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习题集全套汇编

平面几何习题集全套汇编
平面几何习题集全套汇编

平面几何习题大全

下面的平面几何习题均是我两年来收集的,属竞赛范围。共分为五种类型,1,几何计算;2,几何证明;3,共点线与共线点;4,几何不等式;5,经典几何。

几何计算-1

命题设点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DE⊥BC于点E,DF⊥AC于点F。若AF=15,BE=10,则四边形DECF的面积是多少?

解:设DF=CE=x,DE=CF=y. ∵Rt△BED∽Rt△DFA, ∴BE/DE=DF/AF

<==> 10/y=x/15 <==> xy=150.

所以,矩形DECF的面积150.

几何证明-1

命题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O为圆心,己知∠AOB+∠COD=180.求证:由O向四边形ABCD所作的垂线段之和等于四边形ABCD的周长的一半。

证明(一) 连OA,OB,OC,OD,过圆心O点分别作AB,BC,CD,DA的垂线,垂足依次为P,Q,R,S。

易证ΔAPO≌ΔORD,所以DR=OP,AP=OR,

故OP+OR=DR+AP=(CD+AB)/2。

同理可得:OQ+OS=(DA+BC)/2。

因此有OP+OQ+OR+OS=(AB+BC+CD+DA)/2。

证明(二) 连OA,OB,OC,OD,因为∠AOB+∠COD=180°,OA=OD,所以易证

RtΔAPO≌RtΔORD,故得DR=OP,AP=OR,

即OP+OR=DR+AP=(CD+AB)/2。

同理可得:OQ+OS=(DA+BC)/2。

因此有OP+OQ+OR+OS=(AB+BC+CD+DA)/2。

几何不等式-1

命题设P是正△ABC内任意一点,△DEF是P点关于正△ABC的内接三角形[AP,BP,CP 延长分别交BC,CA,AB于D,E,F],记面积为S1;△KNM是P点关于正△ABC的垂足三角形[过P点分别作BC,CA,AB垂线交于K,N,M],记面积为S2。求证:S2≥S1 。

证明设P点关于正△ABC的重心坐标为P(x,y,z),a为正△ABC的边长,则正△ABC的面积为S=(a^2√3)/4。

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定义易求得:

AD=za/(y+z),CD=ya/(y+z),CE=xa/(z+x),AE=za/(z+x),AF=ya/(x+y),BF=xa/(x+y).

故得:

△AEF的面积X=AE*AF*sin60°/2=Syz/(z+x)(x+y);

△BFD的面积Y=BF*BD*sin60°/2=Szx/(x+y)(y+z);

△CDE的面积Z=CD*CE*sin60°/2=Sxy/(y+z)(z+x).

从而有S1=S-X-Y-Z=2xyzS/(y+z)(z+x)(x+y)。

因为P点是△KNM的费马点,从而易求得:

PK=(xa√3)/[2(x+y+z)],

PN=(ya√3)/[2(x+y+z)],

PM=(za√3)/[2(x+y+z)].

故得:

S2=(PN*PM+PM*PK+PK*PN)*sin120/2=3S(yz+zx+xy)/[4(x+y+z)^2]。

所以待证不等式S2≥S1等价于:

(3/4)*(yz+zx+xy)/(x+y+z)^2≥2xyz/(y+z)(z+x)(x+y);

<====> 3(y+z)(z+x)(x+y)(yz+zx+xy)≥8xyz(x+y+z)^2;

上式展开等价于

3x^3(y^2+z^2)+3y^3(z^2+x^2)+3z^3(x^2+y^2)-2xyz(x^2+y^2+z^2)-4xyz(yz+z x+xy)≥0;

上式化简等价于

x^2(x+2y+2z)(y-z)^2+y^2(y+2z+2x)(z-x)^2+z^2(z+2x+2y)(x-y)^2≥0.

因为P点在正△ABC内,故x>0,y>0,z>0,所以上式显然成立。命题得证。

几何不等式-2

命题设P是三角形ABC内一点,直线AP,BP,CP与三边的交点分别为D,E,F。则三角形DEF叫做点P的塞瓦三角形。试证点P的塞瓦三角形DEF的面积不超过三角形ABC 面积的四分之一。

证明设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 塞瓦三角形DEF的面积为S1, 三角形AEF的面积为Sa, 三角形BFD的面积为Sb, 三角形CDE的面积为Sc。令BD=xBC,CE=yCA,AF=zAB,

则CD=(1-x)BC,AE=(1-y)CA,BF=(1-z)AB。那么Sa=(AE*AF*sinA)/2=z*(1-y)*S,

Sb=(BD*BF*sinB)/2=x*(1-z)*S,

Sc=(CD*CE*sinC)/2=y*(1-x)*S。

所以有

S1=S-Sa-Sb-Sc=S*[1-z*(1-y)-x*(1-z)-y*(1-x)] =S*[1-(x+y+z)+yz+zx+xy] ,

据此命题[S≥4S1]转化为证明

4*[1-(x+y+z)+yz+zx+xy]≤1

根据塞瓦定理得:

xyz=(1-x)*(1-y)*(1-z)

上述恒等式展开等价于

1+yz+zx+xy=2xyz+x+y+z

将其代入得:8xyz≤1.

由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得:

2√[x(1-x)]≤1,

2√[y(1-y)]≤1,

2√[z(1-z)]≤1,

上述三式相乘得:

8√[xyz(1-x)*(1-y)*(1-z)]≤1 , <==> 8xyz≤1 .

几何不等式-3

命题设P是三角形ABC内一点,点P在三边BC,CA,AB上的射影分别为D,E,F。则三角形DEF叫做点P的垂足三角形。试证点P的垂足三角形DEF的面积不超过三角形ABC 面积的四分之一。

证明设P点垂足ΔDEF面积为F,ΔABC面积为Δ,

令PD=r1,PE=r2,PC=r3,BC=a,CA=b,AB=c,R表示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则有

F=[r2*r3*sinA+r3*r1*sinB+r1*r2*sinC]/2

=[a*r2*r3+b*r3*r1+c*r1*r2]/(4R)。

故命题转化为求证

a*r2*r3+b*r3*r1+c*r1*r2≤RΔ(1)

据恒等式:abc=4RΔ,则上式为

a*r2*r3+b*r3*r1+c*r1*r2≤abc/4 (2)

设P点的ΔABC重心坐标为P(x,y,z),对(2)式作置换等价于

R^2*(x+y+z)^2≥yza^2+zxb^2+xyc^2 (3)

(3)展开化简为

(R*x)^2+(R*y)^2+(R*z)^2+(2*R^2-a^2)*yz+(2*R^2-b^2)*zx+(2*R^2-c^2)*xy≥0 上式配方整理得:

[R*x+(2*R^2-c^2)*y/(2R)+(2*R^2-b^2)*z/(2R)]^2+[c*y*cosC-b*z*cosB]^2≥0,

显然成立。易验证当x:y:z=a*cosA:b*cosB:c*cosC,即外心时取等号。

几何不等式-4

命题试比较给定一三角形的最大内接矩形的面积与最大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证明设给定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b,c,相对应的高线分别为ha,hb,hc,给定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不妨设a>b>c,则hab>c条件下,求出最大内接矩形与最大内接正方形的面积。

(1)对于给定三角形的最大内接矩形的面积可如下求:设矩形长为x[与BC边重合],宽为y,矩形的面积为S1。运用相似比可得:

(ha-y)/x=ha/a <==> x=a*(ha-y)/ha,所以

S1=y*a*(ha-y)/ha=-[1/(a*ha)]*[a^2*y^2-2*a*S*y]

=-[1/(2*S)]*(a*y-S)^2+S^/2≤S/2。

当y=S/a=ha/2,x=a/2时,S1的最大值为S/2。

所以给定三角形的最大内接矩形的面积为S/2,它共有三种形状,即(长,宽)=(a/2,ha/2);(长,宽)=(b/2,hb/2);(长,宽)=(c/2,hc/2)。注意这里长与宽相对而言。

(2)对于给定三角形的最大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可如下求:设正方形边长为x,正方形的面积为S2。运用相似比可得:

(ha-x)/x=ha/a <==> x=2*S/(a+ha),

因为a>b>c,易证得:a+ha>b+hb>c+hc,

所以给定三角形的最大内接正方形的面积:

S2=[2*S/(c+hc)]^2。

(3)下面确定给定三角形ABC的最大内接矩形的面积与最大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2*S/(c+hc)]^2≤S/2

<==> 8*S≤(c+hc)^2

因为c^2+(hc)^2≥2*c*hc=4*S,所以8*S≤(c+hc)^2显然成立。

当c=hc时等号成立。

几何不等式-5

命题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BAC=90°,E,F在BC边上[E点靠近B点,F点靠近C 点]。求证:

(1) 如果∠EAF≤45°,则BE^2+CF^2≥EF^2;

(2) 如果∠EAF≥45°,则BE^2+CF^2≤EF^2.

证明设AE为y,AF为z,AB=AC=a。

在△ABE,△ACF中[∠ABE=45°,∠ACF=45°],根据余弦定理得:

BE^2=y^2-a^2+a*BE*√2;?y^2=a^2+BE^2-a*BE*√2;

z^2=a^2+CF^2-a*CF*√2; CF^2=z^2-a^2+a*CF*√2.?

两式相加得:

BE^2+CF^2=y^2+z^2-2a^2+a√2(BE+CF)=y^2+z^2-2a^2+a√2(a√2-EF)

=y^2+z^2-a√2EF。

注意到:△AEF面积的两种表示式

yzsin(∠EAF)/2=aEF/(2√2) a√2EF=2yzsin∠EAF

所以有BE^2+CF^2=y^2+z^2-2yzsin∠EAF

而在△AEF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EF^2=y^2+z^2-2yzcos∠EAF

对比上述两式,当∠EAF=45°时,有BE^2+CF^2=EF^2。

(1) 如果∠EAF≤45°,则tan∠EAF≤1,即BE^2+CF^2≥EF^2;

(2) 如果∠EAF≥45°,则tan∠EAF≥1,即BE^2+CF^2≤EF^2.

附证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E,F在BC上,不妨设F在E右侧将△AFC旋转90度到△ADB

∠ABC=∠ACB=∠ABD=45==>∠DBE=90 BD=CF

==>BE^2+CF^2=BE^2+BD^2=DE^2

DE^2=AD^2+AE^2-2AD*AE*cos∠DAE

EF^2=AF^2+AE^2-2AF*AE*cos∠EAF

AD=AF

DE^2-EF^2=2AF*AE(cos∠EAF-cos∠DAE)

∠DAE=∠DAB+∠BAE=∠CAF+∠BAE=90-∠EAF

(1)∠EAF≤45°,则90°>∠DAE≥∠EAF>0°,

DE^2-EF^2=2AF*AE(cos∠EAF-cos∠DAE)≥0

DE^2≥EF^2

BE^2+CF^2≥EF^2

(2)∠EAF≥45°,则0°<∠DAE≤∠EAF<90°,

DE^2-EF^2=2AF*AE(cos∠EAF-cos∠DAE)≤0

DE^2≤EF^2

BE^2+CF^2≤EF^2

几何不等式-6

命题非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组成的三角形,它的外接圆半径大于原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5/6。

证明(1) 设非钝角三角形ABC的三边长为a,b,c,相对应的中线分别为ma,mb,mc,R,S为非钝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和面积。而以三角形三中线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S/4。根据三角形恒等式:abc=4R*S,故只需证明:

8*ma*mb*mc>5*a*b*c (1)

即64*(ma*mb*mc)^2>25(a*b*c)^2 (2)

据三角形中线公式:

4*(ma)^2=2b^2+2c^2-a^2,4*(mb)^2=2c^2+2a^2-b^2,4*(mc)^2=2a^2+2b^2-c^2,

因为三角形是非钝角三角形,则b^2+c^2-a^2>=0,c^2+a^2-b^2>=0,a^2+b^2-c^2>=0,注意三式不可能同时取零,当直角三角形时,有一为零。设x,y,z为非负实数,

则令2x=b^2+c^2-a^2,2y=c^2+a^2-b^2,2z=a^2+b^2-c^2。则a^2=y+z,b^2=z+x,c^2=x+y。

对(2)式作置换等价于:

(4x+y+z)*(4y+z+x)*(4z+x+y)>25*(y+z)*(z+x)*(x+y)

x^3+y^3+z^3-x^2(y+z)-y^2*(z+x)-z^2*(x+y)+7*x*y*z>0 (3)

(3)式是全对称的,不失一般性,设x=min(x,y,z),(3)化简整理等价于

x*(x-y)*(x-z)+(y+z-x)*(y-z)^2+4*x*y*z>0,显然成立。

证明(2) 设RtΔABC的三边长为a,b,c,相对应的中线分别为ma,mb,mc,R,Δ为RtΔABC的外接圆半径和面积。而以RtΔABC三中线组成的ΔA'B'C'的外接圆半径和面积分别为Rm,Δm。显然Δm=3Δ/4。命题转化:

Rm≥5R/6 (1)

根据三角形恒等式:abc=4R*Δ,ma*mb*mc=4Rm*Δm。故只需证明:

8*ma*mb*mc≥5*a*b*c (2)

即64*(ma*mb*mc)^2≥25(a*b*c)^2 (3)

不失一般性,设a^2=b^2+c^2,据三角形中线公式:

4*(ma)^2=2b^2+2c^2-a^2=b^2+c^2,4*(mb)^2=2c^2+2a^2-b^2=4c^2+b^2,4*(mc)^2=2a^2+2b^2-c^2=4b^2+c^2,

所以(3)式等价于:

(4c^2+b^2)*(4b^2+c^2)≥25*b^2*c^2 (4)

(4)<==> 4*(b^2-c^2)^2≥0。显然成立,当三角形三角之比为:2:1:1时等号成立。

几何不等式-7

命题设ΔABC的三边长为BC=a,CA=b,AB=c,外心为O,内心为I。求证:

(1)∠AI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b+c>2a;

(2)∠AIO为直角的充要条件是:b+c=2a;

(3)∠AIO为钝角的充要条件是:b+c<2a。

证明连AI并延长交圆O于D。易证BD=DI=CD,令BD=DI=CD=d,利用托勒密定理:

d*c+d*b=a*(AI+d)

从而得:AI=d*(b+c-a)/a。

(1)对于等腰ΔAOD,我们有∠AI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AI>d,即b+c>2a。

同理可证(2),(3) 成立。

几何不等式-7

命题设ΔABC的三边长为BC=a,CA=b,AB=c,外心为O,重心为G。求证:

(1)∠AG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b^2+c^2>2a^2;

(2)∠AGO为直角的充要条件是: b^2+c^2=2a^2;

(3)∠AGO为钝角的充要条件是: b^2+c^2<2a^2。

证明连AG并延长交圆O于D。BC边上的中线为ma,则AG=2*ma/3。易求得: DG=ma/3+a^2/(4*ma) 。

(1)对于等腰ΔAOD,我们有∠AG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AG>DG,即b^2+c^2>2a^2。同理可证(2),(3) 成立。

几何证明-2

命题在ΔABC中,BC=a,CA=b,AB=c,s为半周长,在BC上的一点M,使得ΔABM

与ΔACM的内接圆相等。求证: AM^2=s*(s-a)

证明设AM=x,依题意可得:

MB+MC=a (1)

MB/MC=(x+c+MB)/(x+b+MC) (2)

(2) 等价于MB/MC=(x+c)/(x+b)

据(1),(2) 式可得:

MB=(x+c)*a/(2x+b+c) MC=(x+b)/(2x+b+c) ,

由余弦定理得:

MB/MC=(x^2-c^2+MB^2)/(-x^2+b^2-MC^2) (3)

所以(x+c)/(x+b)= (x^2-c^2+MB^2)/(-x^2+b^2-MC^2) (4)

将MB=(x+c)*a/(2x+b+c) MC=(x+b)/(2x+b+c) 代入(4) 式化简整理得:

(x+b)*(x+c)*[4x^2+a^2-(b+c)^2]=0,

故得: AM^2=s*(s-a)

经典几何-1

命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边AB,BC,CD,DA上分别取点K,L,M,N,如果所取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KLMN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一半,求证:四边形KLMN 至少有一条对角线平行于平行四边形ABCD边。

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DAB=θ,AD=a,AB=b. 则四边形KLMN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KN, △BKL, △CLM, △DMN的面积之和。由面积公式不难求得:

△AKN的面积=(1/2)*AN*AK*sinθ,

△BKL的面积=(1/2)*BL*(b-AK)* sinθ,

△CLM的面积=(1/2)*(a-BL)*(b-MD)*sinθ,

△DMN的面积=(1/2)*(a-AN)*MD* sinθ,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b* sinθ

所以四边形KLMN的面积等于

=(1/2)*ab*[1-(AN-BL)*(AK-MD)/ab]*sinθ。

另一方面,据已知条件,四边形KLMN的面积等于(1/2)*ab* sinθ。

比较四边形KLMN的面积的两种计算结果,可见:

(AN-BL)*(AK-MD)=0

于是,或者AN=BL,从而LN∥AB; 或者KA=MD,从而KM∥AD。故命题得证。

几何不等式-8

命题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一点,求证: PA*PC+PB*PD≥AB*BC

并指出等号成立条件。

证明作PQ平行且等于CD,连CQ,BQ,则四边行CDPQ与ABQP均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Q=PD,BQ=PA,PQ=AB=CD。

在四边形PBQC中,由Ptoiemy不等式有

BQ*PC+PB*CQ≥PQ*BC 即PA*PC+PB*PD≥AB*BC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P,B,Q,C四点共圆,即∠CPB+∠CQB=π,而∠CQB=∠APD。所以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为: ∠CPB+∠APD=π。证毕。

据此证明该题可作如下改动

命题设P为平行四边形ABCD内一点,满足∠CPB+∠APD=π,则有

PA*PC+PB*PD=AB*BC。

经典几何-2

命题圆与圆有5种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切,相含。三角形有三个圆,即外接圆,内切圆及九点圆。问三角形上述三个圆的关系

解九点圆: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半径为R/2。

外接圆:以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的交点为圆心,这个点到三角形顶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半径为R。

内切圆: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到任意一边的距离相等,半径为r。设三角形ABC的九点圆心为Q,外接圆心为O,内切圆心为I,三角形ABC半周长为s,则易求得:

OQ=[√(9R^2+8Rr+2r^2-2s^2)]/2,OI=√[R(R-2r)],IQ=(R-2r)/2.

根据圆与圆有5种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可判断:

(1),九点圆与内切圆的两半径差等于R/2-r=IQ=(R-2r)/2,故内切圆I内切于九点圆Q,即两圆内切。

(2),易证R-r>OI=√[R(R-2r)],<==>r^2>0,所以外接圆内含内切圆,即两圆内含。

(3),外接圆与九点圆,当三角形为锐角时外接圆内含九点圆,R/2>[√

(9R^2+8Rr+2r^2-2s^2)]/2,<==>s>2R+r; 当三角形为直角时九点圆内切于外接圆,R/2=[√(9R^2+8Rr+2r^2-2s^2)]/2,<==>s=2R+r;当三角形为纯角时九点圆与外接圆相交,3R/2>[√(9R^2+8Rr+2r^2-2s^2)]/2,<==>s^2>4Rr+r^2.

几何证明-3

命题己知P为正五边形ABCDE的外接圆AE圆弧上一点。

求证:PA+PC+PE=PB+PD

证明设正五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分别为a,f。据托勒密定理,

在圆内接四边形PABE中,

PA*f+PE*a=PB*a (1)

在圆内接四边形PADE中,

PA*a+PE*f=PD*a (2)

(1)+(2)得:

PA*f+PE*a+ PA*a+PE*f=(PB+PD)*a (3)

在圆内接四边形PACE中,

PA*f+PE*f=PC*a (4)

将(4)式代入(3)式得:

a*(PA+PC+PE)=a*(PB+PD)

因为a≠0, 所以PA+PC+PE=PB+PD,证毕。

共点线与共线点-1

命题在等腰△ABC中,∠B=∠C=40°,P,Q为等腰△ABC形内两点,且∠PAB=∠QAC=20°,∠PCB=∠QCA=10°。求证:B,P,Q三点共线。

证明以BC为一边,在A点的同侧作正三角形DBC,连DA,BQ。

易知AB=AC,可知DA为BC的中垂线,由∠QCA=10度得∠QCB=30度,

可知CQ为BD的中垂线,所以有∠QCD=30度=∠ADC。

由∠QAC=20度=∠ADC,有AQ∥DC,可知四边形AQCD为等腰梯形,即AD=QC,

进而ΔABD≌ΔBQC,得BA=BQ。

在ΔABQ中,可知∠QBA=20度,所以∠QBC=20度。

在BA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BE=BC,连EP,EC,BP,

可知∠PCE=(180-40)/2-10=60度,

∠EAC=80度=∠PAC。进而ΔEAC≌ΔPAC。得PC=PE,所以ΔPEC为正三角形,

有PC=PE,可知BP为EC的中垂线。于是∠PBC=∠EBC/2=20度=∠QBC。

因此B,,P,Q三点共线。

几何证明题-4

命题在△ABC中,∠A=120°,K、L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K=CL,以BK,CL为边向△ABC的形外作正三角形BKP和CLQ。证明:PQ=BC 。

证明延长直线PK与QL交于O,根据正三角形BPK,正三角形CQL及∠A=120°,显然可证:四边形OLAK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K=LO,AL=KO。又因为BK=CL,

故PO=PK+KO=BK+AL=CL+AL=AC;QO=QL+LO=CL+AK=BK+AK=AB。

而∠POQ=120°,所以△ABC≌△PQO。故PQ=BC。

几何证明题-5

命题在△ABC中,∠A=120°,K、L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K+AC=CL+AB,以BK, CL为边向△ABC的形外作正三角形BKP和CLQ。证明:PQ=BC 。

证明延长直线PK与QL交于O,根据正三角形BPK,正三角形CQL,∠A=120°及B K+AC=CL+AB,,显然可证:四边形OLAK为菱形,所以AK=LO=AL=KO。

故PO=AB,QO= AC。而∠POQ=120°,所以△ABC≌△PQO。故PQ=BC。

几何不等式-9

命题在△ABC中,∠A=120°,K、L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K+AC≥CL+AB,BK≥C L,以BK,CL为边向△ABC的形外作正三角形BKP和CLQ。证明:PQ≥BC 。

证明延长直线PK与QL交于O,令AC=b,AB=c,BK=x,CL=y。

根据正三角形BPK,正三角形CQL及∠A=120°,

显然可证:四边形OLAK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K=LO,AL=KO,∠POQ=120°。

据此得:

PO=PK+KO=BK+AL=x+b-y,QO=QL+LO=CL+AK=y+c-x。

在三角形PQO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PQ^2=PO^2+QO^2-2*PO*QO*cos120°=PO^2+QO^2+PO*QO

=(x+b-y)^2+(y+c-x)^2+(x+b-y)*(y+c-x)

=b^2+(x-y)^2+2b*(x-y)+c^2+(x-y)^2-2c*(x-y)+bc+(c-b)*(x-y)-(x-y)^2

=b^2+c^2+bc+(x-y)^2+(b-c)*(x-y)

=BC^2+(x-y)*(b+x-c-y)

因为BK≥CL,即x≥y,BK+AC≥CL+AB,即x+b≥c+y。

所以(x-y)*(b+x-c-y)≥0,

因此PQ≥BC 。

当BK+AC=CL+AB或BK=CL时取等号。

几何不等式-10

命题在△ABC中,∠A=120°,K、L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K+AC≥CL+AB,BK≤CL以BK,CL为边向△ABC的形外作正三角形BKP和CLQ。证明:PQ≤BC 。

证明延长直线PK与QL交于O,令AC=b,AB=c,BK=x,CL=y。

根据正三角形BPK,正三角形CQL及∠A=120°,

显然可证:四边形OLAK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K=LO,AL=KO,∠POQ=120°。

据此得:

PO=PK+KO=BK+AL=x+b-y,QO=QL+LO=CL+AK=y+c-x。

在三角形PQO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PQ^2=PO^2+QO^2-2*PO*QO*cos120°=PO^2+QO^2+PO*QO

=(x+b-y)^2+(y+c-x)^2+(x+b-y)*(y+c-x)

=b^2+(x-y)^2+2b*(x-y)+c^2+(x-y)^2-2c*(x-y)+bc+(c-b)*(x-y)-(x-y)^2

=b^2+c^2+bc+(x-y)^2+(b-c)*(x-y)

=BC^2+(x-y)*(b+x-c-y)

因为BK≤CL,即x≤y,BK+AC≥CL+AB,即x+b≥c+y。

所以(x-y)*(b+x-c-y)≤0,

因此PQ≤BC 。

当BK+AC=CL+AB或BK=CL时取等号。

几何证明题-6

命题设ΔABC的三边长为BC=a,CA=b,AB=c,外心为O,类似重心为K。求证:

(1)∠AK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b^2+c^2>2a^2;

(2)∠AKO为直角的充要条件是: b^2+c^2=2a^2;

(3)∠AKO为钝角的充要条件是: b^2+c^2<2a^2。

证明连AK并延长分别交边BC及圆O于D与A’。BC边上的中线为ma,易求得: AK=2*b*c*ma/(a^2+b^2+c^2) ,AD=2*b*c*ma/(b^2+c^2),

KD=2*a^2*b*c*ma/[(a^2+b^2+c^2)* (b^2+c^2)],

BD=a*c^2(b^2+c^2)/,CD=a*b^2/(b^2+c^2)

所以据BD*CD=AD*A’D,得:A’D=a^2*b*c/[2*ma*(b^2+c^2)]

故A’K=A’D+DK=3*a^2*b*c/[2*ma*(a^2+b^2+c^2)] 。

(1)对于等腰ΔAOA’,我们有∠AK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AK>A’K,

即2*b*c*ma/(a^2+b^2+c^2)> 3*a^2*b*c/[2*ma*(a^2+b^2+c^2)] ,

4*(ma)^2>3*a^2 b^2+c^2>2a^2。

同理可证(2),(3) 成立。

几何证明题-7

命题设ΔABC的三边长为BC=a,CA=b,AB=c,外心为O,垂心为H。求证:

(1)∠AH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tanB*tanC>3;

(2)∠AHO为直角的充要条件是: tanB*tanC =3;

(3)∠AHO为钝角的充要条件是: tanB*tanC <3。

证明连AH并延长分别交边BC及圆O于D与A’。易求得:

AH=2R*cosA,HD=A’D=2R*cosB*cosC,

故A’H=4R* cosB*cosC.

(1)对于等腰ΔAOA’,我们有∠AHO为锐角的充要条件是:AH>A’H,

即2R*cosA >4R* cosB*cosC <=> tanB*tanC>3;

同理可证(2),(3) 成立。

几何不等式-11

命题在非纯角ΔABC中,设ma,mb,mc;R分别表示的三中线及外接圆半径.

求证:ma+mb+mc≥4R

证明在非纯角ΔABC中,设A=max(A,B,C),G,O分别表示ΔABC的重心与外心,则O点必落在ΔBGC中,

故有:BG+CG>BO+CO,

而BG=2*mb/3,CG=2*mc/3,BO+CO=R,

所以mb+mc>3R (1)

又因为ma≥R (2)

(2)式当∠A=π/2时取等号。

2020年版北京市初三数学分类汇编-上学期期末几何

2020年初三上学期期末几何综合 1西城. △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在BC的延长线上,以P为中心,将线段PC逆时针旋转n°(0 <n<180)得线段PQ,连接AP,BQ. (1)如图1,若PC=AC,画出当BQ∥AP时的图形,并写出此时n的值; (2)M为线段BQ的中点,连接PM. 写出一个n的值,使得对于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P,总有1 MP AP, = 2并说明理由. 图1 备用图

2东城区.在△ABC中,∠BAC=45°,CD⊥AB于点D,AE⊥BC于点E,连接DE. (1)如图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猜想∠BAE与∠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E,CE,D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当∠ABC为钝角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AE,CE,DE的数量关系. 图1图2 3朝阳.已知∠MON=120°,点A,B分别在ON,OM边上,且OA=OB,点C在线段OB上(不与点O,B重合),连接CA. 将射线CA绕点C逆时针旋转120°得到射线CA′,将射线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50°与射线CA′交于点D. (1)根据题意补全图1; (2)求证:①∠OAC=∠DCB;

②CD =CA (提示:可以在OA 上截取OE =OC ,连接CE ); (3)点H 在线段AO 的延长线上,当线段OH ,OC ,OA 满足什么等量关系时,对于任意的点C 都有∠DCH =2∠DAH ,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4大兴区.已知:如图,B,C,D 三点在?A 上,?=∠45BCD ,PA 是钝角 △ABC 的高线,PA 的延长线与线段CD 交于点E. (1) 请在图中找出一个与∠CAP 相等的角, 这个角是 ; (2) 用等式表示线段AC ,EC ,ED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 备用图 图1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之抛物线(汇总解析版)

圆锥曲线第3讲抛物线 【知识要点】 一、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到某一定点F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l 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这个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注1:在抛物线的定义中,必须强调:定点F不在定直线l上,否则点的轨迹就不是一个抛物线,而是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一条直线。 注2:抛物线的定义也可以说成是:平面内到某一定点F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l F?)的距离之比等于1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注3:抛物线的定义指明了抛物线上的点到其焦点的距离与到其准线的距离相等这样一个事实。以后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时,这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 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四种: (1) px y2 2= ( > p),其焦点为 )0, 2 ( p F ,准线为2 p x- = ; (2) px y2 2- =(0 > p),其焦点为 )0, 2 ( p F- ,准线为2 p x= ; (3) py x2 2= ( > p),其焦点为 ) 2 ,0( p F ,准线为2 p y- = ; (4) py x2 2- = ( > p),其焦点为 ) 2 ,0( p F- ,准线为2 p y= .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特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px y 22±=(0>p )或py x 22±=(0>p )的特点在于:等号的一端 是某个变元的完全平方,等号的另一端是另一个变元的一次项,抛物线方程的这个形式与其位置特征相对应:当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轴时,抛物线方程中的一次项就是x 的一次项,且一次项x 的符号指明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时,抛物线方程中的一次项就是y 的一次项,且一次项y 的符号指明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三、抛物线的性质 以标准方程 px y 22 =(0>p )为例,其他形式的方程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相关结论。 (1)范围:0≥x ,R y ∈; (2)顶点:坐标原点)0,0(O ; (3)对称性:关于x 轴轴对称,对称轴方程为0=y ; (4)开口方向:向右; (5)焦参数:p ; (6)焦点: )0,2(p F ; (7)准线: 2p x - =; (8)焦准距:p ; (9)离心率:1=e ; (10)焦半径:若 ) ,(00y x P 为抛物线 px y 22=(0>p )上一点,则由抛物线的定义,有20p x PF + =; (11)通径长:p 2. 注1:抛物线的焦准距指的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其相应准线的距离。以抛物线 px y 22=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大题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大题 1.(2016 高考新课标 1 卷)如图 , 在以 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 面 ABEF为正方形 ,AF=2FD,AFD 90 ,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 60 . D C F (Ⅰ)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 (Ⅱ)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 【答案】(Ⅰ)见解析;(Ⅱ) 2 19 19 【解析】 试题分析:(Ⅰ)先证明 F平面FDC ,结合F平面 F ,可得平面F 平面 FDC .(Ⅱ)建立空间坐标系, 分别求出平面C的法向量 m 及平面 C 的法 向量 n ,再利用 cos n, m n m 求二面角.n m 试题解析:(Ⅰ)由已知可得F DF, F F, 所以F平面 FDC . 又F平面F,故平面 F 平面FDC . (Ⅱ)过 D 作DG F ,垂足为 G ,由(Ⅰ)知 DG平面 F . 以 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 GF 为单位长度,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G xyz . 由(Ⅰ)知DF为二面角D F的平面角,故DF60,则DF 2, DG3,可得1,4,0 ,3,4,0,3,0,0, D0,0, 3 . 由已知 ,// F,所以//平面FDC . 又平面CD平面FDC DC,故//CD , CD// F . 由//F,可得平面FDC ,所以 C F为二面角 C F 的平面角, C F60 .从而可得C2,0,3.

设 n x, y, z 是平面C的法向量,则 n C 0, 即x 3z 0, n0 4 y0 所以可取 n3,0, 3 . 设 m 是平面 m C0 CD 的法向量,则, m0 同理可取 m0, 3, 4 .则 cos n, m n m 2 19. n m19 故二面角C 219的余弦值为. 19 考点:垂直问题的证明及空间向量的应用 【名师点睛】立体几何解答题第一问通常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 空间中线面位置关 系的证明主要包括线线、线面、面面三者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其中推理论证的关键是结 合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推理, 要防止步骤不完整或考虑不全致推理片面, 该类题目难度不 大 , 以中档题为主.第二问一般考查角度问题, 多用空间向量解决. 2 .( 2016 高考新课标 2 理数)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交于点 O , AB 5,AC 6,点 E, F 分别在 AD,CD 上, AE CF 5 ,EF交BD于点H.将4 DEF 沿 EF 折到 D EF 位置,OD10. (Ⅰ)证明: D H平面 ABCD ; (Ⅱ)求二面角 B D A C 的正弦值. 【答案】(Ⅰ)详见解析;(Ⅱ)295 .25

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分类汇编:专题九解析几何

《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分类汇编》 2 x —2?y 2 =2上,贝U △ 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和d 2,且d 1 d 2 =6,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2 2 x ■丄=1 4 12 2 x D — 9 、选择题 1.【2018全国一卷 4】 已知椭圆C : 第九篇:解析几何 X 2 V 2 評廿1的一个焦点为(2 ,0),则C 的离心率为 1 A.- 3 2.【2018全国二卷 6】 1 B.- 2 2 x 2 双曲线 2-爲=1(a 0,b 0)的离心率为,3,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a b A . y 二 2x B . y = 3x D . y 3 x 2 3.【2018全国 11】已知F , F 2是椭圆C 的两个焦点,P 是C 上的一点,若PR_ PF 2 , 且.乙PF 2F 1 =60,则C 的离心率为 A . J 2 B . 2-3 C. D . .3-1 4.【2018全国 三卷 8】直线x y *2=0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 B 两点,点P 在圆 A . 2,61 B . 4,8〕 D . 5.【2018全国三卷10】已知双曲线 C : 三卷 =1(a 0 , b 0)的离心率为 .2 ,则点(4,0) 到C 的渐近线的距离为 B . 2 C. 2 D . 2,2 2 x 6.【2018天津卷7】已知双曲线 — a =1(a 0, b 0)的离心率为2,过右焦点且垂直 于x 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 A , B 两点. 设A ,B 到双曲线的同一条渐近线的距离分别为 d 1 12 4 =1

8. 4 2 7. 【 2018 浙江卷2 】双曲线「宀的焦点坐标是 之和为() D.4魂 二、填空题 【2018全国一卷15】直线y =x ? 1与圆x 2 y 2 2^^0交于A ,B 两点,则 A ? (- 2 , 0), ( .2 , 0) B ? (-2, 0), (2, 0) C . (0, - . 2 ), (0 , ,2) D . (0, -2), (0, 2) 8.【2018上海卷13】设P 是椭圆 呂+以=1 5 3 上的动点,贝U P 到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 1. 2. 【2018北京卷10】已知直线I 过点(1,0)且垂直于 轴,若 I 被抛物线 y 2 = 4ax 截得的线 3. 段长为4,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2 2 【2018北京卷12】若双曲线 笃-丿 1(a 0)的离心率为 a 4 -1,则 2 4.【2018天津卷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三点( 0,0) 1),( 2,0)的圆 的方程为 5. 2 x 【2018江苏卷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双曲线 2 与=1(a 0,b 0)的右焦点 b 6. F (c,0)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乜 2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其离心率的值是 【2018江苏卷 xOy 中,A 为直线I: y = 2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 B(5,0),以 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 l 交于另一点D .若AB CD =0,则点A 的横坐标 7. 【2018浙江卷 17】已知点P (0,1),椭圆^+y 2=m (m>1)上两点A ,B 满足AP =2"P B ,则 4 当m= 时,点B 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

2018年中考数学一模分类汇编 几何综合

几何综合 2018西城一模 27.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将射线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所得射线与线段BD 交于点M ,作CE AM ⊥于点E ,点N 与点M 关于直线CE 对称,连接CN . (1)如图1,当045α?<

2018石景山一模 图1 备用图

2018平谷一模 27.在△ABC 中,AB=AC ,CD ⊥BC 于点C ,交∠ABC 的平分线于点D ,AE 平分∠BAC 交BD 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连接DF . (1)补全图1; (2)如图1,当∠BAC =90°时, ①求证:BE=DE ; ②写出判断DF 与AB 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不用写出证明过程); (3)如图2,当∠BAC=α时,直接写出α,DF ,AE 的关系. 图1 B B 图2

2018怀柔一模 27.如图,在△ABC中,∠A=90°,AB=AC,点D是BC上任意一点,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结EC.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求∠ECD的度数; (3)若∠CAE=7.5°,AD=1,将射线DA绕点D顺时针旋转60°交EC的延长线于点F,请写出求AF长的思路.

2018海淀一模 27.如图,已知60AOB ∠=?,点P 为射线OA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E OB ⊥,交OB 于点E ,点D 在AOB ∠内,且满足DPA OPE ∠=∠, (1)当DP PE =时,求DE 的长; (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请判断是否存在一个定点M 的判断.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20题汇总情况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20 题汇总情况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2江西省)(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DE ⊥AB ,CF ⊥AB ,AB=12,AD=5, BC=42,DE=4.现将△ADE ,△CFB 分别沿DE ,CF 折起,使A ,B 两点重合与点G ,得到多面体CDEFG. (1) 求证:平面DEG ⊥平面CFG ; (2)求多面体C DEFG 的体积。 2012,山东(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 ,CB CD EC BD =⊥. (Ⅰ)求证:BE DE =; (Ⅱ)若∠120BCD =?,M 为线段AE 的中点,求证:DM ∥平面BEC . 2012浙江20.(本题满分15分)如图,在侧棱锥垂直 底面的四棱锥1111ABCD A B C D -中,,AD BC //AD 11,2,2,4,2,AB AB AD BC AA E DD ⊥====是的中 点,F 是平面11B C E 与直线1AA 的交点。 (Ⅰ)证明:(i) 11;EF A D //ii ()111;BA B C EF ⊥平面 (Ⅱ)求1BC 与平面11B C E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第20题图) F E C 1 B 1 D 1A 1 A D B C

(2010四川)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M 是棱'AA 的中点,点O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 (Ⅰ)求证:OM 为异面直线'AA 与'BD 的公垂线; (Ⅱ)求二面角''M BC B --的大小; 2010辽宁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BCC B 是菱形,11B C A B ⊥ (Ⅰ)证明:平面11A B C ⊥平面11A BC ; (Ⅱ)设D 是11A C 上的点,且1//AB 平面1B CD ,求11:A D DC 的值。

2020北京各区一模数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几何(原卷版)

1 / 12 2020北京各区一模数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几何 (2020海淀一模)已知双曲线2 2 21(0)y x b b -=> 则b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2020海淀一模) 已知点P (1,2)在抛物线C 2:2y px =上,则抛物线C 的准线方程为___. (2020西城一模) 设双曲线2221(0)4x y b b -=>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____________. (2020西城一模) 设()()2141A B -,,,,则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 A. 22(3)2x y -+= B. 22(3)8x y -+= C. 22(3)2x y ++= D. 22(3)8x y ++= (2020东城一模) 若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经过四个点(1,1),1 (2,)2 ,(2,1),(4,2)中的2个点,则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以是________. (2020东城一模) 已知圆C 与直线y x =-及40x y +-=的相切,圆心在直线y x =上,则圆C 的方程为( )

2 / 12 A. ()()22 112x y -+-= B. ()()22 112x y -++= C. ()()2 2 114x y ++-= D. ()()2 2 114x y +++= (2020东城一模) 已知曲线C 的方程为22 1x y a b -=, 则“a b >”是“曲线C 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20东城一模) 抛物线2 4x y =的准线与y 轴的交点的坐标为( ) A. 1(0,)2 - B. (0,1)- C. (0,2)- D. (0,4)- (2020丰台一模) 已知双曲线M :2 2 13 y x -=的渐近线是边长为1的菱形OABC 的边OA ,OC 所在直 线.若椭圆N :22 221x y a b +=(0a b >>)经过A ,C 两点,且点B 是椭圆N 的一个焦点,则a =______. (2020丰台一模) 过抛物线C :2 2y px =(0p >)的焦点F 作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抛物线C 交于两 个不同的点A ,B (点A 在x 轴上方),则 AF BF 的值为( ) A. 13 B. 43 D. 3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汇编几何综合(浙江专版)含答案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版) 几何综合打印版答案在最后 1.(2019?杭州)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正方形CEFG的面积为S1,点E在DC边上,点G在BC的延长线上,设以线段AD和DE为邻边的矩形的面积为S2,且S1=S2. (1)求线段CE的长; (2)若点H为BC边的中点,连接HD,求证:HD=HG. 2.(2019?杭州)如图,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内接于圆O,OD⊥BC于点D,连接OA.(1)若∠BAC=60°, ①求证:OD=OA. ②当OA=1时,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点E在线段OA上,OE=OD,连接DE,设∠ABC=m∠OED,∠ACB=n∠OED(m,n是正数),若∠ABC<∠ACB,求证:m﹣n+2=0.

3.(2019?宁波)如图,矩形EFGH的顶点E,G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AD,BC上,顶点F,H在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 (1)求证:BG=DE; (2)若E为AD中点,FH=2,求菱形ABCD的周长. 4.(2019?宁波)定义:有两个相邻内角互余的四边形称为邻余四边形,这两个角的夹边称为邻余线.(1)如图1,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BD,AD上的点.求证:四边形ABEF是邻余四边形. (2)如图2,在5×4的方格纸中,A,B在格点上,请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邻余四边形ABEF,使AB是邻余线,E,F在格点上.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取EF中点M,连结DM并延长交AB于点Q,延长EF交AC 于点N.若N为AC的中点,DE=2BE,QB=3,求邻余线AB的长. 5.(2019?宁波)如图1,⊙O经过等边△ABC的顶点A,C(圆心O在△ABC内),分别与AB,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之椭圆汇总解析版

圆锥曲线第1讲 椭圆 【知识要点】 一、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的第一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 2( 2 12F F a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 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1:在椭圆的定义中,必须强调: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记作a 2)大于这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 2 1F F (记作c 2),否则点的轨迹就不是一个椭圆。具体情形如下: (ⅰ)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椭圆; (ⅱ)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线段21F F ; (ⅲ)当c a 22<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注2:若用M 表示动点,则椭圆轨迹的几何描述法为 a MF MF 221=+(c a 22>, c F F 221=),即 2 121F F MF MF >+. 注3:凡是有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问题,通常可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求解,即隐含条件: a MF MF 221=+千万不可忘记。 2. 椭圆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某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10<>b a ); (2)焦点在y 轴、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22 22=+b x a y (0>>b a ).

注1:若题目已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那其焦点究竟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主要看长半轴跟谁走。长半轴跟x 走,椭圆的焦点在x 轴;长半轴跟y 走,椭圆的焦点在y 轴。 (1)注2:求椭圆的方程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若题目已指明椭圆的焦点的位置,则可设 其方程为12222=+b y a x (0>>b a )或122 22=+b x a y (0>>b a );若题目未指明椭圆的焦 点究竟是在x 轴上还是y 轴上,则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方程可设为 12 2=+ny mx (0>m ,0>n ,且n m ≠). 三、椭圆的性质 以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为例,其他形式的方程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相关结论。 (1)范围:a x a ≤≤-,b y b ≤≤-; (2)对称性:关于x 轴、y 轴轴对称,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左右顶点分别为)0,(1a A -,)0,(2a A ;上下顶点分别为),0(1b B ,),0(2b B -; (4)长轴长为a 2,短轴长为b 2,焦距为c 2; (5)长半轴a 、短半轴b 、半焦距c 之间的关系为2 2 2 c b a +=; (6)准线方程:c a x 2 ± =; (7)焦准距:c b 2 ; (8)离心率: a c e = 且10<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大题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大题 1.(2016高考新课标1卷)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2FD, 90AFD ∠=o ,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 都是60o . (Ⅰ)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Ⅱ)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 【答案】(Ⅰ)见解析; (Ⅱ)19 - 【解析】 试题分析:(Ⅰ)先证明F A ⊥平面FDC E ,结合F A ?平面F ABE ,可得平面F ABE ⊥平 面FDC E .(Ⅱ)建立空间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C B E 的法向量m u r 及平面C B E 的法向量 n r ,再利用cos ,n m n m n m ?=r r r r r r 求二面角. 试题解析:(Ⅰ)由已知可得F DF A ⊥,F F A ⊥E ,所以F A ⊥平面FDC E . 又F A ?平面F ABE ,故平面F ABE ⊥平面FDC E . (Ⅱ)过D 作DG F ⊥E ,垂足为G ,由(Ⅰ)知DG ⊥平面F ABE . 以G 为坐标原点,GF u u u r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u u u r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由(Ⅰ)知DF ∠E 为二面角D F -A -E 的平面角,故DF 60∠E =o ,则DF 2=,DG 3=,可得()1,4,0A ,()3,4,0B -,()3,0,0E - ,(D . 由已知,//F AB E ,所以//AB 平面FDC E . 又平面CD AB I 平面FDC DC E =,故//CD AB ,CD//F E . 由//F BE A ,可得BE ⊥平面FDC E ,所以C F ∠E 为二面角C F -BE -的平面角, C F 60∠E =o .从而可得(C -. 所以(C E =u u u r ,()0,4,0EB =u u u r ,(C 3,A =--u u u r ,()4,0,0AB =-u u u r . 设(),,n x y z =r 是平面C B E 的法向量,则 C 0 0n n ??E =???EB =??u u u r r u u u r r , 即040x y ?=?? =??, 所以可取(3,0,n =r .

201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科数学分类汇编——9.解析几何

9.解析几何(含解析) 一、选择题 【2017,10】已知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直线l 1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l 2与C 交于D 、E 两点,则|AB |+|DE |的最小值为( ) A .16 B .14 C .12 D .10 【2016,10】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 于B A ,两点,交C 的准线于E D ,两点,已知 24=AB ,52=DE ,则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 A .2 B .4 C .6 D .8 【2016,5】已知方程1322 22=--+n m y n m x 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 取值范围是( ) A .)3,1(- B .)3,1(- C .)3,0( D .)3,0( 【2015,5】已知00(,)M x y 是双曲线C :2 212 x y -=上的一点,12,F F 是C 的两个焦点,若120MF MF ?<,则0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2014,4】已知F 是双曲线C :22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B .3 C D .3m 【2014,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交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52 C .3 D .2 【2013,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y =14x ± B .y =13x ± C .y =12 x ± D .y =±x 【2013,10】已知椭圆E :22 22=1x y a b +(a >b >0)的右焦点为F (3,0),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方程为( ) A .22=14536x y + B .22=13627x y + C .22=12718x y + D .22 =1189 x y +

35、2020年北京初三数学二模分类汇编:几何综合(教师版)

2020年北京初三数学二模分类汇编: 几何综合 【题1】(2020·东城27二模) 27.在△ABC中AB=AC,BACα ∠=,D是△ABC外一点,点D与点C在直线AB的异侧,且点D,A,E不共线,连接AD,BD,CD. (1)如图1,当60 α=?,∠ADB=30°时,画出图形,直接写出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 (2)当90 α=?,∠ADB=45°时,利用图2,继续探究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提示:尝试运用图形变换,将要研究的有关线段尽可能转移到一个三角形中) (3)当 1 2 ADBα ∠=时,进一步探究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含α的等式直接表示出它们之 间的关系.

【题2】(2020·西城27二模) 27. 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边上一点(CE >DE),AE,BD交于点F. (1)如图1,过点F作GH⊥AE,分别交边AD,BC于点G,H. 求证:∠EAB =∠GHC; (2)AE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D,AE,BD交于点P,M,N,连接CN.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E与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备用图27.(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D∥BC,∠BAD = 90°, ∴∠AGH =∠GHC. ∵GH⊥AE, ∴∠EAB =∠AGH. ∴∠EAB =∠GHC. (2)①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② AE . 证明:连接AN,连接EN并延长,交AB边于点Q.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A,点C关于BD对称. ∴NA =NC,∠1=∠2. ∵PN垂直平分AE, ∴NA =NE. ∴NC =NE. ∴∠3=∠4. 在正方形ABCD中,BA∥CE,∠BCD = 90°, ∴∠AQE =∠4. ∴∠1+∠AQE =∠2+∠3=90°. ∴∠ANE =∠ANQ =90°. 在Rt△ANE中, A F D C E B G H A F D C E B G H A F D C E B E C

2019高考数学真题(理)分类汇编-平面解析几何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平面解析几何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 A .2 212 x y += B .22 132x y += C .22 143 x y += D .22 154 x y += 【答案】B 【解析】法一:如图,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AF B △中,由余弦定理推论得22214991cos 2233 n n n F AB n n +-∠==??. 在12A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 2 14422243n n n n +-??? = ,解得n = 2 2 2 24312,a n a b a c ∴==∴=∴=-=-=∴所求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故选B . 法二: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2AF F △和12B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122 2144222cos 4422cos 9n n AF F n n n BF F n ?+-???∠=?+-???∠=?, 又2121,AF F BF F ∠∠互补,2121cos cos 0AF F BF F ∴∠+∠=,两式消去2121cos cos AF F BF F ∠∠, ,得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1.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 ABCD ,2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 ∠ABM=60 。 (I )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D 、E 分别为AA 1、B 1C 的中点,DE ⊥平面BCC 1(Ⅰ)证明:AB =AC (Ⅱ)设二面角A -BD -C 为60°,求B 1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3.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22AC BC EB DC ====,120ACB ∠=,,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I )证明://PQ 平面ACD ; (II )求 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4.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PD ABCD ⊥底面,点E 在棱PB 上.(Ⅰ)求证:平面AEC PDB ⊥平面;(Ⅱ)当2PD AB =且E 为PB 的中 点 时,求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 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 PA ⊥平面ABCD ,4PA AD ==,2AB =.以BD 的中点O 为球心、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M . B C D E O A P B M

(1)求证:平面ABM ⊥平面PCD ; (2)求直线PC 与平面ABM 所成的角; (3)求点O 到平面ABM 的距离. 6.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 AE FA FE AEF ?==∠=(I )求证:EF BCE ⊥平面; (II )设线段CD 、AE 的中点分别为P 、M ,求证: PM ∥BCE 平面 (III )求二面角F BD A --的大小。 7.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ABCD ,SD =AD =a ,点E 是SD 上的点,且DE =λa (0<λ≦1). (Ⅰ)求证:对任意的λ∈(0、1), 都有AC ⊥BE : (Ⅱ)若二面角C -AE -D 的大小为600C ,求λ的值。 8.如图3,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4, 17AA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C 上,且DE ⊥1A E .(Ⅰ)证明:平面1A DE ⊥平面 11ACC A ;(Ⅱ)求直线AD 和平面1A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9.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 AE FA FE AEF ?==∠= (I )求证:EF BCE ⊥平面;

2020年高考数学分类汇编:解析几何

2020年高考数学分类汇编:解析几何 5.设O 为坐标原点,直线2x =与抛物线2:2(0)C y px p =>交于D ,E 两点,若OD OE ⊥,则C 的焦点坐标为 A. ( 14 ,0) B. (12,0) C. (1,0) D. (2,0) 6.在平面内,,A B 是两个定点,C 是动点,若1AC BC ?=,则点C 的轨迹为 A. 圆 B. 椭圆 C. 抛物线 D. 直线 4.已知A 为抛物线C :y 2=2px (p >0)上一点,点A 到C 的焦点的距离为12,到y 轴的距离为9,则p = A .2 B .3 C .6 D .9 11.已知⊙M :222220x y x y +---=,直线l :220x y ++=,P 为l 上的动点,过点P 作⊙M 的切 线,PA PB ,切点为,A B ,当||||PM AB ?最小时,直线AB 的方程为 A .210x y --= B .210x y +-= C .210x y -+= D .210x y ++= 15.已知F 为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A 为C 的右顶点,B 为C 上的点,且BF 垂直于x 轴.若AB 的斜率为3,则C 的离心率为. 7.设O 为坐标原点,直线2x =与抛物线2:2(0)C y px p =>交于,D E 两点,若OD OE ⊥,则C 的焦点坐标为 A .1(,0)4 B .1(,0)2 C .(1,0) D .(2,0)

8.点(0,1)-到直线(1)y k x =+距离的最大值为 A .1 B C D .2 8.设O 为坐标原点,直线x a =与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D E 两点,若ODE △的面积为8,则C 的焦距的最小值为 A .4 B .8 C .16 D .32 5.若过点(2,1)的圆与两坐标轴都相切,则圆心到直线230x y --=的距离为 A .5 B .5 C .5 D .5 10.若直线l 与曲线y =2215x y += 都相切,则l 的方程为 A. 21y x =+ B. 122y x =+ C. 112 y x =+ D. 1122 y x =+ 14.设双曲线22 22:1x y C a b -=()0,0a b >>的一条渐近线为y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双曲线x 2a 2﹣y 25=1(a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52 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11.设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 2F ,P 是C 上一点,且12F P F P ⊥.若△12PF F 的面积为4,则a= A .1 B .2 C .4 D .8

初三数学分类汇编-几何综合

数学分类汇编——几何综合题 1. 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BC . (1)如图1,点D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过点B 作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CE . 若∠BAD =α,求∠DBE 的大小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 (2)如图2,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D ,过点B 作BE ⊥AD ,垂足E 在线段AD 上,连接CE . ①依题意补全图2;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EA ,EB 和E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B A A

2.如图,∠AOB = 90°,OC 为∠AOB 的平分线,点P 为OC 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射线PE 交OA 于点E .以点P 为旋转中心,将射线PE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交OB 于点F . (1)根据题意补全图1,并证明PE = PF ; (2)如图1,如果点E 在OA 边上,用等式表示线段OE ,OP 和O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2,如果点E 在OA 边的反向延长线上,直接写出线段OE ,OP 和OF 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1 图2 P P E E C C B B O O A A

3. 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将线段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E .连结DE 、BE . (1)依题意补全图1并判断AD 与BE 的数量关系. (2)过点A 作AF EB 交EB 延长线于点F .用等式表示线段EB 、DB 与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2D C B A 图1 A B C D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大题

立体几何咼考真题大题 1. (2016高考新课标1 卷)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 形,AF=2FD, NAFD =90:且二面角 D-AF-E 与二面角 C-BE-F 都是 60: (I )证明:平面 ABEF 丄平面EFDC (n )求二面角 E-BC-A 的余弦值. 【答案】(I )见解析;(n ) -2蜃 19 【解析】 试题分析:(I )先证明AF 丄平面E FDC ,结合直F U 平面AB E F ,可得平面ABE F 丄 平面E FDC . (n )建立空间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E C E 的法向量m 及平面E C E 的法 试题解析:(I )由已知可得 A F 丄DF, A F 丄F E|,所以A F 丄平面E FDC . 又A F U 平面 AE E F ,故平面AEE F 丄平面|E F D C . _ (n )过D 作DG 丄E F ,垂足为G ,由(I )知DG 丄平面[A E 百F .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 角坐标系G —xyz . 由(I )知N DF E 为二面角D -A F -E 的平面角,故N DF E =60:贝U DF = 2 , DG|=3,可得九(1,4,0 ), B(—3,4,0 ), E(—3,0,0 ), D (0,0, 73 ). 由已知,AE //E F ,所以AE //平面E FDC . 又平面 A ECD n 平面 |E FDC = DC ,故〕AB //CD , CD//EF . 由EE //A F ,可得EE 丄平面I E F DC ,所以N C E F |为二面角C —EE —F 的平面角, 向量n ,再利用cos (n,m ) 求二面角. n ||m |

2020年北京初三数学一模分类汇编:几何综合 27题 (学生版);

2020中考一模汇编---27题几何综合教师版 (2020海淀一模)27.已知∠MON=α为射线OM上一定点,OA=5为射线ON上一动点,连接AB,满足∠OAB,∠OBA均为锐角.点C在线段OB上(与点O,B不重合),满足AC=AB,点C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为D,连接AD,OD. (1)依题意补全图1; (2)求∠BAD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3)若tanα=3 4 ,点P在OA的延长线上,满足AP=OC,连接BP,写出一个AB的值,使得 BP∥OD,并证明.

(2020西城一模)27.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 =90 点P 在线段BC 上,延长BC 至点Q ,使得CQ =CP ,连接AP ,AQ .过点B 作BD ⊥AQ 于点D ,交AP 于点E ,交AC 于点F .K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D 不重合),过点K 作GN ⊥AP 于点H ,交AB 于点G ,交AC 于点M ,交FD 的延长线于点N . (1)依题意补全图1; (2)求证:NM =NF ; (3)若AM =CP ,用等式表示线段AE ,GN 与B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备用图 C B A P D F E C B A P D F E

(2020东城一模)2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3,M 是CD 边上一动点(不与D 点重合),点D 与点E 关于AM 所在的直线对称,连接AE ,ME ,延长CB 到点F ,使得BF =DM ,连接EF ,AF . ⑴依题意补全图1; ⑵若DM =1,求线段EF 的长; ⑶当点M 在CD 边上运动时,能使△AEF 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此时tan ∠DAM 的值. 图1 D M 备用图 D C B A

高考数学分类汇编 解析几何

2011高考数学分类汇编-解析几何 1、(湖北文)将两个顶点在抛物线()022>=p px y 上,另一个顶点是此抛物线焦点的正三角形的个数记为n ,则( ) A. 0=n B. 1=n C. 2=n D. 3≥n 2、(江西理) 若曲线1C :0222=-+x y x 与曲线2C :0)(=--m mx y y 有4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3 ,33(- B. )33,0()0,33(Y - C. ]33,33[- D. ),3 3()33,(+∞--∞Y 3、(江西理)若椭圆12222=+b y a x 的焦点在x 轴上,过点)21 ,1(作圆122=+y x 的 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AB 恰好经过椭圆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则椭 圆方程是 . 4、(湖南文)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 2cos (x y α αα =??? =??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曲线2C 的方程为 (cos sin )10,ρθθ-+=则1C 与2C 的交点个数为 . 5、(湖南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cos ,1sin x y αα=??=+?(α为参 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曲线2C 的方程为()cos sin 10ρθθ-+=,则1C 与2C 的交点个数为 。 6、(湖南文)已知圆22:12,C x y +=直线:4325.l x y += (1)圆C 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2) 圆C 上任意一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小于2的概率为 . 7、(江苏)设集合},,)2(2 |),{(222R y x m y x m y x A ∈≤+-≤=, },,122|),{(R y x m y x m y x B ∈+≤+≤=, 若,φ≠?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