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德育渗透案例Word

音乐课教学德育渗透案例Word
音乐课教学德育渗透案例Word

音乐课教学德育渗透案例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案例片段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音乐不仅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紧密联系的。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深知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

《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歌,以拟人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乌鸦反哺的现象,明确尊敬老人的道理。采用2/4拍、五声宫调式、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歌曲曲调简练,具有朴实、天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创造”,在教学中体现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崇高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思想。在每个环节中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以《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为主线,将故事内容贯穿于歌曲的学习、体验之中,学生在不断加深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深化情感体验,使音乐的感染和情感熏陶相互交融,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目的。

设计思路:以审美为核心,以“母爱”为情感体验主线,通过看、听、唱、创、演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注重体验与实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感受、表现歌曲美等教学环节中,抒发自己对妈妈由衷的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呀?

生:

师:那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播放课件:《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旋律]

师:这首曲子好听吗?

生:好听!

师:说起这首歌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

1、播放多媒体课件(小乌鸦飞来飞去为妈妈捉虫吃,并亲自喂给妈妈吃的影片,背景音乐为歌曲伴奏。)

“在那片美丽的大树林里,住着许多小鸟,其中有一群乌鸦,就是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它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乌鸦妈妈每天不辞辛苦地出去捕虫来喂养小乌鸦,小乌鸦们一天天长大了。乌鸦妈妈便带领小乌鸦学习飞翔,学习捕虫等生活本领。可是,时间也一天天过去了,乌鸦妈妈终于老了,她再也飞不动了,心里非常难过,小乌鸦们知道后,非常着急,想着妈妈以前是怎样辛苦地喂养我们,现在是我们报答的时候了。从此,它们每天也出去找食物,自己舍不得先吃,而先喂给乌鸦妈妈。”后来,这个感人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诵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小乌鸦爱妈妈》。

[设计意图]:音画结合激趣。利用电教媒体,结合教师动情的故事讲述,把歌曲设置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也不知不觉,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歌曲情境中。

三、新课教学……

四、德育渗透:

师:学完这首歌曲,你们知道歌曲中的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呢?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

——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人们不禁表扬它,赞美它,歌颂它。同学们,这段歌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演唱?

学生:赞美,歌颂。

师:小乌鸦是一种动物,它都懂得爱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妈妈呢?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爱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请看大屏幕。(播放广告:关爱老人用心开始)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师: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将爱心传递下去。今天晚上我们也学着片中的小朋友给妈妈洗脚,我相信妈妈一定会非常感动。

设计意图:在歌唱教学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要永远保留对妈妈的那份爱、那份真情和感动,以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回报社会。

五、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但我们的妈妈都是非常的爱我们。愿我们多多关心我们的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的妈妈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爱。今天同学们的表现比小乌鸦更懂事,更可爱,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相信大家以后会做的更好!(随《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离开教室。)

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课选材非常重要。好的素材能激起孩子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观看小乌鸦爱妈妈的动画,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拉近自己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同时也有情感上的共鸣。为了避免枯燥乏味单一的节奏训练,我用故事引入渲染出这首歌

“爱”的气氛。再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说说小乌鸦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慢慢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表现。

这堂课是结束了,但孩子们在这堂课上流露出来的纯真和善良却久久不能隐去。爱让孩子们多了些灵魂的触动,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音乐课才是我们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

音乐教学中的每项教学内容可以说都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在这里我没有空洞的言谈,没有抽象、呆板的说教,更没有生搬硬套的约束,而是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我们平时常说思想品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 案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巴西》 庞桂凤 一、背景: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要内容,突出巴西的特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读图、析图、讨论、阅读等方式,在学习本章前五个国家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刚好班级学生中有会舞蹈的,事先让其准备了3分钟的桑巴舞,一个学生负责巴西国旗的绘制于讲解,2个学生为一组分别代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政府官员”、“开发商”的角色,事先调查相应的材料,且准备一段情景对话以便在课堂展示。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通过分角表演设身处地的站在角色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情景对话帮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获得知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热带雨林的危机等难点: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国旗图、巴西地形图、桑巴舞音乐、 五、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逊克农场学校李冬娜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作为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唱歌曲《上学歌》时,让小朋友们懂得上学不迟到,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是一个个的好朋友。让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浅显的认识。 案例:在教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字编码》一课时,教材在77页提供了4种编码,让学生了解数字的编码。教学完例题,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数字编码知识,教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把数字编码知识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师:我们的学校是双语学校,你们在校园里都记得有几个班级? 生:13个。 师:你们知道这些班级各有多学生吗? 生:不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去统计校园里的学生数。 经过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出了数据,汉语言班级6个,民语言班级7个。 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生:………… 学生提出并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追问了一句:“在统计校园的树时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们的学校很美,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生2: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学校,我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师:我们的学校很美,我们要爱它。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小就要学好它。 反思; 一、体会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源于崇高的理想。”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以及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

设和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比如:案例1中学生通过对校园里班级的统计,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受到了思想的熏陶,产生了爱校、爱护班集体的情感。学习了统计后,还可以让学生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唤起他们的环保意思。 在数学教学中就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好数学的雄心壮志。 二、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个学生,只有爱中华民族,爱社会主义祖国,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数学教学中,用形象具体的图表具有说服力的数字材料,古老悠久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从报看杂志、电视上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做为教学内容。 三、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行为示范的指导 案例折射出了,教师要寓情于理、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行为示范的指导。“躬行”是陶冶学生的根本,教师必须在实际行动与道德行为上,能做学生的榜样,以严谨的治学,公正的板书、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心灵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才能使学生“自生其心”,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科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数学统计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只要教师常以细雨之水“润”之,就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黄健 2014年10月

一年级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年级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有些学生身上都有一种以我为重新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惯影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孩子还小,可塑性较强,思想不定性,因此,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所在。 二、工作目标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根据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当前社会形势,制定德育渗透计划。 1.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南岗区教育局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本着“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石,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找准兴趣点、生长点。” 3.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 4.进一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教学措施 1.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高全校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渗透。 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柳南中学吕艳艳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邓小平曾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因此,我国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音乐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我们通过每学年每学期开展一些如校园艺术节和主题文艺活动。 在原因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一例 一、问题背景: 初二已近尾声,临近初三毕业,还有较多学生学对升学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一部分成绩较差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并不了解,又由于一些兄弟学校的宣传攻势,让我们的优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信心不足,不是大面积的优生十分愿意填报我校的高中自愿,往往到毕业自愿填报时班主任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不是太好.一方面为了激励我们初三学生,具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发奋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为我校留下更多的优秀生源,减轻毕业时的工作难度,有必要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注意将这方面的教育素材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我教学“加权平均数”时想到,当初我与教科室胡主任在研究衔接班招生时的综合成绩计算方法里面,每次考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一个绝好的教学素材,于是我将这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用到了这一课的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二、课堂实录: 这是人教版教材八(下20·1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事关同学们人生重大决策的问题。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我们即将进入初三,我们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每届都将组建一个衔接班,你们知道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就你知道的情况给同学们作个介绍。 生2:老师,我知道一些,我哥就在现在的高二衔接班读书,我当时从龙角转学到外国语,就希望能到初三时像哥一样能进入到衔接班去。我叔到学校来做杂工,婶到学校来当清洁工就是为了我们俩在这里好好读书的。 师:哦,难怪谭华同学这么发奋,原来他早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并祝他成功。 (同学们热烈鼓掌 还知道关于衔接班的一些事吗? 生3:我听说衔接班的老师都是很有名气的,教得很好,学生都很优秀,读衔接班不但不缴钱还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学们都很羡慕。 师:是的,我也希望我们班上能有几位同学能冲进衔接班去,到了衔接班不但有刚才同学说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前半年学习高中课程,更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但是你们知道衔接班的同学是怎么录取的吗? 生4:看考试成绩吧! 师:是的,并且是这样计算的学生成绩的:4册期末总分乘以10%+5册中期总分乘以20%+5册期末总分乘以30%+最后选拔考试部分乘以40%=综合得分,再用综合得分排名,能进入前50名的直接进入,若前50名有不愿去的向后依次录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种录取计算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冷静思考2分钟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 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 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 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 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 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 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 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

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 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 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 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 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 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 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 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 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 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

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内容:出示六幅图片如下: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

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

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向来有“礼乐教化”的传统。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却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灵。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育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渗德育于音乐教材内容中。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20世纪30年代,日寇入侵,山河沦陷,《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背景介绍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感受到巨大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渗德育于音乐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声音运动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律动性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适应。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恰恰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数学学科中两个德育渗透的案例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 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再让读一遍,读得还

是很勉强。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笑容平息了孩子们躁动的心,乱响的桌椅声停了下来,孩子们在淡淡的愉悦中思维飞扬,我的灵感亦被唤起。 同样研究40页第3题,我说:“××小学的同学要去儿童剧院看电影,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才合理呢?在座的哪位校长给出出主意?”孩子们一听,把他们称为“校长”,立马来了劲,赶紧去读题,想题,讨论题,气氛十分热烈。待孩子们思考得差不多时,我笑着说:“哪位校长来安排一下?要说清你的理由。”顿时“高手如林”。我叫了一位平时比较害羞的女孩:“王校长,请!”小女孩被激情点燃,忘记了羞怯,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王校长的方案合理不合理?”“合理!”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应。小女孩兴奋地涨红着脸坐下了。许多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小手。我又点了一位:“冯校长,你有什么打算?”孩子们面带笑意看向“冯校长”,看向“冯校长”写下的算式,表情是那样专注,反响是那么热烈,跟前一节课中孩子们有气无力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我说:“两位校长只花了几分钟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

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音乐教育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作为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 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学歌》时,让小朋友们懂得上学不迟到,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 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是一个个的好朋友。让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德育工作总结 孤山镇西街小学 李全斌 2012年6月篇二:一年级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一年级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一学期以来,结合本学科特点,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

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学困生的转化与数学教学 学困生是指那些数学基础差、智力差或具有厌学情绪等不良习惯的学生,他们是班级学习中的弱势群体,计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成为影响他们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现针对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在培养学困生计算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巧用标记,培养计算能力。 农村初中的学困生由于自身因素的原因,这部分同学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往往错误百出,成为多数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有些老师虽然反复让学生进行练习,往往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有的甚至越来越差,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困生计算的正确率呢?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标记法,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也能知道,遇到减法,首先要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要注意两变:一是减号变为加号,二是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但是实际运算过程中,有的学生学生只注意了变号,没有加减数的相反数,造成了计算的错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遇到减法的地方做上标记,提醒他们在计算的时候要引起注意两变,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计算,正确率提高了很多,解决了学生遇到的棘手问题。在随后的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中,学生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学习感到非常的轻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标记,易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改掉了许多学困生粗心的毛病,也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当然,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计算能力的提高,教学中的标记将逐步弱化,直至最终取消,它只是我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措施,是我们给学困生学习的一个拐杖,引导他们最终走向康庄大道的手段。 二、纠错提高,培养计算能力。 在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或者是一练到底,有的即使设计一些判断、改错也是事先预设的,往往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尝试做好导学案课前预习导学和所有例题,课前进行及时批改,也许学生的课前预习所做的习题正确率不高,有可能全错,但毕竟学生通过自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们练习中的错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非常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只讲学生错误的地方,把学生的错误练习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投影,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引导做错的学生自己当堂纠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它具有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因此我们的计算教学要一针见血,不要在外面绕圈子。 三、注重口算,培养计算能力。 口算能力,在初中阶段往往是一个被容易忽视的课题,因为他们只注重学生的演算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口算,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提高正确率,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生素质的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但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教学案例: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个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理解。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理解。 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闻喜县河底中心校 谢亚丽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认为德育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歌曲教学中,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时渗透植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如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卢沟瑶》歌曲,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的融合起来,让孩子们不仅了解卢沟桥事变,更加出出传承了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在欣赏教学中,注重体验和感受。在深悟音乐作品动人力量的同时,渗透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教育。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了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在音乐教学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有机渗透感恩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这是浙教版教材七(下)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中的其中某个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学生们现出自豪的神情并急切地要求老师给出题目】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 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 35 2494 x y x y += ? ? += ? ,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得 23 12 x y = ? ? = ? 。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1 2 的脚,则每只鸡就变

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的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 师:是啊,我们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题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 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