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探伤常用知识

无损探伤常用知识
无损探伤常用知识

无损探伤常用知识

伊祖玉

一、概述

无损检测又称无损探伤,日本称“非破坏检查”。它的重要地位是由其

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所决定的。可靠性是指它可以在不损坏工件完好的情况下100%地检测,所以不会产生像破坏性取样检测方法所固有的漏检问题。

安全性是指它能把隐藏在材料与结构中的危害性缺陷检测出来,因而它的使用会使被检工件能安全运行。经济效益已是国内外人所共知的事实。

由于无损检测技术的三大优越性,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投资也是与日俱增,美国在70年代无损检测设备的平均率就达10.5%,其中新设备增长率高达21%以上。

无损检测技术本质上属于物理检测范畴,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成了以物理学为基础,电子学、机械学乃至化学等学科作为手段的交叉性技术学科。

无损检测大致为以下几类:

㈠涡流检测(ET)

主要原理: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将一金属放入通以变频电流产生的交变

磁场中去,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

涡流检测特别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自动探伤,因为涡流探伤法不象超声探伤那样需要耦合剂,所以可以实现高速高温探伤。例如:管、棒、丝。

㈡磁粉探伤(MT)

磁粉探伤主要适用于铁磁性物质的表面及近表面探伤。

原理:利用铁磁性物质内的磁导率的变化,导致切割表面或近表面磁感应线在缺陷附近,离开或进入试样表面所形成的漏磁场,通过漏磁感应在缺陷处吸引磁粉。

磁粉探伤分为干法和湿法(湿法又分为油基于水基),又分为荧光与非荧光检测,常用的是非荧光磁粉探伤及荧光磁粉探伤.

适用于锻件、铸件、焊逢的表面检测。

㈢射线探伤(RT)

射线,这里只介绍χ射线与γ射线,此外中子射线也渐渐用于探伤,但不普及。

χ射线是靠来自χ射线管中阴极上高压电子撞击到阳极靶上而产生的。而γ射线是某些稳定元素被中子轰击后转变为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时放出来的。

χ射线与γ射线都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因而对钢铁的穿透力都很强。

射线探伤主要用于铸件与焊缝探伤。

㈣渗透探伤(PT)

主要根据毛细管现象、是否渗透,液体及固体种类、接触面光洁度、毛细管直径等因素决定,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毛细管直径越小,液体渗透性就越强,一般深为0.02mm宽为0.001mm的表面裂纹是容易发现的。渗透法包括荧光渗透法和着色渗透法。我厂一般用着色渗透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材料包括非金属材料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㈤超声波探伤(UT)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的性质判断材料缺陷和异常的一种物理手段。超声波是看不见听不到的。

金属材料超声波探伤用的超声波通常是指频率为1MHZ—10MHZ范围的弹性波,其波长为1mm-0.1mm的量级,就一般工业用金属材料的多晶结构而言,此波长范围内的超声波能够很好的传播。

通常超声波探伤就是利用超声波探测并确定隐藏在金属材料内部缺陷的技术,就目前而言,主要是根据物体内部出现缺陷区域的表面发生超声波的散射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这就要求了解缺陷在产生缺陷回波上有什么影响,即涉及超声波与缺陷相互作用的问题。由于材料中实际缺陷的千差万别,故对形成缺陷回波间的区别,一般难于说清楚,加之缺陷回波声的特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要完全说清楚事实上难于办到。缺陷位置、形状大小及性质等影响,在理论上简单的考察,但在实际探伤时如何进行考察,还需从理论上和实践经验上进行综合分析。

超声波的产生和接收:声波是一种机械波,超声波是一种频率很高的声波,通常可用电磁方式使纸片振动产生声波,但用这种方法产生超声波,效率很低,因此可使用具有压电或电磁致伸缩效应的材料产生超声波,当在压电材料(也称压电晶片)两面的电极上加以电压,它就会按照电压的正负和大小,在厚度方向产生伸、缩的特点。利用这一性质,若加上变频电压就会产生变频伸缩现象,如果把这个伸缩振动设法加到被检材料上,材料质点也会随之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波,在材料内传播。

超声波的接收是同超声波的发射完全相反的过程,即超声波射达被检材料表面,使表面产生振动,并使压电晶片随之产生伸缩,在电极间产生电压,

此电压经放大后,就可在仪器示波管上进行观察和测定。

也就是由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1.探头:超声波探头探型式、晶片尺寸大小、功用,使用条件基本上分成直探头、斜探头、双晶探头、聚焦探头。探伤中常用的是单晶片直探头和斜探头。

直探头可用于锻件、铸件、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双晶探头主要用于薄工件的探伤。

斜探头主要应用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2.探伤方法分类及脉冲反射法原理

探伤方法分类:可分成脉冲反射法、穿透法和共振法三大类。其中脉

冲反射法广泛。

脉冲反射法:是根据超声波在物体内传播中遇到异质界面而产生反射的原理,它是通过探伤仪荧光屏上反射波的位置、波高及形状尺寸对物体中缺陷及材料的性质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穿透法:是根据声波穿透物体后的能量变化状况,来判断物体内部质量的方法。两个探头分别放在被检物体的相对两面,一个为发射探头,一个为接收探头,主要适用于自动检测,对探头位置和相对距离要求严格。

共振法:共振法是用频率可调的连续正弦波激励压电晶片,使其发射的超声波频率改变,利用工件呈共振状态测量工件厚度或判断有无缺陷的方法。

共振法主要用于制成共振式测厚仪,测量表面光滑的板材、管件及复合材料的厚度及夹层缺陷。

3 按显示方式分类

超声波探伤图形的显示方式:有A型显示、B型显示,目前材料探伤几乎用的全是A型显示。

A型显示是用直角坐标显示的方法。

B型显示即为图显示,B型显示可把缺陷在一个垂直断面上分布情况显示出来,比较直观,用于医学方面较多。

4 直探头探伤的定位定量

定位:只要仪器线性好,可利用T、F、B三者的关系对缺陷定位。

定量:对面积大于截面或长度大于声束截面直径的缺陷,可采用6dB 法确定缺陷的大小和长度。

对于面积小于声束截面的缺陷可采用当量法评价其当量大小,一般实际探伤中所采用的当量法主要是试块对比法和A VG曲线法及当量计算法,焊缝检测用DAC法。

AVG法(距离—增益—当量)又称DGS。

斜探头DAC曲线又称距离—波幅曲线

锻件常见缺陷:残余缩孔、疏松、非金属夹杂物、裂纹、白点、粗晶、偏析。

焊接缺陷:咬边、焊瘤、烧穿、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裂纹、焊缝尺寸不合格。

咬边、焊瘤、烧穿、焊缝尺寸不合格为表面缺陷,其余为内部焊接缺陷。

二、无损检测术语

平底孔:平底的圆柱形盲孔,其圆平面用作为超声反射体。

横孔:平行于探测面并于所置的探头成正交方向的圆柱形钻孔,其圆柱面形成的反射体。

探伤灵敏度:在规定条件(频率、增益、抑制等)下能探出最小缺陷的能力。

扫查灵敏度:为防止漏检,在初探中所采用的较规定灵敏度高的灵敏度。

规定灵敏度: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规程、说明书等)确定的灵敏度。

当量:用于缺陷比较的某种类型的人工缺陷的大小。

当量法:在一定的探测条件下,用某种规则的人工缺陷反射体尺寸来表证被检件中实际缺陷相对尺寸的一种定量方法。

平底孔当量:指相同距离上的缺陷给出的超声指示与某一尺寸平底孔的超声指示相当。

半波高度法:在同一探测条件下,将探头从获得最大反射回波的位置,移动至回波高度为原来的半值来评价反射体尺寸的方法。

缺陷指示长度:将超声探伤估定缺陷的始端和终端位置投影在探伤材料表面上并连接其两点间的长度。

缺陷指示面积:缺陷指示长度于宽度或高度的乘机

三、常用国内标准和欧洲标准的评判比较

GB 7233-87

本标准规定了厚度等于或大于3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的超声探伤方法:以及根据超声探伤结果对铸件进行质量评级的方法。所用的超声探伤方法仅限于A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在订货时,由供需双方商定铸钢件超声探伤的以下要求:

a.检测的区域及使用的探头;

b.纵波直探头探伤灵敏度;

c.铸钢件质量的合格等级,允许对平面型缺陷和非平面型缺陷提出不

同的质量等级要求。

纵波直探头探伤允许采用φ3、φ4、φ6当量平底孔三种灵敏度。供需

双方应规定铸钢件每个区域的探伤灵敏度。

按交货时铸钢件的外形,将铸钢件的截面厚度划分为三层:外层、内层、外层。铸钢件的厚度或截面尺寸小于90mm者,各层各占厚度或截面尺寸的三分之一。铸钢件的厚度或截面尺寸等于或大于90mm者,凡是距铸钢件某一表面30mm以内的范围为外层,其余部分为内层。

评定时,采用317×317mm2(面积约100000mm2)的评定框。位于评定框边界线上的缺陷,计算缺陷的尺寸时,只计入该缺陷框内部分的尺寸。

平面型缺陷质量等级的划分

非平面型缺陷质量等级的划分

②一个缺陷的面积,等于该缺陷的最大尺寸和与其垂直方向的最大尺寸之积。

③位于外层的间距小于25 mm的两个或多个缺陷,在计算一个缺陷的面积时,视为一个缺陷。其“一个缺陷的面积”等于这些缺陷面积之和。

DIN1690 第二部分SEP1922

见附页超声波检验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

YB/T 036.10-92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设备(包括矿山、冶炼、轧钢、环保等)的零部件厚度或直径不小于60mm的碳钢及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波探伤。

本厂常用本标准2级。

缺陷等级分类

A1 单个缺陷的等级分类按照表A1规定

表A1

A2 条状缺陷的等级分类按表A2的规定

表A2

A3 允许中心部位(1/5直径或厚度)存在密集缺陷区,但其中最大当量的缺陷不得超过表A1中相应级别的规定。非中心部位允许存在的密集缺陷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A4 如能判断确认是白点、裂纹和缩孔者可不受上述条款所限,应评为超标缺陷。

A5 锻钢件探伤质量验收等级及本标准未尽事宜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SEP1921

适用于直径或边长大于100mm的锻件和锻造条钢的超声波检查。

无延伸:即我们说的单个缺陷,但缺陷间距应大于5倍较大者。

有延伸:探头移动时,至少在一个方向无振幅下降,用半值法求延伸长度,要考虑探头的声场特性。

验收条件

注:面积大小由用户规定,氧气瓶压机规定为1300cm

相邻缺陷间距应≥相邻缺陷中较大缺陷直径的5倍,否则算作有延伸信号:

信噪比≤dB时,应与用户协商。

JB/T 5000.15-1998

本标准中超声波探伤不适用于曲率半径小于125mm、探测厚度小于50mm 锻件的纵波探伤以及内外经之比小于75%的环形或筒形锻件超声痕波探伤。也不适用于澳氏体不锈钢等粗晶材料的超声波探伤。

本厂常用本标准Ⅱ级。

不同缺陷类型的质量等级划分

缺陷类型的质

量等级。

2 密集区缺陷范围的计算是以密集区最大长度范围×最大宽度范围×最大深度范围。相邻密集区间的间距不得小于150mm。否则,应视为一个密集区。存在多个密集区时,应分别计算其密集区范围,然后累积求和,按累积值评定。若密集区深度范围小于或等于50mm时,则按50mm计算其深度范围;若密集区长度范围小于或等于50mm时,则按50mm 计算其长度范围。

3 由于超声波探伤存在局限性和不足,除了从生产工艺、缺陷产生的部位及其大致走向和分布能对缺陷性质进行估判外,纯粹从超声波探伤技术上是无法对缺陷进行定性的,因此,在使用5.11.2时,最好用其他有效方法对缺陷定性进行辅助说明,如缺陷已露出表面、金相检验等方法。

4 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其质量验收条款也可由供需双方具体制定。

GB 11345-89

本标准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验。

检验等级的分级:

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分为A、B、C三级,检验的完善程度A级最低,B 级一般,C级最高。

A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的单面进行检验,只对允许扫查到的焊缝截面进行探测。一般不要求作横向缺陷的检验。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不得采用A级检验。

B级检验原则上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对整个焊缝截面进行探测。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采用双面双侧检验。受几何条件的限制,可在焊缝的双面单侧采用两种角度探头进行探伤。条件允许时应作横向缺陷的检验。

C级检验至少要采用两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同时要做两个扫查方向和两种探头角度的横向缺陷检验。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采用双面双侧检验。其他附加要求是:

a.对焊缝余高要磨平,以便探头在焊缝上作平行扫查。

b.焊缝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部分要用值探头作检查。

c.焊缝母材厚度大于等与100mm,窄间隙焊缝母材厚度大于等与40mm时,

一般要增加串列式扫查,扫查方法见附录C。

缺陷的等级分类

②管座角焊缝δ为焊缝截面中心线高度。

EN1714(略)

质监处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60道题】 1.确定探伤灵敏度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A.根据频率和压电晶片的厚度进行计算 B.用人工缺陷的反射信号幅度确定 C.与同种探头进行比较 D.确定探头的振荡时间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1.60 2.象质计的局限性是()。 A.不能提供可检出缺陷尺寸的度量指示 B.不能提供底片灵敏度的永久证据 C.不能比较两种透照技术的质量高低 D.不能验证所用透照工艺的适用性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1.60 3.裂纹类面状缺陷的检出率,不仅取决于底片的灵敏度,还取决于()。 A.缺陷自身的高度 B.缺陷宽度 C.缺陷与射线束的角度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1.60 4.射线检测要求对底上缺陷评定应进行()四定。 A.长度、亮度、黑度、级别 B.定性、定位、定量、定级 C.定性、定黑度、定深度、定级 D.定水平位置、定长宽比、定级别、定危害成度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1.60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超声波能量高 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超声波方向性好 D.超声波穿透能力强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1.60 6.下面哪条不是液体渗透试验的特点()。 A.能精确地测量裂纹或缺陷深度 B.可发现浅的表面缺陷 C.可在现场检验大型工件 D.使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材料可获得较高或较低的灵敏度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1.60 7.通常检测焊缝的常用超声波检测方式是()。 A.纵波直接接触法 B.表面波直接接触法 C.横波水浸法 D.横波直接接触法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1.60 8.一定能量的射线穿透物质时的吸收程度,取决于物质的()。 A.原子序数 B.密度 C.厚度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1.60 9.渗透检测的检测速度与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相比()。 A.较快 B.快 C.相同 D.较慢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1.60 10.下来关于超声波检测缺陷自身高度测定方法错误的是()。 A.端部最大回波法 B.底波高度法 C.端点衍射波法

无损探伤常见问题汇总

无损探伤常见问题汇总 资料整理:无损检测资源网 沧州市欧谱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物理探伤就是不产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无损探伤。 一、什么是无损探伤? 答: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 二、常用的探伤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 三、试述磁粉探伤的原理? 答:它的基本原理是:当工件磁化时,若工件表面有缺陷存在,由于缺陷处的磁阻增大而产生漏磁,形成局部磁场,磁粉便在此处显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从而判断缺陷的存在。 四、试述磁粉探伤的种类? 1、按工件磁化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周向磁化法、纵向磁化法、复合磁化法和旋转磁化法。 2、按采用磁化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磁化法、半波直流磁化法、和交流磁化法。 3、按探伤所采用磁粉的配制不同,可分为干粉法和湿粉法。 五、磁粉探伤的缺陷有哪些? 答:磁粉探伤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检验迅速、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无损检测资源网可用来发现铁磁材料镍、钴及其合金、碳素钢及某些合金钢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它适于薄壁件或焊缝表面裂纹的检验,也能显露出一定深度和大小的未焊透缺陷;但难于发现气孔、夹碴及隐藏在焊缝深处的缺陷。 六、缺陷磁痕可分为几类? 答:1、各种工艺性质缺陷的磁痕; 2、材料夹渣带来的发纹磁痕; 3、夹渣、气孔带来的点状磁痕。

七、试述产生漏磁的原因? 答:由于铁磁性材料的磁率远大于非铁磁材料的导磁率,根据工件被磁化后的磁通密度B=μH来分析,在工件的单位面积上穿过B根磁线,而在缺陷区域的单位面积上不能容许B根磁力线通过,就迫使一部分磁力线挤到缺陷下面的材料里,其它磁力线不得不被迫逸出工件表面以外出形成漏磁,磁粉将被这样所引起的漏磁所吸引。 八、试述产生漏磁的影响因素? 答:1、缺陷的磁导率:缺陷的磁导率越小、则漏磁越强。 2、磁化磁场强度(磁化力)大小:磁化力越大、漏磁越强。 3、被检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缺陷的形状大小、埋藏深度等: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埋藏在表面下深度相同的气孔产生的漏磁要比横向裂纹所产生的漏磁要小。 九、某些零件在磁粉探伤后为什么要退磁? 答:某些转动部件的剩磁将会吸引铁屑而使部件在转动中产生摩擦损坏,如轴类轴承等。某些零件的剩磁将会使附近的仪表指示失常。因此某些零件在磁粉探伤后为什么要退磁处理。 十、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来,在萤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十一、超声波探伤与X射线探伤相比较有何优的缺点? 答:超声波探伤比X射线探伤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周期短、成本低、灵活方便、效率高,对人体无害等优点;缺点是对工作表面要求平滑、要求富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才能辨别缺陷种类、对缺陷没有直观性;超声波探伤适合于厚度较大的零件检验。 十二、超声波探伤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答:1、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不同质界面上具有反射的特性,如

四种常用探伤方法特点及区别

四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的比较 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液体渗透检测(PT)及X射线检测(RT)。 超声波检测(UT) 1、超声波检测的定义: 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2、超声波工作的原理: 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3、超声波检测的优点: a.适用于所有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 b.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 c.缺陷定位较准确; d.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 e.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

f.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使用较方便。 4、超声波检测的局限性 a.对试件中的缺陷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仍须作深入研究; b.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 c.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d.材质、晶粒度等对检测有较大影响; e.以常用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检测时结果显示不直观,且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 5、超声检测的适用范围 a.从检测对象的材料来说,可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 b.从检测对象的制造工艺来说,可用于锻件、铸件、焊接件、胶结件等; c.从检测对象的形状来说,可用于板材、棒材、管材等; d.从检测对象的尺寸来说,厚度可小至1mm,也可大至几米; e.从缺陷部位来说,既可以是表面缺陷,也可以是内部缺陷。锻件是金属被施加压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要求的形状或合适的压缩力的物件。这种力量典型的通过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铸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在零部件的现实使用中,一个正确的设计能使颗粒流在主压力的方向。 磁粉检测(MT) 1.磁粉检测的原理: 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一、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1.1无损检测概况 1.1.1无损检测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叫无损检测,从文字上面理解,无损检测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损检测的定义,对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三个名称,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lnspction),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无损评价(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一般认为,这三个名称体现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无损探伤是早期阶段的名称,其内涵是探测和发现缺陷;无损检测是当前阶段的名称,其内涵不仅仅是探测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它信息。而无损评价则是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的发展阶段,无损评价包涵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试件的结构、性质、状态,还要求获取全面的、更准确的、综合的信息。 射线检测(Radiographyic Testing,,简称RT),超声波检测(Uitrasonic Testing,简称UT),磁粉检测(Magnetic Testing 简称MT),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简称PT)是开发较早,应用较广泛的探测缺陷的方法,称为四大常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这四种方法仍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和再用检验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中RT和UT 主要用于检测试件内部缺陷。P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缺陷,M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其它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简称ET)、声发射检测(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 1.1.2无损检测的目的 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产品质量; 2、保障使用安全; 3、改进制造工艺; 4、降低生产成本。 1.1.3无损检测应用的特点 无损检测应用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配合; 2、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无损检测知识汇总

无损检测知识汇总 无损检测概述 无损检测,英文缩写为NDT (Non-destructive testing),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获得资质才能持证上岗。各个国家、区域、机构针对无损检测培训资质认证均有不同的要求,受训前应该了解清楚,选择合适的标准、机构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考核。 一、什么是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我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我国目前开设无损检测专业课程的高校有大连理科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院校。在无损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仪器设备开发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红外、声发射等高新技术检测设备方面更是如此。 二、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等。 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 1.不损坏试件材质、结构无损检测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不损坏试件材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检测,所以实施无损检测后,产品的检查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并不是所有需要测试的项目和指标都能进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技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某些试验只能采用破坏性试验,因此,在目前无损检测还不能代替破坏性检测。也就是说,对一个工件、材料、机器设备的评价,必须把无损检测的结果与破坏性试验的结果互相对比和配合,才能作出准确的评定。 2.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在无损检测时,必须根据无损检测的目的,正确选择无损检测实施的时机。 3.正确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为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应根据设备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取向,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4.综合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任何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种方法都有自己

无损检测综合试题

无损检测综合试题 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超声波检测中,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方法,通常是利用某些晶体的(c ) a.电磁效应 b.磁致伸缩效应 c.压电效应 d.磁敏效应 2.目前工业超声波检测应用的波型是(f ) a.爬行纵波 b.瑞利波 c.压缩波 d.剪切波 e.兰姆波 f.以上都是 3.工件内部裂纹属于面积型缺陷,最适宜的检测方法应该是(a ) a.超声波检测 b.渗透检测 c.目视检测 d.磁粉检测 e.涡流检测 f.射线检测 4.被检件中缺陷的取向与超声波的入射方向(a )时,可获得最大超声波反射: a.垂直 b.平行 c.倾斜45° d.都可以 5.工业射线照相检测中常用的射线有(f ): a.X射线 b.α射线 c.中子射线 d.γ射线 e.β射线 f.a和d 6.射线检测法适用于检验的缺陷是(e ) a.锻钢件中的折叠 b.铸件金属中的气孔 c.金属板材中的分层 d.金属焊缝中的夹渣 e. b和d 7.10居里钴60γ射线源衰减到1.25居里,需要的时间约为(c ): a.5年 b.1年 c.16年 d.21年 8.X射线照相检测工艺参数主要是(e ): a.焦距 b.管电压 c.管电流 d.曝光时间 e.以上都是 9.X射线照相的主要目的是(c ): a.检验晶粒度; b.检验表面质量; c.检验内部质量; d.以上全是 10.工件中缺陷的取向与X射线入射方向(b )时,在底片上能获得最清晰的缺陷影 像:a.垂直 b.平行 c.倾斜45°d.都可以 11.渗透检测法适用于检验的缺陷是(a ): a.表面开口缺陷 b.近表面缺陷 c.内部缺陷 d.以上都对 12.渗透检测法可以发现下述哪种缺陷?(c ) a.锻件中的残余缩孔 b.钢板中的分层 c.齿轮的磨削裂纹 d.锻钢件中的夹杂物 13.着色渗透探伤能发现的缺陷是(a ): a.表面开口缺陷 b.近表面缺陷 c.内部未焊透

什么是无损探伤

一、什么是无损探伤? 答: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 二、常用的探伤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 三、试述磁粉探伤的原理? 答:它的基本原理是:当工件磁化时,若工件表面有缺陷存在,由于缺陷处的磁阻增大而产生漏磁,形成局部磁场,磁粉便在此处显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从而判断缺陷的存在。 四、试述磁粉探伤的种类? 1、按工件磁化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周向磁化法、纵向磁化法、复合磁化法和旋转磁化法。 2、按采用磁化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磁化法、半波直流磁化法、和交流磁化法。 3、按探伤所采用磁粉的配制不同,可分为干粉法和湿粉法。 五、磁粉探伤的缺陷有哪些? 答:磁粉探伤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检验迅速、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可用来发现铁磁材料镍、钴及其合金、碳素钢及某些合金钢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它适于薄壁件或焊缝表面裂纹的检验,也能显露出一定深度和大小的未焊透缺陷;但难于发现气孔、夹碴及隐藏在焊缝深处的缺陷。 六、缺陷磁痕可分为几类? 答:1、各种工艺性质缺陷的磁痕; 2、材料夹渣带来的发纹磁痕; 3、夹渣、气孔带来的点状磁痕。 七、试述产生漏磁的原因? 答:由于铁磁性材料的磁率远大于非铁磁材料的导磁率,根据工件被磁

化后的磁通密度B=μH来分析,在工件的单位面积上穿过B根磁线,而在缺陷区域的单位面积上不能容许B根磁力线通过,就迫使一部分磁力线挤到缺陷下面的材料里,其它磁力线不得不被迫逸出工件表面以外出形成漏磁,磁粉将被这样所引起的漏磁所吸引。 八、试述产生漏磁的影响因素? 答:1、缺陷的磁导率:缺陷的磁导率越小、则漏磁越强。 2、磁化磁场强度(磁化力)大小:磁化力越大、漏磁越强。 3、被检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缺陷的形状大小、埋藏深度等: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埋藏在表面下深度相同的气孔产生的漏磁要比横向裂纹所产生的漏磁要小。 九、某些零件在磁粉探伤后为什么要退磁? 答:某些转动部件的剩磁将会吸引铁屑而使部件在转动中产生摩擦损坏,如轴类轴承等。某些零件的剩磁将会使附近的仪表指示失常。因此某些零件在磁粉探伤后为什么要退磁处理。 十、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来,在萤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十一、超声波探伤与X射线探伤相比较有何优的缺点? 答:超声波探伤比X射线探伤具有较高的探伤灵敏度、周期短、成本低、灵活方便、效率高,对人体无害等优点;缺点是对工作表面要求平滑、要求富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才能辨别缺陷种类、对缺陷没有直观性;超声波探伤适合于厚度较大的零件检验。 十二、超声波探伤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答:1、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不同质界面上具有反射的特性,如遇到缺陷,缺陷的尺寸等于或大于超声波波长时,则超声波在缺陷上反射回来,探伤仪可将反射波显示出来;如缺陷的尺寸甚至小于波长时,声波将绕过射线而不能反射; 2、波声的方向性好,频率越高,方向性越好,以很窄的波束向介质中

无损检测中的UT RT MT PT ET 都是什么意思

---------------------------------------------------------------最新资料推荐------------------------------------------------------ 无损检测中的UT RT MT PT ET 都是什么意思 无损检测中的 UT RT MT PT ET 都是什么意思?学习的时候这些有什么不同吗?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渗透检测 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涡流检测 Eddy Current Testing (缩写 ET);射线照相法(RT)是指用 X 射线或 g 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1、射线照相检验法的原理: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 X 射线或 r 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能量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2、射线照相法的特点:射线照相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总结如下: a.可以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较准确; b.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长期保存; c. 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夹钨、烧穿、咬边、焊瘤、凹坑等)检出率很高,对面积型缺陷(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d.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而不宜较厚的工件,因为检验厚工件需要高能量的射线设备,而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检验灵敏 1/ 11

无损检测相关知识习题

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培训习题 1.、下述指标中,哪个不属于材料的力学性能?( ) A.强度 B.塑性 C.韧性 D.热稳定性 2、衡量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时断裂的力学性能指标是( ) A. 强度 B. 塑性 C. 韧性 D.硬度 3、以下哪一条不属于材料的使用性能?( ) A. 强度 B. 刚度 C. 耐蚀性 D. 焊接性 4、在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过程中,下列哪一个阶段材料所受应力不再增加而应变却在继续增加( ) 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 D.颈缩阶段 5、承压壳体中工作应力的大小( ) A.与容器壁厚δ和直径 D 成正比,与压力 p 成反比; B.与压力 p 和容器壁厚δ成正比,与容器直径 D 成反比; C.与压力 p 成正比,与容器壁厚δ和容器直径 D 成反比; D.与压力 p 和容器直径 D 成正比,与容器壁厚δ成反比。 6、长期承受交变应力的构件,最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是( ) A.脆性断裂破坏 B.失稳破坏 C.疲劳破坏 D.蠕变破坏 7、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叙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

A.缺陷形成的缺口越大,形状越尖锐,应力集中越严重; B.壳体截面不圆程度越大,应力集中越严重; C.外加载荷越大,应力集中越严重; D.材料脆性越大,应力集中越严重 8、碳钢和低合金钢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应加热到大致哪一温度?( ) A. 300~400℃ B.400~500℃; C. 500~650℃ D.650~800℃。 9、含碳量小于或等于多少的碳素钢称为低碳钢( ) A.0.15% B.0.20% C.0.25% D. 0.3% 10、如欲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内应力,应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A. 退火 B 不完全退火 C.正火 D. 调质 11、合金总量在多少以下的合金钢称为低合金钢( ) A.0.5% B.2% C. 5% D.10% 12、低合金钢 16MnR 的( ) A.平均含碳量小于 0.16%,平均含锰量小于 1.5% B. 平均含碳量 0.16%,平均含锰量小于 1.5% C. 平均含碳量小于 0.16%,平均含锰量 1.5% D. 平均含碳量 0.16%,平均含锰量 1.5% 13、以下哪一条不属于埋弧自动焊的优点。()

各种常见无损探伤方法简介与比较

各种常见无损探伤方法简介与比较 三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的比较 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超声波检测(UT) 1、超声波检测的定义: 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2、超声波工作的原理: 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3、超声波检测的优点: a.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 b.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 c.缺陷定位较准确; d.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 e.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 f.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使用较方便。 4、超声波检测的局限性

a.对试件中的缺陷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仍须作深入研究; b.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 c.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d.材质、晶粒度等对检测有较大影响; e.以常用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检测时结果显示不直观,且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 5、超声检测的适用范围 a.从检测对象的材料来说,可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 b.从检测对象的制造工艺来说,可用于锻件、铸件、焊接件、胶结件等; c.从检测对象的形状来说,可用于板材、棒材、管材等; d.从检测对象的尺寸来说,厚度可小至1mm,也可大至几米; e.从缺陷部位来说,既可以是表面缺陷,也可以是内部缺陷。锻件是金属被施加压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要求的形状或合适的压缩力的物件。这种力量典型的通过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铸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在零部件的现实使用中,一个正确的设计能使颗粒流在主压力的方向。 磁粉检测(MT) 1. 磁粉检测的原理: 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 磁粉检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a.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如可检测出长0.1mm、宽为微米级的裂纹),目视难以看出的不连续性。 b.磁粉检测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件和在役的零部件检测,还可对板材、型材、管材、棒材、焊接件、铸钢件及锻钢件进行检测。 c.可发现裂纹、夹杂、发纹、白点、折叠、冷隔和疏松等缺陷。 d.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也不能检测铜、铝、镁、钛等非磁性材料。对于表面浅的划伤、埋藏较深的孔洞和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和折叠难以发现。 渗透检测(PT) 1.液体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 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渗透液可以渗透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现实,(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2.渗透检测的优点: a.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 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μm宽缺陷) c.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3.渗透检测的缺点及局限性: a.它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 b.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 c.渗透检测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由于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为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应根据设备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取向,选择最适当无损检测方法。 任何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应尽可能多用几种检测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以保障承压设备安全运行。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无损检测概论 1、定义和分类: 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2、无损检测方法有: 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T)和声发射检测(AT)等。在目前核工业上还有目视检测、检漏检测等。 3、无损检测的目的: 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A、保证产品质量。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探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试件内部的缺陷;在对试件表面质量进行检验时,通过无损检测方法可以探测出许多肉眼很难看见的细小缺陷。 B、保障使用安全。即使是设计和制造质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也有可能发生破坏事故,这是由于苛刻的运行条件使设备状态发生变化,由于高温和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蠕变;由于温度、压力的波动产生交变应力,使设备的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疲劳;由于腐蚀作用使材质劣化;这些原因有可能使设备中原来存在的制造规范允许的缺陷扩展开裂,或使设备中原来没有缺陷的地方产生新生的缺陷,最终导致设备失效。而无损检测就是在用设备定期检验的主要内容和发现缺陷最有效的手段。 C、改进制造工艺。在产品生产中,为了了解制造工艺是否适宜,必须事先进行工艺试验。在工艺试验中,经常对工艺试样进行无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改进制造工艺,最终确定理想的制造工艺。如,为了确定焊接工艺规范,对焊接试验的焊接试样进行射线照相,并根据检测结果修正焊接参数,最终得到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焊接工艺。 D、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无损检测,往往被认为要增加检查费用,从而使制造成本增加。可是如果在制造过程中间的环节正确地进行无损检测,就是防止以后的工序浪费,减少返工,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一、射线检测基础知识 射线的种类很多,其中易穿透物质的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三种。这三种射线都被用于无损检测,其中X射线和γ射线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和其他工业产品、结构材料的缺陷检测,而中子射线仅用于一些特殊场合。 射线检测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专业。最主要的应用是探测试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探伤)。按照不同特征可将射线检测分为许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使用的射线种类、记录的器材、探伤工艺和技术特点等。 射线照相法是指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无损检测方法,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 1、射线照相的原理: 射线照相法是利用射线透过物质时,会发生吸收和散射这一特征,通过测量材料中因缺陷存在影响射线的吸收来探测缺陷的。X射线和γ射线通过物质时,其强度逐渐减弱。一般认为是由光电效应引起的吸收、康普顿效应引起的散射和电子对效应引起的吸收三种原因造成的。射线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能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γ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象中心,经过显影和定影后就黑化,接收射线越多的部位黑化程度越高,这个作用叫做射线的照相作用。因为X射线或γ射线使卤化银感光作用比普通光线小得多,所以必须使用特殊的X射线胶片,还使用一种能加强感光

常见的无损探伤方法

无损检测方法很多据美国国家宇航局调研分析,认为可分为六大类约70余种。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有: ●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 ●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 ●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 ●渗透检验 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 ●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缩写 ET); 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有: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缩写 AE); ●泄漏检测Leak Testing(缩写 UT); ●光全息照相Optical Holography; ●红外热成象Infrared Thermography; ●微波检测 Microwave Testing 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对内部探伤适用,不适用表面探伤.磁粉探伤主要探表层深度3mm内缺陷.渗透探伤.着色探伤主要探工件表面缺陷(对不锈钢探伤比较适用). 常见的无损探伤方法 常见的无损探伤方法 VT-Visual Testing目测 RT-Radiographic Testing射线检测 UT-Ultrasonic Testing超声检测 PT-(Dye) Penetrant Testing渗透检测 MT-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磁粉检测 ST-Spectrum Testing光谱测试 ET-Eddy Current Testing涡流检测 HT-Hardness Testing硬度检测 -Hydrostatic Testing 水压试验 MPT-Mechanical performance test机械性能 WT-Wall thickness Testing测厚 DT-Diameter Testing管径测试 MST-Metallographic inspection金相检验 ORT-Out of roundness testing不圆度检查 MMT-磁记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简答)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三、问答题 1.简述应力腐蚀及其形成的特定条件? 答:由拉应力与腐蚀介质联合作用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称为应力腐蚀。 形成的特定条件: (1)受压元件承受拉应力的作用。 (2)具有与材料种类相匹配的特定腐蚀介质环境。 (3)材料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与钢材成份、组织及热处理有关。 2.钢材的脆化现象有哪几种? 答:1、冷脆2、热脆3、氢脆4、苛性脆化5、应力腐蚀脆性断裂 3.钢中氢主要有哪些来源? 答:1、冶炼过程中溶解在钢水中的氢,在结晶冷凝时没有能即时逸出而存留在钢材中; 2、焊接过程中由于水分或油污在电弧高温下分解出的氢溶解入钢材中; 3、设备运行过程中,工作介质中的氢进入钢材中; 4、钢试件酸洗不当也可能导致氢脆。 4.何为消应力退火及消应力退火的目的? 答:消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 c1以下100~200℃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消除焊接、冷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等加工方法所产生的内应力,同时还能使焊缝中的氢较完全地扩散,提高焊缝的抗裂性和韧性,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稳定结构形状。 5.何为正火及正火的目的? 答: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 c3或A cm以上30~50℃,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内应力。 6.什么叫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如何防止? 答: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常见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沿晶界进行,使晶界产生连续性的破坏,这种腐蚀开始于金属表面,逐步深入内部,直接引起破裂。 措施是:①选用低碳、超低碳和加钛或铌的奥氏体钢种 ②通过热处理,如固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提高抗晶间腐蚀的性能。 7.什么叫冲击韧度?冲击韧度值如何获得?影响冲击韧度值的因素? 答:冲击韧度—-是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突然增加的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能量大小的特性,抵抗冲击载荷作用破坏的能力。 冲击韧度通常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测定的,冲击韧度ak=Ak/SN。 影响冲击韧度值的因素有: (1)试样的尺寸(承受外加冲击载荷作用的面积) (2)试样缺口的形式 (3)试验温度 (4)材料的化学成分,冶金质量,组织状态,内部缺陷等。

混凝土结构常用无损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常用无损检测方法 摘要:介绍了回弹法、超声波法、雷达法等各种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宜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检测,以互相验证,提高检测的效率及可靠性。? 无论是工业及民用建筑,还是公路、铁路、水利及水电工程等都广泛使用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传统的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是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样,对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由试验结果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由于试样的制作条件、养护环境及受力状态与原位混凝土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试样的实验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原位混凝土的质量状况,显然无损检测是获得原位混凝土真实质量的有效方法。早在20 世纪30 年代,人们就开始研究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1948 年,瑞士科学家施密特( E. Schmidt )研制成回弹仪;1949 年莱斯利(Leslie )等人用超声脉冲成功检测混凝土;60年代费格瓦洛(I. Facaoaru)提岀用声速、回弹综合法估算混凝土强度;80年代中期,美国的Mary Sansalone 等用机械波反射法进行混凝土无损检测;9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岀一批新的测试方法,如微波吸收、雷达扫描、红外线谱、脉冲回波等方法。我国从50年代开始引进瑞士、英国、波兰等国的超声波仪器和回弹仪,并结合工程应用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60 年代初我国研制成功多种型号的超声波仪器,随后广泛进行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80 年代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除了超声、回弹等无损检测方法外,还进行了钻芯法、后装拔岀法的研究;90 年代以来,雷达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冲击回 波技术等进入实用阶段,同时超声波检测仪器也由模拟式发展为数字式,可将测试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混凝土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雷达法、冲击回波法、红外成像法、钻芯法、拔岀法及超声波CT 法等,其中钻芯法和拔岀法属局部破损或半破损检测方法。以下就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作以述评。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述评 1.1 回弹法 回弹法是以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测得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来评定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强度的一种方法,它不会对结构或构件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在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回弹法使用的仪器为回弹仪,它是一种直射锤击式仪器,是用一弹击锤来冲击与混凝土表面接触的弹击杆,然后弹击锤向后弹回,并在回弹仪的刻度标尺上指示岀回弹数值。回弹值的大小取决于与冲击能量有关的回弹能量,而回弹能量则反映了混凝土表层硬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可以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回弹值之间建立起一种函数关系,以回弹值来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法只能测得混凝土表层的质量状况,内部情况却无法得知,这便限制了回弹法的应用范围,但由于回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在工程上还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回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强度与表面硬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动能的钢杆件弹击混凝土表 面,并测得杆件回弹的距离(回弹值),利用回弹值与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 通常采用试验的方法得到回弹值与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建立混凝土强度f c cu与回弹值R之间 的一元回归公式,或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R及主要影响因素(如碳化深度)之间的二元回归公式。回归 的公式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函数方程形式,根据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择其相关系数较大者作为实用经验公式。目常常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线方程 f c cu A BR 幂函数方程 f c cu AR B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分析

158 第三篇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 第15章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 15.1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概述(Ⅱ级人员仅要求本节内容) 射线是具有可穿透不透明物体能力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X 射线和γ射线)和粒子辐射。在射线穿过物体的过程中,射线将与物质相互作用,部分射线被吸收,部分射线发生散射。不同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不同,导致透射射线强度的降低也不同。检测透射射线强度的分布情况,可实现对工件中存在缺陷的检验。这就是射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利用射线对胶片可以产生感光作用的原理,采用胶片记录透射射线强度,在底片上形成不同黑度的图像,完成检验。图15—1显示了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射线照相检测的基本过程为准备、透照、暗室处理、评片,从底片上给出的图像,判断缺陷性质、分布、尺寸,完成对工件的检验。 图15-1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图15-2 光电效应示意图 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可应用于各种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产品缺陷的检验。检验技术对被检工件的表面和结构没有特殊要求。检验原理决定了,这种技术最适宜检验体积性缺陷,对延伸方向垂直于射线束透照方向(或成较大角度)的薄面状缺陷难于发现。射线照相检验技术特别适合于铸造缺陷和熔化焊缺陷的检验,不适合锻造、轧制等工艺缺陷检验。现在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兵器、核能等工业领域。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直接获得检测图像,给出缺陷形貌和分布直观显示,容易判定缺陷性质和尺寸。检测图像还可同时评定检测技术质量,自我监控工作质量。这些为评定检测结果可靠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特殊问题是辐射安全防护问题。必须按照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法规、条例作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发生辐射事故。 15.2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基础 15.2.1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射线按其特点分为二类: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以下仅讨论X射线与γ射线(电磁辐射)。 X射线、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光量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光量子与原子、原子核、原子的电子及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主要的作用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和瑞利散射。图15—2、图15—3、图15—4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作用示意图。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一.无损检测的定义、方法及目的 二.焊接接头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三.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 四.焊接缺陷在底片上的形貌 (一)无损检测的定义、方法和目的 1.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和不破坏材料及设备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2.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 3.无损检测的目的确保工件或设备的质量,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焊接接头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1.缺陷的分类 焊接接头缺陷类型很多,按在接头中的位置可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两大类。

1)外部缺陷 位于接头的表面,用肉眼就可看到,如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和裂纹等。 2)内部缺陷 位于接头内部,必须通过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内部缺陷有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裂纹等。 2.内部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融透的现象叫未焊透。 未焊透缺陷不仅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而且在未焊透处的缺口和端部形成应力集中点,承载后往往会引起裂纹,是一种危险缺陷,这类缺陷一般是不允许存在的。 产生的原因:坡口钝边间隙太小,焊接电流太小或运条速度过快,坡口角度小,运条角度不对以及电弧偏吹等。 防止措施:合理选用坡口型式、对口间隙和采用正确的焊接工艺。

(二)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于母材之间或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点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产生的原因:坡口不干净,焊速太快,电流过小或过大,焊条角度不对,电弧偏吹等。

预防措施:正确选用坡口和焊接电流,坡口清理干净,正确操作防止焊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