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规则

铁路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规则
铁路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规则

铁路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规则

1987-7-11 0:0 【大中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铁道部

文号:铁机[1987]628号

发布日期:1987-7-11

执行日期:1987-7-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防止机车因零、部件裂损造成事故,确保行车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机务段对机车主要零、部件均应实行无损探伤。为此特制定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超声波、磁粉)工作规则。

第2条无损探伤工作是段修过程中的重要生产工序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铁路局根据实际情况,应制定:

一、设置无损探伤技术人员、工人定员标准,并保证配齐,正常开展工作;

机务段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直接负责无损探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

二、无损探伤仪器、装备、机具配置数量(包括替修数量)的标准,并保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生产需要;

三、无损探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四、无损探伤范围、技术作业过程、工艺等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无损探伤人员的技术资格

第3条无损探伤是专业性强、责任重的技术工种,属于第一线检修人员,应选配文化程度高,有一定理论及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须取得铁道部无损探伤人员技术资格鉴定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才能独立工作。

第4条无损探伤工作人员技术资格的规定:

一、局、段的无损探伤技术人员:

(一)熟悉无损探伤理论及机车构造、作用原理;对机车零、部件探伤工作有一定实践经验,并能按零、部件探伤的具体要求,选择探伤方法,编制有关探伤工艺。

(二)熟悉仪器标准,并能按检测规范调整仪器鉴定设备质量状态。

(三)熟知有关无损探伤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和有关安全防护等规定,并能熟练的掌握无损探伤技术管理工作及有关报表、资料的填写积累分析工作。

二、探伤工:

(一)知晓无损探伤理论,熟知机车零、部件易产生裂纹的部位,并能熟练地按规章、规定、标准及有关工艺进行探伤工作。

(二)能熟练地按检测规范调试、使用无损探伤设备。

(三)能熟练正确地填写无损探伤记录。

(四)熟知无损探伤设备的养护、维修方法,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五)熟悉有关安全防护规定。

第5条无损探伤人员的资格鉴定,应按《铁道部门无损探伤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规则》办理。

第三章配备无损探伤仪器的技术标准

第6条超声探伤仪应符合:

一、应具有2.5MHZ和5MHZ的探伤频率,探测范围不少于3米。

二、灵敏度余量在TS—1标准试块上进行测定第十次底面回波高度为满幅的80%时,还应有30dB的余量;

三、垂直线性误差≯6%;水平线性误差≯2%;动态范围>26dB;回波宽度用钢中纵波距离表示≯3mm.

第7条超声探伤用探头应符合:

一、探头轴线声束与探头法线夹角透声检测用≯1°,其它测试用≯2°;

二、探头声场的声压分布在各个方面都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第8条超声探伤用试块:

一、1号标准试块#TS—1标准试块;

二、校验仪器用的对比试块:

DB—PZ20—4 DB—H1

DB—PZ8—2 DB—H2

DB—D1

三、石英标定探头(2.5Q20B)。

四、实物对比试块:根据所探测的零、部件的实际需要,配置相应的实物对比试块。

第9条超声探伤用的辅助设备应备有:

测量用的卡具、量具、计算用的函数型计算器、万用表、小修用的电工工具、波型记录用的照相及冲洗设备、电源稳压等设备。

第10条磁粉探伤设备性能应符合:

一、磁粉探伤机应符合GB3721—83“磁粉探伤机标准”的规定。

二、磁轭式(包括马蹄型)探伤器的提升力,当磁轭间距为100毫米时,交流电磁轭应

34.32牛顿(3.5公斤力)。

第11条磁粉探伤用磁粉性能应符合:

一、磁粉粒度:湿法用磁粉为200—400目;

干法用磁粉为80—160目。

二、磁粉的磁性:湿法用磁粉的磁性称重为7~10克;干法用磁粉的磁性称重为6~8克。

三、磁悬液的配制按TB—1619—85标准第3.3条办理。

四、干法使用后的磁粉,不允许回收直接使用。

第12条磁粉探伤系统的综合灵敏度用A型15/50试片检验时,磁痕应清晰显示。

第13条磁粉探伤的检验设备:

一、磁性称量仪;

二、80~160目分选筛;

三、A型15/50试验片;

四、提升力试棒。

第14条磁粉探伤中辅助工具应备有:

一、无磁性的带盖磁粉容器、洒粉器或喷洒器、磁粉烘干箱;

二、低压电源的调压、稳压设备;

三、吹粉球、放大镜、试电笔、卡、量具、清扫锈污用工具及小修工具等。

第15条无损探伤仪器应配备的数量,由铁路局核定。一般情况下,从事无损探伤的人员每人须有超声探伤仪或电磁探伤器1台,每段至少应有备用超声探伤仪1~2台及一定数量的电磁探伤器作为换修仪器。

标准试块、对比试块、实物对比试块应配备齐全。

第16条无损探伤仪器的鉴定及日常使用要求:

一、定期鉴定:无损探伤仪器应每月进行一次鉴定,由机务段长(总工程师)主持,验收主任、设备主任、检修主任、无损探伤技术人员、电力工长、探伤工长参加鉴定,合格者,填写鉴定记录,鉴定主持人签章后移交设备室保管。

二、日常检查:每日开工前超声探伤人员应检测超声探伤仪的显示状态,校对探伤灵敏度;磁粉探伤人员应检查探伤器的提升力及试棒上的模拟裂纹,裂纹磁痕应显示清晰。

第17条新购进的磁粉须进行性能检验,经无损探伤技术人员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第18条无损探伤设备的维修及报废:

一、超声探伤仪每年必须送交铁路局指定的维修点进行定期检修,经检验合格后签发证书方可使用。

二、无损探伤设备如无修复价值或性能陈旧低劣需淘汰更新的,应及时组织鉴定,申请报废,并相应补充配齐,以适应工作需要。

第四章机车主要零、部件应用无损探伤的技术标准

第19条超声探伤技术标准

一、蒸汽机车

(一)煤水车车轴、从轮车轴

1.探伤灵敏度标定:

(1)镶入部内侧距压痕线0~35毫米范围内,模拟裂纹深1毫米;

(2)镶入部外侧0~35毫米范围内,模拟裂纹深0.5毫米(包括前进型六轴煤轮轴颈圆根处50毫米及外压痕线外20毫米范围)。

2.操作要领:在轴颈、轴领端面及轴身上,煤、从轴镶入部内、外侧(包括前进型六轴煤轮轴颈圆根及防尘座处)用小角度纵波探伤法、横波探伤法联合检测裂纹。

(二)导轮车轴、动轮车轴、动轮曲拐销

1.探伤灵敏度标定:

镶入部内侧距压痕0~100毫米范围内导、动轴模拟裂纹深1毫米,曲拐销模拟裂纹深0.5毫米。

2.操作要领:在导、动轴端面,曲拐销内端面及轴、销颈上用纵波、小角度纵波及横波探伤法进行综合探伤。

(三)车轴贯通性检验

1.检测灵敏度的标定:

(1)透声检测灵敏度标定:用ST—1标准试块第十次底面回波,在荧光屏上垂直刻度满幅波高80%,增益6dB,再增益4~6dB偶合差。

(2)检测轴身有害缺陷探伤灵敏度标定:在透声检测灵敏度的基础上再增益3dB.

(3)镶入部内测特大裂纹探伤灵敏度标定:煤轴镶入部内侧距压痕线0~35毫米范围内深10毫米波高模拟裂纹按荧光屏垂直刻度满幅的80%。

2.透声检测:用2.5P20直探头分别在轴两端面1/2R圆周上检测。

(四)蒸汽机车零、部件在不退固定套探伤时

1.探伤灵敏度标定:

(1)在偏心曲拐销圆根处及在月牙钣护板耳轴圆根处模拟裂纹0.5毫米。

(2)连杆体孔的模拟裂纹为横向的3×6毫米;摇杆小端体孔垂直面上方的模拟裂纹深2毫米。

2.操作要领:用纵波或横波探伤法。

二、内燃机车见(88)机内字第84号文

三、电力机车见(88)机内字第84号文

第20条磁粉探伤

+2

一、磁粉探伤的交流电压为36-1V,为防止探伤器因电缆线过长而造成减压损失,电缆线最长不得超过15米。

二、探伤部件探伤前应擦试干净,裸露金属表面;干式探伤应涂抹滑石粉,否则不准探伤。

三、探伤前,应在最大探伤部件中部用15/50A型试片试验,磁痕应显示清晰。

四、部件应集中置于专用探伤架上探伤,不准落地探伤,探伤区应清扫干净,并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第五章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原始记载及技术分析

第21条按范围实行无损探伤机车零、部件的结果,无论有无裂损,均须记入记录簿内备查。

第22条当机车重要部件发现裂纹时,应及时填写部件裂损记录卡片,并通知检修有关负责人员处理。

第23条对监测轮轴、曲拐销镶入部在允许使用限度内的裂纹,应填写跟踪卡片,并附照片,绘图标明裂损部位及尺寸,作为跟踪监测的依据。并须记入监探记录簿(附件五)。

第24条根据厂、架、洗修对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范围的分工及保证期等有关规定,各铁路局应制订相应工作的有关制度、办法。

第25条机车零、部件磁粉探伤裂损件数统计表,机车零、部件超声探伤件数统计表(蒸汽机车见附件六,内、电机车另文公布),应逐级统计上报,铁路局对所属各机务段按机型分类汇总,年度情况于翌年开始15日内报部。

机械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禁忌 第 1 章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1.1 避免受力点与支持点距离太远 1.2 避免悬臂结构或减小悬臂长度 1.3 勿忽略工作载荷可以产生的有利作用 1.4 受振动载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传力 1.5 避免机构中的不平衡力 1.6 避免只考虑单一的传力途径 1.7 不应忽略在工作时零件变形对于受力分布的影响 1.8 避免铸铁件受大的拉伸应力 1.9 避免细杆受弯曲应力 1.10 受冲击载荷零件避免刚度过大 1.11 受变应力零件避免表面过于粗糙或有划痕 1.12 受变应力零件表面应避免有残余拉应力 1.13 受变载荷零件应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1.14 避免影响强度的局部结构相距太近 1.15 避免预变形与工作负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同 1.16 钢丝绳的滑轮与卷筒直径不能太小 1.17 避免钢丝绳弯曲次数太多,特别注意避免反复弯曲 1.18 起重时钢丝绳与卷筒联接处要留有余量 1.19 可以不传力的中间零件应尽量避免受力 1.20 尽量避免安装时轴线不对中产生的附加力 1.21 尽量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 第 2 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2.1 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动摩擦副 2.2 避免白合金耐磨层厚度太大 2.3 避免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 2.4 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损而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2.5 用白合金作轴承衬时,应注意轴瓦材料的选择和轴瓦结构设计2.6 润滑剂供应充分,布满工作面 2.7 润滑油箱不能太小 2.8 勿使过滤器滤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 2.9 滑动轴承的油沟尺寸、位置、形状应合理 2.10 滚动轴承中加入润滑脂量不宜过多 2.11 对于零件的易磨损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损裕量 2.12 注意零件磨损后的调整 2.13 同一接触面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压力差应该小 2.14 采用防尘装置防止磨粒磨损 2.15 避免形成阶梯磨损 2.16 滑动轴承不能用接触式油封 2.17 对易磨损部分应予以保护 2.18 对易磨损件可以采用自动补偿磨损的结构

零件编号规则

零件编号规则 一、机加工零件编号规则 机加工零件编号组成: 机加工零件代号 + 零件使用范围代号 + 零件图纸编号 机加工零件代号----------------“J” 零件使用范围代号:以5kW为基础,5kW和10kW通用件统一归到5kW机组用件里面,未编号区分的即为通用件。 5kW机组用件---------------“5” 10kW机组专用件------------“0” 举例: 编号代表意义为:机加工零件,5kW机组或5kW和10kW机组通用的轮毂二、标准件编号规则 标准件编号组成: 标准件代号 + 名称代号 - 表面处理代号 + 级别代号 - 规格号 解释:编号内 名称代号为两位数字,自左到右为第一、二个数 表面处理代号为一位数字,自左到右为第三个数

级别代号为一位数字,自左到右为第四个数 零件中不包含的内容则不写 标准件代号-----------------“B” 零件名称代号: 外六角全螺纹螺栓-----“01”外六角半螺纹螺栓------“02”内六角全螺纹螺栓-----“03”内六角半螺纹螺栓------“04”十字花盘头螺栓-------“05”六角头螺母-------------“06”圆螺母---------------“07”平垫圈-----------------“08”止动垫圈-------------“09”弹簧垫圈---------------“10”开口销---------------“11”轴承-------------------“12”油封-----------------“13”轴用挡圈---------------“14”表面处理代号: 达克罗处理----------“0”不锈钢------------“1” 电镀处理------------“2”发黑处理----------“3” 强度等级代号: 4.8级---------------“4” 8.8级------------“8”10.9级--------------“0” 12.9级-----------“2” 举例:

机械设计禁忌汇总

第1章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1.1避免受力点与支持点距离太远 1.2避免悬臂结构或减小悬臂长度 1.3勿忽略工作载荷可以产生的有利作用 1.4受振动载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传力 1.5避免机构中的不平衡力 1.6避免只考虑单一的传力途径 1.7不应忽略在工作时零件变形对于受力分布的影响1.8避免铸铁件受大的拉伸应力 1.9避免细杆受弯曲应力 1.10受冲击载荷零件避免刚度过大 1.11受变应力零件避免表面过于粗糙或有划痕 1.12受变应力零件表面应避免有残余拉应力 1.13受变载荷零件应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1.14避免影响强度的局部结构相距太近 1.15避免预变形与工作负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同 1.16钢丝绳的滑轮与卷筒直径不能太小 1.17避免钢丝绳弯曲次数太多,特别注意避免反复弯曲1.18起重时钢丝绳与卷筒联接处要留有余量 1.19可以不传力的中间零件应尽量避免受力 1.20尽量避免安装时轴线不对中产生的附加力

1.21尽量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 第2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2.1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动摩擦副 2.2避免白合金耐磨层厚度太大 2.3避免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 2.4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损而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2.5用白合金作轴承衬时,应注意轴瓦材料的选择和轴瓦结构设计2.6润滑剂供应充分,布满工作面 2.7润滑油箱不能太小 2.8勿使过滤器滤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 2.9滑动轴承的油沟尺寸、位置、形状应合理 2.10滚动轴承中加入润滑脂量不宜过多 2.11对于零件的易磨损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损裕量 2.12注意零件磨损后的调整 2.13同一接触面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压力差应该小 2.14采用防尘装置防止磨粒磨损 2.15避免形成阶梯磨损 2.16滑动轴承不能用接触式油封 2.17对易磨损部分应予以保护 2.18对易磨损件可以采用自动补偿磨损的结构 第3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3.1尽量不采用不符合阿贝原则的结构方案

(整理)整车及零部件编码规则

河南新鸽摩托车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文件 Q/JSRG-15-2010 取代Q/JSRG-15-2008整车及零部件编码规则 版本号:V2.0 密级: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共享:公司相关部门

2010 年 8月7日发布 2010 年8月16日实施河南新鸽摩托车有限公司发布 1目的 为了正确区分各车型及零部件,便于公司采购、生产、财务、物管以及售后服务的规范、统一,保证产品及零部件的唯一性,制定本企业整车及零部件编码规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的产品及零部件计算机唯一性编码规则,适用于本企业三轮摩托车产品和电动车产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产品中的标准件。 3本标准包含两部份 第一部份是整车产品型号编码规则 第二部份是零部件编码规则 第一部份整车产品型号编码规则 1.三轮摩托车和电动三轮摩托车 1.1产品型号代码 产品型号代码由:企业(或商标)代号、规格代号、类型代号、设计序号及扩展车型代号组成。 扩展车型代号 设计序号 类型代号 规格代号 企业(或商标)代号 1.1 .1企业(或商标)代号 用企业(或商标)名称中两个汉字的大写汉语拼音首位字母表示。本公司的产品是“新鸽”,用“XG”表示。 1.1.2 规格代号 摩托车用发动机名义排量表示,单位为“ml”,电动车用电机的额定功率表示,单位为“W”。 1.1.3类型代号 由两位至四位大写字母组成。 ZH-表示正三轮摩托货车。 ZK-表示正三轮摩托客车。

DZH-表示电动三轮货车。 DZK-表示电动三轮客车。 DQZH-表示轻便电动三轮货车。 DQZK-表示轻便电动三轮客车。 1.1.4设计序号 表示企业(或商标)代号、规格代号、类型代号相同的基本型车辆的设计顺序号。第一次设计可省略,第二次设计用“2”表示,第三次设计用“3”表示,依次类推。 1.1.5扩展车型代号 表示在公告车型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不同选装状态下的车型区别,用两位数字表示。 例:XG150ZH-2-02:表示新鸽牌、发动机名义排量为150ML、载货正三轮摩托车、第2代产品、扩展编号为02的车型。 2旅游观光车 2.1产品型号代码 产品型号代码由:企业(或商标)代号、观光车代号、动力型式代号、座位数代号及更新代号组成。 更新代号 座位数代号 动力型式代号 观光车代号 企业(或商标)代号 2.1.1企业(或商标)代号 用企业(或商标)名称中两个汉字的大写汉语拼音首位字母表示。本公司的产品是“新鸽”,用“XG”表示。 2.1.2观光车代号 用大写字母“G”表示。 2.1.3动力型式代号 电动式用大写字母“D”表示,汽油式用大写字母“Q”表示。 2.1.4座位数代号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代表观光车的座位数。 2.1.5更新代号 表示企业(或商标)代号、观光车代号、动力型式代号、座位数代号相同的基本型车辆的更新代号。第一次设计可省略,更新代号按英文大写字母顺序表示,第一次更新用“A”表示,第二次更新用“B”表示,依次类推。

(完整版)汽车配件编码规则

大众零件号是由14位构成的,主要由大类(主组)、小类(子组)、零件号、变更代码和颜色代码组成。 一、大类(主组)车型、机组代码(1-3位) 1、当该零件是发动机及变速箱件时,前三位为机组代码,一般情况下: 026:代表四缸JW 发动机件 034、035代表五缸RT、PR发动机件 078:代表六缸ACZ发动机件 077:代表八缸ABH发动机件 012:代表五挡手动变速箱件 2、当该件为除机组以外零件时,前3位代表车型代码,一般情况下,前三位为奇数时,代表左置方向盘车,为偶数时,代表右置方向盘车,具体如下: 443:代表四缸、五缸车型 447:代表AUDI200车型(德国大众原装车) 4A0、4A1、4A5、4A9:代表C4V6车型 441:代表AUDI 8 车型 二、小类(子组)(4-6位) 第四位数字大类 1大类:发动机及燃油喷射系统. 2大类:油箱及供油管路.排气系统及空调设备的制冷循环系统. 3大类:变速箱 4大类:前轴(前悬挂).差速器及转向系统 5大类:后轴(前悬挂).差速器及转向系统 6大类:车轮、刹车系统 7大类:手操纵系统、脚踏板组 8大类:车身、空调、暖风控制系统 9大类:电器 0大类:附件 N大类:标准件 第5、6位数字小类 1大类:发动机及燃油喷射系统. 100发动机或发动机总成 103缸体、缸盖、缸头上布的通风软管、油底壳 107活塞、活塞环 109配气机构包括:进排气门、凸轮轴、正时齿轮、正时齿轮罩、皮带等 115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托架、油标尺 121发动机的水冷却系统包括:水泵、散热器、进出水管、风扇等 127燃油泵(化油器车用)、燃油储压器、连接软管 129化油器及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等 133喷射式发动机用的喷油器、燃油管路、冷起动阀、压力调节器、燃油计量阀(其中包括空气滤清器总成及空气计量阀)等 141液压离合器(4、5缸通用) 145动力转向液压泵

大众配件编码规则

1大类:发动机及燃油喷射系统. 100发动机或发动机总成 103缸体、缸盖、缸头上布的通风软管、油底壳 107活塞、活塞环 109配气机构包括:进排气门、凸轮轴、正时齿轮、正时齿轮罩、皮带等 115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托架、油标尺 121发动机的水冷却系统包括:水泵、散热器、进出水管、风扇等 127燃油泵(化油器车用)、燃油储压器、连接软管 129化油器及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等 133喷射式发动机用的喷油器、燃油管路、冷起动阀、压力调节器、燃油计量阀(其中包括空气滤清器总成及空气计量阀)等 141液压离合器(4、5缸通用) 145动力转向液压泵 198修理包包括:缸体密封件(包括:曲轴前后油封)缸头垫密片、活塞环、连杆、止推垫圈、轴瓦等 199发动机悬置件 2大类:油箱及供油管路.排气系统及空调设备的制冷循环系统. 201供油系统包括:油箱、燃油管路、燃油滤清器及燃油泵 253排气歧管及排气消音器 260空调设备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膨胀阀、压缩机、冷凝器、制冷软管、高低压开关等 298修理包包括:磁性离合器的一套附件等 3大类:变速箱 300 变速箱总成 301 机械变速箱壳体和变速箱及发动机之间的连接部件 311 4速和5速的变速箱所有齿轮、轴及换挡轴拨*等 321 自动变速箱壳体 322 自动变速箱前进、直接、倒档齿轮离合器、液压变矩器 325 阀体、自动变速箱的油滤器 398 修理包包括:变速箱密封件修理包,一套密片等 399 变速箱悬置件

4大类:前轴(前悬挂).差速器及转向系统 407 导向控制臂及连接轴(驱动轴)、轮毂 408 差速器和齿轮组及自动变速箱和发动机相连接的壳体及连接件 411 前悬挂包括:减震弹簧、稳定杆等 412 前减震器 419 涡轮涡杆转向器、方向盘、转向柱(不包括动力转向) 422 动力转向机及液体容器和连接软管 498修理包包括:一套密封件(包括驱动轴油)、差速器齿轮、车轮支承座等 5大类:后桥(副悬挂) 500 后桥及附件 511 后悬置 512 后减震器 6大类:车轮、刹车系统 609 后鼓式制动器 610 制动总泵及制动管路 611 制动助力器(四缸机:真空助务、五缸机、液压助力) 614 制动压力调节器 615 前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片、制动柱塞缸、制动盘等 616 自动调平系统包括:自动调平阀、压力真空罐等 698 修理包包括:前、后成套刹车蹄片、制动水泵修理包、刹车衬垫、制动管及柱塞外壳的成套密封件等

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一、结构设计材料及壁厚 1、材料选择 2、壳体厚度 3、零件厚度设计实例 二、产品结构设计脱模斜度 1、脱模斜度要点 三、产品结构设计加强筋 1、加强筋与壁厚的关系 2、加强筋设计实例 四、产品结构设计螺丝柱和螺丝孔 1、柱子的问题 2、孔的问题 3、“减胶”的问题 五、螺丝柱的设计 六、产品结构设计止口应用 1、止口的作用 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七、产品结构设计卡扣应用 1、卡扣设计的关键点 2、常见卡扣设计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的选取 a.ABS塑料: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 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 等。ABS电镀附着性能好,普遍用在产品电镀的零部件上(如按钮、侧键、装饰 件) 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PC+ABS塑料: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 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PC塑料: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 键、传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d.POM塑料: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 吸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传动 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PA塑料: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 等。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f.PMMA塑料: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 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 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一定强度要求的 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三菱VH001。 2、结构设计壳体的厚度 a.壁厚要均匀,厚薄差别尽量控制在基本壁厚的35%以内,整个部件的局部最小 壁厚不得小于0.4mm,且该处背面不是A级外观面,并要求面积不得大于 100mm²。 b.在厚度方向上的壳体的厚度尽量在1.2~1.4mm,侧面厚度在1.5~1.7mm;外镜 片支承面厚度0.8mm,内镜片支承面厚度最小0.6mm。根据产品不同壁厚,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 c.电池盖壁厚取0.8~1.0mm。 d.塑胶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见壁厚推荐值见下表。 塑料料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用壁厚推荐工程塑料最小壁厚小型制品壁厚中尼龙(PA)0.450.761聚乙烯(PE)0.60 1.251聚苯乙烯(PS)0.75 1.251有机玻璃(PMMA)0.80 1.502聚丙烯(PP)0.85 1.451聚碳酸酯(PC)0.95 1.802聚甲醛(POM)0.45 1.401聚砜(PSU)0.95 1.802 ABS0.80 1.502 PC+ABS0.75 1.502

汽车零件总成编号规则

一.汽车零件总成编号规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设计定型的各类汽车和半挂车的零件.总成等 按系统功能编号的规则。 2.术语. 2.1装置图(安装图): 装置图是产品组成部分的轮廓部分,表示在使用部位进行安装的图样.它包括安装时所必须的数据.有关零件总成与说明. 2.2代替图纸: 代替图纸是为简化图纸所采用的技术文件.它是由 总成中各零件编号.名称和数量组成的并以清单的形式表示的总成图.它没有图形,但需在图纸左下角注明”图形表示见**图纸”. 2.3工艺合成图: 工艺合成图是工艺上需要的技术文件,它的形式和组成与代替图纸相同,其内容随着工艺流程等因素变化. 另外,还有运输件.装配用联接件.对称件.设计顺序号.间隔号.方案代号.变更代号.修理件及代号. 3.编号的组成 编号由12位字符组成,分别为组号.分组号.件号.间隔号或方案代号.设计顺序号和变更代号或修理件代号。 (1)组号以第一位和第二位数字组合表示; (2)分组号以第一位至第四位数字组合表示; (3)件号以第五位至第七位数字组合表示; 件号总的应用范围是001~999,按图纸类别的不同, 划分如下:1)装置图(安装图)用001~009范围中的件号 例:3400001-03 转向装置图 2)零件图用011~899(第七位所有0和5除外) 例:3904301-01 标牌 3)总成图和代替图纸用010~895(第七位必是0或5),一般大0小5。例:3501565-01 前左制动鼓总成 4)工艺合件图和运输件图分别用900~989及990~999。 例:3404940-03转向传动轴和转向万向节总成 3400990-12 转向柱临时支架总成 组10——发动机组11——供给系组12——排气系 组13——冷却系组15——自动液力变速器组16-离合器 组17——变速器组18——分动器组19——副变速器 组20——超速器组21——汽车电驱装置组22——传动轴 组23——前桥组24——后桥组25——中桥 组26——摆臂轴组27——支撑连接装置组28——车架 组29——汽车悬架组30——前轴组31——车轮及轮毂 组32——承载轴组33——后轴组34——转向器 组35——制动系组36——电子装置组37——电气设备 组38——仪器仪表组39——随车工具及附件组42-特种设备 组45——绞盘组50——车身(驾驶室)组51——地板 组52——风窗组53——前围组54——侧围 组56——后围组57——顶盖组60——车篷及侧围 组61——前侧面车门组62——后侧面车门组63—后车门

机械设计禁忌例

机械设计禁忌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设计禁忌500例 第1章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避免受力点与支持点距离太远 避免悬臂结构或减小悬臂长度 勿忽略工作载荷可以产生的有利作用 受振动载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传力 避免机构中的不平衡力 避免只考虑单一的传力途径 不应忽略在工作时零件变形对于受力分布的影响避免铸铁件受大的拉伸应力 避免细杆受弯曲应力 受冲击载荷零件避免刚度过大 受变应力零件避免表面过于粗糙或有划痕 受变应力零件表面应避免有残余拉应力 受变载荷零件应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避免影响强度的局部结构相距太近 避免预变形与工作负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同 钢丝绳的滑轮与卷筒直径不能太小 避免钢丝绳弯曲次数太多,特别注意避免反复弯曲起重时钢丝绳与卷筒联接处要留有余量

可以不传力的中间零件应尽量避免受力 尽量避免安装时轴线不对中产生的附加力 尽量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 第2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动摩擦副 避免白合金耐磨层厚度太大 避免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 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损而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用白合金作轴承衬时,应注意轴瓦材料的选择和轴瓦结构设计润滑剂供应充分,布满工作面 润滑油箱不能太小 勿使过滤器滤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 滑动轴承的油沟尺寸、位置、形状应合理 滚动轴承中加入润滑脂量不宜过多 对于零件的易磨损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损裕量 注意零件磨损后的调整 同一接触面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压力差应该小 采用防尘装置防止磨粒磨损 避免形成阶梯磨损 滑动轴承不能用接触式油封 对易磨损部分应予以保护 对易磨损件可以采用自动补偿磨损的结构

德国大众零部件编号规则

德国大众零部件编号规则(了解规则,更方便查找零件) 德国大众零件号编排规则 2008-01-28 21:41 [table][tr][td]全部零件被分成10个主组每个主组分成若干个子组,以对应轿车上的相应部件组零件号由9位数字构成; 前3位表示车型或大的机组号(如发动机、变速器); 第4位表示主组号,第5、6位表示子组号,最后3位表示零件的实际数字代码。 零件的更改通过1个或2个字母排在零件后的第10位和第11位标明,对于带有颜色的零件通过3个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的组合代码列在零件后来标明颜色。 例如:4B0807103BA7DL 4B:车型 0:附加信息位 8:主组 07:子组 103:零件 BA:变更字母 7DL:颜色号(黑色) 五:主组定义 1、发动机、离合器 2、燃油、排气、空调泵 3、变速箱 4、前轴、差速器、转向系统 5、后轴 6、车轮、制动系统 7、操作系统 8、车身部件 9、电气系统 0、附件 主组号子组号主要包括 1:发动机 00短机、整机 03缸体、缸盖、气门室、通风管、油底壳、曲轴后油封 05曲轴、飞轮、连杆瓦(小瓦)、曲轴皮带轮 07活塞、活塞环 09凸轮轴、正时皮带、时规盖、进排气门、皮带轮、涨紧器 15机油泵、机油滤芯、机油尺、曲轴前油封 21水泵、水箱、节温器、水管、风圈 27柴油泵、燃油储备器 29化油器、空气滤芯、进气歧管 33节气门、空气流量计、燃油分配泵、怠速阀、喷油嘴、油压调节器、空滤总成、进气系

41离合器、离合器压盘、离合器片、分离轴承 45转向助力泵、涡轮增压器、增压空气冷却器 98发动机上下修包、曲轴瓦(大瓦)、活塞环、止推瓦 99发动机支架、机脚胶垫 2:燃油系统 01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芯、燃油管 53排气管、三元催化器 60冷凝器、空调压缩机、空调管 3:变速箱 00变速箱总成 01变速箱壳体 11变速箱驱动轴、换档拨叉 21自动变速箱壳体 23前进和倒档离合器、同步器、变扭器(液力耦合器)、轴、齿轮25变速箱电脑、阀体、变速箱滤芯、变速箱油底壳 99变速箱支架、元宝梁 4:前悬挂 07半轴、内外球笼、控制臂、车轮轴承 09差速器、主传动轴、转速传感器 11前桥、平衡杆 12减震器及附件 19转向拉杆、球头、方向盘 22转向机、转向机油管、转向柱 5:后悬 00后桥 01刹车鼓、车轮轴承 11后桥、减震器、减震器附件 13后减震器 6:刹车系统 01车轮 09刹车蹄片、刹车拉线 11刹车总泵、刹车油管 12蓄压器、真空助力泵 14ABS泵及附件 15刹车盘、刹车片 16蓄压器、水平调节阀 98刹车片、修包 7:操纵系统 11手刹、换档机构、风门拉线 13自动变速箱换档机构 21踏板、拉线、离合器总泵、分泵

产品编码规则(样板)

一、【目的】 二、【范围】 三、【权责】 四、【产品编码】 4.1 零件编码规则 由11位数字组成:物料类别代码(2位)、零件属性代码(3位)、流水号(6位)组成。 □□□□□□□□□□□ 流水号 零件属性代码 物料类别代码 4.1.1 物料类别代码:依物料材料特性用2位数表示。 4.1.2 零件属性代码:依零件属性用3位数进行表示,第1位表 示大类,第2、3位表示仪细类。

4.2成品及部件编码规则 由14位数字组成:物料类别代码(2位)、产品属性代码(3位)、产品设计顺序号(3位)、变型设计代码3位)、部件代码(3 位)组成。 □□□□□□□□□□□□□□ 部件代码 变型设计代码 设计顺序号(产品类别 产品属性代码 物料类别代码

4.2.1 物料类别代码:成品为90-99的2位数以与零件代码进行区别。 4.2.2 产品属性代码:依产品使用车辆种类及仪表属性用3位数 进行表示,第1位表示车辆种类,第2、3位表示仪表功能属 性。 4.2.4 设计顺序号:在同一产品属性的产品中,按产品的设计先 后顺序,用两位阿拉伯数字(001—999)表示。 4.2.5 变型设计代码 在原有产品中,当产品的主体结构、外形控制尺寸、硬件安装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仅对某些局部形状、尺寸改 变或某些参数作改变而构成一个相同系列不同机种的新产

品时,该新产品的型号应在原有产品型号的基础上编制变 型设计代码,用两位阿拉伯数字(001—999)表示。 A、虽然产品的主体结构、外形控制尺寸、硬件安装尺寸 均未变,但首次改变任何工作参数; B、软件性质的改变(如:总线); C、正面可视区域的版面布置改变(如:屏板窗口的改变、表头数量的增减); D、装饰圈的改变(如:装饰圈形状的改变、装饰圈颜色的改变); E、接插件的改变(如:接插件的形状、大小的改变,各个端子的功能定义改变); F、复位杆的改变(如:复位杆位置的移动、复位杆数量的增减长度或形状改变); G、指针的改变(如:指针形状的改变、长度的改变、导光形式的改变、颜色的改变)。 H、改变工作参数(软件内容的改变、速比的改变、量程的改变、磁钢极数的改变); I、软件内容的改变(烧录程序的改变); J、改变面板的外观(量程的改变、颜色的改变)。 4.2.6部件代码:000代表总成固定不变,其余部件按3 位流水号,不作硬性规定,推荐优先采用下表 4.3 产品型号编制示例:

浅谈机械零件拆卸注意事项(2021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机械零件拆卸注意事项 (2021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机械零件拆卸注意事项(2021版) 拆卸是为了便于检查和维修,由于机械设备的构造各有其特点,零部件在质量、结构、精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若拆卸不当,将使零部件受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无法修复。为保证维修质量,在解体之前必须周密计划,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估计,做到有步骤地进行拆卸。 机械零件拆卸的一般规则和要求 拆卸的目的是为便于检查和维修,由于机械设备的构造各有其特点,零部件在质量、结构、精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若拆卸不当,将使零部件受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无法修复。为保证维修质量,在解体之前必须周密计划,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估计,做到有步骤地进行拆卸,一般应遵循下列规则和要求。 1.1拆卸前,先弄清楚机械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构造各异。应弄清所拆部分的结构特点、

工作原理、性能、装配关系,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粗心大意、盲目乱拆。对不清楚的结构,应查阅有关图纸资料,搞清装配关系、配合性质,尤其是紧固件位置和退出方向。否则,要边分析判断,边试拆,有时还需设计合适的拆卸夹具和工具。 1.2拆卸前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拆卸场地的选择、清理;拆前断电、擦拭、放油,对电气件和易氧化、易锈蚀的零件进行保护等。 1.3从实际出发,可不拆的尽量不拆,需要拆的一定要拆。 为减少拆卸工作量和避免破坏配合性质.对于尚能确保使用性能的零部件可不拆.但需进行必要的试验或诊断,确信无隐蔽缺陷。若不能肯定内部技术状态如何,必须拆卸检查,确保维修质量。 1.4使用正确的拆卸方法,保证人身和机械设备安全 拆卸顺序一般与装配顺序相反,先拆外部附件,再将整机拆成部件,最后全部拆成零件.并按部件汇集放置。根据零部件连接形式和规格尺寸,选用合适的拆卸工具和设备,对不可拆的连接或拆后降低精度的结合件,拆卸时需注意保护。有的拆卸需采取必要的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设计注意事项

机械设计禁忌500例 第1章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1.1避免受力点与支持点距离太远。1.2避免悬臂结构或减小悬臂长度。1.3勿忽略工作载荷可以产生的有利作用。1.4受振动载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传力。1.5避免机构中的不平衡力。 1.6避免只考虑单一的传力途径。1.7不应忽略在工作时零件变形对于受力分布的影响。1.8避免铸铁件受大的拉伸应力。1.9避免细杆受弯曲应力。1.10受冲击载荷零件避免刚度过大。 1.11受变应力零件避免表面过于粗糙或有划痕。1.12受变应力零件表面应避免有残余拉应力。1.13受变载荷零件应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1.14避免影响强度的局部结构相距太近。1.15避免预变形与工作负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同。1.16钢丝绳的滑轮与卷筒直径不能太小。1.17避免钢丝绳弯曲次数太多,特别注意避免反复弯曲。1.18起重时钢丝绳与卷筒联接处要留有余量。1.19可以不传力的中间零件应尽量避免受力。1.20尽量避免安装时轴线不对中产生的附加力。1.21尽量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 第2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2.1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动摩擦副。2.2避免白合金耐磨层厚度太大。2.3避免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2.4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损而导致整个零件报废。2.5用白合金作轴承衬时,应注意轴瓦材料的选择和轴瓦结构设计。2.6润滑剂供应充分,布满工作面。2.7润滑油箱不能太小。2.8勿使过滤器滤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2.9滑动轴承的油沟尺寸、位置、形状应合理。2.10滚动轴承中加入润滑脂量不宜过多。2.11对于零件的易磨损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损裕量。2.12注意零件磨损后的调整。2.13同一接触面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压力差应该小。2.14采用防尘装置防止磨粒磨损。2.15避免形成阶梯磨损。2.16滑动轴承不能用接触式油封。2.17对易磨损部分应予以保护。2.18对易磨损件可以采用自动补偿磨损的结构。 第3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3.1尽量不采用不符合阿贝原则的结构方案。3.2避免磨损量产生误差的互相叠加。3.3避免加工误差与磨损量互相叠加。3.4导轨的驱动力作用点,应作用在两导轨摩擦力的压力中。心上,使两条导轨摩擦力产生的力矩互相平衡。3.5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导轨,不宜用少量滚珠支持。3.6要求运动精度的减速传动链中,最后一级传动比应该取最大值。3.7测量用螺旋的螺母扣数不宜太少。3.8必须严格限制螺旋轴承的轴向窜动。3.9避免轴承精度的不合理搭配。3.10避免轴承径向振摆的不合理配置。3.11避免紧定螺钉影响滚动导轨的精度。3.12当推杆与导路之间间隙太大时,宜采用正弦机构,不宜采用正切机构。3.13正弦机构精度比正切机构高。 第4章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 4.1合理选定操作姿势。4.2设备的工作台高度与人体尺寸比例应采用合理数值。4.3合理安置调整环节以加强设备的适用性。4.4机械的操纵、控制与显示装置应安排在操作者面前最合理的位置。4.5显示装置采用合理的形式”。4.6仪表盘上的刻字应清楚易读。4.7旋钮大小、形状要合理。4.8按键应便于操作。4.9操作手柄所需的力和手的活动范围不宜过大。4.10手柄形状便于操作与发力。4.11合理设计坐椅的尺寸和形状。4.12合理设计坐椅的材料和弹性。4.13不得在工作环境有过大的噪声。4.14操作场地光照度不得太低。 第5章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 5.1避免采用低效率的机械结构。5.2润滑油箱尺寸应足够大。5.3分流系统的返回流体要经过冷却。5.4避免高压容器、管道等在烈日下曝晒。5.5零件暴露在高温下的部分忌用橡胶,聚乙烯塑料等制造。56精密机械的箱体零件内部不宜安排油箱,以免产生热变形。5.7对较

汽车零件编号规则

汽车零件编号规则(汽车零件分组号) 与福田汽车零件图号基本一致 主组10发动机总成 1001发动机悬置 1002气缸体 1003气缸盖 1004活塞及连杆 1005曲轴及飞轮 1006凸轮轴 1007气门机构 1008进排气歧管 1009油底壳(机油盘) 1010机油收集器 1011机油泵 1012机油粗滤器 1013机油散热器 1014曲轴箱通风装置 1015发动机起动辅助装置 1016分电器传动装置 1017机油细滤器 主组11供给系 1100供油系装置 1101燃油箱 1102副燃油箱 1103燃油箱 1104燃油管路 1105燃油滤清器(含粗滤器) 1106燃油输油泵 1107化油器 1108油门操纵机构 1109空气滤清器 1110燃油喷射泵 1117燃油细滤器 1119增压中冷气 主组12排气系 1200排气系装置 1201消声器 1202排气系共振器 1203消声器进排气管 1204消声器隔热板

1205排气净化装置 主组13 冷却系 1300冷却系装置 1301散热器 1302散热器悬置 1303散热器水管及软管 1304散热器盖 1305放水开关 1306调温器(节温器) 1307水泵 1308风扇 1309风扇护风罩 1310散热器百叶窗 1311膨胀箱(散热器) 1313风扇离合器 主组16离合器 1600离合器总成 1601离合器 1602离合器操纵机构 主组17变速器 1700变速器总成 1701变速器 1702变速器换档机构 1703变速器换档操纵机构 汽车零件编号规则(汽车零件分组号)--主组22~29主组22传动轴 2200传动轴装置 2201后桥传动轴 2202中桥传动轴 2203前桥传动轴 2204后桥第1中间传动轴 2205中桥传动轴 2206中桥中间传动轴 2207后桥第2中间传动轴 主组24后桥 2400后桥总成 2401后桥壳及半轴套管 2402后桥主减速器 2403后桥差速器及半轴

机械设计禁忌500

机械设计禁忌500例 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1.避免受力点与支持点距离太远 2.避免悬臂结构或减小悬臂长度 3.勿忽略工作载荷可以产生的有利作用 4.受振动载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传力 5.避免机构中的不平衡力 6.避免只考虑单一的传力途径 7.不应忽略在工作时零件变形对于受力分布的影响 8.避免铸铁件受大的拉伸应力 9.避免细杆受弯曲应力 10.受冲击载荷零件避免刚度过大 11.受变应力零件避免表面过于粗糙或有划痕 12.受变应力零件表面应避免有残余拉应力 13.受变载荷零件应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14.避免影响强度的局部结构相距太近 15.避免预变形与工作负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同 16.钢丝绳的滑轮与卷筒直径不能太小 17.避免钢丝绳弯曲次数太多,特别注意避免反复弯曲 18.起重时钢丝绳与卷筒联接处要留有余量 19.可以不传力的中间零件应尽量避免受力 20.尽量避免安装时轴线不对中产生的附加力 21.尽量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 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1.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动摩擦副 2.避免白合金耐磨层厚度太大 3.避免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 4.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损而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5.用白合金作轴承衬时,应注意轴瓦材料的选择和轴瓦结构设 计 6.润滑剂供应充分,布满工作面 7.润滑油箱不能太小 8.勿使过滤器滤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 9.滑动轴承的油沟尺寸、位置、形状应合理 10.滚动轴承中加入润滑脂量不宜过多 11.对于零件的易磨损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损裕量 12.注意零件磨损后的调整 13.同一接触面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压力差应该小 14.采用防尘装置防止磨粒磨损 15.避免形成阶梯磨损 16.滑动轴承不能用接触式油封 17.对易磨损部分应予以保护 18.对易磨损件可以采用自动补偿磨损的结构

(完整版)大众丰田本田奔驰零件编号规则

大众(含奥迪,skoda)零部件编号规则 所有大众奥迪零部件都被划分为10个主组,它们依次对应着轿车的部件组,每一个主组又被划分为若干个子组,子组数目因尺寸和结构不同而异,在主组和子组里的备件是以结构顺序列出编号的。零件号由一个9位数字组构成。前3位数通常表示机组和车型,但像发动机,变速器和点火系统这样的涉及到单一总成的零件号除外,第4位数通常表示主组号,后面第5和第6位数表示子组号,最后3位数表示零件的实际数字号码,零件的改动将通过1个或2个字母在零件号的第10和第11位上标明。对带有颜色件是通过3个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的组合来标记颜色的。 例如:35A 885 805A ZQ6 (型号规格) (主组)(子组) (零件标号)(变更字母) (颜色标记) 35A是项目号;885是后排座椅;805A是后排靠背面套,更改了一次更改编号标记是A;ZQ6是色号 值得一提的是,前-后-左-右-的标志总是行车方向为准给出,若一零件左右对称,则通常尾数是奇数时表示左侧件,偶数时表示右侧件。 丰田零件编码规则 一般是由10-12位的数字构成,一般来说前五位是代表是什么零件,如04111就代表大修包,后五位为车型如04111-46065就是皇冠3.0的大修包,最后两位一般来说是代表颜色。 从编码的第一位就可以区分这是哪一类的配件: 0:修理件 1:发动机配件,如13101,就是活塞 2:发动机附件,如发电机,马达,化油器之类的 3:离合或变速箱箱传动类配件 4:底盘配件,如悬挂-方向机,球头之类的 5、6:外观、内饰类 7:装饰件,饰条,防撞胶 8:灯具及电器类 9:都是些小东西,油封轴承垫圈之类的 例如:前5位为此零件的类别,后5位为该零件所运用在车型 比如23300-33010,23xxx代表燃油系统,33xxx代表车型,例如CAMRY。 本田汽车零件编号规则 分组号:10→19表示发动机及其附件总成零部件 分组号:20→29表示驱动系统及其传动部件总成 分组号:30→39表示底盘系统机构部件总成及零件 分组号:40→49表示车身覆盖件及其结构部件总成 分组号:50→59表示车身附件及其总成零部件 分组号:60→69表示车内气温调节控制部件总成 分组号:70→79表示车内装饰总成及其零部件 分组号:80→89表示汽车电器及其仪表部件总成 例如:04711-SV4-A01ZZ 这是本田某汽车零件编码,前面的五位描述零件类别,一般情况下这个号都是固定的,比如大灯:33101

零部件编号规则A

编号/版次: 零部件编号规则 草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零部件编号、图纸编号、模具编号的规范,便于查询,特编制本规则。 2.范围 2.1.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产品零部件的编号规则。 2.2.本规则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生产、供货、试验的所有产品零部件。 3.职责 3.1.PIE部负责物料编码的规定及编制工作; 3.2.开发部、PMC部、品管部负责组织实施。 4.零部件编号规则 零部件编号表达式: ○○○○○○○○○○○○○ 空格空格空格空格空格 ○:表示数字 零部件编号说明: ○○○○○○○○○○○○○ | | | | | | | | | | | | | | | ⑤四级编码(技术参数) | | | | | | | | ④三级编码(零件名称) | | | | | | ③二级编码(零件类别) | | | | ②一级编码(规格、型号) | | ①产品分类(电熨斗、点火枪) ①产品分类: 公司产品系列,电熨斗编码“1”、点火枪“2”:不代表物料其它信息。 ②一级编码(名称、编号)物料编码用4位数字表示 代表各种成品整机的规格、型号。 ③二级编码(零件类别)物料编码用2位数字表示 编码表:

④三级编码(物料名称)物料用2位数字表示,用来表示识别该类物料的名称。 编码:按BOM表物料顺序流水号。 ⑤四级编码(技术参数)序号用4位数字表示,用来表示该零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 如规格、功率、尺寸、颜色等,无技术参数的则为0000、以每款产品使用的物料按顺序号排列。 电熨斗零部件编码示例 电熨斗规格型号模具注塑件水箱颜色 1 6001 01 03 654C | | | | | | | | | | | | | | | | | | | | ⑤四级编码(技术参数) | | | | | | | | ④三级编码(零件名称) | | | | | | ③二级编码(零件类别) | | | | ②一级编码(规格、型号) | | ①产品分类(电熨斗、点火枪)电熨斗规格型号模具注塑件温控调节钮颜色(无) 1 6001 01 07 0000 | | | | | | | | | | | | | | | | | | | | ⑤四级编码(技术参数) | | | | | | | | ④三级编码(零件名称) | | | | | | ③二级编码(零件类别) | | | | ②一级编码(规格、型号)| | ①产品分类(电熨斗、点火枪)5.相关文件 5.1《********》 6.相关记录 附录A ( )产品物料清单BOM

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冲压模设计中五要素 冲压模设计的总原则:在满足制件使用要求情况下,力求使模具的结构简单,劳动量小,材耗少成本低,操作安全。所以在模具设计时应保持良好的工艺性。冲压模设计内容包括:分析产品制件图、安排冲压工艺方案、确定坯料、选用设备、模具设计。以上内容模具设计是核心。根据笔者长期工厂实践经验,要想设计一套冲压性能好、经济性强的冲压模,就必须在冲压模设计中考虑以下五要素,从而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一、冲压制件工艺分析 在模具设计时,首先了解制件设计的成熟性,产品生产批量。 1、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①冲压件的结构在能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简单,尽量对称,避免长悬臂或深切口。 ②冲压件的外形和内腔转角要尽量避免尖角。 ③冲压件的孔径不能太小,孔距不宜太小,应符合JB4378—87之规定。 2、冲压件在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①冲裁件精度最好控制在IT9级以下,表面粗糙度在Ra12.5~3.2um之间。 ②弯曲件精度最好控制在IT11级以下。 ③拉深件精度最好控制在IT13级以下。 3、冲压模设计应保证冲压有良好的成形质量 ①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断面质量 ②弯曲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③拉深件的Rd和Rp的确定 金属冲压件的检验除根据图纸外,其未注尺寸公差依JB4379-87之规定,毛刺高度依JB4329-85之规定。 4、冲压模设计应满足冲压件生产批量的要求,生产批量划分依产品外形尺寸大小、 重量和企业来分,一般有小批、中批、大批、大量四个量次。 在设计模具结构型式首先是考虑生产批量,一般来说,单工序模、通用模、组合模、简易模等,结构简单,造价低,适于小批生产及新产品试制,其中也可用于中、大批生产简单零单。 复合模、级进模结构复杂,造价高。但生产率高,适于中、大批生产,其中复合模结构紧凑,冲压件精度高,故应用最广。级进模结构大,复杂,但其生产率高、安全、更适于大批、大量生产或自动化生产。 5、模具工作部分各参数的确定应保持制件的尺寸精度,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如何延长模具的使用寿 命。 6、模具设计应考虑冲压件能方便、完好、安全地从模具和压力机上取出。 二、冲压材料 1、模具设计人员应对冲压件图纸上规定的材料再进行评定分析,发现不妥可向产品设计人员提出 建议,使冲压用材料达到如下要求:材料应保证使用的前提下有足够的冲压性能。例如对于深拉深件,必须用GB5213—85《深冲压用冷轧薄钢板和钢带》。对于要求表面光洁、厚度偏差小、机械性能稳定的钢质冲压件,应选用GB710—88《冷轧优质碳素结构钢板和钢带》。 2、冲压模设计应把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重要指标,因为材料费用占冲压 件成本子50%左右,所以在设计模具时应优化排样,减少搭边量。 3、冲压模设计时应考虑材料机械性能、材料表面质量、材料的外形质量等。 4、多工位级进模只能在定宽带材保证供应的情况下采用,否则材料浪费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