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pdf 23页)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

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吕岳峰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现状

n现状:常规项目——个别人的专项

n学历越高——离一线越远

n导致最直观而有临床意义的镜检项目被忽视

n尿液显微镜检查是一项脏、繁琐、烦琐、费时的工作,对操作者要求有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积累和探索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其结果甚至与工作时的情绪也有关。

n由于对检验者经验要求高,经济效益差,难以出科研成果,因此造成近几年国内此领域发展缓慢,以致尿形态检验人员“后继乏人”。

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金标准

n在谈论尿有形成分质量保证时,我们应该了解并强调,检查尿有形成分方法的金标准仍为显微镜检查,这不但表明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显微镜检,而且也提示应用显微镜检查的自动化仪器是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质量的保证基础。

n实践证明,尿中重要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管型、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肾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磺胺等药物结晶都必需通过检验人员仔细地全神贯注地显微镜观察才能识别报告。

人工显微镜镜检法标准

n ECCLS:欧洲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JCCLS:日本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CCCLS: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NCCLS: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规定了尿沉渣定量分析手工操作

n1、规范了标本收集、处理(离心力、浓缩倍数)

n2、规范了检验程序:使用专用离心管,专用计数板,规定的离心时间与速度,倾弃上清后留沉渣混匀后计数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3、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处于当时技术条件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但作为定量及形态学标准需要完善改进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和形态学分析的必要性n临床检验医学操作新的要求

n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

n新的医疗环境要求检验数据联网比对和交流n共享、会诊、朔源、循证

n检验结果由主观判断升华到客观判断

n数据化、直观化、可存储查询标准化前提

n减少误差,提高可信性

n今天,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新的尿有形成分自动化仪器在不断涌入我们的实验室,特别是机器视觉技术在尿液有形成分检验中的应用,为实现形态学检验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探讨新条件下的尿有形成分检验标准化及其质量保证更有必要。

尿有形成分检验方法要求n

1、用不离心的样品进行形态学镜检分析,减少操作环节带来的误差。保证足够的样品镜检量,不能漏检n

2、必须对所有的目标进行类计定量分数和形态学分析,保证准确性、客观性。n

3、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n

4、标准化、规范化,易于实现常规质量控制。n

5、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适于各级规模的实验室,易于推广普及。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顾可梁(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 1为什么将尿沉渣检查定名为尿有形成分检查及尿颗粒分析?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故称为“尿沉渣检查”。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 尿中有形成分,故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故也称为尿颗粒分析(analysis of urine particle)。 2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多种,包括玻片镜检法,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法,自动尿有形成分冲液器及设置标准计数池法,倒置显微镜检查法,相差、干涉、偏光、荧光及电镜等检查法,染色鉴别法,流式分析仪分析法,层流式图像分析仪法等。 不论用哪种方法,其指导原则应是:(1)按国际标准化准确分析,强调分析的高度重复性及标准化,以获取有临床价值的试验数据;(2)采用单位体积(如μl或L)报告代替用低倍镜视野或高倍镜视野报告最低到最高值;(3)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当自动分析颗粒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形成分与物理化学方法结果不符时,应强调显微镜复查。要改变低倍镜看管型、高倍镜查细胞的传统概念。油镜检查(1 000×)更能鉴别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和尿中其他颗粒如影红细胞、细菌、结晶或脂肪滴等。 3为什么说选择合适的尿标本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质量的第一要务? 由于尿排出2 h以上可发生细菌生长、蛋白分解、细胞破坏、pH由酸性到碱性等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以往留尿标本要求:用清洁有盖容器;留中段尿(防止尿道、阴道分泌物污染);及时送检。以上要求门诊患者易于办到,但由于随意尿受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难以做到标准化,目前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尿测尿糖,并不适于尿细菌学 检查。清晨第一次晨尿送检时已贮留膀胱时间较长,尿成分浓缩,适用于试带化学过筛、蛋白检验、临床化学定量(以肌酐做比值)、细菌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别是沉渣镜检等多种目 的。但鉴于病人清晨一醒即留晨尿送检时已>2 h,与2 h内完成尿有形成分分析的要求不符,因此有的作者提出二次晨尿(即晨8时定时尿),这样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及时检查,不影响尿分析质量。送检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留取尿标本时间、实验室收到尿标本时间及完成检查时间以备核查。留取中段尿前应清洗外阴部和尿道口以防止尿液污染。 4为什么要强调尿的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查的整体化报告模式? 尿的理学检查、试带过筛、有形成分镜检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如尿颜色加深与试带颜色叠加时可导致结果错误,因此采用空白试垫加载于试条上在自动化测定时可排除尿颜色影响。化学定性试带在实践中存在多种问题,如:蛋白试带测清蛋白不能测微清蛋白;尿糖只能测定葡萄糖而不能查出其他还原糖;胆红素的偶氮方法不如湿化学的氧化法敏感;尿比密试带受pH干扰和影响;潜血试带不只对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酯酶试带对淋巴、单核、嗜酸细胞等难以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知识点巩固提高济南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识点】 1.什么叫做排泄?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 2.(考点1)★★排泄主要包括哪三个途径? 3.什么叫做排遗? 排遗主要是指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4.肾脏的结构是怎样的? 从肾脏的纵剖面可以看到,周围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 里面颜色较浅的部分是髓质,髓质里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 5.(考点2)肾单位的结构是怎样的? (1)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6.为什么肾脏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其中的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内。 7.★★(考点3)尿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送回到血液。 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8.(考点4)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9.血尿、蛋白尿、糖尿的病变部位分别是什么? (1)血尿:尿中有血细胞。病变部位是肾小球,因为肾小球有炎症,使其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可以滤过到原尿中,形成血尿。 (2)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病变部位是肾小球。 (3)糖尿:肾小管有炎症,使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吸收 胰岛素分泌过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 10.人体泌尿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11.(考点5)尿液形成并排出体外的途径是怎样的? 肾形成的尿液,经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中暂时贮存。膀胱里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12.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地,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这是因为膀胱有贮存尿的作用。 13.(考点6)健康成年人每昼夜大约排尿1.5升,那么人体排尿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14.(考点7)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异同。

如何做好尿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尿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摘要:做好尿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尿液分析管理措施, 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尿液标本检验报告。 关键词尿液;检验;质量控制 尿常规检验医学上又称尿液分析是能有效反应人体多种器官生理功能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广泛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筛查。尿常规检验从患者准备到报告发出,各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为使检验结果准确反映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好检验的质量控制非常必要。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尿液分析管理措施,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前的质量控制 为真实反应患者病情,尿液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按照要求,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及饮食,避免服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等。尿液标本一般应该在服药和输液治疗前采集,患者用药及饮食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1]维生素C浓度>100mg/l,尿糖和隐血测定呈阴性反应,大量使用头孢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品时白细胞检测可出现假阴性;摄食含有硝酸盐丰富的食物可造成亚硝酸盐检测出现假阳性。尿标本容器使用检验科统一的,并在容器上应标注,姓名、性别、科别、床号或条码,注明采集的日期、时间、标本类别,便于检查核对。 二、尿液标本的采集的质量控制 尿液标本的采集是尿液检验的基础,能否正确、合理、规范化地

采集和处理尿液标本,是尿常规检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尿常规检验应使用一次性清洁容器,采集新鲜或随机中段尿液至少30ml以备检验。以往检验操作强调检查要用晨尿标本,但早晨5:00—6:00时留尿到送实验室,但医院一般8:00或8:30上班,须隔3-4h后才能检查,如保存不当必然影响其中的成分,因此近年来有人强调留取第二次晨尿,即留8:00-9;00时尿用作检查,此时的尿液更适合临床诊断[2]。尿标本采集时应避免污染,女性病人应避免在月经期留取尿标本,防止混入阴道分泌物;男性则要避免前列腺液和精液混入,必要时冲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或导尿;新生儿和婴儿在收集尿标本时,应注意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会阴部,然后将清洁的标本瓶紧贴尿道口收集尿标本,或采用特殊留尿方式[3]。 三、尿液标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尿液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h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min内完成检验。对于不能及时送检的尿液标本必须采取冷藏或使用防腐剂,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维持尿液的PH值(尿液的酸碱度),保持有形成分不变。防止因放置过久细菌的繁殖使其化学指标发生改变,如亚硝酸盐会出现假阳性,尿糖下降。如为细菌学检测,则会造成细菌的死亡使培养结果出现假阴性。临床常用的防腐剂有:甲醛、甲苯、麝香草酚。甲醛又称福尔马林。对尿液中的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态有较好的固定作用;甲苯阻止尿液中化学成分与空气接触,达到防腐效果。常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麝香草酚能抑制细菌生长其防腐作用和较好的保存尿液中的有形成分[4]。尿液

【范文】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 识点总结 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综上所述,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 特别提醒: ①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而且膀胱的储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如果膀胱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其功能。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排尿的意义: 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提醒: ①一个人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

尿液分析仪质量控制摘要

尿液化学检验的发展趋势 临床泌尿系统,肝脏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尿成分的改变。由于尿液标本容易采集,所以尿液检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疾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或并发症的监测,以及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的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尿液检验一般分为肉眼评价,理化检查及沉查检查。检测方法有定性、半定量、定量与形态学检查,检测成分涉及到常规化学,特殊化学,细胞形态学与病原微生物等。其中尿液干化学分析由于其操作方便、测定迅速、结果准确、可实现自动化,并且对大批量标本能进行过筛试验,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发展史。 自从1956年阿尔弗来德,弗瑞(Alfred Free)博士发明了Clinistix尿液分析史上第一个试纸条测试方法,尿液的化学分析开始向干化学方法转变。当时有人采用单一干化学试带法测定尿中蛋白质和糖,利用肉眼观察试带中颜色的变化与标准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值。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出现给临床实验室尿液分析带来一个飞跃。到了8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尿液分析仪的自动化才得到迅猛发展,由半自动发展到全自动,测试项目由八项发展到十一项。测定速度最高可达300-500个标本/小时,这使得常规检测更为普及,更加方便。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分类。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按测试项目可分为8-12个项目的尿液分析仪: 8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日本或国产的MA-4210,测试项目包括尿蛋白、尿溏、尿PH、尿胆红质、尿胆原、尿潜血和尿亚硝酸盐; 9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RL-9型,测试项目包括上述8项与尿白细胞; 10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Miditron型,美国的Clinitek型或国产的FA-100等,测试项目为上述9项与尿比重; 11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韩国Vriscan300型或国产的FA-100等,测试项目为上述10项与尿维生素C,由于增加了维生素C反应膜块,所以可及时发现因维生素C干扰所出现的葡萄糖、潜血、胆红质的结果偏差。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 半自动尿液分析仪,这是近年来临床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Miditron、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 肾小球的过滤 . (2)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 胰岛素 分泌不足造成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废物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请举例说明[例如:根中有输导组织(成熟区中有导管)]骨骼肌中分布有哪些组织,: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 (4)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由母体帮助排出,这与子宫、脐带、胎盘等结构有关.请把母体、胎儿、子宫、脐带和胎盘的连接顺序补充完整:母体→ 胎盘→脐带→胎儿 . (5)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尿液产生的压力就会刺激膀胱的 感受器 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排尿反射. (6)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依此方法,画出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 →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 考点:尿液的形成;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糖尿病的原因,人体的四肢组织,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排尿反射的感受器的位置,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解答. 解答: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

AVE-76系列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2013

爱威(A VE-766)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 医院名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医院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安东街 仪器名称:A VE-766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仪器所在:医学检验科 制造商: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型号规格:A VE-766 仪器编号:264# 检测者: 审核者: 检测时间:2013年8月 检测单位: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尿液有形成分(尿沉渣)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 验证设备名称:爱威AVE-766型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验证时间: 2013年8月 验证实验负责人:杨宝珍 验证实验室参与人:沈小琴 厂家工程人员:杨大科 本方案根据NCCLS的相关文件,ISO15189,ISO17025要求制定。适用于爱威AVE76系列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试验项目的性能验证。本方案从准确度、灵敏度(漏检率)、携带污染率、精密度(重复性)、临床生物参考区间验证、可报告范围、线性验证七个方面(另附方法学比对实验)对各个试验项目进行评价。 实验准备: 1、由厂家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校准,保证仪器机械部分及各项检测部分正常、仪器焦距、光度适宜。 2、取已检测血细胞样本,在血细胞计数仪上进行不低于三次检测,取平均值后,作为标准血细胞样本。 一、检测单位 1、医院名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2、仪器型号:A VE-766 3、仪器编号:264# 4、安装日期:2013年7月23日 二、仪器工作环境检测 1、电压(AC220V±10%,50HZ):222V , 有良好的接地 2、温度(5-40℃):25℃ 3、相对湿度(≤80%):46 % 4、电磁干扰指数:良 5、震动指数:良 检测结论:正常 三、仪器校准前的保养与调试

EH-208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操作规程

EH-2080B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规程 目的:帮助仪器使用者,尽快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避免因非正规操作造成仪器的故障。 1. 开机前准备 操作者要进行检查试剂是否够用、废液桶是否已清空,管路有无弯折,连接是否可靠,主机的电源插头是否安全插入电源插座,确保系统准备就绪。 2. 试剂准备当试剂余量不足、耗尽、过期或与出现相关报警时,应及时更换新的试剂。操作如下: 2.1 更换清洗液A、B 2.1.1 取一桶新的试剂,打开试剂桶盖,将桶放在待更换的试剂桶旁边。2.1.2 逆时针方向旋开待更换的试剂桶盖,并小心的取下试剂桶盖组件。2.1.2 将试剂桶盖组件的导液管插入新的试剂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试剂桶盖。 2.1.4 将新试剂桶盖盖到旧试剂桶上,并妥善处理旧试剂桶。 2.2 更换保养液 2.2.1 取一瓶新的保养液,打开保养液瓶盖,将保养液放在待更换的保养液旁边。 2.2.2 逆时针方向旋开待更换的保养液瓶盖,并小心的取下保养液瓶 盖组件

2.2.3 将保养液瓶盖组件的导液管插入新的保养液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保养液瓶盖。 2.2.4 将新保养液瓶盖盖到旧试剂桶上,并妥善处理旧试剂桶。 2.3 更换废液桶 2.3.1 取一只空废液桶,打开桶盖,将桶放到待更换的废液桶旁边。 2.3.2 逆时针旋转旧废液桶的桶盖,小心的取下桶盖组件。 2.3.3 将旧废液桶的桶盖组件尽量垂直插入新的废液桶内,顺时针方向扭紧废液桶盖。 2.3.4 将新废液桶盖盖到旧废液桶上,并妥善处理旧废液桶。 3. 开机与用户登录 3.1 将分析仪左侧的电源开关置于“ I ”。此时,电源指示灯亮,仪器进行自检。 3.2 启动计算机、显示器,启动完毕后进入操作系统后,双击 “EH-2080B/C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系统”图标,运行已安装的配套软件,进入登录界面。 3.3 在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确定”按钮或键盘上的Enter 键,进入软件界面;这时仪器自动进入开机保养程序,开机保养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初始化自动焦距校准程序,初始化结束后,系统进入主界面。 4. 仪器自动调焦校准

尿液的形成(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排泄的概念,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 2.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 2.训练自主学习,分析资料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学生回答。 二、新课 1.排泄 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提问: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总结: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三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的?要想知道答案,必须先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泌尿系统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过渡:肾脏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 3.肾脏 (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 (2)认识肾单位。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示意图,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a.肾小球是由什么构成的? b.肾小球壁有什么特点,薄还是厚,一层还是多层? c.肾小管有什么特点?它周围存在哪种血管? d.血液是怎样流经肾单位的呢? 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及讨论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 过渡: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时是如何形成尿液的? 4.尿液的形成 (1)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血液中的物质透过肾小球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形成尿液; 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回忆以前学过的毛细血管的作用。 总结:肾单位有两处毛细血管分布,分别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结合毛细血管的作用,推测这两处发生了物质交换。 (2)分析课本23页小资料 学生思考讨论:血浆到原尿,直至形成尿液,成分有没有变化?哪些变化?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资料的方法。 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得出排尿主要是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 a.比较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比较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观看肾单位中尿液形成的动画,加深印象 (4)联系实际:医生在检验病人尿液时发现了蛋白质,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如果发现的是葡萄糖呢?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 一、排泄 二、泌尿系统 三、肾脏 1.肾脏结构 2.肾单位 四、尿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1、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人女性红细胞<40000/h。 2、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 3、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蜡样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5、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大吞噬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6、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属于非肾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7、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大小多见正常,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50%。 8、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9、尿中白细胞数>5/HPF为镜下脓尿。 10、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最重要参考方法。(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1、鳞状上皮细胞的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 12、尿液中有2种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后者来自组织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 13、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14、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出现数量不等的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pdf 23页)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质量控制 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吕岳峰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现状 n现状:常规项目——个别人的专项 n学历越高——离一线越远 n导致最直观而有临床意义的镜检项目被忽视 n尿液显微镜检查是一项脏、繁琐、烦琐、费时的工作,对操作者要求有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积累和探索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其结果甚至与工作时的情绪也有关。 n由于对检验者经验要求高,经济效益差,难以出科研成果,因此造成近几年国内此领域发展缓慢,以致尿形态检验人员“后继乏人”。

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金标准 n在谈论尿有形成分质量保证时,我们应该了解并强调,检查尿有形成分方法的金标准仍为显微镜检查,这不但表明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显微镜检,而且也提示应用显微镜检查的自动化仪器是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质量的保证基础。 n实践证明,尿中重要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管型、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肾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磺胺等药物结晶都必需通过检验人员仔细地全神贯注地显微镜观察才能识别报告。

人工显微镜镜检法标准 n ECCLS:欧洲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JCCLS:日本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CCCLS: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 NCCLS: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规定了尿沉渣定量分析手工操作 n1、规范了标本收集、处理(离心力、浓缩倍数) n2、规范了检验程序:使用专用离心管,专用计数板,规定的离心时间与速度,倾弃上清后留沉渣混匀后计数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3、规范了报告方式:尿沉渣按单位定量报告 处于当时技术条件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但作为定量及形态学标准需要完善改进

尿液有形成分临床意义(新)

各种尿有形成分主要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 ?1、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引起正常红细胞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钠为三类原因: ?(1)泌尿系统自身的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证、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火,肾盂肾脏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结核等等都是引起的血尿的常见原因。?(2)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原历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DIC、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有血小板减少时; 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发生血尿。 ?(3)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患者尿中也偶尔见到红细胞。 2、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肾损害 分型:(1)均一型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及血红蛋白含量一致的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大于75%; (2)多形型尿中红细胞形态多样,如靶细胞形、花环状、面包圈样、伪足样、细胞大小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以及各种形态各异的影细胞和棘细胞所占的比例大于75%; (3)混合型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型和多形型的比例各占50%左右; (4)无法分型为尿中的结晶多、视野模糊或尿中的红细胞太少不能计算百分比的一种类型。 二、白细胞:单核(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多核(中性,嗜酸性);死亡、活体 1、提示感染的性质 ?①泌尿系统有炎症时均可见到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在细菌感染时为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 ?②女性阴道炎或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分泌物进入尿中,而见白细胞增多,常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细胞; ?③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及单核细胞; ?④淋巴细胞除肾结核时可见到外,淋巴性白血病也可出现,肾盂肾炎时也偶见到;?⑤尿液白细胞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新月形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⑥尿中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可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扎致变态反应,在尿道炎等泌尿系其它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尿。 ?2、吞噬细胞 ?呑噬细胞比白细胞大,为含吞噬物的中性粒细胞,可见于泌尿道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有白细胞增多 ?3、脓细胞 ?炎症时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发生变异或其外形变得不规则,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过去有人认为区别尿中白细胞与脓细胞并无实际意义,而其数量多少由更为重要,但白细胞分类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4、闪光细胞(glitter cell)

尿液形成和排出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午街中学王秀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明白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 1. 概述肾脏的结构。2.了解尿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人体泌尿系统的挂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都是代谢废物。人体怎样把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呢?让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在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中,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方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方式。今天,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 3、________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______作用。除了_____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_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物质,都可以经过_______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 4、肾小管有__________的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大部分的_____和部分_______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________。剩下的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等就形成了尿液。 设疑,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8分钟)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80页:观察与思考,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教材P81页的讨论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由此可见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

尿常规质量控制

尿常规质量控制 一、仪器的质控 1、显微镜采用有内置光源,双止的优质显微镜,实验室内所用的物镜和目镜规格相同。 2、干化学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定期进行校正,在维修之后及室内质控失控后采取一般措施不能纠正时也进行校正,校正是用配套的标准校正条对仪器进行测定,使仪器达到最佳状态,尿液分析仪在校正通过后才进行实验,实验室建立尿液分析仪的操。 3、作程序以及仪器保养和维护程序。 二、尿试纸条的选择 5保存 1.使用配套试纸条。 2尿试条保存于避光、干燥的环境下,瓶口紧塞,一次只取出所需的试条,并立 即盖紧,多余试条不再放回原容器中,注意不要触摸试条上各反应检测块。 3尿试纸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标本准备 1除有特殊要求外,门诊和急诊病人留取随机尿,住院病人建议收集第二次晨尿· 2.采用一次性尿杯收集尿液,尿量>30ML,住院病人的尿使用带盖的尿试管a 3尿液标本留取后尽快送检,并在2小时内完成检测,否则需加40%甲醛0.5—1.Oml 量防腐,沉淀物用戊二醛固定,在4℃保存(8小时。 4需询问妇女的月经史,注意病人近期是否服用对尿液分析有影响的药物· 5.对于被污染的标本重新收集。 四、技术操作 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检查,化学检查及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等内容· 1外观检查 1)颜色:正常尿液为黄色和琥珀色,有病理性尿液围绕红色,黄色,绿色,棕色,乳白色报告。

2)浊度:正常混匀尿透明,其浊度可用透明,雾状,云雾状,浑浊四种报告· 3)气味:必要时报告。 2物理学检查 主要做尿比重检查,试带法只能用于尿比重测定的筛选,不能作为检测和诊断肾功能变化的指标,更不宜用新生儿比重测定,可改送肾病实验室用折射仪法测定。 3.化学检查 1)化学检查包括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尿酮体、尿亚硝酸盐、白细胞、隐血蛋白八项。 2)用干化学法检测时注意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对化学成份检测原理不同,灵敏度 也不同,两者之问存在一定差异,还要注意药物对试验的干扰。 3)干化学法属于过筛试验,原则上阳性结果用确证试验复核,各项目的确证试验 如下:尿蛋白为磺基水杨酸法,尿葡萄糖为葡萄糖氧化酶定量法,尿胆红素为Harri son 法,尿白细胞,红细胞为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4)试验操作严格按照尿试条和仪器的说明书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5)尿沉渣检查 尿沉渣镜检按下法操作:取混匀尿液lOml,1 500R/min高心5mln,剩余沉淀0.2ml 混匀后吸20ul,滴入载玻片上,用18 x ig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垒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检查1 0个高倍视野(HP),管型检查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方式:XX细胞/HP,××管型/LP。逐步推行UF一1 00屎沉渣分析仪定量检量,以每微升xx细胞(XX/u1)形式报告。 五、室内质控 1.尿化学质控物采用商品化质控物 控结果进行记录,以+,++,…表示,上测定结果由“正常”变为“异常"或相反 六、室间质评 使用“正常”,“异常”两个浓度,质下一个档为在控,一档以上为失控,均为失控.积极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全国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问质评,将检验中心发放的化学 分析质控物,实验室中规定的时间内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检验中心对测定结果分组统计评分,并将结果回复参加实验室.评分标准是:实验室测定结果与靶值一致或上、一档为合格,结果超出一档以上、由“正常”变“异常”或相反均为不合格

尿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尿液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2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之三“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的一节课“尿液的形成”。在了解了人体内环境需要维持稳定之后,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之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内容,1,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在生活中时有提到;2,《科学》教材中曾经教授过此三个系统的功能;所以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内环境稳定的方面去看待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新陈代谢的代谢废物的排出即尿液的形成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又是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是极其重要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能初步比较、分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肾脏的了解仅局限于《科学》教材上对肾脏的介绍,能回忆起肾皮质,肾髓质以及肾脏在维持人体水平衡上的作用。但是“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既是全新的又是抽象的知识,尿液形成过程还是肉眼不可见的过程,对学生的理解会造成比较大的困难。如何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讲清上述知识点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 教学设计想想:基于上述的分析,我打算从复习细胞如何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新城代谢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再引入尿毒症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1,人体需要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以什么方式排除?3,主要器官是哪个? 在教授肾单位结构上先以教师讲解为主,然后通过完成学案,再认识;尿液形成过程,设想先在教师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及学习指引的前提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自学讨论,梳理血液流经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成分变化,尝试写出原尿终尿的成分;然后在交流,补充的过程中完善尿液形成的过程;最后以教材P30的思考与讨论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指出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 学生能指出肾小体和肾小管在尿液的形成中的作用。 3. 学生能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 4. 学生能初步比较、分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 5. 通过共同的学习探究活动,学习倾听,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2.能初步比较、分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设备:学案,多媒体

AVE-766(XP2008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A VE766(2008版SP1)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仪器名称: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仪器型号:A VE-766XP2008版SP1 生产厂家:长沙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检测原理:仪器软件系统,通过对CCD采集大量尿液标本中各种有形成分图象进行处理,分析,理解后对各种类型成分(如细胞,管行,结晶等)几百种专用特征参数(如大小,轴比, 形状,纹理,梯度,颜色,灰度等),提取大量数据进行运算统计,训练更新,建立模 型;应用时,CCD采集显微镜下目标图象后传入计算机,对其各种特征数据进行统计, 聚类,拟和,参照建立模型,自动识别出该图象所代表的实物。即自动显微镜镜检,计 算机自动识别分类计数,干式化学比色检测化学指标。 1、仪器设备检验项目 适用于尿液标本颜色,浊度等理学项目及所有尿液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型、上皮细胞、霉菌、滴虫等。 2、仪器设备试剂 A VE76系列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专用试剂包(清洗液A、清洗液B、维护液),贮存于干燥2-35℃条件,防紫外线、防潮、避免阳光直射。 3、仪器设备对对标本的要求:按中华医学检验会标准化文件进行留取。 4、仪器设备性能参数 A 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仪器设备基本资料见附一;A 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指标见附二。 5、仪器设备环境要求,使用安全措施 5.1仪器设备环境要求 5.1.1空间安装要求 仪器应安装在一个稳固的桌子或工作台上。在仪器两侧及上方至少保留0.5米的空间,以方便维护和保养。距离墙壁至少保留0.2米,以方便热气的排放。废液管长度不可超过2米。 将A 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安放在通风良好,灰尘少的位置,避免在过热或过冷以及日光直射的环境中使用。 5.1.2运行条件

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

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为此我们提出了关于干化学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作为“镜检筛选”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在临床医生没有要求尿液显微镜检查且尿液外观、浊度正常的情况下,如尿试条结果同时显示:①白细胞结果为阴性;②亚硝酸盐结果为阴性;③尿蛋白结果为阴性;④红细胞结果为阴性,可以认为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数量参考值范围内,实验室工作人员工可不进行尿液显微镜检查。”。 三、尿液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的研究 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因此尿液检查质量控制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工作。在尿液检查质量控制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尿液分析仪评价的鉴定方法,主要对国内外尿液分析仪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对于新引进的尿液分析仪及每次维修后必须进行评价之后才能使用的概念;在尿液标准化方面,建立了适用尿沉渣标准化方法,提倡以定量板来报告尿沉渣结果的定量报告方式(XX/μl),并探讨了尿沉渣测定四种方法的参考值范围。 我们用UF-10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MIDITRON干化学尿液分析仪,随机检测400 份健康人不离心尿液标本,继之以标准化方法将尿液离心,再用FastRead-100 尿沉渣定量板和牛鲍计数盘对尿沉渣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 4 种不同方法检测健康人尿沉渣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我们发现:①尿红细胞:各年龄组测值经F 检验P>0.05,

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F-100 分析仪:男性是0-10/ul,女性为0-24/ul;Fast Read-100尿沉渣定量板:男性为4/ul,女性为0-9/ul;牛鲍计数盘:男性为0-4/ul,女性为0-9/ul。②白细胞:各年龄组测值经F 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F-100分析仪:男性是0-10/ul,女性是0-26/ul;FastRead-100 尿沉渣定量度板:男性为0-5/ul,女性为0-12/ul ;牛鲍计数盘:男性为0-5/ul, 女性为0-12/ul。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由于受影响因素多,且是半定量结果,只能起过筛作用,给它确定一个定量的参考值范围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认为,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与年龄无关;但与性别有关。该健康人参考值的确立,为尿液检验标准化推广和临床应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建立了用于判断干化学检验准确程度的尿糖测定的方法,使之更加简单、快速,排除了原班氏法测定尿糖干扰因素的影响;还建立了尿液血红蛋白三波长直接比色法,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起到鉴别作用。

实验九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实验九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实验原理 尿沉渣分析仪综合运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法,可定量检测非离心尿中的有形成分。一定量尿样,经稀释、加温和染色后,靠液压作用吸入鞘液流动池,尿中有形成分被鞘液包绕,以单个纵列的形式沿中心竖轴线依次通过流动池。该过程中,每个粒子通过时都产生电压脉冲,即电阻抗信号;被染色的粒子在氩激光束照射下发出散射光和荧光。将前向散射光、荧光和电阻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经微电脑分析处理,即可显示和输出有关颗粒的定性、定量结果。 电阻抗脉冲数与大小分别与总粒子数和体积成正比。前向散射光强度(, )反映细胞的横截面积,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反映细胞长度;荧光强度(, )反映染色的敏感性,荧光脉冲宽度(, )反映染色部分长度。综合分析上述参数差异,可进一步对不同粒子定性和定量。报告散点图()或频数直方图()和各相关检测项目的具体量化结果。 尿样的电导率是与渗透压密切相关的临床参数。尿样经稀释加温去除一些非晶型磷酸盐和尿酸盐结晶,使尿样电导率稳定。在进入流动池前,通过控制两极间的直流电可测量稀释尿样的电导率,根据这个电导率,检测电流会有所补偿使电压稳定。这样不仅可以测定电导率,而且可减小其对电阻抗信号的影响。 仪器组成 .液压系统鞘流液形成液体通道,尿有形成分在此中间穿过。这种流动原理可提高细胞计数的精密度,防止错误脉冲波的产生,减少细胞受损的可能。 .检测系统 ()光学检测系统:由氩激光光源()、激光反射系统、流动池、前向光收集器和前向光检测仪组成。收集器收集前向光送至图像检测器,细孔板移走无规则的偏斜光,二色过滤器把前向散射光从前向荧光中分离。前向散射光信号通过两极真空管转化为电信号,前向荧光通过光电倍增管转化。 ()电阻抗检测系统:电极位于流动池入口两端,电极间有恒定的直流电。当尿有形成分通过时,电阻发生变化,两极间的电压上升被记录下来,这种电压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还可得到尿样的电导率,通过传导性感受器接受电导率电信号,并将其放大传送到微处理器。 .电路系统波形处理器测量和处理电信号后,由微处理分析和存储。散射光和荧光的强度和脉冲波宽度,阻抗值在平面坐标上综合设计,画出散点图。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前向光强度和阻抗脉冲数量用直方图表示。 试剂器材 .试剂商品化试剂盒(含鞘液、稀释液、染料、质控品)。 .器材商品化尿沉渣分析仪 操作步骤 .开机按顺序打开激光装置、空气压缩机、主机的电源。仪器自检,按顺序检查微处理器、程序、温度气压测试、机械部分测试、稳定激光和本底测试。 .质控分析对质控程序进行设置包括质控方法、监测参数、靶值或极限值。质控品分析:在样本编号窗口选中[]键,输入编号。充分混匀质控品,将其试管放到吸样针中,按下启动开关,听到提示音移走试管,仪器自动分析,数据保存到质控文档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