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染色方法(红色荧光)

细胞膜的染色方法(红色荧光)
细胞膜的染色方法(红色荧光)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 (1) 细胞准备。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2) 固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PBS洗涤3×5 min. (3) 通透。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通透后用PBS洗涤3×5 min. (4) 封闭。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 (5) 一抗结合。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 (6) 二抗结合。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 (7) 封片及检测。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准备 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细胞可以是直接生长在盖玻片上的贴壁细胞,也可以是经过离心后涂片的悬浮细胞或者是将取自体内的组织细胞悬液离心后涂片。贴壁良好

细胞免疫荧光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步骤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方法一: 1.首先需要把细胞养在玻璃片上(悬浮细胞需要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玻 璃片) 2.然后在4%PFA里面室温下固定30分钟,PBS洗两次,0.1% TX-100室 温下作用1-2分钟使细胞膜通透。 3.接下来进行荧光标记,需要在一个大的容器(面积大,扁平状的,比如 大的培养皿)里面,放一张用水打湿的滤纸,以保持湿度。 4.剪一片合适大小的parafilm,在上面滴上稀释在1%BSA/TBS中的一抗 (稀释倍数依具体抗体而定),每个玻璃片30ul足够,把玻璃片盖在上面(细胞面朝下),室温下孵育30分钟,然后在PBS里洗三次。 5.接下来二抗孵育步骤同上。 6.最后,在载玻片加上mounting medium(大约每个玻璃片加10ul),把 玻璃片放上去(细胞面朝下),37度30分钟,然后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 7.抗体很重要,不能有非特异性结合。你可以先做WB检测一下你的抗 体,看看有没有杂带。 8.双标的话,可以把两个一抗一起加或者分别标记两次(可以都试一下看 看那种方法合适)。如果一个抗体需要二抗,一个是直接荧光标记的,可以把荧光标记的那个和另外一个的二抗一起加。 方法二: 1.选取一抗时要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物,我用的是来源于rabbit和rat 的抗体,二抗则是不同荧光信号标记的,我用的是donkey anti- rabbit-FITC(绿)和donkey anti-rat-Tex-Red(红)。 2.我的做法是两种一抗同时孵育,然后两种二抗同时孵育。抗体浓度、孵 育时间要仔细摸索,我感觉一抗4度孵育过夜比较好,背景比较清晰。 3.我的阳性对照用的是阳性组织切片,阴性对照则分别是家兔和大鼠的 IgG,荧光标记物对照是PBS+荧光标记物。 4.封闭血清与二抗来源动物一致,我用的是10%的正常donkey血清。 5.其余步骤同一般免疫荧光单标操作。 方法三:

细胞免疫荧光步骤

方法一: 1.首先需要把细胞养在玻璃片上(悬浮细胞需要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玻璃片) 2.然后在4%PFA里面室温下固定30分钟,PBS洗两次,0.1% TX-100室温下作用1-2分钟 使细胞膜通透。 3.接下来进行荧光标记,需要在一个大的容器(面积大,扁平状的,比如大的培养皿)里面, 放一张用水打湿的滤纸,以保持湿度。 4.剪一片合适大小的parafilm,在上面滴上稀释在1%BSA/TBS中的一抗(稀释倍数依具体 抗体而定),每个玻璃片30ul足够,把玻璃片盖在上面(细胞面朝下),室温下孵育30分钟,然后在PBS里洗三次。 5.接下来二抗孵育步骤同上。 6.最后,在载玻片加上mounting medium(大约每个玻璃片加10ul),把玻璃片放上去(细 胞面朝下),37度30分钟,然后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 7.抗体很重要,不能有非特异性结合。你可以先做WB检测一下你的抗体,看看有没有杂带。 8.双标的话,可以把两个一抗一起加或者分别标记两次(可以都试一下看看那种方法合适)。 如果一个抗体需要二抗,一个是直接荧光标记的,可以把荧光标记的那个和另外一个的二抗一起加。 方法二: 1.选取一抗时要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物,我用的是来源于rabbit和rat的抗体,二抗则是不 同荧光信号标记的,我用的是donkey anti-rabbit-FITC(绿)和donkey anti-rat-Tex-Red(红)。 2.我的做法是两种一抗同时孵育,然后两种二抗同时孵育。抗体浓度、孵育时间要仔细摸索, 我感觉一抗4度孵育过夜比较好,背景比较清晰。 3.我的阳性对照用的是阳性组织切片,阴性对照则分别是家兔和大鼠的IgG,荧光标记物对 照是PBS+荧光标记物。 4.封闭血清与二抗来源动物一致,我用的是10%的正常donkey血清。 5.其余步骤同一般免疫荧光单标操作。 方法三: 1.片子的制作:可以做细胞爬片,细胞甩片,还有直接在24well/12well/96well中直接染色 2.细胞爬片的制作:直接购买公司的已经处理过的细胞爬片,要是自己制作的话,就用无菌 的盖玻片用多聚赖氨酸处理后让细胞自己爬片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1.盖玻片处理:用前1天用纱布擦净灭菌,放入6孔板。 2.接种细胞:较低密度为适宜,约2000-10000个/孔(根据细胞生长状态决定,常用 5000个/孔),2ml(浓度为2500/ml) 3.24h后细胞贴壁,根据需要同步16-18h,干预处理,细胞融合60-70%时染色最 佳 4.37度PBS洗涤,3ml/孔,贴边加(可将6孔板倾斜,加完样在放正以防冲掉细胞, 0.5min。室温PBS也可,但4度禁止,否则细胞易皱缩。 5.固定:4%多聚甲醛(1ml),先常温稳定5min,然后4度,10min,(可放在饭盒内)。 6.吸掉多聚甲醛,迅速加PBS 5ml/孔,洗涤5min×3次,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如前。 7.透化:0.1%-4%triton×-100,1ml/孔,室温透化5min(triton是去污剂,目的是 将脂质成分破坏,如细胞膜、核膜等,故不影响实验结果,可不用洗涤) 8.5%BSA(滤过)室温封闭至少20min(可配制含5%BSA和0.2%triton的混合液,将 两步合成一步)风干 9.用5%BSA将一抗1:50或1:100(常用)稀释至EP管200ul/玻片 10.将纱布垫在饭盒中,去离子水润湿纱布,准备封口膜。 11.吸去BSA,迅速滴加一抗,从玻片1中央滴加,液体会自行扩散至全片。为保持细胞 湿润,将6孔板封好,放入饭盒,37度孵育1-2h(有利于抗体结合),再室温3-4h。(或室温2h后,4度过夜)注意勿晃动6孔板,防止抗体不均或从玻片洒出。 12.PBS洗涤10min*3次(可用western的摇床) 13.用5%BSA将二抗1:50稀释(得到的实际浓度为1:100,因二抗本身已经被甘油 稀释1倍),也可1:200稀释。室温1.5h后可显荧光(放在饭盒里,避光) 14.PBS洗涤10min*3次(可用western的摇床) 15.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泡在2ml的PBS中保存。 16.多聚甲醛: 4度避光保存100ML PBS加4克多聚甲醛,磁力搅拌器加热搅拌,温度控 制在60℃以下,最好用细粉末的多聚甲醛,如仍不溶,滴加NaOH,(1N或0.1N),最后调PH值,7.4左右。 triton:用PBS稀释,常温保存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简单实验步骤如下: 1.漂洗血清蛋白H7.2-7.4 37度 PBS 2小时. 2.-20度甲醇固定20分钟后,自然、干燥 10分钟 3.PBS洗净:3min*3 4.1%Triton:25min-30min.配成50ultriton+5mlpBS 5.PBS洗净:2*5min 6.羊血清封闭:37度,20分钟 7.一抗,4度过夜,一般要大于18小时或者37度1-2小时 8.4度PBS洗净,3min*5次 9.二抗37度小于一小时 10.37度PBS洗净,3*5min 凉干封片(封闭液PH8.5) 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标本的制备 (一)制备活性高的细胞悬液(培养细胞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胸腺细胞、脾细胞等均可用于本法) ↓ 用10%FCS RPMI1640调整细胞浓度为 5×106~1×107/ml ↓ 取40μl细胞悬液加入预先有特异性McAb(5~50μl) 的小玻璃管或塑料离心管,再加50μl 1∶20(用DPBS 稀释)灭活正常兔血清 ↓4℃ 30min 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加洗涤液2ml左右 1000rpm×5min

↓ 弃上清,加入50μl工作浓度的羊抗鼠 (或兔抗鼠)荧光标记物,充分振摇 ↓4℃ 30min 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加液2ml左右 1000rpm×5min ↓ 加适量固定液(如为FCM制备标本,一般加入 1ml固定液,如制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视细胞浓度加入100~500μl固定液) ↓ FCM检测或制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标本在试管中可保存5~7天) (二)试剂和器材 1. 各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 荧光标记的羊抗鼠或兔抗鼠第二抗体,灭活正常兔血清。 3. 10% FCS RPMI1640, DPBS、洗涤液、固定液(见附录)。 4. 玻璃管、塑料管、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 (三)注意事项 1. 整个操作在4℃下进行,洗涤液中加有比常规防腐剂量高10倍的NaN 3,上述实验条件是防止一抗结合细胞膜抗原后发生交联、脱落。 2. 洗涤要充分,以避免游离抗体封闭二抗与细胞膜上一抗相结合,出现假阴性。 3. 加适量正常兔血清可封闭某些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Fc受体,降低和防止非特异性染色。 4. 细胞活性要好,否则易发生非特异性荧光染色。 附: 1. DPBS (×10, 贮存液)

细胞免疫荧光步骤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方法一: 1.首先需要把细胞养在玻璃片上(悬浮细胞需要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玻璃片) 2.然后在4%PFA里面室温下固定30分钟,PBS洗两次,0.1% TX-100室温下作用1 -2分钟使细胞膜通透。 3.接下来进行荧光标记,需要在一个大的容器(面积大,扁平状的,比如大的培养皿) 里面,放一张用水打湿的滤纸,以保持湿度。 4.剪一片合适大小的parafilm,在上面滴上稀释在1%BSA/TBS中的一抗(稀释倍数 依具体抗体而定),每个玻璃片30ul足够,把玻璃片盖在上面(细胞面朝下),室温下孵育30分钟,然后在PBS里洗三次。 5.接下来二抗孵育步骤同上。 6.最后,在载玻片加上mounting medium(大约每个玻璃片加10ul),把玻璃片放上 去(细胞面朝下),37度30分钟,然后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 7.抗体很重要,不能有非特异性结合。你可以先做WB检测一下你的抗体,看看有没 有杂带。 8.双标的话,可以把两个一抗一起加或者分别标记两次(可以都试一下看看那种方法 合适)。如果一个抗体需要二抗,一个是直接荧光标记的,可以把荧光标记的那个和另外一个的二抗一起加。 方法二: 1.选取一抗时要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物,我用的是来源于rabbit和rat的抗体,二抗则 是不同荧光信号标记的,我用的是donkey anti-rabbit-FITC(绿)和donkey anti-rat-Tex-Red(红)。 2.我的做法是两种一抗同时孵育,然后两种二抗同时孵育。抗体浓度、孵育时间要仔 细摸索,我感觉一抗4度孵育过夜比较好,背景比较清晰。

免疫荧光双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同一组织细胞标本上需要同时检测两种抗原时,需进行双重荧光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method)也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将标记有两种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如抗A 和抗B)以适当比例混合,滴加在标本上孵育,然后洗去未结合的荧光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即可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直接法简便可靠,但灵敏度较低。 (2)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用未标记的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一抗体后,再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的第二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二抗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使用此法应注意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必须来源于不同种属,且荧光标记第二抗体的种属必须与第一抗体的种属相匹配。 免疫荧光双标技术中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免疫荧光技术中标本制作的基本程序近似于酶免疫组化,不同点如下: 1、免疫荧光不需要使用双氧水处理,封闭和一抗孵育与其相同。 2、免疫荧光的二抗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孵育时间根据抗体的工作浓度确定。 3、二抗孵育之后充分洗片后即可贴片、封片和观察。 4、免疫荧光在封片时常使用专用封片剂或甘油:0.01M PBS (1:1)。条件许可,建议购买抗淬灭的封片液,使标本可以保存更久。

5、荧光抗体的孵育以及后续处理需要避光。 6、荧光抗体染色假阳性可能会多,需要分别设定阳性和阴性对照。 二、注意事项 1、荧光染色后一般在1h内完成观察,或于4℃保存4h,时间过长,可能会使荧光提前衰退。 2、每次试验均需设置以下三种对照: (1)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2) 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3) 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 三、免疫荧光双标的经验之谈 1、选取一抗时,要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物,我用的是来源于家兔和大鼠的抗体,二抗则是不同荧光信号标记的,我用的是donkey anti-rabbit-FITC(绿)和donkey anti-rat-Tex-Red(红)。 2、我的做法是两种一抗同时孵育,然后两种二抗同时孵育。抗体浓度、孵育时间要自我摸索,我感觉一抗4℃孵育过夜比较好,背景比较清晰。 3、我的阳性对照采用的是阳性组织切片,阴性对照则分别是家兔和大鼠的IgG,荧光标记物对照是PBS+荧光标记物。 4、封闭血清是二抗来源动物的正常血清,我用的是10%正常donkey 血清。 5、其余事项同免疫荧光单标操作。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和步骤 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实践中,经常需要检测两种不同物质是否在同一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一、标本制作 可制作涂片、印片、细胞单层培养物、组织切片,经适当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荧光染色用。 二、荧光抗体染色方法 (一)直接法 1.染色切片经固定后,滴加经稀释至染色效价如1:8或1:16的荧光抗体(如兔抗人γ-球蛋白荧光抗体或兔抗人IgG或IgA荧光抗体等),在室温或37℃染色30min,切片置入能保持潮湿的染色盒内,防止干燥。 2.洗片倾去存留的荧光抗体,将切片浸入pH7.4或 pH7.2PBS中洗两次,搅拌,每次5min,再用蒸馏水洗1min,除去盐结晶。 3.用50%缓冲(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甘油封固、镜检 4.对照染色 ①正常免荧光血清染色,如上法处理切片,结果应为阴性。 ②染色抑制试验(一步法):将荧光抗体和未标记的抗体球蛋白或血清(相同)等量混合,如上法处理切片。结果应为阴性。为证明此种染色抑制不是由于荧光抗体被稀释所致,可用盐水代替

未标记抗血清,染色结果应为阳性。此法结果较二步法稳定。③类属抗原染色试验,前面已作叙述。 直接法比较简单,适合做细菌、螺旋体、原虫、真菌及浓度较高的蛋白质抗原如肾、皮肤的检查和研究。此法每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相应的抗原,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 (二)间接法 (1)切片固定后用毛细滴管吸取经适当稀释的免疫血清滴加在其上,置于染色盒中保持一定的湿度,37℃作用30min。然后用0.01mol/l pH7.2PBS洗两次,10min,用吸水吸去或吹干余留的液体。 (2)再滴加间接荧光抗体(如兔抗人γ-球蛋白荧光抗体等),同上步骤,染色30min,37℃,缓冲盐水洗两次10min,搅拌,缓冲甘油封固,镜检。 对照染色:①抗体对照:用正常兔血清或人血清代替免疫血清,再用上法进行染色,结果应为阴性。②抗原对照:即类属抗原染色,亦应为阴性。③阳性对照。 间接法中上述方法称双层法(Double Layer Method)。另一种称夹心法,即用未标记的特异性抗原加在切片上先与组织中之相应抗体结合,再用该抗原之荧光抗体重叠结合其上,而间接地显示出组织和细胞中抗体的存在,方法步骤如下: ①切片或涂片固定后,置于染色湿盒内。 ②滴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原作用切片于37℃,30min。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

免疫荧光染色大全(精华版) 组织免疫荧光法 (1)将待染组织切片置于65摄氏度恒温箱烤片1h,脱蜡 (2)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3)0.5%Triton X-100(PBS 配制)室温通透 10min (4)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注意:步骤(3)和(4)用于检测细胞核抗原,细胞膜抗原直接跳过此步骤(5)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炉微波高火3min,后转成低火 15min。 (6)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7)3% H2O2,室温孵育30min,目的是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8)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9)使用1% BSA进行室温封闭 30min,用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表位。 (10)按抗体推荐使用说明书孵育特异性一抗,4°C 湿盒中静置过夜。(11)次日取出切片,室温下复温 30min。 (12)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13)选取相应的免疫荧光二抗滴加于血管组织上,37°C避光孵育30min。(14)1×PBS洗涤 3 次,每次 5min。 (15)避光条件下,DAPI 染液染细胞核,浓度和时间根据试剂说明书使用(16)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17)在血管组织上滴加抗荧光淬灭剂进行封片。 (18)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照。 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法 (1)在培养板中接种的带染色的细胞爬片用PBS泡洗3次×3min (2)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爬片15min (3)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4)0.5%Triton X-100(PBS配制)室温通透10min (5)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6)1%BSA室温封闭30min (7)弃掉封闭液,细胞爬片滴加适量稀释至适当比例的一抗,4℃孵育过夜(8)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9)细胞爬片滴加稀释至适当比例的荧光二抗 (10)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11)DAPI染细胞核,浓度和时间根据试剂说明书使用 (12)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13)用抗荧光淬灭剂封片 (14)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 细胞免疫荧光(悬浮细胞方法一) (1)收集悬浮细胞,细胞在冰浴中冷却,然后用台式离心机于4℃以800 g 离心5 min,吸去培养液并以4℃ 1×PBS重悬细胞。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方 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对于石蜡切片: 1、烤片:60℃ 60分钟 2、脱蜡:二甲苯中Ⅰ脱蜡15分钟→二甲苯Ⅱ脱蜡15分钟→无水乙醇Ⅰ5分钟→无水乙醇Ⅱ5分钟→90%乙醇Ⅰ5分钟→90%乙醇Ⅱ5分钟→70%乙醇5分钟 →蒸馏水5分钟→蒸馏水5分钟。 3、抗原修复:高压修复,事先烧开锅中的水,修复盒中加入l柠檬酸钠,(柠檬酸三钠 3g,柠檬酸 0.4g加入1000ml蒸馏水中),上汽后加热10分钟,关火。修复盒取出,放入装有自来水的瓷缸中缓慢冷却至室温。 2. 去除内源性酶:玻片取出放入湿盒,加3%H 2O2 2 (2ml H 2 O2 2 加入18ml蒸馏 水中,现配现用,避光),室温孵育10分钟,PBS洗3次,每次5分钟。(也可不用去除内源性酶)。 3. 封闭(Blocking) 加10%正常驴血清(原液100ul+900ulPBS,1ml够用30张片子),室温孵育封闭30分钟。如果背景较高,可以4℃封闭过夜。不用洗,用滤纸吸干周边水分。从封闭开始所有的步骤,一定要注意样品的保湿,避免样品的干燥,否则极易产生较高的背景。 4. 一抗孵育(Primary antibody incubation) 参考一抗的说明书,按照适当比例用(10%山羊血清PBS或1%BSA-PBS)稀释一抗。 立即加入稀释好的一抗, 4℃过夜,第二天取出复温45分钟。PBS洗3次,每次5分钟。 5. 二抗孵育(Secondary antibody inucubation) 按照适当比例用稀释荧光标记的二抗,立即加入稀释好的二抗,室温或4℃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孵育一小时。

免疫荧光通用操作规程

免疫荧光通用操作规程 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 1,动物组织直接OCT包埋,或灌流后的组织30%蔗糖溶液4℃过夜后,OCT包埋。-20℃保存3月,-80℃长期保存。请勿保存于液氮。2,冰冻切片机切片至少10um,空气干燥2分钟后,-20℃储存 3,切片从-20取出后,在通风橱放10-30分钟以去除水汽,4%PFA 固定15分钟,或-20℃丙酮固定15分钟置通风橱2小时 4, 1XPBS清洗玻片,3X5min 从此请保持玻片湿润 5,有时,抗原修复3小时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为此请:选用稳定的抗原修复方式(真空负压.微波修复.高压修复.隔水加热.电炉加热)…关注修复的温度,时间(抗原修复时在有效的温度范围内所持续的时间),抗原修复液必须遵循自然降温规律,使用足量的抗原修复液…选择不同PH值的修复液(A液枸盐酸缓冲液PH6.0,B液EDTA-Na缓冲液PH8.0,C液枸盐酸缓冲液PH4.5) 6,室温封闭1小时 封闭液:5%BSA+10%二抗种属来源的正常血清in 1xPBS 条件封闭液:1%BSA+3%二抗种属来源的正常血清in 1xPBS(细胞因子,无需封闭的蛋白

7,一抗4℃过夜 请用封闭液稀释一抗 8, 第二天Wash,1XPBS, 2x1min 9,二抗,1:1000 (alexa系列)1:300(dyelight )in封闭液,避光室温1小时 10, Wash,1XPBS, 3x5min 11, DAPI 染核5min, 12,DDW Rinse 13,抗淬灭剂封片,(避免气泡)避光置于通风橱过夜 14,干片后4℃保存 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 1,动物组织取出后经固定-脱水-包埋(见随后操作步骤),制成石蜡包块 2,组织学染色切片厚度2um,免疫荧光染色切片厚度至少6um,切片复水:58℃20min- xylene 2x10min- 100%EtoH2x10min 95%EtoH2x10min- 70%EtoH10min-,DDW5min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自我总结

免疫荧光实验所需试剂 1、PBS和PBST(0.05% Tween 20 in PBS:2000mlPBS+1ml吐温) 2、4%多聚甲醛/PBS(4g多聚甲醛+50-80mlPBS+加热至60℃并搅拌+滴加少量1mol/L 的NaOH溶液使其变清亮,定容至100ml) 3、0.1% triton X-100/PBS配制(999mlPBS+1ml Triton X-100/曲拉通X-100(碧云天ST795),因为Triton X-100很粘稠,需减掉枪头尖慢吸) 4、2%二抗同源血清封闭:组织切片上有剩余的位点可以与一抗非特异性结合,造成后续结果的假阳性;封闭血清一般是和二抗同一来源的,血清中动物自身的抗体,预先能和组织中有交叉反应的位点发生结合;也可以用小牛血清、BSA、羊血清等,但不能与一抗来源一致(中杉金桥封闭用正常羊血清工作液 ZLI9022) 5、二抗(中杉金桥 594标记山羊抗兔IgG ZF0616)(中杉金桥 488标记山羊抗小鼠IgG ZF0512) 细胞爬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1)实验前一天,将细胞接入铺有22×22mm(或24×24mm)盖玻片[悬浮细胞需要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玻璃片]的六孔板或十二孔板中。 2)第二天,待细胞汇合度达到70%左右开始进行染色步骤。 3)用新鲜配制4%多聚甲醛[4℃]固定细胞10分钟。 4)PBS洗三遍,每次5分钟。 5)用0.1% triton X-100[PBS配制]对细胞透化处理10分钟。 6)加PBS,使液面覆盖玻片。如果细胞贴壁好,PBS洗时可轻摇孔板洗三遍,每次5分钟[不必一直摇]。如果细胞贴壁不好就不必了,可以考虑多加点PBS,或者每次浸泡时间稍延长1-2分钟。 7)2%二抗同源血清[购买的纯的羊或牛血清用PBS稀释至2%,当前用的是羊血清]封闭30分钟-60分钟,PBS简单冲洗两遍或者不洗。 8)染色前根据公司说明书建议的浓度配好1抗(1抗稀释液购自中杉金桥)[建议先测试抗体浓度,可依据公司推荐的浓度增加和减低浓度进行测试;如公司推荐1:200,可将抗体配成1:50、1:100、1:200、1:400、1:600,以不同浓度进行孵育,如果抗体有效,应当在有效染色的抗体浓度范围内都可染色,只是颜色深浅不同],加入1抗,4℃冰箱孵育,一般要大于18小时[有的抗体可能需要多达50小时]。孵育过程中注间保持容器湿度,切勿干片!。 9)PBS洗三遍,每次5分钟。 10)避光!加入PBS配制的二抗,室温孵育30-45 分钟[似乎室温高一点二抗结合得更好,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考虑将室温控制在20℃-35℃]。 11)避光!PBS洗四遍,每次5分钟。 12)避光!加入0.5 ug/ml DAPI[PBS配制][当前也有已经配好的DAPI,如碧云天公司的,直接用]染色10分钟,染完后用微量进样器将玻片上附着的残余DAPI尽可能小心吸干净。 13)避光!用PBS洗一次5分钟[或简单洗三遍],去除多余的DAPI,洗完后玻片上附有少量PBS,不必吸掉,因为玻片不宜太干燥。 14)避光!加入20μL- 50μL封片剂(购自碧云天公司)封片[封闭液PH8.5],封片剂多少根据玻片大小决定,原则上要让玻片贴在载玻片上,但不应该滑动。 15)将封片好的细胞样品保存在湿盒中,盒中放置湿的滤纸,可于4度冰箱中存放2周以上。 注意: 1、玻片与载玻片的处理:泡酸去污, 冲洗, 晾干,75%酒精杀菌,泡纯酒精脱脂, 蒸馏水洗(此时用镊子夹着洗), 晾干备用。 2、封闭液若使用的是100%的纯牛或羊血清,使用前用PBS稀释至2%,不与一抗同源即可。 3、加入二抗时与加二抗后的步骤全部避光操作!尽可能减少荧光的淬灭。 4、PBS应当过滤,减少残渣。

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免疫组织化学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IHC)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应用带有可见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组织和细胞中抗原性物质的一种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以标记的一抗孵育标本以检测其中的抗原成分;间接法则先后加入一抗和二抗,形成抗原—一抗—二抗复合体以达到检测该抗原的目的,该法因二抗的放大作用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间接法常用的有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法和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 PAP法一抗和二抗均不标记,避免了标记过程对抗体活性的影响,但需要制备过氧化物酶的抗体,与适量过氧化物酶混合形成PAP复合物(含3个酶分子和2个抗体分子),染色时依次加入一抗、二抗、PAP 复合物孵育标本,最后用H2O2和二氨基联苯(DAB)为底物显示过氧化物酶,即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成分。 生物素为含硫的杂环单羧酸,可通过其羧基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从而标记抗体和酶。亲合素又称抗生物素蛋白,与生物素有很高的亲合力,1分子亲合素可结合4分子生物素,ABC法即在此基础上建立。ABC法与PAP法相似,一抗不标记,二抗用生物素标记,染色前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生物素标记的过氧化物酶混合,制成ABC复合物,并使亲合素分子上至少空出一个生物素结合位点。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再加入ABC复合物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 进行显色。ABC法的敏感性较PAP法更高。

图1. 免疫组织化学基本原理示意图(引自八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 SP 法与ABC 法相似,其不同于ABC 法之处在于用 生物学特性与亲和素相似的链亲和素标记过氧化物酶。 在标本孵育过一抗和二抗后,加入链亲和素标记的过氧 化物酶使其结合到二抗的生物素上,最后加入DAB 进行 显色。与亲和素相比,链酶亲和素的结合力与亲和素相 似而非特异性结合较亲和素低。SP 法简化了操作步骤, 同时也减少了非特异性背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 疫绥化染色技术。 二、实验准备: 1. 标本准备 ①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由病理室常规处理 ②冰冻组织切片:由病理室常规处理 ③细胞爬片:将无菌盖玻片置于六孔板中,接种细胞,待细胞生长达到60%以上后取出玻片,4%多聚甲醛固定2 h 。 2. 试剂准备 ①抗体选择 单克隆抗体针对单一表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该表位破坏后将得不到阳性结果;多克隆抗体表位针对多个表位, 可避免单克隆抗体图2. SP 法原理示意图

免疫荧光染色

荧光免疫染色和DAPI染色实验 1.实验原理 免疫染色的实验原理类似于Western Blotting,两者都是运用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来显示目的蛋白,但是由于免疫染色需要在原位进行,而且蛋白没有经过富集,因此其实验难度较高。 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定剂(通常是甲醛或多聚甲醛)将细胞固定,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并且利用Triton-X-100使得一部分膜蛋白变性,从而使通透性进一步加强。利用正常羊血清封闭,可以令许多蛋白先与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结合,而特异性的抗体由于动力学的关系可以通过竞争性的反应与目的蛋白结合,这一过程可以保证抗体识别的特异性。二抗可以特异性识别一抗的Fc区域,利用二抗连接不同的荧光基团,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的荧光,从而显示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另外,免疫荧光实验由于其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显示出基因表达的亚细胞情况(核内,核外,膜上以及一些较大的细胞器上),所以通常被用来作为基因定位的方法。 DAPI的中文名称是4,6-联脒-2-苯基吲哚,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其作用机理与溴化乙锭(EB)等染色剂的机理类似:它们与DNA双螺旋的凹槽部分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DNA 的双链紧密结合。结合后产生的荧光基团的吸收峰是358nm而散射峰是461nm,正好UV (紫外光)的激发波长是356nm,使得DAPI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荧光检测信号。 Jagielski M. et. Al在1976年首次运用该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感染。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技术被运用于各种微生物的检测、生长监测,胚胎发育过程的检测,细胞周期的检测和各种核定位的实验。 本实验就是利用DAPI染色标记细胞核的位置。 免疫染色实验方法和步骤 免疫染色(immunol staining)包括免疫荧光(immunol fluorescence)、免疫组化(immunol histochemistry)、免疫细胞化学(immunol cytochemistry)等,可以参考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 样品准备(Sample preparation) 对于贴壁细胞: 可以直接用多孔板,例如6孔板、24孔板等,培养细胞,然后到预定时间时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也可以用洁净的盖玻片,70%乙醇中浸泡后,用无菌的镊子放置到6孔板内,然后用无菌的生理盐水、PBS或培养液洗去残留的乙醇。这时就可以种入细胞进行培养,待细胞贴在盖玻片上生长良好后,即可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对于悬浮细胞: 把细胞先在固定液中固定,然后把细胞滴加在载玻片上,干燥后细胞会紧贴在载玻片上。然后就可以进行后续操作。如果细胞的粘附能力不佳,可以在载玻片上用PDL等物质进行处理,以增强载玻片的粘附能力。 对于冷冻切片: 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后,可以直接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对于石蜡切片:

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 组织的非特异性染色的机理很复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一部分荧光素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聚合物和衍化物,而不能被透析除去。 (2)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可与组织成分结合。 (3)除去检查的抗原以外,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类属抗原(如Forssman氏抗原),可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以外之之相应抗体结合。 (4)从组织中难于提纯抗原性物质,所以制备的免疫血清中往往混杂一些抗其他组织成分的抗体,以致容易混淆。 (5)抗体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素分子太多,这种过量标记的抗体分子带过多的阴离子,可吸附于正常组织上而呈现非特异性染色。 (6)荧光素不纯,标本固定不当等。 二、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消除荧光抗体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应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物脏器粉末吸收法 常用肝粉(猪、大白鼠或小白鼠),其次是骨髓粉、鼠脑粉和鸡胚粉等。每毫升荧光抗体中加入肝粉50~100mg,在离心管中充分混匀,在室温中振动2h,4℃中过夜,再搅拌10min,高速离心(3000~15000r/min)30min,1~2次后,即可使用其上清液。吸收一般应在临用前进行,吸收后之荧光抗体保存冰箱中勿超过2周。染色应作吸收前后之比较,吸收时可先用缓冲盐水将组织干粉浸湿,离心(3000~15000r/min)30min,除去上清液,再加入荧光抗体进行吸收,以免消耗过多的抗体。 肝粉或新鲜细胞吸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消除方法,对荧光抗体的荧光色素和蛋白都有吸附作用。如检查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时,也可用相同的组织干粉或匀浆沉淀物吸收之。 用脏器肝粉吸收对荧光抗体损失较多,如果根据Hiramotos氏等的方法将组织的20%生理盐水匀浆液,用生理盐水洗2~3次,12000r/min 10min离心沉淀,用其沉淀物吸收其荧光抗体即能完全达到目的,京极方久氏认为这样吸收对荧光抗体几乎没有损失,他们常用此法,效果甚佳,吸收后放置一周左右,用时有必要再吸收一次。

贴壁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贴壁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Materials: 1. PBS solution 2. 4% Paraformaldehyde (PFA fixative): Dissolve 4g paraformaldehyde in 100ml PBS solution, stir at 70℃to dissolve; 3. PBS-T solution: (0.1% Triton X-100 in PBS solution) 4. PBS-B blocking solution: (4% BSA in PBS solution) 5. Primary antibody: Dilute with PBS-B solution, dilution factors should refer to manual, or, test from 1:50~200, should be more concentrate than application in Western blot; 6. Secondary antibody: Dilute with PBS-B solution, dilution factors should refer to manual Procedure: 1. Cultured cells, let it attach to the coverslips in 6-well plate; 2. Remove medium, rinse with PBS twice; 3. Add 2ml 4% paraformaldehyde, incubate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0 minutes; 4. Rinse with 2ml PBS three times, rinse for 5 minutes every time; 5. Permeabilize cells with 2ml PBS-T solution at 4?C for 10 minutes; 6. Remove PBS-T solution, rinse cells with PBS for 5 minutes at room temperature; 7. Block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with PBS-B solution at 37?C for 30 minutes; 8. Add primary antibody solution, incubate at 4?C overnight; 9. Remove primary antibody solution, wash with PBS for 5 minutes; 10. Add secondary antibody solution, incubate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 hour; 11. Wash with PBS three times, 5 minutes each; 12. Add anti-fade DAPI solution if needed; 13. Observation. 细胞免疫荧光步骤 1.细胞爬片; 2.4%多聚甲醛固定10min(固定细胞器用预冷的70%甲醇+30%丙酮); 3.PBS漂洗5min;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1. 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 (1)基本原理 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缺点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此法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炎活检、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查。 (2)试剂与仪器 磷酸盐缓冲盐水(PBS):L, 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L,的PBS进行稀释 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搪瓷桶三只(内有L,的PBS 1500ml) 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 荧光显微镜 玻片架 滤纸 37℃温箱等。 (3)实验步骤 ① 滴加L,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一定湿度。 ② 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覆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一定时间(参考:30min)。

③ 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L,的PBS冲洗后,再按顺序过L,的PBS三缸浸泡,每缸3-5 min,不时振荡。 ④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覆盖。 ⑤ 立即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 (-)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荧光明亮;(+++ --++++)荧光闪亮。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照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4)注意事项 1)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2)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已足够。染色温度多采用室温(25℃左右),高于37℃可加强染色效果,但对不耐热的抗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采用0-2℃的低温,延长染色时间。低温染色过夜较37℃30 min效果好的多。 3)为了保证荧光染色的正确性,首次试验时需设置下述对照,以排除某些非特异性荧光染色的干扰。 ① 标本自发荧光对照:标本加1-2滴L,的PBS。 ② 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