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冯博涛

学号20162012058专业植物保护

所在学院农学院

摘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完善的制度为保证。当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口压力大、技术水平低以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故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创新发展思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自然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客观世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马克思一方面肯定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认为人既是社会动物也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即“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至于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1]”;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也在不断地被人类改造,从而成为人类主体的活动对象。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人和自然就是这样一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矛盾统一体。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揭示了人类作为自然界分化的产物,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与自然界相对立,由此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历史,构成了人和自然不断进化的历史。[2]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人与自然原始的和谐统一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生活水平所限,靠天吃饭的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极高,甚至达到了对大自然顶礼膜拜。当时人类的活动仅限于单纯的生存需要,而且人们利用原始技术获取基本生活资料的行为对环境的损害有限,长期以来人类都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并适应自然的过程之中,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上处于原始的和谐统一状态。

2、第二阶段:农业经济时期,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产生了以耕种与驯养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局部性和阶段性紧张[3]。然而总体来说,人类对自然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水平仍十分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依旧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

3、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矛盾击破

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但是,工业化在给人类带来新技术、新产品等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损耗。二战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幸运”地找到了通过消耗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资源助推本国经济,且不用破坏本国生态环境的“好”办法:将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留给发展中国家[4],美国学者威廉·格雷德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靠疯狂掠夺资源的‘错误’使欧美国家富裕起来,‘文明’起来[5]”。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时代下,大量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已经打破了生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