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

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征求意见稿)

根据省教育研究院部署,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课题组具体承担《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标准体系》之子课题“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体系”的研制工作。现就标准体系建设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标准体系编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推动地方开展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拨款、分类评估等制度,努力形成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局面。”《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完善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与指导。建立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到2015

年,形成各类型院校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分类发展格局”。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教发[2015]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粤教高[2016]5号)等文件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应用型高校的设置标准。”“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多元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大幅提升广东高等教育水平”等。

因此,结合我国尤其是广东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研制《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建设标准体系》,一方面是落实国家及省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可以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和转型提供决策参考,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先进水平和广东特色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系统。

二、标准体系功能

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基本框架研究》分类结果,从纵向上将应用型本科分为引领型和提升型;从横向上将其分为综合类、理工类、人文类和农医类。标准研制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成员作为主要指导和参与力量,并吸收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东

金融学院、广州航海学院、肇庆学院、广州商学院等相关院校专家学者参与,最终形成综合类-引领型和提升型、理工类-引领型和提升型、人文类-引领型和提升型、农医类-引领型和提升型等8套建设标准。建设标准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评价现状。在吸收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国家相关政策和学者专家观点的基础上,完成应用型本科建设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评价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建设基本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标准,评判建设现状和成效,从而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激发建设活力。

(二)引导发展。通过研制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可以引导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准确定位、明确职责、特色发展,为学校转型路径指明方向,提供参考,从而引导应用型本科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三、标准选取原则

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应用型本科建设标准的各类研究,以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及省相关教育规划为依据,遵循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关键特征与动态发展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等原则,构建体现国际水平、国家需要、广东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建设标准体系。

(一)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日益多样化,尤其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此背景上,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应用型本科的内涵、特征、建设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详细的分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将是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建设标准体系制定的重要参考。同时,实践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也要求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听取一线院校、专家和行业企业意见建议,以确保标准体系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并积累了很多经验,从中可以总结出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普适性规律。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现行政治体系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建设标准必须遵循国家及地域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三)关键特征与动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既具有一般高等院校属性,又具有自身特色,因此其表现出诸多特征,难以一一论述。同时作为标准体系,应该尽量简单优化,以保证可操作性,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是反映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关键点和核心要素,不面面俱到,切实做到抓重点、抓关键。同时,区域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自身是不断发展

的,这就要求标准体系不能固化,必须保持开放和动态调整性。同时具体的标准重点在过程性评价,把大学建设的进步指数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以评促建,优质优投,快速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

(四)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是显而易见的,应用型本科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类型,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评判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效果,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来审视,其中包含一些显性的、可测量的指标,如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师数量、校园网络资源、藏书量、科研平台数量等等。同时高等学校很多方面建设情况是不能用数字衡量的,如目标定位、制度建设、精神文化等等。因此,这就决定了制定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必须坚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充分彰显学校的办学效果。

(五)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高等性、知识性、文化性、育人性等是高等院校的普遍属性,例如人才培养是每一所高等院校核心任务和存在基础,这就决定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应用型本科具有诸多的相同点,因此在建设标准中需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为适应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认识到特色在

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千方百计办出自己的特色,创造自己的优势,逐渐形成独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标准研制过程中必须考虑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和农医类等院校的实际情况。

四、指标体系构成与特点

《应用型本科建设标准》评价标准采用三级指标的方式,在查询大量文献进行概括、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讨论,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形成第一和第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七大方面的建设内容:包括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服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校园基本建设。

(一)办学定位。对学校的办学思想、总体发展方向、思路、运行模式、工作重心、培养目标等具有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愿景、定位和职能。包括“学校发展类型定位”、“学校发展层次定位”、“学校发展功能定位”3个二级指标。

(二)学科专业建设。基本含义一是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的组织协调,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二是指在专业设置、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反映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动地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包括发展定位、布局结构、发展水平3个二级指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核心要素。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必须把教师发展置于突出地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完全适应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自身类型定位,围绕应用性特征要求,在突出加强实践能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当务之急。包括建设定位、总体结构、素质能力、发展机制4个二级指标。

(四)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部分本科院校转型的根本目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其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如对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等。如果对本科高校培养的这种应用型人才分类,则可以划分为工程型、知识和技能复合型以及以知识保存和传播为职业的服务型人才。人才培养包括培养定位、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学生竞赛、国际化水平6个二级指标。

(五)科研创新与服务。是指高校通过面向生产实际、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行科技和文化创新,直接产生社会效益的过程。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相依相生的共同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必然对高等教育现行科技创新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并要求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驱动作用。包括发展定位、平台建设、项目与经费、成果产出4个二级指标。

(六)现代大学制度。是在社会发展逐步依赖知识生产的历史进程中,籍以促进大学高度社会化并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

结构功能规则体系。其主题是促进大学与社会更加密切和稳定的联系,主要内容包括平衡大学与政府间关系、完善大学与社会间关系、规范大学与大学间关系和提高大学自身管理水平等。

(七)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人生指导原则以及在这些原则指引下形成的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运作方式和群体生活风貌。包括建设定位、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3个二级指标。

五、标准体系框架

(二)提升型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