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十五单元 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试题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十五单元 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试题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十五单元 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试题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四部分世界近代史第十五单元三次科技

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邵阳]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3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在(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2.[2017·苏州]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3.[2017·广东]1801年—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4.[2017·沈阳]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 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 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5.[2017·日照]“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英国取得如此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D.掌握着欧洲和世界霸权

6.[2017·黄石]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

C.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D.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7.[2017·呼和浩特]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流工具 D.机械设备

8.[2017·淄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生活。“电灯电话”这类用品出现于( )

A.古代中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新技术革命

9.[改编题]下图是来源于1885年某周报的一则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最可能是( )

瓜分世界

A.工业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B.工业革命后,英国默许德俄在亚非疯狂争夺殖民地

C.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俄的挑战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动摇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10.[2017·雅安]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11.[2017·连云港]下列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技术基础的是( )

A.空间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技术

12.[2017·潍坊]1964年—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出现了沃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世界太小了。导致“世界太小”的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世界多极化趋势

C.技术和通信的进步

D.工业革命的影响

13.[2017·黄石]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

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14.[2017·赤峰]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但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起全球粉丝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15.[2017·烟台]“任何生物如果以任何方式发生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却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被选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

A.牛顿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6.[2017·德州]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的推动。在19世纪60年代,欧洲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主要来自于( )

A.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7.[2017·威海]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牛顿在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

①创建微积分②提出进化论思想③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⑤创立相对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8.[2017·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为瓦特改良的________;图二为美国“发明大王”________。

(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________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________时代”。

19.[2017·徐州]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1913年,亨利·福特进一步发展了制造技术……福特的设计是,一个载着零部件的传送带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上以一定的速度经过工人。每个工人在传送带旁边的固定位置上从事特定的工作,这样,每93分钟即可装配出一个汽车底盘,而从前需要728分钟……在20世纪早期,世界上一半的汽车是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汽车价格急转直下,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也能够买得起汽车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情境中亨利·福特发展的“制造技术”是什么?它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2)根据情境概括“福特的设计”带来的影响。福特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20.[2017·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目录节选:

(1)以上目录材料中,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2)说到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作者不得不提及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根据提示写出他们的名字。

①“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的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②“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的进化论者。

(3)工业革命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工业革命分别对“欧洲”和“非欧洲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三国革命对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所起的共同作用。

【能力强化练】————————————

一、选择题

1.[衔高题]有人认为,中国资本主义是头脚倒立、逆向发展的。是先器物、再制度、后思想。而英、法等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是先思想、再制度、后器物。材料中所述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发展的“后器物”阶段应开始于(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机器生产所取代。那么,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C.电力的广泛运用

D.内燃机的发明

3.[衔高题]19世纪初,在一位名人的讣告中提及该名人的发明“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他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并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及其发明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西门子——发电机

C.爱迪生——电灯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4.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这一论断( )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B.肯定了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

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

D.赞扬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广泛开展

5.[衔高题]《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重大革新是( )

A.轮船、飞机 B.汽车、飞机

C.火车、轮船 D.汽车、火车

7.1942年起,美国洛杉矶市曾数度发生汽车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光化学烟雾,刺激受害者眼部,并引发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症状的事件。该事件反映了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C.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D.加剧了环境污染

8.历史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适合的标题是( )

A.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B.引领时代的思考

C.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D.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9.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项技术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10.科技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生活。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 )

A.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C.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D.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11.2016年9月17日,上海,南京路苹果旗舰店,苹果iPhone7正式发售。手机技术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B.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C.它起源于美国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12.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原子弹爆炸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螺旋桨飞机

13.[衔高题]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引起各行业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速度的加快

B.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

C.圈地运动影响了农业

D.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14.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电脑、原子弹、人造卫星等。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D.科技进步终将毁灭人类

15.英国诗人蒲伯写道:“大自然和自然定律都在黑暗中躲藏,上帝说,让牛顿问世!于是一切都有了光明。”牛顿获得如此赞美是因为他( )

A.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B.提示了物体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换的规律

C.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D.论证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密切关系

16.“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族就有近1 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17.科技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经过无数次思考、实验和不懈追求的结果。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爱迪生——万有引力定律

二、非选择题

18.[衔高题]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19.[衔高题]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举办的几次重要的世界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展品有①蒸汽机、②纺织机械等。

1876年美国费城会址建了③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④有轨电车线。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

(1)分别指出上述展品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_____,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你认为会有哪些反映交通和通讯工具方面成就的展品?

(2)在这三次世博会的五十多年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人类引入“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议论网络的意义和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化正在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因此人们应该远离网络。

(3)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联系实际说明你对网络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1825年,英国修筑的世界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亲自驾驶自己制造的“旅行者号”火车机车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成功。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

2.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750年以后英国城市人口比例逐渐增多,农村人口比例逐渐减少,到1850年,城市人口比例远远大于农村人口比例。联系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了城市,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城市化的进程加速。

3.D [解析]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了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增加,推进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4.C [解析] 材料表明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迅速提高,原棉消耗量、生铁产量以及煤产量有了极大增长,反映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材料与改变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工人生活质量、社会结构变化无关,C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840年先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C项正确。A、B两项对英国取得如此国际地位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的原因。D项说法错误,可排除。故选C项。

6.D [解析] 表格信息反映出英、法实力下降,美、德实力增强的情况。美、德实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走在前列,掌握了一大批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项正确。A、B、C 三项说法错误,可排除。故选D项。

7.A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最主要的动力,所以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最主要的动力,所以被称为“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能源动力。故选A项。

8.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话等电器产品相继问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9.C [解析] 本题要注意时间信息“1885年”。1885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沙俄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动摇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10.B

11.D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技术基础的是计算机技术。

12.C [解析] 随着技术和通信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逐步缩小。

13.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吴国盛的主要现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14.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由于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全球化。

15.C [解析] 题干中的这一理论是进化论思想。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故选C项。

16.B [解析] 本题要注意时间信息“19世纪60年代”。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动摇了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根基。A项提出于18世纪,C项提出于17世纪下半期,D项提出于20世纪初,均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符合题意。

17.A [解析]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②⑤应排除。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建微积分;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力学上的突出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①③④正确。

18.(1)蒸汽机;爱迪生。

(2)蒸汽。

(3)电气。

19.(1)汽车流水装配线。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

(2)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要勇于创新,创新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源泉。

20.(1)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2)①牛顿;②达尔文。

(3)瓦特改良蒸汽机。对欧洲的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或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西方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紧了殖民扩张活动,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4)推翻了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也可)

【能力强化练】

1.B

2.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干中的信息“19世纪上半叶”“英国”,由此可判断此事件为第一次工业革命。A、B两项均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项为开始标志,B项中的“蒸汽机”为核心发明,而C、D两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故选B项。

3.A

4.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结束于1794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1688年;宪章运动发生在1836年—1858年;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上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17世纪。故选C项。

5.C 6.B 7.D

8.C [解析] 与A、B、C、D四项相对应的事件依次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启蒙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选C项。

9.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示的内涵。通过分析图示可以看出,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图示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个领域之间联系密切,互相促进。所以D项符合题意。

10.C [解析]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A项与牛顿有关,B项与达尔文有关,D项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有关。

11.A [解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2.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和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原子能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3.B [解析]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年—1901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行业就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工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服务业,故选B项。A项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变化的条件;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4.D 15.A 16.D 17.D

18.(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②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④;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等。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或民族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

(3)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要点提示:网络有利于人类的交往;网络有利于文明程度的提高。虽然存在网络垃圾、网络欺骗和网上信息垄断等不文明行为,但不应该因网络的负面效应反对或放弃网络;应从人类整体文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网络。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专题训练题(答案版)

透镜专题训练 一、透镜的作用 1.(2018四川省内江市,14题,4分)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 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镜会聚 2.如图所示,小明用凸透镜、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着 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 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 【答案】最小、最亮;10 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 处.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 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答案】焦点15正立虚 4.把一个凸透镜正对阳光,在镜下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这点叫________,某同学 在测该透镜的焦距f时,用太阳光垂直照射该透镜,另一侧白纸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光斑, 测得光斑到透镜距离是L,他得出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他的判断________(选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答案】焦点不正确光斑可能是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2018龙东市,25,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再将蜡 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 个清晰的像。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精华版)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0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赴省城培训后向全县初中历史老师所作的汇报-------- 3月6日—8日,我受县教研室和学校派遣,去太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xxxx年中考历史科的培训。说是三天,去时用了一天,回来用了半天,实际培训时间只有天半。7日上午,省教科院副院长李金碧作了开班讲话,省教科院副院长贺斌针对今年的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科目的说明、今年的中考方向、复习策略、今后的课改等方面,宏观上作了一个专题讲座;7日下午,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蒲丽萍老师作了《xxxx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解读》;8日上午观摩了太原师范学院附中李虹桥老师关于中国现代史第一课时的复习课,太阳市教研室田向洲老师作了评课;8日下午坐车返回。时间虽短,但是收获很大,尤其是蒲丽萍老师的解读和李虹桥老师的示范课。现就我的记忆和理解,从解读和示范课两方面,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蒲丽萍老师关于《xxxx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

解读》 、考试依据、性质、题型、各部分的比例 中考历史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中考是毕业、升学并用,既要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需要。因此考题难度要降低,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但要有少量难题,来适应招生竞争的现实需要。考题要有梯度和坡度,整体的难度系数控制在。历史卷75分,六大部分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山西历史。 题型上讲,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在非选择题型中,去年的探究题是去年的一个新发明要继续保留,材料题继续有。阅读判断题虽说是山西的传统题目,出题的立意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但是对近几年的教学和课改带来了负面影响,今年是否采用有待进一步商榷。想用一下改错题,又违背了我省试题正面引导学生的命题宗旨。 2、中考历史命题的原则 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应体现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应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训练含答案(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训练含答案(2019年中考历 史总复习) 主题一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无锡中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 1.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3.其统治者称“法老”。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D.古代希腊 2.(2018?青岛中考)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3.(2019?原创题)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4.(2018?郴州中考)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出家苦行修道,7年后,终于悟道成佛,创立了( )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5.(2018?聊城中考)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强调公民的平等B.保护公民的隐私 C.保护公民的财产D.表达生者的敬意6.(2019?原创题)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 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外邦人

2019年中考历史考纲新变化

增加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的起源 识记陈胜、吴广起义 2.统一国家的建立 运用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难度方面较去年有所加深)3.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识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 思想文化 识记《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识记邓世昌的事实 运用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难度加大,2013年为理解) 2.近代化的起步 识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理解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难度降低,2013年为运用) 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难度降低,2013年为运用) 4.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理解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难度降低,2013年为运用)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识记重庆谈判 三、中国现代史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 理解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难度加大,2013年为识记) 五、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识记达芬奇 运用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理解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 3.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4.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度加大,2013年为识记) 5.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6.科学与思想文化 识记《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理解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法西斯的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识记科索沃战争 5.科学技术和文化 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七、安徽史 1.古代篇 识记名医华佗;淝水之战; “宋画第一”李公麟 2.近代篇 识记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教育的兴起 删减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识记夏朝建立的史实 2. 统一国家的建立 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中的作用 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4.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识记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识记雅克萨之战 6.思想文化 识记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1.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运用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阶段:5月25日之前(二模后到三模前),第二轮复习,搞专题,提能力。 打破教材体系,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专题复习也就是归纳知识的复习,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界限进行比较对照、求同找异、纵横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也可以与时政结合起来复习。 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地“纵”或“横”地复习,而应纵横联系,形成专题,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另外,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现举例如下: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近代侵略专题:⑴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中的暴行(英军强占香港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城、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侵略军的血腥与残暴。⑵其他侵略事件(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阿古柏侵略新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学生认识到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把非法侵占加以合法化,把侵略成果扩大化。让学生清楚哪些条约有割地内容,哪些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哪些有赔款内容,哪些条约侵略出现新形式。 2、反抗专题 反抗专题(以人物为中心)学生经常弄不清人物的身份,为此把它们分成这几类型。清朝官员将领: 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共产党员:杨靖宇、彭德怀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民间团体及代表:太平军(洪秀全、李秀成)、义和团。我们让学生以历史人物联系相关事件,从人物身上学到一些优良品质。 3、探索专题 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四次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弄清时间,领导阶级派别,代表人物,目的,内容,结果性质,意义) 4、中共专题 (1)中共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题及答案.docx

2019-2020 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37 分 ) 1.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 m的路程,每隔 10 m作一记号.选出 4 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 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 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_______; (2) 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2.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可以观察到碘的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儿,在烧瓶壁上可观察到碘的_______现象. 3.做“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_______ 和_______ 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_______和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 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 A和 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 玻璃板前的蜡烛 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______________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 填“能”或“不能” )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像. 5.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_______法来测定电阻的阻值,即只要测出电阻两端的 _______和通过它的 _______,就可以用公式_______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这一实验要求, 除待测电阻外,还必需的器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6.如果你的家庭电路中有一只表盘上标有3000 R/kWh 的电能表,另外你手头还有一块 秒表.如何测量你家中某一盏白炽灯的实际电功率? (1)写出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 ; (2)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 ; (3)写出根据测量的物理量,计算灯泡电功率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 7.白炽灯的灯丝常在_______时发生断开,如若能接上继续使用,则电功率将比原来 _______( 填“大”或“小”) ,这是由于它的电阻变_______了. 8.把几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隔一会儿,清水变成红水,这是_______现象.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9.水的比热是_______.装有 50 L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温从20℃上升到 50℃,该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 10.黑板的“反光”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 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_______反射的缘故. 11.普通自行车上,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装置是_______;在前后轮中减小摩擦 的措施是在轮子的轴上安装了_______. 二、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24 分) 12.使用天平时,下列哪种原因会使测量产生误差( ) A.天平使用之前忘了调节 B.游码所对标尺的读数估计值偏小了 C.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里,被称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并使用了游码 D.少加了一个 2 g 游码标示的质量 13.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矸石( 矿井下与煤共生一处的石块) 破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高价销售 给客户.客户为了防止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可以检测下述物理量中的()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初中三年全部历史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2019年中考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和复习进度表 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复习内容较多,共涉及七八九年级六册教材内容,但课时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梳理教材,细化知识点,夯实基础。 内容:1-----4册历史课本内容时间安排:3月4日---5月6日 根据每一单元内容多少不同,预定一节课复习2-3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制度政策等,对知识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上,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热点讲解时间安排:5月9日---6月3日 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相互联系,千丝万缕。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 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专题的设计要灵巧、细小。切记不能设计过大的专题,进行大的专题知识梳理;要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角度、重点问题的角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设计一些轻巧灵便的小专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归纳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知识结构归纳使学生对本专题涉及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训练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搞好热点问题的梳理,找准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切入点。通过热点讲解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提高能力。时间安排:6月6日---6月15日 将四册课本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例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具体复习方法措施安排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以2019《中考指导》为参考,依其规定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进行复习。具体做法,依据内部资料(历史复习资料)为主,备课时结合考纲、历届中考试题,将重点补充到复习资料上,讲、练、背相结合,以背为主,随机考察学生背诵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2、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在复习时教师既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同时还要大胆取舍,去粗取精。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同步专题(初中全套)

专项训练(一)__光学作图 1.在图ZX1-1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 图ZX1-1 2.[2019·德阳]如图ZX1-2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ZX1-2 ZX1-3 3.如图ZX1-3所示,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的鱼恰好在B′点,请你画出鱼的大致实际位置B。 4.如图ZX1-4甲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方A点处,看到浮在水面上B点的小鸭子与飞在天空中C点的小鸟“撞”在了一起。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人眼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 图ZX1-4 5.如图ZX1-5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图ZX1-5 6.[2019·南京]如图ZX1-6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图ZX1-6 7.如图ZX1-7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 图ZX1-7 8.根据图ZX1-8中的反射光线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图ZX1-8 9.画出图ZX1-9中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 图ZX1-9 10.[2019·聊城]如图ZX1-10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 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图ZX1-10 11.请在图ZX1-11中完成光通过透镜的光路。(P为二倍焦距点) 图ZX1-11 12.图ZX1-12给出了物体AB及像A′B′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回声:声音的反射;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用来区分发声体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三种乐器的发声 6.三种乐器: 管乐器: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越细越短的弦,音调越高,越粗越长的弦,音调越低。 打击乐器: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8.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B超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除尘等。 10.用钢尺探究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 探究音调:保持用力大小一样,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 探究响度:保持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用力的大小。 第二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特殊结构是缩口。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固态液态。要吸热。 7. 凝固:液态固态。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1.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2. 汽化:液态气态,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世纪中期,法国的一名外交官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抢掠”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2.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B.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孙中山 C.林则徐、孙中山、李鸿章、康有为 D.统一战线的道路 【答案】A 3.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的道路 B.国共合作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统一战线的道路 【答案】C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下列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的事件是() 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A 5.“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6.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7.五芳同学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总结,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填空题专题练习

2019年难题冲刺之单选填空题精选精练 22.(2001年天津)有两个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的实心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称量时,弹簧秤的示数相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ρ甲大于ρ乙时,它们在空气中受的重力可能相同 B .当ρ甲小于ρ乙时,它们在空气中受的重力可能相同 C .当ρ甲大于ρ乙时,甲在空气中受的重力大于乙在空气中受的重力 D .当ρ甲小于ρ乙时,甲在空气中受的重力大于乙在空气中受的重力 1. (2002天津)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 ,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 ,下面关于这三 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 G = B. G N = C. F N = D. F N G +=N F G 图1 10. (2004天津)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 的阻值为18Ω。有四只白炽灯泡L 1、L 2、L 3、L 4,它们的规格分别为“3V,2W ”、“6V,2W ”、“12V,2W ”、“24V,2W ”。当把它们分别接在电路中的M 、N 两端时,实际功率最大的是( ) A.L 1 B.L 2 C.L 3 D.L 4 22、(2005天津)如图6所示,物体A 重20N ,滑轮重1N ,绳重不计, 弹簧秤示数为25N ,则物体B 的重为_________N 。 9. (2006天津)如图2所示,L 1、L 2是相同的小灯泡,当S 闭合后,电流表( ) A.A 1与A 2的示数仍然相等 B.A 2的示数是A 1示数的2倍 C.A 1的示数为零,A 2的示数变大 D.A 1的示数不变,A 2的示数变大 10(2006天津).如图3所示,当闭合开关后,能直接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或电流的电路图是( )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试题练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试题练含答案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下列人物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①章西女王②拿破仑③圣马丁④玻利瓦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美“解放者”。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英雄;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共同领导了南美民族解放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选C项。 2.某文件指出:“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上述内容出自() A.《宅地法》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隶。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因此,答案为B项。 3.某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答案:C 4.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材料中的事件指的()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南北战争 D.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大力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D项。

2019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2019年中考历史涉及的周年热点问题(纪念大事件) 中国古代史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589年:隋朝统一;1430周年 中国近代史 1.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东端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330周年 2.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80周年 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葡萄牙》签订,175周年 4.1864年,天京的陷落,155周年 5.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 6.1894年,平壤战役;125周年 7.1894年,黄海战役;125周年 8.1894年,辽东半岛战役;125周年 9.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成立兴中会,125周年 10.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120周年 11.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120周年 12.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05周年 1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 1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黄埔军校建立,95周年 15.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 16.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5周年 17.1944年,豫湘桂战役,75周年 18.1949年,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19.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70周年 2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1.1949年,人民海军,70周年 22.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5周年 23.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65周年 24.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65周年 25.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 26.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71页图片 27.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 28.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5周年 29.1984年,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35周年 30.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5周年 31.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35周年 32.1999年,澳门回归,20周年 33.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周年 34.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出,5周年(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汇编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一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以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直至建立对整个世界的统治、危机与调整恢复这一发展过程为主要线索。主要内容包括: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时期(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 治维新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意德日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与两极格局、美日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事件: ?思想领域(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政治领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经济领域: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要实现中国梦,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启示)呢? ①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②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③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或酝酿时期) 考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①新的生产经营方式:13、14世纪西欧社会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②新的社会阶层:富裕农民、工场主(商人)——早期资产阶级诞生。 考点二: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1)背景①天主教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②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概况: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持续了近300年,蔓延西欧所有国家。 (3)核心思想(时代精神):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①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是《神曲》。②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③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2019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2019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1)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原数据最后有答案。 (2)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复杂电路要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化图),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3)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要加%号)除外。 (4)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5)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6)注意g的取值。 (7)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具体依题目要求为准)。(8)分步求出每个量,做到求一个未知量用一个公式。 (9)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 一、声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声; 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④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般(v 固﹥v 液 ﹥v 气 ) ⑤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 2、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HZ)越大,音调越高(弦的音调与长短、松紧、粗细有关,前高后低) A、人耳的听声范围:20~20000HZ B、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作用:超声碎石等 C、次声波:振动频率小于20HZ,大型爆炸、地震会产生次声波 ②响度(dB)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通过鼓面纸屑弹起的高度来辨别振幅的大小,转换法)。 0dB: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40dB:安静的环境70dB:影响工作谈话90dB:影响听力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可辨别发声体。 3、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二、光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3、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4、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5、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6、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7、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8、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三、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①、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