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

C.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D.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

2.1888年,19岁的甘地从印度到英国留学,这期间,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非暴力”的结论。由材料看,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缘自

A.宗教思想B.科学理论C.工人运动D.启蒙思想

3.如图照片名为“跃入自由”。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首都柏林被一分为二。1961年8月15日,19岁的东柏林边防警卫汉斯康拉德舒曼,跳过了边界的铁丝网,奔向西柏林。舒曼飞跃柏林墙后,却有始终无法逾越的心结。直到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之后,舒曼才高兴地说,这时他才真正感到自由。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国合并等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化B.版图的根本性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D.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4.二战后,法国政府把支柱产业与大银行或收归国有,或以国家参股形式加以控制,成为西方世界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表明战后法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是A.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D.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5.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③国家权力分散

④苏联解体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A.保障弱势群体生活

B.减少政府开支,减轻民众纳税负担

C.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D.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7.《习近平论一带一路》中说道:“中国和欧盟同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材料的“欧盟”是指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8.战后,日本、西欧、美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重视高科技的发展

②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④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A.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

9.据统计,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1个,欧洲1个。在短短的45年间,如此众多的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由此可见,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是

A.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B.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

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10.叶利钦曾发表讲话说:“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他发表该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11.1959~1961年,欧洲六国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增长了26%、42%,欧洲没有参加共同体的其他国家仅增长了14%、20%。从1958年到1972年,欧共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远远高于没有加入共同体的英国。截止至2013年欧盟成员国数量达到28个。这表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区域安全保障的需要B.经济优势的有利吸引

C.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D.两次大战教训的吸取

12.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

C.阿尔及利亚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

13.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声明中的“渗透”主要是指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华约组织

C.推行杜鲁门主义

D.建立北约组织

1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欧洲)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华沙条约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形成

16.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17.如下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A.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为了反苏反共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柏林墙的建成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北约和华约的成立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0.尤金·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写道“苏联解体以来,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

融入全欧洲及全球维度的经济过程中,这需要多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此“行动”是

成立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21.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

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保障制度B.网络防火墙C.社会扶贫制度D.“以工代赈”

22.如图是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

A.二战后美、苏实力大增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D.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23.旅游拍照发发朋友圈,逛街付款扫扫二维码。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得益于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24.解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年份196019601960196019601960

独立国家尼日尔刚果喀麦隆中非索马里尼日利亚

A.“非洲年”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5.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当今德国小伙子威廉的生活片断。图片反映了

A.欧洲经济一体化加深B.德国拥有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

C.欧洲政治一体化形成D.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不存在矛盾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的,ABC项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的表现。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非暴力”的结论。”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来源于基督教和印度教的教义结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20世纪80年代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性变化,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是东欧剧变中变化的主要内容,排除。故选择C。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力推行国有化,称为西方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为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缓和经济矛盾,这是法国出现的新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历史史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和材料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属于新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体制上实行多党制,由联邦制改为邦联制,国家权力分散,①③符合题意;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是在20世纪60年代,②不符合题意;苏联解体是政治体制变化的结果,④不符合题意。故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故正确答案为 D。ABC均不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故选D。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欧盟”是指欧洲联盟,1967年,欧洲决定把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西欧、日本等主

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紧随时代潮流,重视发展高科技,与之相应积极发展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均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及时制定或调整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恢复或发展,①②③点正确,D项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占领日本并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故第四条主要指的是日本,而不包括美国、西欧。AB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D。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在短短的45年间,如此众多的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D 排除。故选择C。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考查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详解】

依据材料中欧洲六国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与欧洲没有参加共同体的其他国家相比较可看出,欧共体成立促使各成员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欧共体与美国经济比较也可看出经济增长速度快,由此可判断经济优势的强大吸引力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区域安全保障的需要、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两次大战教训的吸取,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名师点拨】

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在两极格局中,西欧渴望再次崛起不得不寻求联合之路,通过加强经济合作,脱离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控制,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2)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国家国内市场狭小,只有走向联合,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3)美苏争霸对欧洲造成巨大压力,为了自身安全和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必须走向联合。

2019预测欧洲的联合是2019年中考复习的重点。

①此命题点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欧洲联盟成立的背景和过程等。

②分析考情,河北近10年对欧洲的联合考查了3次,非选择题和选择题均有涉及,分别考查了欧盟成立的原因、影响、表现。

③预计2019年会考查欧洲联盟的成立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亚非民族独立解放相关知识,非洲被帝国主义占领500多年,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即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结束的标志, 190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占领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选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在D项之前,应该排除;B项在D之后,也应该排除。故答案为D。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题干“1949年初”“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实施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控制西欧,在苏联的干预下,东欧国家最后没有参加马歇尔计划,因而材料说的“渗透”主要是指马歇尔计划,A符合题意;成立华约组织是1955年,时间不符,是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与题干中“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不符,排除B;杜鲁门主义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书,对苏联发动的宣言书,与题干中“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不符,排除C;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是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与题干中“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不符,排除D。故选A。

【点睛】

题干“1949年初”“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冷战政策中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来解答此题。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要使(欧洲)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推行杜鲁门主义,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欧洲组建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防御体系,以打到对抗苏联,称霸世

界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联合国、华沙条约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指的是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点睛】

易错项是D项,注意区分冷战开始的标志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为了控制西欧,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所以,题干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才出现题干中的现象。而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项不属于“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ABC三项都属于“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强,是世界霸主。20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但美国并没有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所以②美国已丧失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表述错误,所以①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图片信息。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措施,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措施,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故ACD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冷战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排除;B项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C项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故选D。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的内容体现了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是建立欧洲联盟。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故D符合题意;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苏联解体之前成立,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环境,英国宪章运动时期,迫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是“安全网”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二战后,由于美、苏实力大增,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23.C

解析: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它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主要发明有计算机和网络,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微信的流行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网络技术发展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但是与微信无关,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60年,非洲独立的国家最多,故此年被称为“非洲年”,故A符合题意;题干是在说1960年的非洲,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图片反映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涉及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直接原因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加深。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A符合题意;德国拥有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图片没有体现欧洲政治一体化形成,C排除;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不存在矛盾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