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价值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价值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价值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9-07-16T11:18:57.5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作者:张晓霞

[导读] 探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价值。

华润武钢总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8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血脂生化检验的患者97例,依照检验方法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49例)和B组(n=48例)。其中对A组实施分级检验法,而B组则实施拉网式检验法,并分析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在两组患者血脂检验水平的比较方面,A组的ApoAI(21.62±3.05)mmol/L和ApoB(185.35±20.31)mmol/L 均显著高于B组的ApoAI(6.54±1.47)mmol/L和ApoB(120.83±15.48)mmol/L,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血脂生化检验的患者使用分级检验法进行疾病的检测工作,具有更高的检验质量,有利于为患者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血脂生化检验;分级检验法;检验价值

血脂属于人体代谢必须物质,参与人体多项生理活动,因此通过对血脂指标进行生化检验,能够帮助人们对自身存在的疾病进行诊断,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1-2]。在临床上,检验人员可以采取多种不停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血脂的检验,不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在检验结果方面也各不相同,从而对患者疾病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检验人员将更加优质的检验措施运用其中[3]。为此我院将收治的接受血脂生化检验的97例患者进行了不同检验方式方案的制定,制定的方案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2月份至2019年5月份作为研究时间,并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血脂生化检验的97例患者,依照检验方法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49例)和B组(n=48例)。其中A组中男性病患25例,女性病患24例,患者年龄23-70岁,均值为(46.52±1.24)岁。另一组B组男性病患23例,女性病患25例,患者年龄24-69岁,均值为(46.28±1.39)岁。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检验方法

检验人员在对所有患者进行疾病的检验诊断之前,为保证做好患者血脂的检验工作,需要对处于空腹状态的患者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并将其装入检验用的试管之中,进而根据分组的不同对患者进行血脂的检测。B组:拉网式检验法的运用。检验人员在对该组患者进行血脂检测期间,需要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且使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AI等指标进行检测,最后将患者的检验结果交予患者的主治医师,并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A组:分级检验法的运用。在对患者实施检验期间,将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以及三酰甘油(TG)三项指标纳入一级检测范围,然后将载脂蛋白A(apoA1)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纳入二级检测范围,单独将载脂蛋白 B(apoB)列为三级检测项目,进而根据分级结果将与B组相同的检验方法运用到患者血脂问题的检验工作之中,同样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检验水平,检验项目包括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相关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通过()和%符号进行表示,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时将t和2运用其中。若二者之间的比较存在差异,则以P<0.05表示。

2.结果

在两组患者血脂检验水平的比较方面,A组的检测值均优于B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生活质量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这也导致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持续加快,并且出现了三餐多不规律或暴饮暴食的问题,进而导致患者问题的持续严重而出现“三高”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其中高血脂问题的出现,不仅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导致患者其他类型疾病的产生,给患者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需要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这其中,拉网式检验法和分级检验法作为检验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期间所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有效进行疾病的治疗。但是相比于分级检验法,拉网式检验法在检验工作之中的运用不仅存在着浪费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导致对患者进行的诊断工作出现了成本增加的问题,对于检验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阻碍[5]。而分级检验法在运用的过程中没有存在相应的问题,能够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够为患者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结合研究,在患者血脂检验水平的比较方面,分级检验法的运用效果显著优于拉网式检验法的运用(P<0.05)。以此表明,对接受血

关于临床血脂常规测定的建议

关于临床血脂常规测定的建议(修改稿)2002年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 前言 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如糖尿病、肾病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于1995年分别就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提出了推荐方法,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清总胆固醇的酶法测 定”(WS/T 120-1999)和“血清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WS/T 121-1999),对于临床实验室提高血脂分析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应用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如对TG的两步酶法测定有些不同意见;用沉淀法测定HDL-C与LDL-C 的单位已越来越少,许多实验室已改用直接匀相测定法(homogenous method);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AI、apoB与Lp(a)中的参数设置与多点定标问题;还应反复强调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的影响;等等。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就当前临床常规7项血脂测定项目,即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

(a)[Lp(a)]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讨论与研究,并参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有关文件,就临床实验室常规血脂测定提出以下建议,以适应当前我国临床实验室在血脂测定及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推动血脂测定和研究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 对于血脂测定,应特别要注意分析前变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临床因素,如①疾病继发(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②药物诱导(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建议采取一些方法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如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测定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如血脂检测异常,在作出医学决定以及进一步处理前,应在两月内进行再次或多次测定,但至少要相隔一周;虽然有人认为TC测定可不用禁食,但应注意饱餐后TC会有所下降;对于TG和其他脂蛋白检测则需至少禁食12h标本;除卧床不起者外,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抽血前受试者至少应坐位休息5min;静脉穿刺过程中止血带使用不应超过1min;血清或血浆标本均适用于血脂、脂蛋

[项目管理]血脂各个项目的不同测定方法

(项目管理)血脂各个项目的不同测定方法

血清脂类测定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目前,对有关脂类代谢疾患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均必须检测血浆(清)中的脂类,通过其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疾患提供协助诊断的依据。有关医学科研工作,脂类的定量检测也是一项必备的研究项目。 1.胆固醇测定 血浆中胆固醇及其酯的含量检测,从方法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法包括抽提法和直接测定法,这类方法目前仍在沿用;另一类是酶法测定,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并能自动化分析,已常规应用。化学测定法种类多,由于显色反应的特异性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公认的参考方法是Abell-Kendall(L-B反应)法。另外,三氯化铁-硫酸反应法(Zak法)具有显色稳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约5倍于L-B反应法,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显色程度比较接近等优点,缺点是特异性差,干扰因素比L-B法多,如冰醋酸中含有的乙醛酸,血清样品中的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硫酸的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Zak方法的准确性,Zak法更适合于科研使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国产试剂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胆固醇测定用的标准品,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出品纯度达99.8%,是国际公认的参考物,国内李健斋等已纯化制成符合这一要求的胆固醇纯品,已供临床检测血清胆固醇使用。 2.甘油三酯测定

血浆甘油三酯的测定,目前多以化学法和酶法定量。化学法测定甘油三酯是以脂蛋白变性,水解成甘油,并以甘油为计算依据。酶法是以特异酶水解甘油三酯,除去脂肪酸,再测定甘油,方法特异,准确而快速,临床广为应用。目前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主要以定量甘油为依据,然而血清样品中存在有游离甘油,如何从反应过程中的总甘油中减去游离甘油,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讨论这一问题。若不减去,其测定值将会高于血清样品中的真值,如果要减去,就必须先测出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将增加一个繁杂的步骤,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有报道血清样品中的游离甘油实际量是0.07~0.13mmol/L,相当于甘油三酯的0.5~6.0mmol/L,为此建议,实测的甘油三酯量减去一个校正系数即:甘油三酯(mmol/L)=[0.98×总甘油(mmol/L)]-0.07(mmol/L)。 这一校正系数也仅适用于健康人,对临床病人并不一定适用。据报道,血清样品的游离甘油一直是个未知数,无法测准。为此,目前临床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时,基本上未考虑游离甘油,因为其含量很少,暂且忽略不记。甘油三酯测定的参考物,推荐三油酸甘油酯和三软脂酸甘油酯混合物(2:1,W/W),此参考物适用于化学法。在酶法测定中,仍以高纯度的三油酸甘油酯为参考物。 3.磷脂测定 血清磷脂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神经磷脂、脑磷脂和其他少量磷脂。如需要分别检测各种磷脂,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法、柱层析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目前,临床仅测定血清磷脂总量。血清磷脂总量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方法和酶法两大类。化学法是以磷脂中的磷为定量依据,因为每磷脂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磷酸根,故将

临床生化检验知识点

临床生化检验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最终产物:乳酸。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 2、糖氧化——乙酰CoA。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防止乳酸中毒。 4、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 5、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糖异生),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唯一) 6、糖尿病分型: Ⅰ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 Ⅱ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胰岛素生物活性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特殊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7、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意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FVPG)≥7.0 mmol/L;(OGTT)2h血糖≥11.1 mmol/L。初诊需复查后确证。

8、慢性糖尿病人可有:白内障(晶体混浊变形),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9、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40岁,年轻人),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血糖极高,>33.6mmol/L,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多>40岁,老年人),乳酸酸中毒(LA)。10、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己糖激酶法(HK):参考方法 (>7.0mmol/L称为高血糖症。<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11、空腹低血糖反复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胰岛B细胞瘤临床特点:空腹或餐后4—5h发作,脑缺糖比交感神经兴奋明显,有嗜睡或昏迷,30%自身进食可缓解故多肥胖。 12、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13、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4、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5、肾糖阈:8.9—10.0mmol/L。 16、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 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 正常参考值:0.5-1.5%

临床血脂测定与应用

临床血脂测定与应用 正常人体内血脂的产生、消耗或转化等维持动态平衡,所以血脂含量基本恒定不变。血脂测定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常规测定的项目主要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有些还包括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 AI)、载脂蛋白 B(apolipoprotein B,Apo 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 一、血脂与脂蛋白的生物化学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中性脂肪即TG、胆固醇、磷脂(phospolipid,PL)、糖脂、类固醇和非酯化(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等。由于血浆中TG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形大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 一般说来,人体内血浆脂蛋白代谢可分为外源性代谢途径和内源性代谢途径。前者是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TG在小肠中合成CM及其代谢过程;而后者则是指由肝脏合成VLDL, 二、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由于血脂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实际上高脂血症也就是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等。此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属可改变的AS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CHD家族史属不可改变的AS危险因素, 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①原发性高脂血症;②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病因有糖尿病、甲状腺肌能减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脂血症,目前已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单个或多个遗传基因缺陷,如参与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载脂蛋白及脂蛋白受体等基因缺陷。 三、需要进行血脂检查的对象 由于AS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血脂异常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这也是高脂血症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尤其要注意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高脂血症较重的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症状。少数高脂血症患者皮肤可以看到黄色瘤,它是发生在皮肤的局限性隆起,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边界清楚,质地比较柔软,常见于眼睑周围。家族遗传性高脂血症更容易出现黄色瘤。 目前国内外专家建议下列成年人最需要进行血脂检查: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ok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 一. 血脂血糖 1.胆固醇 (1)方法学:胆固醇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胆固醇酯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ESPAS,R2-胆固醇氧化酶,4-氨基安替比林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1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1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1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胆固醇”->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3μL于比色盘的1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胆固醇 R1试剂250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胆固醇 R2试剂125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②注意主程序界面的试剂盘的温度变化,一旦持续增高,则考虑冷冻剂问题,予以更换。 ③保证样品的良好待检状态,样本为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若当时不能检测则可2℃~8℃冷藏保存。过度溶血的宜重新取血,若无法重新取血的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脂血的样本也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并且稀释后再行检测,黄疸的应先做空白对照,再行检测并将结果减去空白对照后再行出单。 ④每日跟随样品进行质控检测绘出质控图,观察质控值是否在2SD以,3SD为失控限,以便据此观察机器与试剂的状态是否在控。 ⑤注意试剂的效期问题,定期检查试剂是否变质,保证试剂在有效期使用。避免接触眼睛、皮肤与衣物,若接触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受害部位或衣服,擦拭干净接触的物品,以免中毒或损坏衣物。 2.甘油三酯 (1)方法学:甘油三酯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甘油-3-磷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甘油激酶,4-氨基安替比林 ,R2-脂蛋白脂肪酶,过氧化物酶,ESPAS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2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2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2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甘油三酯”->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4μL于比色盘的2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甘油三酯 R1试剂250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甘油三酯R2试剂125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名称

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的名称、缩写及组合情况

注:ADA,腺苷脱氨酶; PA,前白蛋白; MYO,肌红蛋白; FRA,果糖胺; LPS,脂肪酶; CHE,胆碱酯酶; P-AMY,胰腺淀粉酶; 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套餐组合模式 肝功能检测项目: 肝功能五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 肝功能十四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胆碱脂酶 肝功能十八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前白蛋白、甲胎蛋白、5-核苷酸酶、胆碱脂酶、a-L-岩藻糖苷酶 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功能五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九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a1微球蛋白。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七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血脂八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全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同型半胱胺酸。

血脂类及心血管类检测项目: 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全量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胺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糖尿病检测项目: 葡萄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 胰腺疾病检测项目: 淀粉酶、脂肪酶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D-二聚体 风湿三项: 抗‘O’、类风湿、C-反应蛋白 微量元素及电解质: 铜、铁、锌、无机磷、镁、钙、CO2-CP 其他项目: 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补体C4

探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 朱英丽

探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朱英丽 发表时间:2019-03-20T16:34:22.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朱英丽 [导读] 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传染分院 15511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血脂指标的生化检测结果和检测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验准确性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 关键词:血脂生化检验;拉网式检验方法;分级检验方法;检验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rading test in clinical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Methods:158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7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ested by pull-net tes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ested by grading test. The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and positive rate of blood lipid index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and posi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LDL-C,APOA-1 and APOB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Grading tes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bnormal blood lipid in clinical 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 Key words:blood lipid biochemical test;pull-net test method;grading test method;test effect 血脂生化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诊治,提升血脂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中运用不同的生化检验方法,探讨拉网式检验方法和分级式检验方法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的血液样本中,男45例,女34例,平均年龄(45.53±1.09)岁,对照组中男43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45±1.13)岁。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脂各项指标检测,包括:运用酶法检测TC、TG、HDL-C检测方法为直接法-选择抑制法,采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检测LDL-C,而APOA-1、APOB则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观察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将血脂的指标进行分级,其中1级、2级、3级的检测项目分别为(TC、TG、HDL-C)、(LDL-C和APOA-1)、(APOB)。具体操作为先进行1级检测,当1级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再进行下一级检测,若1级检测值未超过阈值则不进行下一级检测。其中TC、TG、HDL-C、LDL-C、APOA-1、APOB的标准值分别为0~5.2mmol/L、0~1.7mmol/L、1.15~ 2.6mmol/L、0~ 3.4mmol/L、0.80~2.36g/L、0.6-1.2g/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记录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记录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 观察组血液标本中TC、TG、HDL-C分别为(3.71±0.92)mmol/L、(1.08±0.55)mmol/L、(1.37±0.48)mmol/L;对照组分别为(3.53±0.88)mmol/L、(1.01±0.42)mmol/L、(1.47±0.58)mmol/L。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APOA-1、APOB分别为(3.07±0.72)mmol/L、(0.88±0.23)g/L、(1.29±0.33)g/L;对照组分别为(2.26±0.66)mmol/L、 (1.18±0.33)g/L、(0.94±0.27)g/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血液标本的血脂生化检验阳性率 对照组血液标本中TC、TG、HDL-C的阳性率分别为55.70%(44/79)、31.65%(25/79)、13.92%(11/79);观察组分别为60.76%(48/79)、32.91%(26/79)、12.66%(10/79),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APOA-1、APOB的阳性率分别为74.68%(59/79)、12.66%(10/79)、36.71%(29/79);对照组分别为54.43%(43/79)、1.27%(1/79)、15.19%(12/79),对照组的阳性率均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血脂生化检测结果,可以有效的判断体内血脂的代谢情况以及部分疾病,可以通过血脂的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治,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测结果 [2]。常用的血脂生化检测为拉网式检测,但此方式检测的时间长、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且浪费医疗资源[3]。分级检测法则是根据检测指标的灵敏程度对其分级,使各个等级的检测相关联,可有效的排除异常结果,减少了检测项目,使检测时间减少,也降低了检测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C、TG、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LDL-C、APOA-1、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与拉网式检验方法比较,分级检验的方法

生化项目测定方法整理

生化项目的基本分析方法 1.终点法检测 1.1定义 完全被转化成产物,不再进行反应达到终点,取反应终点的吸光度来计算被测物质的浓度。生化检验中除酶和BUN、CRE外几乎都用终点法来进行检测。 被测物质(反应底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完全被消耗或转换,即反应达到平衡(终点),通 过测定产物(反应生成物)的多少来定量测定被测底物的含量。终点法一般用来检测代谢物 的浓度,通过测定标准液(校准液)的反应吸光度,建立一条浓度与吸光度变化的标准曲线。通过检测标本的吸光度与标准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计算出该标本中待测物的浓度。 1.2检测流程 一点终点法:取反应达终点时的一个点的吸光度来计算结果。对于单一试剂,在加入标本后,反应即可进行,在反应达到终点后,读取反应点(吸光度),故一般选用一点终点法。 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前的空气空白(GB)、水空白(WB)或试剂空白(RB)的吸光度值为测定计算基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空白读数,得到反应吸光度。通过与相同条件下校准液 反应吸光度的比较,求得测定结果。常与一点校准法配合使用,即采用一个校准浓度,校准 曲线通过零点且成线性。也应用多点校准。 ?计算公式: C=(Am-Ab)*K Am----终点读数点的吸光度 Ab----试剂空白吸光度 K----校正系数

二点终点法:加入第一试剂,主要起缓冲或者消除干扰等作用,此时可读取初始反应点,加入第二试剂后,在反应达到终点后,读取结束反应点。 取反应尚未开始时读取一个点的吸光度,待反应达终点时再取第二点的吸光度,用第二点吸光度减去第一点吸光度的差值来计算结果。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后的某一时间点作为始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始点读数。一定条件下可降低样品对反应或反应本身的特异性于扰(主要指色度干扰)。常采用双试剂,多以加R2前某一点作测定始点;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加R2后一点作测定始点。若使用单试剂,主反应启动太快或仪器起始读数点受限时难以运用。主要用于扣除试剂和样品空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一般双试剂用。 ?计算公式: C=(An-K0*Am)*K K0---体积校正因子 K0=(Sv+R1)/(Sv+R1+R2)

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常用血脂与心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检测技术与相应的仪器,尤其是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临床生物化学分析的质和量获得了精确的保证,标志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已迈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血脂和心肌酶的生化检验在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n血脂生化检测 1 甘油三酯(GPO-PAP法) 1.1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属于脂类,它是从食物中吸收和由碳水化合物内源性产生而获得。测定甘油三酯对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甘油三酯升高见于:①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塞;②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③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急性胰腺炎、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低下、酒精中毒。 甘油三酯降低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状腺亢进等。 1.2 测定原理 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蛋白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的甘油与试剂中的ATP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甘油-3-磷酸,甘油-3-磷酸在甘油-3-磷酸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参与Trinder’s反应,生成醌亚胺色素。该色素在规定波长处有特异吸收,且该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测定样本与标准品经上述反应生成色素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可以计算样本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①甘油三酯+H2 LPL 甘油+脂肪酸 ②甘油+ATP GYK 甘油-3-磷酸+ADP G3O ③甘油-3-磷酸+O2 羟磷酸++H2O2 ④H2O2+显色剂+4-AA POD 醌亚胺色素+H2O 注:LPL、GYK、G3O、POD分别为脂蛋白酯酶、甘油激酶、甘油-3-磷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干粉试剂使用DHBS作为显色剂,采用52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双试剂使用2,4-二氯酚为显色剂,用500 nm波长比色测试;液体单一试剂使用TOOS为显色剂,采用540 nm波长比色测试。 2 血清总胆固醇(CHOD-PAP法) 2.1 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或CHOL)的含量,主要用于辅助诊断高脂血症,胆固醇的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联。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①家族性高TC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②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①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2.2 测定原理 TC测定方法种类繁多,化学方法大都用有机溶剂提取血清中的TC,用特殊试剂显色,然后比色测定。主要显色反应有Liebermann-Burchard(L-B)反应及高铁-硫酸反应等两类。这些方法须用腐蚀性的浓酸试剂,特异性差,干扰因素多,准确测定有赖于从血清中提取胆固醇,并对抽提液进行纯化。因此操作步骤多,不适于常规应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脂类测定标准化实验室所审定的ALBK法,由于抽提液中基本上不存在L-B反应的干扰物,结果准确,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方法。此法虽然不很复杂,但也不易准确掌握。现在还有少数实验室应用L-B试剂直接显色法、邻苯二甲醛法等,准确性差,已在淘汰之列。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5部分:血清尿素、肌酐(标准状

I C S11.100 C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 S/T404.5 2015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5部分:血清尿素二肌酐 R e f e r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s f o r c o m m o n c l i n i c a l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t e s t s P a r t5:S e r u mu r e a a n d c r e a t i n i n e 2015-04-21发布2015-10-01实施

前言 W S/T404‘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二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 第2部分:血清总蛋白二白蛋白; 第3部分:血清钾二钠二氯; 第4部分:血清总胆红素二直接胆红素; 第5部分:血清尿素二肌酐; 第6部分:血清总钙二无机磷二镁二铁; 第7部分:血清乳酸脱氢酶二肌酸激酶; 第8部分:血清淀粉酶三 本部分为W S/T404的第5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广东省中医院二北京医院三本部分起草人:尚红二潘柏申二张捷二王兰兰二郝晓柯二黄宪章二陈文祥二张传宝二申子瑜二穆润清二赵敏三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5部分:血清尿素二肌酐 1范围 W S/T404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成年人群血清尿素二肌酐的参考区间及其应用三 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血清尿素二肌酐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相关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厂商也可参照使用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W S/T40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3术语和定义 W S/T4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4参考区间建立 4.1中国成年人群(20~79岁)血清尿素二肌酐参考区间见表1三 表1中国成年人群血清尿素二肌酐参考区间 项目单位分组参考区间 血清尿素(U r e a)mm o l/L 男(20~59岁)3.1~8.0男(60~79岁)3.6~9.5女(20~59岁)2.6~7.5女(60~79岁)3.1~8.8 血清肌酐(C r e a)μm o l/L 男(20~59岁)57~97男(60~79岁)57~111女(20~59岁)41~73女(60~79岁)41~81 4.2中国成年人群血清尿素二肌酐参考区间建立过程的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三5参考区间应用 5.1一般原则 5.1.1临床实验室应首先考虑引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三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碳、酒精、铅、汞等)。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 增高:胰腺癌和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心肌梗塞、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由于各组织中LDH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微量损伤也足以引起血清LDH升高,故该项检查敏感性较高,正因为如此,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但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分析无明显原因升高的LDH及其同工酶,可以为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线索)。(同工酶有:LD1—LD5) 胆碱脂酶(CHE) 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胆碱酯酶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 增高: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减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时,其活性明显降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炎),肝脓肿和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都会引起ALT、r-GT升高,往往难以进行鉴别,如果增加ChE测定,可以发现ChE活性降低者均为肝脏疾病,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 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6部分_ 血清总钙、无机磷、镁、铁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6部分:血清总钙二无机磷二镁二铁 1 范围 W S /T404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成年人群血清总钙二 无机磷二镁二铁的参考区间及其应用三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血清总钙二无机磷二镁二铁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相关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厂商也可参照使用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W S /T402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3 术语和定义 W S /T4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4 参考区间建立 4.1 中国成年人群(20~79岁) 血清总钙二无机磷二镁二铁参考区间见表1三表1 中国成年人群血清总钙二无机磷二镁二铁参考区间 项目单位分组参考区间血清总钙(C a )mm o l /L 男/女2.11~2.52血清无机磷(I P ) mm o l /L 男/女0.85~1.51血清镁(M g )mm o l /L 男/女0.75~1.02血清铁(I r o n )μ m o l /L 男10.6~36.7女 7.8~32.2 4.2 中国成年人群血清总钙二无机磷二镁二铁参考区间建立过程的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三5 参考区间应用 5.1 一般原则 5.1.1 临床实验室应首先考虑引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三 注1:参考区间建立研究工作量和成本巨大,临床实验室引用参考区间比自己建立参考区间更为现实二可行三 注2:本参考区间基于中国成年人群多中心研究结果,研究中的检验结果可溯源至国际公认参考方法或标准物质, 参见附录B 三 1 W S /T 404.6 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