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3.1.1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小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3.1.1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小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3.1.1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小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堂小测 3.1.1一元一次方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

A.743x x -=

B.46x -

C.437+=

D.25x <

2.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125x x += B.326x y -= C.52x x =- D.220x x +=

3.下列方程:①3x =;②21x y +=;③120x +=;④12

x x -=;⑤243x x -=.其中是 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

A. 2个

B.3个

C.4个

D.5个

4.下列方程中,解为1x =的是( )

A.11x -=-

B.122x -=

C.122x =-

D.211x -=

5.下列方程中,方程的解为x =2的是( ).

A .2x =6

B .(x -3)(x +2)=0

C .x 2

=3 D .3x -6=0 6.x 、y 是两个有理数,“x 与y 的和的13

等于4”用式子表示为( ). A .143x y ++= B .143x y += C .1()43

x y += D .以上都不对 7.小悦买书需用48元,付款时恰好用了1元和5元的纸币共12张,设所用的1元纸币为

x 张,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 +5(12-x )=48

B .x +5(x -12)=48

C .x +12(x -5)=48

D .5x +(12-x )=48

8.如果x =2是方程

112

x a +=-的根,则a 的值是( ).

A .0

B .2

C .-2

D .-6

二,填空题

9.在①21=3+,②41x +=,③223y y x -=,④2210x x -+<中,是方程的有 (填序号).

10.某数的40%比它的相反数的12还少12

,若设该数为x ,则可列方程为 .

11.12x =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①3x +2=0;②2x -1=0;③122x =;④1124

x =_______(只填序号).

12. 若0)2(432

=-+-y x ,则=+y x .

13. 长方形的周长为12cm ,长是宽的2倍,若设宽为x cm ,则可列出关于x 的方程

为: .

三,简答题

14.设未知数列方程.(不用解方程)

(1)小宁买了20本练习本,店主给他八折优惠,结果便宜了1.60元,则每本练习本的标价是多少元?

(2)某校九年级近期实行小班教学,若每间教室安排20名学生,则缺少3间教室;若每间教室安排24名学生,则空出一间教室(其他教室正好坐满).这个学校共有教室多少间供给九年级?

15.将3,-2,4x -1,5x +4两两用等号连接,可以组成多少个等式?其中有多少个是一元一次方程?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程求解.

16.已知方程22316x x x -=+,试确定下列各数:12342,2,3,4x x x x ==-=-=,谁是此

方程的解?

17.七年级(1)班举行了一次集邮展览,展出的邮票的数量为每人3枚剩余24枚,每人4枚还少26枚,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只列方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只有A项符合方程的定义,B,D项不是等式,C项不含未知数,故选A.

2.答案:C

解析:A选项中右边不是整式,B选项中含有两个未知数,D选项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都不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有C选项符合.

3.答案:A

解析:①④都符合“一元““一次’、方程两边是整式.而②不是“一元”,③左边不是整式,⑤不是“一次”,它们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4.答案:D

解析:把1

x=代入各个方程的左边并计算出左边的值,可知只有方程D的左边的值等于右边的值,故1

x=是方程D的解.

5. D 6. C 7. A 8. C

9.答案:②③

解析:只有②③都是等式,且都含有未知数,所以都是方程.①不含未知数,④不是等式,故①④都不是方程.

10.答案:11 ()40%

22 x x

--=

解析:若设该数为x,则它的相反数为x

-,

根据题意,得11 ()40%

22

x x

--=.

11.②④

12.

114 13. x +2x =6 (化简后能得到此式即可)

设宽为xcm ,则长为2x cm .则有2(x +2x )=12.

14.答案:解(1)设每本练习本的标价为x 元.

200. 8() 1.60x x -=

(2)设这个学校共有教室x 间供给九年级.

()()203241x x +=-

解析:

15.可以组成五个等式,它们分别是:4x -1=3;4x -1=-2;5x +4=3;5x +4=-2;4x -1=5x +4.

这五个等式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解4x -1=3,两边同时加上1,得4x -1+1=3+1,4x =4,两边同时除以4,得x =1.

16.是此方程解的是:242,4x x =-=.

17.设这个班有学生x 人,由题意得3x +24=4x -2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 课堂小测 d

4.1.2点、线、面、体课堂小测 一,选择题 1.将图中的三角形绕虚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2.下面现象说明“线动成面”的是( ) A.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 B.扔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天空划过一道流星 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面画出的痕迹 3.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一个几何体模型,两位同学摸该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甲同学:它有4个面是三角形;乙同学:它有8条棱,该模型的形状对应的立体图形可能是( ) A.三棱柱 B.四棱柱 C.三棱锥 D.四棱锥 4.下列几何体中,由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围成的是( ) A.圆柱 B.圆锥 C.圆台 D.球 5.在图(1)中的几何体是由图(2)中的__________绕线旋转一周得到的().

6.围成下列几何体:球、三棱锥、圆锥、圆柱、正方体、棱柱的面中,包含有曲面的有__________个(). A.1 B.2 C.3 D.4 7.如图,这是一个正三棱柱,则从上面看到的图为(). 8.下面形状的四张纸板,按图中线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三棱柱的是(). 9.一个长方体被一刀切去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可能是(). A.三棱柱B.四棱柱 C.五棱柱D.以上都有可能 10.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6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 A.5 B.4 C.3 D.2 11.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

A.和B.谐C.凉D.山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由个面组成,有个顶点,有条棱,经过每个顶点有条棱. 13.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按要求填空. 图1旋转形成,图2旋转形成, 图3旋转形成,图4旋转形成, 图5旋转形成,图6旋转形成. 14.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平面图形如图所示,物体的立体图形是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篇)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 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下面我谈谈对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情况: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 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 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 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 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同组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 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 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一项代号填入下面括号内) 1.我市2013年12月21日至 2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 日期 12月21日 12月22日 12月23日 12月24日 最高气温 8℃ 7℃ 5℃ ; 6℃ 最低气温 -3℃ -5℃ -4℃ -2℃ 其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12月21日 B .12月22日 C .12月23日 D .12月24日 2.如图1所示,A ,B 两点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2.若线段AB 的长为3,则点B 对应的数为【 】 A .-1 B .-2 C .-3 D .-4 · 3.与算式2 32 233++的运算结果相等的是…………………………………………………………………【 】 A .3 3 B .32 C .53 D .6 3 4.化简)3 2 32)21(x --x (+ 的结果是………………………………………………………………【 】 A .317+x - B .315+x - C .6 11 5x -- D .6115+x - 5.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3 10 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 B .精确到个位,有2个有效数字 C .精确到百位,有2个有效数字 D .精确到千位,有4个有效数字 6.如下图,下列图形全部属于柱体的是……………………………………………………………………【 】 : A B C D 7.如图2,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AOD=150°,则∠BOC 等于……………【 】 A .30° B .45° C .50° D .60° 【 0 A 图1 ? 50c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413-85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模 板(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

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七年级上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3-2004学年七年级(上)数学试题 题 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1~8 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得 分 信你在小学原有的基础上又掌握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变得更加聪明了,更加懂得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考场,仔细思考,认真作答,成功将属于你——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精心选一选!(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计32分) 1、下面几组数中,不相等的是( ) A、-3和+(-3) B、-5和-(+5) C、-7和-(-7) D、+2和│-2│ 2、平面上有任意三点,过其中两点画直线,共可以画() A、1条 B、3条 C、1条或3条 D、无数条 3、在数轴上表示a、b两数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0 B、a+b<0 C、ab>0 D、│a│>│b│ 4、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5、2002年11月23—29日在泉州销售8000万元即开型福利彩票(每张面额2元),特等奖100万元,结果中一百万元者有15名,假如你花10元买5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写() A、中一百万元是必然事件 B、中一百万元是不可能事件 C、中一百万元是可能事件,但可能性很小 D、因为5÷15=1/3,所以中一百万元的可能性是33.3% 6、计算(-1)1001÷(-1)2002所得的结果是() A、1/2 B、-1/2 C、1 D、-1 7、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平方() A、一定是正数 B、一定不是负数 C、一定大于它本身 D、一定不大于它的绝对值 8、如图,AOC ∠和BOD ∠都是直角,如果 A C B O D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 【说课稿】 有理数

《有理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 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 二、教学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程序 (一)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 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 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2.1——2.2)课堂小测

2.1整式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 2310x xy --=是二次三项式 B. 1x -+不是单项式 C. 223xy π-的系数是23 π- D. 222xab -的次数是6 2.下列式子:222,32,,4,,,22a b x yz ab c a b xy y m x π ++---,其中是多项式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代数式-2x,0,3x-y, 4x y +,b a 中,单项式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比a 的2倍大1的数是21a + B.a 的相反数与b 的和是a b -+ C.比a 的平方小1的数是21a - D.a 的2倍与b 的差的3倍是23a b - 二、解答题 5.已知多项式212254531m x y x y x y +--. (1)求多项式中各项的系数和次数. (2)若该多项式是八次三项式,求m 的值. 三、填空题 6.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高为h ,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2)若m 表示有理数,则m 的相反数是 . (3)小红每月的零花钱是n 元,她拿出她零花钱的20%捐给希望工程,则她每月的捐款是 元. (4)某校有男学生210人,女学生人数是男学生人数的x 倍,教职工有 y 人,则学校一共有师 生 人. (5)小林拿100元去超市购买物品,已知方便面一袋的价格是3元,果汁一瓶的价格是5元,他一共购买了x 袋方便面和y 瓶果汁,小林现在还有 元. 7.345 530.12x x x --+是__________次多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系数最小的项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222xab -的次数是4,所以D 错误. 2.答案:B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 例1,例2、课本P118 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最新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本文自动智能摘要 14.若,则. 那么2007,2008,2009,2010这四个数中_____可能是剪出的纸片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1~24题,每题8分,共32分) 21.计算:(1)(-10)÷(2). 25.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BD=AB=CD,线段AB、CD的中点 E、F之间距离是10cm,求AB,CD的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答案:C, 解析:正数和负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2.答案:D 解析:互为倒数两数乘积为1,所以本题实质上求的倒数. 3.答案:C 解析:由数轴可知:a<b<0,. 4.答案:C 解析:有效数字是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最后一位数字止,所以0.0450有3个有效数字. 5.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四棱锥,四棱锥有5个边. 6.答案:B 解析:可以去a=-1,b=-;ab=,=. 7.答案:A 解析:去分母时,方程左右两边各项都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能漏乘. 图1图2图3图4 由于主视图两旁两列有两层小方格,中间一列1层小立方体,因此俯视图区域内 每个方格内小正方体最多个数如图2所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答案:四,五 解析: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12.答案:球、正方体. 14.答案:1 解析:由可得,所以=5-2×2=1. 15.答案:2 解析:原式=,因为不含xy项,所以=0. 16.答案:n-m 解析: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表示的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17.答案:-2a

25.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数学说课教案 去括号 一、说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五节去括号。这一章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上一次伟大的进步,它使得数的概念一般化了,这一章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代数知识,是中学阶段代数知识的基础内容。本章中由字母表示数引入代数式及代数式求值和相关运算,在此基础上去探索数的规律。而去括号是进行代数式化简运算的一个关键,既是本章中的重点,也是本章中的难点。学生对去括号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代数式的化简计算。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A、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B、通过观察,准确归纳去括号的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C、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运用去括号的知识化简代数式,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在观察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品质; B、体会数学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重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两方面: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去括号对于代数式化简的意义;2、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方法,并应用到代数式的化简中去。 四、说难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也在于两方面:1、准确归纳表达去括号的符号法则;2、结合合并同类项对代数式进行化简。 五、说教法与学法 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它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它的符号表示手段,深刻揭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在学生的印象中,代数除了烦琐的计算就是空洞的符号,内容显得枯燥,显得脱离实际,特别是本节中涉及的符号上的判断与把握,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上,应注重发展他们的符号感,培养他们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判断、推理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在探索去括号的法则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法则,重视代数式运算过程对验证规律的作用;对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从具体实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体会、归纳、表达等过程,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度的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提纲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提纲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有理数。 3、归纳: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1.2:有理数 1、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1.2.2:数轴 1、定义: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表示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注:分数和小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2.3:相反数 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归纳: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1.2.4:绝对值 1、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

值,记作∣a∣.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如果a>0,那么∣a∣=a 如果a=0,那么∣a∣=0 如果a<0,那么∣a∣=-a 2、比大小: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注:异号两数比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1、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初一数学上册试卷及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试卷及答 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七年级数学期中调考试卷 一、选一选,比比谁细心(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2 -的绝对值是( ). (A) 12 (B)12 - (C)2 (D) -2 2.武汉长江二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该桥全长16800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 (A)1.68×104m (B)16.8×103 m (C)0.168×104m (D)1.68×103m 3.如果收入15元记作+15元,那么支出20元记作( )元. (A)+5 (B)+20 (C)-5 (D)-20 4.有理数2(1)-,3(1)-,21-, 1-,-(-1),1 1 --中,其中等于1的个数是 ( ). (A)3个 (B)4个 (C)5个 (D)6 个 5.已知p 与q 互为相反数,且p ≠0,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1p q = (B) 1q p = (C) 0p q += (D) 0p q -= 6.方程5-3x=8的解是( ). (A )x=1 (B )x=-1 (C )x=133 (D )x=-133 7.下列变形中, 不正确的是( ). (A) a +(b +c -d)=a +b +c -d (B) a -(b -c +d)=a -b +c -d (C) a -b -(c -d)=a -b -c -d (D) a +b -(-c -d)=a +b +c +d

8.如图,若数轴上的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a>0(B) a -b>0(C) ab >0(D) a +b>0 9.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1022.0099取近似值是( ). (A)1022.01(精确到0.01) (B)1.0×103(保留2个有效数字) (C)1020(精确到十位) (D)1022.010(精确到千分位) 10.“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4”,若设这数是x ,则可列出关于x 的方程为 ( ). (A)x=-x+4 (B)x=-x+(-4) (C)x=-x-(-4) (D)x-(-x )=4 11. 下列等式变形:①若a b =,则a b x x =;②若a b x x =,则a b =;③若47a b =, 则74 a b =;④若74 a b =,则47a b =.其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等于-4的2次方,则式子 1 ()2 cd a b x x ---的值为( ). (A)2 (B)4 (C)-8 (D)8 二、填一填, 看看谁仔细(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2分, 请将你的答案写 在“_______”处) 13.写出一个比12 -小的整数: . 14.已知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m ,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m ,那么甲地比乙地高____________m . 15.十一国庆节期间,吴家山某眼镜店开展优 惠学生配镜的活动,某款式眼镜的广告如图,请你 为广告牌补上原价. 16.小方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七年级上数学:《角》说课稿

《角》说课稿 文峰初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所上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角。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教学程序,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射线的定义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的意义,了解角的表示方法及掌握角的不同单位的转换。在教学安排上通过生活中角的图形例子引入,从直观的实物抽象出角的数学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出角的定义。对比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学会表示各种不同的角。在角的单位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时钟的时、分、秒的转换帮助学生认识度、分、秒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并了解角的度量单位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角的定义、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单位。 难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 5.三易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 2.)度分秒的借位和进位。 3).初中阶段角的范围。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思想 本节课我采用尝试教学先练后讲的教学思想,运用我校总结的“三段九环节”模式。尽量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注重提供直观素材,各环节循序渐进进行展现。 (该模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分为:自学探究,展示提升,检测反馈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分为激趣导入、出示目标、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四个环节;第二阶段分为展示交流、质疑激辩、整合认知三个环节;第三阶段分为当堂检测和作业布置两个环节,共九个环节。) 2、教学策略 针对七年级基础薄弱,自学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我将预习作业提前发给了学生,我认为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使学习更具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为第二天的练习腾出充裕的时间。为了使中下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我在学生展示后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强调,教学中加强课堂指导和交流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举出一些有关角的实例:钟表的指针、剪子等,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生活中引入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出示自学目标及自学指导(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任务和要求,并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 3.检查预习(目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点 拨补充做准备。) 4.合作交流(学生在组内共同解决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在组长的指导下,小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组内认真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五分钟课堂检测试题 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3相反数 课堂小测(5分钟) 1. 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相互之间的距离是 8. 4,则这两个数是 . 2. -2.3 的相反数是 ;0.01 是 的相反数. 3.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 4. 已知有理数 a ,则 a 的相反数可用 表示. 5.表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求出相反数的值。(如:求-6的相反数:-(-6)=+6) ①7 ②+ 6.3 ③433 - ④+(32-)⑤-(653+)⑥-(-2.6)⑦0 6.化简: ① +(+5) ②+(-3.6) ③-(532-) ④+{+(3 2-)}⑤-{+(-722)}

课 堂 小 测 第二中学---曾光楚 2.1整式的加减—单项式 1.某商品的价格为 x 元,那么代数式(1-20%)x 可以解释为 . 2.下列整式中,属于单项式的有( )①32-;② 23x y π;③21x -;④a ;⑤3265 x y -;⑥2x y +;⑦22x xy y ++;⑧3x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3. 若242m a b +-是7次单项式,则m= .3227 xy z -的次数是 ,系数是 . 4. 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223 x y -; (2)mn ; (3)25a ; (4)272ab c -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中学---陈振阳 1.5.2有理数---科学记数法 课堂小测(5分钟) 1.105在1后面有 0,10n在1后边有个0.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30000是( ) A.43×104B. 4.3×l05 C.4.3×104 D.4.3×106 3.数6.25×104是 ( ) A.三位数B.四位数C.五位数D.六位数 4.地球半径大约是6370 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km. 5.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8 km2,则这个数为 km2. 6. 下面有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16,32,…则第 2007 个数应是() A.2005 2 2D.2008 2C.2007 2B.2006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导语:教学总结是老师在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写的报告,汇总本学期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下面是关于初一数学教学总结的文章,欢迎参考! 篇一: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本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原则,现对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通过一年来的教学,我以为七年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在这刚开始,就相当于造房子,地基未打好,房子是无法做稳实,学生的学习也这样,只有在刚入初中阶段就让他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让他进入后面的学习之中,并且是能轻松的应对后面新的知识。而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因为环境造就人,这是古话,也是经验之谈。所以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就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因此,初一年级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表面意义上的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偏重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成。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介于我对教学的理解,这学期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尽管我不是班主任,但我常常利用课本上出现的问题导向或者是学生在平时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或不利于集体的现象,我都及时的借题发挥,来通过这种种行为的迹象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启示的作用,充分的发掘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使它们能职尽其能,在平时想方设法改变初一学生刚进校园的陌生感,以及对刚进入的班级的集体还没有意识到集体的荣誉感。尽量让他们认识集体的力量,让集体主义精神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在行动中体现,让他们体会集体的意义,感受集体的力量,这样班级的集体意识有了,自然学校也是一个大集体是理所当然的了。从而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有了这种团体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班级的纪律,有助于校园的整体纪律,使学生的学习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师教学也是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自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2。加强班级管理,努力培养出“严格、活跃、有上进心”的班集体,本人不是班主任,这个工作好像与我无关,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上进心,同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数学活动的形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尤其在班风建设上要求他们多去努力,也是给自己创设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班风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能从主动意识上主动的去做,会更有成效。 3。积极抓好后进生。以结对子,一帮一的形式,由好生来引导差生,帮扶差生,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尤其针对我班人数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多,况且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是一定的,同时还有那么多的科目,时间不可能都有我这个数学老师的,因此我就想到利用好生来通过一些其他的时间,这样一方面他们学生之间总是在一起,时间总是宽裕些,其次也能让好生在对差生教授的过程中得到巩固,达到复习的效果,岂不是“一箭双雕”! 总之,还是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着这一点我在初一教学时期总是花出多于其他学期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样去做了,自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通常做了得到的效果不一定就是你事先预设的效果,在具体的行动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是一个教育学的不断结合、不断促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在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努力改进,争取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篇二: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学期,我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出满勤,干满点,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教训,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积极参加每周一的备课组说课活动。 发挥集体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考点,易错点。 二、认真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一上册数学 试卷及答案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一、仔细选一选(30分) 1. 0是( ) A.正有理数 B.负有理数 C.整数 D.负整数 2.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其中36属于( ) A.计数 B.测量 C.标号或排序 D.以上都不是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0的绝对值是0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1是绝对值最小的数 4. 在数- , 0 , 4.5, |-9|, -6.79中,属于正数的有( )个 A.2 B.3 C.4 D.5 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那么这个数是( ) A.3 B.-3 C. D. 6. 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2>0>-4>-1 B.-4>-1>2>0 C.-4<-1<0<2 D.0<2>-1<-4 7.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是( ) A.1 B.±1 C.0 D.-1 8. 把数轴上表示数2的点移动3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 A.5 B.1 C.5或1 D.5或-1 9. 大于-2.2的最小整数是( ) A.-2 B.-3 C.-1 D.0 10. 学校、家、书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家的西边20米,书店在家东边100米,张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向东走了50米,接着又向西走了70米,此时张明的位置在( ) A. 在家 B. 在学校 C. 在书店 D. 不在上述地方 二、认真填一填(本题共30分) 11.若上升15米记作+15米,则-8米表示。 12.举出一个既是负数又是整数的数。 13.计算:__________。 14.计算5.24÷6.55,结果用分数表示是______;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_。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全册10分钟课堂小测(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全册10分钟课堂小测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1课时认识几何体 1.从下列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可以看成圆柱的是() 2.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A.球 B.圆柱 C.圆锥 D.圆 3.下列图形属于棱柱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如图,电镀螺杆呈现出了两个几何体的组合,则这两个几何体分别是() A.圆柱和圆柱 B.六棱柱和六棱柱 C.长方体和六棱柱 D.圆柱和六棱柱 5.一个四棱柱一共有条棱,有个面;如果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2cm,侧棱长都是4cm,那么它所有棱长的和是. 6.将下列几何体分类: 其中柱体是,锥体是,球体是(填序号).

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构成 1.下列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 A.圆柱 B.圆锥 C.球 D.长方体 2.围成圆柱的面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所属的实际应用是() A.点动成线 B.线动成面 C.面动成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下列选项中的图形,绕其虚线旋转一周能得到左边的几何体的是() 5.图中的立体图形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后得到的?请用线连起来. 6.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是平面还是曲面?

2展开与折叠 第1课时正方体的展开图 1.下面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2.如图是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其中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数字,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数字6相对面上的数字是() A.1 B.4 C.5 D.2 3.如图,该几何体的展开图可能是() 4.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注:①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②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了解正数和负数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理解0表示的量的意义, 2.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政治。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的方法3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正负数的意义和表示 1.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 3.师生合作,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念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三.数轴 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表示的数。 2.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2.通过数轴的概念 的学习,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4.通过数轴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相反数 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

位置关系。 3.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它的相反数。 4.从数和形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真正含义,经历操作、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五绝对值 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 大小。 2.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学习,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六、有理数的加法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正解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用数开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七.相关运算律 1.正确正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3.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吉的应用。 4.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5.通过思考、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