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小故事1(硫酸铜(cuso4)的妙用 )

化学小故事1(硫酸铜(cuso4)的妙用 )
化学小故事1(硫酸铜(cuso4)的妙用 )

化学小故事1(硫酸铜(cuso4)的妙用)

初中化学

2011-03-14 11:41

硫酸铜(CuSO4)的妙用

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当你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

或许你最感兴趣的是硫酸铜还是一种有效的防鲨药呢!

要说防鲨药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法西斯为了妄想霸占整个世界,把战争的火焰烧到欧、亚两大洲,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海战也空前的残酷。在海战中敌我双方都有大批舰只被对方击沉,船上幸存的指战员、士兵纷纷弃舰逃命。但是这些亡命者仍然很难逃出死神的追杀,因为在海洋里还有很多饥饿的鲨鱼在等待着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官兵能够免遭鲨鱼的围攻、吞灭,美国政府就号召全国有识之士都来研究防鲨的药品,许多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投入了以药防鲨的实验。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名叫海明威,也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圈起了一快海面,做起了药防鲨的实验。他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地布置在海面上,看鲨鱼有什么反应。

两天后,当他乘船前去检查这些诱饵时,他吃惊的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的诱饵吃得精光,而含有硫酸铜的诱饵竟未发生任何变化,海明威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终于用一种简单的常见的盐类--硫酸铜就能防鲨鱼了。

不久,美国海军官兵们很快都配备起用这种硫酸铜制成的"护身符",来防鲨鱼。

科学家名人故事:化学家肖莱马的故事

科学家名人故事:化学家肖莱马的故事 共产主义者化学家肖莱马,当卡尔·肖莱马还健在时,伟大的革 命导师恩格斯这样称赞他:“这位朋友既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者, 又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在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特意为他写了一 篇传记性的悼文,对他的一生作出了全面的评价。为什么肖莱马能获 得恩格斯的这么高的评价呢? 从学徒工到化学家 卡尔·肖莱马于1834年9月30日诞生于德国黑森林州达姆斯塔 德城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约翰是个穷木匠,母亲罗特是个纯 朴的家庭妇女,他们一共有9个孩子,卡尔是的孩子。1850年卡尔争 取到本城一所职业学校受教育,不过到1853年就回家境困难而辍学。 他非常喜欢化学,所以他来到一家药房当学徒。因为他勤奋好学,很 快成为药剂师的得力助手。1856年他来到海德堡一家药店当配药助手,在海德堡大学,着名的化学家本生正在主讲化学,肖莱马想方设法去 旁听本生的演讲。本生的精湛实验演示和生动的报告使肖莱马更向往 化学,这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作一名化学家。 1859年,他仅靠自己谋生所积蓄的钱,投考着名化学家李比希主 持的吉森大学化学系。这是当时全世界青年化学家所向往的圣地。又 因学费不足,肖莱马只读了一个学期便离开了学校。好在这个学期里,因为他的发奋努力,学完了作为实验基础的分析化学课,通过学习和 训练,他基本上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技巧。同时在这学期内,他还听了 着名化学史家柯普的化学史课程,初步培养了他对科学史的爱好。离 校和失业并没有影响肖莱马对化学科学的追求。此时恰逢英国曼彻斯 特的欧文斯学院化学教授罗斯科招聘一名私人的实验助手,肖莱马闻 讯立即赶赴英国,只身远离祖国,来到英国这个工业城市,经过努力 终于成为罗斯科的实验助手。在这里他很满意,一是能够继续学习化 学的相关课程,二是能够更多地、又是独立地实行化学实验。从这时

标点妙用故事

标点妙用故事 1.某一条巷子里的一户人家,在靠路边的一面墙角下,常常有人在那里小便,于是主人在墙上写了一句话:「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没想到,过了几天,逗号小精灵跑到这句话里,变成了「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主人一看,气得脸色都变白了。 2.相传徐文长到朋友家里去,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条子跟他开玩笑,上面写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读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就和主人的意思相反了。其实这一句可以有七种写法:「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传说有一个才子,为农人家写新年吉语:「今年好霉气全无财帛进门养猪个个大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没有加上标点,有人读为:「今年好霉气,全无财帛进门;养猪个个大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农人听了,气得要死,质问这位才子,他用笔加上标点,成为:「今年好,霉气全无,财帛进门;养猪个个大,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农人的怒气不但消了,而且哈哈大笑。 4.有一个小朋友带了两个便当来上学,同学们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原因,他说:「大便当,饭;小便当,菜。」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后来有一个同学故意把标点弄错,就变成了:「大便,当饭;小便,当菜。」惹得他说不出话来。 试论标点符号的活用(一) ?语言文字? 标点符号的使用同语句的结构和意思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由于句子结构的繁简不同,或者由于说话人当时的语气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当然也要随着结构和语意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这就是标点符号的活用。 标点符号的活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祈使句句末常用叹号,但如果语气舒缓,不读急降调,应用句号。例如: 1.请您再说一遍。 2.请您稍等一下。 二、反问句的末尾一般用问号,但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应用叹号。例如: 1.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三、选择疑问句的分句之间,一般用逗号,但在有意强调各分句的内容时,可以用问号。例如: 1.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2.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四、偏正关系的复句,它的分句之间一般是用逗号,但在偏句的独立性较强,而且偏句或正句内部又用上了逗号的情况下,偏句后边可以用分号。例如: 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自然,这些阶级之间仍然是有矛盾的,例如劳资之间的矛盾,就是显著的一种;因此,这些阶级各有一些不同的要求。 五、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一般用顿号,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用逗号。例如: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空话连篇,拖泥带水,言之无物,是党八股的重要特征。

科学家的励志故事

科学家的励志故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 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 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 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 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 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 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 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 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 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 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 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 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 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 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 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 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 本书写的。

化学小故事

化学小故事 1.戈林之死 1945年,由德国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无条件投降。赫赫有名的德国法西斯第二号战犯空军元帅戈林当了俘虏,被押在上历史的审判台。纽伦堡国际法庭判处这个战犯绞刑。可是,戈林回到监狱里不久就突然死去了。经法医验尸证明,他是服用氰化钾自杀的。 那么戈林的氰化钾是从那里来的呢? 原来,戈林早就预料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他事先就作好了准备,把氰化钾装嵌在牙缝里一个特制的合金小包里。当想自尽时,只要用舌尖把小包舔出、咬碎即可。戈林这个双手沾满世界人民鲜血物法西斯分子,当他得知自己被判处绞刑后,咬碎小包,服氰化钾中毒身亡了。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氰化钾和氰化钠都是剧毒的物质,在一些小说中或电影里常常见到特务用它毒死别人或自己。 虽然,氰化物毒隆在,但是,电镀工业上,近百年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有电镀。因为用氰化钠作络合剂可获得细致、紧密的镀层。采用有氰电镀,不仅危害工人的健康,还污染大气。水源和农田。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向无氰电镀这一禁区进军,经过千百次失败后,创造了一系列低氰、无氰、高效率、低成本的电镀工艺,为发展生产、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 2.食盐的十大功能 ①陈化了的蓝黑墨水污渍先用2%的草酸溶液浸3~5分钟,使污渍中的黑色鞣酸铁还原为可溶性亚铁盐。如果没有草酸,也可以用Vc药片揉擦,然后用漂白粉搓洗,再用洗涤剂洗涤后用清水冲净即可。 ②圆珠笔污渍 用水浸湿后用苯或丙酮搓洗,使污渍溶解分散,再用洗涤剂搓洗后用清水冲净即可。 ③墨汁污渍 用米饭放在污渍上加少量水反复搓洗,然后用1份酒精和2份肥皂配成的溶液反复搓洗再用清水冲净。 ④红墨水污渍 先用洗涤剂水洗,再用15%左右的酒精搓洗后用清水冲净。 ⑤陈化的尿污渍 白色织物上的用10%的柠檬酸溶液浸湿1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有色织物上的用15%~20%的醋酸浸湿1.5小时后用水清洗。 ⑥汗污渍 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然后用洗涤剂洗净。 ⑦血污渍 先用加酶洗衣粉和水搓洗,再用10%的氨水搓洗,用清水漂洗后再用10%~15%的草酸洗涤,最后用清水洗净。

化学家的励志故事

化学家的励志故事——舍勒 瑞典化学家舍勒只上过小学,从十五岁起在一家药房里当学徒。 用舍勒自己的话来说,他的许多化学知识和技能,都是那时“偷着学会的”呢! 有一天晚上,舍勒在钻研孔克尔的名著《实验室指南》时,对书中的一段论述产生了疑问。他多么想去药店老板的实验室验证一下啊!可是,刻薄的老板有规定,未经特殊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他的私人实验室。 夜深了,窗外寂静极了,只有秋虫偶尔发出唧唧的叫声。舍勒实在憋不住了,就点上蜡烛,偷偷溜进了实验室。他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突然,耳边响起一个严厉的声音:“谁在这儿?”他吓了一跳,猛抬头,只见旁边站着自己的同事格伦贝格。顿时,他心中象一块石头落地似的,变得轻松起来。因为,格伦贝格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啊! “这么晚了,你来实验室干什么?”格伦贝格不解地问。 “我实在睡不着呀。”舍勒指着桌上的《实验室指南》和实验装置,感慨地说:“你看,孔克尔的书上说,盐精和黑苦土不能混合。我想验证一下,看书上写的对不对。” “噢,原来如此。”格伦贝格关切地说,“不过,你可要注意身体呀,别熬得太晚啦!” “放心吧,我一定注意。另外,希望你替我保密,千万别让老板知道了。”

舍勒低声央求说。 格伦贝格默默地点了点头。 经过实验,舍勒证明了孔克尔的书上是把石墨和软锰矿混为一谈了。后来,他还用软锰矿制出了氯气。 舍勒就是这样,一有疑问就背着老板,偷偷地去实验室验证。天长日久,这位小药剂师终于跻身于著名化学家的行列。

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九年级组徐新萍 “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1933年,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这回出的考题中,有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 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卢嘉锡思索着。 从此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从而毛估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此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发现,从事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毛估”,或者说进行科学的猜想。不过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比起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在形成科学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导师、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与和平奖)的

第三章 中国化学家

第三章中国化学家 (1) §1蔡馏生 (2) §2蔡伦(约公元63一121) (2) §3陈裕光 (3) §4戴安邦(1901-1999) (4) §5冯新德 (4) §6傅鹰 (4) §7高济宇 (5) §8高小霞(1919-1998) (6) §9葛洪(公元284一345) (6) §10何炳林 (8) §11侯德榜 (9) §12胡日恒 (10) §13黄耀曾 (11) §14黄子卿 (13) §15纪育沣 (14) §16蒋明谦 (14) §17黎乐民 (15) §18李寿恒 (15) §19刘元方 (18) §20卢嘉锡 (18) §21钱保功(1916~1992) (20) §22钱人元(1917~) (21) §23唐敖庆 (21) §24唐有祺 (22) §25王序 (24) §26王葆仁 (24) §27吴承洛 (24) §28吴学周 (25) §29邢其毅 (25) §30徐光宪 (25) §31徐寿(1818一1884) (26) §32徐喜 (28) §33杨石先 (28) §34曾昭抡 (29) §35张大煜 (29) §36张江树 (29) §37张青莲 (31) §38张子高 (31) §39张滂 (32) §40周其凤 (32)

§41朱子清32 第一章中国化学家 §1蔡馏生 蔡馏生教授生于190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蔡馏生教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不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9年4月,看到祖国即将解放,立即中断在美国的学术工作,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人民大学筹建化学系,蔡镏生教授长期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工作中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化学系的创办、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蔡镏生教授专长化学动力学。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将近代物理新技术应用于物理化学,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我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他还长期致力于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催化动力学、光化学的研究,直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开展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研究工作。 蔡镏生教授于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化学通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他学风严谨,为人正直,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 §2蔡伦(约公元63一121) 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东汉明帝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开始在宫掖做事。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政机密大事。 蔡伦很有才学,敦厚慎重,曾多次"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后加位尚方令,在汉和帝年间即公元97年,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这些器械无不精密、坚固,为后世所效仿。 古时的书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则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和帝,皇帝很重视。从此,世人部使用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 安帝年间(公元114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蔡伦受窦后(汉章帝刘旭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罚。蔡伦蒙受耻辱,遂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 蔡伦的这段生平摘自被后人视为正史的《后汉书》,《后汉书》上的记载成了后人了解研究蔡伦的主要依据,然而《后汉书》是在蔡伦死后由南朝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相距300多年了,记载是否准确,后人有些怀疑,通过进一步研究,了解到范哗等编写的《后汉书》其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刘珍主编的《东观汉记》其中蔡伦传是蔡伦死后30年,东汉桓帝命史官曹寿、延笃为蔡伦立传,收于《东汉观记》。看来这段记载还是可信的。问题是《东仅观记》历经许多朝代,部分内容散失或有残缺,各种辑本内容不完全一样。有的辑本中的《蔡伦传》,对蔡伦造纸一说没有象范哗那么肯定。这就引起后人的种种猜疑。

挫折使人成功的励志小故事

挫折使人成功的励志小故事 挫折是石,敲碎你天马行空的想象;挫折是火,烧净你自私无知的心灵;挫折是水,洗涤你无理野蛮的思想。以下是我分享的挫折使人成功的励志故事,一起来和我看看吧。 桑兰是浙江省宁波市一个普通家庭的独生女,八五年五月,年仅五岁的桑兰被宁波市少年体育学校教练看中,从此桑兰便和体操结下不解之缘。一九九二年,被正式选入国家队。在一九九六年南京举行的城市运动会上,桑兰夺得女子全能和跳马的双料冠军。翌年,她又在全国冠军赛和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跳马项目的金牌。 十七岁的桑兰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万料不到她就在九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傍晚练习跳马时失手跌倒,头部着地,颈椎神经严重受伤,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一瞬间夺取奥运金牌的梦想顿成泡影。 母亲眼看女儿重伤在床,不禁不停流泪,年纪轻轻的桑兰却安慰母亲说:“妈妈,你别哭。我一定会战胜伤病,我有信心。”八月初友好运动会落幕即将回国的队友到医院向桑兰道别时,几乎所有人都哭了,但桑兰强忍泪水,笑着安慰大家:“我会好起来的。” 桑兰坚强面对伤患,受到全美的关注,很多名人都去医院探访她。他们都被桑兰坚强乐观的精神深深打动。九九年七月二十九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夫妇致函桑兰称,她正面临的困难使整个美国感到忧虑,而她的勇气和品格却使美国人民深受鼓舞。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也给桑兰去信,说:“我们为你面临如此艰巨挑战时表现的勇敢深深感动。”

现在的桑兰依然在坚持着康复训练,这种绝不放弃的精神也恰恰是年轻的桑兰最吸引人的魅力,那场几乎让人无法战胜的意外对于青春的天空正涂满着玫瑰色的少女来说,似乎是让人绝望的,可桑兰从这场人灾难中坚强的站了起来,“外人的帮助只能是一种辅助,能够一直支持着自己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心态,自己怎么去看待遇到的每一件事,乐观的心态是支持我的源泉。”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太多了,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任何一件事对我来说都是困难和挫折远远大于成功和喜悦,那恐怕是正常人很难想象的,所以,我每天都在面对困难、都在战胜困难,虽然我不一定每次都能胜利,但我会始终从正面去面对!”无论是事业的成就或者爱情的芬芳都一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这个坚强而乐观的女孩,桑兰和灰色与失望是绝缘的! 邱吉尔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世界“三大巨头”之一。 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手势中能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刻,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持,几乎全靠邱吉尔每天的广播演讲。 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唯唯诺诺。 当他确定了自己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弱点。于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自演自看,自讲自听;每一个词语,每一个语调,每一个神态,都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锤炼,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磨炼、提高。 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李远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严格的家教,更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

化学趣味小故事

1.碘与指纹破案 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2.身轻顽皮的锂 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的金属,别看它的模样跟有些金属差不多,性格特点可不同一般哩!首先它特别的轻,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个.其次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例如,将一小块锂投入玻璃器皿中,塞上磨砂塞,里边会通过反应很快耗尽器皿内的空气是它成为真空.结果,纵然你使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别想把磨砂塞拔出来.显然,对于这样一个顽皮的家伙,要保存它是十分困难的,它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煤油里,都会浮上来燃烧.化学家们最后只好把它强行捺入凡士林油或液体石蜡中,把它的野性禁锢起来,不许它惹事生非. 锂被人发现已有170多年了.在他出世后的100多年中,它主要作为抗痛风药服务于医学界.直到20世纪初,锂才开始步入工业界,崭露头角.如锂与镁组成的合金,能像点水的蜻蜓那样浮在水上,既不会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又不会沉入水中,成为航空,航海工业的宠儿.此外,锂还在尖端技术方面大显身手.例如,氘化锂是一种价廉物美的核反应堆燃料;固体火箭燃料中含有51-68%的锂.不过,

2018年有关化学家的名人故事-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有关化学家的名人故事 导语:化学家一般是指从事于近现代化学研究的科学家,有专制和兼职之分,在英国亦可指药剂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化学家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道尔顿发现色盲病 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808年他发表了《道尔顿原子学》,从而被誉为原子理论的创建人。为了纪念他,科学家至今还把他的名字用作原子量的单位。 奇怪的是,医学上有一种病叫"道尔顿病"。这里的道尔顿,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那么,"道尔顿病"是一种什么病呢?为什么用道尔顿的名字命名?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那一天是圣诞节。青年道尔顿到街上去买了一双长筒袜,作为节日礼品,亲手送给母亲。母亲收到这份礼品非常高兴。她打开礼品盒一看,"啊,原来是一双长筒袜。"她感到颜色实在太鲜艳了,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太相称。 她笑着问道:"约翰,你的礼物真让人高兴,但是你怎么看上了这么鲜艳的颜色呢?"这使道尔顿感到有些奇怪。他不以为然地说:"难道深蓝的颜色还不稳重吗?妈妈。""什么?约翰。它和樱桃一样红呀!""不对,妈妈。是我亲手挑的,是深蓝色。""是红色,约翰。你的眼光不坏。"母亲重复回答。 道尔顿找来了弟弟。弟弟也说是蓝色的。而且,他俩对颜色的感受完全一样。可是,他的朋友们和他俩的识别力却不同。朋友们开玩笑说:"照你所说,你将永远也看不到女性美丽动人的面容。你会把她们面颊上那羞涩的红晕,看成一片浅蓝。" 从那天起,道尔顿才知道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道尔顿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的发现。他不但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体验,还对周围的人做了各种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又经过多方考查验证,写出了一部科学著作--《论色觉》。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色盲病,而道尔顿既是色盲病的第一个发现者,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病人。 发现苯的结构

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

据说,明朝的祝枝山,有一次曾同人开过这样一个玩笑。新春佳节的时候,祝枝山路过一户富人家的门前,见到朱漆的大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他想了想,就叫人拿来笔墨,在上面写了十二个大字: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那家主人出来一看,念道:“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顿时脸色铁青。他想这不分明是咒骂我吗?于是,他就要动手打祝枝山。而祝枝山却对他笑笑,不慌不忙地说:“我明明写的是好话,你自己看不懂嘛!”说完,他就用笔点了几下,便成为:“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那主人见了,不禁转怒为喜,连声称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标点符号如何点大有讲究,因此我们必须学好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从前,有一个人当朋友家去做客。朋友很开心,好酒好菜招待他,二人还痛饮了几杯酒。没想到这个客人一呆就是好几天,丝毫没有走的意思。朋友不高兴了,却又想不出赶他走的理由。 这人也感觉出朋友的不高兴,觉得打扰了好几天,真不好意思,打算第二天就启程回家。 谁知天公不作美,第二天,竟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哗哗下个不停,真让人着急。这人一想:下雨,那就再住一天吧。 但他又怕朋友会不高兴,便在桌上给朋友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他的朋友早上起来,发现桌子上有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人还想再住下去,朋友很生气,想:你还赖着不走了?于是,在那信上改了标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那人趁朋友不在,去看桌子上的信是否被人看过,当他看到朋友如此无情时,想:那么大的雨,你叫我怎么走啊? 于是,他灵机一动,稍稍改了一下,这封信于是又变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朋友看后,只好让他避完雨再走了。

名人努力成功的故事励志

名人努力成功的故事励志 本文是关于名人努力成功的故事励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名人努力成功的故事篇1 在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已经60多岁了,但他却能够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一年地指挥英国作战,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诀在哪里呢?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他要再上床去睡一个小时。到晚上,在8点钟吃晚饭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2个小时。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他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作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作。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也使美国人民受益匪浅。 威尔福·莱特康丽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然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每天抽一小时来画画。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其实那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数年下来,他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被高价买走。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作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这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 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智者认为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他们努力过好每一天,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们也合理地利用时间享受

化学小故事分析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 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 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象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

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终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方法改变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方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已经实现。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硫酸铜(CuSO4)的妙用 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 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当你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或许你最感兴趣的是硫酸铜还是一种有效的防鲨药呢! 要说防鲨药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法西斯为了妄想霸占整个世界,把战争的火焰烧到欧、亚两大洲,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海战也空前的残酷。在海战中敌我双方都有大批舰只被对方击沉,船上

化学家肖莱马的故事

化学家肖莱马的故事 共产主义者化学家肖莱马,当卡尔·肖莱马还健在时,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这样称赞他:“这位朋友既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又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在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特意为他写了一篇传记性的悼文,对他的一生作出了全面的评价。为什么肖莱马能获得恩格斯的这么高的评价呢? 从学徒工到化学家 卡尔·肖莱马于1834年9月30日诞生于德国黑森林州达姆斯塔德城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约翰是个穷木匠,母亲罗特是个纯朴的家庭妇女,他们一共有9个孩子,卡尔是最大的孩子。1850年卡尔争取到本城一所职业学校受教育,可是到1853年就回家境困难而辍学。他非常喜欢化学,因此他来到一家药房当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成为药剂师的得力助手。1856年他来到海德堡一家药店当配药助手,在海德堡大学,着名的化学家本生正在主讲化学,肖莱马想方设法去旁听本生的演讲。本生的精湛实验演示和生动的报告使肖莱马更向往化学,这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作一名化学家。 1859年,他仅靠自己谋生所积蓄的钱,投考着名化学家李比希主持的吉森大学化学系。这是当时全世界青年化学家所向往的圣地。

又因学费不足,肖莱马只读了一个学期便离开了学校。好在这一学期里,由于他的发奋努力,学完了作为实验基础的分析化学课,通过学习和训练,他基本上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技巧。同时在这学期内,他还听了着名化学史家柯普的化学史课程,初步培养了他对科学史的爱好。离校和失业并没有影响肖莱马对化学科学的追求。此时恰逢英国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化学教授罗斯科招聘一名私人的实验助手,肖莱马闻讯立即赶赴英国,只身远离祖国,来到英国这一工业城市,经过努力终于成为罗斯科的实验助手。在这里他很满意,一是可以继续学习化学的有关课程,二是可以更多地、又是独立地进行化学实验。从这时起,肖莱马总算实现了他的宿愿,步入了化学研究的大门。他一面自学,一面研究,很快取得到了许多成果, 1871年被破格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4年成为欧文斯学院的第一个有机化学教授。他在英国定居了30多年,一直到1892年逝世。 有机化学的奠基人 肖莱马对有机化学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对脂肪烃的系统研究。从1862年起,他从煤焦油和石油中先分离出戊烷、己烷、庚烷和辛烷,仔细地测定了这些脂肪烷烃的沸点等物理常数,分析了它们的元素组

化学家的故事——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生前的确拥有Bofors (卜福斯)公司。 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 贝尔拥有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 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 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诺贝尔一 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 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 财富。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 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 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 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 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中炸药为最为出名的 一项。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 的。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 郊,突然爆发出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 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窜。仅 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 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 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 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年青人,突如其来的 惨祸和过度的刺激,已使他面无血色,浑身 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 是后来流芳百世的大化学家诺贝尔。 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 甘油炸药的实验工厂化为灰烬。人们从瓦砾 中找出了5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 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 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的助手。烧得焦烂的5 具尸体,令人惨不忍睹。 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 悲痛欲绝。年老的父亲因太受刺激引起脑溢 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

(励志故事)十则成功励志故事

十则成功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 1.成功源于梦想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生活着一个小男孩儿,男孩儿小时候家里很穷,不得不每天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 一天,男孩儿停下锄头,擦擦头上的汗水,然后就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就问他在想什么。男孩儿回答:我在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不种地,也不去上班。那你想做什么呢?父亲担心地问。男孩儿坚定地说:我会每天坐在家里,等着人给我邮钱。听到这话,父亲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傻孩子,别做梦了!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 上小学的时候,男孩儿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的金字塔,他又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要去看埃及的金字塔玩儿。父亲这回更气了,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训斥道:不要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把书读好,找个好工作爸爸就心满意足了。 再后来,男孩儿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了记者,又出了好多书。他真的每天坐在家里读书、写作,而出版社、报社和杂志社也会源源不断地往他家里寄钱。当年的男孩儿用邮来的钱去各地旅行。有一天,他站在金字塔下,仰望着高高的金字塔,想起了小时候对父亲说过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个小男孩儿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励志感悟: 也许小时候的那些话只是孩子不经意时说的,但它却是孩子们内心发出的呼唤,是他们的理想。林清玄成功了,他的成功正源自于小时候的梦想。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确,目标是你追求的梦想,目标是成功的希望。失去了目标,你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切。 2.成功需要锲而不舍 有一个日本少年,家里十分贫寒,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又瘦又小,觉得不理想,信口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少年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我这两天有事,过几天再说吧。于是,隔了几天少年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样子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少年并没有放弃,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少年根本不懂电器方面的知识,但他仍不退缩,两个月后,少年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少年看了半天

化学趣味小故事

化学趣味小故事 化学趣味小故事 1、神秘的鬼火: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会出现一种青绿色火焰,一闪一闪,忽隐忽现,十分诡异。很多人遇到这些都会毛骨悚然,赶紧逃跑。谁知,那火还会跟着人,你跑它也跑,古人认为是鬼魂在作呈悻就把这种神秘的火焰叫做“鬼火”,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人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遇到空气后会自我燃烧起来,但这种火非常小,发出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冷光,只有火焰,没有热量。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的着火点尔出现“鬼火”,又由于燃烧的磷化氢随风飘动,所以,所见的“鬼火”还会跟人走动。这就是旷野的“鬼火”。 2、绿色的天空:蓝天白云一直是我们大脑里的美丽景象,可有一幅画却把天空“画”成了绿色。是我们见识太少,还是画家别出心裁?其实,当时画家们绘画所使用的蓝色颜料,是一种叫“铜蓝”的矿石,可是时间长了,它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变成绿色的了。铜蓝是铜矿石矿物,因呈靛蓝色尔得名,它的化学成分是硫化铜,可以和空气中的水、氧气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铜。 3、啤酒喷泉: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经常喝啤酒解渴,打开啤酒瓶盖时经常看到啤酒向外喷沫,有时还像喷泉一样喷出来,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每升啤酒中都含有5克左右的二(ke zuo you de er)氧化碳。在制造啤酒时,通过一定压力把它灌进瓶里。因此,每瓶啤酒里都溶解了一定的二氧化碳,尔瓶里是孕一定空隙的,打开时,只要轻轻摇晃,气体就形成泡沫从啤酒瓶里溢出来。最近,国外的一些砖家经过近十年观察研究发现,啤酒的泡沫与麦芽有一定的关系。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是大麦芽,尔大麦在成长、收割、储藏期间一般是多雨的季节,大麦一旦受潮,极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使几十种霉菌得以生殖,用它来酿造啤酒便产生了一些泡沫。固然,这些霉菌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有的还是孕益的。啤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12种维生素,产生大量热量,有“液体面包”的美称。 4、茶水变墨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喝茶,有龙井、玉观音、菊花等,茶水颜色各种各样,但没有一种茶水是黑色的,魔术大师将两杯茶水混合,竟然使茶水变成了黑色。原来,魔术大师在水里做了手脚,将其中的一杯放了绿矾。

九年级化学 化学家故事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化学家故事 医学上的贡献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生活在东晋时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制药家.公元281年,他出生在丹阳句容(现在江苏省句容县),家境清贫. 他无钱购买书籍笔墨,只好向人家借书阅读,用木炭练习写字.长大了当过官吏,后来辞职回家,专门从事科学研究. 葛洪从小喜欢读有关医药、保健和炼丹制药的书,还很留心民间流行的一些简便的治病方法.他把在广大的农村里搜集到的验方,结合自己学到的医药知识,写成了一本书,取名叫《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不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是非常实用."肘后"就是说这部书篇幅很小,可以挂在胳膊肘上随身携带,类似现代所说的"袖珍本"."备急"就是应急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急症手册".这部书里的治病药方,都是容易得到的到处都有的草药,又便宜,又方便,更重要的是灵验有效,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包括原虫、细菌、立克次氏小体和病毒等)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1600多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葛洪能够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 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一种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 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例如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里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犬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大家知道,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注射脑炎疫苗可以预防脑炎,注射破伤风细菌的毒素可以治疗破伤风.这些方法都是近代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免疫"就是免于得传染病.细菌和病毒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本来有排斥和消灭它们的能力,所以不一定就发病,只有在身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细菌和病毒等才能使人发病.免疫的方法就是设法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免于发病.注射预防针,就是一种免疫的方法(现代免疫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注射预防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葛洪对疯狗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还要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小瘢初起发黑,一年以后才变得和皮肤一样颜色.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雷撕斯要早500多年. 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在已经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的身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

情景教学素材二:化学方面的有趣小故事

化学方面的有趣小故事 黄青立整理收集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 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 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象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等。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已经实现。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硫酸铜(CuSO4)的妙用 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