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逻辑思维教案范文

小班逻辑思维教案范文
小班逻辑思维教案范文

小班逻辑思维教案范文

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逻辑联结词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逻辑联结词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逻辑联结词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

4.表示形式: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来表示简单的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三类:“p或q”、“p且q”、“非p”

5.真值表: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复合命题的真假可通过下面的真值表来加以判定。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四条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三)几点说明

1.逻辑联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

以“P或q”为例:一是p成立但q不成立,二是p不成立但q成立,三是p成立且q成立,

2.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3.真值表 P或q:“一真为真”, P且q:“一假为假”

4.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为命题真假判定提供一个策略。

5.反证法运用的两个难点:1)何时使用反证法 2)如何得到矛盾。

二、举例选讲

例1.已知复合命题形式,指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4)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解:(1)P且q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底边, q: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平分底边;

(2)P且q形式,其中p: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q: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3)P或q形式,其中p:4>3,q:4=3

(4)非p形式:其中p: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练习1(变式1)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

(1)p:是有理数,q:是无理数

(2)p:方程x2+2x-3=0的两根符号不同,q:方程x2+2x-3=0的两根绝对值不同。

例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q

解:(1)逆命题:若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假)

否命题:若q≥1,则方程x2+2x+q=0无有实根,(假)

逆否命题:若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真)

(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真)

否命题:若ab≠0,则a≠0且 b≠0,(真)

逆否命题:若a≠0且 b≠0,则ab≠0,(真)

(3)逆命题:若x 、y全为零,则x2+y2=0(真)

否命题:若x2+y2≠0,则x 、y不全为零(真)

逆否命题:若x 、y不全为零,则x2+y2≠0(真)

练习2(变式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或b≤0, (2)若a>b,则ac2>bc2

(3)若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b2-4ac<0,则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

例3.反证法的应用

已知函数f(x)在(-∞,+∞)上是增函数,a,b∈R对命题“若a+b≥0则f(a)+f(b)≥f(-a)+f(-b)”

(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2)写出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

解:(1)逆命题:若f(a)+f(b)≥f(-a)+f(-b),则a+b≥0(真)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0,则a<-b b<-a, ∵f(x)在(-∞,+∞)上是增函数,则f(a)

∴f(a)+f(b)

(2)逆否命题:若f(a)+f(b)

因为命题它的逆否命题,所以可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即可,从略。

例4.P29考例3,参阅课本注:书上解答有误

练习3(变式3)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2+4ax-4a+3=0 x2+(a-1)x+a2=0 x2+2ax-2a=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与日常生活中的“或”、“且”、“非”的意义不尽相同。

要注意集合中的“并”、“交”、“补”的理解。

2.常用词语的否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含有逻辑联结词“且”、“或”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以及会对新命题作出真假的判断;

(3)情感与能力目标: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