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

说明书

(2011-2031)

专业班级:华中农业大学园林

目录

1 现状综述

1.1 城市概况分析 (3)

1.2江汉区区位分析

1.2.1江汉区概况 (3)

1.2.2江汉区交通现状 (3)

1.2.3在武汉市园林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3)

1.3用地现状及分析

1.3.1武汉市绿地系统概况 (4)

1.3.2江汉区用地现状分析 (4)

1.3.3江汉区绿地现状分析 (4)

1.3.4江汉区公园服务半径分析 (5)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 (5)

2.2 规划的范围、规模及期限

2.2.1 规划范围 (6)

2.2.2 规划规模 (6)

2.2.3 规划期限 (6)

2.3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3.1 指导思想 (6)

2.3.2 规划原则 (6)

2.4 规划编制的意义 (6)

2.5 规划目标 (7)

2.6 规划指标 (7)

3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3.1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框架 (7)

3.2 江汉区绿地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3.2.1区域规划结构 (7)

3.2.2区域规划布局 (8)

3.2.3区域内主要规划分区 (9)

3.2.4区域内公园服务半径(规划后)分析 (11)

3.3 江汉区绿地分类规划

3.3.1 公园绿地规划 (11)

3.3.2 生产绿地规划 (12)

3.3.3 防护绿地规划 (13)

3.3.4 附属绿地规划 (13)

4 树种规划

4.1树种现状

4.1.1公园绿地G1 (15)

4.1.2防护绿地G3 (15)

4.1.3附属绿地G4 (15)

4.1.4现状树种总结 (15)

4.2规划原则 (15)

4.3规划目标 (16)

4.4具体方案 (16)

4.5全区范围内树种规划 (17)

5. 分期建设规划

5.1近期规划 (17)

5.2远期规划 (17)

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规划 (17)

7.古树名木保护 (18)

8.规划实施措施 (18)

1.现状综述

1.1城市概况分析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有行政区划的辖区13个(中心市区7个郊区6个),另有非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3个。乡镇有121个街、8个乡、14个镇、5个办事处、2个管委会。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达980余万。流动人口200万。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市地形属残丘性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低平,沿长江、汉水展布平原,平原南北两侧和蔡甸区中部为第四纪阶地,呈波状起伏的高岗和低丘,东北和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地貌特征是低山丘陵,南部为丘陵岗地,全境土地大致为“二山三水五分田”。武汉市市域内土地适宜性广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利用程度较高.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市内长江、汉水交汇,湖泊众多,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的山轴与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了武汉天然的风景轴线和城市骨架,并形成了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七个城市辖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外环以内面积1171.70平方公里,武汉三环线(中环线)内的城区面积684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建成区面积为475平方公里。十三个辖区中黄陂区面积最大为2261平方公里,江汉区面积最小为33平方公里,城区中洪山区面积最大达502平方公里。

1.2江汉区区位分析

1.2.1江汉区概况

江汉区,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因此得名。位于老汉口中部,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自明成化年开埠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大商埠、华夏“四大名镇”之一老汉口的发源地。江汉区国土面积仅33.43平方公里,全区下辖13条行政街道,114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委会。全区总人口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为59.70万人。

商贸商务文化繁荣。江汉区是汉口商贸商务最为昌盛的地区。汉口开埠以来,江岸一带就成为武汉金融商社文化兴盛带,历史上拥有美国花旗银行、日本上金银行等20余家外国银行和40家本地钱庄,现域内已形成各专业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租赁、证券交易等新型金融体系,是全市乃至华中地区金融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沿江一带、江汉路、中山大道过去是汉口商贸商务中心,现在江汉路步行街开街,中山大道整旧如旧,四星级酒店------新世纪大厦,世界海鲜大酒楼,易初莲花,华普超市等商贸商务业的建设,使江岸商贸商务更加活跃。

江汉区景观资源:

人文景观:武汉博物馆、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湖北地质博物馆、孙中山铜像

历史景观: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栖隐寺、江汉路(各国风格建筑的博物馆)、江汉关、六渡桥

新建项目:王家墩、东方马城、国际会展中心

自然景观:汉口源点(汉江汇入长江的交叉口)

江汉区历史悠久,多老商贸区及老式建筑等,但景观资源分布较松散且缺少知名度强的景点及资源,很多地方空有老地名遗址早已不在失去了开发价值,现有的景观资源应给与关注和保护,着眼于进一步开发。

1.2.2江汉区交通现状

交汇点毗邻周边,天兴洲长江四桥、武汉中环路、金桥大道不日兴起。沿江、中山、解放、建设及发展等五条主干道与沿江平行;江汉步行街、南京路、有大智路、一元路、三阳路、黄浦大街与沿江垂直。后襄河公园临近的泛海国际广场,以及中山公园临近武汉广场均属较繁华地带,人流聚集相对集中。区内的三大公交站点服务与小区集中的人口密集区。

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江汉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陆空运输十分便捷,黄金水道得天独厚,长江二桥横贯南北两岸,亚洲第一大内河武汉客运港、汉口火车站、武汉国际机场、阳逻深水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点毗邻周边,天兴洲长江四桥、武汉中环路、金桥大道不日兴起。沿江、中山、解放、建设及发展五条一级干道东西向展开;常青-青年、新华、姑嫂树路三大一级干道通达南北,南部京汉大道轻轨贯穿。纵横发达的水陆空运输体系构成江汉区独特的交通网络。

另外,江汉区历史悠久,多老商贸区,及老式建筑等,但景观资源分布较松散且缺少知名度强的景点及资源,很多地方空有老地名遗址早已不在失去了开发价值,目前没有大型游乐休闲项目在此建成,东北方有新建成的武汉市重点大型娱乐项目-极地海洋公园,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前景看好,未来武汉市新兴项目应优先考虑本区与极地海洋公园配合,创造更大的经济文化效益。总之,江汉区未来规划建设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1.2.3在武汉市园林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武汉市“十一五”园林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江河湖泊水系的连通,建立江、湖联网水系,形成自然山水、大型公共场所、住宅区多个不同层次的园林绿化体系。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将优先发展。而武汉新区、后湖、化工新城、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四个区域的园林绿化将是整个规划中最吸引人的大手笔,将在今年动建部分工程。重点加强市区内湖泊公园建设,形成滨湖绿化特色。完善汉口中部换子湖、

色风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城市中心区,缓解热岛效应。

“两轴”:以长江、汉江及东西山系构成“十字”型山水生态轴,规划布局汉口、武昌、汉阳江滩公园,月湖文化区、南岸嘴、黄鹤楼风景区等景观节点。

“两环”:以三环线防护林带及其沿线的中小型湖泊、公园为主体,形成“线性”生态内环,这“一环”将串起“多珠”,包括天兴洲郊野公园、龙阳湖公园等6大生态公园,谌家矶公园等27处中小型公园及东西湖马场等5处低密度高绿量建设区;以都市发展区外的生态农业区为主,则将形成“一环”,即“片状”大生态外环。江汉区的北部边界正位于生态内环上。

“六楔”:是防止六大新城组群连绵成片的重要控制地带,也是山系水系最为集中的地区,将成为未来武汉风景旅游、观光休闲、郊野游憩的最佳聚集区。规划布局府河、武湖、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水系等六个大型放射形生态绿楔。绿楔范围内布局有18处郊野公园、东湖等3处风景区、梁子湖等2处湿地保护区、青龙山等2个森林公园、后官湖等9片休闲度假区、八分山等2处体育公园,并保留武湖等4片生态农业园。府河绿楔将直接楔入江汉区,是绿地规划的重要资源。

“多廊”:多条生态隔离带,将分别连接六大生态绿楔、分隔各建设组团。

其中,江汉区的王家墩商务区园林建设是以丰富区域内的山水、湿地资源为主,建成循环性的绿地系统。该区域内将分级建设大型公共绿地、主题公园、社区绿化和道路绿化。

同时,规划以水体公园和山体公园为种群源,若干街头绿地为次种群源,将道路、廊道绿化作为生物廊道,形成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善调节区域“小气候”。在区域南部建人工集中绿化水面;利用现状拆除建筑物渣土和人工湖的挖土土方在该区域北部堆筑层次丰富的山体公园;以中心广场为中心,贯通南北水体与山体,构建区域中央景观轴线。

规划布局——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将形成“绿网”、“水网”交融的公园绿地骨架,以此联系各级公共绿地、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利用道路、水系和滨水滨湖绿化,将外围的生态绿意“牵”入中心地区。要形成城区景观将形成八“轴”。

其中的三轴直接影响到江汉区:

1.完善汉口中部菱角湖、后襄河、西北湖、(属江汉区)换子湖、、机器荡子(属江岸区)等构成“五湖”公园绿地,形成以湖泊为主体的城市“绿心”格局。

2.结合城市空间景观和人文资源,构筑由洪山广场——南岸嘴——中山公园(属江汉区)、王家墩(属江汉区)——四新——沌口的建成区绿地系统辅助景观轴。

这将成为江汉区绿地规划建设的重要契机和良好基础。

1.3绿地现状及分析

1.3.1武汉市绿地系统概况

武汉市市域土地辽阔,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市域范围内长江、汉水等8条江河穿插其间,湖泊星罗棋布,山体连绵起伏,水体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20%,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独特优势,长江与汉水在城区内呈“Y”字形横贯全市,两列东西走向山轴平行排列,27个湖泊散布其间,从而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空间格局,为形成山、水、城、林交融的园林绿化总体特色提供了基本框架。为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奠定了基础。长江与汉水在市域内岸线总长达350km,在主城区内岸线总长达226km,沿江岸线具有丰富的江滩和河滩资源,郊区段江滩腹地宽度一般达到500m左右,主城区江滩腹地的平均宽度也达到lOOm以上,局部地段江滩宽度更达到数千米,如洪山区建设江滩宽达1000余米,新洲区双柳千堤江滩宽度更达到了3700余米。另外,主城区内27个湖泊和58座自然山体,现只有13个湖泊和8座山体用于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提供了大量潜在的绿化用地。武汉市在植物区系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兼有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分,使本市乡土植物物种丰富,兼具南北各种乔、灌、草植物物种。而广阔的市域所备的类型丰富的立地条件,如山地、平原、湿地等,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植物品种,保护和发展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武汉市建成区内现有综合公园 38个,其中全市性公园8个,区域性公园17个,住区公园2个;专类公园共有11个,其中儿童公园3个,动物园1个,植物园1,另有一定数量的风景名胜公园、带状公园、小区游园和街旁游园。总的来说,主区绿量大辐度增长,城市绿地布局逐步走向均衡、合理。江岸区、江汉区、昌区老城区在中心城区内,以拆迁、借地、租地等各种方式,建成了一大闹市中心的园绿地,改善了城市绿地布局。城市园林绿化滨江滨潮特色初具雏形,汉口江滩一期综合整治建设160000m2的江滩游园,与龙王庙相对的汉阳南岸嘴险段将建立大型观平台,形成以园林绿化为主的城市开敞空间,与长江、汉江、龟山等共同构成城市观靓点。对城市”个湖泊进行了整体改造,建设开放式的游园。国家级东湖风景胜区的改造已显见成效,建成梨园广场、风光村游园、楚风园、新水平台、沙滩浴等景点,同时对东湖路、东湖南路实行景点式改造,使东湖成为我市最具滨湖特色景观。西北湖广场、菱角潮公园、喷泉公园(机器荡子)、宝岛公园(鲩子湖)等批依湖建设的公园、广场,现己建成开放,初步奠定了城市滨江滨湖的园林景观特不同绿地系统分类方法下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色。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绿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取得突破,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武汉市城市历史可以上溯至3500年前的盘龙城,是楚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商贸重镇和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城市,是我国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现有各类文物遗址多达173处。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59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9处,古文化遗址32处。目前仅在少数适合的旧址建设了公园绿地。而文化是园林的精髓,充分发掘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独具历史特色风貌的文化园林是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园林建设的双赢之举。既有利于文物遗迹的保护、城市文化的弘扬,又有利于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总量,增加城市园林内涵。

统计表明,在武汉市建成区264.7hm2范围内,建成区绿地率27.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24%,其中江岸区绿地率24.17%,江汉区绿地率22.01%,硚口区绿地率17.59%,汉阳区绿地率24.38%,沌口区绿地率33.13%,青山区绿地率27.16%,洪山区绿地率39.88%,武昌区绿地率25.39%。

1.3.2江汉区用地现状

经过调研分析得知,江汉区用地类型丰富,整个区内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水域等十余种用地类型。其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占据最大的比例。江汉区绿地面积在武汉七个区内属于最少。就调研看来,绿地分布并不均匀,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间小区密集,附近绿地面积极小。对于这些地方,应在规划设计时重点规划,力争让洪山区形成一个山清水秀的绿地环绕城区。

1.3.3江汉区绿地现状

武汉市江汉区南临长江,北攘常青,位于武汉山水两轴相交之处,形成“远眺龟蛇逶迤,近观长江浪涌”的格局,北靠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态旅游开发区及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该区绿地现状:

江汉区在武汉市总体规划和专项绿地规划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与长江水轴、龟蛇山轴和六楔入城都擦肩而过,大的山水框架不容易构成。

观廊道可以联系周边其他区域。

绿地分布极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形成了绿化的盲点。其中江汉区绿地则多集中在中部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是历史老城,绿化简陋,公共休憩空间贫乏;第三阶段多为铁路防护绿地,和中环防护绿地,公园绿地不多。

绿地面积较小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区域内居住区分布较广,但居住区公园稀缺,大型的公园绿地也几乎为零且服务范围较小。江汉区湖泊星罗棋布,具体有建设以水体景观为主体的绿地系统优势,西部武汉市一大绿心地带建设条件较为良好,多为沿河湖绿地形式,但仍未形成规模效益。中部汉西火车站以西、建设大道以北区域——原军用飞机场现为荒地正在建设当中。

江汉区内荒地及未开发用地面积较大。两区在绿地发展方面潜力较大,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此为其一;两区绿地类型较为丰富,除了其他绿地以外,几乎包含所有其他类型,此为其二;江汉区硚口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条件,此为其三。

江汉区绿地现状调查统计表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现状指标(2010年)

1.3.4江汉区公园服务半径现状分析

本区有全市性公园两处——常青公园和中山公园,服务半径范围大致划为2000米,区域性公园——菱角湖公园、后襄河公园、西北湖公园服务半径较小(详细情况见图)。通过分析可知在区域的东南角和长江沿岸江汉路一带商业密集区存在明显的公园服务盲区,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着重规划。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

(3)《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4)《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7)《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8)《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9)《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0)《武汉市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2.2规划的范围、规模及期限

2.2.1规划范围

以江汉区三环线以内的区域范围为建设重点,区域范围即两区行政管辖范围,结合市域、城市规划区域两个层次进行规划。江汉区总面积为33.43km2。

2.2.2规划规模

根据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江汉区常住人口为68万。总面积为33.43平方公里。

2.2.3规划期限

本次江汉区和硚口区绿地系统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底,规划期限分为:

近期:2017年;远期:2031年

2.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3.1指导思想

武汉市江汉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区域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区域绿地现状和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战略性和超前性的绿地体系,打造自身特色,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

江汉区的规划思想是“汇两江融老镇百年沧桑;集五湖现新城十载风采”

此汇两江是指长江和汉口,龙王庙位于两江江交汇处,自古有镇水的传说。江汉区时四大古镇汉口镇的发源地,传承了汉口老镇商贸云集、交通枢纽等多项重镇作用,尤其在近百年的历史演变中,江汉区更是见证了武汉开埠甚至是中国的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具有极大地历史参考意义,所以这将是规划中重点保护的历史文脉。

此五湖是指江汉区内部形成的五湖绿心,这是规划的核心也是特色,通过五湖绿心向外辐射,建立生态廊道(蓝色水体廊道、绿色廊道、灰色交通廊道),由周边区域(其中包括硚口区、江岸区、汉阳区、武昌区)联系。形成经济、交通、文化三维一体的结构体系。十载是指规划时间是从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将是江汉区高速发展的十年,王家墩的建设将成为江汉三镇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中心,江汉经济开发区也将成为纵向经济动脉的支撑点。

最终形成江汉区的景观预期效果是——“远眺龟蛇逶迤,近观长江浪涌。龙王庙镇两江怒水,汉口站邀四方来宾。江汉路景,百年变迁东西荟萃,王家墩区,摩天接踵日月交辉。”

2.3.2规划原则

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依据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中的原则,对相应本区的建设重点、绿地结构体系中对应区域、总体植物配置等结合本区区域实际进行合理规划。

2.体现江汉区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两区丰富的自然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区域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将防护绿地重点建设纳入两区的重点规划当中,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两区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两区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2.4规划编制的意义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江汉区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绿化是江汉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江汉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城市绿化的这一重要意义,并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江汉区绿化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的看来,绿化面积总量还不足,发展还不平衡,绿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增强对搞好区内绿化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强区内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加快江汉区绿化建设步伐。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区内绿化规划编制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多年的区内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工作,促进江汉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规划目标

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以现有农林网络和城区片林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区域绿化景观,把江汉区逐步建成为“半城江水半城园”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江汉城区。

(1)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据,并以江汉确定的规划理念为根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大生态战略,在本区范围内构筑区域绿地系统的生态框架。

(2)结合江汉区自然水体资源和铁路线纵贯的格局,突出江汉区园林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市域主要突出城区绿地的生态背景和基础作用,强调市域绿地的系统性和生态稳定性,以建立绿地的生态系统框架为主要内容;主要城区绿地注重以人为本,重点展现区域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并将建设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作为本区规划发展的重点,打造本区独具的特色。

2.6规划指标

规划到2020年,本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分别从2010年的2.91平方米/人、31.4%、7.41平方米/人提高到3.82平方米/人、37.96%以上、14.93平方米/人。

江汉区绿地系统主要指标规划前后比较表

3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3.1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框架

以武汉市自然人文资源和现有绿化条件为基础,结合农田林网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建立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农业生态区等市域大型生态绿地为重点,通过滨湖绿化、山林绿化、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河流)绿化、农田林网绿化,与深入城区的楔形绿地相联系,形成“两轴两环、六片六楔、网络化”的绿地空间布局框架,构筑武汉市绿地系统“环状放射式的网络结构”体系。

(1)两轴(山水绿化景观轴)

在主城区内并延伸至市域的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山系和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武汉市天然的山水轴线,作为城市主要的景观轴线和绿化骨架。

(2)两环(水体绿化环)

“两环”:以三环线防护林带及其沿线的中小型湖泊、公园为主体,形成“线性”生态内环,这“一环”将串起“多珠”,包括天兴洲郊野公园、龙阳湖公园等6大生态公园,谌家矶公园等27处中小型公园及东西湖马场等5处低密度高绿量建设区;以都市发展区外的生态农业区为主,则将形成“一环”,即“片状”大生态外环。利用环城众多的湖泊和山体,建设六处绿化功能集中区,构成武汉市城镇地区范围内分隔重点镇(新城)、联系主城区和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环状绿地,形成主城区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六处绿化功能集中区主要包括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金银湖休闲度假区、金银潭—盘龙城—后湖绿化区、武湖生态农业观光区、严西湖—九峰森林公园绿化区和汤逊湖—黄家湖环湖绿化区。

(3)六片(大型生态绿地)

在市域范围内,依托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市域森林公园、风景区和大型分蓄洪区的分布特点,规划控制六处对城市生态影响和生态敏感性较大的大型绿化生态空间。它是一种广义、复合型的生态控制区,除绿地、林地外还包括城镇、居民点、度假区、文化遗址保护区以及生态农业区域。主要包括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片、涨渡湖—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片、东西湖生态旅游区片、九真山索河风景旅游区片、汉南—鲁湖湿地生态农业区片和梁子湖—龙泉山文化旅游区片等六个区片。

(4)六楔(放射型绿地)

即以市域大型绿化生态空间为基础,通过联系水体绿化环上的绿化功能区,并延伸至主城区内部而形成放射型楔形生态廊道,包括木兰山-后湖-盘龙城-金银潭-塔子湖、道观河-涨渡湖-武湖-长江、东西湖巨龙湖-径河-金银湖-汉西、九真山-索河-南湖-后官湖-龙阳湖-墨水湖、汉南-鲁湖-斧头湖-青菱湖-通顺河-长江、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南湖等六条廊道,成为主城区与外围绿化空间的联系通道。

(5)网络化(普遍绿化)

在全市域范围内,利用长江、汉江、滠水、举水等滨江滨河带状绿化和对外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绿化,以及市域林地、农田林网、湖泊水体、道路绿化和其它绿化空间构成绿色联通道和绿色网络,形成绿地分布的网络化形态。

3.2江汉区绿地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3.2.1 区域规划结构

以本区内现有自然人文资源和现有绿地条件为基础,以建立重点道路沿线、江湖周边和湿地生态区等大型生态绿地为重点,通过滨湖绿化、

绿地,通过计算得出:五湖绿心间斑块效应指数分别为:0.91、0.3、0.64、0.74、0.82(均小于1),将五湖绿心通过绿色廊道和道路灰色廊道联通,达到生态效益。同时中心成为放射廊道、道路交通、经济动脉的端点,已达到最大的绿地功用。

二纵:姑嫂路—唐家墩—新华路--友谊路—友谊南路形成南北一纵,常青路—青年路形成南北第二纵。

三横:东西方向以三环线、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形成东西三横。

三楔:将武汉市总体规划六楔入城中的其中一楔(东西湖—金银湖—汉西)引入江汉区,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将楔从金银湖沿东方马城、常青立交从西北角引入江汉区;二是沿金银湖、常青花园、姑嫂树路从东北角引入。三是在临江区域借助西南风向形成一水轴为一楔。

3.2.2 区域规划布局

本区绿地系统重点突出滨江滨湖绿化空间、;历史老城保护和沿道路绿化环境,以长江、纵观及横贯的铁路线和南北向分布的湖泊周边公园为主要构架,以江汉中部王家墩CBD、龙王庙带状公园、五湖绿心等大型市级公园绿地作为绿化中心,以三环路附近的低密度区构成绿化生态内环走廊。

1、规划布局

区域绿地布局依托本区水体和湖区空间构架,强化滨江滨湖绿化空间,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建设标准;综合考虑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缩小城区之间、旧城和新区之间的差距,共同提高绿化水平;相对集中大型绿地,配套完善各级公园体系,特别注重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生活环境;通过各类绿地的合理安排,形成主城区点、线、面相结合、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分布格局。

(1)进一步绿化、美化主城区内沿湖区绿地,以突出历史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结合龙王水源、江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纪念地等历史文化资源和大面积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在主中心城区位置以见缝插针的形式以及沿交通道路干线、河流为依托打造景观廊道,建设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性公园轴江岸休闲生态防护景观大道——名为江上漫步。

(2)在五湖绿心中建立生态廊道,分别以绿色廊道、水体廊道、和灰色廊道连接各大综合公园,使其充分发挥绿心作用,起到更好的生态作用。其中从硚口区最西端沿正康花园穿越王家墩CBD中心至江岸区建设大道的主干道——名为信步风景大道

(3)重点加强区域内工业园区和商业集中区的重新规划建设,形成本区域的商业工业同步发展、绿地跟上的基本特色。结合现有荒地和经济发展方向建设王家墩CBD,合理进行绿地规划,将绿地环抱CBD周边,并且在CBD内部建造CBD山体公园和居住区公园,完善其功能;在第六片区的江汉经济开发区在原有基础上,结合中环和铁路防护进行绿地规划,形成常青组团的特色绿地,沿三环线从张公堤至常青路路段——名为生态湖域。以上两大建设重点将构成本区绿地系统的特色之特色。

(4)在旧城密集区,结合现有已经不能满足居住需要但是面积巨大的“红房子居住区”,合理适当地进行改造或拆迁,建设街旁绿地、带状绿地、绿化小广场和社区游园等较小规模绿地,以片林为主要绿化形式,形成良好的临街绿化景观,并有效解决密度大的旧城区绿地不足的矛盾。

(5)严格控制二环线和内环线附近的低密度区内的绿地率。结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各居住区绿化水平;在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社会团体等单位内,按规定的较高绿地率指标(30-35%)控制其单位附属绿地。

(6)在如中环线附近和重要的交通性干道(如京广高速铁路、汉丹铁路等)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在工厂与住宅区之间,根据污染源产生污染的种类、程度和范围,按国家要求建设不同宽度和间距的卫生隔离防护绿化带。在汉水及其它湖泊等局部地段,结合地形规划防护林地。沿汉丹铁路至京广铁路至陈家墩铁路沿线——名为铁路防护带。

(7)纵向主要依附于道路干线、铁路干线、穿越建设重点地段路线的绿地形成的放射廊道。从新华路至友谊路至晴川桥沿线路段,此轴线为重点建设之一,其贯穿了新华公园、菱角湖公园、西北湖公园和中山公园以及汉正格瑞蓝防灾公园几大主要公园,是引楔入汉第二条和中山公园辅助轴线形成的,从南至北可以欣赏到不同公园风光,大道步移景异的效果;第二个重点为从常青路至青年路至宝丰一路和硚口路路段,此区域穿越本区建设中心之一王家墩CBD,是由引楔入汉第一条和王家墩辅助轴线形成。沿线将感受到王家墩商业中心的气氛和机场路绿化景观的丰富,并可观赏常青生态湿地园的良好景致;

(8)江汉区绿地布局统计,如下表:

江汉区规划绿地统计表

3.2.3区域内主要规划分区

1、滨江水系绿地规划

(1)规划原则

①林带绿化与堤防建设相结合,有利于防洪安全。

②以主城区长江岸龙王庙为主,城郊结合统一规划。

③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以滨江林带建设为主体,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重点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区建设广大市民可见、可达、可游的江滩公园。

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保护及合理利用本区滩涂资源,广泛吸取成功经验,发挥武汉市特有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优势,突出武汉市两江交汇、气势恢宏的城市空间构架。

⑤建管并重,标本兼治。把项目建设作为建设滨江林带绿化的“硬件”,把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全社会的环境意识作为滨江林带绿化建设的“软件”,为实现滨江绿化目标提供根本的保障。

(2)沿江防护林带绿化规划方案

长江北岸—武汉客运港至龙王庙

该段涉及部分本区沿江区段,该段岸线全长1.38公里,堤外无滩,堤防为防水墙、驳岸两级结构型式,防洪墙与驳岸墙间平台宽8~25米,高程25.14米,驳岸墙外露面高达3~4米,规划在防洪墙前戗台进行垂直绿化,在靠防洪墙一侧种植常绿攀缘性植物,藤本覆盖裸露的墙面,在前戗台内种植整形的小灌木及草皮。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

2、区域内铁路沿线绿地规划

(1)重要铁路干线在本区分布情况:

1.京广线

硚口区:起于1190公里,止于1199.4公里,营业里程9.4公里,车站2个,铁路沿线两侧现有绿地宽度约为1米,主要树种为构树、夹竹桃、木槿、法国冬青、女贞等,沿线地界内有生活垃圾14800立方米,违章建筑22600 平方米,坟墓51座,污水2600米,开荒种菜1500 平方米,沿路基坡脚(或车站围墙)向地界外延伸至30米,40%地段为建筑物,60%地段为菜地、水塘等。

汉阳区:起于1199.4公里,止于1206公里,营业里程6.6公里,车站1个,铁路沿线两侧现有绿地宽度约为2米,主要树种为构树、夹竹桃、女贞、法国冬青等,沿线地界内有生活垃圾2500立方米,违章建筑9100 平方米,污水50 米,沿路基坡脚(或车站围墙)向地界外延伸至30米,主要为建筑物。

2.汉丹线

江汉区:起于0公里,止于12公里,营业里程12公里,车站1个,铁路沿线两侧现有绿地宽度约为1-2米,主要树种为夹竹桃、女贞、杨树、柳树、构树等,沿线地界内有生活垃圾6000立方米,违章建筑2050平方米,坟墓50座,污水2800米,开荒种菜1200平方米,沿路基坡脚(或车站)。

(2)规划目标

按国务院关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铁道旁的防护林带宽度每侧按30—50米进行规划设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宽到50米以上”(国发[2000]31号)的有关规定,规划在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区内,将铁路沿线自路基坡脚(或车站围墙)向外延伸30米的范围内作为绿线予以长期规划控制;在城镇建成区以外,将铁路沿线自路基坡脚(或车站围墙)向外延伸50米的范围内作为绿线予以长期规划控制。在绿线范围内,不再规划与铁路运输生产无关的设施,逐步实施拆迁建绿工程,力争早日将武汉市域铁路沿线建成常青有花、景色迷人的绿色通道。

(3)规划实施方案

1.近期

沿线距外股钢轨4-6米处开沟(规格0.4米×0.5米),栽植苗高1.0米以上的法国冬青等组成的防护绿篱带,其余宜林空地补植木槿、夹竹桃、女贞、水杉等树苗。站台及站场按“因地制宜、乔灌草相结合、一站一景“的原则进行调整和完善,将站场围墙用藤本植物予以垂直绿化,把能够绿化的隙地全部绿化起来。实施此方案,共需栽植法国冬青等60万株,女贞等乔木8万株,其他花灌木10万株,观赏树0.5万株,草坪1万平方米。

2.中期

在近期方案的基础上,拆除铁路沿线30米范围内的非铁路运输生产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的搬迁安置,在铁路沿线建成30米宽的防护林带。

3.区域内主要湖泊水体保护规划

如列表所示,江汉区主要湖泊水体保护规划列表:

4、江汉区王家墩CBD

王家墩商务区规划

(一)区位优势

王家墩地区靠近汉口火车站,紧邻城市二环线,距内环线、三环线交通距离分别为1.6和2.3公里,与武昌火车站、天河机场、武汉客运港等大型交通枢纽的出行距离均小于20公里,规划用地7.41平方公里。

(二)建设目标

王家墩地区的建设目标是:利用武汉“聚集”与“辐射”的区域优势,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形成武汉立足华中,辐射全国的金融、保险中心和以企业地区总部办公为主导,服务武汉现代制造业的现代商务区。

(三)用地布局

规划结构包括中心商务区、全生活城服务区、综合商业区及生活居住区等四大功能区。

中心商务区,用地约1.0平方公里,以中央广场为核心,布局商务核心区和外围3个综合商务组团,功能以A、B类商务办公为主,兼有商业、文化、娱乐及中高档酒店、公寓、住宅等建筑,形成土地混合使用的“24小时”活力城市。

综合商业区,用地65公顷,位于中心商务区与建设大道之间,通过综合商业街衔接中心商务区与老城区的商业功能,建设商业、公寓以及少量办公建筑。该区域主要服务于中心商务区,兼顾提供外围城市地区服务。

全生活城服务区,用地63公顷,布局在中心商务区东北,靠近常青路、青年路布置,以服务市民购物休闲、商业娱乐等新兴业态为主,兼具高档宾馆会议功能。

生活居住区,用地262公顷,规划居住人口20万人。在生活居住区中建设13.4公顷的现代体育中心,丰富商务中心与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

(四)综合交通规划

1、规划确定“两纵三横”的道路格局,重点解决武汉金融街至城市西大门,天河机场至武汉新区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实现本区域的任一地点10分钟内可上城市快速干道,30分钟内可到达城市任何交通枢纽的建设目标。

2、规划以全互通的立交形式,通过地上、地面与地下等多层复合的路网体系,将商务核心区高层建筑、地铁站口、地上与地下商业空间、

在王家墩商务核心区结合地铁车站构建地下综合商业空间。

(五)生态与环境建设

规划在王家墩地区建设四大开放式绿化休闲公园,建设核心区南部公园,其绿化与水面总用地面积达到51公顷,面积接近中山公园的两倍。利用现状机场跑道南侧17公顷水杉林,建成森林公园。此外,还规划建设一个体育公园和多处体现地域文化的市民广场和绿化广场。最终,通过生态绿化廊道连通汉口五湖地区,共同构筑一个用地规模接近1.5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核心。

王家墩山体公园

王家墩地区位于汉口城区中心地带,地处三镇交通咽喉位置,现状为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外围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7.41km2。为发挥该地区的资源潜力,解除机场净空对武汉城市发展的限制,武汉市政府提出了“外王家墩机场,在机场原址布置国际博览中心,重点设置博览、金融、贸易、商业服务等机构”的设想。在王家墩总体规划中,提出利南部人工水体的土方及部分建筑垃圾,在商务区核心区山体公园构筑山体,从南到北以规划人工湖面(水域面积公顷)作为前景,核心区建筑群作主景,高地作为背景,创造层次丰富的城市轮廓,形成由南至北的生态景观轴线同时,为了对山体公园进行复合开发利用,还提出了利用山体内部空间,建设停车场的设想。

1 项目概况

王家墩山体公园地区位于王家墩商务区核心区以北,东起商务东路,西至商务西路.南接嫩江路,北临云飞路。用地范围近似三角形地块,地势基本平坦,面积为12.03公顷。公园周边地块业态主要以住宅为主,兼有商业、办公及文化娱乐功能。整个山体公园及周边区域是王家墩区域及全市的娱乐休闲中心。

2设计构思与整体布局结构

王家墩商务区在总体规划中提出通过“挖湖筑山”,建设山体公园的设想,是将运用人工手法,再现生态与自然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自然界中,山的形态是通过亿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是静态的、是凝固的;而在山体公园的规划中,地形是可以塑造的,山体的布局、形态、高度甚至山峰的数量,一切都是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喜恶而调整、修改的。这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的挑战—利用人工来再现自然,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与冲突。通过构建水与山、城市生活与自然、商务与休闲、动态与静态的平衡,来达到弱化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将现代都市钢筋水泥轮廓线与公园内自然的轮廓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尊重自然、再现自然,并试图以此来解决人工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设计者认为,如果要在设计中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最简捷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公园内山体的布局形态上下功夫。在设计中,将山峰按照希腊星座中的仙后座在天空中的形态布置(事实上,在某些古代文明中,确实将北天中的这组星作为山的图腾而顶礼膜拜),公园中的每一个山峰都对应仙后座的星体,构成了山体公园主题的基础。结合商务区的景观主轴,中间的山峰作为主峰,被设计者有意与景观主轴偏移了一段距离。这样,实现了山体公园平面形态上的平衡,并以此来凸现北部山体公园“源头”的概念,起到强化景观轴线的作用。

在对纽约中央公园、蒙特利尔皇家山公园、巴黎柏特休蒙公园、西班牙高地公园等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公园的景观规划及自然山体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提供了以下几点设计指导原则:

1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元素(植物、地形、水)

2尽可能设计水景,并可以让人们亲近水体

3规划大的开放空间

4尽量减少或禁止车辆出入公园

5必要的服务设施

6在公园附近提供停车场

7避免过度的夜间照明,提供愉悦的照明展示自然

通过上述原则,设计最终展现了一个能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带来不同景色的自然美景。当观察者身处公园外围时,无论是在街道或者周边高楼上观察,都会感受到公园的自然美景,错综复杂而又简单、自然和谐。初看是一座山,其实是一群自然分布的山体景观。当进入公园后,富于变化和层次感的自然景观将会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享受。同时,由于布置关系,观察者无法在同一个方向上完整的看到两座以上的山体。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山体公园后,只有随着不断深入山体公园内部,五座山峰才会一一呈现在眼前,使得从外面进入公园的游人产生一种空间上的扩大感。在规划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利用地形,巧于结合外因,冶内外于一炉,纳千里于咫尺”的理念。此外,设计者还对公园中山峰的高度进行了研究,在设计中按照高视点景观设计的相关原则,从满足核心区高层建筑群观赏山体公园的景色要求,确定山体高度大约在20~30米左右。公园地表由5个主要区域构成,分别是:大草坪、城市假山、欢乐谷、山峰和台地花园,地形和植被是联系上述区域的基础构架;同时在山体内部布置了停车场、商业及娱乐等经营性项目,充分利用了山体内部空间。

3.2.4区域内公园服务半径(规划后)分析

规划后在原有公园的基础之上,新增加小片的居住区公园及小区游园,形成新的服务半径,使得绿地覆盖面积增加。新增规划有王家墩商务区(CBD)及三环线外的常青花园小区辐射绿地,总体形成多点辐射相互联合的绿地布局。

3.3 江汉区绿地分类规划

3.3.1公园绿地(G1)规划

1、综合性公园

充分利用本区现有山水景观资源,结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突出本区工业和商业发展特色,在确保区域内水体沿岸及湖泊周边全面绿化的基础上,以均衡布局为原则,按照服务半径的要求,分别布局全市性、区域性综合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等社区公园和各种专类公园、带状绿地和街旁绿地,确保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方便市民生活。公园绿地建设与武汉市地理和气候特点相适应,以乔木为主要绿化形式,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带状绿地、街旁绿地等小游园建设“城区片林”,以达到改善城区小环境、调节城区小气候的良好效果。现将本区已有和规划公园绿地列出:(依次为名称、面积、代码、功能)

中山公园 32.76 江汉区 G111 游憩(已建成)

常青公园 24.19 江汉区 G111 游憩(已建成)

西北湖广场 7.83 4.98 江汉区 G112 游憩、观赏、生态(已建成)

北湖公园 14.34 9.42 江汉区 G112 游憩、观赏、生态

菱角湖公园 18.44 10.48 江汉区 G112 游憩、观赏、生态(已建成)

后襄河公园 9.89 4.65 江汉区 G112 游憩、观赏、生态

王家墩CBD公园 18.59 江汉区 G112 游憩、景观、商务(在改造)

在主城区范围内,结合居住人口的分布特点,要求在每个区域至少建设一块2公顷以上的开放式公园绿地,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块0.2—0.4公顷以上的公园绿地,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块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确保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能够有一处公园绿地。

3、带状公园(G14)和街旁绿地(G15)

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主要沿河流、堤防等设置,特别在居住密集区,绿地少,拆迁难度大,因地制宜布局占地相对较小、布局灵活分散的带状和街旁绿地,既能够形成良好的街道绿化景观,又可为市民提供方便的日常活动空间。

4、专类公园

龙王庙公园 4.86 G125 纪念、游憩

公园绿地规划详表

3.3.2生产绿地(G2)规划

生产绿地主要布局在长丰公园南端和靠近城市外围地带。江汉区主要为老城区,人口密集,居住区密布,用地紧张,现有生产绿地约9处,规模多为中小型,相对于城区面积来说稍显不足。考虑到用地紧张的情况,暂时不宜开发生产绿地,可经由外围区域和临近城区苗圃供应苗木以

生产绿地规划详表

3.3.3防护绿地(G3)规划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和用地功能安排,依托主城区环状放射型的道路网体系,结合城市高压走廊、铁路、江滩、湖滨、堤岸、排水港渠等,因地制宜,构筑城市防护绿地系统。

城市道路防护绿带依据现有条件予以控制,绿带宽度一般为:一环线8米,二环线15—20米,中环线50—200米;城市景观路、窗口路20米;城市主干道约10米;新区主干道约20米。铁路防护绿带在城区控制在30米以上,在城镇建成区以外控制在50米以上。湖滨、堤岸、江滩绿带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控制在50-100米以上。在工厂与住宅区之间,规划控制20-50米以上的卫生隔离防护带,以确保居民生活不受污染影响。

主干道采用一板两带式(特点是简单整齐、管理方便、用地经济)和两板三带式(中间的分隔绿带可以消除相向行驶的车流间的干扰)。支干道,考虑到人流量的分布以及遮荫的影响,应注重行道树的绿化及树冠的维护管理。道路绿化的形式也应根据地域的特点有所变化,不能为为追求形式而盲目效仿。

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3015.37公顷。

防护绿地规划详表

3.3.4附属绿地(G4)规划

1、居住绿地(G41)

按照居住用地在主城区内的不同区位条件,对居住用地内(不含居住区公园)的绿地实行不同的控制要求:核心区内绿地率控制在25%以上;中心区片属旧城改造的居住用地,绿地率控制在25%以上,新建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综合组团内拆迁改造的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新建居住区控制在35%以上。对于城市外围其它地段,一类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40%以上,二类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

结合住宅区推行物业管理和小区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园林式居住区的达标活动,提高现已建成住宅区的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挖掘潜力,扩大绿化面积,积极推行垂直绿化,改善住宅区的绿化环境。

2、对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市政设施和特殊用地内的附属绿地(G42、G4

3、G4

4、G4

5、G47、G48),在核心区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上,中心区片绿地率控制在25%—30%以上,综合组团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

3、道路绿地(G46)

按国家有关道路绿地的规范要求,结合各级道路红线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景观路,其绿地率要求大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要求大于30%。红线宽度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大于要求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要求大于20%。

对于老城区内已经形成的道路绿化要进行植被充实、调整和更新,补齐行道树,更换老化植被,形成良好整洁的道路绿化景观。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

附属绿地规划详表

4.树种规划

4.1树种现状

4.1.1公园绿地(G1)

江汉区公园众多,多为大中型公园。其中全市性公园有中山公园、长青公园,其他有后襄河公园等三处较为大型的公园。公园中以乡土树种为主,多观花观叶植物,树龄较大长势良好,达到观赏及绿化要求,但部分公园树种相对较少,结构单一,容易遭病虫害。新建及改造的公园物种多样生态多样性良好但树龄较小,较多树种尚在速生期,冠幅较小,覆盖率较低。

树种现状:

中山公园:杜英、山茶、红檵木、桂花、棕榈、红枫、南天竹、苏铁、苟骨、大叶黄杨、凌霄、云南黄素馨、喜树、樟树、金边黄杨、杜鹃、对节白蜡、西府海棠、五裂槭、紫薇、晚樱、八角金盘、桃、龟甲冬青枫杨、南天竹、木槿、美人蕉、垂柳、国槐、夹竹桃、合欢、海桐、小叶女贞、喜树、池杉、意杨银杏、构树、水杉、凤尾兰、珊瑚朴、榆树水杉、樱花、石楠、雪松、紫荆、腊梅、白玉兰、枇杷、梅、紫薇、丁香、红叶李、木槿、含笑、栀子、三叶草、广玉兰、马尾松、凌霄、香樟、苏铁、法国冬青、红叶石楠。

常青公园:水杉、复羽叶栾树、朴树、紫荆、石榴、鸡爪槭、枫杨、十大功劳、碧桃、黑松、竹、女贞、悬铃木、广玉兰、八角金盘、法国冬青、日本晚樱池杉、合欢、含笑、火棘、雪松、乌桕、美人蕉、芦苇、国槐、杜英、杜鹃、、凤尾丝兰、棕榈、红继木、紫薇、龟甲冬青香樟、枫香、碧桃、垂柳、枇杷、榆树、慈竹、

菱角湖公园:悬铃木、桂花、金银木、红叶李、云南黄素馨、枸骨夹竹桃、樟树、垂柳、慈竹、水杉、碧桃、枫杨、旱柳、棕榈、洒金桃叶珊瑚、海桐、红继木、睡莲、杜英。

后襄河公园:悬铃木、枫杨南天竹、山茶、海桐、石楠、枸骨、旱柳、红叶李、垂柳、复羽叶栾树、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慈竹、圆柏、桂花、樟树、红继木、栀子、小叶女贞。

西北湖广场:垂柳、海桐、桂花、云南黄素馨、石楠、杜鹃、广玉兰、意杨、水杉、美人蕉。

4.1.2防护绿地G3

江汉区防护绿地主要为铁路两旁防护林,以及三环两旁的防护林。现阶段铁路防护林较少,树种长势较差且缺乏管理,种植松散未全部达到防护作用。沿三环线防护林树木生长情况较好,防护作用巨大。

防护林树种:樟树、悬铃木、马尾松、构树。

4.1.3附属绿地G4

1.道路绿地

武汉市江汉区内道路网络密集,道路在新华路、香港路等新建成主干道中多以乡土树种及驯化树种为主,主要为樟树、悬铃木、复羽叶栾树等,但是树木数量较少,且原有道路树种较单一。整体状况为一环内部多老旧道路,树种相对较少但树龄较大。二环内较多新建道路,树种多样性较丰富,树龄较小,有较大发展空间。以下为主要道路树种调查。

中山大道:鸡爪槭悬铃木小叶女贞复羽叶栾树。

解放大道:桂花、香樟、悬铃木、紫叶李。

建设大道:红继木、侧柏、银杏、石楠、桂花、棕榈、南天竹、悬铃木、八角金盘、樟树、紫叶李、冬青、月季。

发展大道:紫薇、女贞、香樟、杜鹃、海桐、冬青、红枫、枫香、桂花、圆柏、红继木、洒金桃叶珊瑚、南天竹、复羽叶栾树、悬铃木、垂柳、棕榈。

三环线:小叶女贞、紫薇、桂花、月季、复羽叶栾树、木槿、洒金桃叶珊瑚、海桐、法国冬青、紫叶李、银杏、苏铁。

姑嫂路--唐家墩:桂花、玉兰、木兰、香樟、广玉兰、雪松、悬铃木、海桐、苏铁、檵木、石楠、月季、国槐、圆柏、女贞。

新华路:香樟、银杏、复羽叶栾树、桂花、红继木、黄杨。

常青路—云彩路:栀子、无患子、白玉兰、香樟、红继木、南天竹、红叶李、石榴、枫杨、桂花、碧桃、山茶、八角金盘构树、复羽叶栾树、紫玉兰、合欢、广玉兰、水杉、棕榈、悬铃木、法国冬青。

2.人文区域绿地

江汉区六渡桥江汉路等为人文景观区域,树种多常青树种,树龄较大。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枫杨、女贞、水杉、芭蕉、国槐、竹子、广玉兰、垂柳、雪松、桃、铺地龙柏、晚樱、棕榈银杏红枫、无花果、复羽叶栾树、蜡梅、香樟、黄杨、构树、珊瑚朴(百年古树)。

湖北地质博物馆:樟树、雪松、法国冬青、枫香、洒金桃叶珊瑚、红继木、杜鹃、桂花、圆柏、火棘、南天竹、慈竹、紫藤。

3.社区绿地

城区中小区众多,老旧小区皆为乡土树种,但树种单一,数量相对较少,物种多样性差。新建小区绿化程度较高,建设相对到位,部分高档社区种植引进外地植物如棕榈、美人蕉、香蕉、无花果等。例如新华路上新建小区。

4.其他附属绿地

市政机关单位等地绿化较好,维护工作到位,是附属绿地的典范之作。

汉口火车站:雪松、水杉、樟树、广玉兰、对节白蜡、山茶、樱花、苟骨、法国冬青、红檵木、月季。

市委党校行政学院:雪松、香樟、凤尾丝兰、玉兰、广玉兰、红叶石楠、红叶李、悬铃木、银杏、复羽叶栾树、海桐、紫薇、紫荆、桂花、八角金盘、南天竹、小檗、慈竹、苏铁、美人蕉、红继木、栀子、金边黄杨、石榴、鸡爪槭、含笑、杜鹃、结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以及判断 霍华德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 35平米 2、最早见于史册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 (囿为四周有墙垣想围合的一块较大 的地方,供狩猎活动,开凿池沼做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园林的雏形)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①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主根)②欧洲园林体系(文艺复 兴意大利台 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园林)③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斯兰教为 主) 1、 3、 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 4、 计成 《园冶》 5、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6、 7、 凡尔赛宫苑设计师:勒诺特 8、 极简主义的代表:彼得?沃克 9、 结构主义的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把公园解析成为点、线、面分离的体系) 1、 每人有10~15平米的树林地或者25?30 m2的草地面积就能够供给所需要的氧气并吸 收掉二氧化碳 2、 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越强的植物, 一般吸收二氧化硫的量也越多。 阔叶树对二氧化硫 的抗性一般比针叶树要强 1、1843年动用税收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 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奥 姆斯特德) 2、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于1858年在曼哈顿诞生 1880年“公园 运动 3、1880 年美国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设计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4、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思想 5、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 总体规划的必

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深 入和细化。(是对城市各类绿地及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 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6、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G1 :公园绿地、综合绿地、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 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化面积之和一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一城市用地面积 10、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8米 11、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 1000平米,绿地占地比例 不 小于65% 防护绿地的种类: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带 13、道路绿地:包括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 14、红线宽度大于 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 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15、古树:树龄在 100年以上 名木:有重大意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 划基础资料 分为五类:公园绿地 G1生 7、 城市绿地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率 8、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G1 一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一人口( G1、G2 G3 G4) 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园: 500~800 小区游园: 300~500 12、 16、

公共绿地项目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第一章综述 一.设计依据: (1)《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游船码头地块局部调整20100708》; (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3)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75-97,1997); (4)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5)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上海市市绿地设计规程》DBJ08-15-89; (8)《草坪建植和草坪管理的技术规程》DBJ08-67-97; (9)《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 (10)《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6-97; (11)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二.区域位置和工程概况: 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DSH-H1-1-12地块 规模尺寸:总占地面积29214平方米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临港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 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标志性地区,是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 为进一步推动临港新城主城区一期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及形象,完善主城区旅游及商务功能,完善滴水湖的功能和景观开发,按照临港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及一 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在西侧距现状亲水平台东侧边界、南侧滴水湖岸线、东侧E港边界、北侧环湖北一路红线处建设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 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建设内容主要为绿地景观建设、驳岸景观建设及局部改造、道路广场建设、地下及地上停车场、相应的服务用房建设。其中预计园路铺装及道路广场用地约占31.97%,绿化用地约占65.03%,游览休憩等公共服务建筑约占3%。地下停车库面积约为7180平方米 第二章方案总体构思 一.方案设计总体构思理念: 在遵循总体规划中水滴能量波的概念,遵循总体规划构图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态、创意、景致”为理念,坚持地块开发的社会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化原则。注重周边建筑及湖岸协调关系,为市民打造一块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公共绿地。 二.外形特点: 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期待逃离都市的喧嚣,一号码头公共绿地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城市中解放的自然环境,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与一号码头建筑形态紧密结合,是整个滴水湖线性绿地中极富个性与魅力的一笔。 三.总体设计及空间规划: 1.环境景观分析 本项目作为临港新城主城区景观工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周边环境非常优越,又毗邻未来地铁16号线,建成后将有充足的人气。地块狭长且不规则,给设计带来不同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块形态使景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 2.功能定位和区域划分 由于地块狭长且不规则,不同区域具有各自地形、位置特点,因此根据控规划分地块,对不同地块提出适宜的景观设施和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景观的功能是为滴水湖畔提供一个微妙的,精致的和自然游憩体验。通过公园提供的各种步道、广场不仅连接了整个滴水湖畔的不同的区域点,还提供了可以进行散步,骑行和休憩等活动的场所。 (1)地块西部 地块西部毗邻16号线总站,涉及到与16号线下沉广场设计的衔接,同时承载着大量的人流,是市民进入地块的主要方向, (2)地块中部 地块中部结合一号码头设计一个较大的广场空间,是市民集会和欣赏滴水湖的主要场所之一,该地块主要解决与一号码头建筑风格的融合问题。 (3)地块东部

绿地规划参考答案

第二章:1.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2.建设用地十大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3.各类城市绿地内涵:(一)公园绿地(G1)(二) 生产绿地(G2)(三) 防护绿地(G3) (四) 附属绿地(G4)(五) 其他绿地(G5) 4.分析其特点与功能:(一)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二)生产绿地:指城市中心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绿色植物为主要手段,绿地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圃地具有生产特点,如花卉展销中心。 (三)防护绿地分类与功能:A 城市防风林带:免受风沙侵袭,或者免受6m/s 以上的强风、台风的袭击 B 卫生防护林带:阻隔有害气体、气味、噪音等 C 安全防护林带:防火 防震 高压走廊保护 固坡固沙 (四)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 (五)“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地等 功能: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5.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方法:理论:1生态环境论2导向性生态论3景观格局理论4游憩论5 减灾论;方法; 1生态环境论:1.根据热岛环流布置城市边缘带状绿地2、游憩论:1游憩空间定额法(小公园出人率多)F=Pxf/eF:人均指标,m2/ 人P:出游率,f: 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 2城市绿地服务半径法3.减灾论:1 求出城市某地区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 公式: M ——地震时无家可归人数;a ——人均居住面积a=某地区总居住面积/总人口 A1——地震时毁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2——严重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A3——中等破坏的住宅建筑面积; 6.减灾论:绿地不仅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作为人们避震疏散之地 7.主要规划内容:1规划目标与指标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 3树种规划 8.国家园林城市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33%以上,建成区绿地率2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6m2以上;街道绿化普及率95%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25%以上;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35%以上;旧区改造绿地率30%以上;生产绿地2%,苗木自给率80%;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85%。 9.影响绿地规划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 城市自然条件 5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 土壤等 6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7城市建筑 8园林绿地的现状与基础 10.我国常用的布局形式:1.块状绿地布局2.带状绿地布局3.楔形绿地布局4.混合式绿地布局 1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2. 公园出入口分类:1.主要出入口2. 次要出入口 3. 专门出入口 13.公园出入口的大小:1.公园大出入口一般应考虑供两股车流并行所以宽度大约7~8米 2.公园小出入口一般应考虑1~3股人流并行即可,所以宽度大约1~2 米 )10732(1321A A A a M ++=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姚军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 1.城市公园运动,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 2.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3.世界园林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体系)。 4.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 ?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湿度、调节气流。 ?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与粉尘、减少含菌量、健康作用。 ?防止公共灾害:降低噪声、净化水体与土壤、涵蓄水源及保护地下水、保护生物环境。 5.园林绿地的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备战防空、防放射性污染。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田园城市,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2.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3.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4.树种选择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 ?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注意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 第三章园林中的自然要素 1.土壤的改良措施: ?黏土:可塑性强,呈酸性,用砂砾加以混合。 ?砂砾土:透水性强,加以黏土形成颗粒。 ?盐碱土:pH值低于4时,加少量生石灰,调整其酸碱性。排水,提高土层厚度改变土壤结构减少盐分。 2.园林植物的配置:P104 ?森林:密林、混交密林、密林种植。 ?树群:单纯树群、混交树群。 ?树丛:群体美与个体美。 ?对植:对称种植、非对称种植。 ?单植:个体美。 ?行植与绿篱:庄严整齐、组织空间······ ?地表种植:自然式草坪、规则式草坪 ?攀援种植:攀援植物。 ?水体绿化:水生植物。 ?花坛:独立花坛、组群花坛、附属花坛、活动花坛。 3.水体在造园中的运用: 历史造园中水的运用P114。 水的四种基本设计形象:静水、落水、流水、喷水。 水与其他因子的组合:水岸、堤、岛、水与桥、水与建筑、水生植物、中水道。

园林景观设计题库、习题与答案(全)

第一章问答题 1、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分述这些时期的特点及成就。6-10 答:①生成期:皇家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②转折斯: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③全盛期:园林发展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④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北宋山水宫苑;元、明清宫苑; 2、综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0-16 答:①出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涵蕴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16-19 答“①江南园林②北方园林③岭南园林④巴蜀园林⑤西域园 4、简述中国近代公园发展主要标志。19-21 答:公园出现了,西方造园艺术大量传入中国。 5、简述中国现代公园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21-23 答:①恢复、建筑时期(1949-1959);②调整时期(1960-1965):③损坏时期(1966-1976):④蓬勃发展时期(1977-1989)⑤巩固前进时期(1990年至今)⑥ 6、简述环境可持续思想园林本质的基本内容。25 答:①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②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人工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灯身心再生功能,强调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用大量化肥,花坛植物,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都是违背这一原则。③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④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乡土植物和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特种上,保护和发展乡土特种。⑤地方和地方精神原则:强调线一地方都有其自然和文化的历史过程,两者相适应而形成了地方特色及地主含意。⑥整体与连续性原则: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学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和管理。 7、简述中国园林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和园林专业人员应承担的任务。24-26 答:①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②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③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通过郊区化来改善居民环境的道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④财力有限,难以高投入的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维护工程。⑤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捷,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⑥欧美文化侵入,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专业人员应承担的任务:园林专业人员应勇敢地承担以下几个领域的工作①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②城市设计③城乡与区域景观及生态规划④自然与文体保护地规划设计⑤旅游地规划⑥ 第二章问答题 1、日本古代园林的造园要素有哪些? 30-31 答:①石组②飞石地、延段③潭和流水④石灯笼⑤石塔⑥种植⑦手水钵⑧竹篱、庭门和庭桥。 2、简述古埃及与西亚园林的特点。32-34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样本

1.人与自然的关系: ( 1) 人不能离开自然; ( 2) 人能动地改变自然界; ( 3) 人的存在有意义是在于基因的独特性。 2.城市: 是具有一定非农业人口规模为主的居民点。 3.城市化: 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成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4.田园城市布局: ( 1) 呈圆形, 中央为公园, 六条主干道由中心向外辐射; ( 2) 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 ( 3) 在城市直径以外三分之一处设环形林荫大道。 ( 4) 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广场、仓库。 5.田园城市实践: 莱彻沃斯, 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的第一座田园城市。 6.城市规模: ( 1) 人口1,000,000以上为特大城市; ( 2) 人口500,000—1,000,000为大城市; ( 3) 人口200,000—500,000为中等城市; ( 4) 人口小于200,000为小城市。 7.1898年, 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著作《明天, 通往真正的和平之路》。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模式。 8.霍华德与柯布西耶思想的比较 ( 1) 共同点: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的状况; ( 2) 不同点:

霍华德: 城市分散; 发散—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柯布西耶: 集中发散—全面改建城市地区—建筑师角度, 以物质空间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9.1993年在雅典帕提农神庙下签署《雅典宪章》, 核心内容: 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 10.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 , ( 1)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将视之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2)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3) 强调公众的参与。 11.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区别? 相同点: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两种艺术都强调感情的表示; 不同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中国的传统园林的场所实质是”内部的”和”私用的”, 英国的自然风致式园林更接近于”外部”和”公有”。 ▲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 18世纪中叶后的( 英国) 部分皇家园林开始对公众开放, 随后是法国、德国和其它国家相效仿。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 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12.园林绿地改进小气候功能: ( 1) 调节气温( 2) 调节温度( 3) 调节气流。 13.人居环境最舒适的相对湿度40%-60%( 或是30%-60%) 。 14.城市带状绿化包括城市道路和滨水绿地, 它们都是城市的通风渠道, 特别是带状绿地的方向与该地的夏季风主导风向一致的情况下, 能够将城市郊区的气流随着风势引入城市中心, 为炎夏的城市通风创造良好条件。 15.带状开敞绿地, 若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 则具有良好的通风效应, 若绿化带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四季常绿,常年有花。 2、由于设计场地为司法部门,结合起特殊性质对场地进行规划,兼顾场地 的结构美观, 3、道路遮阳,交通畅通。 4、创造一两个游憩绿地,满足各类人群的户外活动要求。设计中心广场,满足人群的集散,及各类大场地的活动。 二、设计思想 此次设计场地为司法行政部门,由于其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在满足司法部门本身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而产生了以突出司法纪律和满足司法管教条件为主,以绿化游憩为辅的设计思想。根据地形的分布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布局与构思 整个场地呈对称布局,对此规划地设计选择不规则曲线进行规划,与规则的道路系统、建筑设施形成对比,从而也柔化太规则而产生的硬质化。多曲线的设计使得规划中的建筑包裹在一团优美的曲线之中。 根据司法局本身的布局结构,全区由一个纪律广场、一个小游园、一片湖泊游憩地、和一片规划农田用地组成。 1、纪律广场 地理位置:广场位于最近入口处,前方是男管教大队。 广场结合名字——纪律,设计和布局上都较简单,主要是突出纪律的规整性。 广场,由一片交叉水体形成边界,广场结构较简单,主要以满足司法局内部人群集散使用。中心景观,与周围水体相照应,形成一个单一而又统一的景观。 2、小游园 小游园位于几幢习艺楼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在室外学习的场地。 小游园呈中心式的布局,纵向为一条带状广场的休息场所,两边分别布置有凉亭,以提供游人休息的场所。左上角的为花带游览区,以色彩点缀小游园的色彩。 小游园多以游憩草地为主,种植各类乔灌木,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3、湖泊游憩地 湖泊游憩地位于女管教大队前方,湖泊在此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所用。 在湖泊中心有小岛满足一小部分人的休息需要,同时连接小岛由形成一条新的游览路线,同时小岛也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在小岛边界设有亲水平台,并可以作为观景平台。 湖泊驳岸使用自然山石形成驳岸,使驳岸自然美观,与绿地很好的结合,并且也可成为一整条的亲水驳岸。湖泊周围的绿地,为自然起伏的地势,使得人们在游览休憩时不是单一的,没变化的观赏。 在湖泊的前方空地上,设计两块大小不一,有自然起伏的小山丘,以自然山石围合的手法形成一块很惬意的游憩场地。

201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作业与答案

第一次作业: 论述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的内容? 答:1.城市用地组织及城市干道网; 2.城市于道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及于道纵坡; 3.城市主要控制点的控制标高。如铁路与干道的交叉点、防洪堤、桥梁等的标高; 4.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排水走向及土方平衡初步估算。 论述2、影响绿地指标的因素?并阐述。 答:1.国民经济水平 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国外绿地指标暂时达不到,这是我们经济决定的 2.城市性质 我们说不同性质的城市对园林绿地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以风景游览为主的城市,由于游览、美化的功能要求,指标要高一些。一些重工业城市,由于环保的需求,指标要3.城市的规模 不同规模的城市,绿地指标也会不一样,一些大城市绿地指标高,中小城市绿地指标低一些。 4.城市自然条件 城市自然条件是影响绿地指标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说南方的一些城市,空气湿润、水源充足、植物容易成活,这样绿地建设较容易,绿地指标容易达到,像西北地区,春季干旱炎热、水源比较困难,园林绿化有一定的难度。绿地面积应适当的控制,因此要根据不同气候分区来确定不同城市的园林绿地指标。 5.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 绿地基础较好的城市,原有的园林绿地改建数量较多的城市,容易提高园林绿地的指标,如北京历朝历代都是帝王所在之处,离宫别苑较多(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等),相对来说,比其他城市园林绿地多。 单选3、墙面高度对空间封闭感的影响中,有匀称感、亲切感的空间比例是:B A: D<H B: D=H C: D=2H D: D=3H 判断4、我国最早的园林雏型是商周的“囿”正确 论述5、屋顶花园的规划布局与地面花园布局有何区别? 答:区别在于:如何合理安排植物、道路、山石、水体、建筑等要素,为游人创造出优美的景观,同时又要照顾游人在游览过程中的一些使用要求,还应特别注意楼体的承重限制、屋顶防漏,应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创新和安全等几方面的综合要求。 单选6、城市空间中,人的步行距离一般不宜超过: B A:100米 B:200米 C:500米 D:1000米

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doc

第二节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资料收集、环境调查阶段;总体设计方案阶段;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一、园林设计的资料收集、环境调查阶段 1.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 (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园林的关系,以及对园林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3)园林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4)园林周围城市景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如属于厂矿区、文教区或商业区等的情况。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有害的厂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 (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地下水位,年与月降雨量。年最高最低温度的分布时间,年最高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年季风风向、最大风力、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重要或大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 (7)植物状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龄,观赏特点等。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等情况。 (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2.图纸资料 除了上述要求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图以外,还要求甲方提供以下图纸资料: (1)地形图。根据面积大小,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显示以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园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系、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状物中,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注明。四周环境情况: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为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系、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平面位置注明室内、外标高;立面图要标明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 (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有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包括要保留的上水、雨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及井位等。除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 当当价 ¥41.70(8.5折) 作者 同济大学,李铮生主编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当当价 ¥86.40(8.0折) 作者 [英]霍尔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560840390 所属分类 图书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当当价 ¥61.90(7.9折)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1 ISBN 9787112124152 4、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当当价 ¥27.60(8.0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作者

(加)雅各布斯(Jacobs,J.)著,金衡山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 ISBN 9787544701211 5、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纽约,寻找这些城市中人的“归宿感”和“身份认同”) 当当价 ¥25.20(7.2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35.00 作者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著,吴万伟译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1 ISBN 9787229055196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调查与社会分析 6、美好城市:沉思与遐想(城规大师以近60年的专业经验为依托,与读者分享他作为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热爱者的心得体会。) 当当价 ¥40.80(8.5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48.00 作者 (美)雅各布斯著,高杨译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1

绿地设计作业答案

绿地设计作业答案 作业1(第一~二章) 一、试述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 (一)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水体、土壤:园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对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有阻隔和过滤吸收作用,且可吸滞粉尘;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绿色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 2、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可调节小环境中的温度,减少温差变化,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有效缓减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小气候得到改善。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合理布置绿化带,建造防噪声林带等措施,可减低城市环境噪声。 4、保护农田:加工厂区绿化造林,并在工厂与农田之间建造防护林带,对减轻和防止烟气危害农田,保证农作物蔬菜的丰收,有重要意义。 5、保持水土:园林植物可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渗入地中的水量,防止水土流失。 6、安全防护:园林绿地具有蓄水保土、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等多种防护作用。 7、监测环境污染:利用“环境污染指示植物”的对环境污染的敏感性,可监测环境的污染。 (二)文教和游憩功能 1、文化教育功能:城市园林绿地是进行文化宣传、开展科普教育的场所,通过各种展出,可提高人们艺术修养水平,丰富历史和科技知识,陶冶性情。 2、游憩功能:城市公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是为人们提供休息、游憩、交往的活动空间,它是人们日常游憩活动、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场所。 (三)景观功能 美的城市其构成的景观清晰易辨,个性突出,环境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行动轻松,情绪安定,而城市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常起决定性作用。 二、城市景观的五大要素是什么?如何利用它来绿化城市、美化城市? 城市景观五大要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城市面貌是一个整体,绿化、美化城市时要有机结合五大要素,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文物古迹,并从道路的走向上多考虑对景、借景和风景视线的要求,重视绿化的装饰作用。 (一)道路 良好的道路景观要有可识别性,必须有连续性和方向性。道路要通畅无阻,道路的宽度、道路两侧建筑的功能及风格要统一。重视道路绿化的重要作用,用绿色植物构成连续构图和季相变化,结合城市特点,形成城市的特有面貌。道路沿线的两个方向应容易区分,有明确的起点有终点,道路端点可以是城市广场、公园、风格突出的城市建筑等,重视城市绿化在这些端点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边界 可利用空旷地、水体、森林等形成城郊绿地,形成边界景观,而最理想的是对现有的自然边界进行保护,使之呈现优美的自然景观。 (三)区域 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要创造一个强烈的景观形象,必须对线索进行一定的强化;好的景观规划应该强化其现有的特征,保持其区域特征的统一性。 (四)节点 在道路上的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的节点,可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在多条道路的集合点上,结合城市广场重点设计、开辟绿地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在中心地带的标志物划出一定的保护地带,进行绿化,成为公园或性绿地以及绿化广场,可强化景观特征,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五)标志物 标志物必须以独特的造型,在大批可能的目标的一个突出因素,标志物与背景有强烈的对比,以及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形成特色。 一般城市标志物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对于有开阔水面的城市,利用水面背景标志物往往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城市绿地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是什么? 城市绿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综合功能。 2、生产绿地:作为园林绿化的生产基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 3、防护绿地:主要具备防护功能,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4、附属绿地:其功能根据类型和场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功能有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提供休息活动场所,防护等。 5、绿色空间控制区:提供人们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各种游憩活动、体育活动,同时也是城市附近清洁空气的贮藏所,且为城市创 造防风条件。 四、简述城市绿地布局的形式、目的与要求。 (一)绿地布局的形式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形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 (二)绿地布局的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地进行文化娱乐、休息游览的要求; 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3、满足工业生产卫生防护的要求; 4、满足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 (三)布局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3、质量良好 4、改善环境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之欧阳光明创编

绪论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 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 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 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 二、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The City Park Movement) 奥姆斯特德主持建造了纽约中央公园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图) ※(The Garden City) ?农田环抱城市,面积比城市大5倍; ?人口控制在3.2万人左右; ?城市直径不超过2公里; ?中心公共绿地面积多达60公顷; ?宽阔的林荫道、放射状的林间小径、住宅、庭院、菜园等。 (图) ※(1933年) ?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

?要求把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优美地段开辟为公共绿地。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世界环境宣言(1992年)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和特色 1、历史轨迹 饲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活动 开凿池沼作养殖灌溉之用 筑高台供祭祀之需 建简单建筑为休息观赏之备 (图) 自然山水园的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 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 (多图) 2、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宫苑——壮丽精巧 3、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效法自然的布局 诗情画意的构思 园中有园的手法 建筑为主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 世界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 西亚园林体系 ?(图:枯山水)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_New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说明书 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 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2008.12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 (1) 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2) 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 (一)工作阶段划分 (3) (二)技术路线 (4) 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 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5) (一)概况 (5) (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9) 二、万江区规模确定 (25) (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25) (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27) 三、重点问题思考 (30) (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30 (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30 (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30)

(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31) (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31) (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31) (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32) (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32) (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33) 四、规划总则 (33) (一)规划范围 (33) (二)规划年限 (3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33) (四)规划理念 (36) (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37) 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41) (一)规划结构 (41)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43) 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45) 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46) (一)规划手段 (46) (二)城市绿地分类 (46) (三)公园绿地(G1)规划 (53) (四)生产绿地(G2)规划 (66)

园林规划设计模拟试题1答案

《园林规划设计模拟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0.5分×20,共10分) 1.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 2.园林的自然美的共性有变化性、多面性、综合性。 3.园路按功能可分为主要园路(主干道)、次要园路(次干道)和游螅小路(游步道)。 4.雕塑在园林中有表达园林主题、组织园景、点缀、装饰、丰富游览内容、充当适用的小设施的功能。 5.城市的主干道是城市的大动脉、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及区镇干道。 6. 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可分为景观种植与功能种植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2分×10,共20分) 1.园林艺术: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 ﹑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2. 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 3.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4.覆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草皮等地 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5.借景:根据园林周围环境特点和造景需要,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 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6.居住小区公共绿地:指居住小区内供居民使用的公共绿地。 7.对植:指两株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法。 8.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 或公共团体经营,为保证城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9.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 头休息绿地。 10. 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三、判断改错(2分×5,共10分) 1.漏景就是框景。(╳) 漏景是有框景发展来的 2.潍坊职业学院主甬路两边的大叶黄杨是矮绿篱(╳)。 中绿篱 3. .潍坊市东风东街的绿化形式是一板二带式。(√) 4、潍坊九龙山树木园是一个以植物为主的公共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教学单位:美术学院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2 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内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 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 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067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18秋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随机题目。核对题目下载使用 一、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8.0分,共16.0分) 1. “田园城市”的本质特征? ①其土地不被个人所有所分割,是公有的、低密度的; ②有控制的发展; ③“田园城市”是田园和田园城市内部的家庭、工业、市场以及行政、社会福利设施等各种功能集合的组合概念。 2. 城市化进程过快带来的城市问题? ①住宅问题:狭窄拥挤,上下水道、公园等生活设施和环境设施不足; ②交通问题:混杂、停滞,事故多发,远距离上下班等; ③城市污染问题:河流水系的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种种噪音、振动的干扰,废弃物的堆积等; ④城市灾害问题:地基下沉,室内危险品、有害物的增加等; ⑤城市环境景观问题:绿地、室外活动娱乐场所的丧失,文物古迹的破坏,城市景观的同一化、无个性化等。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道题5.0分,共40.0分) 1. 道路绿化设计的总原则是 A.植物配置应与市政设施相协调 B. 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 C.保证道路行车安全

D.近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 2. 下列园林植物选择上体现了园林布局在时间上的规定性的有 A.植物乡土化 B.春季以鲜花为主 C.植物的季相变化 D.夏荫秋实 3.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有 A.功能要求 B.科学依据 C.社会需要 D.经济条件 4. 关于园林规划设计原则描述正确的有 A.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B.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 C.美观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D.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 5. 关于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 A.园林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之分。 B.从广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发展规划,由园林行政部门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