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四章(压缩)

土力学第四章(压缩)
土力学第四章(压缩)

第四章:土的压缩及沉降计算

名词解释

1、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与竖向压应力增量的比值。

2、压缩指数:在压力较大部分,e-lgp关系接近直线,其斜率称为土的压缩指数。

3、压缩模量:土在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或称为侧限模量。

4、变形模量: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

5、体积压缩系数:在单位压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变化量。

6、超固结比: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时的土压力p0的比值。

7、前期固结压力:指土层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8、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

9、固结: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10、固结度:在某一固结压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土体发生固结的程度。

简答

1、为什么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表示土的压缩性?

答:土体压缩的实质是孔隙体积减小的结果,土粒体积保持不变;而孔隙比反映了孔隙的体积和土粒的体积比,因此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表示土的压缩性。

2、地基土变形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答:体积变形是由于正应力引起的,只能使土体产生压密,孔隙体积减小,但不会使土体产生破坏;形状变形是由剪应力引起的,在剪应力作用下土颗粒间产生移动,使土体产生剪切破坏。

3、工程中常用的压缩系数和模量是什么?如何判定土的压缩性?

答: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都是变量,为比较土的压缩性高低,工程中常用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是压力在100-200kPa下的值。a v<0.1MPa-1低压缩性土,0.1MPa-1≤a v<0.5MPa-1中压缩性土,a v≥0.5MPa-1高压缩性土;Es<4MPa高压缩性土,4MPa≤Es<15MPa中压缩性土,Es≥15MPa低压缩性土;

4、自重应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引起地基沉降吗?为什么?

答:对于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来说,自重应力不会引起地基沉降了,但对于欠固结土(新沉积的土或刚填筑的土)来说,由于现有的固结应力大于先期固结应力,自重应力也会引起地基沉降。

5、为什么说土的压缩只发生在有限深度范围内?

答:对于建筑物基础中心点以下地基来说,自重应力随着深度线性增加,而附加应力随着深度曲线降低;对于一般地基而言,引起沉降应力是附加应力而不是自重应力,当某一深度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比值较小时,该土层下的附加应力产生的压缩量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土的压缩只发生在有限深度范围内。

6、分层总合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答:地基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性变形体,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

在压力作用下,地基土不产生侧向变形,可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

7、分层总合法和《规范法》计算最终沉降量的区别是什么?

答:《规范法》计算最终沉降量是一种简化的分层总合法,它引入了平均附加应力分布系数和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重新规定了地基计算深度,使计算

的结果更加合理。

8、何为欠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

答:前期固结压力小于现有的固结压力的土为欠固结土;前期固结压力等于现有的固结压力的土为正常固结土;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的固结压力的土为超固结土。

9、什么是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引起固结的应力是什么?

答:在总应力中由孔隙水所承担的那部分应力为孔隙水应力,其大小等于孔隙水中的超静水压力;在总应力中由土骨架所承担的那部分应力为有效应力,其大小等于在横截面上的的平均竖向粒间应力。引起土体固结的应力是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只会使土颗粒产生压缩,不会引起土体的固结。

10、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如何转化的?

答:饱和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不断减小,有效应力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总应力保持不变。

11、何为固结,其实质是什么?

答、土体在外荷载作用下,压缩量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的过程为土的固结。固结的实质是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孔隙的体积减小的过程,变形量增加,土体压密、强度增加的过程。

12、何为固结度、平均固结度,可解决什么问题?

答:在外力作用下,经过时间t后,某点的有效应力σ 与总应力p的比值称为某点的固结度;经过时间t的沉降量与最终沉降量的比值为平均固结度。

应用平均固结度可以求解两类问题:已知最终沉降量,求某一时刻的沉降量;已知最终沉降量,求达到某一沉降量所需要的时间。

第1题

解:根据题意:

1) S 总=e

a v +1·Δp ·H=95.0140.0+×10-3×110×500=11.28cm 2) ∵U=100%,Tv=2.47

∴t=v

v C H T 2?=42

105.1450047.2??=4.26年 3)∵U t =总应力面积有效应力面积=PH

PH PH 21-=0.5 ∴S t = U t ·S 总=0.5×11.28=5.64cm

第2题

解:根据题意:

(1)∵双面排水 ∴α=1

一年后 Ut=85% 由表中查出 Tv=

()43403.0848.0?+=0.737 又∵ Cv=()w

v r a e k ?+01 Tv= 2H t Cv ? ∴Cv=t H Tv 2?=1

2800737.02??? ???=1.18×105 cm 2/年 ∴a v =()w v r C e k ?+01=()2

5108.91018.12.118.2-???+?=5.32×10-4kpa -1 ∴S 总=0

1e a v +·Δp ·H=2.111032.54

+?-×120×800=23.21cm

St = Ut ·S 总=23.21×85%=19.73cm

第3题

解:根据题意:

1)cm H E p s s 9680010

5.23003=??== 2)cm U S S t t 4.86969.0=?=?=

∵9.0=Ut 1=α 查表得:848.0=Tv

天年)(

31486.086400

3651052800848.0322==????=?=-Cv H Tv t

3)t=1月=1/12年 ∴082.0)2800(12186400365105232=????==-H t C Tv v 内插可得U t =0.317 ∴cm U S St t 5.3096317.0=?=?=总 第4题

解:根据题意:

基底静压力kpa rd p p 1211191400=?-=-= O ,O '点的附加应力

∵000,5.0)(,0.1)(p K K K z

s z 's z s z ===σ ∴kpa kpa zo 'zo 5.60,121==σσ

粘土层的初始孔隙比e o 769.0120

32.11068.211=-??=-+=γωγω)(s o G e 饱和粘土层的总沉降量S 总

∴cm pH e a S o v 8.1490010)2

5.60121(769.0132.013=??+?+=?+=-总 U t =75%时,St=S 总U t =14.8?0.75=11.08cm

第5题

解:根据题意:

1)()()年/1.2232

.08.910098.01105.31220m r a e k C w v v ??+??=?+=- 307.06211.2222=?=?=H t C T v v

()kPa e H H H U t z U 4.6322sin 150421,2,307.04=??????? ?

????=??? ??=?-πππ kPa u 6.864.63150'=-=-=σσ

2)cm H e a S v t 4.86006.861098

.0132.013'1=???+=+=-σ 3)cm pH e a S v 5.146001501098.0132.0131=???+=+=

-∞ 577.05

.144.8===∞S S U t t 第6题

解:据题意可知: 1).ckPa 1152

7016021=+==σσσ cm H E S s

7.3080011530001=??==∞σ

2).65.07

.3020===∞S S U t t

∵65.0=Ut 29.270

160==α 查表得:345.0=Tv 年37.010

5.1400345.052

2=??=?=v v C H T t 第7题

解:据题意可知: 1).cm H E p S s 46120010

62303=??=?=∞ 26.012001108.32

52=??=?=H t C T v v ∵26.0=Tv 0.1=α 查表得:568.0=Ut cm U S S t t 1.2646568.0=?=?=∞

2).∵65.0=Ut 0.1=α 查表得:345.0=Tv

年31.1108.31200345.05

2

2=??=?=v v C H T t

第8题

解:据题意可知:

1、S 总=

e 1 a +v ·ΔP ·H= 1.11 .40+×260×10-3×1000=47.3cm 2、e 2=e 0-(1+e 0)× S H 总=1.1-(1+1.1)×

1000 7.34=1.007 3、加荷一年后,孔隙比e 1 =1.05,则 St=

e 1 e -e 0 10+×H= 1.11 1.05 -1.1 +×1000=23.8cm Ut= S 总S t =3

.47 3.82=0.48

4、若改为双面排水

Ut 单= Ut 双 Tv 单= Tv 双 ∴ t Cv 2111H ?=

t Cv 2222H ? t 2=

t H 21122H ?= 01 121022年???? ??=0.25年

第9题

解:1、计算基底压力:

kPa B F p 4004

1600=== kPa d p p 3582214000=?-=-=γ

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对于第二层土来说: 上表面:kPa z 8.14635841.01=?=σ 下表面:kPa z 6.105358295.02=?=σ 第二层土平均附加应力kPa z z z 2.1262

6.1058.14622

1=+=+=σσσ 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对于第二层土来说: 上表面:kPa H H s 11040.1720.2122111=?+?=?+?=γγσ 下表面:kPa H s s 20550.191103312=?+=?+=γσσ 第二层土平均自重应力kPa s s s 5.1572

20511022

1=+=+=σσσ kPa p s 5.1571==σ 查压缩曲线 844.01=e kPa p z s 7.2832.1265.1572=+=+=σσ 查压缩曲线 767.02=e cm H e e e S 9.20500844

.01767.0844.01121=?+-=+=-∞

2、基础中点沉降与基础两侧沉降关系如下: 0021S S S S C A <=<

土力学第四章(压缩)

第四章:土的压缩及沉降计算 名词解释 1、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与竖向压应力增量的比值。 2、压缩指数:在压力较大部分,e-lgp关系接近直线,其斜率称为土的压缩指数。 3、压缩模量:土在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或称为侧限模量。 4、变形模量: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 5、体积压缩系数:在单位压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变化量。 6、超固结比: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时的土压力p0的比值。 7、前期固结压力:指土层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8、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 9、固结: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10、固结度:在某一固结压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土体发生固结的程度。 简答 1、为什么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表示土的压缩性? 答:土体压缩的实质是孔隙体积减小的结果,土粒体积保持不变;而孔隙比反映了孔隙的体积和土粒的体积比,因此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表示土的压缩性。 2、地基土变形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答:体积变形是由于正应力引起的,只能使土体产生压密,孔隙体积减小,但不会使土体产生破坏;形状变形是由剪应力引起的,在剪应力作用下土颗粒间产生移动,使土体产生剪切破坏。 3、工程中常用的压缩系数和模量是什么?如何判定土的压缩性? 答: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都是变量,为比较土的压缩性高低,工程中常用的压

缩系数和压缩模量是压力在100-200kPa下的值。a v<0.1MPa-1低压缩性土,0.1MPa-1≤a v<0.5MPa-1中压缩性土,a v≥0.5MPa-1高压缩性土;Es<4MPa高压缩性土,4MPa≤Es<15MPa中压缩性土,Es≥15MPa低压缩性土; 4、自重应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引起地基沉降吗?为什么? 答:对于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来说,自重应力不会引起地基沉降了,但对于欠固结土(新沉积的土或刚填筑的土)来说,由于现有的固结应力大于先期固结应力,自重应力也会引起地基沉降。 5、为什么说土的压缩只发生在有限深度范围内? 答:对于建筑物基础中心点以下地基来说,自重应力随着深度线性增加,而附加应力随着深度曲线降低;对于一般地基而言,引起沉降应力是附加应力而不是自重应力,当某一深度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比值较小时,该土层下的附加应力产生的压缩量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土的压缩只发生在有限深度范围内。 6、分层总合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答:地基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性变形体,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在压力作用下,地基土不产生侧向变形,可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 7、分层总合法和《规范法》计算最终沉降量的区别是什么? 答:《规范法》计算最终沉降量是一种简化的分层总合法,它引入了平均附加应力分布系数和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重新规定了地基计算深度,使计算的结果更加合理。

《土力学》第四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四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4章土中应力 一填空题 1.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和。 2.土中应力按土骨架和土中孔隙的分担作用可分为和 。 3.地下水位下降则原水位出处的有效自重应力。 % 4.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应从算起。 5.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 。 二选择题 1.建筑物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 A )。 (A)基底压力; (B)基底附加压力; (C)基底净反力; (D)附加应力 2.在隔水层中计算土的自重应力c时,存在如下关系( B )。 (A) =静水压力 (B) =总应力,且静水压力为零 } (C) =总应力,但静水压力大于零 (D)=总应力—静水压力,且静水压力大于零 3.当各土层中仅存在潜水而不存在毛细水和承压水时,在潜水位以下的土中自重应力为( C )。 (A)静水压力 (B)总应力 (C)有效应力,但不等于总应力 (D)有效应力,但等于总应力 4.地下水位长时间下降,会使( A )。 & (A)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增加 (B)地基中原水位以上的自重应力增加 (C)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减小 (D)土中孔隙水压力增大 5.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应力称为( A )。 (A)有效应力; (B)总应力; (C)附加应力; (D)孔隙水压力 6.某场地表层为4m厚的粉质黏土,天然重度=18kN/m3,其下为饱和重度sat=19 kN/m3的很厚的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4m处,经计算地表以下2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B )。 (A)72kPa ;(B)36kPa ; (C)16kPa ; (D)38kPa

! 7.同上题,地表以下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A )。 (A)91kPa ;(B)81kPa ; (C)72kPa ; (D)41kPa 8.某柱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为800kN,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基础深度为,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高,基础底面积为4m2,地基土的重度为17kN/m3,则基底压力为( C )。 (A) ;(B)230 kPa ;(C)233 kPa ; (D)236 kPa 9.由建筑物的荷载在地基内产生的应力称为( B )。 (A)自重应力;(B)附加应力; (C)有效应力;(D)附加压力 10.已知地基中某点的竖向自重应力为100 kPa,静水压力为20 kPa,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为,则该点的侧向自重应力为( D )。 (A)60 kPa ;(B)50 kPa ;(C)30 kPa ;(D)25 kPa " 11.由于建筑物的建造而在基础底面处产生的压力增量称为( C )。 (A)基底压力;(B)基底反力;(C)基底附加应力; (D)基底净反力 12.计算基础及上回填土的总重量时,其平均重度一般取( C )。 (A)17 kN/m3;(B)18 kN/m3;(C)20 kN/m3; (D)22 kN/m3 13.在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若基底反力呈梯形分布,则偏心距与矩形基础长度的关系为( A )。 (A); (B) ; (C) ; (D) 14.设b为基础底面宽度,则条形基础的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为( A )。 (A)3b ;(B)4b ; (C)5b ; (D)6b ; # 15.设b为基础底面宽度,则方形基础的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为( A )。 (A) ; (B)2b ; (C) ;(D)3b ; 16.已知两矩形基础,一宽为2m,长为4m,另一宽为4m,长为8m,若两基础的基底附加压力相等,则两基础角点下附加应力之间的关系是( B )。 (A)两基础基底下z深度处应力竖向应力分布相同 (B)小尺寸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应力与大尺寸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应力相等 (C)大尺寸基础角殿下z深度处应力与小尺寸基础焦点下2z深度处应力相等 17.当地下水位突然从地表下降至基底平面处,对基底附加应力的影响是( A )。(A)没有影响; (B)基底附加压力增大; (C)基底附加压力减小 【 18.当地基中附加应力曲线为矩形时,则地面荷载形式为( D )。 (A)圆形均布荷载 (B)矩形均布荷载 (C)条形均布荷载 (D)无穷均布荷载 19.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应采用( C )。 (A)湿重度; (B)饱和重度; (C)浮重度; (D)天然重度 20.在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P0=P—m d,d为( D )。 (A)基础平均深度 (B)从室内地面算起的深度 ^ (C)从室外地面算起的深度 (D)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埋深,对于新填土场地应从老天然地面算起 三、判断改错题 1.×,均呈线性增长。 2.√

土力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Q2第4章土中应力 一简答题 1.何谓土中应力?它有哪些分类与用途? 2.怎样简化土中应力计算模型?在工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地下水位得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何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应充分考虑其影响? 4.基底压力分布得影响因素有哪些?简化直线分布得假设条件就是什么? 5.如何计算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两者概念有何不同? 6.土中附加应力得产生原因有哪些?在工程实用中应如何考虑? 7.在工程中,如何考虑土中应力分布规律? 二填空题 1、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与。 2、土中应力按土骨架与土中孔隙得分担作用可分为与 。 3、地下水位下降则原水位出处得有效自重应力。 4、计算土得自重应力应从算起。 5、计算土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得重度应取。 三选择题 1.建筑物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得压力,称为()。 (A)基底压力;(B)基底附加压力;(C)基底净反力;(D)附加应力 2.在隔水层中计算土得自重应力c时,存在如下关系()。 (A) =静水压力 (B) =总应力,且静水压力为零 (C) =总应力,但静水压力大于零 (D)=总应力—静水压力,且静水压力大于零 3.当各土层中仅存在潜水而不存在毛细水与承压水时,在潜水位以下得土中自重应力为()。 (A)静水压力 (B)总应力 (C)有效应力,但不等于总应力 (D)有效应力,但等于总应力 4.地下水位长时间下降,会使()。 (A)地基中原水位以下得自重应力增加 (B)地基中原水位以上得自重应力增加 (C)地基土得抗剪强度减小 (D)土中孔隙水压力增大 5.通过土粒承受与传递得应力称为()。 (A)有效应力;(B)总应力;(C)附加应力;(D)孔隙水压力 6.某场地表层为4m厚得粉质黏土,天然重度=18kN/m3,其下为饱与重度sat=19 kN/m3得很厚得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4m处,经计算地表以下2m处土得竖向自重应力为()。 (A)72kPa ; (B)36kPa ;(C)16kPa ;(D)38kPa 7.同上题,地表以下5m处土得竖向自重应力为()。 (A)91kPa ; (B)81kPa ;(C)72kPa ;(D)41kPa

第4章 无损数据压缩

第4章无损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叫做无损压缩,另一种叫做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或者叫做还原,解压缩),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无损压缩用于要求重构的信号与原始信号完全一致的场合。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是磁盘文件的压缩。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损压缩算法一般可以把普通文件的数据压缩到原来的1/2~1/4。一些常用的无损压缩算法有霍夫曼(Huffman)算法和LZW(Lenpel-Ziv & Welch)压缩算法。 有损压缩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有所不同,但不影响人对原始资料表达的信息造成误解。有损压缩适用于重构信号不一定非要和原始信号完全相同的场合。例如,图像和声音的压缩就可以采用有损压缩,因为其中包含的数据往往多于我们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所能接收的信息,丢掉一些数据而不至于对声音或者图像所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但可大大提高压缩比。 本章主要介绍目前用得最多和技术最成熟的无损压缩编码技术,包括包含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RLE编码和词典编码。对于不打算开发压缩技术和编写压缩程序的读者可不必深究编译码的详细过程。 4.1 香农-范诺与霍夫曼编码 香农-范诺编码算法需要用到下面两个基本概念: 1. Entropy(熵)的概念 1.熵是信息量的度量方法,它表示某一事件出现的消息越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 小,数学上就是概率越小。 2.某个事件的信息量用表示,其中为第个事件的概率, 2. 信源S的熵的定义 按照仙农(Shannon)的理论,信源S的熵定义为 其中是符号在S中出现的概率;表示包含在中的信息量,也就是编码 所需要的位数。例如,一幅用256级灰度表示的图像,如果每一个象素点灰度的概率均为,编码每一个象素点就需要8位。

4.土力学第四章

重要提示:以下情况作业将被驳回 1)以附件形式提交答案; 2)作业成绩不到60分。 选择题 4-1评价地基土压缩性高低的指标是()。 A.压缩系数 B.固结系数 C.沉降影响系数 D.渗透系数 4-2若土的压缩曲线(e-p曲线)较陡,则表明()。 A.土的压缩性较大 B.土的压缩性较小 C.土的密实度较大 D.土的孔隙比较小 4-3固结试验的排水条件为()。 A.单面排水 B.双面排水 C.不排水 D.先固结,后不排水 4-4在饱和土的排水固结过程中,若外荷载不变,则随着土中有效应力σ'的增加,(A.孔隙水压力u相应增加 B.隙水压力u相应减少 C.总应力σ相应增加 D.总应力σ相应减少 4-5无黏性土无论是否饱和,其变形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都比透水性小的饱和黏性土(A.长得多B.短得多 C.差不多 D.有时更长,有时更短

4-6在饱和土的排水固结过程中通常孔隙水压力u与有效应力σ'将发生如下的变化:(A.u不断减小,σ'不断增加 B.u不断增加,σ'不断减小 C.u与σ'均不断减小 D.u与σ'均不断增加 4-7土体产生压缩时,()。 A.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土粒体积不变 B.孔隙体积和土粒体积均明显减小 C.土粒和水的压缩量均较大 D.孔隙体积不变 4-8土的变形模量可通过()试验来测定。 A.压缩 B.载荷 C.渗透 D.剪切 4-9土的e-p曲线愈平缓,说明()。 A.压缩模量愈小 B.压缩系数愈大 C.土的压缩性愈低 D.土的变形愈大 4-10若土的压缩系数a 1-2=0.1MPa-1,则该土属于()。 A.低压缩性土 B.xx压缩性土 C.高压缩性土 D.低xx土

第四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变形计算

第四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变形计算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少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其中e 1 、e 2分别为变形前后的孔隙比;S 为压缩量;H 1为压缩前试样高度。 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 压缩曲线——建立坐标系,描点得e ~p 曲线,称为压缩曲线。 压缩性指标:(1)压缩系数a a 值的大小表示了e ~p 曲线的陡、缓程度,反映了 土体压缩性的高低。但同一种土取不同的p 值,对应 着不同的a 值。用于工程计算时,应按照实际的压力间隔值选取p 1、p 2,一般 p 1取自重应力, p 2取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之和,当用a 值判别土体的压缩性高 低时,规范规定: p 1=100kPa ,p 2 =200 kPa ,相应的压缩系数记为a 1-2 。a 1-2 <0.1MPa -1, 低压缩性土;0.1MPa -1 <= a 1-2<0.5MPa -1中压缩性土;a 1-2 >=0.5MPa -1,高压缩性土。 (2)压缩模量E S ——完全侧限条件下,土中竖向附加应力与其相应应变的比值称为土的压缩模量,记为E S 。 计算公式: (3)压缩指数C c ——e ~logp 曲线直线段的斜率。Cc 是无量纲小数,其值的大小同样反映了土体压缩性的高低。 C c =(e 1 - e 2)/(logp 2 -logp 1) (4)变形模量E o ——无侧限条件下,土中竖向附加应力与其相应应变的比值称为土的变形模量,记为E o 。 其中 沉降影响系数。仅与荷载作用面形状和计算点位置有关。 μ—泊松比,b —载荷板宽度或半径。 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间的理论关系:s E K E )21(00?-=μ令β=(1-2μKo),则E 0=s E β μ=0, β=0, μ=0.5, β=1.0,β处于0~1之间,所以有:Eo1.0。(5)弹性模量E d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 1.假设:( 1)土是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2)荷载作用下,土仅产生竖向压缩,不产生侧胀;(3)基础的沉降量等于基础下地基中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压缩量之和;(4)对一般的中、小基础可采用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值做为计算应力。 )1(1112e H s e e +?-=dp de a -=p e a ??-=1221 p p e e a --=a e p p e e e e e e p p H s p p p E z z s 11221112112112111+=--+=+--=-=??=??=εεσωμ???-=b p s E o )1(2dF b r A ????=πω1μμ-=1o K μ μβ-?=122

无损压缩算法的比较和分析

Adaptive-Huffman-Coding 自适应霍夫曼编码 压缩比:1.79 分析: 霍夫曼算法需要有关信息源的先验统计知识,而这样的信息通常很难获得,即使能够获得这些统计数字,符号表的传输仍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自适应压缩算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统计数字是随着数据流的到达而动态地收集和更新的。概率再不是基于先验知识而是基于到目前为止实际收到的数据。随着接收到的符号的概率分布的改变,符号将会被赋予新的码字,这在统计数字快速变化的多媒体数据中尤为适用。 Lempel-Ziv-Welch 基于字典的编码 压缩比:1.86 分析: LZW算法利用了一种自适应的,基于字典的压缩技术。和变长编码方式不同,LZW使用定长的码字(本次实验使用12位定长码字)来表示通常会在一起出现的符号/字符的变长的字符串。 LZW编码器和解码器会在接受数据是动态的创建字典,编码器和解码器也会产生相同的字典。 编码器的动作有时会先于解码器发生。因为这是一个顺序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可以预见的。

算术编码(arithmetic coding) 压缩比:2 分析: 算术编码是一种更现代化的编码方法,在实际中不赫夫曼编码更有效。 算术编码把整个信息看作一个单元,在实际中,输入数据通常被分割成块以免错误传播。 算术编码将整个要编码的数据映射到一个位于[0,1)的实数区间中。并且输出一个小于1同时大于0的小数来表示全部数据。利用这种方法算术编码可以让压缩率无限的接近数据的熵值,从而获得理论上的最高压缩率。 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算术编码的性能优于赫夫曼编码,因为前者将整个消息看作一个单元,而后者受到了必须为每一个符号分配整数位的限制。 但是,算术编码要求进行无限精度的实数运算,这在仅能进行有限精度运算的计算机系统是无法进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运算的算术编码实现算法。在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还需要不时的调整区间大小,以免精度不足,加大了实现的难度。 在3种无损压缩算法中,LZW算法相对来说,实现最为简单,但其压缩效果要在数据源足够大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地的题目及详解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土中应力 一、填空题 1.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的。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产生应力。 4.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下降,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地面。 5.在地基中同一深度处,水平向自重应力数值于竖向自重应力,随着深度增大,水平向自重应力数值。 6.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 7.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现象。 二、名词解释 1.基底附加应力 2.自重应力 3.基底压力 4.地基主要受力层 三、简答题 1. 地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有哪些? 四、单项选择题 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 (A)折线减小 (B)折线增大 (C)斜线减小 (D)斜线增大 您的选项() 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0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 (A)方形基础 (B)矩形基础 (C)条形基础 (D)圆形基础(b为直径) 您的选项() 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 (A)柱下独立基础 (B)墙下条形基础 (C)片筏基础 (D)箱形基础 您的选项() 4.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

(A)基础底面 (B)天然地面 (C)室内设计地面 (D)室外设计地面 您的选项() 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A)基础底面 (B)天然地面 (C)室内设计地面 (D)室外设计地面 您的选项() 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 (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 (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 (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 您的选项() 7.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 (A)斜线增大 (B)斜线减小 (C)曲线增大 (D)曲线减小 您的选项() 8.单向偏心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l为偏心一侧基底边长)时,基底压应力分布图简化为: (A)矩形 (B)梯形 (C)三角形 (D)抛物线形 您的选项() 9.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N=1000kN/m ,偏心距e=0.7m,基底最大压应力为: (A)800 kPa (B)417 kPa (C)833 kPa (D)400 kPa 您的选项() 10.埋深为d的浅基础,基底压应力p与基底附加应力p0大小存在的关系为: (A)p < p0 (B)p = p0 (C)p = 2p0 (D)p > p0 您的选项() 11.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K t是l/b、z/b的函数,b

多媒体数据处理中几种无损压缩算法的比较概要

119 摘要:为了使大容量的多媒体数据在网 络上有效的传输,必须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对多媒体数据压缩中的几种无损压缩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每种方法用一个例子说明。 关键词:数据压缩;霍夫曼树;LZW;二 叉树 引言 随着网络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视频, 音频的广泛应用使得大数据量的传输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快、更多、更好地传输与存储数据成为数据信息处理的首要问题。 在压缩算法中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 缩。相对于有损压缩来说,无损压缩的占用空间大,压缩比不高,但是它100%的保存了原始信息,没有任何信号丢失并且音质高,

不受信号源的影响,这点是有损压缩不可比拟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限制无损格式的种种因素将逐渐被消除,比如说硬盘容量的急剧增长以及低廉的价格使得无损压缩格式的前景无比光明。 1、无损压缩的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算法 本质上压缩数据是因为数据自身具有冗 余性。数据压缩是利用各种算法将数据冗余压缩到最小,并尽可能地减少失真,从而提 高传输效率和节约存储空间。 常见的无损压缩算法有,游长编码;香 浓-凡诺算法;霍夫曼算法;LZW算法;下面 详细介绍这些算法或编码步骤,并比较其优缺点。 2、游长编码 也叫行程编码,它是数据压缩中最简单 的一种方法。它的思想是:将图像一行中颜色值相同的相邻象素用一个计数值和该颜色值来代替。例如:aabbbccccdddddeeeeee对

其进行游长编码可得2a3b4c5d6e,可见其效 率很高。但它有两个致命缺点。 一:如果图象中每两个相邻点的颜色 都不同,用这种算法不但不能压缩,反而数 据量会增加,例如对abcdeabcde进行编码得 1a2b3c4d5e1a2b3c4d5e,可见数据量反而增 加了1倍。 二:容错性差。还是以aabbbccccddddde eeeee为例,如果在第二位a出错,例如丢失 了a,那么编码后结果为1a3b4c5d6e,虽然只 有一位发生了错误,但是在恢复数据时,将 和原始数据完全不同。 所以说游长编码在要压缩信息源中的符 号形成连续出现片段时才有效,并且它不是一种自适应的编码方式。 3、香浓-凡诺算法香浓-凡诺算法由贝尔实验室的Shannon 和MIT的Robert Fano开发的。它的编码步骤如下:一:根据符号出现的频率对符号进行排序二:递归的把符号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中的符号具有相似的频率,直到所有的部分只有一个符号为止。这样,就得到一颗二叉树,我们把树中的左支赋为0,把树中的右支赋为1。那么从根节点到节点的路径即为它的编码。例如:对字符串abcccd编码。进行排序后为cabd。递归过程图1-图3。应当指出香浓-凡诺算法的编码结果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图1的时候可以交换左右子树的位置,在图3的时候也可以交换b,d的位置。香

土力学第四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 (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 (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 (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 2. 当地下水位突然从地表下降至基底平面处,对基底附加应力的影响是()。 (A)没有影响(B)基底附加压力增大 (C)基底附加压力减小(D)不确定 3.当地下水自下向上渗流时,土层中骨架应力有何影响?() (A)不变(B)不确定(C)增大(D)减小 4. 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 (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 二、填空题 1.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地下水位以 上的重度应取()。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 底()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三、名词解释 1.土的自重应力 2. 土中的附加应力 3.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四、简答题 1、简述地基土自重应力分布特征。 答案: 一、 1. A 2. A 3. C 4. A 二、 1.有效重度(浮重度)天然重度 2. 曲线中心 3. 天然地面 三、 1.土的自重应力:土体受到自身重力作用而存在的应力。 2.土中的附加应力:土体受外荷载(包括建筑物荷载、交通荷载、 堤坝荷载等)以及地下水渗流、地震等作用下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 3.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一点的总应力总是等于 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 四、 1. 答:自重应力分布线是一条折线,转折点在土层构造层的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自重应力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地下水位的升降会

土力学第四章复习

第4章 地基的应变部分习题解答 4-1 解: (1)628.01)9.19/)2.01(107.2(1)/)1((0=-+??=-+=γγw d e w s 571.07.0)20/)628.01((628.0)/)1((10001=?+-=+-=s h e e e 551.0)7.095.0())7.020/()571.01((571.0)/)1((2112=-?-+-=+-=s h e e e t (2)MPa p p e e a 2.01000)100200/()551.0571.0()/()(122121=?--=--=- MPa a e E t s 85.72.1/)571.01(/)1(2121=-+=+=-- (3)MPa a 2.021=- 属中压缩性 4-3 解: (1)由)/((p p e e a --=和a e E /)1(+=列表计算 1214-6 解: (1)基底附加压力 γ-+=d A F p 20/0 kpa d 1271)1820(2.7/900=?-+= 地基为均质粘土,故不用分层,初按式(3-33)确定n z m n nb b z n 45.4)241.05.2(2)41.05.2(=-=-= 取m z n 5.4=,m z 3.0= 将基底面积为相同的小块(m l 8.1= m b 1=)采用角点法 当00=z 时,000=αz m z 5.41= 4914.012285.041=?=α mm x z z E p s s 2.56)04914.05.4(5/127)(/00110=-??=-=α 计算z ?层土的压缩量'n s ? 当m z 2.4'= 5156.01289.04'=?=α mm z z E p S s n 2.1)5156.02.44914.05.4(5/127)''(/110'=?-?=-=?αα 025.0021.02.56/2.1'/'<==?s S n 满足要求 由Mpa E s 5= 查9.0=s ψ (取k f p 75.00=) mm s s s 6.502.569.0'=?=?=ψ (2)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 初定m z 6= m z 3.0=? 00=z 000=αz m z 61=自身荷载作用下3964.040991.0=?=α 相邻基础的影响(荷载面积)2)(?-oabe oacd 对面积查oacd 89.38.1/7/1==b 33.38.1/6/==b z 查得1613.0=α 对面积查oabe 78.28.1/5/1==b 33.38.1/6/==b z 查得1594.0=α 故0074.02)1594.01631.0(=?-=α 实际上4038.00074.03964.0=+=α

土力学第四章

4.1 某钻孔土样的压缩记录如表所示,试绘制压缩曲线和计算各土层的21-a 及相应的s E ,并评定各土层的压缩性。(参考答案:1#样:1211 5.0--=MPa α,MPa E s 55.12=;2#样:1219.0--=MPa α,MPa E s 42.2=) 习题4.1土样的压缩试验记录 解:1号土:1-1 22121MPa 15.0MPa 100.0837 .0852.0=-=--=??= -P P e e P e α MPa 55.1215 .0882 .112 10 == += -αe E s 1211MPa 5.0MPa 1.0---<<α 中压缩土. 2号土:1-1-1 22121MPa 5.0MPa 9.0MPa 100.009 .0<==--=??= -P P e e P e α 高压缩土. MPa 42.29 .0182 .212 10 == += -αe E s 4.2某饱和粘土试样在室内进行压缩试验时,测得试验数据如下:试样原始高度20mm ,环刀截面积30cm 2,土样与环刀总重量为1.756N ,环刀重0.586N 。当荷载由 kpa p 1001=增加到kpa p 2002=时,在24h 内,试样高度由19.13mm 减少至18.76mm , 试验结束后烘干土样,得干土重为0.91N 。 (1)计算与1p 、2p 相对应的孔隙比1e 、2e ;(参考答案:e 1=0.688,e 2=0.656) (2)求21-α及相应的s E 。(参考答案:12132.0--=MPa α,E s =5.52MPa ) 解:土自重G=1.756-0.586=1.17N G 水=1.17-0.91=0.26N m 水=0.026kg ,V 水=V v =26cm 3 V=2×30=60cm 3 V s =34cm 3 土压缩过程V s 不变

第5章土的压缩性

第5章土的压缩性 一简答题 1.通过固结试验可以得到哪些土的压缩性指标如何求得 2.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可以得到哪些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3.室内固结试验和现场载荷试验都不能测定土的弹性模量,为什么 4.试从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等方面比较压缩模量、变形模量与弹性模量,它们与材料力学中杨氏模量有什么区别 5.根据应力历史可将土(层)分为那三类土(层)试述它们的定义。 6.何谓先期固结压力实验室如何测定它 7.何谓超固结比如何按超固结比值确定正常固结土 8.何谓现场原始压缩曲线三类土的原始压缩曲线和压缩性指标由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有河不同 9.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有何影响如何考虑 二填空题 1.压缩系数= ,表示压力范围= ,= 的压缩系数,工程上常用评价土的压缩性的高低。 2.可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的土体压缩性的指标有、、和。 3.天然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过的包括自重应力和其他荷载作用形成的最大竖向有效固结压力称为。 4.据前期固结压力,沉积土层分为、、 三种。 5.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 与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 三选择题 1.评价地基土压缩性高低的指标是() (A)压缩系数;(B)固节系数;(C)沉降影响系数; (D)参透系数 2.若土的压缩曲线(e-p曲线)较陡,则表明() (A)土的压缩性较大 (B)土的压缩性较小 (C)土的密实度较大 (D)土的孔隙比较小 3.固结实验的排水条件为() (A)单面排水; (B)双面排水;(C)不排水; (D)先固结,后不排水4.在饱和土的排水固结过程中,若外载荷不变,则随着土中有效应力()

(A)孔隙水压力u相应的增加;(B)孔隙水压力u相应的减少 (C)总应力δ相应增加;(D)总应力δ相应减少 5.无黏性土无论是否饱和,其实形达到稳定的所需时间都比透水性小的饱和黏性土()(A)长得多; (B)短得多;(C)差不多; (D)有时更长,有时更短6.在饱和土的排水固节过程中,通常孔隙水压力u与有效力将发生如下的变化()(A)u不断减少,不断增加;(B)u不断增加,不断减少 (C)u与均不断减少;(D)u与均不断增加 7.土体产生压缩的时() (A) 土中孔隙体积减少,土粒体积不变;(B)孔隙体积和土粒体积均明显减少 (C)土粒和水的压缩量均较大;(D)孔隙体积不变 8.土的变形模量可通过()实验来测定。 (A)压缩; (B)载荷;(C)渗透; (D)剪切; 9.土的e-p曲线愈平缓,说明() (A)压缩模量愈小; (B)压缩系数愈大 (C)土的压缩性愈低;(D)土的变形愈大 10.若土的压缩系数a1-2=,则该土属于() (A)低压缩性土; (B)中压缩性土;(C)高压缩性土; (D)低灵敏土 11.已知土中某点的总应力,孔隙水压力,则有应力等于( ) (A)20kPa ;(B)80kPa;(C)100kPa;(D)120kPa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会减小 (B)土的压缩主要是土中孔隙体积的减少 (C)土的压缩所需时间与土的透水性有关 (D)土的固结压缩量与土的透水性有关 13.土的压缩性指标包括() (A)a,Cc,Es,E0;(B)a,Cc,Es,e ;(C)a,Cc,E0,e ;(D)a,Es,Eo, 14.土的压缩模量越大,表示() (A)土的压缩性越高;(B)土的压缩性越低 (C)e-p曲线越陡;(D)e-lgp曲线越陡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压缩试验的排水条件为双面排水 (B)压缩试验不允许土样产生侧向变形 (C)载荷试验允许土体排水

三种无损压缩原理介绍

三种无损压缩原理介绍 1.前言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跟信息打交道,如上网查阅图文资料,浏览最新的新闻,QQ聊天或者传送文件等。人类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丰富,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方便、快捷、灵活地通过文字、语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多媒体进行通信。在早期的通信领域中,能够处理和传输的主要是文字和声音,因此,早期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处理能力跟人类的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通信信道及计算机容量和速度的提高,如今图像信息已成为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处理对象,成为通信领域市场的热点之一。可是,大数据量的图像信息会给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信干线信道的带宽以及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增加极大的压力。单纯依靠增加存储器容量、提高通信网络带宽和计算机处理速度来解决问题,在技术和经济上都不太现实。显然,在信道带宽、通信链路容量一定的前提下,采用编码压缩技术,减少传输数据量,是提高通信速度的重要手段。 2.正文 2.1图像压缩编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948年提出电视数字化后,就开始对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图像压缩的基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香农的信息理论。香农的编码定理告诉我们,在不产生任何失真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编码,对于每一个信源符号分配不等长的码字,平均码长可以任意接近于信源的熵。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图像压缩技术由于受到电路技术等的制约,仅仅停留在预测编码、亚采样以及内插复原等技术的研究,还很不成熟。1969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图像编码会议”标志着图像编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图像压缩技术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变换编码技术上,矢量量化编码技术也有较大发展,有关于图像编码技术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论文与日俱增,图像编码技术开始走向繁荣。自80年代后期以后,由于小波变换理论,分形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视觉仿真理论的建立,人们开始突破传统的信源编码理论,例如不再假设图像是平稳的随机场。图像压缩编码向着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

第五讲 数据压缩技术基础

第五讲数据压缩技术基础 5.1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1.数据压缩的目的 通过压缩手段把数据量压下来以压缩形式存储和传输,这样既节约了空间,又提高了传输速率,同时也使计算机可实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以保证播放出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节目称为可能。 对图像的压缩编码有多种方法。如亚采样编码思想:一组像素可用一个像素表示以达到压缩图像存储容量。 又如游程编码思想:对黑白图像的编码,可将每行的像素分为白段、黑段、白段、黑段、白段…后,每段像素采用其长度(计数)表示:计数1,计数2,计数3,计数4,计数5,计数6…。实际上,一个好的编码系统都是采用多种算法、多次处理而成的。 2.数据压缩的基本理论 数据压缩是通过去除多媒体中冗余数据可大大减少原始数据量,从而使数据量得到压缩。信息论认为:若信源编码的熵(entropy)大于信源的实际熵,则该信源一定存在冗余。去除冗余不会减少信息量,仍可原样恢复数据;但若减少了熵,则数据不能完全恢复。不过在允许的范围内损失一定的熵,数据可得到近似的恢复。 所谓“熵”,原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即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这里是指信源发 出任意一个随机变量的平均信息量。所谓“信息量”是指从N个相等可能事件中选出一 个事件所需的信息度量。 3.原始数据的冗余类型 (1)空间冗余:同一帧画面中,规则景物和规则背景的表面各采样点的颜色之间存在 空间连贯性。 (2)时间冗余:在图像序列中,相邻帧图像之间同一场景所包含背景和移动物体具有 共同性。 (3)结构冗余:图像的像素值存在明显的分布模式结构产生的数据冗余。 (4)知识冗余:某些规律性结构可通过先验知识和背景知识得到的冗余。 (5)视觉冗余:人眼的视觉系统对图像场视觉的敏感和不敏感同等对待而产生了更多 数据冗余。 (6)区域相似性冗余:图像中的两个或多个区域所对应的像素值具有相似性使产生的 数据重复存储 (7)纹理的统计冗余:图像纹理在统计上服从某一分布规律的冗余。 4.压缩比 压缩比(%)=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量/ 压缩前的图像数据量 若原数字文件数据容量为100MB,经压缩后的数据容量为50MB,则图像压缩比为50%。 显然,压缩比越小,压缩后的图像文件数据量也越小,图像的质量有可能损失越多。实际 上,图像的压缩效果不但与压缩前的图像效果有关,也与采用的压缩方法有关。 5.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 (1)压缩比:压缩前、后所需的信息存储量之比要大。

用C++实现数据无损压缩、解压(使用LZW算法)

用C++实现数据无损压缩、解压(使用LZW算法) 小俊发表于 2008-9-10 14:50:00 推荐 LZW压缩算法由Lemple-Ziv-Welch三人共同创造,用他们的名字命名。LZW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字符串表,用较短的代码来表示较长的字符串来实现压缩。LZW压缩算法是Unisys的专利,有效期到2003年,所以对它的使用是有限制的。字符串和编码的对应关系是在压缩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并且隐含在压缩数据中,解压的时候根据表来进行恢复,算是一种无损压缩。 个人认为LZW很适用于嵌入式系统上。因为:1、压缩和解压速度比较快,尤其是解压速度;2、占用资源少;3、压缩比也比较理想;4、适用于文本和图像等出现连续重复字节串的数据流。 LZW算法有一点比较特别,就是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字符串对应表,不需要保存到压缩数据中,因为这个表在解压过程中能自动生成回来。 LZW算法比较简单,我是按照这本书上写的算法来编程的:

以下是源代码:

class LZWCoder { private: struct TStr { char *string; unsigned int len; }; TStr StrTable[4097]; unsigned int ItemPt; unsigned int BytePt; unsigned char BitPt; unsigned char Bit[8]; unsigned char Bits; unsigned int OutBytes; void InitStrTable(); void CopyStr(TStr *d, TStr s); void StrJoinChar(TStr *s, char c); unsigned int InStrTable(TStr s); void AddTableEntry(TStr s); void WriteCode(char *dest, unsigned int b); unsigned int GetNextCode(char *src); void StrFromCode(TStr *s, unsigned int c); void WriteString(char *dest, TStr s); public: unsigned int Encode(char *src, unsigned int len, char *dest); unsigned int Decode(char *src, unsigned int *len, char *dest); LZWCoder(); ~LZWCoder(); }; void LZWCoder::InitStrTable() { unsigned int i; for(i = 0; i < 256; i ++) { StrTable[i].string = (char *)realloc(StrTable[i].string, 1); StrTable[i].string[0] = i; StrTable[i].len = 1; } StrTable[256].string = NULL; StrTable[256].len = 0; StrTable[257].string = NULL; StrTable[257].len = 0;

土力学 第四章 课后习题答案

4-3. 在两种不同的土上进行降水头渗透试验,数据见下表。 求这两种土的渗透系数。如果这两种土为相邻的土层,各厚2.0m,求平行和垂直于层面方向的平均渗透系数。 测管面积(cm2)4 测管初始 水头 100cm 土样面积(cm2)300 测管最终 水头 20cm 土样高度(cm)5 经过时间 1号土2× 104s 2号土6× 104s 解:由题可得 A=300cm2a=4 cm2l=5cm h1=100cm h2=20cm K=al/Atln(h1/h2) t1=2×104s t2=6×104s k1=4×5/300×2×104×ln(100/20) =5.36×10-8m/s k1=4×5/300×6×104×ln(100/20) =1.79×10-8m/s 土层水平向的平均渗透系数:kh=(k1h1+k2h2)/(h1+h2) =4.76×10-8m/s 土层竖直向的平均渗透系数:kv=(h1+h2)/(h1/k1+h2/k2)

=4.03×10-8m/s 4-4. 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土样长l=30cm,G s=2.72,e=0.63, (1) 若水头差 h=20cm,土样单位体积上的渗透力多少? (2) 判断土样是否发生流土? (3) 求土样发生流土的水头差? 解:(1)j=γw×i i=Δh÷l j =γw×Δh÷l =6.67KN/ m3 (2)渗透力方向与重力反向 当Δh×γw=l×γ时发生流土

i cr=γ’÷γw=(G S—1)÷(1+e) =1.06 i=Δh÷l=0.67<i cr=1.06 (3)要使其发生流土,则i≥i cr i cr=γ’÷γw=1.06=Δh÷l Δh=l×i cr=31.8CM 即:发生流土所需的水头差为31.8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