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遗传算法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遗传算法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遗传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求解问题的一般过程,讨论了遗传算

法存在的不足和针对其不足采取的弥补措施,概述了遗传算法常见的应用领域。最后,讨论了遗传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遗传算法;算子;优化

Development on Genetic Algorithm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Liu Jun (201320620181)

(College of Mecha ni cal Engin eeri ng of Un iversity of South Chi na Hen gya 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ed the basic theory of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the process of sol ving the problem, discussed the weak ness of gen etic algorithm and the impro ving measures about gen etic algorithm. Then summarized the com mon applicati on fields of gen etic algorithm. Fin ally, poin ted out the gen etic algorithm ' research direct ion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gen etic algorithm (GA); operator; optimizati on

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高度并行、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它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魏茨曼的物种选择学说和孟德尔的群体遗传学说。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与机制求解极值问题的一类自组织、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其基本思想是模拟自然界遗传机制和生物进化论而形成的一种过程搜索最优解的算法,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它提供从智

能生成过程观点对生物智能的模拟,具有鲜明的认知学意义;它适合于无表达或有表达的任何类函数,具有可实现的并行计算行为;它能解决任何种类实际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遗传算法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计算科学、模式识别、工程设计、智能故障诊断、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适用于解决复杂的非线性和多维

空间寻优问题。虽然遗传算法已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但其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收敛速度慢或易出现“早熟”现象,局部搜索能力差等,导致

了算法的收敛性能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最优解等问题。这些不足阻碍了遗传算法的推广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算法收敛速度以及改善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成为各国研究者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1遗传算法的执行过程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搜索算法,使用二进制遗传编码,即等位

基因r ={0,1},个体空间HL={0,1} L,且繁殖分为交叉与变异两个独立的步骤进行。其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 1遗传算法流程图

其基本执行过程如下:

1) 初始化。确定种群规模N、交叉概率Pc、变异概率Pm和置终止进化准则;随机生成N个个体作为初始种群X(0);置进化代数计数器t-0。

2) 个体评价。计算或估价X(t)中各个体的适应度。

3) 种群进化。

a) 选择(母体)。从X(t)中运用选择算子选择出M/2对母体(M > N)。

b) 交叉。对所选择的M/2对母体,依概率Pc执行交叉形成M个中间个体。

c) 变异。对M个中间个体分别独立依概率Pm执行变异,形成M个候选

个体

d) 选择(子代)。从上述所形成的M个候选个体中依适应,选择出N个个体组成新一代种群X(t+1)。

4) 终止检验。如已满足终止准则,则输出X(t+1)中具有最大适应度的个体作为最优解,终止计算;否则置t-1+1并转3)。

2遗传算法的理论研究

遗传算法是进化算法的一种,国内外学习者对其理论研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编码表示

在许多问题求解中,编码是遗传算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对算法的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Holla nd提出的二进制编码是遗传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编码方法,它采用最小字符编码原则,编/解码操作简单易行,利于交叉、变异操作的实现,也可以采用模式定理对算法进行理论分析。但二进制编码用于多维、高精度数值问题优化时,不能很好地克服连续函数离散化时的映射误差;不能直接反映问题的固有结构,精度不高,并且个体长度大、占用内存多。

适应度函数

在遗传算法中,适应度是描述个体性能的主要指标,根据适应度的大小对个体进行优胜劣汰。对于求解有约束的优化问题时,一般采用罚函数方法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成一个无约束的优化目标函数;然后再将目标函数作适当处理,建立适合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将目标函数转换成适应度函数一般应遵循两个原则:适应度必须非负;优化过程中目标函数的变化方向应与群体进化过程中适应度函数变化方向一致。在使用遗传算法求解具体问题时,适应度函数的选择对算法的收敛性以及收敛速度的影响较大,针对不同的问题需根据经验或算法

来确定相应的参数。

遗传算子

在遗传算法中通过一系列算子来决定后代,算子对当前群体中选定的成员进

行重组和变异。遗传操作包括以下三个基本遗传算子(ge netic operator):选择

(selection);交叉(crossover); 变异(mutation)。

选择算子。选择操作通过适应度选择优质个体而抛弃劣质个体,体现了“适

遗传算法综述

遗传算法综述 摘要: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和非线性优化问题。遗传算法可广泛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自适应控制、设计和人工生命等领域,是21世纪有关智能计算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查阅和整理,对遗传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谈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遗传算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遗传算法是模拟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教授于1969年提出,后经DeJong、Goldberg 等人归纳总结,形成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1]。遗传算法以其简单通用、鲁棒性强、适于并行处理以及高效、实用等显著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智能算法之一。 1、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与传统搜索算法不同, 遗传算法从一组随机产生的初始解,称为群体, 开始搜索过程。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是问题的一个解,称为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后续迭代中不断进化, 称为遗传。遗传算法主要通过交叉、变异、选择运算实现。交叉或变异运算生成下一代染色体, 称为后代。染色体的好坏用适应度来衡量。根据适应度的大小从上一代和后代中选择

一定数量的个体, 作为下一代群体, 再继续进化, 这样经过若干代之后, 算法收敛于最好的染色体, 它很可能就是问题的最优解或次优解。“遗传算法中使用适应度这个概念来度量群体中的各个个体的在优化计算中有可能到达最优解的优良程度。度量个体适应度的函数称为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的定义一般与具体求解问题有关”[2]。 遗传算法包含两个数据转换操作,一个是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转换,将搜索空间的参数或解转换成遗传空间中的染色体或个体,这个过程称为编码(coding)。另一个是从基因型到表现型的转换,即将个体转化成搜索空间中的参数,这个过程称为译码(decode)。 图1展示了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 图1 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示意图 2、遗传算法的研究现状 2.1 遗传算法研究方向[3] 在遗传算法的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三类研究方向: ⑴研究遗传算法本身的理论基础。 ⑵用遗传算法作为工具解决工程问题。主要是进行优化,关心的是能

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束道胜 P201002117 1引言 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GA)是一种自适应启发式群体型概率性迭代式的全局收敛搜索算法,其基本思想来源于生物进化论和群体遗传学,体现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使用遗传算法求解科学研究工作和工程技术中各种组合搜索和优化计算问题这一基本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教授提出,其数学框架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由于GA的整体搜索策略和优化计算不依赖于梯度信息,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适合于处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高度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它在自适应控制、组合优化、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规划策略、信息处理和人工生命等领域的应用中越来越展示出优越性。 图像处理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如扫描、特征提取、图像分割等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误差,从而影响图像的效果。如何使这些误差最小是使计算机视觉达到实用化的重要要求, GA 在这些图像处理中的优化计算方面找到了用武之地,目前已在图像分割、图像恢复、图像重建、图像检索和图像匹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遗传算法的原理、基本性质和改进 GA把问题的解表示成染色体(也称串) , GA的求解步骤如下: (1) 编码定义问题的解空间到染色体编码空间的映射,一个候选解(个体)用一串符号表示。 (2) 初始化种群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初始化种群,该种群是解空间的一个子空间。 (3) 设计适应度函数将种群中的每个染色体解码成适于计算机适应度函数的 形式,计算其数值。 (4) 选择根据适应度大小选择优秀个体繁殖下一代,适应度越高,则选择概率越大。 (5) 交叉随机选择两个用于繁殖下一代的个体的相同位置,在选中的位置实行交换。 (6) 变异对某个串中的基因按突变概率进行翻转。 (7) 从步骤4开始重复进行,直到满足某一性能指标或规定的遗传代数。 步骤1、2和3是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步骤4~步骤6进行3种基本基因操作,选择实现

第三章-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遗传算法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为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模式定理保证了较优的模式(遗传算法的较优解)的样本呈指数级增长,从而满足了寻找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即遗传算法存在着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而积木块假设指出,遗传算法具备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即具有低阶、短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积木块)在遗传算子作用下,相互结合,能生成高阶、长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最终生成全局最优解。Holland 的模式定理通过计算有用相似性,即模式(Pattern)奠定了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该定理是遗传算法的主要定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遗传算法的机理、数学特性以及很强的计算能力等特点。 3.1 模式定理 不失一般性,本节以二进制串作为编码方式来讨论模式定理(Pattern Theorem)。 定义3.1 基于三值字符集{0,1,*}所产生的能描述具有某些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的字符串称作模式。 以长度为5的串为例,模式*0001描述了在位置2、3、4、5具有形式“0001”的所有字符串,即(00001,10001) 。由此可以看出,模式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的用于描述在某些位置上具有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合的方法。 引入模式后,我们看到一个串实际上隐含着多个模式(长度为 n 的串隐含着2n 个模式) ,一个模式可以隐含在多个串中,不同的串之间通过模式而相互联系。遗传算法中串的运算实质上是模式的运算。因此,通过分析模式在遗传操作下的变化,就可以了解什么性质被延续,什么性质被丢弃,从而把握遗传算法的实质,这正是模式定理所揭示的内容 定义3.2 模式H 中确定位置的个数称作该模式的阶数,记作o(H)。比如,模式 011*1*的阶数为4,而模式 0* * * * *的阶数为1。 显然,一个模式的阶数越高,其样本数就越少,因而确定性越高。 定义3.3 模式H 中第一个确定位置和最后一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称作该模式的定义距,记作)(H δ。比如,模式 011*1*的定义距为4,而模式 0* * * * *的定义距为0。 模式的阶数和定义距描述了模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分析遗传算法的三种基本遗传操作对模式的作用来讨论模式定理。令)(t A 表示第t 代中串的群体,以),,2,1)((n j t A j =表示第t 代中第j 个个体串。 1.选择算子 在选择算子作用下,与某一模式所匹配的样本数的增减依赖于模式的平均适值,与群体平均适值之比,平均适值高于群体平均适值的将呈指数级增长;而平均适值低于群体平均适值的模式将呈指数级减少。其推导如下: 设在第t 代种群)(t A 中模式所能匹配的样本数为m ,记为),(t H m 。在选择中,一个位串 j A 以概率/j j i P f f =∑被选中并进行复制,其中j f 是个体)(t A j 的适应度。假设一代中群体 大小为n ,且个体两两互不相同,则模式H 在第1+t 代中的样本数为:

毕业设计--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函数寻优算法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函数寻优算法设计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2014年11月16日至2015年6月12日 2015 年5 月13日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函数寻优算法设计 摘要 量子遗传算法(QGA)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崭新的遗传进化算法。该算法主要是将量子计算的概念引入其中,将量子的态矢量表达引入了遗传编码,使一条染色体可以表达多个信息态的叠加,同时利用量子旋转门实现染色体的演化,实现了目标解的进化。相比传统遗传算法,量子遗传算法能够在较小的种群规模下,快速的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与算法结构,然后对量子遗传算法提出疑问。虽然量子遗传算法的优化性能大大优于传统遗传算法,但是,对于一些多峰函数的优化问题,该类算法依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很多优化问题都是多变量的连续优化问题,现有的量子遗传算法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针对量子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未成熟收敛的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含有退火操作的量子遗传算法,该优化算法能够以可变的概率选择性地接受恶化的优化函数解,使种群解集的进化方向改变,不在依靠当前解进行遗传演化。从而使算法不易“早熟收敛”。而且在该算法中加入了全干扰的量子交叉操作,使各染色体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种群染色体更具有代表性。最后根据改进后的方案,对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进行了数值仿真。有效地证明了改进算法在函数寻优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量子遗传算法,量子编码,退火思想,量子交叉,函数寻优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发展前景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机理的,适合于复杂系统优化的自适应概率优化技术,近年来,因为遗传算法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巨大潜力和在工业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这种算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遗传算法研究现状和发展的前景,概述了它的理论和技术,并对遗传算法的发展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遗传算法; 遗传算子;进化计算;编码 GENERAL GENETIC ALGORITHM DEVELOPMENT PROSPEC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Beijing102206) ABSTRACT: Genetic algorithm is a kind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based on biological evolution of genetic mechanism, group suitable for complex system optimization adaptive probability optimization technique,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gene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com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the huge potential an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is algorithm was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genetic algorithm, summarizes the prospect of its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shed opinions of his own. KEY WORD: Genetic algorithm; Genetic operator;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ding 1.引言 现在,遗传算法正在迅速发展,遗传算法与其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合于复杂系统的自适应优化技术渗透到研究和工业工程领域,在电力系统,系统辨识,最优控制,模式识别等领域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遗传算法是建立在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学基础上的随机,迭代和进化,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搜索方法,所有的自然种类都是适应环境而生存,这一自然适用性是遗传算法的主要思想。 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内部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外部表现。因此,在一开始就要实现外部表现到内部基因的映射,即编码工作,通常采用二进制码。初始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则,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选择个体,并借助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和种群,这种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那样产生比前代更适应于环境的后代种群,末代种群中的最有个体经过解码,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遗传算法采纳了自然进化模型,如选择,交叉,变异等,计算开始时,种群随机初始化产生一定数目的N个个体,并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如果不满足优化准则,就开始新一代的计算。为了产生下一代,按照适应度选择个体父代进行基因重组二产生子代。所有的子代按一定的概率进行变异,子代取代父代构成新一代,然后重新计算子代的适应度。这一过程循环执行,直到满足优化准则为止。 3.遗传算法基本操作

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应用

课程:新技术讲座 题目: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XX: 学号:

目录 摘要2 1.引言3 2.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性质4 3.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6 3.1在图像增强中的应用6 3.2在图像恢复中的应用7 3.3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8 3.4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10 3.5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11 4.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2 参考文献12

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命进化机制,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与优化方法。近几年来,遗传算法广泛应用在生物信息学、系统发生学、计算科学、工程学、经济学、化学、制造、数学、物理、药物测量学和其他领域之中,这种算法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中。本文将在系统并且深入的介绍遗传算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综述遗传算法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主要应用,深入研究目前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阐述了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应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遗传算法,数字图像处理 Abstract Genetic Algorithm is a simulation of the life evolution mechanism,random search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tural selection and genetic mechanism.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enormous potential of solving 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in the industrial field,the Genetic Algorithm developed rapidly,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uter science.This article not only describ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s,but also focus on

量子遗传算法

量子遗传算法 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变异的智能算法。这种算法具有鲁棒性(用以表征控制系统对特性或参数扰动的不敏感性)较强,实现的步骤规范、简单通用等优点,在人工智能、多目标决策、社会及经济等领域都有大量运用。但一般遗传算法存在一定得局限性:收敛速度慢、迭代的次数多,易过早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2.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为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的综合交叉学科。量子计算具有量子力学的并行性,计算速度更快;同时,量子状态多种多样,在进行最优解的搜索时极少陷入局部的极值。 3.量子遗传算法 量子遗传算法将量子的态矢量引入遗传算法,利用量子比特的概率幅应用于染色体的编码。一条染色体是多个量子状态的叠加。并使用量子旋转门实现染色体的变异更新。因此量子遗传算法具有迭代次数少,运行速度快,能以较少种群进行遗传变异,搜索范围广,难以陷入局部的极值等优点。 4.操作步骤 1)运用量子比特初始化父代染色体 2)在量子遗传算法中,染色体采用量子位的概率幅进行编码,编码方案如下: 1212cos()cos()cos()sin()sin()sin()i i ik i i i ik P θθθθθθ??=??? ? k j n i rand ij ,...,2,1,,...,2,1,2==?=πθ 3)对初始化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 4)对每个测量值进行适应度的评估,以适应度来选择最优个体,进行遗传变异。 5)使用量子旋转门进行下一代个体的更新,量子旋转门为逻辑门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具体表示为: ???? ? ?-=i i i i u θθθθθcos sin sin cos )( 6)进行迭代1+=y y 7)达到终止设定条件,输出最佳个体,得到最优解。

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 课程:新技术讲座 题目: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姓名: 学号:

目录 摘要 (2) 1.引言 (3) 2.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性质 (3) 3.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5) 3.1在图像增强中的应用 (5) 3.2在图像恢复中的应用 (6) 3.3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7) 3.4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8) 3.5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 (9) 4.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0) 参考文献 (10)

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命进化机制,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与优化方法。近几年来,遗传算法广泛应用在生物信息学、系统发生学、计算科学、工程学、经济学、化学、制造、数学、物理、药物测量学和其他领域之中,这种算法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中。本文将在系统并且深入的介绍遗传算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综述遗传算法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主要应用,深入研究目前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阐述了遗传算法在图像处理应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遗传算法,数字图像处理 Abstract Genetic Algorithm is a simulation of the life evolution mechanism, random search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tural selection and genetic mechanism.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enormous potential of solving com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in the industrial field,the Genetic Algorithm developed rapidly,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omputer science.This article not only describ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s,but also focus on Genetic Algorithm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Moreover,it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in the field of image processing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Moreover,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personal opinion in the end. keyword :Genetic Algorithm,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介绍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

介绍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 遗传算法起源于对生物系统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生物模拟的技术,他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生物的进化过程模拟、遗传过程模拟等研究工作。 早期的研究特点是侧重于对一些复杂操作的研究。最早意识到自然遗传算法可以转化为人工智能算法的是J.H.Hnllaad教授。1965年,Holland教授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操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中。1967年,Holland教授的学生.J.D.Bagley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遗传算法”一词,并发表了遗传算法应用方面的第一篇论文,从而创立了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概念e J.D.Bagley发展了复制、交叉、变异、显性、倒位等遗传算子,在个体编码上使用了双倍体的编码方法。1970年,Cavicchio把遗传算法应用于模式识别。Holistien最早把遗传算法应用于函数优化。20世纪70年代初,Holland 教授提出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定理—模式定理,从而奠定了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模式定理揭示出种群中优良个体(较好的模式)的样本数将以指数级规律增长,因而从理论上保证了遗传算法是一个可以用来寻求最优可行解的优化过程。1975年,Holland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系统论述遗传算法和人工自适应系统的专著《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性》。同年,K.A.De Song在博士论文《遗传自适应系统的行为分析》‘护结合模式定理进行了大量的纯数值函数优化计算实验,建立了遗传算法的工作框架,为遗传算法及其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得

出的许多结论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0世纪80年代,Hntland 教授实现了第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系统—分类器系统(Classifier Systems,简称CS),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的新概念,为分类器系统构造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1989年,D.J.Goldberg 出版了专著—《搜索、优化和机器学习中的遗传算法》。该书系统总结了遗传算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全面而完整地论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可以说这本书奠定了现代遗传算法的科学基础,为众多研究和发展遗传算法的学者所瞩目。1991年,L,Davis编辑出版了《遗传算法手册》一书,书中包括了遗传算法在科学计算、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中的大量应用样本,为推广和普及遗传算法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2年,J.R.Koza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计算机程序的优化设计及自动生成,提出了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简称GP)的概念。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实例

目录 _ 一、遗产算法的由来 (2) 二、遗传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三、遗传算法的特点 (5) 四、遗传算法的流程 (7) 五、遗传算法实例 (12) 六、遗传算法编程 (17) 七、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一:运行程序.. (19)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与实例 一、遗产算法的由来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起源于对生物系统所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家不断努力从生物学中寻求用于计算科学和人工系统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多学者对关于从生物进化和遗传的激励中开发出适合于现实世界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计算技术——生物进化系统的计算模型,以及模拟进化过程的算法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探索和研究。John H.Holland教授及其学生首先提出的遗传算法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遗传算法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摩根的遗传学说。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地球上的每一物种从诞生开始就进入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生物种群从低级、简单的类型逐渐发展成为高级复杂的类型。各种生物要生存下去及必须进行生存斗争,包括同一种群内部的斗争、不同种群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界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生物个体容易存活下来,并有较多的机会产生后代;具有较低生存能力的个体则被淘汰,或者产生后代的机会越来越少。,直至消亡。达尔文把这一过程和现象叫做“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按照孟德尔和摩根的遗传学理论,遗传物质是作为一种指令密码封装在每个细胞中,并以基因的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每个基因有特殊的位置并控制生物的某些特性。不同的基因组合产生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一样,通过基因杂交和突变可以产生对环境适应性强的后代。经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适应度值高的基因结构就得以保存下来,从而逐渐形成了经典的遗传学染色体理论,揭示了遗传和变异的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描述 2.1.1 全局优化问题 全局优化问题的定义:给定非空集合S 作为搜索空间,f :S —>R 为目标函数,全局优化问题作为任务)(max x f S x ∈给出,即在搜索空间中找到至少一个使目标函数最大化的点。 全局最大值(点)的定义:函数值+∞<=)(**x f f 称为一个全局最大值,当且仅当x ? S x ∈,(ρi i b a <,i 12)定义适应度函数f(X); 3)确定遗传策略,包括群体规模,选择、交叉、变异算子及其概率。 4)生成初始种群P ; 5)计算群体中各个体的适应度值; 6)按照遗传策略,将遗传算子作用于种群,产生下一代种群; 7)迭代终止判定。 遗传算法涉及六大要素:参数编码,初始群体的设定,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的设计,控制参数的设定,迭代终止条件。

2.1.3 遗传编码 由于GA 计算过程的鲁棒性,它对编码的要求并不苛刻。原则上任何形式的编码都可以,只要存在合适的对其进行操作的遗传算子,使得它满足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 由于编码形式决定了交叉算子的操作方式,编码问题往往称作编码-交叉问题。 对于给定的优化问题,由GA 个体的表现型集合做组成的空间称为问题(参数)空间,由GA 基因型个体所组成的空间称为GA 编码空间。遗传算子在GA 编码空间中对位串个体进行操作。 定义:由问题空间向GA 编码空间的映射称为编码,而有编码空间向问题空间的映射成为译码。 1)2)3)它们对1) 2) k =1,2,…,K; l =1,2,…,L; K=2L 其中,个体的向量表示为),,,(21kL k k k a a a a =,其字符串形式为kL k k k a a a s 21=,s k 称为个体a k 对应的位串。表示精度为)12/()(--=?L u v x 。 将个体又位串空间转换到问题空间的译码函数],[}1,0{:v u L →Γ的公式定义为: 对于n 维连续函数),,2,1](,[),,,,(),(21n i v u x x x x x x f i i i n =∈=,各维变量的二进制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与方法

摘要:基本遗传算法的操作是以个体为对象,只使用选择、交叉和变异遗传算子,遗传进化操作过程的简单框架。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是解释遗传算法有效性的理论基础,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都表明基本的遗传算法不能处处收敛于全局最优解,因此基本遗传算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改进 1.标准遗传算法 基本遗传算法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这些基本遗传算子。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sag=(c,e,p0,n,φ,г,ψ,t) 其中c为个体的编码方法;e为个体适应度评价函数;p0为初始种群;n为种群大小;φ为选择算子;г为交叉算子;ψ为变异算子;t为遗传运算终止条件; 2 遗传算法基本方法及其改进 2.1编码方式 编码方式决定了个体的染色体排列形式,其好坏直接影响遗传算法中的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运算,也决定了解码方式。 二进制编码 二进制编码使用的字符号{0,1}作为编码符号,即用一个{0,1}所组成的二进制符号串构成的个体基因型。二进制编码方法应用于遗传算法中有如下优点: 1)遗传算法中的遗传操作如交叉、变异很容易实现,且容易用生物遗传理论来解释; 2)算法可处理的模式多,增强了全局搜索能力; 3)便于编码、解码操作; 4)符合最小字符集编码原则; 5)并行处理能力较强。 二进制编码在存着连续函数离散化的映射误差,不能直接反应出所求问题的本身结构特征,不便于开发专门针对某类问题的遗传运算算子。 2.2初始种群的设定 基本遗传算法是按随机方法在可能解空间内产生一个一定规模的初始群体,然后从这个初始群体开始遗传操作,搜索最优解。初始种群的设定一般服从下列准则:1)根据优化问题,把握最优解所占空间在整个问题空间的分布范围,然后,在此分布范围内设定合适的初始群体。 2)先随机生成一定数目的个体,然后从中挑出最好的个体加入到初始群体中。该过程不断迭代,直到初始群体中个体数目达到了预先确定的种群大小。 2.3选择算子的分析 选择算子的作用是选择优良基因参与遗传运算,目的是防止有用的遗传信息丢失,从而提高全局收敛效率。常用的遗传算子: (1)轮盘赌选择机制 轮盘赌选择也称适应度比例选择,是遗传算法中最基本的选择机制,每个个体被选择进入下一代的概率为这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占全部个体适应度值之和的比例。但是轮盘赌选择机制选择误差较大,不是所有高适应度值的个体都能被选中,适应度值较低但具有优良基因模式的个体被选择的概率也很低,这样就会导致早熟现象的产生。 (2)最优保存选择机制 最优保存选择机制的基本思想是直接把群体中适应度最高的个体复制到下一代,而不进行配对交叉等遗传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找出当前群体中适应度值最高和最低的个体的集合;

谈谈遗传算法的原理

谈谈遗传算法的原理 发表时间:2011-08-24T09:52:45.4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上供稿作者:朱小宝 [导读]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群体经过一代进化之后,其适应度的最大值、平均值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朱小宝 (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 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摘要:自从霍兰德于1975年在他的著作《Adaption im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中首次提出遗传算法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了更好的了解遗传算法,本文通过最简单的一个手工计算实例来还原遗传算法的全过程。 关键词:遗传算法生物进化染色体种群 自然界的生物进化是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规律进行的,而遗传算法就是模拟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计算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力求充分模仿这一自然寻优过程的随机性、鲁棒性和全局性,这是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因为其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 遗传算法采用简单的编码技术来表示各种复杂的结构,并通过对一组编码表示进行简单的遗传操作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来指导学习和确定搜索的方向。遗传算法的操作对象是一群二进制串(称为染色体),即种群。这里每一个染色体都对应问题的一个解。从初始种群出发,采用基于适应值比例的选择策略在当前种群中选择个体,使用杂交和变异来产生下一代种群。如此模仿生命的进化一代代演化下去,直到满足期望的终止条件为止。 遗传算法主要步骤: (1)编码:由于遗传算法不能直接处理解空间的数据,必须通过编码将它们表示成遗传空间的基因型串结构数据。 (2)选择初始种群: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称为一个个体,也称为染色体,N个个体体构成了一个种群。 (3)选择适应度函数:遗传算法在搜索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其他外部信息或知识,仅用适应度函数来评价个体的适应度。 (4)选择:利用选择概率再随机的选择个体和复制数量。选择算子的设计可依据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则,选择概率大的被选中的机会较多。 (5)杂交:对被选中的个体进行随机配对并随机的选择基因交换位,交换基因后产生新的个体,全体新个体构成新的(下一代)种群。 (6)变异:变异操作是按位进行求反,对二二进制编码的个体而言,就是对随机选中的某位进行求反运算,即“0”变“1”,“1”变大“0”。 (7)一代种群通过遗传,即选择、杂交和变异产生下一代种群。新种群又可重复上述的选择、杂交和变异的遗传过程。 为更好地理解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下面用手工计算来简单地模拟遗传算法的各个主要执行步骤。 求下述二元函数的最大值: Max f(x1,x2)= x12+ x22 S,t, x1∈{1,2,3,4,5,6,7} x2∈{1,2,3,4,5,6,7} (1) 个体编码 遗传算法的运算对象是表示个体的符号串,所以必须把变量 x1, x2 编码为一种符号串。本题中,用无符号二进制整数来表示。因 x1, x2 为 0 ~ 7之间的整数,所以分别用3位无符号二进制整数来表示,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所组成的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就形成了个体的基因型,表示一个可行解。例如,基因型 X=101110 所对应的表现型是:x=[5,6]。个体的表现型x和基因型X之间可通过编码和解码程序相互转换。 (2) 初始群体的产生 群体规模的大小取为4,即群体由4个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可通过随机方法产生。 如:011101,101011,011100,111001 (3) 适应度汁算 目标函数总取非负值,并且是以求函数最大值为优化目标,故可直接用目标函数值作为个体的适应度。 (4) 选择运算 我们采用与适应度成正比的概率来确定各个个体复制到下一代群体中的数量。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1.先计算出群体中所有个体的适应度的总和 fi ( i=1.2,…,M ); 2.fi其次计算出每个个体的相对适应度的大小 fi / ,它即为每个个体被遗传到下一代群体中的概率, 3.每个概率值组成一个区域,全部概率值之和为1; 4.最后再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依据该随机数出现在上述哪一个概率区域内来确定各个个体被选中的次数。

遗传算法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遗传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求解问题的一般过程,讨论了遗传算 法存在的不足和针对其不足采取的弥补措施,概述了遗传算法常见的应用领域。最后,讨论了遗传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遗传算法;算子;优化 Development on Genetic Algorithm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Liu Jun (201320620181) (College of Mecha ni cal Engin eeri ng of Un iversity of South Chi na Hen gya 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ed the basic theory of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the process of sol ving the problem, discussed the weak ness of gen etic algorithm and the impro ving measures about gen etic algorithm. Then summarized the com mon applicati on fields of gen etic algorithm. Fin ally, poin ted out the gen etic algorithm ' research direct ion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gen etic algorithm (GA); operator; optimizati on 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高度并行、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它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魏茨曼的物种选择学说和孟德尔的群体遗传学说。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与机制求解极值问题的一类自组织、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其基本思想是模拟自然界遗传机制和生物进化论而形成的一种过程搜索最优解的算法,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它提供从智 能生成过程观点对生物智能的模拟,具有鲜明的认知学意义;它适合于无表达或有表达的任何类函数,具有可实现的并行计算行为;它能解决任何种类实际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遗传算法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计算科学、模式识别、工程设计、智能故障诊断、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适用于解决复杂的非线性和多维

基于数据挖掘的遗传算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遗传算法 xxx 摘要:本文定义了遗传算法概念和理论的来源,介绍遗传算法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解释了遗传算法的相关概念、编码规则、三个主要算子和适应度函数,描述遗传算法计算过程和参数的选择的准则,并且在给出的遗传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加以说明。 关键词:数据挖掘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Mining xxx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genetic algorithm source, Introducing genetic algorithm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areas, explaining the concepts of genetic algorithms, coding rules, the three main operator and fitness function,describing genetic algorithm parameter selection process and criteria,in addition in the given combin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Data Mining genetic algorithm 前言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s)试图计算模仿自然选择的过程,并将它们运用于解决商业和研究问题。遗传算法于20世界六七十年代由John Holland[1]发展而成。它提供了一个用于研究一些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框架,如配偶的选择、繁殖、物种突变和遗传信息的交叉。在自然界中,特定环境限制和压力迫使不同物种竞争以产生最适应于生存的后代。在遗传算法的世界里,会比较各种候选解的适合度,最适合的解被进一步改进以产生更加优化的解。 遗传算法借助了大量的基因术语。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繁殖,显示对其自然环境的优异自适应能力。受其启发,人们致力于对生物各种生存特性的机制研究和行为模拟。通过仿效生物的进化与遗传,根据“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借助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使所要解决的问题从随机初始解一步步逼近最优解。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及工程实践。[2]在工业、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业设计等不同领域,成功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可靠性优化、流水车间调度、作业车间调度、机器调度、设备布局设计、图像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遗传算法作为一类自组织于自适应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的和非线性的问题。 1.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和研 究方向 1.1遗传算法的特点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新型、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在各类结 构对象的优化过程中显示出比传统优 化方法更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性能。 它利用其生物进化和遗传的思想,所以 它有许多传统算法不具有的特点[3]: ※搜索过程不直接作用在变量上,而是 作用于由参数集进行了编码的个体 上。此编码操作使遗传算法可以直接 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 ※搜索过程是从一组解迭代到另一组 解,采用同时处理群体中多个个体的 方法,降低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 性,易于并行化。

遗传算法综述

遗传算法综述 史俊杰 摘要:遗传算法来源于进化论和群体遗传学,是计算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众多学科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回顾了遗传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对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作了简要阐述。进一步指出了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讨论了遗传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对遗传算法的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神经网络 1.遗传算法的起源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机制的一种算法,即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也就是寻优过程中有用的保留,无用的则去除。在科学和生产实践中表现为,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中找出最符合该问题所要求的条件的解决方法,即找出一个最优解。这种算法是1960年由Holland提出来的,其最初的目的是研究自然系统的自适应行为,并设计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软件系统。 2.遗传算法的发展过程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密切根大学教授Holland开始研究自然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行为,在这些研究中,他试图发展一种用于创造通用程序和机器的理论。在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期,Bagly发明“遗传算法”一词并发表了第一篇有关遗传算法应用的论文。1975年竖立了遗传算法发展史上的两块里程碑,一是Holland出版了经典著作“Adaptation in Nature and Artifieial System”,二是Dejong完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博士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a Class of Genetie Adaptive System”。进入八十年代,随着以符号系统模仿人类智能的传统人工智能暂时陷入困境,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遗传算法等从生物系统底层模拟智能的研究重新复活并获得繁荣。进入九十年代,以不确定性、非线性、时间不可逆为内涵,以复杂问题为对象的科学新范式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如广义进化综合理论。由于遗传算法能有效地求解属于、NPC类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及非线性多模型、多目标的函数优化问题,从而得到了多学科的广泛重视。3.遗传算法特点 遗传算法作为具有系统优化、适应和学习的高性能计算和建模方法的研究渐趋成熟。遗传算法具有进化计算的所有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1)搜索过程既不受优化函数的连续性约束,也没有优化函数导数必须存在的要

遗传算法的原理及MATLAB程序实现

1 遗传算法的原理 1.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基因遗传学原理,借鉴了生物进化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理和生物界繁衍进化的基因重组、突变的遗传机制的全局自适应概率搜索算法。 遗传算法是从一组随机产生的初始解(种群)开始,这个种群由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内部表现(即基因型)是某种基因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外部表现。因此,从一开始就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初始种群产生后,按照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选择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个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一样,后代种群比前代更加适应环境,末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经过解码,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计算开始时,将实际问题的变量进行编码形成染色体,随机产生一定数目的个体,即种群,并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然后通过终止条件判断该初始解是否是最优解,若是则停止计算输出结果,若不是则通过遗传算子操作产生新的一代种群,回到计算群体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的部分,然后转到终止条件判断。这一过程循环执行,直到满足优化准则,最终产生问题的最优解。图1-1给出了遗传算法的基本过程。 1.2 遗传算法的特点 1.2.1 遗传算法的优点 遗传算法具有十分强的鲁棒性,比起传统优化方法,遗传算法有如下优点: 1. 遗传算法以控制变量的编码作为运算对象。传统的优化算法往往直接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际值的本身来进行优化运算,但遗传算法不是直接以控制变量的值,而是以控制变量的特定形式的编码为运算对象。这种对控制变量的编码处理方式,可以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和进化等机理,也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处理各种变量和应用遗传操作算子。 2. 遗传算法具有内在的本质并行性。它的并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