频率范围要求,模型重量和台身重量之比以不大于2为宜。振动台必须安装在质量很大的基础上,基础的重量一般为可动部分重量或激振力的10~20倍以上,这样可以改善系统的高频特性,并可以减小对周围建筑和其他设备的影响。 2.液压驱动和动力系统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样本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 二0一0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 (1) 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 (1) 第二节地质任务 (1)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一节地质概况 (2)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3)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3) 第二节试验工作 (3) 第三节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 (4) 第四节设计工作量 (7) 第五节施工技术措施 (8) 第四章资料处理 (10) 第五章资料解释 (12) 第六章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七章三维地震勘探效果预测及成果 (16)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第二节地质任务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二、煤层 三、构造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一、地表条件 二、浅层条件 三、深层条件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通过收集测区水井、机井水位等资料初步估算测区潜水位情况,并辅以小折射法或微测井进行低降速带调查,为资料处理提供依据。本区设计低速带调查物理点8个,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作量。 第二节试验工作 为了保证地震勘探原始资料的质量,必须进行系统详细的试验工作。 一、试验点选取 3个试验点,全区均匀布设,主要试验激发、接收效果。 二、激发因素试验 主要试验不同激发井深、激发药量、不同组合个数激发效果。 三、接收因素试验 采用主频为60Hz检波器接收,为了压制高频干扰,采用2串2并检波器串组合,组合形式:小基距面积组合,组内距0.5米 影响检波器埋置的为第四系松散耕植土,加上风吹会引起检波器产生高频谐震,所以埋置检波器时必须挖坑并清除浮土,坑的深度取决于当地的耕作深度,并通过试验确定,坑深:30cm。 四、仪器参数 仪器使用法国sercel公司新型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根据所勘探的目的层深度和精度要求,所选用仪器参数如下: 采样间隔:1ms 记录长度:1s,因煤层埋深位于300~400m之间,双程反射时间200~

振动台模型试验

01 建筑结构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从模型的设计制作、确定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到最后实施试验和对试验报告数据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历时较长、环节较多。显然,预先了解和把握振动台试验的总体过程,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才能较顺利地完成该项工作。介绍将会按照以下顺序依此进行: 1 模型制作 2 试验方案 3 试验前的准备 4 实施试验 5 试验报告 6 试验备份 02 1 模型制作 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制作,在获得足够的原型结构资料后,至少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关键环节: (1)依据试验目的,选用试验材料; (2)熟读图纸,确定相似关系; (3)进行模型刚性底座的设计; (4)根据模型选用材料性能,计算模型相应的构件配筋; (5)绘制模型施工图; (6)进行模型的施工。 对上述各条的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分述如下。 1.1 选用模型材料 模型试验首先应明确试验目的,然后根据原型结构特点选择模型的类型以及使用材料。比如,试验是为了验证新型结构设计方法和参数的正确性时,研究范围只局限在结构的弹性阶段,则可采用弹性模型。弹性模型的制作材料不必与原型结构材料完全相似,只需在满足结构刚度分布和质量分布相似的基础上,保证模型材料在试验过程中具有完全的弹性性质,有时用有机玻璃制作的高层或超高层模型就属于这一类。另一方面,如果试验的目的是探讨原型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时,通常要采用强度模型。强度模型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模型与原型材料在整个弹塑性性能方面的相似程度,微粒混凝土整体结构模型通常属于这一类。以上分析也显现了模型相似设计的重要性。 在强度模型中,对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模拟多由微粒混凝土、镀锌铁丝和镀锌丝网制成,其物理特性主要由微粒混凝土来决定,有时也采用细石混凝土直接模拟原型混凝土材料,水泥砂浆模型主要是用来模拟钢筋混凝土板壳等薄壁结构,石膏砂浆制作的模型,它的主要优点是固化快,但力学性能受湿度影响较大;模拟钢结构的材料可采用铜材、白铁皮,有时也直接利用钢材。总之,模型材料的选用要综合就近取材及经费等因素,同时要注意强度、弹性模量的换算等。 1.2 模型相似设计 把握大型模型振动台试验,最关键的是正确的确定模型结构与原型结构之间的相似关系。目前常用的相似关系确定方法有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两种,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当待求问题的函数方程式为已知时,各相似常数之间满足的相似条件可由方程式分析得出;量纲分析法的原理是著名的相似定理:相似物理现象的π数相等;个物理参数、个基本量纲可确定()个nkkn[$#8722]π数。当待考察问题的规律尚未完全掌握、没有明确的函数关系式时,多用到这种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中包含诸多的物理量,各物理量之间无法写出明确的函数关系,故多采用量纲分析法。 量纲分析法从理论上来说,先要确定相似条件(π数),然后由可控相似常数,推导其余的相似常数,完成相似设计。在实际设计中,由于π数的取法有着一定的任意性,而且当参与物理过程的物理量较多时,可组成的数也很多,将线性方程组全部计算出来比较麻烦;另一方面,若要全部满足与这些π数相应的相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地震勘探原理较好的掌握将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通过对地震课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 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1层位反射:相当于姚家组顶面反射,T1反射波为3个强相位,其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容易追踪对比,采用第三相位作图。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 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地震数值模拟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数值模型模拟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ZRY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624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4月二〇一五年5月

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数值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二叠加地震记录的相移波动模拟实方程正演验 摘要 利用C语言编制地质模型的相移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改变绕射点位置、速度,再做正演模拟。 关键字:地震模型;正演记录 1.1实验目的 掌握各向同性介质任意构造、水平层状速度结构地质模型的相移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基本理论、实现方法与程序编制,由正演记录初步分析地震信号的分辨率。 1.2实验内容 1、基本要求: (1)点绕射构造和水平层状速度模型(参数如图1 所示)的正演数值模拟; 1)削波的正演; 2)无削波的震正演; (2)计算中点和两个边界的信号位置,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做同样模型的褶积模型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分析两者的异同。 (4)改变绕射点位置、速度,再做正演模拟。 2、较高要求: (1)使用雷克子波做爆炸源,对三个不同的主频:25hz、50hz 和75hz 分别做点绕射 模型的正演模拟; (2)设计复杂反射构造模型,再做正演模拟。 1.3实验原理 1、地震波传播的波动方程 设(x,z)为空间坐标,t 为时间,地震波传播速度为v(x,z),则二位介质中任意位置、任意时刻的地震波场为p(z,x,t):压缩波——纵波。则二维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传播

的遵循声波方程为 () 2、傅里叶变换的微分性质 p(t)与其傅里叶变换的P(ω)的关系: 则有时间微分性质 ω 为频率,ω=2π/T,T 为周期。同理有空间微分性质: k 为频率,k=2π/λ,λ为波长。 3、地震波传播的相移外推公式 令速度v 不随x 变化,只随z 变化,则利用傅里叶变换微分性质(3)和(4)式,把波动方程(1)式变换到频率-波数域,得: 或: 令: 则(5)式的解为:

地震勘探课程教学设计报告

三维地震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姓名:陈绩 学号:0802030416 指导老师:朱仕军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1/6/28—2011/7/8

目录 第一章目的 第二章资料情况及底层情况说明 第三章说明解释三个层位的波形特征 第四章成果图地质图分析 第一节综述 第二节第一层(A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 第三节第二层(B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 第四节第三层(C层(顶界面))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目的 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野外工作主要是通过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来记录地面振动情况。室内资料处理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等,以获取各种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就是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可以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于所给定的一个3D地震资料去解释一个复杂的地质演变过程,来解释勘探远景区得优点。实习中使用三维偏移数据来建立复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描述典型的北海地区地层层序。本次所采用的时间切片剖面技术去实现解释。课程设计工作表明垂直切片和综合测井都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解释。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由对解释的三个层位了解其波形特征,并追踪而后由得到成果图,对工区的地质状况给出合理的地质解释。最终用于确定钻井的井位。为了在这些钻井位置中决定最佳井位。需要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来解释BRENT 和STATJFORD沙层的构造解释特征和区域展布。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整个工区中钻探的最佳位置。

XJ-Z50小型地震模拟振动台

XJ-Z50小型地震模拟振动台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研制

XJ-Z50 小型地震模拟振动台 1、概述 振动实验台有液压式、机械式和电磁式等几种,振动台在结构抗震、自振频率测量、结构振动分析中是不可缺少的设备,振动台设备的成本与台面的尺寸、性能和相应的配套设备有关,一般要几十万到上百万以上的资金才能建成。那么对于众多理工科院校和新建院校承担如此高的资金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推出的“ XJ-Z50 小型地震模拟振动台” 是为理工科院校专门设计的,该系统具备了振动台的所有实验内容,费用相应要低得多,适合作为教学使用,使学生能通过实验来学习、认识和掌握在振动上要完成的实验方法,为将来参与实际大、中振动台建设打下基础。 该系统除用于教学外,还可用于小型仪器(如:精密电子仪器、手持设备、计算机硬盘驱动器、传感器、MEMS 传感器和其它设备等)的振动考核试验。只要配备一只标准加速度计(如B&K 公司的加速度计),就可用该系统对其它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频响曲线进行标定,传感器标定在工程试验中是必不可少的。 2、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振动台台面系统、电磁式激振器、功率放大器、振动台控制传感器、振动台控制仪(含数据采集、程控信号源)、计算机和控制软件组成。

3、实验内容 3.1地震模拟、人工模拟地震波再现、地震反应谱测试; 3.2白噪声激励与结构振型测试; 3.3等幅值正弦扫频控制与结构振型测试; 3.5随机波实验模拟; 3.6加速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灵敏度、频响曲线标定测试(选配); 4、技术指标和型号振动台控制机柜 4.1振动台和功率放大器: 台面尺寸:516x360x20mm 台体材料:铝合金 台面自重:11kg 激振力:500N 频率范围:0-2000Hz 总重量:75kg 最大位移:_10mm

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省庆阳南部矿区王家庄井田 二维地震勘探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 二〇〇八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三、项目指挥部及施工队伍 四、施工方案 五、工程质量管理 六、安全管理 七、工程进度计划

**省**南部矿区**井田二维地震勘探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省庆阳南部矿区王家庄井田二维地震勘探。 2、工程地点:**省庆阳地区正宁县周家乡。 3、施工范围:勘探控制面积159.75平方公里。 4、工程类别:资源勘察。 5、业主:华能集团**分公司 6、设计单位:**煤炭地质勘查院。 7、工程交付方式:以合同书规定提交最终成果报告。 二、质量要求及质量目标 1、本项目以《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和《**省庆阳南部矿区正南井田勘探设计》为依据,并按“规范”与“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质量验收。 2、地震记录甲级率不低于40%,物理点合格率不低于98%。 3、测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级率不低于97%。 4、I+II类剖面占验收剖面总长的85%。 三、项目部及施工队伍 1、项目部成员 项目总指挥:**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施工员:** 测量员:**

设备管理员:** 安全员:**(兼) 2、项目指挥部各成员的职责: (1)、项目总指挥:负责处理和协调本项目的一切对外、对内事宜。 (2)、项目负责:负责本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抓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增效节支,争创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工程竣工后,对项目施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写出总结报告,上报项目总负责。 (3)、技术负责:主持和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以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为依据,检查督促和验收。参与合同评审,全面了解项目的设计技术要求,组织技术交底,组织编制质量计划、施工设计,检查各岗位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审查原始资料和质量记录,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工程内部验收,在重大问题上及时请示总工程师。 (4)、施工员:负责指挥野外生产,正确操作仪器,按施工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做好一级验收工作,认真填写班报,做好资料交接工作参加资料评价会议。当天向项目负责和技术负责人汇报野外工作情况,处理野外生产的技术问题,参与施工设计和成果报告的编制。 (5)、测量员:执行国家行业测量技术规程、规范,确保测量成果合格率达到100%,不允许出现不合格,负责工程项目的基准选定、放线、布孔、复测、负责施工测量、测绘资料的收集、整理、计算、成果提交,资料归档工作,及时进行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参与勘察设计、地质报告和工程项目中有关测量章节的编写,负责测量设备的保管、使用,周期送检。 (6)、设备管理员: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设备管理办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目录 一、目的与任务 (2) 二、工区概况 (2) 三、层位追踪与标定 (5) 四、编制T0图 (5) 五、编制构造图 (6) 六、构造特征 (7) 七、小结 (7)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增强对地震勘探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习地震勘探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学会建立地震工区; 2.学会地震剖面的解释对比工作; 3.绘制等t0构造图一幅; 4.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图,绘制等深度构造图一幅; 5.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一份。 二、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

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 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1反射层:相当于姚家组顶面反射,T1反射波为三个强相位,其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容易追踪对比,采用第三相位成图。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 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441.0测线的175 CDP点 G40井,在440.4测线的345 CDP点 5、剖面资料 小组成员五人:王伟、肖阳波、肖文摇、肖俊祥、薛珂。本组分析解释龙南油田93.6、94,2、94.8、95.4、96.0、96.6、97.2、97.8、98.4、99.0、99.6及439.8、440.4、441.0、441.6、442.2、442.8、443.4测线的

模拟地震波测试进行设备抗震性测量

地震是自然界最具破坏力的力量之一,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除了建筑物和结构,地震损坏的设备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们或环境造成危害。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设计安全措施(例如关闭反应堆)或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设备应通过抗震鉴定或抗震验证。 为了模拟受地震作用的结构中的设备,地震波的振动测试利用不同类型的运动来有效地模拟假定的地震环境。单频和多频是这这类运动的两大分类。每个类别包括不同情况下的多个波形类型。 单频试验模拟地面在主要频率下的运动振动。它包括以下的运动波形,它们都可以用EDM振动控制系统(VCS)来模拟。 ●连续正弦试验:驻留正弦控制 ●正弦拍频试验:瞬态时程控制 ●衰退正弦测试(Decaying-sine test):瞬态时程控制 ●正弦扫描试验: 扫频正弦控制

地震地面运动是宽频带振动。当不被建筑物或地面过滤时,产生的影响设备的地板运动,趋向于保持宽频带特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多频测试使用复杂的波形,来模拟宽频带地板运动去测试设备。 在EDM软件中,以下波形可用作测试运动,在设备安装时模拟特定的地震波激励(excitation)。一些测试类型将优于其他模拟特定类型的设备应激反应。 杭州锐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美国晶钻仪器公司中国总代理,负责产品销售、技术支持与产品维护,是机械状态监测、振动噪声测试、动态信号分析、动态数据采集、应力应变测试等领域的供应商,提供手持一体化动态信号分析系统、多通道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振动控制系统、多轴振动控制系统、三综合试验系统和远程状态监测系统等。更多详情请拨打联系电话或登录杭州锐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