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

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石油化工产业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以下简称“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拉动性强,在地方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步伐,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中的石油化工产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形势,新区石油化工产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稳步推进转型升级,行业运行基本平稳。目前,已形成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橡胶制品等细分行业门类。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4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69.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3%。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新区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石化企业,为打造专业、集约、绿色、智能的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炼油项目是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公司产值占新区石化产业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新区橡胶产业历史悠久,在轮胎、合成橡胶、橡胶制品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赛轮金宇、双星轮胎均为世界轮胎行业50强企业。明月海藻集团作为海洋化工的代表企业,以海藻综合利用为特色,主要产品为海藻酸盐、甘露醇等。青岛海湾集团旗下青岛碱业、青岛海晶等多家控股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搬迁升级改造。

评级评价有序开展。为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与环境污染事故,新区按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评级标准和产业政策、土地使用、产品质量、社会贡献、发展潜力等一系列综合评价指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化工产业调查摸底、“打非治违”和生产企业评级评价等各项工作。总评类别为“优”的企业,列入“发展壮大”名单,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总评类别为“中”的企业,列入“规范提升”名单,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善提升;总评类别为“差”的企业,经整改后仍未达到法定条件的,列入“关闭淘汰”名单,依法予以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或者撤回许可证、兼并重组。

园区管理趋于规范。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储备基地,拥有青岛炼化、丽东化工等几十家石化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炼油、芳烃、基本有机原料、专用化学品和高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链。2015年3月,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区正式封闭运行,实行24小时值守。同时,认真开展油气巡检工作,按照“人歇车不停”原则,36名安全协管员及2辆油气检测车对石化区管线实行24小时巡检。

两化融合逐步深化。新区绝大多数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应用了过程控制系统(PCS),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生产优化系统(APC)、生产制造执行(ME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也已在企业中大范围应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轮胎行业率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赛轮金宇、双星轮胎入选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董家口循环经济区规划重点发展功能塑料、功能纤维材料、海洋生物材料等。目前,海晶化工、青岛碱业、双星轮胎等企业搬迁升级项目均已入驻。2015年,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累计建成泊位26个,投入试运营15个,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40万吨大船的首选靠泊港。累计建成油品罐区40万立方米,天然气罐区64万立方米。产业区实施了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个,18个项目竣工,产业承载力明显增强。

油气管线隐患消除。新区深刻汲取“11〃22”事故教训,开

展油气管线专项整治,高效完成辽河路管线迁移主体工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克服光缆、电缆、供排水、原油管道、化工管道等地下设施分布复杂的困难,科学设计施工方案,仅历时6个多月,于2015年6月底完成管线迁移主体工程。中石化系统内全部22条管线同步上架,消除刘公岛路、秦皇岛路,辽河路油气管线7处安全隐患,2015年8月,东黄老线停用,一举消除29处安全隐患。

(二)主要问题

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虽取得了较好发展,但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行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快速升级的社会消费需求与缓慢滞后的产业升级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

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从传统石化企业来看,产业结构以能源燃料和初级化工产品生产为主,有油头无化尾,资源型工业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差异化产品和中高端产品比例相对较低,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特别是向下游终端产品和服务延伸能力较弱。从橡胶轮胎企业来看,多数企业规模较小。除赛轮金宇、双星轮胎外,其他企业产值均低于10亿元,且产品档次较低,以手推车、摩托车、农用轮胎等为主。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规划布局存在先天不足,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能分布分散,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尚未进入化工园区,特别是西区城南化工企业集聚区尚分布着多家化工、电镀类企业,该区域存在异味大、生产废水和环境安全等问题。

企业发展空间受限。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青岛炼化、丽东化工等企业原有的安全和职业卫生防护距离不断缩小,城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特别是“11〃22”事故的发生,“谈化色变”和“邻避效应”对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受到黄岛军用机场净空区范围影响,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选址布局大型炼化项目也较为困难。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是新区进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阶段,也是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艰难缓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美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页岩油,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化石能源替代技术快速发展给国际油价回升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中东、北美等低成本油气资源产地的石化产能陆续投产,全球石化产品市场重心进一步向东亚和南亚地区转移,部分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特别是《中

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高端化转变,亟需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石油化工产业进入新的增长动力孕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并存的转型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从山东省看,山东省作为石化大省,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大系列”为主体,石油加工、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六大板块”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和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但在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企业安全、环保、能耗不达标,经营管理人员化工专业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不足;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有些化工企业未“进区入园”,有的化工企业被城镇社区包围,存在“化工围城”、“化工围村”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发生了多起重大事故,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为此,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山东省确定利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化工企业“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持续推动以提升安全生产条件、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化工企业评级评价,实施“三个一批”,即发

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通过淘汰落后和促进产业优化重组等措施,加快化工产业链、价值链调整,加快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行业经济增长点,提高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从新区内部看,“十二五”时期,新区行政区划整合、国家级新区获批,为新区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等功能区的启动建设,为新区新一轮大发展构筑了空间战略框架。新区作为青岛三城联动的重要一极,承担了全市主要的开放功能、港口功能和产业功能,集中了全市的优势资源和要素,全方位开放水平持续提升。随着新区近年来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制造业升级步伐逐渐加快,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制造、游艇邮轮等以海洋经济为引领的“616”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势必引导和推动新区石化产业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产品方向转变,从规模化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方向转变,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技术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新区属典型资源型缺水及水质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约31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工业规模扩张,水资源承载压力明显增大,供求矛盾突出,大型炼化项目建设受到制约。同时,新区地处我国沿海重化工业相对集中地区,在此情形下,海洋环境压力和风险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也更加复杂。

综上分析,新区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和产业基础,但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逐步趋紧,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在当前部分传统石化行业产能过剩压力严峻的形势下,面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情况,必须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在满足国家和地方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以按适度、高端、绿色和集中模式发展,在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旗帜,主动适应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海洋经济为主题,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抓手,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区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实现良性互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安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油化工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提升化工园区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

力,鼓励建设智慧园区。

坚持安全发展。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程追溯和城市人口密集区生产企业转型或搬迁改造,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现有石化企业优化调整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使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鼓励存在“邻避”风险的老旧企业采取响应的退出措施。

坚持清洁生产。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约束性指标管理,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化工园区绿色发展;实施企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坚决关闭环保不达标企业;加强船舶、港口大气污染控制,完成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工程。

坚持开放合作。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提高港口在石化产业链中的资源配置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渠道和资源储备基地,探索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充分发挥外资作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载体的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新区石化产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初步实现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目标,产品链群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与新区其它产业成龙配套,与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适度稳步

增长,工业总产值达到1700亿元左右。

四、重点任务

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深入落实“海洋+”和“互联网+”行动,稳固石化产业支柱产业地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深度挖掘增长潜能;充分发挥董家口物流便利综合优势,实施分阶段、差别化策略,优化发展石化产业。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在创新驱动中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调整优化石化产业

炼油、乙烯、芳烃、有机原料是石化产业的重要基础,资源依赖性强,环境占用量大,物料互为供需,装置相互关联。面对新情况、新形势,迫切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从源头上破解产业发展的“邻避”困境,推动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优化重大项目布局。优化炼油、乙烯、芳烃等重点产业布局,优化提升石化产业园区;按照“近限远迁”的思路,实施分阶段、差别化发展策略,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片区转型发展。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青岛炼化内涵挖潜、技术改造、质量升级,形成与区域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符合相应标准的成品油生产能力;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开展石化新产品技术开发,支持精细化和专业化高端产品研发,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培育新

的增长点。

提升安全环保水平。引导大型石化企业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担实施责任关怀义务,推进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智慧园区,提高安全环保水平。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高水平引进石化先进技术装备,充分发挥港口码头和罐区储运有利条件,进口基本化工原料进行深加工,提高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提高原料多元化水平。

1.炼油

在青岛炼化现有厂址炼油规模不增加的情况下,深入开展行业对标管理,重点抓好填平补齐、挖潜改造工作,建设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竞争力强的智能型炼厂。

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履行炼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目标责任,优先推进汽柴油质量升级。汽油升级重点方向是催化汽油深度脱硫和增产高辛烷值组分,柴油升级重点方向是深度加氢脱硫和改质;结合质量升级,进一步完善硫磺回收、烟气脱硫脱硝、制氢等措施;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及装备,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优化全厂加工流程,实现轻烃等资源高效利用。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实施升级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炼油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显著降低新鲜水耗、能

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等指标。

专栏1 炼油产业重点项目

2.烯烃

扩大烯烃原料来源。依托港口码头和区位优势,研究进口海外乙烷、丙烷、甲醇等资源,发展乙烷裂解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及甲醇制烯烃,提高烯烃原料多元化水平和配套能力。

加强资源能源利用。采用新技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集中利用烯烃副产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加快烯烃下游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区域市场特点,着重开发下游高附加值、功能性、专用产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烯烃系列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升高端牌号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产品比例;提高乙烯副产资源利用程度。

专栏2 烯烃产业重点项目

3.芳烃

确保丽东化工芳烃项目满足安全环保要求;密切关注和追踪甲苯甲基化制二甲苯装置运行效果,科学论证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通过甲苯甲基化技术,建设二甲苯项目的可行性。

专栏3 芳烃产业重点项目

4.有机原料

结合乙烷裂解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等项目,发展乙二醇、苯乙烯、丙烯腈等高进口依存度的产品,进一步向下游延伸生产高附加值、功能性、专用产品。

专栏4 有机原料产业重点项目

(二)提升传统化工产业

注重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建立能耗、环保、质量、安全为

约束条件的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低效产能推进机制。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加大在建项目监督力度,遏制产能盲目扩张。通过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化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专业增值服务,促使传统制造企业向集成服务提供商转型。

5.氯碱

发展以盐化工为主的海洋化工。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高端用途、系列化及专用聚氯乙烯树脂,鼓励发展高端精细氯产品,满足高端产品市场需求。

专栏5 氯碱产业重点项目

6.农化

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以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科学施肥需要为出发点,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调整产品结构。利用海藻加工剩余物,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等绿色海洋农用生物制品,建设国内最大的海洋农用生物制品生产基地。提升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的比重。

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发展新型肥料,推广液体肥料,把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发力点。

加强农化服务。依托蓝莓、茶叶和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适应农业深化改革和集约发展的新要求,由产品制造转变为服务制造,通过农企对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耕种群体的变化,分别推出现场配制、大户定制、大配方小调整等商业服务模式,并通过电商平台开展跟踪服务。

7.轮胎

提升产业效能,依法关闭违法违规小橡胶轮胎企业。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节能和高安全性轮胎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

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航空轮胎,以及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线轮胎等高端轮胎。

扩大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鼓励相关企业在天然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或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推进境外轮胎生产基地建设。

(三)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强基础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攻关,重点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型专用化学品

等高端新材料产品,提升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和高性能纤维生产能力;推进一批化工核心产业链建设,实现基础原材料与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发展,建设海洋新材料产业高地。重点工作如下:加快发展高端新材料产品。大力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先进结构材料,促进材料轻质化;加快发展以功能性膜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功能材料;加速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依托古镇口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整合军地优势资源,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构建军政企、产学研协同创资源,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构建军政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军品配套、通信技术为重点,积极发展军民结合高端研发与制造业和军民共需服务业,引进一批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集聚一批“民参军”和“军转民”企业。

推动与下游产业密切合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应用为导向,促进上下游融合发展。扩大水性涂料、聚氯乙烯、聚氨酯保温材料等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材料保障,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为家电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材料,扩大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

8.特种橡胶及弹性体

发展卤化丁基、氢化丁腈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胶,发展当前国内自给率较低的特种橡胶及弹性体。探索不同橡胶品种的共交联技术,通过发展复合橡胶提高橡胶材料的性价比。依托黄岛绿色轮胎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高端化、定制化车用橡胶研发生产力度。

专栏6 特种橡胶及弹性体产业重点项目

9.工程塑料

提升聚碳酸酯等大品种工程塑料发展水平,发挥阳煤化工现有技术优势,研究开发特种聚碳酸酯产品生产技术,为特种聚碳酸酯生产线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发展高端牌号。发展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产品,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建议关注特种尼龙、特种聚酯以及其他特种工程塑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展情况。发展工程塑料合金。

专栏7 工程塑料产业重点项目

10.高性能纤维

重点考虑我国在技术水平上已达到一定程度的产品品种,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端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装置开工率。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加快开发下游复合材料制品。

专栏8 高性能纤维产业重点项目

11.高性能涂料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份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保型产品比例,并针对新区地域特点及经济发展现状,重点发展高性能石化防腐涂料、海洋防腐、防污涂料等专用产品。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舰船涂料及其它海洋防腐、防污涂料等高端领域用特种涂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提升智能家居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家居有害化学物质检测中心,分析检测家装、家俱材料等有害化学物质,引领智能家居综合服务新业态。

专栏9 高性能涂料产业重点项目

12.液晶材料

结合新区建设世界级智能家电基地及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目标,配套发展相关液晶材料。突破TFT液晶材料的高技术壁垒,进入中高端液晶材料市场。

专栏10 液晶材料产业重点项目

(四)稳步发展LNG冷能利用产业

通过科学规划一系列冷能利用项目,按照温位由低到高、逐级地利用董家口港LNG项目的冷能,努力实践“温度对口、高能高用、低能低用”的梯级利用模式,力争最大限度回收利用LNG 冷能,实现多领域生产和冷能资源利用的深度联合。统筹兼顾利用LNG冷能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相关企业和地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作出有益贡献。

专栏11 LNG冷能利用产业重点项目

(五)建设能源储运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