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课堂教学浅见

思维课堂教学浅见
思维课堂教学浅见

思维课堂教学浅见

蔺玉松思维课堂是个极大的概念,凡是和思维有关,和课堂有关的都可以划入“思维课堂”的范畴。思维的范畴有多大?课堂涉及的范畴又有多大?凡是人所想的都可以称为思维,对现实的思考和虚拟的想象都是思维。课堂则涉及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的教师,其知识和能力又包括不同的学科,课内的、课外的知识和能力。涉及学生的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此外还有与课堂相关学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等。总之,思维课堂的范畴大的不可想象。

我以为思维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直接目的就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最终表现在提高学科成绩,更直接的讲高中教师思维课堂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高考成绩。

对于如何通过课堂思维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此谈谈自己对思维课堂的一点认识。

不论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脑死亡的人才不存在思维,关键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思考什么?怎样思考效率更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我极赞同这个观点,就思维课堂而言,学生的思维也应该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疑问和惊奇”?现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教师在设计学生的“疑问和惊奇”,根本上是教师在思考,这样的课堂本质上是教师的思维课堂,学生被思维了,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

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正处在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其心智并没有真正的成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正处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从心理成熟的角度讲,他们需要体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体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指导其具体的行为。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模仿是高中生最基本的体验和学习的方法,在模仿中他们同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身心感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产生“疑问和惊奇”,形成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思维课堂中最应该体现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归纳起来就是,第一步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新的知识,体验新的感受,第二步学生同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感受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疑问和惊奇”,第三步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感受选择解决“疑问和惊奇”的方法,并解决“疑问和惊奇”,形成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学生就是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哲学角度分析,“模仿”就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模仿”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模仿”就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思维过程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讲,教师课前设置问题实际上部分取代,甚至剥夺了学生自主模仿、体验和“疑问和惊奇”的过程,学生被“思维”了。

为什么有些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仍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并不觉得枯燥,因为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模仿”到大容量的知识,教师的体验,教师的感受,教师的疑问,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同自己原有的知识产生对比,“疑问和惊奇”就会自然产生,整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模仿,不断地对比,不断地产生“疑问和惊奇”,不断地被解决,高效的课堂思维就产生了。

记得上大学时,齐世荣教授的课一天6个小时,始终都是老先生在讲,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相反,教师设计了问题,学生却没有足够的知识内存,没有在问题与知识之间形成自发的对比,也就无法形成学生自己的“疑问和惊奇”,学生对教师的设问做答就只是在“演戏”而已,这样的课堂看似有问有答,其实和学生自身的“疑问和惊奇”没有内在的联系,无法

激发学生自己的思维,自然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没有什么帮助。

在中国所有教育机构比较中,新东方的教师为什么广受欢迎,他们的学生也异常的出色,因为他们给了学生需要“模仿”的东西,而不是设置了无数的疑问。

我的历史课属于“满堂灌式”的教学,我的教育也是“模式化教育”,课堂上我讲教材,还会讲大量的课外知识,讲我的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学生“模仿”后,他们自己会比较,会产生“疑问和惊奇”,会思考去实践,成功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经验,失败后他们会重新“模仿”,重新比较,重新“疑问和惊奇”,重新思考,二年后他们的高考成绩自然名列前茅。

记得有一次上历史课时,一位女同学抱着一本《资本论》一定要让我听她讲完第一页,于是她非常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说明,谈她对《资本论》的理解。当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告诉我上周的历史课上我曾经说过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他的理论非常深奥,尤其是他的经济论述,以至于读完四年大学我都没有看懂《资本论》的第一页。为了这句话她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一页,并且急切地希望和我共同探讨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我被她感动了,同时我也意识到“模仿”教师的行为可能使高中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付诸实践,尤其对那些涉猎广泛的学生,有时一件很小,不起眼的事情都可能与其原有的知识或想法产生关联,诱发“疑问和惊奇”,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可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在高中生成长的过程中,“模仿”教师是其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他们会“模仿”教师的知识、行为,甚至思维方式,因此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其所教学生的素质,他们的高考成绩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体现。

思维课堂是学生产生“疑问和惊奇”的课堂,他们的“疑问和惊奇”源于对教师的“模仿”,教师可供“模仿”的素材(素质)决定了学生思维课堂的内容和效率。

“思维课堂不是设计出来的,教师的品质决定了思维课堂的品质。”

“教师设计学生的思考问题,只能使学生被思考。”

“学生的“模仿---比较---疑问”就是思维课堂的本质。”

基于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高阶思维的课堂教学思考 ――以高中地理必修Ⅰ为例 一、必修Ⅰ内容特点 必修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必修Ⅰ侧重于自然地理知识,其核心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学生以后学习必修Ⅱ和必修Ⅲ及选修地理的知识储备,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必修Ⅰ知识规律性很强,学习应充分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物质运动过程等基础知识。以自然地理要素的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内容,阐明自然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 1.初高中衔接,“零起点”教学:高一新生认知水平较低,空间想象力差,知识面窄,初中地理基础较差,此时学习自然地理确实有一定困难。因此,高一地理学习应弥补相关的基础知识,拓展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如:经纬线、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图的判读、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全球海陆分布、气候类型、时间计算等等),降低教学起点,特别是“地球运动”部分,采用小专题的形式(运动基本特征、昼夜更替与晨昏圈、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与计算等)放慢速度,分散难点,慢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地理概念教学: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关键词有:宇宙间、物质。宇宙间强调的是独立性,不能依附于某一星体上,对地球来说,就是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天体必需是物质,物质可大可小,但不能是现象,如流星体与流星现象就有差别。 3.地理原理教学: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体系。如大气受热过程:讲清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规律、大气上界、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作

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转)

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水浒传》阅读教学实例,谈点浅见。 一、精心设疑,调动思维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往往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景,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1.在词句品味时设疑。 作品精彩靠内容,内容精彩靠语言,语言的魅力则体现在重点词、关键句上。把握有关词句设疑研读,驱动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内容,获得情感熏陶。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写鲁达与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学生对这几句的阅读往往忽略而过,认为此处无非是写出了鲁达的焦躁性格。其实不然。如果此时教师以“除了表现鲁达焦躁性格,你从中还发现了什么”设疑,让学生思考,想必会激起不小的思维涟漪。缘疑而思,就能够明白,鲁达的这一焦躁性格正是他的性格缺陷。联系下文,鲁达打死镇关西后寻思,“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隐约可见他在军中过得不是很如意,这或许正与他性格粗鲁不会迎合有关,后来五台山打骂同门的表现也印证了他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进行理解,除了应该让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去体会的匠心,还应该使学生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2.在形象对比中设疑。 笔者曾在上《水浒传》导读课时指导学生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与“武松醉打蒋门神”两个章节进行比较阅读,提出了“鲁达与武松,谁是真英雄”的疑问。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男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认为鲁达是第一英雄的,列举了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种种义举,说他救了金翠莲,害得自己做不了军官而只好做了和尚,说他野猪林救林冲,连和尚都做不成而只好上二龙山落草,说他的这些行为都不关自身利益,这是真正的英雄所为,武松比不上他。说武松才是真英雄的,则干脆以武松与鲁达在犯下人命案子后的不同表现为证——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之后,光明磊落地在墙壁上题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字,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真英雄之风范;而鲁达,三拳打死了郑屠,便寻思“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并“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所以有学生认为,鲁达救金翠莲是够仗义的,但事后畏罪潜逃无疑是不够英雄的。尽管学生的这些争论各有千秋也各有偏颇,但他们能结合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来评价人物形象,这正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契机。 3.在他人评价上设疑。 对那些值得争鸣的文学理论上的观点材料,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师不妨提供给学生,以此设疑,有意倡导批判性阅读。比如,金圣叹评点“血溅鸳鸯楼”这段时,在一旁一再批上“杀第一个”、“杀第二个”、“杀第三个”……“杀十三个,十四个,十五个”,并在“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句中的“方才心满意足”旁,又批上:“六字绝妙好辞!”而容与堂本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在房里”句旁,批了个“恶!”字,又批曰:“只合杀三个正身,其余都是多杀的。”无论是武松的快意恩仇,还是金圣叹的大唱赞歌,以及“血溅鸳鸯楼”故事被久远传诵等,这背后确实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地方。鉴于此,教学时不妨将这两种观点都告诉学生,由学生或从《水浒传》的其他章回寻找佐证以证明武松之快意恩仇,或联系金圣叹的其他有关论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蓝江桥 (空军雷迭学院武汉430019)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太学教育的特点,提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要突出学术性、民主性和自学性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确立要注重多样化;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选择要体现多元化。 关键词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大学的课程教学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评价,既不能缘商业评价那样以顾客意见为准,也不能像产品评价那样用指标性能的统一尺度来衡量。如何既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需求,又保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和创造的权力,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我们发展现代大学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了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一、评价指标的构建突出现代大学教学的特点 大学教学与普通教育的教学尽管有一些必须共同遵循的教学原则和规律.但它还有一些独特的特性,正是这些独特的特性才形成了大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本质区别。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指标的反映和引导,这些特性才能在实践中深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不少高校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的比较多,而对学生的关注比较少;对教师的限制多、引导少;终结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大学教学的特点不突出,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索。那么,现代大学教学有那些本质特性应该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反映呢?主要是学术性、民主性和自学性。 从学术性来看,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按学科和专业的分科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进行,这是大学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因此,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突出反映这个特征,大学教学评价的学术性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和展示本课程所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向学生介绍和点评相关领域的不同理论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并表明教师自己对这些观点和流派的看法;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等。通过这些反映学术性指标的评价,激励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展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轨迹,为学生打好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面素质。 从民主性来看,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精髓,同样也是大学课程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教学的民主性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谐,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问题的饵答以及不同意见的包容;教师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水平;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等。通过民主性指 ?257?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对高阶思维的认识 1、什么是高阶思维 对于高阶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是低阶思维,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知识能力的要求。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平台、资源更加丰富的实践育人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显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此才能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中已经明确的给出了答案。《纲要》指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改进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长春市第六中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能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即“两先两后,三最佳,四场”。 (一)、“两先两后”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变教学方式。教与学的矛盾是学校课堂的主要矛盾,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要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学得精彩才是教学真正的精彩。我们认为转变教学方式既要克服满堂灌的倾向,也要克服满堂学的倾向,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恰当地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上,我们提出要坚持一个方向:以学为主,从学出发,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如果把课堂比作是一场演出的话,学生应该是主角而不是配角,更不是观众。充当主角的学生自然会热情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会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高阶思维是在其学习的潜能被释放的状态下培养出来的。 (二)、三最佳原则指:最佳讲授期、最佳讲授区和最佳讲授级。 什么是教师的最佳讲授期?古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演变一下就是愤启悱发。何为愤和悱,就是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想悟却悟不到。学生愤之后是就教师的启,学生悱之后就是教师的发。学生或学生小组愤悱之时就是教师的最佳讲授期。 什么是教师的最佳讲授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有自己会的和不会的,我们要求老师,学生会的由自己解决,学生不会的由教师参与解决。学生或学生小组会与不会的交汇处就是教师的最佳讲授区。 最佳讲授级就是教师要讲到学生能够继续自主学习的程度,而不是一次性讲到底。 “三最佳”的确定,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六中在课堂上处理教与学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长春六中建构四场型课堂的理论依据。“三最佳原则”主要是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956526.html,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作者:叶双珺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高中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高中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指向所在。 【关键词】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叶双珺,福建南平松溪一中。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HOTS)是一种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指向发散和推断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聚合、归纳和质疑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求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注重学生决策、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高阶思维应运而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流。 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下面我谈谈在英语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以学为主:培养高阶思维的前提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學生学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高效率传授知识,学生大量接受知识,却使学生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学习水平,因而,很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接受学习变为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同时,以学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互动交流:培养高阶思维的关键

寓素质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之浅见

寓素质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之浅见 【摘要】本文以提问作为切入点,从提问的功能、提问的原则、提问的艺术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提问 化学课既是普通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适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不仅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更是值得深刻探讨的理论课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提问技巧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如何认识提问功能、把握提问原则、巧用提问艺术以落实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1、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智力之母,以致有达尔文把甲虫放在嘴里、舍勒尝氢氰酸的壮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材料及现实生活中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努力创设兴趣情景,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 2、提问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中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应该以授课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而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会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这种功能无论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还是课的结尾,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另外教师对授课的“收”和“放”事先也要有计划。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巧妙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于问题而产生疲劳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快慢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 3、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能力。教师通过提问,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发挥着巩固知识的作用。实践证明: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静听”,那么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会因为缺乏强化而不能巩固,通过提问能迫使学生起“自我强化”作用。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每堂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切忌盲目地提问,决不可以认为提问越多越好。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即哪些知识需要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问,都要一一设计好。若脱离教学目标乱提问,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干扰学生的定向思维。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讲课讲稿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直是一线英语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国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双核”落实要求出台,阅读教学的意义也变得更加丰富与饱满。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确定准确的目标、选择有效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结构、组成流畅的环节来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英语教师迫切破解的难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承载着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职能,还承载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思维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具体化、系统化的综合运用上述能力,将感性材料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知,并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事实上,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它具体体现到某个个体就是问题的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 知识时代的到来,人类所需要承担的不再是低阶知识与能力的负荷,而应该是学会运用、重组知识与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仅需要掌握熟识相关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复杂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创造出新概念、新理论与新知识。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要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与立足点,确定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选择正确的实现方法,积极的探索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这样才能让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以高阶思维培养为要义,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才会促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在拥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触类旁通,掌握分析、综合与评价的方法,从而具备相应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能够均衡发展。 二、研究对象 我校五(1)班全体学生。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阶思维:人的思维水平依据心智活动水平与认知能力高低,可以划分为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相对低阶思维来确定的。一般来讲,我们会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能力列为高阶思维能力范围。在高阶思维的指挥与控制下,个体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都会明显突出。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基础

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 ——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胡卫平,魏运华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教学观念方面,逐步将教学转向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主动活泼的发展,把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教学目标方面,逐步从只重视知识目标过渡到重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逐步从难、繁、偏、旧过渡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和联系科技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逐步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活动,但仅停留在行为互动水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却忽视学生的积极思维;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却忽视课堂教学的目标;注重学生的自学,却忽视教师的指导;注重探究的形式和过程,却忽视探究的内容及其对探究过程的反思;等等。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因此,促进学生和教师积极主动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经过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主要思想包括: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各学科教学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教学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他们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推动着教学过程向前发展;等等。其核心是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如下图)。该模型认为,思维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的结构,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或结果、思维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思维的品质、思维的监控,是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的统一,动态性是思维结构的精髓。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是我国在智力研究方面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智力本质和思维心理结构的认识,而且为各种教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规划 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认为,思维是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在感性反映形式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以自觉的定向、能动地预见未来、作出计划及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变革社会、调节自己为前提。所以,目的性是思维的根本特点,它反映了思维活动的自觉性、有意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并构成思维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对课堂教学中推动目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方面机械地出示教学目标,直接把教师备课时确定的目标告诉学生;另一方面,错误地理解教学的生成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目标完全由学生自主确定。根据思维结构,任何思维活动都应该有目标,而思维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因此,首先要根据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制定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监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摘要:全国各高等院校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文章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从及时性、合理性、针对性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基于该课程的特点及已有的授课经验,在教学方法上给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直观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及,计算机及网络已经完完全全融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凭借其巨大的魅力,计算机与网络已经在不经意间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且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变仍在继续。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特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层次,以下将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进一步展开阐述。 一、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 关于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主要将从教学内容的及时性、合理性、针对性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内容要提高及时性,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其快速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学内容的及时

更新。但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鉴于书刊发行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大部分教材中都存在滞后的教学内容。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编写者及时更新教材外,更需要广大的教师在制作课件、讲义时灵活、及时地跟进,以消除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 2.教学内容要增强合理性,做到实事求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教授曾说:“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定位,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我们必须分清楚:哪些内容是需要的,哪些内容是不需要的;哪些内容是目前暂时可以不学而留待以后学的,哪些内容是目前不必学而以后也不必学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绝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分析,使学生感到难以入门。”这是对计算机教学内容非常通俗、精辟的阐述,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指导方针。目前绝大部分计算机基础教材都安排了进制转换、二进制编码、信息编码等内容,且将这块内容作为重点讲授对象和考核重点,可实际是这部分的内容对绝大部分学生是无用的,且学习起来感觉吃力,即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中仍将再次系统学习,完全可以视作“目前暂时可以不学而留待以后学的”内容,因此本文建议可以屏蔽这部分的内容,只需告知学生计算机最底层的运行数据都是二进制即可。与此同时,对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对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等这些很实用的技能,绝大部分教材并未提及且在教学计划中也并未安排,本文建议应当适当增加。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形式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事先 就需要预设,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设计。大凡是那些有看点的、成功的、高效的课无 不是提前精心设计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必不可 少的环节,尤其是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考虑 的因素有很多,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梳理我认为概括起来说应该有以下这些: 一、心中有目标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做任何一件事都希望有一个预期的结果,那就是目标。 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设计时设计者心中要有目标。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要求和定位 有哪些呢?首先,目标的定位必须准确、清晰,其次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活动得 以达成,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测。除在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中 经常提到的“三维目标”外,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有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之分,还 有当前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等等。这些目标经过处理,成为制定和指导教学设 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杠杆,所以说心中有目标必然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指 标。 二、心中有教材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教材来 承载这些东西,然而教材是固化和有限的,因此,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和再度开发 便成为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又一个维度。同样的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手中会 演绎出不同的精彩,这跟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只有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 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和易于接受,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的 教和教材的运用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三、心中有学生 从实际来看,现在所提倡的生本课程理念是颇有道理的。人们在不停地追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只 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心中有学生,有全体学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设计 的内容和过程才会更加的丰满、实效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 际和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只顾将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 顾自己的展示,而学生或者是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和成长,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应 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四、心中有希望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只要希望之光不灭, 那就意味着还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无意的植入一些充满希 望的元素。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 需要。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发展的眼光和心态去审视眼前的 事情、目前的学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即使是在最失利与失意的时候也要心存 希望,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罢。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有以下几点: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 2012 年在Glasgow 的IATEFL 大会上,来自世界100 多个国家的学者、老师们云集在英国格拉斯哥共同探讨外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上多个分主题论坛探讨了在外语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外语教学关注的重心。 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英语课程标准(2001 )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思维能力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 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低阶思维(low order thinking )是指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而高阶思维(high order thinking )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及协作能力。 文秋芳教授强调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出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与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她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包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换位思维能力,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批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 (文秋芳,1999 ) 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比较、概括、综合、抽象以及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局限于低阶思维技能的培养和低阶知识的学习,只注重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或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层面,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不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样?”。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和发展。 “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杜凤兰,2011)语言水平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思维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懂得些外语,而是要求既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又有敏锐的思维,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分析

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浅见

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浅见 发表时间:2012-06-28T09:31:23.7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满荣彬[导读]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摸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已取得显著成效。 满荣彬河北省滦平县第三中学068250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程序,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本人就三年来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和教研谈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要努力转变好角色,变“教”为“导”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过程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会学生“会学”,这才能应古人之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样便于直接指导,变“教”为“导”。为他们导知识,导学法,导重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借此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后可以让学生做一做“9999×10001=?”,此时可能有许多同学直接计算,不妨点一句:”能否用今天学的知识去思考?“这样一来肯定有许多同学迅速集中注意力,既启迪了思维又开发了智力,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明确了思考的方向。别忘了,在学生们活动的时候走下去看一看,对思维有难度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导“达到最大的效用。 二、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经验的精髓,也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先学”,就是让学生围绕目标按照要求自学;“后教”就是学生自学后针对疑难老师加以指导。学,就让学生明明白白带着目的去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本节课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一种什么效果,即学习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展示给学生。目标展示要注意:当有多个目标出现时,切记不要“和盘托出”,这样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不便于进行主次分明的教学,从而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最好在课堂中逐个展示,学习时逐级认定,激疑启思,逐个攻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带着目标进行自学,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教师也就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了。 三、学贵有“思”,教重在“引”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手段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点拨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试试给茫然的学生一盏灯。例如,判断x2+xy+y2能否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班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分解成(x+y)2,此时点一下:大家观察,在所给的式子中,谁相当于a2+2ab+b2中的a,b,2ab?学生立即就明白了不能进行分解的道理,因为式中缺少了2ab中的“2”。由此可见,课堂上灵活、适时、适度的“导”是多么重要,它会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感觉。 四、“讲”与“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是教师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练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以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训练的题目选择和设计要由浅入深,符合本班的实际,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照顾到整体,又要使优生得到提高。 这里的“讲”的实质应该是“导”。练练导导,导导练练……反复进行,准确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每节课的知识都导明练透,质量自然会提高。 五、做好当堂检测减轻学生课下负担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所以有些课上进行小卷测试就很有必要了。通过测试可以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使学生快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救,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吸收和消化的情况,对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查漏补缺有非常大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十分不错,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摸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已取得显著成效。课堂上学生听讲状态明显改观,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部分差生在老师和学习小组的帮带下,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