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基营销理论

利基营销理论

目录:一、利基市场二、利基战略三、利基营销理论四、市场补缺者

一、利基市场(重点研究内容)

1、什么是利基市场

利基是英文名词“Niche”的音译,Niche来源于法语。法国人信奉天主教,在建造房屋时,常常在外墙上凿出一个不大的神龛,以供放圣母玛利亚。它虽然小,但边界清晰,洞里乾坤,因而后来被引来形容大市场中的缝隙市场。在英语里,它还有一个意思,是悬崖上的石缝,人们在登山时,常常要借助这些微小的缝隙作为支点,一点点向上攀登。20世纪 80年代,美国商学院的学者们开始将这一词引入市场营销领域。

利基市场(国内翻译:缝隙市场、壁龛市场、针尖市场),指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利基市场是指企业选定一个很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利基市场战略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所采取的策略。

市场利基指市场利基者通过专业化经营而获取的更多的利润。

2、理想的利基市场具有的特征(重点研究内容)

理想的利基市场大概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狭小的产品市场且宽广的地域市场。选准一个比较小的产品或服务,是利基战略的起点和第一要素。集中全部资源攻击很小的一点,在局部形成必胜力量,这是利基战略的核心思想。同时,以一个较小的利基产品,占领宽广的地域市场,是利基战略的第二个要素。产品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才能实现规模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正好为其提供了良好条件。

2)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一是要保证企业进入市场以后,能够建立起强大的壁垒,使其他企业无法轻易模仿或替代,或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引

导目标顾客的需求方向,引领市场潮流,以延长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二是这个市场的目标顾客将有持续增多的趋势,利基市场可以进一步细分,企业便有可能在这个市场上持续发展。

3)竞争者忽略的市场。市场过小、差异性较大,以至于强大的竞争者对该市场不屑一顾。既然被其忽视,则一定是其弱点,反过来想,也就可以在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弱点部位寻找可以发展的空间。所谓弱点就是指竞争者在满足该领域消费者需求时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与消费者最高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正是足可取而代之的市场机会。(这里很重要!)4)企业能力相对应的市场。企业所具备的能力和资源与对这个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相称。这就要求企业审时度势,不仅要随时测试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还要清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状况,量力而行。

5)企业抵御竞争入侵的能力。企业已在客户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能够以此抵挡强大竞争者的入侵。

6)这个行业最好还没有统治者。

二、利基战略(重点研究内容)

1、利基市场战略概述

利基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在市场上,与强大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而受其攻击,选取被大企业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力量薄弱的、有获利基础的小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

1)利基战略的思想与原则(弱者市场战略思想)

○1避实击虚。不与大企业/强者展开硬碰硬的直接竞争,而是选择其忽视、不愿做或不会全力去做的业务范围为“战场”。

○2局部优势。坚持“单位空间内高兵力比”原则,集中全力于某个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在这个局部形成相对于强大者的优势,并努力成为第一。

○3集中原则。分散是战略的大忌,利基战略要求:集中于利基业务,集中于战略目标,集中于建造壁垒。

○4根据地原则。在某地域市场获取第一并巩固之后,再向其它地域市场扩展,集中全力成为第一之后再扩展,如此持续下去,最终由各地的根据地组成一个大的根据地。

2)实行利基战略的意义

实行利基战略的主要意义在于:市场上占有较低份额的公司可以通过灵活巧妙地拾遗利基,见缝插针,从而实现高额利润。克利弗德和现伍纳两人曾详细研究了二十多家非常成功的中型企业以及它们各自成功所依赖的因素。他们发现这些公司几乎都可以说是因市场利基,两位专家还发现这些经营有方的中型公司的另外一些共同特征,即:提供高品质产品,收取附加费用、创造新的经验曲线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等。

3)实施利基战略的收益

实施利基战略,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根本原因,在于进行市场利基的公司已经充分了解目标顾客群,因而能比其他公司更好、更完善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市场利基者可依据其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收取更多的利润额。总之,市场利基者获得的是“高边际收益”,而密集市场营销者获得的是“高总量收益”。2、利基战略的特点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从市场营销角度界定的利基战略是:通过市场细分、再细分,选择一个未被服务好的利基市场进行营销。同时还指出,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市场利基者,它们的战略与该市场中的领先者、追随者有所不同。科特勒并未提及利基战略的适用范围,但从内容来看,市场营销的利基战略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不同的是地位和作用。其核心思想是“在市场中找到一个利基,然后在利基中做大市场”。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研究了衰退行业的战略选择,认为利基战略是战略选择之一,放弃其它业务,专注某个有竞争力的狭小业务。在波特的战略框架中,利基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选择一个相对狭窄的行业/市场,然后集中资源于这个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采取低成本或差别化的竞争战略。

营销大师彼得·德鲁克从创业战略角度,把利基战略分为收费关卡战略、专门技艺战略和专门市场战略三大类型,并针对这三类战略,探讨了各自的基本要求、

局限性和风险。德鲁克的利基战略更加重视其生态意义,对利基战略内容的分析最为全面,但主要针对创业阶段的创新,而未涉及企业生命周期的其它阶段。由上可见,利基战略具有以下特点:

1)适用于弱小者企业。科特勒和波特未提及具体的适用战略主体,德鲁克主要针对创业企业,一般也属于弱小企业。

2)适用于企业的整体成长。科特勒局限在市场营销领域,波特是在竞争战略层面,两者都只是企业整体成长的一部分。德鲁克却是针对创业企业整体。

3)适用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德鲁克重在创业阶段,波特专门论述了衰退阶段,科特勒对不同阶段未做明显的区分。

3、利基战略的主要内容(重点研究内容)

利基战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起点:选择某个狭窄的业务范围——利基业务

界定为利基业务的标准:1产品范围狭窄,在某个四位数行业内;2市场规模小,大企业不感兴趣;3市场竞争程度一般,无垄断者;4技术变革速度一般,研发投入不大;5客户需求稳定且有一定的增长;6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通用性。如万向集团早在1980年就选择进口汽车维修用万向节,并专注该业务,于1983年成为中国第一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又如格兰仕在1992年选择家用微波炉为单一业务,1995年成为中国第一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又如聚龙集团在1998年选择指甲钳为新业务,现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指甲钳生产商。以上企业所选择的业务,基本符合利基业务的标准,并且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相称,是合适的利基业务,成为利基战略成功的起点。

2)目标:以某地域市场占有率第一为战略目标

弱小企业必须选择狭小的业务范围,因为在较大的业务范围中,存在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弱小者希望通过硬碰硬的方式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利基业务范围内,以不同地域市场冠军为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全球冠军目标,是利基战略的目标要求。

冠军目标本身拥有较多的优势,弱小企业在一个狭小业务范围内成为冠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原因在于:由于业务狭小,市场规模不大,强大企业不会涉及或

者不会全力投入。而弱小企业如果全力投入,即可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在与强大企业竞争中取胜。

好孩子集团1989年以童车为利基业务,1992年明确提出“做第一”的目标,1993年成为中国市场冠军,1999年成为美国市场冠军,并一直保持至今。

聚龙集团的梁伯强在决定进入指甲钳市场的同时,就确立了“全球指甲钳第一品牌”的目标,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将目标在全公司广为宣传,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从目前的状况看来,聚龙集团实现全球冠军目标指日可待。

中集集团是全球集装箱冠军,2002年开始寻找新的利基业务,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最后决定进入半挂车业务,同时确立了3-5年成为全球半挂车老大的冠军目标。

3)主要战略行动:地域市场的不断扩张和多种途径建造竞争壁垒

利基战略专注于某个狭小的利基业务,其市场变化的风险较大。因此,利基战略的实施者都把地域市场的开拓,作为规避市场风险和企业追求成长的主要战略行动。通常的地域市场拓展顺序是:本地市场、全国市场、周边国家市场、多国市场,最后是全球市场,其中海外市场的开拓是困难最大的战略行动。中国利基企业进行了许多探索,例如好孩子以联合品牌方式进入欧美市场,珠江钢琴通过收购知名品牌进入欧美市场,格兰仕以自有品牌和OEN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等。利基作为一个合适的位置,主要是针对其中的利基者而言,含有独占的意思。为了巩固自己的利基位置,不让其它人进入,利基战略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来建造竞争壁垒,把其它竞争对手拒在利基之外。

中国企业在建造壁垒方面也有许多探索,例如中集集团、格兰仕集团以扩大生产和营销规模为主要途径,好孩子、飞跃集团以专利技术建造技术壁垒,聚龙集团、天海同步器以垄断业内专业技术人才的方式建造能力壁垒,谭木匹则主要以文化建设来构建壁垒,等等。

4)专注与创新:长期、执着地全力集中于利基业务

选择了利基业务,确立了冠军目标,在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时,必须专注,必须有所创新。利基战略的专注主要包括专注于利基业务和专注于冠军目标,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为,20多年的中国企业成长史,基本上是一部“游击战”的历史,中国企业尤其缺乏专注的精神和专

注的能力。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应以德国的隐形冠军为榜样,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某个利基业务,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如以集装箱起重机为利基业务的上海振华港机,把GPS技术应用到集装箱起重机上,使其长了“眼睛”,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又如以手机充电电池为利基业务的比亚迪,在生产设备工艺创新上,反向思维,把现代化的生产线改造为最大使用劳动力的生产线,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我们的初步统计,利基战略实践者的专利件数远高于其它企业,这个指标充分表明它们不仅高度重视创新,而且创新卓有成效。

4、利基战略适用中国企业(重点研究内容)

利基战略适用国内中小企业的主要依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利基战略起点与中小企业状况相符合

利基战略主体起点是弱者企业、中小企业、后发企业,全球竞争视角下的国内中小企业现实状况正是弱者、中小企业和后发企业,两者之间存在相符合的关系。2)利基战略目标与中小企业家胆识相符合

利基战略目标就是争当第一,中国企业家通常以某某第一自居,这种契合非常重要,企业家的第一梦想,通过利基战略的设计和实施,就可实现。

3)利基战略有助于形成和提高专业化能力

专业化能力是企业能力的基础。利基战略集中在某个狭小范围内,可以极大地形成和提高专业化能力,有助于国内中小企业补上这门基础课。(巴南区内房产中介的非专业性更是让自己能一展水平)

4)利基战略有助于形成重视战略起点的思维习惯

忽视战略起点,导致中小企业战略在“做什么”和“怎么做”两个层面都少有差错化,你做什么,我就跟进,同质化现象普遍。利基战略重视起点的特性,有助于中小企业家形成基于战略起点的思维模式,进而设计出具有差别化的战略。

5、利基战略——企业的成长战略

企业选定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这就是利基战略。

1)专业化是多元化的基础。

许多尝试实行多元战略的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重新回到专业化的道路上来。因为,专业化是多元化的基础,只有做好专业化这个基本功,多元化战略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市场被充分的分割,一些大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细分市场,与中小企业展开竞争,针对细分市场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许多企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其实是一种针对利基市场的营销,利基战略是以企业专业化战略为基础的一种复合战略。

2)利基战略是企业由小变大的法宝。

国内的众多中小企业,通常对利基的理解仅仅是寻找市场缝隙,寻找可以赚钱的机会,而利基的中国式思维其实就是将利基战略等同于中小企业成长战略。仔细研究那些大的跨国企业,在其背后几乎都有着这样一段利基史——市场后来者们用利基策略创造了新的优势,并最终占据了强有力的市场位置,改变了历史格局。戴尔最初涉足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时候,国际商用机器和康柏正统治着个人计算机市场,当时,所有产品还必须与IBM计算机兼容,而二十年后,IBM已经终止了其个人计算机的生产,康柏也不得不与惠普合并以求生存,而戴尔却用独特的直销模式统治个人计算机市场。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随着市场环境的日渐成熟和稳定,中小企业完全可能运用利基战略打败国内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取而代之占领一片天下。3)利基战略也适应于大企业。

大企业若要捕捉新的商机,得到更丰富的利润,满足成功扩张的需要,也需要选择利基。一些跨国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做出成功的示范。宝洁公司在2004年首批推出以9~16岁的男孩为目标客户的一系列日化用品,这在以前是一个没有被人注意过的空白市场。麦当劳公司与其在美国的特许加盟商合作,开设了12家以“平时青睐快餐食品、收入比较高的年轻白领”为目标客户的麦当劳美食馆,吸引了很多对传统麦当劳不感兴趣的高收入层的年轻白领。国内大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寻找或创造利基市场,用持之以恒的利基态度和不断创手段,运用复合利基战略成就基业长青。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利基成长战略

企业无论大小,要实施利基成长战略,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寻找利基、进入利基市场、占领并保持市场、企业的持续发展。

4)在价值链的任何环节创造利基点。

寻找利基利基战略不是营销和广告部门策划出来的,也不仅仅限于将产品和服务一把抓。在价值链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创造利基点,创造产品的独特性,创造差异化。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在初始阶段,比较好的切入点是选择那些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而且是企业自身潜在的优势能够与这种比较优势结合好、发挥出来的行业。站在营销的视角来审视,就会发现市场中成功的利基者把握机会的三种主攻方向:一种是为一个专属的客户群提供商品和服务;一种是持之以恒地制造或贩卖独特,创造产品的独特价值;再一种则是在市场突围中成功选择差异化实现路径。

5)进入利基市场相应的攻击策略。

○1精心地挑选一个客户群。寻找专属顾客,发现利基市场有三种方法可循,A见缝插针。找到处于市场“缝隙”中的小众客户群,看准时机,立即“挤”占,“钻进去”,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B无中生有。要挖掘顾客的潜在欲望或深层欲望,用自己的产品定位市场,创造客户新需求,并服务于一个全新的市场。

C取而代之。在市场占有者身上找到被他们忽视的客户群,通过采取创造性的进攻性策略,使自己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很长的获利阶段,从而稳固的占领市场。○2蕴含独特的价值带来吸引力。3M公司总裁力维奥·德西蒙说:“最有意思的产品是那些人们需要的产品,而又不完全是迎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如果消费者的偏好的多样性太强,标准化的产品难以完全满足,或现有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的大提供商难以完全满足,那么,独特的价值就将会得到最大体现。

○3设计出一个独特的实现路径。彼德·德鲁克说:“分销渠道中发生的变化或许对一个国家的GNP和宏观经济无足轻重,但对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来讲却关系重大。每个人都意识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注意到市场在全球化以及劳动大军和人口结构方面的变迁,但几乎无人关心分销渠道中的变化。”有时,一个企业的渠道战略可能成为企业惟一的竞争优势和立身之本。但在以往的企业竞争战略中,鲜有人把它们提高到一个战略的地位。而对于一个中小企业,对于一个后发企业,对于一个成熟市场的新产品,利基渠道或许将成为制胜的法宝。

○4捍卫利基市场构建有效的市场壁垒。成为利基企业极为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课题。然而每个行业的壁垒设计都不一样,有些可能是技术壁垒,有些可能是法律壁垒,有些可能是品牌,有些可能是价格。企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迅速地建立进入壁垒。

○5利基战略的后续发展。当企业的一种利基战略获得成功以后,就开始关注未来的发展战略。总结一些利基企业的后期发展,可以发现有下面几种发展战略。A坚持专一。就是企业在已占领的利基市场上持续发展,利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等手段吸引更多的顾客群体,但前提是企业已经建立了坚实的进入壁垒和隔离机制,牢固的控制市场。

B被大公司控股。就是出卖自己的股份给大的有实力的公司,降低风险,但仍保持经营的独立性。

C拆分公司业务。是在利基市场仍然可以继续细分,并且这些被进一步细分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可以将公司业务拆分成相关的若干个,也可以干脆把原公司分成几个小公司,这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也可认为是对市场的深度专业化细分。

D垂直多元化。也即价值链上下游的合并,或者是生产同一产品不同部件的利基企业的联合,化零为整,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复合利基多元化,是指企业在一个利基市场站住脚以后,可以继续利用现有的能力和资源,向另一个利基市场出发,这需要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保持对市场敏锐的观察,以保持选择利基点的正确性,选择这种发展战略,企业的利基成长过程就可以成为一个循环体,能够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有效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保持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发展。

三、利基营销理论

1、利基营销简介

营销者通常确定利基市场的方法是把市场细分再细分,或确定一组有区别的为特定的利益组合在一起的少数人。所以,利基市场营销又称“缝隙营销”或“补缺营销”,是指企业为避免在市场上与强大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而采取的一种利用营销者自身特有的条件,选择由于各种原因被强大企业轻忽的小块市场(称

“利基市场”或“补缺基点”)作为其专门的服务对象,对该市场的各种实际需求全力予以满足,以达到牢固地占领该市场的目的。

利基市场营销是个与大众市场营销相对的概念,在普通大众眼里,它多是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不像后者,由于有巨大需求的支撑,时常表现的轰轰烈烈,蔚为大观但尽管表面上毫无英雄式的做派,利基营销却无可争辩为地成为真正适宜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尚欠发达的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2、利基市场营销的优点

利基市场营销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企业进行市场研究。市场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关市场变动的确切可靠的依据,而这些依据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信息的收集和科学的分析法。由于狭缝市场营销关注的是细小的市场情况,就大大降低了有关目标市场调研的复杂性。由此,市场研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展开,企业为此支付的成本也较小,诸如在产品线狭窄、目标市场地域分布单一、市场购买行为一致性较强等多方面容易取得优势实现,调研目标实现把握较大。对于这些营销的决定因素的有效分析,有利于企业透彻了解市场,从而采取“短、平、快”的行动,迅速进入市场,降低促销成本。

2)便于企业加强客户服务管理。在对目标市场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掌握目标市场行为和消费者的切身需要,深刻意识到客户的需要正是企业必须满足的。这样,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就客户的要求进行产品开发和业务调整。又因为狭缝市场营销活动集中在小块市场上,即使企业对客户的要求不遗余力地提供服务,对企业的整体营运成本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提高。因此狭缝市场营销成为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3)便于企业掌握市场营销目标。企业的营销目标不是越大越好。在一定时期内,它必须与企业的内部资源相匹配,而有利于企业对营销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控制。企业对自身营销目标的控制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力量和位置。包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企业信息系统的状况等涉及企业产品立足市场的核心要素。由于利基市场营销有利于企业的市场研究和对市场信息资源的掌握,以及对目标市场的有效服务所建立的品牌忠诚感,企业有理由对其产品在市

场早的占有率抱有信心。企业对营销目标的把握和对内部资源的比较、权衡之后形成的取舍策略,使得企业与市场密不可分,实现了营销上的上佳境。

3、利基市场的选择标准

理想的利基市场必须满足如下五个条件:

1)足够大。该市场要大到能够满足一个中小企业生存所需的规模和购买力;2)足够小。该市场要小到足以令强大的竞争者对之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3)足够深。该市场要深到足以使得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发展无空间之忧;

4)足够相称。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与为该市场提供优质服务所需之条件相称;5)足够信誉。在该利基市场上,企业的既有信誉要足以对抗竞争者。

4、利基市场的基本类型

一般说来,中小企业可以开拓的利基市场有以下五类:

1)自然利基市场。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很多大企业一般采用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这就自然为中小企业留下了很多大企业难以涉及的"狭缝地带",这些"狭缝地带"即为自然利基市场。很多中小企业正是选择这些自然利基市场投入经营,在与大企业不发生竞争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2)协作利基市场。对于生产复杂产品的大企业来说,不可能使每一道工序都达到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大企业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或节省成本,避免"大而全"生产体制的弊端,而去与外部企业进行协作,这种协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即协作利基市场。如日本丰田公司一次发包的企业就有248家,这248家企业还要向4000多家企业二次发包。

3)专利利基市场。拥有专利发明的中小企业,可以运用知识产权来防止大企业染指自己的专利技术向自己的产品市场渗透,从而在法律制度的保护下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专利利基市场。如好孩子集团公司是靠我国目前专利起家的最大的婴儿推车和儿童自行车生产企业,自1989年第一辆"好孩子"专利童车诞生以来,"好孩子"便和专利结伴同行,在专利的护佑下茁壮成长。

4)潜在利基市场。现实中,常有一些只得到局部满足或根本未得到充分满足或正在孕育即将形成的社会需求,这就构成了潜在的市场需求空间,即潜在利基市场。如在电脑行业,竞争可谓刀光剑影,新产品不断涌现,但对于人们常用的从几兆到几百兆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却被广大电脑厂商忽略。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

公司总裁邓国顺看到了这一潜在的社会需求,发明了体积小的移动存储器--优盘,在行业掀起了一场革命,当然公司借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5)替代利基市场。美国著名的企业战略学家波特教授在通过严密的竞争者分析后,得出结论:“最好的战场是那些竞争对手尚未准备充分、尚未适应、竞争力较弱的细分市场”。对方的虚弱之点就是我方理想的攻击之点。所谓弱点,是指竞争者在满足该领域消费者需求时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与消费者最高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正是"彼可取而代之"的市场机会。如果企业有能力比竞争对手提供令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即能够有力地打击竞争者的弱点,那么,该市场就可以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正是“避实击虚”思想在市场竞争战略上的应用。丰田定位于美国小型车市场,但该市场也并非是没有对手的赛场,德国大众公司的小型车就很畅销。丰田雇用美国的调查公司对大众汽车的用户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充分掌握了对手的优劣,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丰田公司精确地勾画出一个按人口统计和心理因素划分的目标市场,设计出满足美国顾客需求的美式日制小轿车。丰田花冠车(CORNA),以其外型小巧、经济实惠、舒适平稳、维修方便的优势终于敲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步入成功之路。

5、利基营销的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利基营销并非万能,它的运用是有条件的,不适当的运用尽管可能引起短期的利润增长,但可能导致长期企业收益的下降甚至枯竭。

1)运用利基营销的条件

○1该市场有足够的规模或购买力,从而可能获利;

○2该市场有增长潜力,不会短期萎缩;

○3企业有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和资源,可有效为之服务;

○4企业能够依靠已建立的客户信誉,保卫自身地位,对抗竞争者的攻击。

如果企业决定进入利基市场,则这个利基市场必须能够为企业的立足、发展提供一系列可能生存的环境,即利基市场有成为企业目标市场的可能性。虽然许多企业都可以探讨并尝试运用利基营销,但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产品竞争及产品促销策略的具体条件下,其运用的着眼点和重点步骤是不同的。

2)进入利基市场必须面临的问题

○1对进入市场的了解较少。如市场潜量、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的营销手段等;○2企业本身的形象和信誉未被消费者认识、认同或接受,在同行中知名度低;○3企业的财务受投资收益的制约,如受到大的竞争对手的正面攻击,有可能被迫退出市场。与之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市场适应性强,进入或退出市场动作迅速。

上述情况使中小企业必须运用市场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对汇总的市场信息进行过滤,并制订适当的策略,发挥自身的优势。

3)进入利基市场前必须分析的问题

○1顾客位于何处;

○2产品使用者的力度如何;

○3产品购买者的购买量如何变化;

○4主要重复购买者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5运用何种促销方式。

中小企业在进入相对陌生的利基市场前,除必要的外在条件外,必须透过严密的市场分析,选择市场,确立目标,全力服务,才有可能在竞争中争得相当市场。4)大企业利基市场营销的侧重点

欲采取利基营销大企业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受到众多竞争者的冲击,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开发上偏离技术发展趋势;难以较快改变其产品结构和企业文化。因此,在进行利基营销时,必须注意的情况是:

○1调查使用相同和相似产品的顾客;

○2找出目前不用,但有可能使用本企业产品的顾客;

○3设法利用现有产品(线),开发新产品;

○4寻找新兴市场。

其中,3是大企业应当注意的重点,借助大企业的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容易形成其他竞争对手力所不及的利基市场。如美国3M公司堪称范例,这家以生产胶片、粘剂和树胶为主的公司在市场上遇到许多照相底片、轮胎等厂商竞争之后,利用其核心技术研制成功代替飞机油漆的移印膜,大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大公司大受欢迎,因此有力地占领了这块市场。

应当注意,由于利基营销的一般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市场上,因此当市场上的需求受到某种影响而改变,或面临竞争对手的强烈正面攻击时,销售量较易波动而导致利润突然下降甚至消灭,为防止这种补缺基点的枯竭增加企业的生存机会,一旦有条件,企业应当注意发展多种补缺基点,避免单一利基市场的风险。

四、市场补缺者(市场利基者)

1、什么是市场补缺者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非常关注成功的企业,往往忽略每个行业中存在的小企业,却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星星之火,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后,成为燎原之势,这些小企业就是所谓的市场补缺者。

美国著名的营销战略对利润的影响研究,除了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盈利率是随着市场份额线性上升的结论外,还从理论上给出了这些中小企业为何能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秘密(著名的“V”形曲线)。由于这些中小企业集中力量来专心致力于市场中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专业化经营,因而获取了最大限度的收益。这些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利润的有利市场位置称为“利基”,因而市场补缺者又被称为市场利基者。市场补缺又称市场补白,是指选择某一特定较小之区隔市场为目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以此为经营战略的企业。

2、市场补缺者的理想补缺基点

1)理想的补缺基点应该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和购买力。这种市场应该拥有众多的人口,他们具有很强的需求欲望,有为满足这种需求的极强的购买能力,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市场的规模和容量,才能组成有潜力的大市场。如果人口众多,但收入很低,则购买力有限;虽然购买力大,但人口少,也不是

大市场;有足够潜力和购买力的市场是上述三个因素的统一,如果补缺基点具备了这些条件,剩下的是企业应该生产足以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的产品,使其成为理想的补缺基点,使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

2)理想的补缺基点应该有利润增长潜力。这个潜力是利润增长的速度要大于销售增长的速度,销售增长的速度大于成本增长的速度。它应该由企业来发掘,即企业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讲究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在判断理想的补缺基点是否具有利润增长潜力时,预先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风险问题,克服短期行为。

3)理想的补缺基点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作为企业应该建立竞争情报系统,从产业、市场两个方面识别自己的竟争者,确定竞争对象;判定竞争者的战略、战术原则与目标;评估竞争者的实力与反映,从而推断出自己选定的补缺基点是否对竞争者具有吸引力,以此预测这个补缺基点对企业的理想程度。

4)企业应该具备占有理想补缺基点所需的资源。能力和足以对抗竞争者的信誉。企业发掘补缺基点时,需要考虑自身的突出特征;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及会给企业造成的环境威胁或市场机会;企业的资源情况和特有能力、信誉。只有掌握资源,企业才能确定以市场为导向,寻找切实可行,具体明确的理想的补缺基点,否则,即使是很好的补缺基点,也不是该企业的理想的补缺基点。

3、市场补缺者的战略

1)市场补缺者的主要战略是专业化市场营销

○1专门致力于为某类最终用户服务的最终用户专业化;

○2专门致力于分销渠道中的某些层面的垂直层面专业化;

○3专门为那些被大企业忽略的小客户服务的顾客规模专业化;

○4只对一个或几个主要客户服务的特定顾客专业化;

○5专为国内外某一地区或地点服务的地理区域专业化;

○6只生产一大类产品的某一种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

○7专门按客户订单生产预订的产品的客户订单专业化;

○8专门生产经营某种质量和价格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专业化;

○9专门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其他企业没有的服务项目专业化;

○10专门服务于某一类分销渠道的分销渠道专业化。

2)创造补缺市场、扩大补缺市场、保护补缺市场。

企业不断开发适合特殊消费者的产品,这样就开辟了无数的补缺市场。每当开辟出这样的特殊市场后,针对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扩大产品组合,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达到扩大补缺市场的目的。最后,如果有新的竞争者参与时,应保住其在该市场的领先地位,保护补缺市场。作为补缺者选择市场补缺基点时,多重补缺基点比单一补缺基点更能增加保险系数,分散风险。因此,企业通常选择多个补缺基点,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只要善于经营,随时关注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细小部分,通过专业化经营,精心服务于顾客,小企业总有机会获利。

4、市场补缺者在经营中的注意点

1)注重关系市场营销,建立市场营销网络

补缺者应着眼于长远利益,与顾客,供、销商等建立、保持、加强互利交换、共同履行诺言的关系。应该把同顾客的长期关系视同核心,在各方都能实现自己目的的基础上保持、发展与顾客的良好联系。因为,它可以为补缺者带来营销网络,降低基点营销费用。这种关系应该依靠补缺者的各种承诺建立起来,它的保持应该通过履行诺言来实现的,它的发展、加强应该是进一步的承诺换来的,为此,竞争者难以破坏,顾客的忠诚将会是这种关系的回报。从与企业的角度看,借助该网络补缺者可以找到战略伙伴并进行合作,减少由于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滞后而被富有进攻性的模仿者夺走市场的风险。所以,补缺者在补缺基点上应注重关系市场营销,建立市场营销网络。

2)强调顾客让渡价值

既然同顾客的长期关系是核心,补缺者在补缺基点上应致力于为顾客服务,使顾客满意。今天价格是消费者消费时考虑的因素之一,顾客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即"顾客让渡价值"才是消费者真正重视的。

一个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顾客总价值。那么,顾客为买到产品、得到服务会耗费一定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货币资金等,这是顾客总成本,由此可知任何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都愿意把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等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大的实惠,选购产品时,选择价值最高、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产品。所以,补缺者在补缺基点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向顾客提供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进而使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为达到这一目的,补缺者可从各方面着手:

○1通过改进产品、服务、人员与形象,提高产品的总价值;

○2通过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与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货币与非货币成本;

○3在改进产品、服务、人员与形象,提高产品总价值的同时,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体力、货币的耗费,从而降低总成本。总之,补缺者在经营中发展、生存就要结合实际,寻找补缺基点,懂得战略,善于经营,就能获得良好的机会,立于不败之地。

“长尾理论”与利基市场5页word文档

“长尾理论”与利基市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买方市场早已形成,激烈竞争和销售困难成为常态,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由市场营销、社会营销、关系营销等相结合的整合营销时期,在庞大、多样化的市场中,主流大企业占领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吸引着人们近乎所有的关注。同时,小企业在被主流企业忽视的专业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演绎着市场补缺者的角色。这个专业市场就是“利基市场(Niche Market)”。但是,利基市场是否只能在市场中扮演拾遗补缺的角色?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中似乎很难找到恰当的解释。美国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其“长尾理论”中却给出了较为令人信服的答案。 利基市场营销产生的背景 在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商品消费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企业激烈竞争成为常态,竞争导致产品或服务同质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纷纷找寻市场中被行业领导者们遗漏的“盲点”,关注这些“盲点”,了解市场情和消费者需求;配置营销资源,从而催生了利基市场。 个性化的营销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已经进入到个性化营销的时代。专注于做财务软件的用友,做餐厅专用奶的妙士牛奶获得了成功,说明了利基市场存在的价值。尽管市场空间被区隔成众多微小的局部,但是利基市场营销总会通过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满足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专注于市场细分,定位于专业化的目标市场、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升服务质量是利基营销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核心内容。

“长尾理论”对利基市场的意义 “长尾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1.利基市场是被无限细分的长尾市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市场被无限的细分。一个小众文化世界实际上是个极度丰饶富足的世界,那些满足无数细分市场的利基产品经过长尾集合器,变得易于寻找,又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的过滤器的强大指引作用鼓励人们更多地探索。长尾市场重视的挖掘细小需求聚沙成塔的价值贡献,正是利基市场的追求。 利基市场的分销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过滤器能帮助消费者找出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从而发掘“长尾市场”上的潜在需求,延展“长尾”。这是利基市场营销的重要方向。 对企业而言只有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信息查询,低成本的营销运作费用提供众多可供选择的商品并实现了销售,才能同时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和培养顾客忠诚度;买方则通过网络节约了大量的搜寻成本、获得了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可搜集和积累利基市场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并精确定位,以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网络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建立起利基市场厂商和消费者数据共享,实现更大程度的双向选择和低成本营销。

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

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 国内外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战经验词汇 营销篇 ?4C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Cs) ?4R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Rs) ?4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 ?感性营销(Sensibility Marketing) ?利基营销(Niche Marketing) ?交叉营销(Cross Marketing) ?知识营销(Knowledge Marketing) ?文化营销(Cultural Marketing) ?服务营销 (Services Marketing) ?体验营销 (Experience Marketing) ?定制营销 (Customization Marketing) ?色彩营销(Color Marketing) ?绿色营销 (Green Marketing) ?关系营销 (Relationship Marketing) ?合作营销 (The Co Marketing Solution) ?伙伴营销 (Partnership Marketing) ?一对一营销 (One-to-One Marketing) ?差异化营销 (Difference Marketing) ?大市场营销(Big Marketing) ?个性化营销 (Personalization Marketing) ?堡垒式营销(Formalization Marketing) ?数据库营销(Data base Marketing) ?服务分销策略(Services Distribution Strategy) ?服务促销策略(Services Sales Promotion Strategy)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 ?水坝式经营(Dam Operation) ?战略营销联盟 (Strategic Marketing Union) ?网络数据库营销(Internet Data base Marketing)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 "长尾" 的由来及含义 根据维基百科,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 ―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举例来说,我们常用的汉字实际上不多,但因出现频次高,所以这些为数不多的汉字占据了上图广大的红区;绝大部分的汉字难得一用,它们就属于那长长的蓝尾。Chris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长尾市场也称之为―利基市场‖。"利基‖ 一词是英文―Niche‖ 的音译,意译为― 壁龛‖ ,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的定义为: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 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 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个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 "长尾" 的定义 ―长尾‖至今尚无正式定义,Chris Anderson 认为,最理想的长尾定义应解释―长尾理论‖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 热卖品向niches的转变

?富足经济(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 ?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 目前最接近的定义是: ?―长尾实现的是许许多多小市场的总和等于,如果不是大于,一些大市场‖–Jason Foster ?―长尾就是当籍籍无名的变成无处不在的时候你可以得到的‖– Eric Akawie ?―长尾就是80%的过去不值得一卖的东西‖–Greg ?―长尾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以前被认为是边缘化的、地下的、独立(艺人?)的产品现在共同占据了一块市场份额,足以可与最畅销的热卖品匹敌‖ –Bob Baker 最佳口号: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Joshua Wood ?―终结二八定律!‖—Eric Etheridge ?―无物不销,无时不售!‖—Jim Treacher ?―一个小数乘以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等于一个大数!‖—Rajesh Jain 长尾理论经济学原理[1] 1. 四维―十‖字图谱分析模型 有关长尾理论的定义,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种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尚未见学者从经济学原理上阐述长尾理论的本质。为系统的剖析长尾理论的经济学原理,本文特从企业与客户、生产与营销的角度切入,建立以下四维动态分析模型,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经济管理理论:二八原理、蓝海战略、边际效应、规模效应一步步揭开长尾理论的神秘面纱。 2. 长尾理论与二八原理殊途同归 在资源稀缺假设前提下,传统经济属于典型的供给方规模经济,体现的是帕累托分布的需求曲线头部,用户的购买行为并不完全反映需求,主流产品的销售量大不等同于对它的需求也大,只是主流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市场,限制了人们的选择权。随着整个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今天我们已步入一个―富足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一方面,商品在无限地细分,用户的取向除了具备一些共性之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对各种商品都有存在需求的可能;而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在聚集了这类产品原本分散的用户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市场营销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是指从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出发合理配置自己的资源,通过满足对方需要实现自己目标的活动过程。 2.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应用科学。 3.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目标顾客建立并保持互利关系等营销管理能力的各种角色和力量.它可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4.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就是企业为实现其任务和目标而发现、分析、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的管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管理市场营销活动. 5.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和关系,而对设计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 6.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其某种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 7.知觉是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8.抽样调查,即是在所调研对象的全部单位中,依照同等可能性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论全体的调查方法。 9.习惯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小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花时间选择,也不需要经过收集信息、评价产品特点等复杂过程的最简单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0.代理中间商即协助买卖成交、推销产品,但对所经营的产品没有所有权的中间商,如经纪人、制造商代表等。 11.促销或促进销售是企业通过人员推销或非人员推销的方式,与潜在顾客进行信息沟通,引发并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和过程。 12.产业市场又叫生产者市场或组织市场,它是指一切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将之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应给他人的个人或组织,通常由以下产业组成:农业、林业、水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通信业、公用事业、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服务业等。 13.批发商是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将之转卖给零售商和其他商人以及产业用户、公共机关用户和商业用户等,但它不把商品大量卖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单位。零售商的主要业务则是把商品或服务直接卖给消费者。 14.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简称组织购买行为)是指各类正规组织机构确定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并在可供选择的品牌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识别、评

利基营销理论(Niche Marketing)

利基营销理论(Niche Marketing) 利基营销理论(nichemarketing) 目录1利基简介 2利基市场营销盛行的原因3利基市场营销的优点4利基市场的选择标准5利基市场 的基本类型6利基营销的运用 7小众营销悖论导论 “利基”一词是英文“niche”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 意思。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的定义为: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 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营销者通常确 定利基市场的方法是把市场细分再细分,或确定一组有区别的为特定的利益组合在一起的 少数人。 因此,利基营销,又称“利基营销”或“缺口营销”,又称“狭缝营销”,指企业利 用营销人员的独特条件,选择一个因各种原因被强大企业忽视的小市场(称为“利基市场”或“缺口填补基点”)作为其特殊服务对象的方法。为了避免与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发 生正面冲突,我们应尽最大努力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牢牢占领市场的营销策略。 利基(市场)营销是个与大众(市场)营销相对的概念,在普通大众眼里,它多是名 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不像后者,由于有巨大需求的支撑,时常表现的轰轰烈烈,蔚为 大观但尽管表面上毫无英雄式的做派,利基营销却无可争辩为地成为真正适宜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尚欠发达的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小众营销盛行的原因 二战以来,全球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能力的发展异常迅猛,时至今日,世界上大多数人 口的普通需求得到了充分,甚至过度的满足。而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雄厚物 质和技术力量基础的支撑下席卷全球。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需求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运动 的结果是,市场由产家生产主导转至顾客需求主导,市场从普遍的卖方市场转至普遍的买 方市场。一句话,消费者力量重塑了新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基于个性化需求的日益细 分的市场不仅使许多大企业成为过去,而且也给无数中小企业带来了无限的驰骋空间,尽 管这个空间被划分为许多小部分。上述情况演变的总趋势是小众营销可行的主要客观原因。 利基营销盛行之另一大客观原因是资源的稀缺性。我国企业面对市场全球化时,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生产力、销售力、品牌力、管理力等营销资源与跨国企业相比都要 稀缺的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确定合理的资源组合,以达到资源增值的效果,便成为重大的营销战略问题。在强大竞争对手存在的前提下,我们在竞争对手忽视或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就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 长尾理论"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 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s)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例如,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

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例如,某著名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它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 举例来说,我们常用的汉字实际上不多,但因出现频次高,所以 这些为数不多的汉字占据了上图广大长尾理论的红区;绝大部分的汉字难得一用,它们就属于长尾。 Chris 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长尾市场也称之为"利基市场"。"利基"一词是英文"Niche" 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的定义为: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 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网络 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长尾理论,并著作成书发表。书中俨 然阐述了美国从传统零售经济时代进入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 式进化史,从传统音乐CD、电影DVD等零售市场到Amazon在 线商城、Netflix的在线DVD租赁以及iTunes音乐商店,无疑不 向读者表明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丰饶经济的时代。笔者有幸阅读了 《长尾理论》第4版,书名副标题已经从“别老掂着从榜顶的几个 巨无霸里多榨几百万来”更改为“为什么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 场”。本文旨在让读者了解长尾市场以及如何在产品中运用长尾理 论。 一)长尾理论是什么? 长尾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新的商业框架或者模式:拥有大量的自生产者或者规模化高效率的生产源,通过低成本的数字商品存储(或与有形产品混合),建立聚合标准和信息过滤器,并通过搜索和社区关联、用户口碑,建立顾客关系,并从中获利。 其中《长尾理论》书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是传播、生产和营销中的效率提高可以改变固有的商业模式定义,从规模化经济(品种越少,成本越低)逐渐转变为范围经济(品种越多,成本越低)。 那么长尾市场是怎样出现的呢?它的出现与以下3种力量有关:

通过以上3种力量的共同作用,降低了获得利基产品的成本,长尾市场也逐渐浮出水面。 二)如何看清长尾曲线? 长尾市场能用更直观的图形方式去阐述吗?答案是可以的。大部分的研究表明,长尾市场是一个幂律曲线,它不会被有限货架空间或可用资源这样的供给瓶颈残忍地截断。 上图是长尾市场的曲线图,横坐标代表的是产品流行度,纵坐标是产品销量。其中流行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排行榜或者名次,影响流行度高低的因素有产品吸引力的深度和广度(产品需求度高低)——它们属于主流还是小众,质量是高还是低以及产品的新旧程度等。

营销策划常用的方法

营销策划常用的方法 一、营销策划的4种战略 1、领导者战略 公司的相关产品在市场中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它通常在价格变化、新产品上市、传播创新、分销覆盖和促销强度上,对其他公司起着领导作用。 2、挑战者战略 在行业中占有第二、第三和以后的位置,它可以攻击市场领先者和其他竞争者,以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自己,有可能取代领导者的地位。 3、市场追随者战略 它们在市场上采取跟随领导者的策略,从产品、命名、宣传等都和领导者极为相似,利用领导者的资源分割市场。 4、利基者战略 他们只注重小块市场,并把它做深做透,投入较少的资源,获取较大的利润,成为小块市场的领先者,他们经常避免与大公司竞争。 二、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指的是分析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同行的比较,机会与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1、优势与劣势分析(SW) 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都有能力向同一养殖户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能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指的是一个企业比其同行有较强的综合优势。竞争优势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较高的赢利率上,因为有时企业更希望增加市场份额。 明确企业究竟在哪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扬长避短。所以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同行做详细的对比。而衡量企业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只能站在现有潜在养殖户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 2、机会与威胁分析(OT) 环境分析:

营销中常用的十八种理论

营销中常用的十八种理论 1.二八法则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在销售公司里,20%的推销员带回80%的新生意,等等;“二八现象”竟如“黄金分割”一样普遍。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其基本内容如下:i.“二八管理法则”。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 提高企业效率。 ii.“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iii.“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iv.“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2.CIS理论系统 其英文全称是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中文译为“企业识别系统”。CIS理论主张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行为及企业视觉标志通过统一设计加以整合,强化其传播效果,使组织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众的认可度。 CIS有三部分构成:1 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2 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3 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vi). 形象一点说,CI就是一支军队,MI是军心,是军队投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最不可动手的一部分;VI是军旗,是军队所到之处的形象标志;而BI则是军纪,它是军队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9332168.html,P理论 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USP理论,要求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简称USP理论。 USP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i.每个广告不仅靠文字或图象,还要对消费者提出一个建议,即买本产品将得到的明确利益; ii.这一建议一定是该品牌独具的,是竞争品牌不能提出或不曾提出的; iii.这一建议必须具有足够力量吸引、感动广大消费者,招徕新顾客购买你的东西。 1954年,瑞夫斯为M&M糖果所作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广告创意是USP理论典范之作。 4.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5.5W2H法 (1)Why: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 (2)What:何事—-做什么?准备什么?

100个最流行的营销词汇

4C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Cs) 4R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Rs) 4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 感性营销(Sensibility Marketing) 利基营销(Niche Marketing) 交叉营销(Cross Marketing) 知识营销(Knowledge Marketing) 文化营销(Cultural Marketing) 服务营销 (Services Marketing) 体验营销 (Experience Marketing) 定制营销 (Customization Marketing) 色彩营销(Color Marketing) 绿色营销 (Green Marketing) 关系营销 (Relationship Marketing) 合作营销 (The Co Marketing Solution) 伙伴营销 (Partnership Marketing) 一对一营销 (One-to-One Marketing) 差异化营销 (Difference Marketing) 大市场营销(Big Marketing) 个性化营销 (Personalization Marketing) 堡垒式营销(Formalization Marketing) 数据库营销(Data base Marketing) 服务分销策略(Services Distribution Strategy) 服务促销策略(Services Sales Promotion Strategy)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水坝式经营(Dam Operation) 战略营销联盟 (Strategic Marketing Union) 网络数据库营销(Internet Data base Marketing)

市场营销复习资料

1、市场的构成要素: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三方面要素。 2、市场营销的含义: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需要和 实现企业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商品和服务整体地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系列市场经营活动与过程。 3、4Cs营销理论的含义:顾客(客户价值)、成本、便利、沟通 4、顾客认知价值的含义:是指企业让渡给顾客,且能让顾客感受到 的实际价值。它一般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5、威胁分析矩阵:出现概率 大小 小 6、消费者市场的概念:又称消费品市场、最终产品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7、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P125-127)论述 一、经济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如消费者的

收入水平,商品的价格等。 二、收入水平属于影响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内部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能够影响消费者行为。 一、外部影响因素、(一)文化因素 1.文化(Culture)。 文化指人类从生活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和其他有意义的象征的综合体。 2.亚文化(Subculture)。 ①民族亚文化群。②宗教亚文化群。③种族亚文化群。④地理亚文化群。 3.社会阶层(Social Classes)。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按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来进行等级划分,还可以根据职业、收入来源、教育水平、价值观和居住区域等指标进行划分,把人们划分为许多相对稳定的同类人群:“中产阶级”、“低收入群体”、“白领”、“蓝领”、“工薪阶层” 。 (二)社会因素 1.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s) 消费者行为不仅受其所处社会阶层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参照群体也称关系集团、参考群体或相关群体,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的形成过程和行为和实施过程中用来作为参照标准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集合。参照群体是个人用以指导自己消费行为的某个

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的认识与思 考 内容提要:加强营销能力是今天中国本土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本文将应用市场营销的传统理论,并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进行分析,对当前已经或即将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细分、产品和市场定位以及4P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以后新的基金发行销售及至金融服务业 的营销提供 自2000年9月以来,华安创新、南方稳健康成长以及华厦成长开放式基金相继 推出,我国基金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营销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核心 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可以说,基金业正处于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匠时代。本文试图以传统的营销理论运用到新兴的基 金行业中,并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一些意见

和建议。 传统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策略包含三大要素:目标市场;定位;营销组合。即在制订营销策略时,我们首先要通过市场细分,选择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细分 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针对目标市场潜在顾客的心理,创造出一个属于品牌本身的独特位置,创造出一个属于品牌本身的独特位置,亦即定位,最后,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定位的差异,发展出适当的营销组合,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发挥最大的营销效果,达成营销目标。以下我们就分三部分,结合当前基金市场的情况,来探论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策略。 一、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制订营销策略的第一步就是市场细分。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充分了解投资者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的特点,选择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为该市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基金产品和服务。反思前几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我们认为,基金管理公司停留在一种朴素的销售观念、没有对个人投资者进行细

管理学中的二八法则解读

管理学中的二八法则解读 二八定律百科名片 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查看精彩图册目录简介定律模式 二八定律的运用1、明确目标2、确立主要风险 3、建立内部控制框架 4、财务管理应用 5、投资活动法则 6、营运资金管理法则 7、财务分析80/20法则 8、核心员工管理应用 9、核心员工励志管理10、总结 市场营销中的二八定律一、大量使用者营销二、老顾客的营销三.关键顾客的营销相关图书展开简介定律模式 二八定律的运用1、明确目标2、确立主要风险3、建立内部控制框架4、财务管理应用 5、投资活动法则 6、营运资金管理法则 7、财务分析80/20法则 8、核心员工管理应用 9、核心员工励志管理10、总结 市场营销中的二八定律一、大量使用者营销二、老顾客的营销三.关键顾客的营销相关图书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80/20法则,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 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 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 八法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 自80%的普通客户。编辑本段法则定论 有人说:“美国人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犹太人认为,存在一条78∶22宇宙法则,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78∶22这样的 比率存在的。比如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及其他气体占22%。人体中 的水分占78%,其他为22%等等。他们把这个法则也用在生存和发展之道上,始终坚持二八法则,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美国企业家威 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此后, 他仔细研究了犹太人经商的“二八法则”,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 他80%的收益却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过去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 多的时间——这就是他过去失败的主要原因。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 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人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 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学会了犹太人经商 的二八法则,连续九年从不放弃这一法则,这使他最终成为凯利—穆尔油 漆公司的董事长。 不仅犹太人是这样,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非常注重二八法则。比如,通用电气公司 永远把奖励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奖励制度使员工们工作得更快、也 更出色,但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摩托罗拉公司认为,在100名员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后面25名差一些,应该做好两头人

最新新管理事典 营销策略篇资料

最新新管理事典营销策略篇资料 新管理事典 New Management Dictionary 营销策略篇 4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4Ps) 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分销途径(place) 作用: 1.直观、可操作,易控制。 2.短期即可见效,具备可预见性。 缺陷: 1.是以企业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这势必会产生厂商与合作伙伴,尤 其与顾客之间的矛盾,4P可能会激化这种矛盾。 2.不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认为只要是好产品,就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这种理念是 不可取的,最终会被淘汰。 3.4P的成本加利润法往往不被消费者接受,因为消费者所承担的价格与之相差太远, 而厂商并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4.4P的促销模式也主要是采用各种手段让消费者了解他的产品,从而有机会购买其 产品。“请消费者注意,而不是请注意消费者”。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 4C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4Cs) 即客户(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其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精髓是消费者定位产品,从而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优点: 1.瞄准消费者需求。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始终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包括消费者因投资而必须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为化解或 降低风险而耗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等诸多方面。 3.消费者的便利性。咨询、销售人员是与消费者接触、沟通的一线主力,他们对消费 者的购买决策有重要影响。 4.与消费者沟通。广告传播,另外,企业在终端与客户沟通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 组建客户俱乐部、积分消费、参观企业、现场专家解答、幸运抽奖、产品征文等。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认识市场,认识营销 名词:市场营销、市场、顾客让渡价值 市场营销:是个人或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并同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东西,以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市场:有特定需要或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顾客。 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1.市场营销的核心功能是交换 2.市场交换的基本动因是满足交换双方的需求与欲望 3.市场营销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4.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的四个阶段:生产、 分配、交换与消费) 需要:没有得到感受状态 欲望:想得到某种满足的愿望 需求:有能力购买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 交换是一种过程,交易是一种结果 市场的大小:市场=人口+购买欲望+购买能力 生产观念是最古老的观念,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重生产 产品观念:酒香不怕巷子深,物美廉价,强调的是质量 推销观念:我卖什么顾客买什么,以产定销,属于过渡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好酒也怕巷子深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满足顾客、社会、企业利益

市场营销的核心:交换 出发点、最终目标:满足消费者需求 最终目的:盈利 顾客总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顾客总成本:货币成本、非货币成本(时间、精力、体力)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4C:顾客、成本、便利、沟通 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 相互市场营销:在交换双方中,若一方比另一方更主动更积极寻求交换,称前者为市场营销者,后者称为潜在顾客;若买卖双方都表现积极时,称双方都为市场营销者。 第二章营销战略规划 市场利基者:指专门为规模较小或大公司不感兴趣的市场细

市场营销理论学派的分类

市场营销理论学派的分类(总12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论市场营销理论丛林 On the Marketing Theory of Jungle 摘要:市场营销理论于20世纪初诞生在美国,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深入研究美国早期市场营销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全面考察各主要学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不无裨益。 一、引言 早期农业社会以生产导向为主,随着生产、管理技术的提升,产品的质与量大幅跃进,人们逐渐有更多“选择”商品的权力。生产厂商因应这一社会需求的进展情况,逐步发展出更多样、更精致化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十九世纪末期,市场营销学开始与经济学理论分离,逐渐独立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Mason,1995)1。可以这样说,早期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息息相关,如今市场营销学已经成为融合了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统计学、信息学、工业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知识的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60年间,作为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市场营销学,也伴随着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的发展而一日千里地飞跃发展,市场营销学中的各种学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报告、实证分析、案例、学术著作、各类教科书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影响较大的学派有十余个之多,各种理论多达数百种。严格地说,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消费市场的快速转变趋势有关。营销理论与实践一直面临着市场环境所出现的各项新挑战,实践呼唤着如何不断在动态环境中,寻找新的营销利基,创造企业的经营优势;而营销理论研究面临着如何在新市场环境条件下建构新的市场营销理论的问题。因此,以市场营销与数据库营销(Brown,1993)、品牌权益与品牌竞争(Aaker,1991)、关系营销(Thomas,1993)、顾客受让价值(Kotler,1994)、网上营销(Daniel,1995)、忠诚度营销与模仿战略(Kotler,1997)等近期发展的市场营销学科知识主题,应运而生。当代市场营销学泰斗、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Kotler,1972)2的营销关注焦点分类为商品、体制、职能、管理与社会焦点,就是一项良好的印证。这种研究焦点涵盖各类商品类别、营销厂商体制、营销职能、管理内容及社会影响等。而该项涵盖范围,对应市场营销观念随着时间的转移和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动,说明了市场营销研究人员对其研究重点更新的必要性,也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科研究的范围。 近年来,有关研究市场营销理论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分类、市场营销思想和以市场营销学派细分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研究,仍不多见。在国外期刊刊登市场营销理论发展与探讨市场营销学派的文章中,以《宏观市场营销学报》(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最多。其它包括《市场营销学报》(Journal of Marketing)在内的国外知名市场营销领域期刊,仅刊登了几篇文章。 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加拿大温莎大学(University of Windsor)助理教授布西耶尔(Bussière,2000)3指出,早在1894年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就发表了探讨“市场营销”相关课题的文章(Kinley, 1895)4,直到1912年《系统杂志》(后来更名为《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出版 1 Roger Mason. “Interpersonal effects on consumer demand in economic theory and marketing thought 1890-1950.”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September 1995, 29 (9): 871-881. 2Philip Kotler. “A generic concept of ma 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1972, 36 (4): 46-54. 3 Dave Bussière. “Evidence of a marketing periodic literature within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895-1936.” 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2000, 20 (2): 137-143.

市场营销理论及应用

第二章市场营销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理论框架 一、相关概念 (一)市场和市场营销 市场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交换关系。存在着用户和供给方;有促成交换双方达成交易的各种条件,如法律保障、交易双方接受的价格、时间、信息与服务方式等;在本质上存在由买方决定,由卖方推动的动态过程。 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定义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这其中,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交换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以及对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 (二)营销调研及调研 营销调研为系统地设计、收集、、分析和报告与某个组织面临的特定营销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 营销环境是指在营销活动之外,能够影响营销部门建立并保持与目标顾客良好关系的能力的各种因素和力量。由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构成。 (三)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职能部门战略。是指企业管理者在现代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为了完成企业的任务目标,根据企业的要求与规范,制定市场营销的目标、途径与手段,规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营销拓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营销战略管理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会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

略组合,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四)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所谓市场细分,是采用特定的指标将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每个子市场内的消费者具有相似的需要和欲望,子市场间的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具有明显差异。市场细分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寻找到自己的优质客户,以更好地实现利润目标。 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决定进入的、具有共同需要或特征的购买者集合。 市场定位,是指对企业的产品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的行动。市场定位的步骤为:1.识别潜在的竞争优势;2.选择合适的竞争优势;3.向目标市场传达企业的定位理念。 (五)市场营销主要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整体概念可以归纳为:能够满足一定的消费需求并能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由五个层次构成:核心产品、有形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 产品组合,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方式。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后被市场淘汰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企业的营销策略不同。 2.品牌策略 品牌是一种名称、专有名词、符号、标志或设计,或者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用以辨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品牌定位就是对品牌进行设计,从而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

中小企业管理 相关测试题及答案

中小企业管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小企业管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试一 答题要求: 一。单选题: 1. 按照SBA的定量标准,员工人数在()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D p9 A。200人B。300人C。400人 D. 500人 2. 按照SBA的定量标准,销售量在(C)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P9 A. 200万 B. 300万 C. 350万D。400万 3. 按照1999年我国对中小企业划分的新标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A)以下的定为小企业。P10 A. 5000万元 B. 6000万元C。7000万元 D. 8000万元 4. 《中小企业促进法》于(B)起施行。P12 A. 2002年1月1日B。2003年1月1日C。2003年9月1日D。2004年1月1日 5。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主要采取的是(B)的措施. P12 A. 给中小企业财政补贴B。减免中小企业的所得税 C。制定宽松的财政政策D。制定对中小企业有利的法律法规 6. 我国明确规范中小企业组织和活动的基本法是(B)。p17 A。小型企业租赁暂行条例 B. 中小企业促进法 C。出售国有中小企业暂行办法D。私营企业暂行条例 7. 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内容。D p18 A. 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B。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C。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D。对中小企业实行投资保险

8。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来源。 A。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C p18 B. 基金收益 C. 民间融资 D. 捐赠 9。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原则,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可以用于以下除()外的方向。C p19 A. 创业辅导和服务B。支持技术创新C。金融投资D。开拓国际市场 10。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 A p19 A. 为中小企业找寻市场 B. 为创业人员提供政府服务 C。鼓励中小企业创办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 D. 合理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 11。下列哪一项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手段(A )p11 A。立法保障B。成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C。实施金融扶持 D. 技术援助 12。为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20世纪50年代()政府建立了中小企业诊断制度. B p14 A. 美国B。日本C。韩国 D. 欧盟 二. 多选题: 1. 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的理论主要有(ACDE )p2 A。不完全竞争论或不完全垄断论B。规模经济C。适度规模论 D. 产业组织互补论E。利基营销论 2.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动因主要有(ABCE )p3 A。创新趋势 B。政府支持 C。产业结构的变化 D. 市场规模的扩大 E. 市场需求的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