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1—3章

宏观经济学1—3章
宏观经济学1—3章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中得出治理整个国民经济中各类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的社会科学。

一、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与宏观经济目标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主要是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即国民产出、就业、价格水平和对外贸易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这四个变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一国政府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是围绕这四个宏观经济变量制定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实际上也是围绕对这四个变量的变动规律的研究而展开的。

(一)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 1.国民产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总和构成了国民产出总量,它反映了该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实力。衡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等。 ? 2.就业与失业

? 劳动力人数是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 ? 就业人数指全日制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

? 失业人数指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

? 3. 价格水平是指经济中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它通常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大类商品价格的指数来衡量。

? 衡量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 4.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各国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

? 国际收支状况的好坏对该国的经济状况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 在国际贸易中,进口与出口是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的。

?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即汇率)对于产品与劳务的交易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目标

一国政府围绕这四个宏观经济变量制定的经济目标,成为一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

? 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高水平和持续稳定增长

100%

?=

劳动力人数

失业人数

失业率

? 2.高就业或低失业

? 3.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

? 4.保持汇率稳定和进出口平衡

?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回顾《微观经济学》

(一)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说明市场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社会科学。

(二)回答问题:

? 1.考察的对象

? 2.

? 3.分析方法

? 4.研究的市场

? 5.如何运行的

? 6.主要研究内容

?7.微观经济理论的作用

?1)了解微观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2)对企业管理者的指导作用

?企业需求(销售)量的预测

?中国航空运输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

?短期成本函数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企业定价策略(企业的性质、产品的弹性)?3)指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4)政府制定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

1.考察的对象

2.经济主体

3.研究的市场

4.分析方法

(二)宏观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什么是总需求与总供给?

(三)本课程的体系安排及研究内容

2.四个经济部门

?宏观经济学把经济主体划分为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并研究它们的行为方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家庭的消费和投资时,认为所有的家庭都是无差异的,从而可以视为一个单独完整的经济部门;在讨论企业时,不去考虑它生产的是汽车还是食品;我们分析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而不去区别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分析国外的行为时,不去区别是哪个国家。

3.四类市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产品市场上,发生着对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所有的货币资产都在货币市场上交换,储蓄在这里转化为投资,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调节着资金的供给(储蓄)和资金的需求(投资);

?生产要素市场是作为生产要素供给方的家庭和作为生产要素需求方的企业和政府进行交易的地方;

?国际市场是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交易的地方。

?四个经济部门在四类市场上相互发生作用,构成了宏观经济学分析的总体

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分析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以及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来调节经济的发展。

4.总量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总人数、价格水平等,所以又称总量经济学。

?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一是个量的总和。例如总投资是指全社会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的总和,总消费是指参与经济活动各单位消费的总和。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水平并以某时期的基期计算的百分比。

?宏观经济总量并不等于微观个量的简单加总,整体经济规律也并非完全可以由个体的经济规律推导而成。在经济分析中,许多结论在个量分析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放到宏观经济中进行总量分析时却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二)宏观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什么是总需求与总供给

?在图中,左边是决定和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主要变量和因素,中间表明了宏观经济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相互作用决定的。右边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经济运行结果:产出、就业、价格水平。

什么是总需求(AD)与总供给(AS)?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它包括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以及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总需求主要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所决定,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总供给可以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供给的生产要素的总和或者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来表示。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资本和技术所决定,受收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作用决定了经济运行的结果,即决定国民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

?当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发生变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将发生变动,它们所决定的经济运行结果就发生变动。

?政府利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促使经济目标得以实现。

(三)本课程的体系安排及研究内容

?1、掌握如何衡量宏观经济

?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是怎样核算出来的?其增长率如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总量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什么是内需?什么是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指什么?

等等。

?2、认识宏观经济

?对宏观经济的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宏观经济是怎样运行的。掌

握反映经济运行结果的国民收入是如何由总需求和总供给所决定及变动的。

?3、如何发展宏观经济

?1)宏观经济有哪些问题(短期和长期)?

?2)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措施(政策)有哪些?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为基础,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衰退:失业增加(充分就业);繁荣:通货膨胀(物价稳定)}、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的含义及作用

? 1.含义

?国民收入核算是政府部门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生产的产品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收入进行核算的规则和方法。

?宏观经济分析涉及到的经济总量,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等等,均通过核算体系定义和计量。

? 2.作用

?国民收入核算能够说明各经济总量之间关系、分析国民经济活动水平与结构。

?经济学者可以借助国民收入核算资料解释在过去的时期中经济总量及其

相互关系发生过什么变化,并且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可以做出对未来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的预测。(例如下页、港口\企业)?国民收入核算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2.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2.2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核算方法

⊙2.3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五个基本总量的相互关系

⊙2.4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基本恒等关系

2.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1.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与国民帐户体系

二战后,国际上存在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以欧美等国家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以前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国家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

2.SNA与MPS的区别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社会总产值是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总和。社会总产值中扣除了全部生产资料价值消耗即国民收入。

?国民帐户体系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

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 1)核算范围不同 ? 2)国民收入的含义不同 ? 3)核算内容不同 ? 4)核算方法不同

随着计划经济各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些国家都抛弃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而逐渐采用了国民帐户体系。 2.2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对GDP 定义的理解

(1) GDP 是一定时期内(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例如,以前所生产而在该年所售出的存货,或以前所建成而在该年转手出售的房屋等等。

(2)GDP 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 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

∑==n

x x

x Q P GDP 1

品和劳务。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

? 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

? (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 。

? (4)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 (5)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其一,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其二,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最终产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2.名义GDP 和实际GDP

? 名义GDP 是指在一年内该国境内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数量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 是指在一年内该国境内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按不变价格(某一基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名义GDP/GDP 价格指数

? 名义GDP 既包含了实际产出数量的变化,也包含了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n

x x

x Q P GDP 1

? 由于不同年份的实际GDP 按同一基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得出,不包含在不同年份中因价格变动对GDP 的影响,它只反映了这一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中实际产出数量的真实变化情况,便于不同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较。

?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 支出法是根据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从总需求角度AD )

? 一国经济在购买最终产品上的支出总额叫做总支出(AE)。

? 总支出(AE)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1、消费(C )——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2、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固定资本投资指生产用的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投资。 住宅投资是用于建造新的居民住宅的投资。 存货投资——企业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重置投资(资本折旧) 固定资本投资

存货投资

投资

净投资

住宅投资

3、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国防、筑路、建校)。转移支付不计入、公债利息不计入。

4、净出口(X–M)——出口(X)–进口(M)

GDP = C + I + G + ( X – M )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对投资品的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消费品的需求。从构成上看,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两部分,从地域上分,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城市消费需求和农村消费需求。

?出口即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

(二)增值法(部门法)

?增值(value added)法是通过加总所有企业产品的增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角度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增值法是从最终产品价值形成的角度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它侧重于经济中的各个部门或各个企业对最终产品的价值的贡献。

一个企业的增值是指这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购买其他企业的中间产品价值之间的差额,它是在这个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的总和。在实际计算中,通常把经济中的企业按几大部门分类,加总各个部门的增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增值法也称部门法。

(三)收入法

? 一个企业的增值将成为企业的可分配收入。一部分付给企业的职工作为工资,一部分付给企业租用的土地、房屋等的所有者作为租金,一部分付给银行作为贷款利息,一部分是付给政府的间接税,一部分是资本折旧,最后剩下的部分就是企业本身的利润。

? 因为所有企业的增值的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所以所有企业的可分配收入的总和也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 收入法是把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间接税、资本折旧等相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 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项目:

GDP=工资+净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 =生产要素收入+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

? 企业间接税是指税收负担不由纳税者本人承担的税,即这种税收的负担可以转嫁出去。例如对商品征收的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都属于间接税。 ?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赢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及消费者呆账等等,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视为成本。 ? 资本折旧作为一种费用包含在国内生产总值之中。

工资、净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

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合伙企业、医生、律师、农民和小

店铺主的收入。 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

企业转移支付

GDP

4. 三种核算方法的一致性

?投入产出表又称里昂惕夫表、产业联系表或部门联系平衡表。

?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表。

?国民经济每个部门既是生产产品(产出)的部门,又是消耗产品(投入)的部门。

?投入产出表是以所有部门的产出去向为行、投入来源为列而组成的棋盘式表格。

2.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这些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密切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整体经济的运行状况。

1、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定义:指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公式

NDP = 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定义:一国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

⊙公式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个人收入(PI)

⊙定义: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公式.

PI = 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国债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或Yd)

⊙定义:缴纳个人所得税等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公式

PDI (Yd)= 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消费+储蓄

五个基本总量的关系——从GDP到PDI

从GDP(Y)到PDI (Yd)

?企业总储蓄包括折旧和企业未分配利润

?政府的净税收=政府总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企业总储蓄?政府净税收

?若假定国债利息、企业总储蓄为零时,则:

?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政府净税收

?即:Yd=Y?T

?国内生产总值(Y)与个人可支配收入(Yd)的关系式非常重要,在以后章节将要用到。

2.GDP和GNP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本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和GNP核算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原则不同。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来确定的。凡是在本国国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应计入本国GDP。

?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确定的。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管是否发生在国内,都要计入本国GNP。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该国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外要素净收入(net factor income from abroad),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如本国在外国投资获得的利润,本国公民在外国的劳务收入等)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GDP = GNP-NFP

3、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有助于了解一国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是进行国际间生活水平比较的一项重要标准。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总数之比。即

宏观分析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宏观分析指标 2.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恒等关系

? 从支出法、收入法与部门法所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增值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 总需求=总供给

? 这种恒等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出发点。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称这时的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也将其称为国民经济均衡条件。

1.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及恒等关系

某年人口数某年国内生产总值

某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及恒等关系

★ 国民收入从总支出(总需求)角度 Y=C+I

★ 国民收入从总收入(总供给)角度 Y=C+S I = S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开幕式主题发言 ——王志伟教授的发言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中出现的各派经济学家将微观问题的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甚至完全以微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现象所引发了一些问题,引起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王志伟教授从对凯恩斯的批判——缺乏微观经济基础谈起,认为宏观经济学一定要有微观基础。 首先综述当前对此问题的三种观点:1将个体经济行为、群体经济行为和总体经济行为和结果看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微观个体经济行为并非完全不同,也并非完全一致,个体在不同总体中的行为也可能有一致性,总体和个体的性质有一致性,群体和个体利益的分配问题,与马克思与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相接近;2直接将个体经济行为代表或等同于总体经济行为。该观点可称为“个体经济行为—总体经济行为或结果”的模式。这是典型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认为要先研究微观行为才对宏观进行分析。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就代替了对宏观总体经济的分析;3直接的“总体(总量)分析”。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宏观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侧重宏观总量,但并不是完全脱离微观,从平均化和代表性角度进行分析,微观分析痕迹不明显。凯恩斯主义不能彻底解决微观问题。总体(总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它直接联系宏观经济状态,反映宏观经济问题的趋势和性质,由此引发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其次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至少要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情况要有基本的一致性;第二,微观经济行为要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第三,宏观经济总量要和微观经济变量具有某种合乎逻辑的数量联系。 同时对现有国外教科书中存在价值论的矛盾与倒退等问题提出看法,质疑主观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性,效用不可度量。现有文献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阐述如何与宏观经济问题相一致,应该怎样认识“经济人理性”和“理性预期”这类问题。王志伟教授认为理性人假设是重要的,需要关注理性程度问题,理性和知识,市场机制的关系,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及社会理性的关系。完全理性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也不能由此证明基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性行为会自然导致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最好例证。如何将微观个量转换为宏观总量面临的问题:个量如何加总为总量,价格和经济结构在宏观分析中的重要性,微观与宏观的不一致如“储蓄的悖论” “减员增效的宏观悖论”等等。完全竞争的市场分析不可靠,建模和数量分析问题。引用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对学习经济学的人提出过非常精到的建议:要想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必须要掌握理论、历史和统计这三样工具。如果将最后一项扩展为数学,也还有理论和历史是必须掌握的。只侧重数学显然是不够的。 总之,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所给出的微观基础,充其量只对说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具有有限的意义。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

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投资、货币需求) 一. 名词解释 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了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实际利率、折旧率,以及资本的相对价格决定了资本的成本。根据新古典模型,如果租赁价格高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投资;如果租赁价格低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负投资。 企业出于各种动机持有产品的存货:平稳生产、避免脱销、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产品储备。 存货的加速模型假设,企业持有的存货量与企业的产出水平是成正比的,存货投资的数量取决于产出增长的快慢,存货投资与产出的变动称正比 aY N = N 为存货量,Y 为产量,a 存货占产量的比例 Y a N I ?=?= 存货投资是存货的变动量 二.公式 1.跨期消费 r y y r c c y c y r c y s r c c y s ++=++ ?+-+=????++=-=11))(1()1(21212112221 1 1c 第一期消费 1y 第一期收入 s 储蓄 2c 第二期消费 2y 第二期收入 r 利率 2.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条件 边际替代率)1(r MRS +-=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cYL aWR C += WR 实际财富,a 财富的消费倾向,YL 工作收入;c 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1)1(—Y Y Y P θθ-+= P Y 永久收入;θ权数;1—、Y Y 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

5.资本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a a L AK Q -=1 Q 产量;A 衡量级数水平的参数;a 衡量资本在产出中所占份额的参数;K 资本;L 劳动投入量 () a K K L aA MP -=1/ () a K L aA P R -=1// 6.租赁企业单位资本的成本=) (δπ+-e K i P K P 单位资本价格 i 名义利率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δ折旧率 i -e π=r 单位资本的成本=)(δ+r P K 利息成本;价格波动成本;资本折旧成本 7.货币需求函数 ),(r Y PL M d = d M 货币需求 P 价格水平 Y 实际收入 r 利率 ),,(/W r r L P M e b s d π,= s r 预期股票收益 b r 预期债券收益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W 实际财富 8.消费者持有货币量 2/1)2/()2/(r YF N Y ==平均货币持有量 F ;每次去银行的成本 三.经济模型 1.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 ?? ++=-=2112221 1))(1()1(y c y r c y s r c c y s r y y r c c ++=++ 112121 A 点消费者每期消费正好等于每期收入 B 点消费者第一期不消费,储蓄,第二期消费 C 点消费者计划第二期不消费,第二期的收入贷到第一期 预算线斜率为r +11 _ AB 段储蓄;AC 段消费 2.跨期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①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 ②偏好的非饱和性;离远点越远,代表更好的效用水平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某一国家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注意:①指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②是指当年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价值,不包括已有价值的转让。③是指通过市场在市场上交换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不包括非市场交易的价值。④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⑤流量,是时期指标⑥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劳务的价值。> C.f. GNP 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GDP 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1)支出法:GNP=C+I+G+(X-M )(2)收入法:GNP=雇员收入+业主收入+个人租赁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企业间接税+折旧+净要素支付(3)生产法 二、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①GNP=C+I+G+(X-M) ②NNP (国民生产净值: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C+nI (净投资)+G+(X-M) ③NI (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GNP-折旧-间接税+净要素支付 ④PI (个人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NI-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交纳-社会所得税+转移支付+利润调整+红利 ⑤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c.f.名义GNP 与实际GNP :实际 价格指数与GDP 平减指数( 可变权数价格指数是GDP 平减指数= 固定(不变)权数价格指数= 三、国民收入指标的缺陷与弥补 1.GNP 统计的产出是以市场价格为准的,许多非市场的经济活动无法统计。2.是统计的当年生产出来的产品子劳务的价值,不能反映人类从生产增中所获得的福利变化。3.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改进。4.不能反映一个人收入分配状况。5 .不能反映一国自然资源的拥有情况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6.国际统计口径差异 四、①古典宏观模型(1)商品市场的均衡由价格机制进行调节.(2)总供给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函数(3)劳动市场的均衡由工资机制实现.(4)资本市场均衡由利率实现.(5)货币只起交换媒介作用MV=PY .(萨伊法则:供给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无危机论)) ②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1)工资不一定调节就业.(2)均衡不一定充分就业的均衡.(3)货币在经济运行中起积极作用.(4)投资和储蓄动机不同,利率机制不一定使资本市场达到均衡. 五、①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相应依存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储蓄函数表示储蓄和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②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消费倾向分为边际 平均消费倾向(APC :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和消费倾向(MPC : 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APC=C/Y )(y f C =) (y f S =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

页1页,第10共. 二、各章知识点分析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了解与识记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 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 5、GDP折算数 二、理解与分析 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了解与识记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 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 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 2、IS曲线的含义 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 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 5、LM曲线的含义 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 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 页2页,第10共. 一、了解与识记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理解与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 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 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 二、理解与分析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 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 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了解与识记 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打印版)

1、宏观经济学确定的经济运行的 四大目标是什么?他们之间具 有怎样的关系? 答:宏观经济学确定的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分别是提高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以及平衡国际收支。他们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2、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市场、三个 行为主体、四个经济部门是什 么? 答: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市场分别是产品、劳动和资本,三个行为主体分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户,四个经济部门分别是政府、企业、居民户和国外市场。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 么?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 4、何谓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如何 衡量,一个经济周期由哪几个 部分组成? 答:所谓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衡量: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GDP与长期增长趋势背离的程度来衡量的。在衰退时期,实际GDP 低于潜在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一个经济周期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部分组成。 5、简述失业及其类型、奥肯定律。答:失业是指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三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 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 在GDP2百分点。 6、简述通货膨胀及其衡量(GDP消胀 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货 膨胀对公民和社会的影响。 答: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 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 地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的衡量:(1) GDP消胀指数是 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对 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的比 率,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所包括的 商品和劳务的范围最为广泛,能够较准 确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 水平变动情况.(2)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 一种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 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平均变 化程度的指标。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 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和需求的对比 关系,资料容易收集,公布次数较为频 繁,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 的价格趋势。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 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 部分,不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生产资 料和资本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从而不 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以上两种指数是 西方国家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各 有其优缺点,所以需要合理适当地选择 指数,才能正确地把握通货膨胀的程 度。一般而言,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 费物价指数使用得最为普遍。 通货膨胀对公民的影响:(1)通货膨 胀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都带来了不同 程度的影响,但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关 系到其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 格是上涨最快的。(2)通货膨胀对不 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带来不同程度的影 响,持固定收入的城镇以及部分农村低 收入者成为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 (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劳务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但是通货膨胀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减 弱,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变现最明 显的就是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通货膨胀最严 重的后果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使价格 的信号作用失灵,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 不确定性,这使得人们无法有效完 成资源配制,无法进行长期规划, 税收金融法律的管理作用失效,并 且严重扭曲了收入分配制度。 7、何谓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的宏 观经济政策形式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 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 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 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式有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 财政政策市政府变动水手和支出一 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 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 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 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 措施。 8、掌握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 总值、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等基 本宏观经济学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 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 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 量是一定时点上发生的变量。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 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贴现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 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 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 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 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 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 持的行为。 9、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是 什么?为什么说凯恩斯理论是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 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核心 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 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 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教程文件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 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 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关系矛盾;“*”表示目标关系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0”表示目标相同。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解答: (1)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每期消费等于每期收入。 乙在第一期借了1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1100元的收入偿还第一期1100元的贷款本息,剩余1000元用于第二期消费。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 1000+1000(1+r)=2100 r=10%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0—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00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000元。 图20—1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U2。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未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就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0—2所示。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2019版)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一)国民收入(GDP)核算方法 1.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售价)来计量GDP。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2.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生产法(部门法) 从生产角度对增加值进行核算,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形成入手时,需要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其中,总产出中应包括应缴增值税,而中间投入则不含增值税。 由于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主要是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提示】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处于均衡,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1/ 13

(三)宏观经济政策 2/ 13

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一)市场失灵的原因 (二)财政收入 3/ 13

(三)财政支出 4/ 13

2.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政府主要职能活动 3.经济分类——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 第三章货币政策分析(一)金融工具 5/ 13

2.根据交易期限分类 (二)金融市场类型 1.金融交易的期限 2.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 3.金融交易的政治地理区域——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 (三)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6/ 13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就是一种产品得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得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得需求,整个社会得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得生产过剩就是不可能得.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得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得视角,运用一些新得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得运行进行了重新得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得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得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得常态③政府得作用 3、宏观经济得目标:①持续得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就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得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就是宏观得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就是政府向社会与私人提供得各种服务得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她性”与非“争夺性"②具有“排她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就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得产品与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她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得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得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与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得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得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就是指从整个国家得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得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就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曲线。瞧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得就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得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得人口所拥有得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得百分比。OPY就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得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得人得收入都就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得一定百分比得人口拥有得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得百分比。从曲线得形状可瞧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得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得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得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得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她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得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即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总分:10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8,分数:18.00) 1.生命周期假说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久收入假说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机游走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宾的q理论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金流量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跨期消费预算约束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企业固定投资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资本存量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久性收入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嘉图等价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存货投资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广义货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效市场假说 (分数:1.00)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 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 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 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 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 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 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 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 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 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 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 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 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 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 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 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 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 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 入GDP?(北方交通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